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以蛇命名的尖端武器

由於蛇在自然界常常扮演捕食者的角色,特別是毒蛇的剛猛兇狠很符合作戰武器的形象特徵,許多導彈武器和攻擊型武器常以「蛇」來命名的。有的直接以音譯來確定,有的則富有更為深刻的內容,體現了武器的先進性能。

  九頭蛇(HYDRA)是一種傳說中有九個頭的大蛇在許多文化中都存在。歐洲傳統中的九頭蛇名為希臘語:δρα,英語:Hydra(譯為「海德拉」,意為「水蛇」)。傳說生物,在古希臘神話里出現最為頻繁,另外《波斯古經》、《聖經》、非洲傳說、中國神話中也可以看到。

  圖片中的古希臘陶器外壁彩繪有赫拉克勒斯殺死九頭蛇怪的場景,赫拉克勒斯殺死九頭蛇怪是這位古希臘神話英雄十二大偉績中的第二件。

  「九頭蛇-70」系列非制導火箭彈配備多種戰鬥部結構,士兵可以手持發射。「九頭蛇-70」火箭彈應用廣泛,可有效攻擊區域壓制目標。該火箭彈可由多種旋翼和固定翼飛機發射,包括美陸軍的「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美海軍陸戰隊的「眼鏡蛇」攻擊直升機、美空軍F-16「戰隼」戰鬥機,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戰鬥機。

  美國陸軍於1996年提出「先進精確殺傷武器系統」(APKWS)概念。十餘年來,作為唯一公開報道的機載制導火箭彈項目,APKWS儘管在研製進度上一再拖延,以致至今也未「修成正果」,但其每一次進展都會引起武器專家的高度關注。

  美軍現役的「九頭蛇」-70與其他非制導火箭彈一樣,也存在命中精度差的問題,其最大射程處(6000米)的圓概率偏差高達100米。換句話說,如果想直接命中6000米處的一輛坦克,理論上需要發射100枚火箭彈。在1990~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鑒於「九頭蛇」-70無法有效打擊伊軍的士兵、簡易掩體、輕型裝甲車等點目標,美國陸軍不得不動用「海爾法」反坦克導彈。但每枚「海爾法」造價超過5萬美元,用來對付這些非坦克點目標實在不划算。之後,美軍在巴拿馬、索馬利亞和海地的軍事行動中,非制導火箭彈進一步暴露了附帶破壞大的缺點,很容易在人群密集地區中造成誤傷,歸根到底仍是命中精度差的緣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國陸軍曾一度要求直升機發射非制導火箭彈時要儘可能靠近目標,例如對付卡車大小的目標時,發射距離要求控制在1000米以內。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不僅因為「浪費」了火箭彈的射程,也因為現代作戰環境已經越來越不允許直升機過於靠近目標,否則自身就很容易成為「靶子」。

  火箭彈是在「海德拉」70非制導火箭彈的基礎上改進而成,有時也稱為「小海爾法」,配用激光導引頭和制導部件,與陸軍的「海爾法」導彈相比,成本低、精度高。APKWS II設計為在城區環境中使用,命中精度率且附帶毀傷小。洛克希德·馬丁及雷聲公司也參與了APKWS II項目的競標。

  出於控制APKWS單位成本的考慮,BAE系統公司和雷聲公司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半主動激光制導技術,但在如何將制導組件安裝到「九頭蛇」-70火箭彈上,雙方的設計思路可謂大相徑庭。雷聲公司主張將激光導引頭安排在火箭彈的頭部,其好處是在火箭彈發射前導引頭就能鎖定目標。由於「九頭蛇」-70火箭彈的戰鬥部及引信均位於頭部,因此這種設計將改變戰鬥部及引信的原有位置,進而需要重新鑒定、測試和確認火箭彈的殺傷力。BAE系統公司設計的制導組件稱為「分散式孔徑半主動激光導引頭」(DASALS),位於火箭彈中部,即戰鬥部和發動機之間。這種布局對戰鬥部及引信沒有任何影響,允許APKWS配用「九頭蛇」-70幾乎所有類型的戰鬥部,但缺點是導引頭無法提前鎖定目標。以激光導引頭的視場大小衡量,雷聲公司的方案無疑更具優勢。不過,按照BAE系統公司的設計,其激光導引頭的光學採集裝置均勻分布在4個鴨式舵的前緣,因此當鴨式舵彈出後激光導引頭同樣能獲得較大的視場。

  黑曼巴蛇(Black Mamba)是世界上最恐怖的蛇之一,此蛇最獨特的,便是它的口腔內部為黑色,當張大口時可以清楚地見到。上顎前端在攻擊時能向上翹起,使其毒牙能刺穿接近平面的物體。前溝牙毒蛇,毒液為神經毒,毒性極強。在非洲,黑曼巴是最富傳奇色彩及最令人畏懼的蛇類,不僅有著龐大有力的軀體,致命的毒液,更可怕的是它的攻擊性及驚人的速度。民間有傳說它在短距離內跑得比馬還快,更有傳說一條遭圍捕的黑曼巴,幾分鐘內竟殺死了13個圍捕它的人!雖然這只是傳說,且先不論屬實與否,但黑曼巴的確是世界上速度最快及攻擊性最強的蛇類。

  黑曼巴蛇在南非土語中又稱為mokopa「莫克帕」,肯特隆公司的「莫克帕」模塊式導彈是與丹尼爾軍械公司為南非空軍研製「石茶隼」攻擊直升機同步研製的。「莫克帕」導彈具有高達1萬米的最大射程,裝有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莫克帕」導彈可以安裝多種導引頭,可選用半主動激光、毫米波和熱制導等多種制導方式。 「莫克帕」導彈也提供多種地面發射型系統。肯特隆公司已研製出「莫克帕輕型多用途車」導彈發射塔,可以安裝在能承重800kg的任何平台上。發射塔上裝有一組安裝在桅杆上的感測器組件和4枚導彈。

  上面的小圖為南非「石茶隼」(Rooivalk)攻擊直升機攜帶「莫克帕」(Mokopa)反坦克導彈。

  蟒蛇(Python molurus)是當今世界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在其肛門兩側各有一小型爪狀痕迹,為退化後肢的殘餘。這種後肢雖然已經不能行走,但都還能自由活動。體色黑,有雲狀斑紋,背面有一條黃褐斑或通體綠色,有些兩側各有一條黃色條狀紋。現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蟒蛇還是世界上蛇類品種中最大的一種,長達5~11米,最大體重在50~160千克。 屬無毒蛇類。

  「蟒蛇」系列空空導彈是由以色列拉斐爾工業集團研製的近距空空導彈家族,在國內,「蟒蛇」系列空空導彈也被稱為「怪蛇」空空導彈。目前,「怪蛇」空空導彈家族主要包括怪蛇-3、怪蛇-4和怪蛇-5三個系列組成,其中怪蛇-5空空導彈代表了世界近距格鬥空空導彈的最高水平,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空空導彈之一。

  「怪蛇-5「是以色列空軍最新一代短距空對空導彈,它運用了當今空空導彈領域最先進的技術,並經過長期研究和試驗後研製完成,確保了它能保持高水平的空中優勢。雖然研製新一代空空導彈的設想在90年代初就開始了,但「怪蛇-5」的真正研製開始於1997年。研製中最重大的決定之一是新導彈採用「怪蛇-4」的空氣動力結構,設計者認為「怪蛇-4」獨特的結構還有進一步開發的潛力,兩種導彈都運用航空動力學原理而沒有運用更先進的推力矢量控制技術。「怪蛇-5」的空氣動力結構對導彈的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即使在火箭停止工作的時候。而且,運用相同的結構也節省了數百萬美元的開發費用。

  「怪蛇-5」被定義短距空對空導彈,但它的射程已超出了常規導彈的範圍,而與技術上稱為超視距導彈(BVR)更加接近。「怪蛇-5「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其機動性和發射能力,而這些新技術在幾年前是不可思議的。「怪蛇」5導彈可以在任何角度攻擊目標,包括向後發射能力,這種能力通過發射後鎖定技術(Lock On after Launch)來實現,這種技術與發射前鎖定(Lock On before Launch)相反,它允許飛行員在沒有鎖定目標的情況下就發射導彈。

  「怪蛇-5」空空導彈屬於第五代,是當前最先進的空空導彈。它將為戰鬥機飛行員提供全向供給能力,發射距離從近距到超視距;採用先進的慣性導航系統和複雜的紅外對抗系統,無論目標作何種規避機動或採用何種干擾措施,該導彈均可取得很高的殺傷概率,並具有極強的抗干擾能力;採用雙波段焦平面陣列導引頭和先進的制導演算法,能在下視、不良背景和雲層條件下攔截小型目標。

  海蛇(Sea Viper或Pelamis platurus),是蛇目眼鏡蛇科的一亞科。與眼鏡蛇亞科相似,都是具有前溝牙的毒蛇。尾側扁如槳,軀幹後部亦略側扁。本亞科有13屬、38種。西起波斯灣東至日本,南達澳大利亞的暖水性海洋都有分布,但大西洋中沒有海蛇。

  「海毒蛇」是六艘45型驅逐艦的主要防禦武器,該型導彈正在法國南部進行試驗。國防部正在驗證其是否能夠擊中多個目標,這是該型導彈重要優勢。但是測試並沒有成功,工作人員還沒有找到原因。

  價值10億英鎊的「勇敢」號驅逐艦在一年前服役,目前正在有計劃地進行部署。當「勇敢」號於今年1月到達朴茨茅斯海軍基地的時候,該艦和「海毒蛇」導彈曾受到英國高級官員的高度讚揚。但是兩個月後,國家審計局嚴重批評了國防部,說45型驅逐艦至少推遲了兩年才服役,而且耗資15億英鎊超出了預算。2009年6月,公共預算審查委員會主席表示最不光彩的是「勇敢」號驅逐艦進入服役,防空導彈卻無法發射。國防部發言人稱「海毒蛇」導彈系統已經進行了測試,但是沒有按照計划進行。目前沒有查明試射失敗的原因,因此還不能確定是否對2011年服役的時間進度產生影響。

 

  銅斑蛇(Copperhead)是種毒蛇,與響尾蛇和水蝮蛇有親緣關係它的頭部呈銅紅色,所以叫銅斑蛇。銅斑蛇長約3英尺(90厘米),每隻眼睛下邊都有一個感熱坑,可以幫助它確定獵物的位置。它以嚙齒類小動物為食,也捕食鳥類、青蛙和昆蟲。雌蛇一般在夏末產下1到14條幼蛇。銅斑蛇分布範圍從馬薩諸塞向西南延伸一直到德克薩斯中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大多出沒於多岩石、多樹木的山坡上,或是在沼澤地和河流邊上。

  「銅斑蛇」制導炮彈是為反裝甲目標而發展的,專門為對付蘇聯及華約部隊的裝甲優勢而設計的。其目的旨在把常規火炮變成能夠精確地完成反裝甲任務的遠程武器。1970年,美國陸軍羅德曼實驗所的工程技術研究人員提出了激光制導炮彈的設想方案。

  1971年由陸軍陸軍武器研究與發展局和陸軍火箭導彈局撥款160萬美元進行了制導炮彈的內部系統論證研究,委託碧加丁尼兵工廠和羅德曼實驗所等單位進行了可行性研究。1972年2月得克薩斯公司和馬丁·瑪麗埃塔公司獲得了樣彈研製合同,分別開始了競爭性研製,以便美軍確定由誰來主導該項目。

  兩年後,兩家公司分別拿出了原型樣彈,1974年,美軍在國家靶場分別對兩家公司的12枚樣彈進行了打靶測試,測試成績相差懸殊,德克薩斯公司的12枚樣彈僅命中1枚,而馬丁·瑪麗埃塔公司則12發8中。1975年6月美國國防部武器系統科研-裝備審查委員會授權馬丁·瑪麗埃塔公同開始全面研製。1979年12月份,該彈進入試生產階段。1979年11月結束研製,「銅斑蛇」制導炮彈正式定型。到1981年7月,「銅斑蛇」炮彈初具使用能力。

  M712式「銅斑蛇」炮射制導炮彈在研製期間,在結構上做過多次改動。為使組件的生產成本降至最低,對制導系統全部重新裝配。全面研製期間,彈體中部增加了十字穩定翼,使炮彈具有低伸滑翔能力,即便在雲層低於900米以下時也能達到最大射程,並能增大探測範圍,一般能使射程增大18-20%,即由16公里增至20公里。

  M712式「銅斑蛇」炮射制導炮彈的研製周期大約10年。美國陸軍用於研究、試製和1981年以前三年試生產的費用大約為6億3千萬美元(其中可行性研究花費160萬美元,試製經費為800萬美元,全面研製經費為1.54億美元),此後「銅斑蛇」的採購量逐年增加:1982年1交付2000發,1983年和1984財年分別購買了2800發,1985財年購買了5250發,1986財年購買6900發,第六個生產批次是1990年,生產了7783發。到1992年,美國陸軍共耗費16億6千萬美元(包括研究和發展經費),採購了30642發「銅斑蛇」炮彈,大約摺合每發「銅斑蛇」54000美元。至2004年伊拉克戰爭前夕,美國陸軍的彈藥庫里仍保留著大約19000枚「銅斑蛇」制導炮彈。

  響尾蛇(Sidewinder或crotalusadamanteus)脊椎動物,爬行綱,蝮蛇科(響尾蛇科)。一種管牙類毒蛇,蛇毒是血循毒。一般體長約1.5~2米。體呈黃綠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質環,為多次蛻皮後的殘存物,當遇到敵人或急劇活動時,迅速擺動尾部的尾環,每秒鐘可擺動40~60次,能長時間發出響亮的聲音,致使敵人不敢近前,或被嚇跑,故稱為響尾蛇。

  「響尾蛇」AIM—9是世界上第一種紅外製導空對空導彈。紅外裝置可以引導導彈追蹤熱的目標,如同響尾蛇能感知附近動物的體溫而準確捕獲獵物一樣。美國「響尾蛇」系列共有12型,AIM—9L屬系列中的第三代,被稱為「超級響尾蛇」,1977年生產,彈長2.87米,直徑127毫米,速度M2.5,最大射程18530米,可全方位攻擊目標,最善於近距格鬥,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成本低,「發射後不用管」。據不完全統計報導,在多次局部戰爭中,被它擊落的飛機有200多架。該彈於1983年停產,被更先進的導彈取代。

  1949年,美國福特航宇通訊公司和雷錫恩公司開始研製的近距空對空導彈。最初空戰導彈的雛形是把戰機裡面掏空,安上高爆彈藥,再裝上無線電等飛行控制系統,完成幾百公里以外的攻擊。後來紅外空戰導彈的研製開始提上日程。幾年後,空戰導彈初步成形。彈長近3米,直徑120餘毫米,彈體由鋁管製成。彈頭前端玻璃罩內是尋的系統,由一組硫化鉛熱感電池及聚焦光學部件構成。尋的段後面,是4片三角翼,可調控方向。導彈中段是爆炸段,由高爆炸藥及引信組成。導彈後段,是火箭發動機,外加4片尾翼。

  1953年,試射成功。1955年開始裝備美國空軍,並將其命名為「響尾蛇」。1962年,為了統一名稱,美軍給「響尾蛇」空戰導彈一個正式的編號AIM-9,基本型號是AIM-9B,相繼有AIM-9C、9D、9G、9H、9E、9J、9N、9P、9L、9M等10多種改進型,總共生產10萬多枚。時至今日,「響尾蛇」成為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紅外製導空對空導彈,也是實戰中被廣泛使用的少數導彈之一,參加過越南戰爭、馬島衝突和海灣戰爭。各型「響尾蛇」導彈(除C型為半主動雷達制導外)都採用紅外製導,發射後導彈控制艙前面的導引探測目標發出的紅外輻射,使導彈自動跟蹤目標飛行,直至擊中目標,可發射後不管。

  眼鏡蛇(Cobra)是眼鏡蛇科中的一些蛇類的總稱,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沙漠地區。眼鏡蛇最明顯的特徵是頸部,該部位肋骨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嚇對手。因其頸部擴張時,背部會呈現一對美麗的黑白斑,看似眼鏡狀花紋,故名眼鏡蛇。

  AH-1「眼鏡蛇」直升機,是由貝爾直升機公司於60年代中期為美陸軍研製的專用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當時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反坦克直升機。由於其飛行與作戰性能好,火力強,被許多國家廣泛使用,經久不衰,並幾經改型。

  在海灣戰爭中,AH-1「眼鏡蛇」直升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按美軍《海灣戰爭報告》記敘,AH-1的主要任務是在白天、夜間及惡劣氣候條件下提供近距離火力支援和協調火力支援。它還可執行為突擊運輸機直升機武裝護航、指示目標、反裝甲作戰、反直升機作戰、對付有威脅的固定翼飛機(實施重點防空和有限區域防空)、偵察等任務。

  AH-1「眼鏡蛇」直升機,是由貝爾直升機公司於60年代中期為美陸軍研製的專用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當時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反坦克直升機。由於其飛行與作戰性能好,火力強,被許多國家廣泛使用,經久不衰,並幾經改型。圖為最新改進型號AH-1Z。

  蝰蛇(ADDER),一種有毒蛇類,有時也指與之極近緣的響尾蛇科(Crotalidae)的蛇類,全長1米,重達1.5公斤。

  蝰蛇科(Viperidae)約200種毒蛇的統稱。分為兩個類群(亞科),即蝰蛇亞科(Viperinae,東半球蝰蛇)和響尾蛇亞科(Crotalinae,頰窩蝰蛇)。某些權威人士認為,蝰蛇的這兩個類群應是各自獨立的科。蝰蛇的特徵是具有一對中空的注射毒液的牙齒,著生在上齶活動骨骼上(上齶骨),不用時可折回嘴內。具頰窩器的蝰蛇(響尾蛇及其他)特徵是︰在每側鼻孔與眼之間有一熱敏感小窩,用於探尋溫血動物。蝰蛇體長小至Viperaursini的不足30公分(12吋),大至巨蝮(Lachesismuta)的3公尺(10呎)以上。捕食小型動物,捕獵方法是先咬傷獵物,再追蹤。

  R-77是一種主動雷達制導的超視距空對空導彈,西方國家稱之為AA-12「蟒蛇」(Adder),研製這種導彈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抗衡美國的AIM-120。蘇聯解體對這種導彈的研製進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一度使R-77處於下馬的邊緣。"三角旗"設計局在R-77的項目上一直處於走走停停的狀態,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在得到了外國客戶支付的發展經費後才最終完成了所有的定型試驗。

  俄羅斯出口至亞太地區的最新型導彈是R-77(RVV-AE)導彈。該導彈具有獨特的柵格尾舵,該先進超視距武器能攻擊重力加速度為12G的機動目標。據稱,其飛彈自主尋的時射手與目標間之距離(A-pole)達100公里,儘管有報道表明,早期製造的該型導彈的動力學性能並未達到早期AIM-120導彈的性能。由於R-77有著AIM-120導彈類似的作戰能力,它可使「側衛」戰機發射多枚該型導彈,並同時引導導彈。

  隨著R-77導彈製造技術的成熟,可以預計,該型導彈的推進劑、自動駕駛儀動力學性能和導引頭抗干擾力都有所改進。R-77M通常指的是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導彈,但也是一種後期生產的高推力火箭發動機導彈。

  可供R-77導彈使用的導引頭如下,R-77T安裝R-73和R-27T導彈的MK-80M導引頭,R-77P安裝反輻射導引頭。該型導彈於80年代研製,90年代裝備於米格-29、蘇-27/30戰鬥機上。

  美軍裝備F-22A給三角旗設計局帶來極大的壓力,該公司為R-77/R-77M導彈提供了熱尋的、反輻射和光電圖像導引頭,試圖應對運動性能優越和具有隱形能力的F-22A戰機。雖然這些導引頭可能不能戰勝超音速巡航的F-22A戰機,但是對抗F-35、F/A-18E/F和F-15E等性能稍差的戰機時非常有效。

  如果「側衛」戰機能足夠靠近目標,這樣先進的長波 IRST可以瞄準目標,R-77系列導彈上安裝的光學導引頭可以用來實施攻擊,從而使這些戰機雷達反射面積減少措施變得無效。R-77P反輻射導彈可以最大的射程打擊目標。

  沙蛇(Eryx):一種生活在沙地中的蛇,不很大,無毒,對人類不能造成什麼威脅。它到地面上去找點吃的時候,它的行進方式十分有趣的。首先它把自己彎出三個彎,先用一、三兩個向身體的一側「走一步」,再用身體的第二個彎再「走一步」,這樣可以大大減少身體和地面的接觸面積,從而盡量保持體溫較低的狀態 。沙蛇白天通過把自己埋在十幾厘米深的沙了里,來躲避炎熱。

  由法國宇航公司研製的「沙蛇」反坦克導彈(Eryx,又稱「艾利克斯」或ACCP),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實用的肩射式近程反坦克導彈。該武器系統全重15千克,最大射程600米。「沙蛇」於1992年開始裝備法國陸軍,並外銷到加拿大、挪威、巴西和馬來西亞,總銷售量已達2萬多枚。

  「沙蛇」導彈由彈體、戰鬥部、發動機、彈翼和制導組件組成。戰鬥部為兩級串聯式空心裝葯戰鬥部,小型戰鬥部直徑25毫米,用於摧毀坦克的反應裝甲;主戰鬥部直徑135毫米,用於攻擊坦克的主裝甲,可擊穿900毫米厚的軋制均質鋼裝甲板,現有的各種主戰坦克的裝甲都可被其擊穿。

  「沙蛇」是第一種具有軟發射能力的近程反坦克導彈。所謂「軟發射」就是先低速起飛,然後加速。發射時,導彈的小型起飛發動機(推進劑重量只有90克,只相當於1發運動步槍子彈的裝藥量)先使導彈以17米/秒的低速飛離導彈發射筒,其後由主發動機提供續航推力,使導彈的速度達到260米/秒。飛行最大射程600米的時間為4秒。

  「沙蛇」反坦克導彈是一種單兵攜帶型武器,可由前線步兵單人操作使用,但通常由兩名士兵(射手和彈藥手)操作使用。有兩種發射方式:一是採用立姿或跪姿進行肩射,二是用小型三腳架支撐在地面上進行有準備的射擊(卧姿發射)。由於使用三腳架發射時的命中率高(90%以上),故這種發射方式更為常用。肩射的命中率要低一些(70%以上),多在遭遇戰等緊急情況下使用。

 

來源:環球網


推薦閱讀:

cf里高爆手雷的原型是啥?
一戰二戰只相差20年,中間還是經濟危機,為什麼武器技術卻相差很大?
又一款國產無人機下線 能3000米高空辨車牌號
為什麼說手槍命中率低?
導彈試射一萬多公里,都打到哪兒了?

TAG:武器 | 命名 | 盤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