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牡丹的經典詩詞賞析

  牡丹在我國被譽為「國花」、「國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負有盛名。

  牡丹花,嬌艷多姿,雍容大方,富麗堂皇。自古以來引起許多騷人墨客的謳歌、讚美,是很自然的。據初步收集,歷代文人專寫牡丹的詩詞就有四百餘首。其中,以唐、宋兩朝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餘首。包括象王維、李白、李賀、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溫庭筠、李商隱、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陸遊、辛棄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詩人在內。僅蘇軾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餘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餘首。近代和當代文人,也寫了不少詠牡丹的詩。

  牡丹詩的內容廣泛,有些詩由物詠志諷世,思想深刻,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一個的側面,客觀存在是匯成我國史詩海洋的一支閃閃發光的涓涓細流。

  總觀牡丹詩,大體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讚美牡丹花的嬌艷多姿,富麗堂皇。「嬌含嫩臉春妝薄,紅蘸香綃艷色輕。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將贈董雙成」。(唐。徐夤)用擬人的手法,寫牡丹的艷麗。「虛生芍藥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唐。徐凝)也用了鮮明對比和烘托的手法寫出了牡丹超群芳的特點。「看遍花無勝此花,剪雲披雪蘸丹砂。開當青律二三月,破卻長安千萬家」。(徐夤),用形象的比喻寫牡丹花的潔白、鮮艷。有些詩人更進一步直書牡丹為「萬萬花中第一流」(徐夤)「天然國色美無雙」(清。陳確),宋代歐陽修讚美說:「天下真花獨牡丹。」他在一首詠白牡丹的七絕中,用蟾精雪魄來比喻她:

  蟾精雪魄孕雲荄,春入香腴一夜開。

  宿露枝頭藏玉塊,曖氣庭面倒銀杯。

  他還有「冰肌玉骨鍾瓊萼,雪魄蟾精孕秀根」的句子。傳說月宮中有蟾蜍,後以蟾指代月亮。

  牡丹花,一般在暮春開放。民謠曰「穀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開時,桃、梨、杏花都已敗落,牡丹遲開不爭春。這點,也引起詩人、詞家的讚美,以花喻人,風格高尚。如唐朝殷文圭詩:

  遲開都為讓群芳,貴地栽成對玉堂。

  紅艷裊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

  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

  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

  又如,唐朝李山甫的牡丹詩:「邀勒東風不早開,眾芳飄後上樓台。數苞仙艷火中出,一片異香天上來。……」元代詩人李孝光的《牡丹》詩,頗能表達人們對牡丹的讚美之情: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

  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第二,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玩花作樂,殘酷掠奪勞動人民的罪行。有些牡丹詩描寫了豪貴們賞花作樂,如醉如狂的情景。他們不但白天賞玩,夜間還掌燈把火觀看,及時行樂,不分晝夜。「長安豪貴惜春殘,爭玩街西紫牡丹」(唐。盧綸)。「牡丹嬌艷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唐。王轂)。李賀在《牡丹種曲》中,也有「走馬馱金春草」的描述。「春草」即牡丹。深知有民疾苦的大蘭人白居易則大聲疾呼,要藉助於造化的力量,「減卻牡丹嬌艷色,少回卿士愛花心」。最高統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惜重金購買,栽滿皇宮。上行下效,皇上縱情剝奪,不思王道。豪門貴族家的紈絝子弟們,也只知道求耳目歡愉,卻根本不知五穀為何物,不問稼穡之艱難。白居易在其著名的牡丹詩《買花》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第三,借花抒情,伸述心志。白居易的詩中有「始知無正色,愛憎隨人情。豈惟花獨爾,理與人事並」的話。流露出詩人對世道混濁,忠奸不分的不滿情緒。他在《白牡丹》詩中說行更明顯:「白花冷淡無人愛,亦占芳名道牡丹。應似東宮白贊善大無,因上表請求嚴懲刺死宰相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受到冷遇,悶悶不樂。他在《秋題牡丹叢》中寫出了」幽人坐相對,心事共蕭條「的凄楚心境。在《惜牡丹花二首》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情緒。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對人生短暫、青春不駐的感嘆,更是動人:

  斷腸東風落牡丹,為祥為瑞久留難。

  青春不駐堪垂淚,紅艷已空猶倚欄。

  兩宋之交的詩人陳與義的牡丹的詩,抒發了他的思鄉之情,充滿了愛國主義思想: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伊洛」,指河南的伊河、洛水。本詩為高宗紹興六年(1136年)所作。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到作詩時整整十年。當時詩人流落在浙江桐鄉北的青墩溪畔,十分懷念自己的故鄉洛陽。北宋時洛陽盛產牡丹,在家鄉時每年都可以看到,如今詩人作了江南的流浪者,因看牡丹花而引起鄉思。此類牡丹詩頗多,如陸遊的《賞山園牡丹有感》亦屬於此:

  洛陽牡丹面徑尺,鄜畤牡丹高丈餘。

  世間尤物有如此,恨我總角東吳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見輒謂無。

  周漢故都亦豈遠,安得尺棰驅群胡!

  這首詩是嘉定二年(1209年)春末陸遊在山陰時作的。詩人是由賞牡丹花想起了洛陽等地盛產牡丹,而再次表明他決心收復北方失地的政治抱負。

  第四,描寫了詩人們愛花、種花、理花、惜花、憶花的情景。歐陽修在古詩《洛陽牡丹圖》中,寫了洛人愛花的情況:「客言近歲花特異,往往變出呈新枝。洛人驚誇立名字,買種不復論家資。……」白居易有《移牡丹栽》詩:「金錢買得牡丹栽,何處辭叢別主來。紅芳堪惜還堪恨,百處移時百處開。」陸遊的牡丹詩其中也寫了他栽牡丹、剪牡丹、賞牡丹的生活樂趣,「良辰樂事真當勉,莫道匆匆一片飛」。「攜鋤庭下掘蒼苔,墨紫艷紅手自栽。老子鍾逾八十,死前猶見幾回開」。(《剪牡丹)

  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李商隱人一首牡丹詩是寫「醉花陰」的情景,十分生動、形象:

  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此外,有的牡丹詩中,還寫了冬季溫室育花,入朝進貢的事。「出窯花枝作態寒,密房烘火暖春看。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進牡丹。」(清。查浦老人《失題》)

  牡丹詩的藝術成就也是很高的。請看白居惚的新樂府詩《牡丹芳》的一段描寫:

  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輕盈冷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

  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隨低昂。

  映葉多情隱羞面,卧叢無力含醉妝。

  詩人用對比和形象描寫的手法,寫出了牡丹花的瑰麗輕盈,搖多姿。陸遊還以蜜蜂、蝴蝶繁忙戀花的情景,來襯托牡丹的花色不凡,「吾國名花天下知,園林盡日敞朱扉。蝶穿密葉常相失,蜂戀繁香不記歸」(《牡丹》)。有的牡丹詩中,把牡丹花比作嫦娥、婺女、西施、洛神等傳說中的神女和美人。明人李贄的牡丹詩寫道:「憶昔長安看花時,牡丹獨有醉西施。省中一樹花無數,共計二百單八枝。」生動形象、比喻恰切。

  唐代徐凝的一首七絕《牡丹》,運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妖萬態破朝霞。

  有的牡丹詩還運用誇張擬人等藝術手法,形象生動,奇趣橫生。讀起來琅琅上口,給人以愉快和美的享受。

  總之,許多牡丹詩的思想性,藝術性都較高。當然,也有少數牡丹詩不好,思想消極,文筆淺陋。

推薦閱讀:

《過秦論》的賞析是什麼?
《月談賦》賞析三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這句話好在哪裡?
宋詞精選賞析 (二)
池莉作品賞析:不談愛情

TAG:詩詞 | 詩詞賞析 | 經典 | 牡丹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