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張源俠

中國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張源俠時間: 2005-10-16 11:13:15 |[<<][>>]·張源俠博士專著《中國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1)---各派武功男人比女人多的就是肌肉,一個男人如果不會打拳,那還能叫男人嗎?大俠斗膽問天下男人這個刻薄的問題,因為大俠知道當今世上百分之九十的男人都不會打拳,所以大俠此言勢要面對那幾十億不會打拳的男人的漫天口水。中國人把中國武術叫做國術,害得美國人以為每一個中國男人都會打拳。但事實上,當今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國男人都不會打拳,所以中國男人在大俠的眼裡看來更不像男人。大俠狂貶中國男人並非信口開河,實是鐵證如山,不得不說。大俠在紐約做心理醫生,華裔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十有八九都與被老黑、老西欺負的經歷有關。這樣的病例怎麼治療?大俠當然鼓噪中國功夫的好處,令大俠活活氣死的是,十有七八的個案中,大俠可憐的華裔青少年病人寧願選擇在不久的將來某一個不幸的時刻再次被老黑、老西欺負,也不願意學習中國的國術。從六億多中國男人中選出來的那麼十幾條漢子組成的中國足球隊,在面對韓國人時居然會陽痿如此多年,我不曉得中國男人們是怎麼想的。我不知道中國的文化學者們有沒有探究一下如此荒誕、羞恥的文化現象。只有大俠知道答案!因為中國男人不打拳。韓國男人好像沒有一個不吃辣椒、不打拳的。有一年,洛杉磯老黑暴動,衝進韓國社區打砸搶。韓國男人個個神勇無比,最後贏得老黑讚歎,兩家和好,至今沒有聽說老黑敢在韓國社區動土的。中國男人的恐韓症最近居然從腳上蔓延到手上和腦筋上,大俠老是聽說圍棋國手一見韓國人就會手指發顫,而網路遊戲居然也被韓國神魔玩於掌股。大俠只好長嘆一聲,中國男人為什麼不打拳!大俠知道每一個男人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大概都會遇到被另一個男人欺負的經歷。一個被另一個男人欺負的男人在被欺負以後居然依舊對學拳沒有一點興趣,這樣逆來順受的男人也能叫男人嗎?中國男人在美國挺起腰桿的第一人除了李小龍還會有誰呢?當年美國籃球的天王巨星賈霸甘願成為小個子李小龍的徒弟。現在大俠看到號稱亞洲男籃第一人的王治郅在NBA縮頭縮腦的樣子,忍不住要叫,王治郅你為什麼不練拳。摘自張源俠專著 《中國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有誰打得過泰森作者 張源俠,發表時間,8/22/04大俠常聽國人談起這麼一個話題,你敢和泰森較量么?其實中國人用拳頭和泰森較量,泰森當然不怕,但如果容許拳打、腳踢、加摔跤。泰森敢嗎?大俠在美國才知道,拳擊在格鬥界並不囂張。大俠有一個練空手道的學生對大俠說,他遇到拳擊手就用腿法,拳擊一點辦法都沒有。在拳擊比賽中,兩個人一抱住就沒有什麼可打的了,但遇到十大形一類講究貼身靠打的,拳擊手就要倒霉了。經大俠這麼一分析,國人應該知道泰森在拳擊界是王,在格鬥界只是一個紙老虎而已。當年有一個泰拳王到美國設擂挑戰,沒有一個拳擊手敢上去應陣的。五十年代的時候,空手道極真會創始人大山培達在美國張牙舞爪,在擂台上痛揍美國拳擊手。大山培達後來周遊列國打遍32個國家未遇敵手,但在最後一站香港,大山培達卻完敗於一個中國高手陳老翁的手裡,很遺憾在大山培達的書里沒有寫下陳老翁的全名。後來大山培達回到日本,聽說有一個叫太氣道的功夫很厲害,於是上門拜訪,那太氣道的祖師爺澤井健一居然對大山培達說,你這功夫不行,我的學生就足夠對付你了。後來一試,果然如此。這位澤井健一就是拜王薌齋為師的那個日本人。大俠聽紐約的美國朋友羅伯特凱門道,澤井健一的站樁和中國人和風細雨的站樁不一樣,這位老兄不管颳風、下雨、下雪、下冰雹,都要求學生站在戶外練功,所有的學生都圍著大樹站樁,完全是武士道精神。大俠希望國人不要自我貶低,整天拿那個野獸泰森來嚇自己。泰森的武藝在中國傳統武藝的標準來說只是片面之技。中國功夫在美國的地位可以說是最高的,這是大俠到了美國才知道。現在大俠在網上還常看到網友拿泰森嚇人,實在可氣又可笑。大俠的功夫在中國來講實實在在是狗屁功夫,沒想到到了芝加哥以後,搖身一變居然成了武功大師。大俠有一個徒弟在韓國空手道館學藝,大俠請他帶路到那個道館訪問。館長是八段高手,那是實戰水平的最高段位,對中國的太極非常看不起,認為那不是真正的功夫。大俠告訴他健身的太極和技擊的太極大有不同,希望以後他能有機會遇到太極高手。在道館裡真正做教練的是兩個年輕韓國人,功夫的確十分了得。大俠看過以後,向自己的徒弟提議,約兩位年輕韓國師傅出來切磋一下。大俠在家裡摩拳擦掌,希望能有一場世紀大戰。沒料想對方不肯光臨,並且實話實說,他們做教練的最怕失了名聲,即使是大俠這類的紙老虎他們也敬而遠之。如果有中國功夫師傅願意向泰森挑戰,你看泰森敢答應嗎?大俠認為泰森一定不會答應的,因為這不但有關泰森的名聲,同時也有關拳擊的名聲。如果代表億萬美金身價的拳擊敗給了幾十萬人民幣級的中國功夫(據說散打王的身價只有幾十萬人民幣級),這不但大大打擊美國人的自信心,在生意上也是一筆不合算的買賣。到那時中國人想打,泰森不願也不敢出來。歷史上,拳王阿里和柔道王山下泰裕曾有過一次世紀大決對,結果怎樣呢?兩人開打以後就像在做戲,甚至連做戲的水平都沒有達到。兩個大傢伙幾乎連碰都沒有碰到在一起,好像是中國武俠小說里兩大絕頂高手比試,不比招只比氣。而阿里也沒有和泰拳王真正有過較量。據說阿里也造訪過李小龍的武館,兩人在一起是握手擁抱替代拳打腳踢。在美國練武圈子裡,從來沒有人把泰森掛在嘴巴上的。巴西柔術格雷西家族在美國號稱天下無敵,出賞十萬美元但求一敗。泰森感興趣嗎?泰森全盛時期出場費都是上千萬的。格雷西家族的但求一敗,也沒有引來武界的血雨腥風。在美國練武叫做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大家心平氣和地練,玩個樂子而已。中國人自己在家裡自怕自,天天把泰森當作神,在美國,人們講起泰森,十有八九都是嘲笑的口氣,那叫野獸,比人低一等的。中國武林,請以後不要再談泰森,那是美國武界的笑話。如果中國武林天天把泰森當成趕超目標,那是大錯特錯了。大俠拚命否定泰森,回過頭來還是那句話,姚宗勛將意拳和拳擊搞到一起,實在是不倫不類。從理論上來講,意拳加拳擊應該是一加一大於一。那麼很簡單的道理,請一位意拳拳擊手參加單純的拳擊比賽,這意拳拳擊手是否就要比單純練拳擊的利害呢?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這意拳加拳擊就是一種錯誤的理論。如果做得到,我們中國拳擊隊正缺一塊奧運拳擊金牌呢。在拳擊界,體重一百斤的拳擊手是不可能戰勝體重兩百斤的拳擊手的,但在中國功夫里這樣的奇蹟就有可能發生。在拳擊界,一位七十歲的拳擊手是不可能戰勝三十五歲的拳擊手的,但在中國功夫里,這樣的奇蹟就有可能發生。中國功夫在武藝的境界上毫無疑問是在世界武林之巔的,凡到過美國的中國武林人士都會有此感。那些討論中國功夫有沒有用的無聊話題應該被徹底絕跡。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不要把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在我們這一代手上荒廢掉。大俠寫此書的目的實實在在是要振興中國人的自信心,恢復中華武藝國術傳統。大俠要說的東西原本到此就打住了,這只是一篇精神宣言,但武藝是實實在在的東西,牛皮再大,上陣是要見真章的。大俠和億萬武迷一樣,尋尋覓覓,一直期望找到傳說中的高師。大俠知道,這樣的高師是可遇不可求的。在大俠從學過的師傅中,大俠對他們都表尊敬,但實實在在地說,大俠的老師們武功雖好,卻沒有一個達到傳奇的水平。我想億萬武迷們一定和大俠有同感。自己的老師功夫是好,但總沒有達到高山仰止的程度。現代最有名的傳奇武師當屬王薌齋。王薌齋的意拳給人無盡遐想,但是否真的按照七妙法門去練就可以練出絕世武功來,大俠深表懷疑。意拳顧名思義就是強調心意的作用。大俠是心理學博士,寫的博士論文又是講的催眠,自然知道心意的妙用,但在沒有名師現場指導的情況下,大俠的心意功夫就是無法轉化到真實的武功上來。王薌齋在上海呆過一段時間,也留下數位有名的弟子,最有名的當屬張長信,但張長信先生在上海不知為什麼一直默默無聞,也沒有聽說傳出很厲害的弟子。大俠自己看有關意拳、大成拳的書,猶如瞎子摸象,搗鼓老半天不得其法,所以大俠一直懷疑這七妙法門只是一種門面上的東西,一定有內在的奧秘被有意無意省去了。最近在網上查看,偶爾看到高臣先生寫的"大成拳真義解",終於揭開了大俠心中的疑團。那就是在七妙法門之外還有一種秘密法門,那就是"筋骨訓練","筋骨訓練"是大成拳的核心內容,現在已少有人談及,究其原因,是薌翁一生對拳學的體悟也存在著層次的漸進,其後期已達顛峰狀態,故對入門築基之法闡述較少,但這並不等於入門築基不重要,"筋骨訓練"即為入門之不二法門。薌齋先生入門之形意拳法即為筋骨抻拔,趙道新、張恩彤等前輩亦由此入手,故薌翁、趙、張等前輩均為筋骨抖顫,形動意隨的重效爆發。一碰即出,一擊即潰,此為薌翁早期自世及傳授的重要內容,這一點筆者從向天津的幾位前輩請教中得到證實(因薌齋先生二十年代中期傳藝的弟子基本是形意八卦名家張占魁的傳人,因張老先生讚佩薌翁之技藝,故薦門下十餘人從學薌翁深造)。二十年代末期,薌翁赴上海、杭州一帶傳播拳法,此時期如韓樵、尤彭熙、張長信、高振東等從學薌翁,接受的也是"筋骨訓練",故這些前輩留下的拳式及拳論皆為有力之證據。1935 年薌翁攜部分得意弟子回深縣集訓,也是注重筋骨之強壯。後薌齋先生定居北京,所傳內容漸已有所變化,但基本未脫離筋骨之法,只不過練法上有些淡化,這或許是因為此一時期納入門下者決不會是泛泛的初學之輩,因而沒有必要再從筋骨入手。這樣一來,就使薌翁早期傳人對筋骨重視程度要強於後期傳人,而不少後期傳人雖有筋骨之力卻未必詳盡筋骨之用意,無形中就出現了傳播內容的差異。而薌翁晚年因種種原因不談技擊,而側重於健身功法傳播,這在客觀上亦使相當一批後學者對健身和技擊功法產生混淆。不管是什麼原因,現在的事實是"筋骨訓練"目前已少有傳播,而健身功法代替技擊功法的趨勢已存在很多年,這也是薌翁武學一直難以振興的原因之一。這一段文字是大俠看到的有關意拳、大成拳最重要的文字,可謂字字千金,正是王薌齋武學的不傳之秘。高臣先生一語中的指出這也是薌翁武學一直難以振興的原因之一。沒有筋骨訓練的意拳在某種程度上陷入了玄學的境地。大俠一直就不相信,通過單純的站樁可以練出絕世武功來。李英昂先生在其"意拳正軌"一書指出姚宗勛入師門十多年方得秘訣,而李英昂先生卻沒有點明那秘訣是什麼東西。現在大俠可以告訴大家,這筋骨訓練正是秘訣之所在。高臣先生道明沒有筋骨訓練的拳法只能是健身法,而不是技擊法。希望通過簡單的站樁就想達到技擊大成的是緣木求魚。為什麼大俠敢如此肯定地說,筋骨訓練就是意拳的不傳之秘呢。只要看一看王薌齋的千里尋師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了。王薌齋在解鐵夫面前連輸十把,這是眾所周知的事。這樣坍台的事被廣為流傳,大俠相信一定是王薌齋親口對自己的弟子所說,否則沒有人有這個膽量公開貶低祖師爺。大俠讀胥榮東所著的"大成拳"對王薌齋和謝鐵夫比武這段往事描寫成:"比武結果兩人各有勝負。在器械上薌齋先生功底較深於解老。"大俠理解大成拳門人對祖師爺的無上尊敬,對公開流傳的"王薌齋在解鐵夫面前連輸十把"無法接受,於是便寫出這麼一段東西來。大俠看姚宗勛意拳派的文章都認為王薌齋的確在解鐵夫面前連輸十把,並且在器械上也毫無勝機,而這位湖南衡陽的解鐵夫老先生被譽為"心意拳巨匠"。但有趣的是,到了胥榮東的書里,解鐵夫先生變成了鶴拳名家,那場驚天動地的比武也從湖南衡陽搬到了福建(胥榮東"大成拳"第12頁)。本來,有關王薌齋和解鐵夫比武的事就是從意拳門裡傳出來的,不是其他門派造謠。現在胥榮東把這段世人皆知的往事硬要這麼改過來,我們門外的人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反正王薌齋先生也沒有留下什麼親筆手書可供鐵證,但胥榮東這麼好心一改卻在武學上大有問題。湖南的心意拳巨匠謝鐵夫被改成福建的鶴拳名家,一個打心意拳的突然變成打鶴拳了,這裡面的問題就嚴重了。大俠認為胥榮東這麼一改,把最核心的東西改掉了。按照姚宗勛意拳派的觀點,王薌齋在與解鐵夫比武的時候,對謝鐵夫一招神龜出水毫無辦法。這神龜出水的形態是兩手撐開,和形意拳肘不離肋的原理是相違背的,而王薌齋後來將形意拳最根本的三體式也放棄了。如果王薌齋認為站樁萬能,為什麼他後來將三體式樁完全放棄,而改為門戶大開的渾圓樁呢。王薌齋不但放棄五行拳、十二形拳,連三體式也放棄了,他對傳統形意拳的革命可謂徹徹底底,斬草除根。王薌齋對意拳的最後定型和解鐵夫大有關係。據說王薌齋在湖南衡陽住了一年多,方將解鐵夫的心意拳全盤掌握。王薌齋雖然是郭雲深的徒弟,最後定型的拳法和傳統形意拳唱對台戲,其實意拳的拳法從心意拳中獲益的東西可能更多。現在的問題是解鐵夫當年到底傳給王薌齋什麼東西了,現在有誰知道呢?現在市面上流傳的心意六合拳和解鐵夫的心意拳是同一來歷嗎?如果是的話,心意六合拳和意拳到底有哪些共同之處呢?大俠在上海的時候練過心意六合拳,從來沒有感覺到這兩種拳法有什麼關聯之處。這個疑問在大俠遇到真正的心意六合拳傳人陳守孚先生後才終於明白。摘自張源俠專著《中國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大俠走起八卦步來作者 張源俠,發表時間,8/24/04大俠練了五年少林拳,和朋友比試,尚未出手就挨了一拳。後來又練了三年,終於找到一個機會和人正式打架。當大俠和對方雙手相纏之時,腦海里思緒萬千,有幾十種打法閃念而過,但卻無法定奪到底該出哪一招。正猶豫之間,對方出招,大俠腳底一滑,頓成大豬模樣,至今尚記得背上落下暴風驟雨般老拳。少林拳的毛病就是動作太多,平時表演起來唬女孩子很管用,真到要動手了,腦袋裡一團漿糊,不知道該出那一招。現在的"舞術表演",就是中了少林拳的流毒。大俠還記得當年讀的第一本武術書是梁以全所著,書中的太祖長拳按現在的標準來看應該稱為太祖短拳才對,可以遙想古時的少林拳當不至於如此花哨冗長。大俠那一仗最後承蒙對手留情,才得以從地上爬起。無地自容的感覺使得大俠對少林武功失望之極,心中升起轉學內家拳的渴望。就太極、形意、八卦三拳,大俠以為太極老相,形意粗魯,唯有八卦優雅玄妙,於是決定轉攻八卦。當年在華東師大教八卦的是周庭爵老師。周老師個頭很小,但態度傲慢。那時他主要教十大形,有一大票學生在樹林里走傻乎乎的踩雞步,只有我和另外一個弱不禁風的學生別出心裁要學八卦。周老師對大俠說道:"這八卦是古代宮廷里的拳法,根本不外傳的,只有今天像你們這樣的外人才有幸學到。"這口氣好象他是從宮廷里學來似的。大俠功夫不怎麼樣,對八卦掌的歷史還是略知一二的。不過既然要學拳,也就只能裝傻。周老師牛皮吹罷,便教大俠一個動作,讓大俠繞著樹走圈。大俠對周老師的宮廷牛皮甚覺好笑,但走起圈來卻是一本正經,那一日狂走一個小時,第二天雙腿疼得連下床都困難。周老師教拳還有一個規矩,他一組動作只示範兩遍,如果你不能當即將其動作模仿下來,他馬上惡眼相對,並稱他當年學拳,師爺也是如此厲害的。大俠仗著八年少林的花架功底,每次都能夠奇蹟般地將周老師的動作馬馬虎虎地拷貝下來。一個學期下來大俠學會了老八掌,但就實戰而言,心底還是沒底。周老師的十大形學生常問如何用所學之拳格鬥的問題。大俠印象很深的是,周老師在講格鬥時,既不用十大形,也不用八卦掌,而是十分強調用拳擊式的左右擺拳進攻。大俠當時看了就十分懷疑,但礙於周老師的兇相,也沒有造次詰問。到第二學期,周老師不來了,據說到美國闖蕩去了。從周老師那裡學來的八卦實際上只是走圈的少林拳,還是花拳繡腿,打架一點用也沒有。周老師只教動作,不教打法。以大俠現在的眼光看來,這是傳統武術技擊失用一大原因。現在市面上練八卦的,動作可以騰雲駕霧,但真的能否用在技擊上,大俠很懷疑。大俠後來跟王雷華老師學史計棟一派64掌。史計棟是董海川的乾女婿,據說這64掌是董海川晚年總結的平生絕學。大俠學得暈頭轉向,沒能堅持到最後將64掌學完,感覺這64掌大概是董海川祖師爺晚年閑了無聊,創編出來的八卦遊戲。大俠感覺練此拳在讓對手迷糊之前,往往會自己先摸不著東西南北了。大俠從來不懷疑八卦掌的厲害,但練過八卦以後,知道如果只是這麼暈頭轉向地走圈,最後動作可以很漂亮,但真要上陣格鬥,實在差距太大。說來可笑的是,大俠真正見識八卦好處的居然是在美國。大俠在美國見到過數位美國人練八卦,老美的八卦動作之雄渾飽滿,非大俠在國內所能見。大俠認識的那幾位美國八卦拳師拜得都是真正的中國八卦實戰大師。那幾位老美如果到中國擺八卦擂台,我看普通的中國八卦拳師很難是他們的對手。大俠在芝加哥認識的漢拿博士(精神病學家),雖然個子矮小,卻身法似猴,出手如電。大俠在紐約的朋友羅伯特的師傅究(電腦工程師)演練八卦時身如龍蛇,千折百回,令大俠吃驚不已。大俠看了這兩位的八卦後,當下改變自己對八卦原存的淺見,同時也感嘆老祖宗功夫的實相。漢拿博士牛氣衝天地說,中國來的拳師五十歲以下的他都認為不值一看。摘自張源俠專著《中國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老都的七路陳式纏絲太極作者 張源俠,發表時間,8/24/04周老師一走,大俠沒得好學,於是跑到都文才老師的陳式太極湊熱鬧。大俠在電子系時的同學葉四清,很早就跟都老師學陳式太極,功架漂亮,纏絲花哨。大俠在心理系讀研究生時的室友曾祺也是都老師的學生。曾祺是出名的大嘴巴,每次學拳回來就大呼小叫說自己學到陳式太極的門內絕招。大俠心知肚明自己的工夫很面,但對小個子曾祺的牛皮歷來不信。和曾祺推手,只需一手就可以將其凌空擊出。曾祺每次落地後都會像皮球一樣連彈數下地後退,據說這樣才不會受傷。大俠每每對自己的武功沒有信心之時,就找曾祺推手。只消片刻,大俠就會春風滿面,自我感覺猶如拳王再世。陳照奎先生五十年代到上海教拳時,上海體委組織一班上海武師跟陳照奎學拳。在那個公開班上,陳照奎所教的陳式一路、二路是沒有明顯纏絲形的。都文才和他的一個朋友變賣家產將陳照奎請到家中授拳。這回陳照奎傳出來的東西是帶有非常明顯纏絲形的。我跟朱紀生老師學了陳照奎公開教的無纏絲拳路,也學了都老師的纏絲拳路,感慨兩種拳路的全然不同。陳照奎公開教的無纏絲拳路練起來感覺生硬,而都老師所教的纏絲拳路尤如龍蛇遊走,內氣綿綿,一套拳打完有如沐春風之感。我因此確信都老師所傳的纏絲拳路是陳式太極的精華。都老師的殺手鐧是他掌握陳式七路,市面上那些只會陳式兩路的拳師自然要否定都老師的七路。大俠在上海的時候就聽其他的拳師稱都文才自己造拳騙人。大俠自以為才高八斗,雖然功夫不怎麼樣,但也一心想造出驚世神拳來。最後怎麼樣呢?連大俠這樣才學的老牛都無法造出拳來,都文才即使真的能造出那麼精妙的拳來,那也是絕世奇才了。但就大俠看來,老都手裡的那七套陳式太極纏絲拳實在是稀世珍寶了。都老師的武功當然是很好的,但以大俠當年的斜眼看來,都老師的武功尚未成就神妙之境,不過大俠還是認為都老師毫無疑問是全套繼承陳式正統練法的門內傳人之一。讀者諸君想學陳式纏絲套路,當向都文才學習無疑。大俠在都老師門下只學了陳式纏絲一路的前半套,之所以沒有學完,是因為1989年春天的大學校園已經不適合學拳了。大俠對那半套陳式纏絲套路常有回味無窮的美感,現在多年不練,那半套也忘記了,這是大俠心頭常有的遺憾。曾祺打電話給大俠,說他最近請老都出山,在上海某高級俱樂部教太極。想來讀者諸君要向都老師學拳,學費大概是要漲價了吧。學了都老師的纏絲拳路,方才知道陳式纏絲不是說說而已,而是有系統訓練的,整套拳從頭到尾纏絲不斷,綿綿密密,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有一件事情我擔心的是,如果都老師有一天名揚武林,老牛皮曾祺一定會名列老都弟子之列,我勸曾祺千萬不要和別人推手,以免壞了老都陳式纏絲太極的英名。原諒大俠烏鴉嘴,這叫做良藥苦口利於病。都老師在六四以後就不到華東師大教拳了。大俠學了半吊子的陳式太極,心裡感覺不上不下,慢慢地就有其癢無比的難過。後來華東師大武協請朱紀生老師教陳式太極。朱老師所教的就是沒有纏絲的陳式一路二路。大俠學後的感覺就好像看到一個珠光寶氣的絕色美女突然一身素服,洗盡鉛華而來。雖然絕色依舊,然沒有了那百萬華服名鑽,終究有許多遺憾。朱老師所教的陳式雖然不漂亮,但大俠卻學到了不少有用的拳理。朱老師常道他的老師強調根的功夫。招式就好比樹葉子,多不勝數,如果不學到根的功夫,樹葉子有什麼用呢?朱老師又說每天不管多忙,站樁半小時是必做的功課。他認為在太極中所謂根的功夫就是要腳底生根,簡言之,就是要將重心降下來。推手通常就是重心低的將重心高的推出。朱老師曾談起一段與馮志強先生切磋的故事。馮志強應顧留磬先生之邀到上海訪問。朱老師也被顧先生請來共席。飯後顧先生請朱老師與馮先生推手。朱老師說馮先生很客氣,推手中沒有發勁,朱老師也沒有感到腳底不穩。本來故事到這裡可以說是波瀾不驚,說了也等於白說。朱老師卻透露出另外一個細節。馮先生原地站定,邀請朱老師推其雙肩。講到這裡,朱老師談談一笑道:"我又不是傻瓜,我怎麼會去推他的肩膀,要推就推他的胸口么。"大俠忙問結果如何。朱老師談談一笑道:"他不也後退半步。"然後朱老師又補道:"輪到他推我,他也推我的胸口,我也退後半步。"說到這個半步,朱老師又講起一件軼事,說當年上海的赫少如和人推手,步子從來沒有動過。後來有一個拳師終於成功地讓赫少如動了半步。朱老師笑道:"那個老兄到處吹牛說他動了赫少如半步,其實動了半步又怎麼樣呢?"朱老師說到這裡就打住了。朱老師的口頭禪是"其實沒什麼?"朱老師不談玄理,認為一切都是實力比拼。朱老師還說起過馬岳梁在晚年八十多高齡依舊錶演金剛不倒,即讓四個人一起推他的肚子,馬老依舊可以頂住。這是馬先生最喜歡錶演的節目。但在朱老師的眼裡那是故弄玄虛。朱老師道:"那麼大年紀了,還要玩這種東西。"朱老師還提到馬老最後一次終於被外人推倒在地的情形,認為傳說中功夫越老越好的情形是相對的,八十以上的拳師不管他曾經多麼偉大,都在走下坡路了。朱老師反對對大師的功夫神秘化。楊式太極的毛病作者 張源俠,發表時間,8/29/04陳式太極的纏絲勁如果練好了,對擒拿很有幫助;陳式第二路的發勁快速猛烈,符合打架原理。到了楊氏太極,出現了"大松大軟"的理論,和陳式的理論就有了天壤之別。陳式太極講究纏絲和發勁,雖然放鬆也講,但很明顯,纏絲是要纏的,發勁是要發的,所以陳式太極里沒有大松大軟這一說。那麼大松大軟究竟是一種革命性理論,還是一種誤入歧途的謬論呢?以大俠的斜眼來看,大松大軟理論實實在在是一劑毒品,可以說是流毒無窮,而中毒的人就好像吸了毒品一樣,因為身體有異樣的快感和幻覺,便以為這真是宇宙大道了。大俠的楊式太極是跟傅鍾文的弟子謝炳燦老師所學。謝老師在華東師大的場子久盛不衰。大俠學了都老師的半套陳式太極以後,想嘗嘗楊式的味道,於是也混在一大堆人中湊熱鬧。一個學期下來就把楊式學會了。謝老師教每一個動作時都要學生擺好姿勢,然後他來糾正動作。輪到大俠的時候,謝老師用手指導大俠將身體上的數塊大肌肉按照他親手摸出來的位置擺好。每次擺好以後,大俠都覺得渾身彆扭,等謝老師轉身去摸別人的肌肉時,大俠早就偷懶站起身來了。等謝老師第二圈轉過來,大俠早就把剛才的肌肉位置忘記得一乾二淨了。第二學期,大俠開始學習推手。有趣的事,大俠的笨手和謝老師剛推了沒有幾下,謝老師就一臉嚴肅地問大俠:"你這是吳式手法,你的老師是誰?"大俠老實回答對吳式是七竅通了六竅。謝老師很不滿意大俠的回答,認為大俠在掩蓋事實。大俠老實告知學過陳式太極,但決沒有學吳式,也沒有學過推手。謝老師就是不相信。謝老師也是屬於牛皮很大的那一種,自認為全上海的楊式太極只有傅鍾文的才是嫡傳。謝老師說自己年輕的時候打楊式太極有時可以打通宵。大俠只有在臨考前臨時抱佛腳才玩通宵,要讓大俠通宵打楊式太極,除非刀架在脖子上才有可能。謝老師有一套太極拳機械自動化理論。謝老師認為太極不停地打可以達到機械化的程度,即每招每式都猶如機器運作一樣,嚴密工整。練到最後進入自動化境界,只要意念一動,身體就會飄飄欲仙一樣舞動起來,空空渺渺,所有的動作尤如泉水一樣流淌。一套拳打完,真正賽過神仙。謝老師的太極機械自動化理論的基礎就是要消磨時光,最好練拳練到天老地荒。大俠在上海的公園裡有時會看到太極拳一練就是數個小時的老先生們。以大俠的時間觀來看,那種練法只有吃飽了撐著的閑人才有可能。有一天,在謝老師的推手場子里來了一個穿西裝的中年人,看了一會兒以後,要求和大俠推手。當大俠的笨手搭上那位先生的毛料西裝時,立即受到對方的批評:"手太重了,要用意不用力。"大俠當然知道用意不用力的偉大拳理,但究竟怎樣才算用意不用力,即使像大俠這樣聰明絕頂的博士腦袋也無法想像出來,當西裝先生如此提出,大俠還以為遇到了太極高手,於是虛心請教用意不用力的訣竅。西裝先生要求大俠將手臂肌肉完全放鬆,大俠這一放鬆,手上就什麼力氣也沒有了。西裝先生趁機將雙手挫進大俠的腋窩,不敢用力的大俠就這樣被西裝先生玩於掌股。大俠雖然功夫不佳,但卻是極要面子的人。被西裝先生如此修理,心下十分不快,但礙於用意不用力的偉大拳理,大俠只有自認沒有靈性。沒想到西裝先生再次將雙手挫進來的時候,大俠無意中摸到西裝先生的大臂,發現對方完全是肌肉緊繃狀態。大俠心下一沉,殺氣頓生,立即使出蠻力。西裝先生沒有料到大俠居然膽敢違背用意不用力的偉大拳理,立時亂了方寸,在掙扎之中,西裝的袖子被大俠扯了下來。西裝先生垂頭喪氣地走了,大俠心裡也覺得不好意思,但沒想到謝老師對剛才大俠屢戰屢敗的情形早就生了一包氣,對大俠擺出一副難堪的臉色。大俠這才驚覺剛才自己已給謝老師坍了台。像西裝先生這樣理解用意不用力的民間太極玩家可謂多如牛毛。大家在一起自欺欺人,臭水平碰臭水平,作為健身娛樂當然可以,但要作為什麼偉大理論在宣揚,理解上的偏差早就不知千萬里遠了。對用意不用力的精義,大俠在後面會將守孚先生的妙論清清楚楚地揭示出來,希望眾玩家迷途知返。謝老師教推手反到沒有講用意不用力的玄理。他只管推,有時喜歡錶演倒仰鐵板橋的功夫,對方推過來,謝老師上身完全後仰,對手自然失去重心。但對謝老師這招倒仰鐵板橋,大俠覺得很有問題,問題其實很明顯,在上身倒仰鐵板橋時,檔部豈不完全大開。我不曉得謝老師是否有鐵檔功一類的秘技,否則的話,這危險是明明白白的。謝老師對自己推手的技藝當然是很有自信的,他說不管人家練什麼的,他都不怕,少林他也不怕。謝老師對楊式太極的推崇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多次對我說,楊式太極不是從陳式太極里演化出來的。楊式里完全沒有發勁,這是比陳式遠遠高妙的地方。大俠當時聽了這樣的高論就想笑,但在驕傲的謝老師面前,心理學博士張大俠還不知道哄老師開心嗎?不發勁的拳就代表高妙,這又是一種迷信,這種迷信其實是用意不用力的另外一種偏見。很多人練楊式就是中了這種偏見的毒,練了老半天的楊式,就是不會發勁。碰到人家用蠻力的,不發勁的楊式往往一點用也沒有。大俠這麼說是有實證的。華東師大有一個跟了謝老師七年的學生,楊式的架子練得很漂亮了,也常到傅鍾文太師爺那裡去請教。這位老兄和大俠是拳友,有一次和大俠聊天。大俠老牛皮當時已經學了兩種陳式,手上也有一把蠻力。吹到興緻高的地方不免手舞足蹈起來。兩人於是上陣推手。大俠一搭手就感覺對方根本沒有勁,於是關心地責問:"老兄,你的楊式練得這麼好看,這麼會一點勁道都沒有的。"他長嘆一口氣道,自己對楊式迷信至極,這七年中全心全意地練拳,也有機會親近傅鍾文太師爺,但就不知道為什麼練不出功夫來。他懷疑謝老師沒有把真正的太極秘訣教給他。當時大俠對他的毛病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現在大俠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毛病就出在對大松大軟的錯誤理解上。所謂大松大軟就可以練出絕世太極勁,是一種徹徹底底的謬論,是太極練法中的"偽功夫"。許多人練一輩子太極,不得其法,十有八九是中了這大松大軟的毒。大俠看楊家門內故事,楊家子弟練腿功累到無法上樓梯,練苦功練到要自殺。如果楊家子弟真的是按照大松大軟的原理去練的,怎麼可能苦成這個樣子呢?真正的大松大軟是結果而不是原因。練太極苦到死去活來,等到功夫上身了,你自然就會大松大軟了。不吃死去活來的苦功,就夢想大松大軟,豈不笑話。為什麼會有這樣倒果為因的謬論呢?這和中國傳統武術界的保守和故弄玄虛有關。本書的目的是要還武術的真面目,消武術界的眾流毒。練楊式的當然也有聰明人。傅鍾文據說是不和外人推手的,傅大師的推手功夫究竟如何,很多人懷疑。大俠從來不懷疑傅大師的功夫,但如果傅大師真的不和外人推手,這就是一種陋習。武術是要講真才實學的,而武術的真才實學不是用看來衡量的。功架再好,不再實戰中體現出來,一切都值得懷疑。大俠聽說傅大師對大杆子情有獨鍾。練大杆子的人都明白,大松大軟是練不了大杆子的。傅大師如果成天在家裡練大杆子,一般的拳家大概也經不起大師一抖。大俠在上海電視台作節目主持人的時候,專門做過一檔介紹太極的節目。節目里請了吳式太極的馬岳梁、吳英華,還有武式太極的浦公達,當時也想請傅鍾文,沒想到傅大師很快就過世了。大俠的師傅王雷華先生和浦公達是忘年交。浦公達是上海武式太極研究會的會長,郝少如的親傳弟子。大俠到浦老先生家採訪。王老師鼓動大俠和浦老先生推手。大俠心頭一熱,以為如此機會定可向大師討教了。當大俠的雙臂搭上浦老先生的雙臂時,老先生雙腳後退一步。讀者諸君不要誤會大俠功夫了得,一搭手就將浦老先生打退一步。事實上是,浦老先生完全不用力,後退一步實是走避。大俠後來問王老師這是怎麼一回事。王老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浦公達作為武式太極在上海的代表人物,已經和大俠搭上手了,而大俠還根本沒有用力出手,浦老先生就主動走避。這不是一個武功好壞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對武術對抗性的態度問題。所謂惡拳不打笑臉人,身價得以保全,武功的真正精神卻失去了。浦老先生傳給萬雷華老師數套很有風格的江南南拳,裡面有一套楊家英雄拳,打起來頗有英雄豪氣,可以想見浦老先生是有真功夫的,但浦老先生在大俠面前主動走避,大俠想來只有無盡遺憾。大俠有一次在上海氣功研究所遇到一位練楊式太極的,他說他們的太極練法是要練苦功的,他當場表揚幾種苦功練法,與大松大軟完全沒有關係。和大俠推手,很快將手挫進大俠腋窩,這一招和當年西裝先生的招式一模一樣。大俠當時無法破解這一招,回到家裡向王老師請教。王老師笑道,這是上海推手界最喜歡用的一招,還教了大俠破解之招。王老師教的破解之招是擒拿手法。這擒拿其實也是力氣活,對方如果用蠻牛勁,擒拿也是很難破的。說到蠻牛勁,在大松大軟練家的眼裡不值一提,但在陳式太極中就有蠻牛勁的練法。所謂蠻牛勁兩人單手相搭,一人拚命提起,另一人拚命壓下,一上一下,循環往複,謂之蠻牛勁。大俠在紐約拜陳守孚老師為師,守孚老師示範用心意六合拳破解挫腋窩推手法,可謂酣暢淋漓,擊中要害。具體細節容後再述。寫到這裡,大俠想起謝老師一次親口對大俠提起的往事。謝老師對自己的功夫是很有自信的,給大俠的感覺是少有敵手,但謝老師卻自己提起一樁他自己的比武往事。他說有一次遇到一個年輕人,兩人推手,年輕人在用掤勁時,突然爆發出驚炸力,其力直透謝老師胸膛。謝老師當場讚歎此種神奇勁法,希望向對方討教,但對方卻淡然一笑,不願露底。以謝老師平時的驕傲神情,要在他嘴裡聽到這種自貶身價的故事實在是希奇的。但大俠卻也讚歎謝老師的求實精神。中國武功浩若煙海,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這年輕人明明是用太極掤勁,卻能發出直透胸膛的驚炸力。從謝老師的反應來看,他自己的太極功夫不能發出此種驚炸力。大俠回到家裡,向王雷華老師請教,王老師笑道,在上海民間拳法中,十大形、棉拳專註於這種驚炸力,那個年輕人一定是十大形、棉拳的高手,謝老師只迷信楊式太極,對十大形、棉拳不了解,自然要吃虧了。王老當場演示這種用掤勁發出的驚炸力,他說這是浦公達所授南拳里的一種練法,每次發勁都要發到舌頭髮麻的程度才算得勁。大俠這才知道浦老先生居然也會使這種勁法。如果浦老先生和人推手突然發出這種勁法,大家一定會以為這是武式太極勁,其實這是江南南拳里的勁法。現在有不少知名的拳師在一輩子里其實學過很多拳法,最後以太極大師的面目問世,其實手上出來的東西早就不知道是哪一派的了。太極拳除了大松大軟這個謬見外,還有捨己從人這個謬見。在上海的公園裡常可以看見一個老先生和幾個年輕人玩推手,不管年輕人用多少力氣,老先生都可以很容易化解,然後將年輕人像蝴蝶一樣擊出。大俠學太極當然也迷戀這種神奇的捨己從人功法。有一次和一個不懂太極的老兄推手,他用蠻勁直撲大俠面門,大俠身體稍稍往後一沉,那位老兄頓時失了重心,大俠借勢一提,對方雙腳離地,大俠身形向前一催,對手尤如驚弓之鳥跌出。當時大俠的心頭之快可以說是無以復加,知道這就是太極中捨己從人的打法。大俠在前面提到,謝老師喜歡用後仰鐵板橋一招,其實也是捨己從人的打法。後來,王雷華老師教大俠吳式太極的推手法,王老師跟吳公儀的弟子丁德三學藝。丁德三、丁晉三兄弟在上海是稱名一時的吳式太極高手,演練的是吳公儀特有的方架太極。方架太極猶如楷書,動作一筆一划,和其他圓潤無角的太極大有不同。王老師最喜歡錶演的就是吳式轉腕功。對方推過來的時候,自己背部撐牢,前臂貼胸,當對方的勁直撲而來時,實實在在吃到自己的前臂時,突然手腕一轉,對方的勁因為完全吃在自己的前臂上,就在那一瞬間,對方會被很輕易地打出。王老師用這一招和學生推手屢試不爽。大俠聰明絕頂,這樣的花招當然一學就會,和學生推手也是百戰百勝。但大俠這人有一個毛病,喜歡追根究底。吳式轉腕功其實是建立在背部撐牢的基礎上的,如果背部撐不牢,這樣的花招就不管用了。對方傻乎乎將所有的力都集中在己方的手臂上,自己只要將手腕一轉,就可以輕鬆化解對方的進攻,但對方如果不把進攻點放在手臂上,吳式轉腕功很快就要出洋相了。大俠想通了此理,有一天對王老師道出自己對吳式轉腕功的疑問。王老師不信大俠的歪理,於是推手。王老師故伎重演,想用轉腕功化解大俠的進攻。大俠其實根本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前臂,當王老師開始轉腕時,大俠突然用肩背發力,當場將王老師擊出。這件事是大俠關起門來和王老師討教的實作,以師道尊嚴的傳承,當不該將此事公布大眾,但就探究技擊真諦而言,又不得不說。所謂捨己從人,那是對不懂整體勁法的人而言才有用的方法。如果對方以整體勁襲來,捨己從人根本無從下手。大俠在學了心意拳了的肩撞法後,在和人推手時,雙手一搭,肩膀立即攻擊,十有八九經不起大俠一撞。因為大俠的肩撞是按照六合整體勁的原理,猶如坦克進攻。要對付這樣的進攻,想用捨己從人法是很難的。大俠看太極大師的軼事,很少說到捨己從人,大多是迎面直擊,一觸即發,貨真價實。如果玩太極滿足於自己圈內的遊戲,不從內功實力用心,太極永遠只能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功夫。太極理論中還有一種謬論,那就是越慢越好。一套吳式太極如果按照這種理論,有時可以打上半個小時。王老師一直有心要教大俠方架吳式太極。大俠也學了一下,最終沒有學完,原因是大俠無法忍受吳式的慢速。大俠當然知道太極中有所謂越慢越好的理論。但以大俠的斜眼看來,這其實也是一種謬論。大俠在網上讀到一篇王孝明先生所著"楊氏快拳世稀傳",裡面寫道:馬岳梁先生親眼看馬岳梁見楊澄甫打楊氏快拳,當是楊氏早年在北平體育研究社授拳時期,楊氏體態尚未發胖,甚至可以說是英俊瀟洒,打楊氏快拳應該是非常輕鬆的。馬岳梁在談到吳氏快拳的來源時,就楊氏快拳現在稀傳的原因,曾說過:"當年楊氏太極拳傳人楊少侯、楊澄甫和吳氏太極拳傳人吳鑒泉在北京體育研究社教授太極拳時,都有發勁、跳躍的動作,有這種發勁、跳躍動作的就稱為太極快拳。楊澄甫和吳鑒泉兩人為了使太極拳更適合一般人練習,後來教人時把發勁、跳躍的動作去掉,改變為輕靈柔和、式式均勻的慢架子,而在一些課程中還傳授快架子。楊澄甫的哥哥楊少侯堅持不改,說:"要改你們改,我不改,要練楊氏太極拳必須按原來的練法來練。"他教學生都教原始拳路。由於楊少侯脾氣很暴,教學時,學生一下子領會不了,他就動手打,人家受不了。所以雖然他的功夫很好,但跟他學的人很少。楊澄甫脾氣非常好,教人也很耐心,開始教慢架子,也教快架子。據說後來他胖了,不教原始的快架子了,故現在還未見楊氏快架子整理出來。"(見嚴翰秀著《太極拳奇人奇功》) 馬岳梁先生這段旨在說明吳氏快拳淵源的談話,同時亦把楊氏太極快拳現在稀傳的原因歸之於因為楊澄甫後來身體發胖,不再傳快架子的結果。這種分析有一些道理,從署名楊澄甫著的1931年版《太極拳使用法》上的楊氏拳照中,我們可以看到其體態的確已經很胖。由上可見,原始的楊式太極沒有越慢越好的理論,甚至楊式太極的技擊性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快拳中的快。大俠跟王雷華老師學螳螂拳,知道出快手的味道。大俠和玩太極的推手,有時喜歡開玩笑地問對方如何防螳螂快手。即使那些推手功夫在大俠之上的太極高手也無法回答大俠這個問題。螳螂拳的右手一起手就直奔眼睛而去,對方必抬手格擋,螳螂拳的左手一攔,右手立即下舞直奔襠部。如果你要用手去攔襠部的攻擊,那右手立即變招成為曲肘攻擊心窩。玩慢拳的主遇到這樣的攻擊必定手滿腳亂。·中國功夫真是天下無敵嗎?摘自張源俠專著《中國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中國功夫真是天下無敵嗎?作者張源俠,發表時間,8/24/04如果你相信金庸的生花妙筆,你一定會以為大俠的這個問題其蠢無比。然事實上,中國男人對中國功夫的信心似乎只限於魔幻想像之中。在現實生活中,用泰森的拳頭來恐嚇中國的武師們,往往是一招噤聲。大俠很高興在網上看到有中國武師宣稱願意挑戰泰森。先不管這位中國武師的武功到底有多棒,就這份膽氣值得大力讚揚。做男人就要:寧願被打死,不要被嚇死。有了膽量以後,回過頭來要面對的還是現實。武功這個東西是最實在的,來不得半點虛花。大俠在網上看到四川的一位武林幫主,宣稱自己拜過諸多名家隱士,一生經曆數百仗搏擊,肋骨斷過數根,現在終於了悟武功大道。大俠對幫主的那數根曾經斷過的肋骨實在是無法不擔心,不知道幫主有沒有想出防護肋骨的絕招來。參考中國古來名家巨手的軼事,好像沒有說起學拳要準備斷上數根肋骨的練法。靠死力氣、野蠻練法成就的武功,像大俠一類的書生懶人大概是不喜歡的。如果中國功夫的精髓就是靠死力氣蠻練,那麼吃豬肉長大的中國男人怎麼可能體壯如牛呢?少林武功實實在在是靠死力氣蠻練的祖宗。大俠二八年少開始學少林武功,老師要求四平大馬,大俠站不上十秒就氣喘如豬。怎麼也無法想像這四平大馬可以站上一小時的情景。大俠胡亂學了五年少林,自以為武功可技壓同寢室,不料和不練武功的同學交手,未及出手,鼻子上就被挨了一下,那股酸勁至今難忘。號稱少林武功天下無敵的武師們,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有沒有在吹牛?大俠在那五年中練過的少林武功有:十路潭腿、六路短打、鷹爪拳、鷹爪手、童子拜觀音、十八羅漢手、秘宗拳、查拳。那真正是花拳繡腿,唬女孩子管用,用來打架一點用也沒有。大俠後來看到意拳祖師王薌齋狂貶中國武術套路練法,深感在理。在大俠看來要靠練少林套路成就無上武功,幾無可能。少林稱雄武林千年不靠套路,靠什麼呢?據說少林看家本事稱為"心意把",這少林的心意把和大俠在本書中要大力宣揚的心意六合氣功拳到底有什麼關係,容大俠在後面慢慢道來。靠少林套路是無法成就天下無敵境界的,那麼牛皮同樣很大的太極拳如何呢?練太極的人多勢眾,即使自己功夫不怎麼樣,也喜歡把牛吹得天大,好像祖師爺的功夫就是自己的功夫似的。太極強身健體沒得說,但要說格鬥,普通的太極拳師大概連街上的流氓也不敢碰。大俠在上海的時候,知道上海武林勢力最大就是盧嵩高一派的心意六合拳(上海俗稱十大形)。盧嵩高的徒子徒孫一輩最喜歡去沖別家功夫的場子。什麼少林、太極、八卦,在盧嵩高的徒子徒孫一輩的眼裡都是狗屎不如的東西。上海有個八卦掌大師王壯飛,盧嵩高的徒子徒孫最喜歡去找他的麻煩,原因是王壯飛的牛皮也很大,號稱八卦拳王,還曾擊敗過王薌齋。大俠知道中國當今牛皮最大的就是王薌齋所創的意拳或又稱大成拳。大俠在上海找不到練大成拳的,於是只能照書上描繪的去練,自我感覺很好,因為自己不是在練無上武功嗎?自己瞎練了數年,感覺離書上描寫的境界實在差的太遠,對大成拳練法的過於簡單也心存懷疑。大俠在上海常聽人提起這樣的懷疑:王薌齋怎麼會不知道盧嵩高,因為盧嵩高是三四十年代公認的上海武林第一人。如果這兩老交手,哪家會贏。大俠聽下來,上海武林的觀點是,盧嵩高和王薌齋會是5.5比4.5。我想北京王薌齋的徒子徒孫一定不喜歡這樣的評判結果。如果大成拳殺到上海和最喜歡打架的十大形作一下公開比試,保定萬人空巷。不過大俠這個餿主意有違中國武林和睦相處的傳統,估計要打也打不起來。大俠後來還學過螳螂拳、八卦掌、太極拳、六合八法、虎鶴雙形、十大形,直到最後遇到本書的心意六合氣功拳大師陳守孚先生,方才了悟此章的疑問:中國武功真的是天下無敵的,因為大俠找到了證據。中國武功天下無敵的鑰匙就在心意六合氣功拳里。大俠在闡述心意六合氣功拳的奧秘之前,先要把大俠知道的中國其他各門武功的妙處和不足作一番評論。摘自張源俠專著 《中國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和外灘的太極師傅交手作者 張源俠,發表時間,8/29/04上海外灘歷來是武術家的天堂,各門各派都喜歡在此露一手,而牛氣的就在此設固定拳場。外灘的太極場子沒有一點分量的人是不敢再次擺攤的。文革期間的外灘更是熱鬧非凡。守孚老師當時正值血氣方剛年齡,有一天和同事一起路過外灘,看到有一位太極師傅,六七十歲的樣子,在那裡教人推手。老先生的推手架勢漂亮,高舉下伏,猶如龍蛇百折。有不少年輕人被老先生玩於掌股。守孚老師和他的朋友也在一旁看熱鬧,他的朋友只知道守孚老師平日練拳,也不曉得他練的是什麼拳,只是在一旁起鬨道:"你的功夫和這老先生的比比怎麼樣?"那位老先生在旁邊也湊了一堆附庸,七嘴八舌地說道:"老先生這門太極功夫,豈是年輕人可以理解的。"老先生聽了此言也感覺很受用。守孚老師這邊的朋友一聽就更是起勁地鼓噪:"怎麼樣?人家老先生根本瞧不起你的年輕人功夫呢?"守孚老師說他那時也不知道天高地厚,只知道自己的心意六合拳是很厲害的拳法,現在既然兩邊風言風語,自己當然也就技癢難受了。兩人一搭手,守孚老師先解釋道:"我不懂推手。"老先生笑道:"不管你用什麼拳法,儘管打來。"守孚老師一聽之下,鼓動丹田氣,腳踏中門,雙手如鋼*,嘎嘣一下,整個身形已經在一瞬間闖入老先生的懷抱;而老先生的雙手已被震開,門戶大開,不得不向後大跳一步。但即使如此,守孚老師的身形依舊如影相隨。在外人看來的兩人親密擁抱之勢,老先生明白自己已經完全失控了。守孚先生輕輕說了一聲:"老先生,這打架的事情是很野蠻的。"老先生的嘴唇都發白了。守孚老師對大俠說:"我只是用了一個進身法,就進到裡面去了,我其實還沒有開始真正打擊呢?如果我那時出手的話,老先生就真的要出事了。"打贏了這一戰,守孚老師的那班朋友們可樂壞了。但守孚老師本人倒也沒覺得什麼。沒想到過兩天,他再到外灘的時候,那班練拳的人一見他在場,就立即收了拳架。起先,他並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但許多人對他指指戳戳,他這才意識到大概是他和老先生推手的事被傳開了。守孚老師感覺這樣實在也是很怪的感覺,以後居然就故意避開不走外灘了。他也不知道那位老先生的名字,他說自己跟鐵李兩位大師學藝的時候,只知道心意六合拳,對其他拳種一概不知,所以也不知道什麼是太極推手。外灘那一次是他平生第一次推手。現在回想起來還總感覺對那老先生頗有歉意。大俠查資料,知道外灘在五十年代是田兆霖大師的天下,七十年代外灘的太極大概也是楊式太極的傳承。守孚老師雖然不知道那位老先生的名字,卻也知道那是一位很有名氣的太極師傅。以守孚老師純粹的心意六合拳身手和太極較量,很輕鬆地贏了,原因在哪裡呢?大俠在網上看到瞿世鏡先生的一片文章,有一段有趣的記載:董師伯另一位弟子董世祚,原為法商電力公司工程師,亦擅長推手、散手,經常以武會友,與各門派武師比試,未嘗失手。聞心意拳家羅嵩高大名,遂登門請教。羅之身手冷快絕倫,董世祚一搭手即被擊出,方知中華武術深奧無窮。此文中的董師伯是楊澄甫先生高足董英傑先生,而文中的羅嵩高當是"盧嵩高"。董世祚一搭手即被盧嵩高擊出,可以肯定盧嵩高用的不是太極勁,而是心意六合拳的勁,但這種一搭手即被擊出的功夫,即使是當今練心意六合拳的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大俠知道守孚老師這段故事,便問:"心意六合拳有沒有專門破解太極的勁法呢?"守孚老師笑道:"用心意六合拳的捧意和塌意兩種意境就可以破解一般的太極功夫。"大俠玩過陳楊吳三種太極,一聽守孚老師的話,立即嘗出裡面的甜頭來。其實上海太極推手中最常用的插腋窩法用的就是和捧意相似的勁意,但缺了心意六合拳捧意的決絕意。心意六合拳捧意遵循"恨地無環"的意境,好似要將整個地球都捧起來的意思。一個天天咬牙切齒練捧意的心意六合拳家和一個溫溫和和練太極掤勁的拳家,一旦相遇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太極拳家的根很可能被心意六合拳的捧意拔起,從理論上可以看出捧意在對付一般太極拳手的神奇作用。這樣的分析是很科學的分析。太極拳的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勁中缺了單純向上的勁。在太極拳架中,起勢和提手上勢其實是練單純向上的勁,但有幾個人真的知道其中的訣竅呢?這世上現在練太極的多如牛毛,練心意六合拳則很少。如果練太極推手的相信大俠這裡的分析,回去用單純向上的勁和人推手,你馬上會發現自己的太極功夫會在一夜之間突飛猛進。心意六合拳的勁都是相對的勁,有向上的捧意,就有向下的塌意。塌意中的手勢如龍蛇飛舞,而身形卻又像莽熊戲球。和人推手猶如將整個身體賴上去的樣子,又像牛皮糖一樣粘住對方。塌意的力量在外形上基本上是肩肘之力,從內勁上講是用丹田氣貫穿全身,猶如莽熊彎腰,全身滿布弓形。給對方的氣勢就是要面對一隻莽熊的蠻纏。太極推手講用意不用力,心意六合拳講用濃意加大力。從邏輯上講,意力兩用的心意六合拳不是要比單用意不用力的太極更有效嗎?大俠對這段分析很自負,講給守孚老師聽。守孚老師笑道:"在我們的心意六合拳中,鷹捉也可以打成一種塌意,叫做鷹抓塌意。此勁發自丹田,隨手而出,內含軟硬勁。"守孚老師當即演示給大俠看,那手勢猶如風擺楊柳,猶如青龍吐舌,看起來很柔軟,觸擊之點卻極堅硬。守孚老師唯恐大俠不明其中妙處,讓大俠做出推手架勢,守孚老師雙手如蟒,在接觸的一瞬間爆發出驚炸力來。大俠馬上依樣畫葫蘆,當即體驗此種勁法的妙處。守孚老師笑道:"太極拳講大松大柔,你看我招鷹抓塌意不也是大松大柔,但我們的大松大柔裡面卻是波濤洶湧。"大俠看許多練太極的錯誤理解大松大柔,不敢體驗任何剛硬的內勁。當體內一有剛硬內勁之感,就以為自己犯了用力的禁忌,趕快將那種內在的剛硬感拋棄,卻實實在在把內勁寶貝扔掉了。大家都在說,楊澄甫的手臂似棉裹鐵,結果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那個"棉"字上,卻把那個"鐵"字給忘記了,豈不是很奇怪的事。要把手臂練得像棉花一樣不難,把手臂練得像裹著棉花的鐵條一樣就難了。大俠學太極老半天,不明白這似棉裹鐵的道理,沒想到居然在練心意六合拳的守孚老師這裡得到了。這似棉裹鐵的訣竅就是以鬆柔之勢打出來的一招,在達到打擊點的一瞬間突然收緊,如此外面看起來依舊是鬆柔之勢,內在卻悄悄裝上了一根鐵條。這內在的一緊不是簡單的手上一緊,而是全身整體的一緊,以丹田為緊的核心。大俠在這裡寫出來的這段東西實實在在是內家武學的不傳之秘啊。太極大師讓你看到的是外在的鬆柔,而內在的一緊,他不告訴你,你怎麼可能知道呢。大俠又要在瞿世鏡先生的文章來證明這個訣竅。田兆麟手法 多變而步法靈巧,頗有少侯公之風格。1921年,田兆麟隨少侯公至杭州。杭州人力車夫素有"刨黃瓜兒"之惡習。田兆麟坐上車後,車夫聽他是北方口音,遂索要雙倍車費。田兆麟不允,車夫上前扯其衣袖,田師伯順手一探,車夫跌了一個大筋斗。在路邊候客的眾車夫見狀大嘩,十餘人一涌而上,將田師伯圍在核心。但聞哼哈之聲不絕於耳,傾刻之間,十餘名車夫均被放倒在地。這段故事,普通人看了頂多覺得痛快,但大俠看了卻看出名堂。田兆麟發人時用哼哈之聲,這哼哈之聲就是身體收緊的鑰匙。如果身體完全鬆柔,根本不可能發出哼哈之聲。練排打功也可以用哼哈之聲,當你用自己的手打擊自己的時候,如果你在打擊的一瞬間發哼或哈,即使你從來沒有練過排打,你也不會感覺疼痛。而你可以真切地體會到,在你發哼或哈的瞬間,你的身體一定是緊的摘自張源俠專著《中國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如何成就武藝的至高境界中華武藝的至高境界在武俠小說中多有描述,但大家也都知道小說畢竟是小說,與現實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現在的問題是現實的武藝究竟可以達到如何的境界,而最要緊的是這種境界不是什麼可望不可即的神秘東西,而是有科學依據的。現代武學對武藝的至高境界闡述最清楚、影響最大的當數王薌齋先生所創的意拳(大成拳)。其核心思想就是放棄傳統套路訓練、專註站樁和意念想像。大俠雖然沒有受過意拳的正規訓練,但對王薌齋先生的這套理論卻頗為贊同,於是在家裡努力站樁,期望能夠有朝一日一鳴驚人,打遍天下無敵手。但大俠很快就發現站樁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要大俠每天堅持站數個小時的樁,除非刀架在脖子上。大俠也知道中國古代拳法大都講究站樁,少林拳的四平大馬樁簡直就是地獄刑罰。當年大俠在華東師大讀書的時候,每到睡覺時分,全寢室總有數位夢想成就絕世武功的傻蛋一起在床上練四平大馬樁,當年大家奮鬥突破的目標只是兩分鐘標準馬步。大俠在這種比拼中往往是最早敗下陣來的,而當年時間站得最長也不過是三分鐘左右。意拳的站樁是高樁,所以腿上問題不大,但手上的苦卻是很難受的。大俠的紀錄是可以站上十分鐘的渾圓樁。若要大俠再多站一會兒,除非有誰給大俠發一百萬元的獎金。大俠自己站不了多久的樁,但卻迷信這樁功的偉大,於是極力推薦自己的學生站樁。有一個學生向大俠報告他每天站兩個小時的樁,大俠暗暗心驚,心想這老弟沒過多久武功就要在他師傅之上了。但大俠和其搭手,卻絲毫感覺不出他每天兩小時樁功的威力。大俠對樁功的無限推崇是基於對王薌齋先生的崇拜之上,但就現實來看,不喜歡站樁的大俠和喜歡站樁的練家相比好想也沒有遜色多少,大俠心裡對這樁功的無限推崇便開始有了一點折扣。大俠在網上看到大成拳要求學生站樁越久越好,結果有一位老兄每天站八個小時樁,而有趣的是,那位每天站八個小時樁的練家對自己的武功好像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自信。這就好像學佛,大家都知道打坐的重要性,於是有人想當然地認為,打坐越久,成佛的可能性就越大,於是就拚命打坐。但事實上,成佛與拚命打坐根本不是一回事。自然大俠也可以說,成就絕世武功和拚命站樁也不是一回事。磨磚作鏡開元中有沙門道一住傳法院,常日坐禪。師知是法器,往問曰:"大德坐禪圖什麼?"一曰:"圖作佛。"師乃取一 磚,於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師作什麼?"師曰:"磨作鏡。"一曰:"磨磚豈得成鏡耶?"〔師曰:"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成佛耶?"一曰:"如何即 是?"師曰:"如人駕車,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一無對。師又曰:"汝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卧;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一聞示誨,如飲醍醐。懷讓指點道一,坐禪是將禪的奧義片面化了,若要深悟禪,就要悟禪的整體圓融。禪宗的簡單坐禪相對於佛教其他宗派的羅索繁複是一種革命,但過於簡單化和過於繁複其實都是走了偏門,真正的正道是包容兩極的中道。王薌齋先生意拳完全拋棄套路,全面否定傳統武術的千姿百態,從拳學搏擊的意義上是一種返璞歸真,但完全拋棄套路其實也失去了武藝的系統化精髓。在王薌齋先生晚年所著的"意拳斷手述要"中說道:技擊之法,分門別派,要皆以拳套招術為本,而拳套招術具是人之偽造,非發揮本能之學也。意拳之斷手,拳套招術一概不用,是以各門各派之所長,歸納為一,所謂"無長不彙集","集古大成"者是也。意拳之斷手,首要勁力均整,再要三角弦應,次要單重發力,更要無微不法,法在無念,最後要形力須歸一,神意不著象。故意拳之斷手,與別門別派之技擊均不相同也,蓋因其所重者在發揮人之本能活力而不在局部方法故也。這段話讀起來很精彩,其基本要點是區分人之偽造的拳套招術與發揮本能之學的意拳斷手。但問題是人之偽造的拳套招術難道真的就那麼壞嗎?拳套招術大都是古代技擊家的武學研究精華。大俠以為自己才高八斗,也可以創造一些拳套招術,但努力之下發現幾無可能。大俠以為拳套招術絕非垃圾,只是今人不能真正了解其內隱的技擊精義而已。大俠在學守孚老師的心意六合拳之前,常被人問起如何對付拳擊。大俠道螳螂拳是對付拳擊的最佳利器。原理很簡單,螳螂拳用掌多於用拳,而掌比拳長了一截,掌又可以變化為鉤、抓。此外,螳螂拳講究雙手聯擊,在拳理上遠勝拳擊。大俠和練拳擊的朋友比試,用的就是純粹螳螂拳的打法,非常容易就佔到先機。大俠進中門的打法是雙掌成三角直擊,對方拳擊通常都是單拳出擊,遇到螳螂拳雙掌突擊,拳擊的單拳在反應上就慢了半拍。而拳擊擅長遠距攻擊,當螳螂拳用腳踏中門雙掌三角直擊時,對方如果無法阻擋這第一波攻擊,螳螂拳的雙掌就搭上了拳擊的雙臂,就在那麼一瞬間戰鬥就進入了螳螂拳擅長的近距搏擊。螳螂拳在近距搏擊中的肘法可以很容易發揮出來。螳螂拳的套路的確是多如牛毛,但其技擊精華也就在套路裡面。大俠練螳螂拳的套路可以說是似練非練,在練的時候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歡的技法上,久而久之,大俠對螳螂拳的套路雖然忘記的差不多了,但每個套路里的技擊精髓大俠卻是沒有忘記的。只要不拘泥於套路,套路裡面是真有好東西的。大俠在上海的時候練蔡老師的心意六合拳,在蔡老師的眼裡天底下除了心意六合拳,其他都是沒用的東西,這種態度很像王薌齋先生的態度。結果蔡老師的學生也都學了蔡老師的樣,以為其他拳法真的都沒有用。大俠當年學了一招太極拳的金雞獨立勢,讓蔡老師當時最好的一個學生來推,那位學生居然推不動站金雞獨立勢的大俠。還有一次,蔡老師另外一個學生將螳螂拳貶低得一文不名。大俠讓他攻擊,用雙掌三角直擊,很容易就將對方擋在外面了。到了守孚老師這裡,大俠常向守孚老師請教武學至高拳理。守孚老師清清楚楚地給出了答案,這個答案是比大俠螳螂拳論和大俠心目中意拳更為精妙的拳理。大俠在此將守孚老師的拳論昭示於世,內心深深感動守孚老師慈悲心懷。中華武學浩浩渺渺,傳揚數千年,沒有一個拳師願意將武學的真正奧秘清清楚楚地昭示出來的。大俠看網上流傳某某拳師如何如何厲害,一伸手將人打出丈外,但那是如何做到呢?沒有了下文。留下的只有美麗的傳說和無盡的遺憾。還有的是,對某一拳師吹得天花亂墜,簡直就是天神再世,但轉頭一看,發現這位神人居然有很難看的被人擊敗的經歷。網上有文章"中華自古有武術獨步當代第一人. 王培生"。大俠心想寫著篇文章的人是不是存心是要王培生先生難看,中華武壇藏龍卧虎,誰敢稱獨步當代第一人。果然有一位一葉先生寫文章稱牛勝先在推手上勝王培生七回。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大俠在上海的時候,常聽王雷華老師講陳子正鷹爪功夫如何如何了得,不料最近在網上看了一片文章講陳子正被泰拳師擊昏的事,令大俠大為驚訝。1921年8月,拳擊總監拍耶難鐵盛獲中華總商會首腦仝寅協助,策劃中泰高手比武。8月6日聞名大江南北之鷹爪名師子正(應該是陳子正,在上海執教於精武會)出戰柯叻府拳師"高原虎"乃央。三招即被乃央踢中下巴昏倒。當今練鷹爪拳的人有幾個人知道這件事呢?如果知道這件事的話,是不是要好好想一想自己所練的拳是不是有什麼很嚴重的缺陷呢?大俠當年在上海的時候跟王雷華老師學陳子正的鷹爪拳,就很懷疑那種單調的弓馬步。現在看到如上報道,證實了大俠當年的疑慮。王老師有一本陳子正鷹爪拳的全套照相版。那真是一本很奇特的東西,每張照相紙上都由十數個小照片構成,每個小照片都是陳子正親自表演的動作。大俠和王老師開玩笑,這本陳子正鷹爪拳全套照相版可是稀罕寶貝,說不定可以當古董賣錢呢。沒想到此物後來果然失蹤了。王老師自然聯想到大俠的戲言,認定是大俠黑了心霸佔此書。其實大俠對陳子正鷹爪拳興趣一直不大,原因就是對其步法很有看法。現在讓我們回到至高拳理的主題中來。王薌齋先生寫道:"意拳斷手模式,並不是多,而是極少,只有數式而已。然皆形簡意繁,具應付範圍皆是多方面的,其所運用之力,為一種立體之力,非僅點、面、線之力,如別門別派者然,此種之體力,非是一種片面方法,而實為一種發力方法,如能掌握此種發力方法,則技擊之道思過半矣。此正是他人所無而我所獨有者也。"王薌齋先生說他的意拳斷手是他人所無而我所獨有者也。這樣說來就很不謙虛了,事實真的如此嗎?在大俠沒有向守孚老師討教之前,毫無疑問會相信王薌齋先生的大言,但學了守孚老師傳出的心意六合拳以後,大俠再讀王薌齋先生的文章,居然看出毛病來。王薌齋先生介紹他的意拳斷手是這樣創立出來的:自倡意拳以來,我曾根據運動生物力學之法則與人體生理構造之特點,想像出若干打法,我本人和與我從學意拳諸同好在實踐中曾將其中某些打法應用於實搏,有些奏效甚著,有些則奏效較微。奏效甚著者存之,奏效較微與未實踐者此處皆棄而不述。所述者皆實踐服膺之拳術也。意拳發力制敵,手起之前不知如何起,既落之後不知如何落,莫知至而至,乃本能之反射也。故每次實搏之後,本人實難總結。然旁觀者清,我此處所述各項打法,皆系實搏觀摩之記錄也。如上這段話從邏輯上講是有問題的。王薌齋先生首先想像出若干打法,然後實作試驗,最後奏效甚著者存之,奏效較微與未實踐者此處皆棄而不述。王薌齋先生又說"意拳發力制敵,手起之前不知如何起,既落之後不知如何落,莫知至而至,乃本能之反射也。"這裡的邏輯是,王薌齋先生根據自己本能反應出來的技擊動作按照實戰奏效程度而留存下來,並且將這些動作作為意拳斷手的標準模式來教。問題就在於,王薌齋先生的本能反應是否就是人類本能反應的模本呢?既然本能反應手起之前不知如何起,既落之後不知如何落,莫知至而至。現在卻按照斷手模式來教,這斷手模式本身不就是違反本能的嗎?大俠繼續讀王薌齋先生在後面寫的具體的意拳斷手模式,具體講解每一招如何如何管用,這事實上和王薌齋先生本人所倡導的無法即法法在無念是相矛盾的。一面講招法,另一面又講無法,聽起來玄妙,實際上很容易引起困惑誤解。按照實戰奏效程度將本能反應區分為有效和無效兩大類,是以外在的標準來評判內在的本能,這在邏輯上就是違反本能的。大俠細看王薌齋先生洋洋大觀列出的意拳斷手技法,發現不少的技法還是拳法,即在攻擊時將攻擊的重點放在對拳的運用上。一方面王薌齋先生講法在無念,另一方面又詳細講解每一招的用法,這和傳統武功的單招練法又有什麼兩樣呢。螳螂拳有螳螂十四手,是螳螂拳里專門的單練動作。王雷華老師在教螳螂十四手是也是詳細講解每一手的用法。王薌齋先生批評傳統武功流派過分專註招式。沒想到自己也難逃同樣的毛病。大俠在守孚老師這裡聽到了完全不同的拳理。大俠在聽了守孚老師秘示的心意六合拳拳理後,感覺到了王薌齋先生拳理的矛盾之處,於是將王薌齋先生的"意拳斷手述要"給守孚老師看。守孚老師看了以後道,王薌齋先生是以心意六合拳的拳理展示形意拳的拳法。守孚老師認定,王薌齋先生從謝鐵夫先生那裡學到了心意拳的拳理,但沒有系統學到心意拳的拳法,所以還是用形意拳的拳法的展示,因此造成了邏輯上的矛盾。守孚老師昭示的心意六合拳的拳理和王薌齋先生意拳的拳理是相同的。守孚老師對王薌齋先生自誇意拳拳理是他人所無而我所獨有者也不能認同。守孚老師道,意拳的拳理明明白白是源自心意六合拳,怎麼可以說是他人所無呢?大俠請問守孚老師心意六合拳的拳理和拳法的不傳之秘到底是什麼?守孚老師特別指出他的原理與王薌齋先生的不同。守孚老師道心意六合拳基本上不用拳,而是用把,這是心意六合拳和形意拳之間的一個革命性的差別。守孚老師認為練把容易練出整體勁,而練拳這很容易失卻整體勁。鐵國成先生傳下來二十四大把和一套四把拳。守孚老師認為這二十四大把和四把拳實實在在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優美的人體生理修鍊系統技法。守孚老師認為心意六合拳的奧秘就在於通過對各種身體把位的系統訓練,將身體各部的潛能全面地發掘出來,最後達到身體本能力量的自如發揮狀態。在訓練各種把位時,可以完全不講特定把位的技擊用法。守孚老師認為一講技擊用法就是走偏了,因為技擊用法是第二位的、衍生性的東西。最要緊的是熟練掌握各種把位的內勁,一旦你體悟到各種把位的內勁,最後讓所有把位的內勁融合為一,技擊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在大俠看來,守孚老師的拳理比王薌齋先生的拳理更合乎邏輯。守孚老師道二十四大把實實在在就是人體生理體能奧秘的大揭示。在練把位時,完全關注內在,不必考慮外在的因素,技擊就是外在的因素,所以練把位有時看起來不像在練拳,而那個特定的把位在技擊上有沒有用,練者不必考慮。守孚老師感慨心意六合拳的把位訓練就是達成至高武學的捷徑,就好像是大學裡教程,只要你按照教程規規矩矩完成學業,你就可以得到學士學位,而你要想再上一層樓,追求碩士、博士學位,心意六合拳里都有特定的訓練教程。守孚老師認為心意六合拳最大的妙處就是完全沒有什麼故弄玄虛的東西,把位訓練是實實在在的訓練,每練一把,練者都會有所感受,就好像是朝一隻撲滿罐里投硬幣,每投一個都儲存在裡面。久而久之,身體就會產生奇妙的變化,內勁自然會上身,出手自然火辣。王薌齋先生的意拳斷手是注重技擊的招法,王薌齋先生宣稱通過這些招法的訓練可以練就一觸即發的身體本能反應。守孚老師說講的二十四大把是專講內勁的練法。這些內勁練法不是為了外在的技擊目標而設計的,而是為了激活身體特定部位的內勁而設計的。如此一比,大家自然可以明白,心意六合拳把位訓練的妙處了。守孚老師指出王薌齋先生明明反對傳統武術對一招一式用法的講解,自己卻卻恰恰犯了同樣的毛病,在意拳斷手中特別對每一招的用法進行講解。守孚老師認為對招式進行講解實際上是第二位的東西了。要想學至高武藝,成就一觸即發的本能反應,就不能將注意力放在對招法的講解上。守孚老師特彆強調這是鐵國成先生的傳承,鐵國成先生清清楚楚地反對招法的講解。認為至高武藝是自內而外發的,所以叫做內家拳。招法講解實際上是給內在本能套上枷鎖。守孚老師感慨,王薌齋先生是一代武學大師,怎麼也犯如此明顯的錯誤。守孚老師對大俠說此言的時候笑道,別人一定會以為他太狂妄了,膽敢批評王薌齋先生武學理論,但轉念一想,難道楊殿卿----鐵國成----陳守孚這樣的單線傳承不也是很稀有的嗎。鐵國成先生常道,心意六合拳的傳承歷來是很保守的,世上成名的大師數得上名的也就那麼幾個。要說練心意拳的練家當世大概也有成千上萬了,但真正得到至深心法的,只有那麼幾個人而已。由於楊殿卿一脈的稀有,守孚老師在上海的時候在圈內其實就很有名了,但守孚老師一直緊守心法,即使教拳也是教單純的拳式,心法從來不露。於是大家都知道守孚老師厲害,但就是不明白為什麼會如此厲害。守孚老師談起與拳擊的較量,常感嘆武術界混淆不清的爭論。守孚老師道當年自己在上海的時候,上海練拳擊最好的那班朋友看到守孚老師沒有一個不買賬的。守孚老師笑道,他對付拳擊的方法就是心意六合拳的整體攻擊法。當拳擊手出拳攻擊時,守孚老師一個過步箭穿,隨手一揚,對方就被拔根而起,失去重心的拳擊手根本沒有絲毫威脅了。守孚老師打比方說,心意六合拳的整體攻擊法就好比是一頭上百斤重的餓狼朝對手迎面撲來,那頭狼的兇猛一撲有什麼招法?它要咬死你,心意己絕,所有的力量凝聚在那一撲之上。練拳擊的有幾個經得起如此一撲?守孚老師解釋道,人比狼更聰明,手也更靈活,如果人學會了狼的兇猛一撲,再加上近身靠打,拳擊是根本不經一打的。但狼的兇猛一撲又有幾個人會呢?守孚老師常講心意六合拳是很科學的拳法,其練法極簡單又極深奧。通過把位訓練最後可以達成脫胎換骨、永葆青春的功效。守孚老師五十多歲,但每每被人誤認為只有三十四歲,心意六合拳的永葆青春功效對絕大多數的常人來講可能是比技擊很有意義的事心意六合拳的保守傳統作者 張源俠,發表時間,8/21/04在中國所有的古傳拳法中,心意六合拳可謂最保守的拳法。此拳一直在穆斯林中延傳,被譽為護教神拳。三十年代盧嵩高在上海開席傳授時,也是只教回族不教漢族的。當時解興邦冒充回族,其實是向盧嵩高偷藝。據說解興邦每月都將自己工資的一半送給盧嵩高,而解興邦學藝認真,武功漸漸出類拔萃。盧嵩高後來知道解興邦的漢人身份,感慨此拳傳回不傳漢的傳統應該廢止,從此以後,心意六合拳在上海傳開,到了文革年間,據說造反派人人練習此拳,一時崴嵬壯觀。但即使是盧嵩高先生將此拳公開了,他是否將內在的心法都公開了呢?可以肯定地說,盧嵩高先生沒有將心法完全公開。盧嵩高眾弟子中真正得到心法並不多。王雷華老師送給大俠一本油墨印版"河南派正宗形意拳(心意六合拳)",是裴錫榮先生所著。其中有盧嵩高先生1949年的序言:"我在滬教拳數十年,從我學拳之人甚多,不能一一記憶。今舉其主要者有:李尊賢、孫少甫、解興邦、裴錫榮以及我子盧波......等人。"在這段盧嵩高先生的序言中,裴錫榮先生被排在第四位。如果按照輩分來講,這是相當高的了,但有趣的是,裴錫榮先生後來卻擔任了上海董海川八卦掌研究會會長。大俠在上海的時候就一直聽說十大形門人最看不起八卦掌,原因就是王壯飛自稱"八卦拳王"引起的。現在裴錫榮先生怎麼會去做什麼八卦掌研究會會長呢?當然裴錫榮先生師從黃柏年先生習龍形八卦掌。這麼一來,從外表看起來,裴錫榮先生對八卦更情有獨鍾,那麼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裴錫榮先生到底是得到了八卦的真傳還是心意六合拳的真傳呢?大俠在網上查到顧堅先生的一文,其中寫道:"盧嵩高在上海傳拳多年,門生弟子眾多,然而得其傳者僅解興榜、於化龍、李尊賢、張兆元、王藍田、凌漢興、馬小凱、孫少甫、馬義芳、王守賢等。以上諸師多已過世,現存者唯於化龍先生尚能傳拳授技。" 這裡面居然把裴錫榮先生給漏了。說明了什麼呢?那就是上海盧嵩高一派不承認裴錫榮得到盧嵩高的真傳。大俠也沒有見識過裴錫榮先生,不知道裴先生的真實功夫如何,在此討論這個問題只是想說,連得到盧嵩高先生親自認可的裴錫榮先生在上海諸多心意六合拳門人的眼裡也可能是沒有得到真傳的,這不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嗎?守孚老師是鐵國成先生的單傳弟子。從輩分來講,鐵國成先生是比盧嵩高先生低一輩, 但就功夫來講,守孚老師認為鐵國成先生的武功成就要在盧嵩高先生絕大多數弟子的功夫之上。守孚老師在鐵國成先生過世以後,主要跟李虎成先生,而李先生常邀請孫少甫先生來指導守孚老師。守孚老師認為孫少甫先生招法漂亮,功底純厚,當是得到真傳的。但就孫少甫先生的功底和鐵國成先生想比,守孚老師認為毫無疑問鐵國成先生還要高出一頭。現在孫少甫先生和鐵國成先生都已作古。上海心意六合拳界年輕一輩知道鐵國成先生不多,但孫少甫先生的武功是有口皆碑的,由此可以推想鐵國成先生的武功境界之高。守孚老師在鐵國成和李虎成兩位大師都仙逝以後,開始拜訪盧嵩高先生這一派。每當他提及自己是鐵國成先生的弟子時,對方立即肅然起敬。常問:"你真是老鐵的徒弟?"即使是盧嵩高親傳弟子,也馬上和守孚老師促膝談心,希望能了解鐵國成先生的傳承。守孚老師見過於化龍、李尊思先生,兩老都對守孚老師的傳承感興趣。這樣的見面就很有意思,守孚老師真心想了解盧嵩高一派的秘訣,而於化龍和李尊思兩位老先生卻也想從守孚老師這位晚輩身上了解解鐵國成先生傳承的雪泥鴻爪。在這種像太極推手的交流之中,雙方都不發勁,只是想聽聽勁而已,結果大家都沒有聽出什麼名堂來。守孚老師說有時他提及一個拳式,看對方沒有反應,立即意識到這是鐵國成先生獨有的東西,他也就打馬虎眼隱去了。而那兩位老先生也打哈哈,說些無關痛癢的話,所以,守孚老師說搞了老半天,他也沒有從兩位老先生那裡得到什麼。有一天,大俠在練踩雞步、搖閃把,提到剛從網上看到馬勝利先生寫的一篇文章。馬勝利認為這招"踩雞步、搖閃把"是心意拳母拳,又提到"打遍天下老雞形"。守孚老師笑道:"馬勝利是將踩雞步、搖閃把誤為老雞形了。我們這裡是真的有老雞形的。" 守孚老師當即演示給大俠看,果然活脫活像一隻老雞。下面就是馬勝利的文章。如果我們把話說回來,被世俗拳師誤認為裹拳、踐拳、躦拳的"踩雞步、搖閃把"的拳勢,實際上是先賢為練習"裹、踐、躦"而設計的針對性的練功方法。在這一把拳勢中,我們能夠很直接地感受到"裹、踐、躦"的運動方法與過程,長期練習以達到使 "裹、踐、躦"在身上動力定型的目的。剛開始練習心意六合拳的人,必須反覆練習與體會這把拳勢,所以它有"母拳"之稱,並非過譽與虛妄之言。而且,過去人們說心意六合拳是"打遍天下老雞形",也並不是說練習了心意六合拳的雞形就可以打遍天下,而是說"踩雞步"的練習包含了"裹、踐、躦"的根本之法,練好了它,才能得到心意六合拳的高深功夫,才能藉此打遍天下。這很有意思吧。傳說"打遍天下老雞形",但練心意六合拳的卻不知道老雞形怎麼練。馬勝利先生是於化龍先生的弟子,那麼是不是連於化龍先生也不知道老雞形的練法呢?守孚老師認為盧嵩高一定知道老雞形的練法,但看樣子他沒有教出來,既然這老雞形如此要緊,盧嵩高先生卻不教,這不是很說明問題嗎?守孚老師在從學鐵國成先生的時候,有時發現和盧嵩高流派的不一樣,鐵國成先生的一個拳架在盧嵩高流派那裡變成了三個拳架。心意六合拳原來只有一個四把拳,但在盧嵩高流派那裡變成了上、中、下三個四把拳。雖然架式比原來多了,但內在的心法卻往往被隱去了。盧嵩高先生的保守可謂"開放式的保守",把東西教一半出來,另一半則悄悄隱去,只有最親近的弟子才有可能知道實相。鐵國成先生則是傳統的保守。上海心意六合拳圈子內,大家都知道老鐵的功夫好,但老鐵卻從來不教。守孚老師說鐵國成先生喜歡在兩邊布滿灌木的公園小道上教拳,看到有人來了,立即收手。如果有人在遠方眺望,這裡也不教。所以鐵國成先生雖然也教了一些學生,但真正得到真傳的卻只有守孚老師一人而已。守孚老師感慨自己學拳也是緣分,第一次見到鐵國成先生時,自己只有小學兩年級。守孚老師的父親和鐵國成先生是老友,當時鐵國成先生已有七十多歲了。鐵老先生摸摸守孚老師的手道:"好、好,我就收下這個徒弟了。"守孚老師回憶自己在開始的時候其實不喜歡這種簡單的拳法,看到別人練漂亮的少林還眼饞。但等到了初中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武功已經到了驚人的程度。因為有了武功,守孚老師成了學校里名人。學校里有一個小霸王安排了五個學生襲擊守孚老師,被守孚老師打得抱頭鼠竄。回到學校,守孚老師怒髮衝冠,抓住對方,一掌下去,那個小霸王的手臂被打得皮開肉綻,居然縫了十四針。醫生無論如何也不能相信這是一掌打出來的。所幸那是文革期間,只是陪了一點醫藥費了事,但守孚老師一直不敢讓鐵國成先生知道。守孚老師還回憶李虎成先生常對鐵國成先生道:"老鐵啊,你的東西就不要保守了,趕快教出來吧。"鐵國成先生往往會眉頭一皺道:"我沒有保守啊。"大俠聽到這裡便問守孚老師:"李虎成先生這麼說,是否意味著鐵國成先生的功夫還在李先生之上呢?"守孚老師答道:"應該是這樣的。李老師的東西和盧老師的很像,但鐵老師的東西卻是另成一派,鐵老師的四把拳是非常獨特的,現在上海幾乎沒有人會打鐵老師的四把拳,那是完全用內氣來打的。"守孚老師當即演示鐵老師的四把拳,果然韻味無窮,和外面流傳的四把拳不一樣。鐵老師的四把拳有多處用柔勁。守孚老師道這四把拳甚至可以像打太極拳一樣來打,當然內在的勁路和太極是完全不同的。鐵國成先生的四把拳只傳給了守孚老師,這就是心意六合拳的保守傳統。守孚老師感慨道:"看看今日的太極拳,很明顯內在的精華失傳了。我們心意六合拳被很多人打成運動型的蠻練拳法,如果不把內在的心法公開出來,心意六合拳再過幾代也就差不多失傳了。"大俠聯想自己學的螳螂拳和六合八法,學了老半天,只學到外在的招法,其內在的心法卻無法得知。大俠因此知道現代人學到的功夫大都只是皮毛而已,內在的精華都在這代代保守中失傳了。大俠在網上看到李紫劍先生的高論:至於大成拳靠什麼放人,我建議你考慮一下放人的大師和被放的凡人雙方的實力和技術的差別。實力出眾的大師把大群的人往放鬆站樁上引,不是有意的誤導就是無意誤導。對於這種反常的學術現象,趙道新先生的建議是:去看看大師關起門來練的什麼東西!如果大師教人練的和自己秘練的功夫一樣,趙道新先生還會這樣說嗎?守孚老師對目前流傳的大成拳七妙法門,認為裡面缺了最要緊的功力訓練。這種缺失是有意的確實還是無意的缺失,外人無法說,但王薌齋先生將要緊的東西保守了,那是毫無疑問的。守孚老師二十多歲的時候,鐵國成和李虎成兩位大師先後過世。當時,守孚老師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師從的兩位大師的頂級水平,以為中國之大,象鐵李兩位先生那樣的功夫一定會有很多的。於是開始四處拜訪名師,先是在上海拜訪名師,結果找不到如鐵李兩位先生那樣的功夫。守孚老師偶爾讀到一片介紹王薌齋意拳的文章,知道王薌齋拳法是在遇到湖南衡陽謝鐵夫和福建方恰庄以後才有突破的。於是,守孚老師借出差的機會,到了湖南衡陽和福建各地,希望能夠找到真正的高人。他通過當地體委和私下打聽,結果是見到了許多當地著名的拳師,但一看之下,大失所望,不要說鐵李兩位先生,就是守孚老師隨意做一個熱身動作,對方馬上看出差距來了。全國走了不少地方,再也沒有見到鐵李兩位先生那樣的功夫, 守孚老師這才感慨起來,難道中國功夫真的失傳了。說到保守,守孚老師承認自己也是很保守的。在上海的時候,他不知和多少人有過交手的經驗,每每對方被他神奇的勁法折服時,他總是謙虛地說到:"這沒有什麼?只要好好練就會有的。"但事實上,守孚老師知道,如果不知訣竅,再怎麼好好練也不可能練出絕世武功的。守孚老師常自言自語道:"我這點東西難道要帶進棺材?"有時他又自我解嘲道:"我又算什麼呢?這些東西也不是我的呀,是祖宗的智慧結晶啊。"大俠於是說道:"這真是一件大好事啊,讓我們一起來做吧。"在大俠的眼裡,這是一件文化上的壯舉。中國的武學在當代更多是文字上的遊戲(武俠小說),打著藝術為幌子的舞學(武術競技套路),和打著健身為幌子的弱武學(太極拳)。守孚老師常感慨自己只學到鐵李兩位先生的皮毛,可現在就這點皮毛也是價值連城了。如果不傳,再過幾代,中國傳統武學的精髓真的只能到武俠小說里去找了。大俠不才,語言表達能力卻是人間一絕,此次定當奮力用足十寸不爛之舌將心意六合拳的內在精髓仔仔細細地表達出來,以解決中華武學歷來啰嗦不清、玄妙難懂的毛病傳統武功如何面對現代散打作者 張源俠,發表時間,8/21/04這是目前武壇上爭論最火的問題。最有趣的就是北京散打隊的教練梅惠志先生和大成拳王選傑先生的過節。網上流傳梅惠志一個迎擊就把王選傑打暈了。大成拳門人當然火氣大了,但奇怪的是沒有聽說有人找上門去和梅惠志干一把的。這種事如果發生在上海就不一樣了。如果上海散打隊的教練膽敢說自己一個迎擊就把十大形某某名師打暈,那十大形的徒子徒孫們一定會殺氣騰騰上門干架的。王壯飛先生自稱"八卦拳王",又說當年將王薌齋先生打敗,結果也沒有聽說北京練意拳或大成拳的殺到上海來比武的。倒是十大形念及王薌齋也是沐恩心意拳的傳承,立馬有人殺出找王壯飛的麻煩。守孚老師在上海的時候對王壯飛的諸多驕傲言論也多有不滿。有一天請示鐵國成先生是否可以去沖沖王壯飛的場子,鐵國成先生一向與世無爭, 這回居然沉默不語。守孚老師知道鐵國成先生的態度了,於是和幾個師兄弟一起殺奔王壯飛的場子。在王壯飛場子上練八卦的學生有很多。守孚老師那時年輕氣盛,到了場子就說:"王老師,聽說你們八卦很厲害,我們想切磋一下。" 王壯飛的學生自然只好出來應戰。守孚老師一出手,將那些學生打得魂飛魄散,但王壯飛卻始終沒有下場出手。守孚老師道:"王壯飛到這個份上了還不出手,不是很說明問題了嗎?不過現在回想起來,此事到底還是不妥啊。 人家練拳也是玩個有趣,我到去把人家搞個雞飛狗跳的,現在我是不會這麼做的了。"大俠在網上看到介紹於化龍先生的文章, 說於化龍先生對某一自稱"八卦拳王"的武師不滿, 直接殺到對方府上, 把對方的那塊拳王匾砸碎了。這個"八卦拳王"除了王壯飛還會有誰呢?但那篇文章卻沒有點出"八卦拳王"的名來。大俠對守孚老師道:"八卦是一個大門派,你不怕人家找你麻煩嗎?"守孚老師笑道:"我鐵李兩先生過世以後,一直在尋找名師, 還想再學一點。如果有人拿出真本事來令我信服,我還要拜他為師呢。"守孚老師多次說起在上海的一次武林盛會遺憾錯過面見萬瀾聲先生的機會。他說:"那些傳奇的名師手裡總有一點東西的吧,見面討教一下,對自己的功夫一定會有長進的。"大俠對守孚老師說起意拳、大成拳的傳奇,守孚老師說上海沒有什麼很出色的練家,以後有機會遇到高手,當然是要討教一下的。大俠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裡面有一句有趣的話"北京人懶,在公園裡儘是湊在一起說拳的,上海人講究實際,在公園裡練的多說的少。"前面,梅惠志和王選傑的過節搞不清楚,大俠在網上居然有看到這麼一篇東西:姚先生一生都在拳學中探尋,尤其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恢復了散打,意拳在異軍突起的散打運動中,受到了犀利的挑戰,在幾次自己的弟子與北京市和河南省散打運動員的比賽中失利後,姚先生更是加強了這方面對於國內外拳法、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泰拳的研究。這段東西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姚宗勛先生作為王薌齋先生的衣缽傳人,在自己的弟子和散打運動員的比賽中失利以後,對其他的外家拳法(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泰拳)進行研究。這其實就是說姚宗勛先生已經認為王薌齋先生傳給他的拳法不夠用了。如果夠用,你根本沒有必要去研究人家的拳法么。這就是一個矛盾的論題。王薌齋先生認為它的拳法已是最高拳法,其他的拳法都不值一看,怎麼到了姚宗勛先生就不夠用了呢?姚宗勛先生研究那些現代拳法,到底有什麼研究心得呢?看得出來的就是把拳擊加了進去。意拳拳擊好像就是姚宗勛先生的創造,但這個意拳拳擊是否就比單純的意拳好用呢?守孚老師看了意拳拳擊的錄相,表示不敢苟同。拳擊的打法和傳說中的內家拳的一觸即發在拳理上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拳理。拳擊的打法是通過肌肉的伸縮產生打擊力,和肌肉群的大小成正比關係。重量級的拳擊手和輕量級的拳擊手是不可能在一起較量的。中國傳統內功拳法是用內勁攻擊對方的。這內勁在絕對的意義上和肌肉的伸縮無關,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力量,是通過肌肉的原位縮漲產生的一種奇特的力量。前面所錄的孫祿堂不動手就將對手打飛,那種攻擊力是和肌肉伸縮產生的打擊力完全不同的一種打擊力。姚宗勛先生應該是知道這種內勁之力的。而他研究的那些現代拳法都是講究通過肌肉伸縮產生的打擊力。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姚宗勛先生的弟子輸給散手,他是否開始懷疑內勁的真正攻擊力了呢?他把拳擊和意拳結合在一起,在拳理上講是將兩種不同拳理的東西攪在一起了。守孚老師強烈反對意拳拳擊這一類的東西。他認為中國武功的奧秘不在於肌肉伸縮力,而在於肌肉的縮漲力。心意六合拳中的秘訣就在於"縮漲兩字一命亡"但即使這個秘訣其實也被很多人誤解成身體上下伸縮之力。當然,身體上下伸縮之力並沒有錯,這也是心意六合拳招法中的基本,但心意六合拳更高層次的肌肉的縮漲力,一直是一個門內的秘訣。歷來只有很少人知道真正的練法。從各個方面來看,沒有理由認為姚宗勛先生不懂這個秘訣,但他顯然對這個秘訣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信心。這也就是爭論的焦點所在。現在散打界對傳統武術不屑一顧,原因在哪裡?目前練傳統武術的只有極少數知道這個秘訣。守孚老師常說:"按照現在市面上傳統武術的練法,有幾個能練出傳說的一觸即發的功夫呢?"大俠自己學了那麼多的武術流派,的確沒有學到一觸即發的功夫, 當然贊同守孚老師的觀點, 但對心意六合拳究竟是如何對付現代武術散打,大俠希望守孚老師講得明白一點。守孚老師笑道:"什麼拳擊、散打、摔跤,我都交過手。""你贏是肯定的,我只是關心你的具體打法。"大俠也是一個講實際的人。"很簡單,對方進攻過來,如果是低位進攻,用鷹爪塌意,發內勁將對手壓垮。如果對方是高位進攻, 用捧意一震,震散對手的拳架,然後進身用貼身靠打。如果對方是中位進攻, 用虎擺尾加十字裹橫。"說罷,守孚老師當場示範給大俠看。大俠又問:" 如果對方用腿法,如何應對。""鷂子入林。" 守孚老師的回答很簡單。"為什麼鷂子入林就夠了。"大俠問道。"鷂子入林是快速身法進攻。對方起腿,支撐腿必不穩。用鷂子入林身法攻擊, 對方的危險更大。" 守孚老師解釋時充滿自信。世人都說心意六合拳的身法絕妙,但卻沒有幾個人學到真正的鷂子入林。守孚老師練鷂子入林,是真的在一片樹林中如鷂子穿梭,每一棵樹都是打擊目標,而每一次打擊都用足內勁。守孚老師笑道:"這鷂子入林法是實實在在的功夫, 但卻沒有幾個人知道。"正因為心意六合拳在每次出招時都用足內勁,在實戰中就能自如應用。大俠這麼一說,有聰明的人大概會自己到樹林子里去摸索鷂子入林法。守孚老師道:"這鷂子入林法不是在樹林里走迷魂陣, 而是以內功為基礎的運動型攻擊法,進步退步都用丹田氣催動。"守孚老師有一次講到興頭上,提起自己當年往事。說他每次到中山公園練拳, 從進門開始, 就對著梧桐樹一棵一棵用鷂子入林法打過去。 在打的過程中隨意用各種招法, 施足內勁直打到練拳的場子。每次打過去都會博得遊客的掌聲。所謂教拳不教步,守孚老師感嘆市面上的傳統武術大多不知道步伐如何訓練。結果在和散打較量時就手忙腳亂了。在網上有一篇介紹曹晏海斗劉高升的故事,很說明問題。在1929年浙省國術遊藝大賽上,曹晏海首輪即遇鐵砂掌大師劉高升。劉實戰少,應變能力遠不如曹,故雖有駭人之掌力卻難得其用,劉打不著曹,於是不免有些急躁,對曹喊到:"不許你跑,再跑算你輸。"曹聞此言故作猶豫狀,誘劉趕來,趁劉搶進中,閃走外門,用低腳將劉勾倒。按大會比賽規則,倒地為負,劉即速爬起來,對主持評判的李景林說:是自己滑倒的。李說:"就算你自己搬倒自己,也算輸。"這時曹晏海大度地對劉說:"劉老師,這次不算,咱們接著比吧!"於是 李才允許劉繼續比。台下觀眾見狀,齊呼:"曹晏海好漢!"這一下,劉的氣勢頓時去了一半。再戰時,劉完全陷於被動,一直被曹逼到擂台邊。但曹因懼劉之掌力,一時也未敢輕進,仍是以低腿閃擊。這時正好有服務人員為李景林倒茶,李指著灑在桌子上的水一語雙關地說:"把它抹下去!"曹聞此言,好像來了靈感,攻擊稍停,誘使劉急於轉守為攻,並趁劉出手露出空檔之際,用上了新學的腿法,側身抹踢將劉擊倒在地。這位劉高升先生顯然不懂拳法中的步法,只仗著一招鐵砂掌稱霸江湖。這鐵砂掌也是傻練的功夫,碰上懂步伐的曹晏海,他就慘了。散打界看不起傳統武術,傳統武術也得捫心自問一下,自己的毛病到底出在哪裡。守孚老師是純粹的傳統武術派,他認為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奧妙無窮,像現在散打的那種打法,如果推向國際以後,很快中國人就沒有什麼優勢了。上面牛氣衝天的北京散打隊, 大俠有幸在紐約看到。那次是北京散打隊和紐約散打隊在紐約的中國總領館招待所比賽。好像是各出五名,結果是北京散打隊三比二獲勝。紐約隊獲勝的有一位原來是國內的散打冠軍,還有一位是黑人。那個黑人拳手在比賽中居然多次用上花哨的招法,被擊敗的北京散打隊的隊員看起來就有點遲鈍了。從文化的意義上來講,目前散打的打法只是大雜燴而已,想用著這種散打來獲得世界的尊敬,方向是不對的。當年中國人熱血沸騰的中美散打對抗賽,到了美國,居然被美國安排在一個偏遠的小鎮。那就是美國人並不認同中國散打這種東西。中國散打打敗了日本空手道、韓國跆拳道,但在美國學空手道和跆拳道的還是主流。為什麼?空手道和跆拳道作為這兩國的國粹,帶有很濃厚的文化意味。麥當勞和肯德雞真有那麼好吃嗎?這兩種美國也帶有濃厚的文化色彩。而看看現在的中國散打,說是拳打腳踢摔樣樣在行,實際上裡面的中國味沒有了, 所以在世界上中國散打激不起一點漣漪。大俠好奇地問守孚老師,當年鐵國成先生喜歡用什麼樣的招式。守孚老師笑著做了一個李連杰在黃飛鴻電影中最喜歡做的亮相動作,即一手指天,一手前伸,下面是側向半弓半馬步。大俠道:"真是有意思,這不是李連杰電影中的亮相動作嗎。"守孚老師道:"打拳要有大將風度, 那種縮頭裹腦的樣子,即使功夫再好,我們心意拳都不認可。""我明白大將風度的意思,但這個漂亮動作究竟如何用呢?"大俠追根究底。"所謂動作漂亮其實都對應六合原則。當一個姿勢符合六合原則,其攻擊點就不是外在的一拳一腳可以比擬的。比如這個前手,如果你將此手想像成毒蛇的頭,你就知道這看似引誘的前手既是誘手又是殺手, 而後手可以想像成巨蟒的身體,如果後手一上, 對方頓無逃生之路。" 守孚老師當即示範此動作,果然神氣逼人。守孚老師又道:"技擊是一門藝術,將對方擊倒要做到漂亮乾脆,技擊法和平時的練拳法是完全一致的。目前,絕大多數的拳家都無法將練拳時的漂亮動作轉化到實戰技擊上去,因為那些漂亮動作都沒有內勁支持, 所以在實戰的劇烈碰撞中就無法發揮出來。""漂亮動作如何與內勁掛鉤呢?""拳譜講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這道理每個人都會講,但你有沒有做到呢。這所謂的一動無有不動,其要點是內勁之動。外在的動是不稀奇的,即使你在走路不也是一動無有不動嗎,要將內勁發動起來才是真動。""如何發動內勁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照心意六合拳的練法來練,你要問我其他拳法如何發動內勁,我實在是不懂。心意六合拳是完完全全按照內勁練法設計的,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的拳法中唯一的一種拳法。我一直感嘆我們的老祖宗怎麼會如此聰明。" 守孚老師每講到興處就會發這樣的感慨。大俠跟守孚老師學拳,注意到心意六合拳中很少出現對拳頭的直接運用。在形意拳的劈、崩、鑽、橫、炮五行拳中,只有劈拳用掌,其他都用拳,但在心意六合拳中,卻很少看到拳形。守孚老師一聽就笑了:"你這個問題提的有水平。少林寺的鎮寺之寶不是稱為心意把嗎。我們這個拳里的確很少有拳,大多是把。鐵老師的傳承講究『二十四把,把把不離丹田。" 鐵老師平時也的確很少講拳,更多的是講把。因為講拳,事實上就很容易破壞對整體勁的強調。所謂沾衣十八跌,身體的每個部位都可以進攻,單純講拳頭攻擊的拳就違背了心意六合拳的真義。"大俠看散打比賽和拳擊比賽,常有兩人抱在一起的鏡頭。大俠問守孚老師如何對付。守孚老師道:"你這個問題和上面的問題是相連的。如果只用拳頭攻擊,抱在一起就沒有辦法了,頂多用摔跤,但在心意六合拳中,可以自然發出整體爆炸勁來,讓抱你的對手五臟震動而敗。所謂用丹田打人就是此理。"守孚老師當即示範給大俠看。守孚老師做一個靜止的虎撲之勢,大俠用雙手封住守孚老師的雙前臂,沒想到守孚老師呈虎撲之勢的雙前臂突然前後錯開,右前臂發出一股震勁,將大俠震飛。此勁發得十分古怪, 因為通常的肘勁是通過以肩為軸的轉動來實施打擊的,而守孚老師打出的這把勁卻是脊椎為軸身體左右轉動打出的一股勁。這兩種勁的差別就在於,以肩為軸的轉動來實施肘擊需要一點轉動的準備時間,而以脊椎為軸身體左右轉動打出肘勁卻幾乎沒有任何的準備時間,轉即是發,令對手沒有時間反應。大俠原以為自己對肘擊的要點掌握的很好了,實在沒想到還有守孚老師這種純粹身法帶動的肘擊。這實實在在是沒有間隙時間的持續攻擊啊。守孚老師笑道:"這身體的左右一轉,可謂花樣百出,剛才的肘擊過後,身體如果繼續轉動,肩胯就對準對方,而這肩胯的同時發力對對手的打擊是摧毀性的。有一次我用這種勁示範給一個打少林拳的朋友看,沒想到一發勁就將他打得蹲在地上起不來了。以後我就很少發這種勁了,因為那次把我給嚇壞了,害怕真的打出什麼事來。"大俠追根究底問道:"你的身體如果繼續轉動,轉到背對對方,你還能發勁嗎?""當然可以,我用熊形後單把,或用虎蹬山都可以將背後的人打飛。" 守孚老師胸有成竹道:"心意六合拳的勁是渾圓整體勁,不管哪個方向,要發就發,隨心所欲。剛才那麼一招一招對你講是拳理上的拆招,讓你明白這勁是勢勢相連,有名有姓,明明白白的。但真的到實戰的時候,往往一出勁,對方就吃不消了,很少有這樣連環出勁的。而對方也是活人,如果對方逃過我的第一次攻擊,我的第二攻擊不可能是事先設計好的,而是在實戰的那一瞬間,我的直覺指引我下一個勁的攻擊模式。"大俠聽守孚老師的精彩講解,知道內家武功的技擊法在理論上和現代散打是不同的。現代散打大都講究的是身體肢節的慣性用力,而內家武功講究的身體整體的合動。肢節的慣性用力一定是將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肢節的頂點,如拳、足、膝、肘,而身體整體的合動講究力不出尖,所謂渾圓運動。大俠讀王薌齋先生晚年寫的"意拳斷手述要",看到如下精彩段落:意拳斷手,最重勁力之均整及各項力之綜合運用,要做到無動不動,己身之動,無論微著,皆須是整體機械之動,一指之指動,百骸皆動,所發一指點微之力,亦是均整之力。周身之意皆到,力不論大小,動不論微著,皆不許破體發力,發力不破體,須使渾身無任何執著點,一有執著點,發力必破體,其力亦無由均整矣,且易為人所制,故發力無執,則體不破,體不破則力必均整矣,若能均整無執不破體,則對方挨著我之何處,我便以何處擊之,此即"周身光芒不斷"之真義也。這段精彩的論述在大俠沒有跟守孚老師心意六合拳時,可以說看得似懂非懂,現在經守孚老師耳提面命,知道了內家武學的真正訣竅就在這裡。如果你做不到力不出尖,你還是在打外家拳。守孚老師經常說,現在很多打心意六合拳的人都將拳打得過頭,發勁發到爆破的程度。雖然對付一般的人綽綽有餘,但在至高拳理上卻是錯了。力不出尖正是內家拳渾圓境界的要訣啊。這也是心意六合拳大多講把,很少講拳的原因。而拳擊、散打的很多技法都是力發出尖的技法。由此可見,力不出尖的內家拳和力發出尖的現代散打在勁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勁法。大俠問:"有沒有可能將力不出尖的內家拳和力發出尖的現代散打結合在一起的可能呢?"守孚老師道:"力不出尖的內家拳相當於武學的研究生水平,力發出尖的現代散打相當於武學的大學水平。很多大學畢業生不讀研究生,事業上也可能很成功,但就整體來講,大學畢業生當然是不如研究生的。讀研究生的意義就在於承認武學是有更高境界的。內家拳法可以打一輩子,越老越有味道;現代散打就不行了,到了七八十歲時不可能再上擂台的了。"大俠道:"是不是說,學了力發出尖的現代散打再學力不出尖的內家拳會更上一層樓?"守孚老師道:"這是毫無疑問的事。但一定是要在真正的內家高手的指導下才行。現在國內真正的內家高手越來越少了。我將我的這一點點東西傳出來,其實也是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的內家高手將他們的寶貝公開出來。"大俠看童旭東先生介紹孫存周先生的文章,看到有一段精彩的東西:1928年10月中央國術館舉行首屆國術國考,通過國考錄取教師和學員。孫存周作為特邀佳賓前往觀看,孫存周感到絕大多數參賽者,練、用脫節。平時練的東西,對抗時大多用不上。這次國考是先進行套路比賽,再進行摔交、散手和器械等對抗比賽。所以這個問題表現的很明顯。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練成雜技了,看起來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來,就全沒了。這次比賽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注重拳擊對抗練習的朱氏三兄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都進入了最優等。因此不久中央國術館就添加了搏擊(既拳擊)課。孫存周根據自己的切身實踐認為,傳統武術若得真傳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擊練習的。也無需十年、八年才出門。孫存周認為形意拳比拳擊更精簡實用。孫存周自己的實踐是僅隨父親苦練三年,便闖蕩江湖,未遇敵手。當時聞名武林的朱氏三兄弟(指朱國福、朱國祿、朱國禎兄弟三人,老四朱國祥那時還小,還不能與他的三位兄長相提並論),都曾得到孫存周的具體指導,常在一起研究,在參加國考前還進行了多次實戰練習,當時他們的實戰能力已經是相當突出的了,但是與孫存周的要求相比還有明顯差距,在身體的感應、節奏的把握和勁性上,都相差較遠。孫存周認為形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對基本功的掌握,後來經過3個來月對三體式和劈拳的深化練習,使朱氏三兄弟的實戰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孫存周還認為,很多名家、大師所以練、用脫節,一是對基本功掌握的不準確。二是實戰練習少,距離感差,不知拍。三是體力不足。四是意不知毒。五是志不能堅。這些都與拳術練習的方法有關。朱國祿在1929年的杭州國術大賽上獲得冠軍,有人認為是得益於拳擊,但他的老師孫存周卻認為傳統武術若得真傳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擊練習的,關鍵就在於這真傳兩字上。那麼這真傳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童旭東先生文中又道:孫存周認為形意拳是一切技擊能力的基礎,無論是外來的西洋拳擊還是被當時一些文人神化了的太極拳,都不能代替形意拳在技擊訓練中的核心地位。但是要想使技擊的境界不斷升華,太極拳和八卦拳都是不可缺少的。在近代國術大賽上,獲技擊比賽冠軍最多當數形意拳,而心意六合拳作為形意拳的母拳,其意義是很值得深究的。大俠每每看到精彩的文章,就會讀給守孚老師聽。守孚老師道:"孫存周如此傳奇的武功究竟是怎麼練的,現在有幾個人知道呢?"大俠聽了也的確是如此感慨。大俠在前面就提到,即使如姚宗勛的武功造詣也要向拳擊低頭,現在守孚老師出來大聲呼籲,傳統內家武功遠勝於拳擊,有幾個人聽得進去呢?童旭東先生此文的記載在一般的拳家眼裡無非也就是一段往事而已,但在大俠的眼裡卻是一段極為重要的力證。守孚老師道:"我們現在要做的不能僅僅滿足於對往事的緬懷,而是要在當下實實在在地將這往事的傳奇顯現出來。這才是最有意思的事啊。"大俠感慨,守孚老師此舉在中國文化復興上的意義。這也就是為什麼大俠要在此聲嘶力竭地介紹心意六合拳的內在動力。這不是簡單介紹一門稀有拳法的事,而是對中國武術內在精華的一次革命性展示最愛打架的十大形作者張源俠,發表時間,8/29/04大俠在跟周庭爵學八卦的時候,就見識了十大形,只看到那些學生傻乎乎地走雞步。大俠心想,這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傻樣的拳法。周老師教學生十大形,但講到打法時,卻用拳擊的擺拳,讓大俠也看不懂。大俠在學了楊式太極以後,看到旁邊的場地上有學生在練十大形。雖然大俠還是覺得十大形很傻,但心下好奇,想進去看一看到底這是什麼拳法。教拳的是蔡老師,原諒大俠不知道蔡老師的名字。蔡老師是盧嵩高親傳弟子凌漢興的徒弟。在蔡老師的眼裡,凌漢興先生的功夫是十分了得的。蔡老師在講拳的時候將所有的其他門派都大大貶低一通,吹噓十大形在上海是如何天下無敵。又說他自己如何將一個少林派的師傅打出鼻血來。蔡老師的學生包括大俠在內都喜歡聽這樣的故事。在練的時候,蔡老師示範一個動作,然後要學生四個一組同時朝前殺將而去。大俠平時是偷懶慣的人,遇到這樣的情形,只有叫苦不迭的份了。每次都要使出吃奶的力氣才能跟上大部隊,等到蔡老師喊停,大俠早已氣喘如牛了。練十大形是大俠練過的最辛苦的拳法。蔡老師不收學生的學費,這正合窮學生的意。大俠那時已經是大學教師了,但可憐的工資使得大俠也很樂意混跡於這免費教學中。蔡老師知道大俠練太極,每次對大俠不死不活的樣子就氣不打一處來,對大俠總是橫眉冷對。其實大俠那時還是處於"張黛玉"階段,根本沒有力氣打這麼大運動量的十大形,在學了一個學期以後,大俠就偷偷溜掉了。大俠雖然只學了一個學期的十大形,對十大形簡單明了的技擊法卻深有印象,後來跟王雷華老師學螳螂拳,學會了螳螂拳的技擊法,自己將螳螂拳和十大形的打法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大俠式技擊法。王雷華老師說他這輩子最遺憾的一件事是放棄了師從孫少甫學十大形的機會。王雷華道孫少甫是盧嵩高眾弟子中出手最漂亮的一個,但孫少甫在文革時期被打成現行反革命。有一天,孫少甫看到王雷華練螳螂拳,對王雷華大加讚賞,問他是否有意學十大形,王雷華雖然十分嚮往,但卻怕孫少甫的現行反革命帽子,沒敢接受孫少甫的好意。時過境遷,王雷華老師後悔不已。王老師雖然沒有跟從孫少甫學十大形,但對十大形卻十分推崇,他常說,十大形的身法是對中國傳統武學的革命。一般的功夫都很難做到整體發力,十大形的獨特身法使其整體發勁得以可能。大俠在練十大形時,感覺這十大形的利害就是取單一動作不停反覆地在運動狀態下練,最後將簡單動作練到滾瓜爛熟,出手自然就比一般練少林的利害了。這種功夫在大俠的眼裡看來還是傻練功夫,雖然厲害,層次卻不很高。在上海十大形練法中,練家最喜歡練的是刮地風和單把。傳說安大慶化十八年工夫練成一招單把,就憑一招單把所向無敵。喜歡傻練的人就拼了老命在家裡練單把。大俠當然也想練就天下無敵的絕世武功,聽說絕世武功就這麼簡單,於是也回家偷偷猛練單把,直練到肘關節如脫臼一樣難過。說起傻練功夫,大成拳也有一班人信奉只練一個動作就可以天下無敵。這個動作就是站樁。大俠上大成拳的網站一看,有些傻乎乎的練家一天居然要站八個小時的樁。這不是走火入魔了嗎?有很多人以為練拳只要靠傻練就可以成就大器,大俠練了這麼多年的拳,深深體會到將拳簡單化的人不是別有用心就是自己也沒有得到真傳。大俠讀楊振鐸寫的楊式太極拳書,書中有人提問楊式太極拳有沒有不傳人的秘訣。楊振鐸一口咬定他們楊家沒有秘訣,只要好好練,功夫就會出來的。這其實又鼓舞了另外一種形式的傻練。大俠就看到在公園裡有人練楊式太極連續數小時地練。這種拼時間的傻練真能練出絕世武功來嗎。大俠在網上讀到瞿世鏡先生的"楊式太極是一家",裡面提到楊式太極是有秘訣的。文中寫到:第三步傳授內功心法,最為嚴格。弟子叩頭師正式入門之後,須經多年考察。拳法基礎紮實,用法熟練,人品高尚,方可傳授內功心法。按楊門規矩,"心法不傳六耳",必須閉門單獨傳授,學得心法之後,不可隨便泄漏。所謂心法,是內氣內勁運行之路線。心法未能貫通,則所用之勁仍為腰腿勁,尚非純正內勁。楊家素有心法不得妄傳妄議之規定,故雅軒師伯《眉批》引起之種種爭論,僅局限於拳法、用法,尚未涉及心法。《體用全書》亦只講拳法、用法,不授心法。楊振鐸先生說楊家沒有秘訣,而瞿世鏡先生卻說有秘訣,我們到底該相信誰呢?大俠在上海的時候,和瞿世鏡先生有數面之交,知道瞿先生是個學問家,大俠相信瞿先生的說法,這麼一來,回過頭來看楊振鐸先生的秘訣否定論,大俠認為這裡面大有可究之處。武學是一門學問,不是一拳一腳一招一式可以替代的,但要真正學到秘訣卻是難上加難,尤其是技擊實戰上的東西。大俠在習拳二十多年中跟過很多老師,王雷華老師是大俠的第一個正式師傅。大俠在上海的時候,和王老師曾經在一起生活過數年,對武學的了解可謂耳濡目染,大俠套路學了一大堆,但真正的秘訣只有一點點。目前市面上的拳師肯將套路教出來就是很好的了,有不少拳師將套路都帶到棺材裡去。王老師對大俠說,他的各家螳螂拳套路總共收集了一百多套,大俠曾建議王老師錄像存檔,但被他一口拒絕。憑大俠和王老師的關係,王老師還是戒心如此之重,大俠看了好氣又好笑。將套路教出來後,再教打法的就更少了,而教完打法後肯將心法教出來的更是鳳毛麟角。大俠看武林傳奇故事中,前輩大師一抬手就將人打飛的神奇武藝,只有聽說,卻不知道怎麼練。大成拳有系統的練法,但大俠照了書上的七妙法門去練,其效果遠遠無法達到其所廣告的程度。大俠讀李英昂的"意拳正規"一書,書中直言光通過站樁就想成就絕世武功是不可能的。書中特別有一小段關於姚宗勛學藝的故事。李英昂說姚宗勛是進入王薌齋師門後十多年才被傳授真正的秘訣的。現在網上網民一致評論姚宗勛的拳架遠比他的兩個兒子漂亮。姚宗勛肯定是將所有的秘訣都交給他的兒子,但現在連兒子這一輩都無法在前輩挺起腰桿來。大俠在芝加哥的美國學生羅伯特有一年向大俠拜年,說他買了整套的"意拳",大俠一聽來了精神,立即要羅伯特將VCD寄來看看。羅伯特一口答應,還特別關照,如果看出什麼妙處,一定要教他。大俠學拳,對王薌齋的意拳一直很崇拜,但苦於上海沒有什麼意拳高手,一直無法得窺其廬山真面目,現在能有全套意拳VCD,那真是太好了。大俠收到羅伯特的VCD以後,立即上電腦觀看,對最後一盤姚宗勛演練的內容十分讚歎,但大俠卻有一個疑問:姚宗勛將意拳和拳擊結合在一起讓大俠看不懂。意拳和拳擊在技擊原理上應該是有很大差別的。意拳講究整體勁,拳擊單純講究拳勁,練過拳擊的人都知道在打刺拳的時候,為了出拳的速度,刺拳是不可能一直用整體勁的。大俠練螳螂拳深有體會,為了讓前手的進攻速度加快,必然會犧牲整體勁。大俠觀察VCD上的意拳拳擊示範,也是非常講究速度的,在那樣的速度之下,整體勁必然被犧牲了。有人可能會批大俠偏見,大俠請諸位看客注意VCD上的沙袋,在意拳拳擊的快速攻擊下,沙袋並沒有明顯的晃動,說明沙袋所承受的打擊力並不很大,也間接證明整體勁沒有被用上。大俠還觀察到VCD上的意拳腿擊法也有同樣的毛病,那腿踢到沙袋上,沙袋幾乎沒有什麼反應,大俠實在看不出來那種腿擊法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利害之處。大俠讀李小龍徒弟的一篇小文,說李小龍有一次示範腿擊法,一腿上去,居然將徒弟家的大沙袋踢破,那美式沙袋的外層裝的是雞毛,李小龍將那沙袋踢破後,雞毛漫天飛揚。那個徒弟笑道,他花了整整一個星期才將滿院子的雞毛清理乾淨。大俠個人愚見,將意拳和拳擊相結合不是創舉,而是退步。拳擊從文化的意義上來講,是一種片面的、功利性的技擊術。拳擊只對人類本能的、最直接了當的打擊工具----拳頭進行強化,而放棄對人體其他打擊工具的訓練。中國功夫強調的是對整個人體所有潛在的整體攻擊力的追求。這在文化的層面上要遠遠高出拳擊的片面性。摘自張源俠專著《中國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心意六合拳傳人 ---- 陳守孚作者 張源俠,發表時間,8/21/04大俠在芝加哥開武館的時候,見識了各路俗手,和一籮筐的黑帶交過手,大俠的螳螂手法加十大形肩撞一時未遇敵手。大俠自我感覺很好,但大俠畢竟還有自知之明,曉得自己的功夫只是俗手中的高手,遇到真正的高手是不管用的。大俠常感嘆明師難求,而得到傳奇高師的指導更是不敢想像。大俠曾發一宏願,到五十歲的時候練就絕世武功,然按照大俠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脾氣,要想練就絕世武功就非得找到真正的武功秘籍,學到不傳的內家心法方有可能。大俠在芝加哥的時候還有閑練練武功,到了紐約的冷血世界以後,整天忙於謀生存活,練拳的興緻也就沒有了。有一天,在法拉盛開書店的朋友高中和他的朋友到大俠府上餐敘,海闊天空吹起來,他們就向大俠推薦一位練心意拳的陳老師,說這位陳老師的功夫了得,而陳老師的老師更是功深莫測。大俠的成名絕技十大形肩撞讓大俠嘗到甜頭,又常聽王雷華老師說著心意六合拳是中國武學的革命,他還時常感嘆沒有向孫少甫先生學藝。大俠心想這位陳老師的師傅一定是盧嵩高門下的某一位高師,等見了面就知道了。有一天,高中從他的書店裡給大俠打電話,說陳老師在他的書店裡,問大俠是否有興趣前去切磋一下,大俠手上正纏著寶貝女兒,一時無法走脫,於是在電話里和陳老師聊了起來。陳老師的聲音一聽就是很熱情的聲音,他說他的師傅是鐵國成、李虎成。大俠聽了一愣,因為這兩位的大名大俠並沒有聽說過,大俠聽說過的都是盧嵩高門下的名師。陳老師很快就解釋道,鐵國成是楊殿卿的弟子,而李虎成是尚學禮的弟子。大俠知道,心意拳最有名的"周口三傑"就是尚學禮、楊殿卿、盧嵩高。在盧嵩高弟子凌漢興所著的《心意六合拳藝傳真》中記道:此拳授自我師盧嵩高,盧師為河南周口人氏。少侍名師袁豐義,而袁師系買壯圖老師之入室弟子,當時從袁師習藝者六十三人,得其真傳者惟尚學禮、楊殿卿、盧師三人而已。盧師年歲最幼,功夫亦最淺,惟以出手敏捷見長。盧嵩高所傳的心意六合拳在上海可謂稱霸一時,大俠從學的蔡老師就是凌漢興先生的弟子,以蔡老師的驕傲神態,簡直無法想像著世上還有哪門功夫比心意六合拳更厲害的了,而蔡老師的師爺盧嵩高可以說就是拳神的化身了。沒想到在凌漢興先生的文中,特別指明"盧師年歲最幼,功夫亦最淺,惟以出手敏捷見長。"大俠猜想這段文字當是盧嵩高特別指示要凌漢興寫上的,否則的話,凌漢興完全沒有必要寫這麼一段東西,因為凌漢興可能連尚學禮、楊殿卿的面都沒有見過。既然盧嵩高的功夫在三人中最淺,功夫更高的尚學禮、楊殿卿又將功夫傳給誰了呢?大俠在網上找資料,找到一段與尚學禮相關的傳人資料。尚師一生授徒頗多,其中以李豪友最為著名,李豪友中門頭之技可令青石碑應聲而斷,過步踐穿能從二來長墳頭上來回飛躍,懷抱頑石搬雙把更酷肖尚師,二百斤巨石能應手而飛丈外,復以過步踐穿追之捧起再擲,見者元不瞪目咋舌。曾打敗俄國大力士的上海武術家王效榮和孫少甫早年在周家口時,亦從尚師習練心意拳,後拜入盧嵩高先生門下。此文所說的李豪友是否就是李虎成,陳老師說他也無法斷定,在他的印象中,李虎成是尚學禮的頂門大弟子。李虎成先生高頭大馬,虎背熊腰。孫少甫先生對李虎成十分尊敬,應李虎成之邀專門給陳守孚老師傳授心法,所以守孚老師尊孫少甫先生為半個師傅。大俠再想找楊殿卿的傳人資料,卻無法找到。據陳守孚老師道,得楊殿卿功夫真傳的只有鐵國成一人而已。鐵國成先生的絕頂功夫在上海心意六合拳的圈子內都知道,但鐵國成先生不喜世俗交際,淡泊名利,所以社會上知道的人就很少了。鐵國成先生的心意六合拳傳承和盧嵩高先生的傳承有明顯的區別。從楊殿卿先生單線傳給鐵國成先生的心意六合拳心法,又單線傳給了陳守孚先生。大俠對心意六合拳的理解基本上是蔡老師所教的那幾招,知道這是一門極簡單又極難煉的功夫,但大俠對蔡老師的教法卻實在不敢恭維。聽到陳守孚老師講楊殿卿先生的傳承,大俠的腦袋裡其實也沒有什麼概念。於是相約見面。古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一點都沒有錯。陳守孚老師的居所和大俠的居所只有數個街區之差。大俠某一日偷出閑來,殺到陳守孚老師的府上。守孚先生開得門來,大俠看到一個清秀的年輕人,大俠猜想對方和自己大概年齡差不多,但守孚先生實已年過半百。他笑道這就是練功的緣故啊。海闊天空吹起牛來,都是海外遊子心事。然大俠和守孚先生一見如故,頓感情若兄弟一般。守孚先生讓大俠演示一下從蔡老師處學來的十大形。大俠作了一勢龍調膀。守孚先生笑道,"你自己感覺有勁嗎?""這龍調膀不是練身法的嗎? 也要練出勁來?"大俠傻乎乎地問道。"沒有勁的身法有什麼用?""我看人家練龍調膀都只顧悶頭向前走。""那不叫練拳,那和練競走有什麼兩樣?""這倒是的,我練龍調膀感覺就好像是懶牛犁地。"大俠原來學龍調膀的時候,就對這一式有看法,但就說不上毛病在哪裡。守孚老師當即演練龍調膀,就那麼一個動作,居然勢若驚雷,好像能聽出骨節之間嘎嘣一聲響,時空在那一瞬之間被凝固。這是大俠看守孚先生演練的第一個動作。大俠心裡立即明白,眼前的這位文質彬彬的守孚老師原來是一位大隱隱於世的高人啊。大俠原來一直認為心意六合拳是一種傻練的功夫。練龍調膀每天練數小時功夫自然會出來的,現在一看守孚老師的動作,方才明白,如果不明就裡地傻練龍調膀,可以練成一個身形矯健的運動員,但絕不是內家武功的練法。"一下就是一下,絕不可以有任何的含糊。如果含糊了,練一萬遍都沒有用的。你看那些運動員,腿腳夠有力了吧,但武功呢?一點都沒有。"守孚老師斬釘截鐵地說。守孚老師這段話其實有非常深的含義。一般人都相信"拳打萬遍,其理自現"的古訓,自己練得不好,總以為自己練得不夠苦,但事實上,好功夫和苦與不苦沒有直接的聯繫。大俠是個懶胚,要大俠練拳超過一個小時都受不了,大俠一直希望能夠學到既簡單、又省事、又厲害的功夫。守孚老師的話正中大俠的意。與其把功夫下在傻練上,不如將功夫下在對正確性的追求上。大俠原來最討厭練龍調膀,以為那是一個費時間,費腳力的傻功夫,現在經守孚老師一指導,頓悟這招龍調膀原來也是一招極其厲害的功夫。守孚老師的龍調膀與大俠從蔡老師處學來的不一樣。蔡老師的龍調膀前手曲肘護於胸前,守孚老師的龍調膀前手置於前膝內側。從勁道來講有明顯的不同。當前手曲肘護於胸前,前手和前腳的合一就很難做到;前手置於前膝內側,前手和前腳自然相合,整勁不請自來,真正是奇妙。守孚老師特別交待,此式龍調膀是鐵李兩位老師親傳,與大多數人練的架式不同,雖然只是小小的一點差別,勁路卻大有不同。但守孚老師也特別指出,鐵國成先生的架子和盧嵩高先生的架子不同,千萬不能說盧派的架子不好,那是大師在練功時,個人的所好不同。我們後學者,如果能將兩種架子都練好,自然可以體會其中的妙趣。大俠初會守孚老師時,只知道盧嵩高,卻不知道楊殿卿,聽守孚老師介紹,於是回家查資料,這才知道楊殿卿這一脈的傳承居然是十分稀有的。大俠問守孚老師除了他之外,還有沒有人得到鐵國成先生的親傳。守孚老師道,雖然鐵國成先生也教過一些學生,但系統全面繼承鐵國成先生傳承就他一個人而已。而鐵國成先生和李虎成先生情同兄弟,所以在鐵國成先生過世以後,李虎成先生又將他的拳法傾囊相授。守孚老師道,他在跟從鐵李兩位先生學拳的時候,正值文革時期,當時信息不通,他也並不知道楊殿卿和尚學禮的名頭。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所學的是稀世珍寶,以為其他門派的拳法大概也很厲害。但等到鐵李兩位先生過世以後,他再想拜名師學藝時,卻發現再也無法找到鐵李兩位先生那樣水平的大師了。事實上,守孚老師將自己的身手展示開來以後,很多人都將他視為大師,這種怪異的感覺讓守孚老師困惑不已。在鐵李兩位先生過世後的二十多年中,守孚老師一直深藏不露,但私地下依舊和各家切磋,希望了解中國傳統武學的至高秘密。等到大俠出現,大俠肯定地告訴守孚老師,不必再四處尋找了,你所擁有的就是無價珍寶。大俠拚命鼓動守孚老師將內家武功心法公佈於世,此為中華文化復興之壯舉,大俠願意搖唇鼓舌將這稀世珍寶公諸於世。當今世界假貨泛濫,偽科學、假氣功曾經當道於世,大俠寫此書自然也會招致懷疑,但真金不怕火煉,守孚老師的真實武功令大俠心服口服,最令大俠感奮的是,守孚老師傳授的內功心法皆是實實在在、立竿見影的功法。何謂立竿見影,那就是此時此地當即讓人茅塞頓開的妙法。大俠看大成拳培訓,要求初學者每天站樁八個小時。這哪裡有心法的味道,完全是傻練的功夫。不要說每天站樁八個小時,就是每天站樁半個小時,大俠都嫌多。讓一個人每天站樁半個小時,那是在折磨人的神經。大俠是心理醫生,這種練法對正常人的生活會帶來負面的影響。進一步的疑問是,每天站樁八個小時是否真的能成就絕世武功呢?這個問題只有那些吃夠站樁苦頭的人才可以告知,以大俠看法,每天站樁八個小時當然會出功夫,但絕不可能出絕世武功,自然也不是武學正道。太極拳也有同樣的毛病,一套拳慢慢打可以打上二三十分鐘,每天也要打上數個小時才會出點功夫。現代人最好每天練上一刻鐘、半個小時就能夠出功夫,大俠自從練了守孚老師傳授的內功心法以後,知道這是真的可以很容易做到的。大俠的體驗是心意六合拳半小時的練功,其效果相當於太極慢練數個小時的功夫。而心意六合拳功法極簡單,通常是一、二、三就完成了,任憑你記性有多差、身體協調性有多差,這一、二、三的動作你還不會嗎?但這極簡單的動作卻蘊含極科學的生理規律。其訓練的效果是脫胎換骨。這種神奇的練法在本書的後半部將隆重推出·拜螳螂王為師中國功夫歷來有門內門外的區別,要想學到真功夫就要入門學。大俠正式拜的師傅是七星梅花螳螂拳傳人王雷華先生。王老師的師傅徐克稼先生是螳螂拳大師羅光玉在上海精武門時所收的七大弟子之一。七大弟子中最有名的門徒馬成鑫,於一九二八年在南京舉行的全國運動會國術徒手比賽中獲得冠軍大俠的武功真正有所長進是拜了王老師以後。王老師嗜拳如命,在上海各大學教拳為生。九十年代初的大學生都還是窮光蛋,一群窮光蛋學生跟一個窮光蛋老師學拳,雖然熱鬧,卻也辛酸。大俠遇到王老師的時候,已經在華東師大做窮教師了。那時的大學老師也是窮得兩袖清風,但比起窮學生來,總還要好一點。大俠不願意住在四個人一間的教師宿舍里,想辦法在心理學實驗室佔據了一間,裡面一張沙發、一張鋼絲床,還有一些桌椅板凳。窮光蛋王老師來了,就睡在沙發上。大俠從1991到1993年讀在職心理學博士的時候,王老師在大俠的破沙發上睡過數百個夜晚。有一天,大俠和王老師開玩笑道:"螳螂拳王老師,如果把老師兩字去掉。不久變成螳螂王了嗎?"王老師回道:"你不可以亂說的。給別人聽了要罵死的。"此番大俠寫書,特地將這個螳螂王的稱呼告知王老師,他在電話那頭急得跳起來,連聲大呼自己只是一個武術愛好者,這個螳螂王的稱呼千萬使不得。大俠覺得王老師實在很可愛,所以這個玩笑稱呼還得用。大俠當年學拳本事很大,一套螳螂拳只需一堂課就可以學會。王老師看大俠學拳速度如此之快,心裡大概擔心大俠會把他肚子的東西套空,和大俠賣起關子來。大俠本來就是一個懶散之人,見王老師賣關子,學拳也沒有十分積極。前後總共學了二十多套螳螂拳,現在忘得只剩下五六套還可以打打。螳螂拳打多了感覺就是排列組合。螳螂手法變化多端,在上臂搏擊的對抗中,螳螂拳的花招十分管用。大俠現在基本不練螳螂拳了,但螳螂拳的手法卻是最喜歡用的。螳螂拳源自少林,但比普通的少林拳更合技擊的意味。螳螂拳的手法陰陽莫測,但陰陽雙手不離一個合勁。大俠最喜歡的螳螂拳打法是用前手探擊對方,如果對方不擋,那麼這招前手就是實實在在的一下;如果對方伸手來擋,螳螂拳的後手立即接過前手的觸點,前手順勢轉攻其它部位。兩手連環攻擊,中間設有很多手法陷阱,對方如果不熟悉這種打法,很快就會手忙腳亂,無法應對。螳螂拳的步法為七星步,後腿坐,前腿鉤,暗藏殺機。當對方把注意力放在應付螳螂拳眼花繚亂的手法進攻時,螳螂拳的腳也沒有閑著,足鉤膝拐,定可將對手搞到人仰馬翻。大俠學到螳螂拳的主要打法:鉤摟采手、迷魂掌、黑虎掏心、腰斬、橫掃千軍。對付一般的拳手,這些手法足以將對方搞到七顛八倒了。大俠自己明白功夫不怎麼樣,但自從學了螳螂拳,掌握了那些打法以後,在和人交手時,出手就好比遊戲。一般人如果只學習一拳一腳的少林拳,和慢吞吞的太極拳,遇到螳螂拳就慘了。當年王郎祖師創螳螂拳打敗他的少林師兄,大俠現在明白其中的訣竅。什麼是螳螂拳的訣竅,那就是"射鵰英雄傳"中老頑童周伯通的雙手互搏法。螳螂拳雙手齊上,虛實莫測,連環變招,疾如閃電。常有人問大俠,如果希望只學數天,就能夠上陣干架,什麼拳最好。大俠說是螳螂拳。大俠1997年在芝加哥窮困潦倒的時候,被迫在自家客廳開武館。房東梁建偉、梁惠妹夫婦不收大俠房租,地板震得天響也不抱怨。大俠自然拿出吃奶的勁要把拳館的生意興隆起來。大俠的拳館接待了芝加哥各路豪傑,大俠遇到空手道、合氣道、柔道、巴西柔術、摔跤,大俠對付各路英雄的花招就是螳螂拳加十大形肩撞。大俠家裡有一張堅固無比的大沙發。每每有高手造訪,大俠總是客氣地讓對方站在沙發前,然後用螳螂拳的快手讓對方手忙腳亂,不等對方明白怎麼一回事,大俠的熊肩已轟然撞到,對方要後退,被沙發擋住,只有乖乖地坐進沙發。大俠的功夫加一點江湖小把戲,在芝加哥的小客廳里居然沒有遇到敵手。大俠在芝加哥四年能夠保住自家武館不敗招牌,全賴上面那點小花樣。大俠在上面道,如果希望只學數天,就能夠上陣干架,螳螂拳最好;而事實上,大俠的實戰功夫是螳螂拳加十大形。要對付高手,光靠螳螂拳好像還不夠,十大形的整勁是破強敵的關鍵。從1995到1996兩年,大俠托義兄夏榮偉和義嫂丁利的福,搬進華東師大後門的民房,每月1250元的房租不用大俠操心。當時大俠每月從華東師大領到的月工資是650元,只夠租半間房。窮光蛋王老師自然也搬來和大俠同住,這回大俠有兩房一廳了,王老師住一間,大俠住另一間。大俠原以為同住了可以將王老師肚子里的一百多套螳螂拳搜出來。沒想到王老師奇貨可居,依舊和大俠賣關子,大俠在新居里反而沒有學到很多套路。大俠雖然沒有學到很多套路,但耳濡目染,對拳的理解卻有頓悟式的進展。1995年的五月,大俠有一天晚上練拳的時候,心裡尋思"半步崩拳打天下"的奧秘,突然有所頓悟,大叫一聲,將門打了一個大洞。大俠從那一天起知道拳是要有頓悟的。大俠也提出了拳的樓層理論。大俠以為,學拳如果得到第一次頓悟,就可以上到二樓。當你上到二樓了, 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了,即使你躺在地板上,也比一樓的強。大俠在芝加哥教拳,有數位學生都問大俠一個問題"為什麼我連一次都贏不了你?"大俠教拳是講究真打的。大俠的學生每次來都要和大俠過上幾十招,但在一樓的想贏二樓的可以說是一次機會都沒有。大俠在美國的學生有不少是黑帶,但黑帶遇到大俠後才發現他們的功夫沒有用。大俠在芝加哥的學生中段位最高的是黑帶三段,但三段到了大俠手裡也是一點用都沒有。美國人常問大俠是幾段,大俠說是二樓段。以大俠的觀點看來,功夫大概只有四個層次:俗手、高手、妙手、聖手。俗手可以打打不練拳的人。高手對拳法一點就通,比俗手總是棋高一著。妙手對拳法到達得心應手的境界。聖手是開宗立派的巨匠,常人只有對其高山仰止。大俠在中國的時候以為自己不過是俗手,但在芝加哥干倒過那麼多的黑帶以後,知道自己事實上已進入高手行列,但離妙手差得還很遠。大俠在紐約奇緣遇上心意六合氣功拳妙手陳守孚先生,方燃起更上一層樓的願望。大俠的四種境界理論遠比日本人的段位制高明。大俠干倒那麼多黑帶後才知道,那段位制實實在在是生意經,與武功境界無關。摘自張源俠專著《中國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半個人的功夫大俠因為從讀大學一路窮上來而患有嚴重的哮喘。儘管大俠已經練過少林、八卦、太極,哮喘還是沒有斷根。遇到王老師的時候,大俠的身體很虛,想學王老師教的峨嵋十二樁。練了幾式以後,感覺也沒有什麼進展。有一天王老師問大俠又沒有聽說過六合八法。大俠不知道是何物?王老師當場手舞足蹈起來。大俠一看就知道是好貨,立即纏住不放要學此拳。當年王老師主要在上海交大教拳,大俠常常騎著破自行車到交大學拳。大俠那時有很嚴重的哮喘,有時發作起來,騎到交大時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在大俠學六合八法之前,大俠斷斷續續已練了十年拳,沒有一樣拳可以治好哮喘的。大俠當年是華東師大醫務所的常客,兩個星期不上醫院就渾身難過。春天感冒不斷,夏天常拉肚子,秋天發哮喘,冬天永遠鼻塞。當年大俠的同班好友常戲稱大俠上下呼吸道都有問題。大俠在家裡被老媽稱為"張黛玉"。張黛玉大俠最後是通過練六合八法將一身毛病都清理了。大俠屬蛇,六合八法的渾身扭動正合大俠的本性。天下億萬病友們聽清楚了,如果你練太極、少林、八卦都沒有將你的毛病治好,你最好試一試扭動如蛇的六合八法。但如果你看到的六合八法象太極那樣規規矩矩,那不是大俠練好身體的六合八法。以後大俠會將大俠式六合八法向世界公布。六合八法對大俠來說是健身法,不是格鬥法。六合八法號稱是陳摶老祖所創,大俠以為是胡扯。細觀此拳,實是道門拳家綜合太極八卦內家拳法的妙處而創立的一門拳法。其姿勢之優美遠勝於太極。大俠是喜歡花哨的人,練過太極,再練六合八法,兩者比較,當然是六合八法有味道。大俠的六合八法的傳承是:吳翼翚---- 李道立---- 王雷華。王薌齋道,他一生見過的拳家數千,但全中國真正懂拳的只有兩個半人,謝鐵夫、方恰庄、吳翼翚。吳翼翚排在老三,大概就是王薌齋眼裡的半個人吧。從吳翼翚到李道立,裡面有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趙道新。趙道新三十年代在上海青年會教國術的時候,李道立是助教。後來趙道新回天津,將其老師吳翼翚介紹給李道立。並對李道立說吳翼翚老師的功夫遠在其上。這些年代久遠的故事是王雷華老師說給大俠聽的,而王雷華所講的故事自然是從李道立那裡聽來的。此事在網上也有記錄。李紫劍先生一文中有一段趙道新的東西:趙道新先 生遺作日:"餘十五好拳劍,遇張師兆東於津門,幸蒙所傳,略窺梗概:年二十挾技走江湖,期有所遇,凡五載終無所得。二十二年(即民國二十二年,公曆 1933年)托跡上海,邂逅吳師冀輝,蓋師道中之翹楚,而隱逸者也。蒙授心意六合八法,朝夕琢磨未敢稍綴,庶幾得償素(夙)願。(余)暇時亦樂鐵筆,故不 揣愚拙,敬治一方,謹吳師鑒。道心書。"李道立說趙道新雖然是王薌齋的乾兒子,但對王薌齋一直不服氣。而王薌齋和吳翼翚是結拜兄弟。趙道新找到吳翼翚,希望從吳翼翚學藝,而其學藝的目的是打敗王薌齋。趙道新不買王薌齋的帳,這裡面就很有意思。趙道新晚年創立心會掌,並說:"心會掌既不屬於任何拳派,也不生於任何拳派"。這段話是大俠從網上馬金鏞先生的文章中摘錄下來的,可見趙道新的牛氣。從馬金鏞先生"我的恩師趙道新",大俠看出一些名堂。他認為以拳搏人的中心課題是勁力,鬥士的一切精神、功力、智巧等均是為了更強、更准、更省地通過勁力來摧毀敵手。所以,創拳的初期是把老先生的形意八卦中抽象的"勁"用具體的戰鬥實例來形象化,且如果再將每一個實例抽出來單操,又可成為各種勁力的一種訓練。心會掌是東方武技走向科學的一種嘗試。老師年輕時就揚棄了意、氣、神,虛、五行、八卦等東方經典對搏鬥方法含糊的解釋,而代之以對人體生理、心理的搏鬥潛力的關注;拋棄了對祖宗大師的迷信,代之以對人性與人的行為的關注。心會掌除早期的套路包裝外,是一種以格鬥勁力訓練為核心的學術範疇,同時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未解的課題。趙道新的心會掌與王薌齋的拳論有很明顯的不同。王薌齋不講五行、八卦,套路,但極其強調"意、氣、神,虛",趙道新卻只強調勁力,並且還有套路。大俠在本書的後面要精彩介紹的心意六合氣功拳,在拳理上和趙道新的勁力中心論很相近。作為王薌齋乾兒子的趙道新卻對王薌齋拳論中最精華的"意、氣、神,虛"理論不買賬,這說明了什麼呢?大俠在芝加哥時,幸虧六合八法。那時大俠囊中羞澀,急於搞到一點美金以救生活之苦。大俠在芝加哥大學貼了廣告,說教六合八法。沒想到老美居然真的找上門來了。大俠於是開始教六合八法,每周一次。這六合八法有個好處,那就是花里胡哨。大俠為了多賺一些美金,在原來的套路里每次都加進一點私貨,八卦、螳螂、形意、太極的東西都有。這樣套路越拉越長,全套教完,整整教了一年,結果大俠的六合八法猶如陳家洛的百花錯拳,裡面南拳北腿應有盡有。大俠說給王老師聽,王老師哭笑不得。王薌齋先生對套路深惡痛絕,殊不知大俠靠套路才在美國免於沉淪餐館的洗碗池。套路自有套路的好處呀。大俠練六合八法練好了百年老哮喘,這是一大功,但這六合八法在技擊上如何用卻是個問題。如果就裡面的一招一式拆開來註解,這很容易,大俠是拆招高手,但在實戰中,那些花里胡哨的拆招根本不可能用得上。大俠問王老師難道吳翼翚的功夫真的是靠這套拳練出來的。王老師也懷疑,於是支吾其詞道,聽說吳翼翚還有一套呂紅八勢,大概技擊是用呂紅八勢吧。李道立不會呂紅八勢,王雷華不會,大俠當然也不會。大俠問王老師關於李道立師爺的功夫如何。王老師道,李老師的功夫可謂爐火純青,打起拳來渾身"嫡糯"(上海方言,意即非常柔韌。)但王老師從來沒有談起李老師的技擊功夫如何。王老師號稱是李道立的關門徒弟,大俠好奇問王老師,李師爺在臨終前有沒有交待什麼秘訣。王老師嘆道,真有什麼秘訣,到死的時候來講也就太晚了,但秘訣總還是有的。那是什麼秘訣呢?王老師千萬關照大俠不要將這個秘訣告訴人家,但在大俠看來這個秘訣其實也算不得什麼秘訣,所以就在此公開,那就是一個字"韌"。王老師特彆強調,太極拳講究松,六合八法講究韌,在練拳的時候要想像全身都拉滿橡皮筋那樣,久而久之,全身會練出整體韌勁。大俠將六合八法的關鍵一字訣在此公開,希望大家好好體會研究。其實練太極拳的時候也可以用同樣的韌勁一字訣。微妙的地方是,六合八法在勁路上更接近於陳式太極,而非楊式太極。大俠看吳翼翚的拳照,其拳架更像楊式太極,事實上,市面上有不少人的確是將六合八法打成楊式太極的樣子。李道立認為那是不對的。在李道立生前,因為其身形如蛇,拳架帶韌勁,吳翼翚的其他弟子認為李道立私改拳架,而李道立堅稱吳翼翚傳給他的架子就是這樣的。最後吳翼翚的其他弟子以李道立沒有向吳翼翚正式磕頭拜師而否認李道立的傳承,逼得李道立請出吳翼翚的太太來證明其沒有拜師是因為吳翼翚一直與他兄弟相稱。大俠沒有見到過李道立先生,以上的故事都是聽王老師所言。六合八法分上下兩個半套,上套設計精妙,下套很明顯感覺單薄,大俠曾向王老師開玩笑地說道,當初編此拳的人在編上套時,妙思如泉,但到了下套時,就江郎才盡了。王老師笑笑,沒有評價大俠的胡言。楊式太極走遍世界,看來看去就是那個樣子,但六合八法卻是千奇百怪。大俠在美國電視里看到一種六合八法,打起來猶如八卦,真的是很有趣。大俠不喜歡六合八法的下套,於是將精力集中在上套,加進各種拳法。大俠式六合八法在芝加哥曾經迷倒諸多老美,此拳於保健治病大有妙處,對討厭單調乏味的楊式太極的喜新厭舊族,此拳當是第一選擇。王薌齋對太極拳百般貶低,對套路深惡痛絕,但對吳翼翚卻十分推崇。其實吳翼翚傳下來的六合八法是和太極拳很相似的套路,六合八法的理論可以說是遠遠不如太極拳系統,那六合是公理,八法實實在在是一種莫名奇妙的理論。王老師教大俠六合八法,卻從來不講解什麼是八法,因為那八法實在無法講解。王薌齋不批吳翼翚的六合八法,卻大批太極拳,大俠看來在邏輯上不通。不過有一點大俠感受甚深的是,楊式太極拳視拳架為命根子,派內還常有爭吵說某某人膽大妄為居然改了祖師爺的拳架子,其實拳架子在大俠的眼裡看來真的沒有那麼重要。有功夫的人隨便擺個姿勢都可以將人打飛,沒功夫的人架子再好看也是豆腐架子,中看不中用的。過分注重拳架子的拳法在心理上的確會讓人拘束。王薌齋道"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六合八法在拳架上的確沒有那麼多的講究。六合八法又稱為"水拳",既然是水拳,強調的是勢若波濤,波濤無定形,但卻可摧毀一切。這也就是為什麼大俠敢編造六合八法的原因。說到優美的拳法,比六合八法更漂亮的也有,那就是花架拳。花架拳號稱是崆峒派武藝,又傳說是宮女專練的拳法,在上海民間流傳。此拳後來經應美鳳改編成為風靡一時的木蘭拳。應美鳳承認是跟楊文娣學的花架拳,但有趣的是楊文娣又是從哪裡學來的花架拳呢?在所有介紹應美鳳木蘭拳的資料中,大俠始終沒有看到楊文娣花架拳的來歷。給人的感覺好像是楊文娣從某一不具名的神秘高人那裡學來的。事實上,這神秘高人有名有姓,在上海花架拳的圈子裡大家都知道,但據說此高人在教婦女花架拳的時候,被指有不當行為,所以大家都避而談及此高人。但那些所謂的不當行為也可能只是在文革那種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被認定的,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可能根本沒什麼事。這些是都是大俠從王雷華老師那裡聽來的。但不管怎麼說,以中國武道的傳統,對師承不應該隱瞞迴避的。王老師也會花架拳,他是從一位老太太那裡學來的,老太太則是從那位神秘高人那裡學來的。花心大俠當然也想學花架拳,於是請王老師傳授。大俠學的時候總忍不住發笑,因為此拳實在太娘娘調了。大俠練到黛玉葬花那個動作時,感覺渾身起雞皮疙瘩,那叫做肉麻之極,只得罷學。現在大俠還時常遺憾當年沒有咬咬牙將此拳學下來。大俠上網一查,發現日本人對花架拳極感興趣,相關網站多如牛毛。大俠也聽說那位花架拳高人後來是去了日本,但現在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木蘭拳實實在在不應該稱為"拳",應該稱為"木蘭舞"才對。是拳就是可以用來格鬥的。木蘭拳完全迴避了格鬥,被稱為拳實實在在是名不副實。不過大俠在此啰嗦其實也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人家女性想做花木蘭,有什麼不好的呢?
推薦閱讀:

中國幾種術數中十二宮之異同
中國商報:今年新郵不會大幅減量
春來了,我在3月中國最美的踏青地等你。
中國曆法
中國封建時代中央文官制度(精編合集)

TAG:中國 | 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