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昨日輝煌----(一)院前街1號大院
原文地址:濟南的昨日輝煌----(一)院前街1號大院作者:煙水無際
院前街1號現為山東省人大辦公廳
院前街1號院也叫珍珠泉大院,因「珍珠泉」而得名,是一處著名的城市園林,佔地112畝。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曾記當時官吏在此舉行「曲水流觴」宴聚活動。元初 「濟南公」張榮於此建府第,始成園林。明英宗次子朱見潾於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在這裡建德王府(後稱德藩故宮)。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修建巡撫衙署,亦是康熙和乾隆南巡之行宮。辛亥革命後,這裡先後為山東省都督府,督軍、督理、督辦公署,國民黨山東省政府駐地。1938年12月,日軍逼近濟南,守軍棄城而走,大院焚毀,除巡撫院署大堂等少數建築外,幾近一片廢墟。1951年,珍珠泉大院重新疏浚整修,逐漸恢復了城市園林風貌。1953年建珍珠泉禮堂(即人民會堂)。1979年設立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所在地。
位於大院中西部的珍珠泉泉池長42米、寬29米,周圍砌以雪花石欄,岸邊楊柳輕垂,泉水清澈如碧,一串串白色氣泡自池底冒出,彷彿飄撒的萬顆珍珠,迷離動人;泉的西北角有濯纓池,是由泉水匯聚而成,泉水向北流經百花注洲後進入大明湖。珍珠泉區為一座清雅的庭園,松柏蒼翠、楊柳低垂,泉池樓閣錯落有致;園內羅鍋橋西側,有一株高五、六米的宋代海棠,至今有千年的歷史,相傳是濟南太守曾鞏所栽。清代王昶《珍珠泉記》云:「泉從沙際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磯,皆自底以達於面。」人們形容這裡的景觀是"跳珠濺雪碧玲瓏"。附近還有散水泉、硃砂泉、騰蛟泉、溪亭泉等十一處泉水。
海棠園在珍珠泉的北側。此處原為宋代曾鞏所建「名士軒」址,現僅存一株海棠,相傳是宋代大文學家曾鞏所植。這株海棠,1954年西移50米,主幹枯殘,又從樹墩處萌生幼芽數叢。如今,新生的樹榦已長至直徑35厘米,老樹新干,枝繁葉茂,冠徑已達8米。民國時期,此處稱「珍珠精舍」,為省政府西花廳,是貴賓蒞臨宴聚之處。後以宋海棠命名為「海棠園」。
清代山東巡撫院署是濟南現存最大的古代衙門建築,位於大院內珍珠泉的東面。金末元初,山東行尚書省兼兵馬都元帥張榮於此建府第,之後,其孫,元大都督張宏建「白雲樓」。明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朱祁鎮次子朱見被封為德王,乃於成化二年(1466年)在這裡建德王府,將珍珠泉、濯纓湖等劃歸府內。至明末,歷代德王皆居於此,凡五代,被後人稱之為「德藩故宮」。清康熙五年(1666年),山東巡撫衙門遷此。民國後,又為省督軍、督辦公署和省政府駐所。1937年12月,日軍逼近濟南,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率部棄城而逃,建築多被焚毀,僅存清朝的巡撫院署大堂。
巡撫院署大堂,面闊五間,進深16米,歇山九脊,翹角飛檐。前為卷棚式,六根大紅柱支撐著錯落的雲頭斗拱。紅柱之間,為落地扇。檐角脊端,皆飾吻獸。堂前月台廣闊,松柏郁森。整個建築金碧交輝,宏偉壯觀。
院內的人大會堂
珍珠泉銘記
珍珠泉畔遺留的石碑和雕花石
珍珠泉池
玉帶河銘記
玉帶橋和玉帶河
玉帶河畔清碑銘記
乾隆碑銘記和乾隆碑
桂香柳
海棠園前院
海棠園院後小湖九曲橋和明戲台
明戲台牌匾和台內壁畫
海棠園後院牆
清巡撫院署大堂銘記
清巡撫院署大堂西扇牆
清巡撫院署大堂(德藩故宮承運殿)正面及屋檐
清巡撫院署大堂前的散水泉
清巡撫院署大堂背面
分享:
推薦閱讀:
※【轉載】二十八宿擇日吉凶斷(白話)
※轉載:一個有意思的回帖:看韓國人怎麼議論中國
※【轉載】樂樂
※(10)[轉載]《星命抉古錄》摘抄
※[轉載]命理真訣流年趕月
TAG:轉載 | 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