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易經》的三大組成部分
《漢書·藝文志》記載:「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所說的《易經》,實際上是由中華民族歷史上三位偉大聖人,在三個不同的時代共同完成的一部歷史巨著,由「易」、「經」、「傳」三大部分組成。從時間跨度來看,「易」產生於上古時代,即伏羲、神農氏炎帝、軒轅氏黃帝所處的新石器時代;「經」發展於中古時代,即五帝及夏、商、周時代;「傳」撰寫於近古時代,即孔子所處的春秋戰國時代。《易經》創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先後歷經了五千多年,這還不包括在孔子之後的兩千多年間許多易學研究者新的成果。任何一部經書,都不可能是某一個人的專著,而是一個時代、一群人共同創做的產物,但都有其代表人物,《易經》也是如此。上古聖人伏羲創立了「易」即太極圖、陰陽觀和「八卦」。中古聖人周文王推演成為「經」即《周易》。近古聖人孔子進一步創作出了「傳」即《易傳》。
歷經上古、中古和近古,由三位偉大聖人創立的《易》《經》《傳》,就是今天學習的《易經》。《易經》不僅為中國的文明和發展,而且為世界的文明與發展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一、關於伏羲創立的「易」 1、什麼是「易」? 古代,人們對宇宙的認識首先就是日月,人們的宇宙觀就是日月觀。《說文》「《秘書》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也有人說,「日月為易,剛柔相推」。從象形字的角度講,易的上面是日,代表太陽,下面是月代表月亮,日為陽,月為陰,易就是陰和陽組成的統一體,易就是陰陽觀。 「易」的最大特點就是變化。如同日月一樣,白天是太陽,晚上變成月亮,陽變成陰,陰變成陽。 在《易經》中,「易」是由太極圖,陽爻「—」、陰爻「--」,八卦和進一步排列組合後產生的六十四卦。 2、什麼是「太極圖」。 「太極圖」也就是「無極圖」。「無極」就是陰抱陽,陽抱陰,陰陽尚未分離,天地尚未形成時期。伏羲認為,在天地沒有分離之前,宇宙是陰陽混沌於一體的「無極圖」,在混沌狀態下,是沒有極可分的。 太極圖
「太極圖」俗稱為「陰陽魚」。描繪的是開天劈地之前乾坤的渾濁狀態,其中蘊含了對稱哲理、陰陽平衡哲理等深奧的無字語言。這種混濁狀態大致分為「未見氣」、「氣之初」、「形之始」、「質之成」四個階段。一旦由氣而形,由形而質,就會由量變發生質變,輕清之氣上浮成為大氣層,也就是天,重濁之物下沉凝聚成為地。中華傳統文化中「自從盤古開天地」,描寫盤古手持一柄板斧,揮手一砍,將混沌一劈兩半,一半為天,一半為地,是對宇宙形成和人類形成的美好傳說。
太極圖中兩個美麗的陰陽魚,也是人們早期對人的認識。也就是說,在開天劈地之前,陰陽就已經在孕育了,產生人類生命的物質就孕育了。開天劈地產生了生命,並且是分出了陰陽、雌雄的生命,這種具有陰陽之分、雌雄之分的魚類就是人類生命的前身。 《易經》是講形象的,我用一個更為直觀的形象比喻,通過人類生命產生過程的四個階段,使大家隱約感受到宇宙形成的四個階段。 一是「未見氣」階段。在成熟女性的卵巢內,經過長時間的化合,最終形成了陰氣高度聚集的陰卵子,成熟的陰卵子開始尋求陽精子,最終進入了子宮。在成熟男性的睾丸內,經過長時間的化合,最終形成了陽氣高度聚集的陽精子,成熟的陽精子通過男女之間的性愛活動,也最終到達了女性的子宮。若把子宮比喻為太極圖,那麼這個陰卵子和陽精子就好像是太極圖內的兩條陰陽魚,魚眼則是精子和卵子的核心部分。如果這個女性生理上沒有問題,男性的陽精子也是健康的,陰卵子和陽精子最終會相互吸引到一起。從陰卵子和陽精子的逐步成熟和最終吸引碰撞到一起,這個階段就是「未見氣」階段,感覺不出來。 二是「氣之初」階段。陰卵子一旦和陽精子發生碰撞,就相互結合在一起,象太極圖內的兩條陰陽魚一樣,開始發生新的化合。這種化合又象兩個人在纏繞著打太極拳一樣,你來我往。這種新的陰陽二氣化合性質不一樣了,是將要產生生命的化合,這種化合在子宮內是劇烈的,吸收著母體內最精華的營養,對母體帶來很大的衝擊,最終形成了人類生命的雛形。這就是女性的「妊娠反應」期,這就是陰陽化合的「氣之初」階段。 三是「形之始」階段。小生命一旦形成,就在子宮內通過母體的陰陽化合和自身的陰陽化合,不斷吸收營養,慢慢成長為「嬰兒」。但嚴格地講,這時的「嬰兒」還不能叫嬰兒,只能叫有生命的陰陽化合物,而且在子宮內高興時或不高興時就動一動,為母體帶來一些不安。這就是「形之始」階段。 四是「質之成」階段。這個階段既是慢慢形成的,又是突然爆發的。「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就是這個意思。新生命一落地,「哇」地哭了一聲,好,一個新的嬰兒誕生了。這就是「質之成」階段。 人們對太極圖的認識是無窮盡的,為了幫助大家對太極圖的認識,這裡介紹一下太極圖的畫法原理。其實,畫好一個太極圖,只要有一把有刻度的直尺和圓規就行了。首先用直尺畫一條直線,根據需要的太極圖大小,確定適當的直徑。然後以直徑的一半為半徑畫圓,這就是太極圖的周邊。嚴格意義上的太極圖是沒有周邊的,因為宇宙是沒有周邊的,是嚮往擴散的,所以這個周邊只能化成虛線。現實中人們為了直觀,也有的太極圖畫出了周邊。直觀和美觀就在這一個圓上,有圓是直觀,無圓是美觀。再以半徑的一半為新的半徑,在通過圓心的直徑上面,從圓心到圓周的一半為新的圓心,以新的半徑為半徑,畫半圓。太極圖圓心的左邊畫下半圓,右邊畫上半圓。兩個半圓形成一條彎曲的「S」形曲線。兩個新的圓心經過適當擴大,就是陰陽魚的眼珠,再塗上黑白兩色,就畫成了一幅美麗的太極圖。 《易經.繫辭》說:「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也就是說伏羲在長期對天、地、人的觀察研究中,「悟」出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道理。現在人們無論學易也好,學經也好,學道也好,重點在「悟」。星雲大師說,「悟」是一種內在本質,是既無法形容,也無法傳給傳達,更是急不得的。大家學習《易經》,學不會不要緊,不要急,慢慢來,慢慢「悟」。
3、什麼是太極生兩儀。
太極生兩儀就是太極圖中清、濁物質開始分離。用直觀的形象表示就是: 用更加直觀的陽爻和陰爻表示,就是: ▅▅▅▅▅ ▅▅ ▅▅ 一畫代表的是太陽,是白天,稱為陽,二畫代表的是月亮,是夜晚,稱為陰。 4、兩儀為什麼又叫做陽爻和陰爻。 「爻」,字義從交,形如網,是由我國古代結網、結繩等活動而萌生的象形字。爻如網中經緯之線相互交叉,象徵萬事萬物錯綜複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變化無窮。爻也是指是漁網中結成的一個一個眼,即目,古代眼就是目,實際現在仍然稱眼為目。目和兩畫相對應,代表陰,人的雙眼不是很象陰爻嗎?僅有網還不行,必須有繩子把網貫穿起來,撒出去。繩子是綱,網眼是目,成語「綱舉目張」就是比喻繩子和網眼的關係。古代「綱」和「剛」是通用的,所以,許多書也把陽爻稱為剛爻。綱是起引導作用的,為陽;目張開是一個一個的眼,為陰。這就是代表繩子的陽爻和代表目的陰爻。陽爻是實的,陰爻是虛的。陽爻、陰爻是組成八卦的最基本符號。 5、什麼是兩儀生四象。 用直觀的形象表示,四象就是陰陽爻的進一步組合,陽爻上面加一陽爻,就是太陽;陰爻上面加一陽爻,就是少陽;陽爻上面加一陰爻,就是少陰;陰爻上面加一陰爻,就是太陰: ▅▅▅▅▅ ▅▅▅▅▅ ▅▅ ▅▅ ▅▅ ▅▅
▅▅▅▅▅ ▅▅ ▅▅ ▅▅▅▅▅ ▅▅ ▅▅
太陽 少陽 少陰 太陰 太陽是日,太陰是月。在陰陽的進一步化合中,不斷產生新的物種。 四象就像是父母生育了兩個子女。太陽為父,太陰為母,少陽為男孩,少陰為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