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中國字畫
極品中國字畫
修竹仕女圖軸 仇英 與沈周、文徵明、 唐寅合稱"明四家"。 絹本。設色。圖繪一芳顏仕女傍石伴竹,有瀟然出塵之致。畫法工麗,以鐵線描兼蘭葉勾勒衣摺。畫竹筆法堅硬剛直,竹葉用雙勾法。畫坡石則以細緻的暈染顯示出石質的冷凝堅滑。
秋風紈扇圖 唐寅,即民間傳說中的風流才子唐伯虎,人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壇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這幅畫準確生動地描繪了一個蕭瑟秋風中手拿團扇心情惆悵的女子的情態,並通過題詩,隱喻式地抒發了他對懷才不遇,世態炎涼的感慨。
歲寒三友圖 絹本墨筆 縱24.3厘米、橫23.3厘米 趙孟堅系南宋末年的著名畫家,著有《梅譜》。此圖截取松、竹、梅枝幹的局部,從畫幅的左下角斜插進入畫面。全圖清而不俗、秀而淡雅,表現了作者的清高與超脫。松針用淡墨撇出,梅枝用筆挺勁、簡潔,寥寥幾片竹葉卻濃墨闊筆。表現出了傳統文人畫的審美意趣。
韓滉 五牛圖卷 唐 紙本設色 縱二〇.八、橫一三九.八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 韓滉(公元七二三——七八七年),字太沖,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官兩江節度使,左僕射同平章事,封晉國公,曾參與平定藩鎮叛亂的鬥爭。工書畫,書學張旭,畫學陸探微。擅畫田家風俗,尤以畫牛馬最佳。 此圖五牛或俯首吃草,或昂首前行,或回顧舐舌,神態各異,造型準確,形象生動。粗筆凝重,畫風古樸,恰當地表現了牛的筋骨和皮毛的質感。
本墨筆 縱24.7厘米、橫212.2厘米 作者為南宋名將,愛詩文、擅繪畫,但傳世作品極少。本圖以杜甫詩句"竹深留客處,荷凈納涼時"為意境,描繪江南一帶的竹林景色。畫面深遠恬靜。用墨的濃淡乾濕表現竹的遠近、老嫩和枯潤,更顯出深厚的功力。
梅竹寒禽圖頁 林椿 絹本設色 縱24.8厘米,橫26.9厘米此圖在不滿方尺的畫面上截取梅竹支幹的局部,表現了梅樹的老硬和竹簧叢生的氣勢。畫中有一寒鶯棲立梅梢,處於此畫的顯著地位,禽鳥的刻劃柔和。在技法上梅枝用筆蒼勁,竹枝葉勾撇筆力堅挺,從而使整體畫法顯得剛柔相濟。畫上有楷書"林椿"題款,是為難得的宋代有款之跡。
柳鴉蘆雁圖卷 紙本淡設色,縱34厘米、橫223。2厘米 宋徽宗趙佶的花鳥畫風格以工細彩墨為主,並能寓巧於拙,本畫是其拙樸風格的代表作之一。 一株柳樹與數只白頭鴉。柳樹榦用粗筆濃墨,柳條直線下垂,流利暢達。停在枝頭的白頭鴉或喃喃相語、或俯仰相視。鳥身用濃墨,羽毛用墨留出白線,鳥嘴舌用淡紅色點染,頭腹施以白粉。全圖筆墨醇和安謚。 書鈐趙佶「宣和中秘」朱文長方印,明內府「紀察司印」半印。《庚子銷夏記》等書有著錄。
李迪 雪樹寒禽圖軸 圖作雪中伯勞棲息於枝頭,神態安謐而機警;坡上叢竹紛披,筆力堅勁;枝葉用「留白」作積雪,空間用輕粉點灑作飛雪,描寫精確,形象生動。
北宋第一畫: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是北宋中期繪畫大家范寬山水畫的代表作品,絹本,墨筆畫,長206.3厘米,寬103.3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並被其視為目前館藏北宋山水畫珍品中的「無上神品」。《溪山行旅圖》與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並稱為「三寶」。范寬和他的《溪山行旅圖》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尤其《溪山行旅圖》將其自成一家的筆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備受歷代藝術愛好者的尊崇。 中國山水畫始於五代時期,而真正崛起卻是在北宋。身為北宋畫家的范寬,先後拜師五代時期具有影響的大畫家李成、荊浩。范寬的畫留傳至今的只有極少一部分,如《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雪山蕭寺圖》、《雪山樓觀圖》、《臨流獨坐圖》等。
竹石集禽圖軸 紙本 水墨 縱137.7厘米 橫59.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王淵(活動於14世紀),字若水,號澹軒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活動於元代後期的職業畫家,得趙孟頫指授,善畫水墨畫鳥、竹石、山水。 圖上隸書題署:"至正甲申夏六月望,錢塘王若水為思齋良友作於西湖寓舍。"鈐有"王若水印"、"墨妙筆精"白文長方印記。至正甲申為1344年。
墨梅圖卷 紙本墨筆 縱30.8厘米、橫92.2厘米 王冕為元代著名畫家,尤以畫梅冠絕一時。此圖梅枝橫斜而出,枝條簡疏。枝節交叉處梅花競相吐蕊開放。表現了山間野梅荒寒清絕的韻致。筆墨精練。主幹以淡墨揮灑,濃墨點苔,古蒼老拙。分枝以中鋒勾撇,挺拔堅韌。梅花以圈花法,頗得揚無咎筆意。
雪樹寒禽圖(宋) 李迪,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南宋宮廷花鳥畫家,亦能作山水小景及畜獸,歷事孝宗、光宗、寧宗三朝,頗為皇帝看重,賜金帶。現存李迪作品甚多,部分作品中有寧宗時年款,花鳥形象精妙入微,可見其高超出眾之藝術造詣。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村野生活,無論飛禽走獸,都刻畫得細緻生動,形神畢具。 本圖幅表現的是風雨將作時,兩個牧童驅牛回家時的場面。從取材到畫面結構而言,沒有什麼驚人之處,但一經仔細琢磨,頓覺自有諸多意趣,令人叫絕。
王冕 墨梅圖軸 紙本筆墨 縱90.3厘米、橫27.6厘米 此幅墨梅老乾新枝,昂揚向上,具有獨立不羈的風格。枝條用筆挺勁有力,長枝如彎弓,短枝似箭戟。梅花的分布疏密得宜,花朵清新飽滿。較之揚無咎的畫法有所發展。自明清以後,海內外名家畫梅大都以其其為楷模。
秋水鳧鷖圖軸 任仁發 紙本設色 縱30.6厘米、橫49.7厘米此圖作湖邊雙鴨戲水之景。一株疏枝海棠斜出湖上,其下石畔叢竹野菊蘆草茁壯,湖水漣漪,一鴨在水中嬉戲游弋,一鴨屹立岸上疏羽。整圖線條勾勒精微凝練,設色妍麗,與南宋的畫風相近,是少見的任氏花鳥畫作品。
宋 《菊叢飛蝶圖》頁 朱紹宗繪,紈扇頁,絹本,設色。 縱23.7cm,橫24.4cm。 本幅款識:「朱」。鈐鑒藏印2方,印文模糊,唯可辨一「璘」字。裱邊題籤:「朱紹宗菊叢飛蝶」。 圖繪叢菊盛開。花分黃、白、藍、紫四色,構圖繁複,燦若文錦。雖是籬邊野景,卻饒富貴典雅氣象。蜜蜂逐花而至,蛺蝶上下翻飛,為畫面增添了動感。花瓣、葉片的勾染皆極為精工,花心用白粉點染,立體感很強,望似凸出於絹素之上。畫史稱作者「描染精邃,遠過流輩」,信是不虛。 對幅有清乾隆御題詩:「趨炎殊眾卉,放英獨於秋。舞去風全香,承來露半流。繪者具神解,淵明晤莊周。」鈐「八征耄念之寶」朱文印、「自強不息」白文印。 存《四朝選藻》冊中。《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趙孟頫 洞庭東山圖軸 絹本設色 縱60.8厘米、橫26.6厘米圖繪江蘇吳縣太湖邊洞庭東山的秀美之景。圖中的東山圓渾清幽、湖面微波粼粼,輕舟蕩漾,遠景峰巒迷朦。所用筆墨技法從董源的規範中變化而來。柔和的披麻皴和充滿節奏的點苔,表現出江南草木的滋潤秀美,湖水則以細勁與含蓄的線條寫成。設色採用明潔清雅的淺絳法。
趙孟頫 蘭石圖軸 絹本。墨筆。山石嶙峋,相互偎依,以枯筆勾皴,寥寥數筆,形成飛白之跡,突出了山石的剛硬質地。石縫中長出的蘭蕙與青篁用潤筆寫成,給畫面增添了一番清馨。
六君子圖 倪瓚是元末著名的文人畫家,晚年時正逢社會動蕩,他離開家鄉無錫,過著浪跡江湖的生活。他的山水畫境界空曠蕭瑟,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情緒。這幅圖描繪土坡上六棵樹木,在寒風中挺立,使人感到既頑強又凄涼,具有象徵孤傲人格的意義。
《青卞隱居圖》是元末著名山水畫家王蒙的代表作。畫面描繪卞山高峻巍峨的氣勢,並渲染山深林密的幽寂氣氛。此圖技法豐富多樣,集中體現了王蒙的藝術風格,明董其昌推祟為"天下第一王叔明"。
浮玉山居圖卷 錢選,字舜舉,工詩善畫。此圖描繪作者隱居地吳興浮玉山圖景。圖中山巒分三組,山勢峻峭,湖上煙霧蒙蒙,山坳白雲繚繞,還有用簡筆點綴的茅舍、小橋、老翁、渡舟,一派江南水鄉清潤秀妍景色.
竹禽圖軸 絹本水墨 縱154.1厘米 橫76.5厘米 林良(1416-1480),明代畫家,字以善,廣東南海人。擅畫花果、翎毛。與呂紀並稱為明代宮廷兩大花鳥畫家,也是明代水墨寫意畫派的先驅人物。此畫為一花鳥畫,其用筆粗勁、瀟洒,極具林氏特色。
仇英《桃源仙境圖》(明) 現藏於天津藝術博物館的《桃源仙境圖》是明代大畫家仇英的代表作,絹本,設色,縱175厘米,橫66.7厘米。《桃源仙境圖》是典型的山水畫傳統題材,與《玉洞仙源圖》被合稱為「雙美圖」。 《桃源仙境圖》取材於東晉隱士陶淵明所作《桃花源記》,描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同仙境般的世界。此圖為重彩大青綠山水,深受南宋趙伯駒兄弟畫風的影響,又兼取劉松年精巧明麗的用筆、用色。圖中山石矗立,虯松盤繞。三位高士臨流而坐,一人乘興撫琴,一曲《高山流水》回蕩在樹間。橋下溪水清澈,坡上的桃樹林掩映于山石、樹木之間。白色的文士衣著在陽光中山石林木映襯下,格外鮮明。圖中的山峰畫法以石青為主,石綠輔之,設色濃麗明雅,艷而不甜,勾勒、皴染細密。山間厚雲排疊,造成了雲氣迷濛的幽遠空間,展現出遠離世俗、虛幻縹緲的人間仙境,構圖取北宋全景式大山大水的布局特徵,視野開闊清曠,境界宏大,疏密對比強烈。此作品在構圖上採用近景、中景、遠景的三段全景式,這是中國山水畫史中從五代北方山水畫派到北宋流行的構圖模式。 同時,仇英把他擅長的界畫技能也在此作品中體現,巍峨的宮殿樓台在雲霧縹緲中若隱若現,與山水相得益彰。 仇英(約1498年-1552年),字實父(實夫),號十洲,江蘇太倉人,寓居蘇州,主要活動於明代嘉靖年間。他初為漆匠,後拜蘇州名家周臣學畫。天資不凡、深得畫法的他所繪人物、山水、走獸、界畫,無所不精,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亦稱「天門四傑」。
秋興八景圖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他富收藏,精鑒賞;山水畫學董源、巨然,並加強書法筆意的運用,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成為明代晚期松江畫派的代表人物。這部圖冊描繪了八幅秋景,各有不同的詩一般的意境,表現技法多樣,集中體現了董其昌的卓越藝術才能。
京口送別圖 沈周是明代中後期吳門畫派的創始人。他開創了粗筆水墨山水畫的新風格,擅於用簡練洒脫,沉著酣肆的筆墨,把山水畫得秀潤清新。這幅畫記載了他在京口送別好友吳寬的情景。
漁父圖軸 吳偉 明代 絹本設色 縱177厘米 橫97.6厘米 吳偉(1459-1508),字次翁,號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明代宮廷畫家, "江夏派"創始人。擅畫人物、山水,白描尤佳。成化(1465-1487)時入宮作畫。弘治(1488-1505)時,得皇帝御賜印章,稱其為"畫狀元"。畫風承襲南宋院體,人物畫分為粗筆寫意和工筆白描兩種。早年畫風較工緻,中年後縱恣豪放,水墨淋漓。代表作《灞橋風雪圖》。此圖人物面部、手足以淡墨勾勒,略施淡彩,構圖取南宋"半邊一角"構圖法,筆法則變南宋人的沉著凝重為清勁飛動。左上署款"小仙畫",下有"江夏吳偉"朱文印。
桐蔭濯足圖軸 沈周 明代 絹本設色 縱199 厘米 橫97.5厘米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自稱白石翁,長洲(江蘇蘇州)人,明代吳門畫派創始人,"明四家" (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畫作有粗筆、細筆兩種,畫風沉雄俊逸,多書卷氣,是明代文人畫的代表。此圖畫幽谷深潭,意境清幽。圖中山石以勾勒敷彩為主,色用石青、石綠,艷而不俗。粗筆寫枝幹,筆意雄健。勾葉染草綠,色彩沉著。右上自題詩一首。
黃鶴樓圖軸 安正文 絹本設色 縱162.5厘米、橫105.5厘米 此圖描繪大雪後的黃鶴樓,銀裝素裹,氣勢雄偉。主樓內數雅士正展開畫軸賞鑒品評,迴廊上遊人和山門前紛至沓來的旅客皆仰首拱手目送仙人乘黃鶴而去,氣氛極為肅穆莊嚴。構圖仿南宋[院體]山水界畫的布局法,建築物描繪細緻工整,坡石、野草、松柏以濃重、粗獷、寫意的筆法畫山,是顯著的明代山水界畫的格法。
花竹聚禽圖軸 邊景昭 絹本設色 縱137.7厘米、橫65.5厘米 此圖亦名《春禽花木圖》。寫野外山林一隅,李花、杏花綻放,岩石間竹葉叢生,嫩筍破土而出;口鳥和喜鵲棲止在樹枝和坡石間,或回首理羽、或低頭覓事,禽鳥情態生動,色彩妍麗明潔,表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春景。其畫法繼承了北宋院體風格,禽鳥勾勒精細,筆致柔和;用簡放粗重的筆墨勾染岩石,吸收了馬遠剛健的筆意。此圖工寫結合,剛柔相間,在花鳥畫技法上有所創新。
唐寅 春山伴侶圖軸 紙本。設色。此圖繪春山吐翠、流泉飛濺的山谷內,兩位文士盤坐於臨溪的磯石上尋幽晤談的情景。圖中高嶺回聳,枯樹新枝,綻發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懸泉如練,匯入溪流,跳珠濺出,冷冷有聲。環境清雅出塵。兩位士人的侃侃而談,平添了些許詩情畫意。
董其昌 棲霞寺詩意圖軸 紙本。設色。畫的是南京郊外棲霞山上的古寺。山巒畫法近巨然,披麻皴中間以解索皴法,用筆剛柔相濟。近處坡石用折帶皴,可見用筆之妙。遠處樹法用筆簡練而頗見深厚,與近坡的雜樹畫法各臻其妙。
文徵明 石湖清勝圖卷 紙本。設色。此圖繪江蘇吳縣盤門西南石湖的景色。石湖相傳為范蠡入五湖之口,諸峰顧盼有姿,風景絕勝。筆墨清淡而流麗,筆致細密虛靈。色彩敷染分外簡潔淡雅,色感鮮明醒目。是文氏繪畫中別具一格之風貌,也是其少見之佳作。
山水清音圖 石濤,釋名原濟,是明朝皇室後裔,清代初期四畫僧之一。他才華橫溢,山水、花鳥、人物無所不精,細筆粗筆,渴筆潑墨無所不能。這幅"山水清音圖",構思新穎,意境清朗,是他中年時期的佳作。
湖石雙鳥圖軸 朱耷,明朝皇室後裔,字個山,晚年以八大山人名號為著,是清代初期「四畫僧」之一。紙本墨筆 縱136、橫48.7厘米 一快圓渾的湖石,有不穩定的動勢。石尖和石旁坡地上各蹲立一小鳥,給畫面平添一股生氣。作者用飽滿的軟毫,中鋒運轉,筆筆藏鋒,圓渾含蓄。湖石的勾廓極其簡括,寥寥幾筆圓轉的皺法,顯出湖石的靈動。小鳥縮頭弓背的形態,流溢出一種嘲諷的神氣,頗耐人尋味。全圖形體簡約而寓意深晦,並有很強的形式感。
周臣 長夏山村圖軸 紙本。設色。圖繪峰巒高聳、長松挺立、煙嵐浮動、水闊清幽之景。一士人憑欄賞景。全圖布局平穩,筆墨技法謹嚴。皴法兼用披麻、釘頭、斧劈,用筆松爽勁健。畫面處處顯示出周臣作為職業畫家所具備的精湛筆墨造型技能,從中也可看出唐寅、仇英畫風的來歷。
沈周 西山紀游圖卷(局部) 藏金箋。墨筆。此卷為沈周記游西山屐蹤之作,畫林木巒塢、碧波棹舟,寫盡吳中山明水秀之佳景。用筆暢健雄放,筆鋒洒脫,多法李成;破筆焦墨點苔,則從董、巨而來。
清 吳昌碩 四季花卉四屏(之四) 紙本設色 縱130.5厘米 橫65.7厘米
梅花圖軸 羅聘 清代 直徑55厘米 羅聘(1733-1799),字遯夫,號兩峰、花之寺僧、衣雲和尚,安徽歙縣人,"揚州八怪"之一,金農("揚州八怪"之一)弟子。擅畫人物、佛像、花果、墨梅、蘭竹、山水等,尤擅畫鬼。其畫古趣盎然,思致淵雅。代表作《醉鍾馗圖》。此畫構圖飽滿,梅干用墨筆寫,枝幹虯曲盤折,花瓣勾圈略點粉,花朵茂密,千枝萬蕊。
清 錢杜 梅花圖軸 絹本設色 縱204.4厘米 橫97.3厘米
清 余省 桃花雙綬圖軸 絹本設色 縱132厘米 橫50厘米
清 李因 蘆雁圖軸 綾本水墨 縱149.5厘米 橫50厘米
吳昌碩 薔薇蘆橘圖軸 紙本。設色。吳昌碩的繪畫主要得益於其深厚的書法篆刻功力,他能以金石書法意融入大寫意畫之中,因而法度貫通,別有韻味。此圖以山石作襯,描繪出薔薇紅、蘆桔黃的味韻,纏之以蒼勁的藤蔓,足見其金石之功力。
惲壽平 花卉冊 絹本。設色。共計八開。多為沒骨畫法,也有雙勾法畫。莊重雍容的牡丹花貌,果實累累的櫻桃、花枝錯落的秋海棠、霜後傲然挺立的叢菊等,都能形神兼備,設色明麗高雅,不同凡響。每葉均自題五、七絕一首,並有清張英題詩和跋。
高邕之肖像軸 任頤為「海上畫派」代表畫家。此畫寫高邕之端坐於蒼勁松柏之下,若有所思狀。刻畫入微,衣紋細勁流暢,為任頤肖像畫優秀之作。
山水圖軸 王時敏,字遜之,號煙客、西廬老人,為清初畫壇著名的四王之一。此圖淺綠設色,構圖為王時敏所作之常見格局,脫胎於黃公望。峰巒間雲霧浩渺,實中有虛,筆墨技巧老練,渾厚
花卉四屏局部 慈禧(1835-1908) 花卉四屏局部 設色絹本立軸 創作年代:1905年作 款識:金蕊霞英。光緒乙巳新正上元日御筆。 品冠死力瓊林富貴春。光緒乙巳桃月上浣御筆。 獨佔人間第一香。光緒乙巳桃月上浣御筆。 瑤階香艷冠瓊林。光緒乙巳吉月上浣御筆。 鈐印:慈禧皇太后之寶(朱文)、大雅齋(朱文)、萬物光輝(朱文)、昭雲漢章(白文)、天地同和(白文)、昭明有融(朱文)、和履中(白文)、芝(白文)、田(白文) 125﹡62.5cm﹡4 每幅約7.2平尺
竹石圖軸 鄭燮,即著名的鄭板橋。此圖以白描的筆意繪庭院中的竹石,用筆於平穩中極盡變化,瘦石磷峭,竹枝勁拔挺秀,風格簡潔,為畫家六十二歲時的作品。
指畫松鹿圖軸 高其佩 清代 縱138.5厘米, 橫97厘米 高其佩(1660-1734),字韋之,號且園,又號南村,遼寧鐵嶺人,清代宮廷畫家。擅指畫,為指畫創始人。年輕時學習繪畫,中年以後,開始用指頭作畫,以指代筆而盡得筆法之趣,所繪花木、鳥獸、魚、龍和人物,無不簡括生動,意趣盎然。代表作《雜畫冊》。
荷花翠鳥圖 朱耷,明朝皇室後裔,字個山,晚年以八大山人名號為著,是清代初期「四畫僧」之一。他的山水花鳥筆情縱逸,為清初寫意畫風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這幅畫構圖險怪,背景壓抑,傳遞了一種複雜的情緒,耐人尋味。
春拍第一波行情揭曉:"傳統"吃香"當代"遇冷 隨著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內地大拍賣公司春拍在5月底相繼結束,今年內地春拍第一波行情基本揭曉,答案也很明確:由西方人把握話語權、定價權的藝術品持續被市場冷落,而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中國人自己擁有話語權的書畫、文玩類拍品抵禦住了金融危機的影響,成交比率同兩三年前藝術品市場最瘋狂時保持基本一致,價格也沒有明顯回落。 春拍第一波行情揭曉 5月29日,本年度春拍最引人注目的比利時著名收藏家尤倫斯夫婦的18件重要藏品在北京保利公開拍賣,最後不但全部成交,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在歷經了45分鐘、150餘回合的叫價後,還創下了6171.2萬元(含傭金,下同)的高價,拍得者為一名國內藏家。陳逸飛的成名作《踱步》以1000萬元起價,經過60多個回合爭奪,終以4043.2萬元落槌,這個價格剛巧比兩年前中國嘉德春拍時陳逸飛的另一巨作《黃河頌》成交價格多了11萬元,這樣,《踱步》便一舉刷新了陳逸飛作品拍賣紀錄。 一些中國當代藝術界叱吒風雲的千萬元級人物的作品在本輪春拍紛紛流拍的同時,上世紀70年代著名畫家沈嘉蔚的成名作《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在經過近20輪的叫價後,以795.2萬元高價被買走。 此幾場重要拍賣雲集5月底的北京,給人突出的印象是中國本土買家實力顯現。相對應的是,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中國各年代來歷明確的書畫作品和文房雅玩均有良好成交,歌德、保利、嘉德、誠軒的幾場書畫專場都達到八成以上甚至九成多的成交比率,而西方資金和學術引導下的油畫、雕塑以及當代藝術品成交慘淡,有些當代藝術品經一再調低價格之後,專場成交率仍在五成以下。而同樣是油畫雕塑,由中國人資金力捧的老一代油畫家,以及陳逸飛等為代表的新時代東方審美為主導的油畫作品成交情況則十分良好。 高成交背後有隱憂 成交量雖然喜人,但也有人對部分畫作的高成交價提出質疑,認為存在「人造」跡象。除《寫生珍禽圖》外,5月30日晚,在內地另一大拍賣行中國嘉德的「中國古代書畫專場」,買家幾乎以同樣的熱情創造了又一波高價奇蹟:宋人《瑞應圖》經過32次叫價,以5824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同場的近17米長的明代吳彬《臨李公麟畫羅漢》卷經過35輪激烈爭奪後,拍出4480萬元人民幣;其後董邦達的《雪後悅心殿詩意圖》也以795.2萬元人民幣成交。 「《寫生珍禽圖》我看根本不是宋徽宗的真跡,而是明清的老仿,拍到800萬到1000萬元之間就差不多了。」鑒定家、藝術市場評論人牟建平說,「吳彬的《臨李公麟畫羅漢》能拍出4480萬元,價格簡直是超高。真跡的畫冊我有兩本,所以一看就知道這件是半臨半造的,用線太飄了。另一幅長卷《瑞應圖》也不經看,我看過仇英畫的《仿宋蕭照瑞應圖》,上面有董其昌的前題後跋,跟這本差太遠啦。」 內行一眼就能看出蹊蹺的作品,竟能拍出如此離譜的價格,其中的文章,業界早已心照不宣。按照牟建平的說法,「今年嘉德拍了5.4億元,保利拍了5.9億元。雖說成交金額比去年秋拍好,但都只比去年秋拍提高了一個多億,這一個多億拍兩張大件作品就有了,都是人為能做出來的。如果就憑這些數字說市場轉暖,還不能讓人心服口服。」 從今春已經結束的幾場大型拍賣來看,無論是市場人氣,還是買家的購買力都好於預期。但藝術市場不同於股市,決定市場活力的關鍵還是在於拍品質量。而這也正是隱藏在成交數字、拍賣紀錄和激烈競投背後,最令業界憂心的硬傷。 投機者目標轉移 「金融危機來了,大家都擔心好的作品賣不出好的價格,所以徵集好作品比較難,而拍賣行也不敢徵集太好的作品。」牟建平說。這點在受金融危機衝擊最為嚴重的油畫板塊尤其明顯。 去年春拍匡時國際曾經拍賣過一幅王廣義1992年的作品《大批判·萬寶路》。原本拍賣行對這件作品期望甚高,估價在900萬元到1500萬元人民幣之間。匡時油雕部經理尤永對它的個人預期更高,但最終這件作品僅以980萬元人民幣成交。 從香港蘇富比、佳士得,到內地的保利、嘉德,今春價格過千萬元的當代油畫作品僅張曉剛一幅。其餘如曾梵志、劉野、王廣義、蔡國強之類的當代藝術「主力軍」價格均跌到了百萬元級別。而其下原本徘徊於百萬元左右的新興藝術家們也連帶失去了市場。 從今春的拍賣來看,金融危機帶來的盤整作用已經起效。在5月24日晚舉行的香港佳士得「亞洲當代藝術中國二十世紀藝術」夜場拍賣中,成交前4名的拍品均為中國第一代油畫大師的作品。其中常玉的《貓與雀》更是以4210萬港元(3705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遠高於該藝術家的作品在2006年的香港佳士得拍賣中創下的拍賣紀錄。此外,趙無極的《我們倆》(NousDeux)也以3538萬港元(3114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創造了該藝術家的拍賣第二高價。 由此看出,從中國當代藝術到中國書畫,投資者的目標已經發生了轉移。而評論家亦指出,在國際金融危機下,西方資金已無力關照此前狂炒的當代藝術品,並有撤退的跡象,這個時候,迎合西方買家口味的當代藝術品價跌量縮在預料之中。業內開始反思中國人自己的審美話語權在哪裡,收藏到底應該跟著什麼走的重大命題。思考的結論已經初步顯現在今年春拍中,本土資本對於來自本土、看得懂的優秀藝術品繼續保持高昂興趣,相信對本土的藝術創作也會起到警醒和引導作用。而市場究竟是否回暖,要等到今年秋天才能見分曉。
古代珍品頻創高價 本年度春拍最引人注目的比利時著名收藏家尤倫斯夫婦18件重要藏品日前在北京保利公開拍賣,最後不但全部成交,宋徽宗《寫生珍禽圖》還以6171萬元成交,拍得者為一名國內藏家。該畫是尤倫斯夫婦7年前在內地拍場以2530萬元拿下,當時創造了中國繪畫的世界拍賣紀錄,此件作品在幾年前就飽受爭議,有業內人士認為此件作品是「明代仿品」,但是最終的成交價格表明了收藏家經過認真審定後的態度。而尤倫斯夫婦據說此次出讓這些藝術珍品,是為了回籠資金,堅持住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5月30日晚,在嘉德的「中國古代書畫專場」,買家幾乎以同樣的熱情創造了又一波高價奇蹟:宋人《瑞應圖》經過32次叫價,以5824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同場的近17米長的明代吳彬《臨李公麟畫羅漢》卷經過35輪激烈爭奪後,拍出4480萬元人民幣;其後董邦達的《雪後悅心殿詩意圖》也以795.2萬元人民幣成交。此三件「清宮舊藏書畫」以1.11億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同樣被迅速定格為今年春拍最輝煌的時刻之一。這些成交價格說明了中國古代書畫對收藏家們的強烈吸引力。中國古代書畫的歷史感與稀缺性,決定了最終價值。
西園雅集圖(宋) 宋朝的王詵(1037——約1093),字晉卿,太原人。幼好讀書,長有才譽,被神宗選中,將英宗的女兒嫁給他,官駙馬都尉。王詵好書畫,家有寶繪樓,收藏法書名畫,蘇軾稱他「山水近規李成,遠紹王維」,「得破墨三昧」,「金碧緋映,風韻動人」。傳世作品有《漁村小雪圖》、《煙江迭嶂圖》等。 王詵請善畫人物的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把自己和友人蘇軾、蘇轍、黃魯直、秦觀、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涇、晃補之以及僧圓通、道士陳碧虛畫在一起,取名《西園雅集圖》。主友16人,加上侍姬、書僮,共22人。松檜梧竹,小橋流水,極園林之勝。賓主風雅,或寫詩、或作畫、或題石、或撥阮、或看書、或說經,極宴遊之樂。李公麟以他首創的白描手法,用寫實的方式,描繪當時16位社會名流,在駙馬都尉王詵府邸做客聚會的情景。畫中,這些文人雅士風雲際會,揮毫用墨,吟詩賦詞,撫琴唱和,打坐問禪,衣著得體,動靜自然,書童侍女,舉止斯文,落落大方。不僅表現出不同階層人物的共同特點,還畫出了尊卑貴賤不同人物的個性和情態。米芾為此圖作記,即《西園雅集圖記》。有云:「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嗟呼!洶湧於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豈易得此哉? 此扇面凈高18厘米,最寬處53厘米、最狹處僅21厘米。這麼小的紙面,畫了20個人物、2株大樹、3張案桌,以及山石土丘、梧桐竹林、小橋流水、琴書古玩、文房四寶等等,而布局得宜,疏密有致,行筆流暢,一絲不苟,實屬難能可貴。人物頭部僅1厘米,而眉間顧盼之情,俯仰蕭傲之態,莫不初寫黃庭,恰到好外。以人物論,較之宋人摹本,實過之無不及。 1912年2月12日,清廷被迫宣布溥儀退位,退位後仍然居住在故宮內。在故宮居住期間,溥儀曾把故宮收藏的大量珍貴書畫通過各種渠道偷盜出宮,換取銀錢。1922年,為了夢想中的出國留學和以後的生活費用,溥儀利用他兩個弟弟溥傑、溥佳每天上午「進宮」陪讀的機會,將故宮中出類拔萃、精中取精的歷代書畫珍品包裹在包袱里,由他的弟弟們每天運出紫禁城。盜運大約進行了半年多,偷盜書畫1200多件,裝在七八十口大木箱中,並運到天津英租界13號路的166號樓里存放,其中就包括這幅宋代李公麟名畫《西園雅集圖》。 後來,溥儀在東北演出了一場傀儡皇帝的鬧劇,不少偷盜出來的書畫也散落民間,《西園雅集圖》被老北京著名畫店、琉璃廠的倫池齋買到,並通過倫池齋賣到了香港,自此漂泊境外。後中貿聖佳公司的文物徵集人員在海外見到了這幅《西園雅集圖》,經國內權威專家鑒定為真跡。估價已經達到1200萬至1600萬元。
翰海春拍3.5億收官 沈周名作:1573萬拔書畫頭籌 沈周《雨中山圖》1573萬元拔得書畫頭籌 突出顯示著錄價值 春拍首日,古代書畫專場,沈周《雨中山圖》260萬元起拍,在場內外買家歷時半小時的數十回合叫價後,以1573.6萬元成交,首創佳績。 沈周《雨中山圖》,著錄於《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是幅寫山巒重疊,溪水迴環,樹木錯落,溪水兩岸可見茅亭屋舍。山石用淡皴帶染,用筆蒼渾,加以濃墨點苔,畫法從黃公望脫化而來,畫格清蒼。畫上自題:「秋來好在溪樓上,筆墨勞勞意自閑。老眼看書全似霧,模糊只寫雨中山。」並有同時代名士曹時中題七絕一首。作品裱邊有董其昌、王原祁、吳湖帆題跋,畫面下部鈐有多方鑒藏印,曾為著名收藏家錢鏡塘舊藏,後為朱屺瞻所得。本件畫作的高價成交,表明流傳有序、著錄清晰的作品依然是藏家角逐焦點。
返回頂部
推薦閱讀:
※美為何嘲笑我國2億買廢鐵?
※中國應該允許窮男人們合娶老婆嗎
※中國網評:磨礪法治之刃,剷除「山頭主義」
※中國宴席禮儀
※第一次工業革命對當時中國產生了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