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韓信打了勝仗為何卻埋下殺身之禍
公元前204年,劉邦重新調整諸將職位,命令張耳守備趙地;任韓信為相國,讓他重新組建一支軍隊,然後去攻打齊國。
用臨時組建的新軍攻打強大的齊國談何容易?但兵仙就是兵仙,韓信僅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訓練出一支可以投入戰鬥的新軍。9月,韓信率軍東征齊國。齊王田廣和丞相田橫早有防備,調集20萬大軍屯駐歷下,決心抗拒到底。
這時,謀士酈食其向劉邦自告奮勇,說要前去勸降齊國。劉邦採納了這個建議。田廣、田橫雖然歸順楚國,但並非項羽的忠實盟友,對於戰勝韓信更是毫無把握,經酈食其一番威嚇利誘,就決心降漢。劉邦雖然答應酈食其前去勸降,卻並不相信能夠勸降成功,而且劉邦的本意是希望韓信能徹底平定齊國。因此,劉邦竟沒有把酈食其前去齊國勸降的事通知韓信。酈食其勸降齊國之後,劉邦也沒有命令韓信停止對齊國用兵。
韓信率兵準備渡過黃河時,突然聽說酈食其已經勸說齊國歸降了,便想停止前進。這時,辯士蒯徹前來獻計。他對韓信說:「您受漢王詔命攻打齊國,而漢王只不過是另派密使去勸降齊國,並沒有詔令將軍停止進攻,怎麼能不繼續前進呢?況且酈食其這個人,不過是個說客,如果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便降服了齊國70多個城池,而您統率幾萬人馬,歷時1年多才攻下趙國的50餘座城池。這樣看來,您做大將軍幾年,反倒不如一個書生的功勞大啊。」
韓信覺得蒯徹說得有理,倘傳言不實,貽誤戰機,漢王怪罪下來可不是鬧著玩的。再說,漢王也許只是想借勸降來麻痹齊國。如果真是這樣,趁機攻下齊國不是暗合漢王之意嗎?於是,韓信率軍渡過黃河,並突然向齊軍發起猛烈進攻。齊軍以為已經議和而毫無準備,因此不堪一擊。很快,韓信就打到齊國都城臨淄。田廣不得不領兵向東逃往高密,同時派使者向到楚國求援。項羽派大將龍且領兵20萬前來援救齊國,在高密與齊軍會師。
11月,漢軍與齊楚聯軍隔濰水對陣。韓信命人連夜趕做了1萬多個袋子,裝滿沙石,堵住濰水上游。等下遊河水變淺後,韓信親率一半兵力渡河挑戰龍且。兩軍激戰良久,韓信率兵佯敗逃回,龍且率軍渡河追擊。韓信隨即派人到上游掘開堵水沙袋,河水奔瀉而下,沖走了正在河中的楚軍;而過了河的楚軍也一一被韓信的軍隊消滅,龍且遭到斬殺。留在河對岸的楚軍已經不多,韓信旋即乘勢渡河追擊,最終把前來救齊的楚軍全部殲滅,並俘獲田廣。
雖然齊地平定,但田橫仍然敗逃在外。齊國70多座城池如果沒有合適的人鎮守安撫,隨時都會出現反覆。於是,韓信派人向劉邦上書,請求代理齊王。按理說,應該是劉邦主動選個得力的人來做齊王,這既是鎮撫穩定齊國的必需,也有利於韓信接下來前去攻打楚軍。但無論如何,韓信也不該「莽撞」地為自己請求官職啊?
劉邦打開書信一看,果然大怒:「我被困在這裡,朝思暮想地盼你來輔助我,你卻想要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聽後連忙勸告:「漢軍目前正處在不利的形勢中,哪能禁止韓信擅自稱王啊?不如就趁勢立他為王,讓他自行鎮守齊國。不然的話,就可能會發生變故。」劉邦醒悟過來,立馬改口:「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國,要做就做正式的君王,何必只當個代理國王呢?」於是,派張良帶著印信去封韓信為齊王,並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韓信不知內情、不明就裡,竟覺得劉邦挺有意思,卻哪知已為自己埋下了殺身的禍胎。(張立華)
(責編:小題)推薦閱讀:
※韓信反覆無常,最終身首異處(圖)
※張大春舌戰司馬遷:韓信是演說家還是將才?
※大將大忍話韓信
※千古誰識追韓信(升級版)
※史料有話說:一代良將韓信的一生,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TAG:韓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