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的主旨要義

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的主旨要義

2017-07-13 09:14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17-07-13 09:14:11來源:中國教育報作者:責任編輯:王營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周良書

  治國理政,一者以「法」,一者以「德」。在古代中國,「法」多指以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為根本的法律制度體系,「德」多指以儒家「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二者互為表裡、相得益彰。古人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在當代中國,它們均被賦予新的內涵:「德」主要指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主要指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二者已成為中國共產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兩大支柱,這也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一個基本結論。

  正因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時又一再強調:「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2014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明確提出「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的重要命題。也正是在此基礎上,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將「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列入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這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表明黨對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德與法兩大要素的地位與作用在認識上的一次重大提升。

  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旨在「以德養法」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這集中體現了法的道德與價值屬性。一方面,法之「良」就在於它以保障人民權益為出發點和歸宿。事實上,任何一種法律治理都有一種「道德需要」,這就是法的道德律。法律的權威取決於人民內心的擁護和認同,而法律的施行也依賴於這種擁護和認同基礎上形成的法律信仰。另一方面,道德建設是法治社會的文化基礎,道德對法治起著支撐作用。我國在長時期治國理政的歷史實踐中積澱下來的思想理念、價值觀念和行動準則,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保證。因此,我們在推進依法治國中,既要強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高度重視道德禮義的力量和作用,大力推進法治文化建設;也要借鑒我國古代社會為政以德、禮法相依、德主刑輔、正心修身的歷史經驗,充分發揮鄉規民約、家規禮序的教化作用,為當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文化營養和歷史智慧。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我們要堅持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高度重視道德對公民行為的規範作用。」這表明,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除了要做好法律的完善和配套建設之外,還要加強法治倫理建設,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具體實踐中,落實到立法、執法、司法的各個環節,使善德真正成為立法、執法、司法的基本準繩,以推動法治中國建設更好順應歷史潮流,體現人民意志。

  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重在「以法護德」

  法律是道德的「護衛者」,它對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至關重要。法治是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表明法治不再僅僅是政治領域中的立法、司法和執法問題,而是延伸拓展到了個人和社會層面的一種價值追求。法治也是一種有效手段,可以運用法治的懲戒、教育、預防,讓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有所保障,讓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者得以褒揚,讓自由、平等、公正得以貫徹。因此,只有在法治環境下,才能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國家,才能構建一個自由、平等、公正的社會,才能培育熱愛祖國、誠信友善的人民。

  當前「以法護德」的關鍵,是要針對道德領域出現的突出問題,切實發揮法的強制性作用,通過嚴明公正的獎懲機制,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權責和義務。此外,還要通過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為以德治國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使人們依然保有愛憎分明的道德正義感,從而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維護公平正義,弘揚美德善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政法戰線要肩扛公共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貴在「德法合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與德治,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一個靠國家機器的強制和威嚴,一個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各自起著不可替代而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其目的都是要達到調節社會關係、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保障社會的健康和正常運行。」「無法則德難保,無德則法不行」,在現代社會中德與法存在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

  一方面,法律作為一種由國家政權的權威制定,它是社會全體成員所必須遵循的行為底線,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保障。因此,一定要讓法律在全社會落地生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法治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使之成為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遵守的觀念意識和共同踐行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誠然是國家治理體系不可或缺的內容,但治理國家卻不可能只靠法律的「單兵突進」。一個文明的社會,必然是一個法治健全且誠信友善的社會。此外,法律法規再健全、再完備,最終還是要靠人來執行。一旦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再高尚的道德準則也會被棄之不顧;當人們的行為約束倒退到了法律的底線上,那麼法律的強制力就會因觸犯法律行為的層出不窮而被透支,最終必然要走入「法不責眾」的困境。

  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難在「落到實處」

  凡天下事,「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治國理政也不例外。為此,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做任何一項工作,我們不能淺嘗輒止、虎頭蛇尾,而要真抓實幹,善作善成。抓而不成,不如不抓。」這如同牆上敲釘子:「釘不到點上,釘子要打歪;釘到了點上,只釘一兩下,釘子會掉下來;釘個三四下,過不久釘子仍然會鬆動;只有連釘七八下,這顆釘子才能牢固。」

  因此,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也要發揚這種「釘釘子」精神,將工作落到實處。一是抓根本問題。要深入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立法需求,把法律的規範性和引領性結合起來,堅持立改廢釋並舉,積極推進相關領域立法,使法律法規更好體現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公民的價值準則。二是抓重點問題。要抓住關鍵領域中的關鍵群體,以起到「抓住一小批,帶動一大片」的效果。當前最為重要的工作,是推動黨員幹部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從嚴治黨實踐成果轉化為道德規範和紀律要求,做到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統一,充分展現共產黨人高尚思想道德情操和價值追求。三是抓細節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於細微處見精神,於細微處也見品德。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只有「注重加強自身修養,慎小事,拘小節,防微杜漸,兩袖清風」,才能築牢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

  德治是自律,法治是他律。只有把自律和他律結合起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中,讓道德教化和法治手段相得益彰,讓崇德重禮和遵紀守法相輔而行,才能實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才能最終以法和德的力量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師範大學)研究課題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王營]

分享

 1

版權聲明:轉載須經版權人書面授權並註明來源
推薦閱讀:

產品價值的衡量與分析
歷史上萬里長城具有什麼價值?
梔子花有哪些價值呢?
全國2109個最有價值的外鏈表(珍藏版)
確立香港核心價值的兩大原則

TAG:價值觀 | 價值 | 核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