蒙古風雲8 蒙古擴張的開始(二)

這樣一種蒙古周邊國家國勢普遍萎靡不振的局面,自然是成吉思汗發動征服戰爭的絕好時機。實事求是地說,很難說一開始成吉思汗就真正有計劃征服蒙古以外的廣大定居文明。從征服的次序看,成吉思汗在解決了草原內部事務後,首先歸併入其政權的是蒙古以外、生活方式與蒙古人相似的游牧部族,而不是任何定居民族。分布在蒙古高原北部,貝加爾湖南端東、西兩側廣大的森林地帶的斡亦刺部(即瓦剌)、吉利吉思部及散居的「林木中百姓」部落成為成吉思汗擴張的第一個目標,這些「林木中百姓」與草原上的蒙古人有著親緣關係,但當時甚至比游牧的蒙古人更加落後,他們住在用樺樹皮和其他木料搭成的簡便的棚子里,馴養野生動物,特別是西伯利亞鹿和小鹿,吃它們的肉和乳;而馬則被他們用於狩獵。成吉思汗派遣長子朮赤統兵於1207年收服了 色楞格和葉尼塞河流域的「林木中百姓」,以期鞏固蒙古本土後方,而這個行動實際上是統一蒙古高原各部族戰爭的繼續。

最後,成吉思汗倚仗其強大的騎兵武力,發起了南攻和西征的軍事行動。南攻和西征有時同時進行,有時交錯進行。在幾乎整個13世紀中,蒙古騎兵的鐵蹄踏遍了東至黃海,西至多瑙河的亞歐廣大地區,使許多城鎮毀滅,國家消亡,無數人民遭受兵刃之患。所有這些戰爭都是從進攻西夏肇始的,攻打西夏,揭開了蒙古軍隊曠日持久的擴張戰爭的序幕,當時可能也沒有人能夠想到,成吉思汗終其一生竟然都沒有征服異常頑強的西夏。

1207年秋天,成吉思汗以西夏不肯納貢為借口,第二次率兵入侵,大軍直撲豐州(今內蒙古包頭市南)附近的斡羅孩城。「斡羅孩」在党項語中意為「長城中的通道」,是西夏北方禦敵的重要軍事城鎮,駐有大量守軍。蒙古軍隊全部是騎兵,要攻下斡羅孩城,必須舍卻戰馬,架雲梯,運炮石,運用攻城的方法進攻。儘管成吉思汗命令蒙古軍十分虛心地向畏兀兒、契丹等各族人學習各種攻城戰術,但在堅固的斡羅孩城下,蒙古軍隊打得十分艱苦。於是,成吉思汗決定使用火攻,向城塞司令官提出:若交出千隻貓和萬隻小燕子就可解圍撤兵。對這奇想天外的條件,敵將領很覺驚奇,隨即將城裡所有的貓捉起來,能夠捉到的小燕子也都捉來,全部交給蒙古軍。成吉思汗令部下在這些貓和小燕子的尾上拴了澆透油的麻絮,點上火下令齊放,恐怖中的小燕子全部飛回到自己巢里,瘋狂的貓發出恐叫聲跑回各自家中。城裡的人手忙腳亂地捕殺這些動物,怎能來得及呢?頓時,城中到處起火,蒙古軍隊終於在耗時40多天、付出巨大代價後,攻下斡羅孩城。次年春末夏初,成吉思汗因軍隊缺糧,搶掠無獲,只好下令棄城回師。

經過前兩次征西夏後,成吉思汗對西夏的地理、軍情、國情、民情,已經了如指掌。西夏的地理條件是一個天然的最好實戰練兵場,山地、河川、沙漠、平川、城市、草原,無所不有。蒙古軍經過兩次征伐西夏,在實戰中學會了在多種不同地形條件下作戰的新本領,特別是在攻城作戰方面,已有了初步的經驗。

成吉思汗為了攻金之前,儘快降服西夏,消除側翼威脅,於1209年七月引軍南下,第三次進攻西夏這次,蒙古軍仍然從西夏豐州邊寨入境,直襲斡羅孩城,全殲夏軍五萬。佔領斡羅孩城以後,蒙古軍在七月轉攻右廂朝順軍司所在地克夷門。克夷門位於賀蘭山南端,西夏首都中興府(今寧夏銀川)西北約四十多公里,地勢險要,兩山對峙,崖壁峭立,懸絕難登,西夏先後在這裡集結12萬大軍頑強抵抗。雙方相持兩個月,蒙古軍幾次圍攻都未能攻破。於是,成吉思汗改變強攻硬奪的戰法,而採取誘敵離陣,設伏殲敵的戰術,不斷向敵人陣地前沿派遣游兵襲擾,引誘敵軍出動。這招果然奏效,蒙古軍於九月間攻破克夷門要塞,迅速圍逼西夏國都中興府。中興府城防堅固,成吉思汗遂引黃河之水灌城,中興危在旦夕。夏人急向金朝求援。此時金章宗已死,衛王完顏永濟剛剛即位,對西夏的求援,昏庸的衛王永濟卻幸災樂禍:「『敵人相攻,吾國之福」,孤立無援的西夏最後在1210年締結城下之盟,向蒙古屈服了。蒙古從西夏榨取了無數的牲畜和紡織品等貢物,特別是大量的駱駝和氈毯,並奴役西夏人為他們製造箭盾,更重要的是,西夏降服之後,蒙古進攻金朝已無後顧之憂。

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在怯綠連河畔禱告長生天,請求幫助伐金,隨後成吉思汗只留3000騎留守本土,率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四子出軍征伐金國。這次,成吉思汗率軍南下,總兵力有10餘萬人。可以說,幾乎全部「大蒙古國」之內的成年男子,都在成吉思汗的旗幟下隨軍出征。為了達到戰役突然性,成吉思汗沒有選擇秋高馬肥的秋季,而在野草枯萎,積雪初融的二月出兵。

蒙古軍以寬正面多路分進隊形向金國北部地區開進。這當然是戰略上的需要。多達十五萬騎兵不可能在一個狹小的正面上開進。如果正面狹小,露營時草場、水源問題難以解決。況且蒙古軍每人備有二至三匹馬,為了解決蒙古境內軍隊給養問題,需要驅趕大群牛羊以及駱駝運輸隊跟隨在大軍之後。蒙古高原缺乏水源,解決十五萬騎兵的用水問題,比解決給養問題還要重要;採取寬正面多路分進隊形,是依據蒙古騎兵和高原特點所採取的隊形。蒙古軍通信聯絡、暢通無阻,每路之間間隔輕騎一日里程,一旦遇到意外情況,需要調動部隊時,蒙古部隊能迅速機動到它所需要的方向來。因此寬正面多路分進隊形,對蒙古部隊並沒有被各個擊破的危險,或者這種危險極小。而蒙古軍採取寬正面多路分進隊形,反而迷惑了敵人,造成錯覺,使其難以判斷蒙軍主力在哪裡。因此,從蒙金戰爭的一開始,蒙古軍就掌握了主動權。

為防禦蒙古草原部落的入寇。國力強盛時期,金朝曾經多次主動出擊,每三年派兵向漠北地區剿殺一次,實行殘酷的「減丁」政策,使蒙古每年進貢大量物品,激起了蒙古人民「怨入骨髓」。而當國力衰退後,金人轉攻為守,在東起嫩江左岸的布西城(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境內),西南經慶州(今內蒙古自治區林西縣西北)北境,沿陰山直達河套以北,修起了一道長達1 500公里左右的邊堡線,以阻擋蒙古騎兵。邊堡線一般是掘壕取土築堤,形成深溝長牆;有的地段砌以石牆,在水草豐美的重要地段修築堡寨,並派兵戍守。

蒙古軍隊攻打金國的第一關是其南部的汪古部,但早在成吉思汗攻打乃蠻部時,就和汪古部結為世姻之邦,汪古部實際上已投靠了他。所以蒙古軍通過長城地段時,只有汪古部族人在長城線上,並沒有金朝守備部隊,成吉思汗用不著拔箭。他率領的部隊猶如從天而降出現在金朝的山西省境內。汪古部為蒙軍提供金朝情報和充當嚮導,對蒙軍進攻出了一臂之力。蒙古軍克服了種種困難,經過四十天的行軍走了七百多公里,三月到達金朝北部地區。然後,牧馬於野,準備秋季大舉進攻。

汪古部的倒戈令金人猝不及防。金帝匆忙派人求和被成吉思汗拒絕,只得倉促迎敵。八月,號稱30萬的金軍在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的得勝口)與蒙古決戰。按理說,金世宗大定年間(1161年)馬至47萬、牛13萬、羊87萬、驢4千。可見金朝的馬匹不少,騎兵也不少。結果一場惡戰,數十萬金兵卻敗在十萬蒙古騎兵手下,金軍作鳥獸散,「整個原野都充滿了血腥氣」。畢竟兩軍對陣白刃格鬥時將士的勇敢精神和騎術決定性的作用。蒙古軍由游牧民族組成,他們馬背上長大,熟練騎射,並經常進行訓練。在坎坷不平的野地里白刃格鬥,蒙古軍士兵因騎術精,穩坐在馬背上,可以用一隻手持韁繩繩操縱馬,一隻手持刀與敵格鬥。早已遠離草原的金軍士氣不振,騎術不精,自然敵不過蒙古騎兵。

蒙古軍趁勝前進,哲別軍乘夜隨同金朝潰軍沖入居庸關。蒙古游騎逡巡於中都(今北京)近郊。金都大震,城門為之盡閉。中都是金國的統治中心,不僅駐有重兵,而且又是一座堅城。周長17.5公里,城辟12門,城樓壁高4丈,有樓910座,地塹3重,易守難攻。為了確保中都,金主下令中都戒嚴,禁男子出城。哲別軍見無力破城,大掠而去。這次蒙古攻金, 「所過無不殘滅,兩河山東數干里,人民殺戮幾盡,金帛子女牛羊馬畜皆席捲而去,屋廬焚毀,城郭丘墟。」

1213年秋,蒙古軍再度大舉出動,攻克居庸關,再度進逼中都城。金朝廷內部自顧不暇,對地方更加無力保護,成吉思汗抓住戰機,於1213年秋冬兩季,分兵三路,掃蕩黃河以北諸州:右路軍以朮赤、察合台、窩闊台三兄弟率領,從易州(今河北易縣)沿太行山東麓南下,連破保州(河北保定)、定州(河北定縣)等七州,又再繞太行西麓北行,折入山西,先後攻掠潞州(今山西長治)等十個州郡,直到代州(今山西代縣)而還,最後折而東下,直趨中都,與主力軍會合;左路軍由成吉思汗弟弟合撒兒等率領,攻破薊州(今河北薊縣)、平州(今河北盧龍)、灤州(今河北灤縣)以及遼西諸地而還;中路軍則由成吉思親自率領,這也是蒙軍主力。中路軍自易州南下,一路掃蕩,打到今山東登州一帶,直抵海濱,攻掠了山東全境。

蒙古三路大軍橫掃中原,金朝在黃河以北能夠自保的僅有以中都為首的11個城。在巨大的軍事失利面前,金朝統治集團發生分裂,在一次政變中,衛紹王永濟被殺,新上台的金宣宗將衛紹王之女岐國公主送給成吉思汗,並以童男女500人、馬3 000匹和大量金帛送蒙古軍求和。於是,蒙古軍暫解中都之圍。

1214年四月,蒙古軍撤出居庸關以後不久,已成驚弓之鳥的金帝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成吉思汗大怒,復攻中都,圍攻長達一年時間。中都城糧草已盡,餓困之極。「當地居民飢餓過度而吃人肉或死掉,」到處都是死屍餓殍,終於在1215年宣告陷落,使金朝失去了對黃河以北及以東地區的統治,並且切斷了金廷同東北遼東、遼西大本營的地理聯繫。中都剛一攻下,成吉思汗又派兵南指,四處出擊,在半年時間內,就奪取了862座城池,黃河以北幾乎完全落入蒙古手中。金國詩人元好問描繪蒙古大軍過後的慘狀,所謂「白骨縱橫似亂麻,幾年桑梓變龍沙。只知河朔生靈盡,破屋疏煙卻數家。」

不過,大規模的攻金戰爭不久戛然而止了。1216年春,成吉思汗帶著大量戰利品——包括俘獲的工匠——回到了位於怯綠連河的大斡兒朵。一方面,滾滾東流的黃河之水與東入中原必經之地的潼關暫時阻擋了蒙古鐵騎的蹂躪。另一方面,成吉思汗渴望避免從前草原上游牧統治者所犯的典型錯誤:這些蠻族統治者一旦建成有效的游牧部落聯盟,就忍不住入侵北部中國並在那裡安家立足。如同北魏進入中原後柔然與突厥趁機崛起一樣,這樣做的後果一般都造成了草原上的權力真空。下一個游牧領袖會及時填補真空,並形成一個新的聯盟,於是就輪到他入侵中原,如同北魏進入中原後柔然與突厥趁機崛起一樣。成吉思汗可能預見到,進一步入侵人口密集的金朝腹地,對他新成立的蒙古軍隊將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只要在他的側翼還存在著沒有被征服的,與蒙古人相比有著同樣的機動性的游牧部落,一旦自己深深地陷入與中原王朝的大規模戰鬥之中,他們就很可能會輕而易舉地粉碎新建立的蒙古聯盟。所以成吉思汗抑制了自己征服金朝的願望,在重創金朝、暫時消除來自中原的威脅後,只給木華黎留下了1.2萬士兵繼續攻打金朝,自己則率主力重新返回草原掃蕩,戰略重心開始轉移,以解決他的西部邊疆問題。

推薦閱讀:

印支三國志:越南擴張越來越南
上證50ETF期權獲批上市 50ETF或迎規模擴張

TAG:古風 | 蒙古 | 風雲 | 擴張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