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第十六節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詩歌的形象

(一).形象

古詩詞中的形象,就是以語言為手段而創造的藝術形象,也稱文學形象,包括廣義文學形象和狹義文學形象。廣義的文學形象泛指文學作品中整個的形象性表現、形象體系、生活圖景。狹義的文學形象是指人物形象,與人物、性格、角色、典型人物、主人公、抒情主人公等含義相同或相近。我們在平時的詩歌鑒賞中,應採用廣義的形象概念。

1.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畫的客觀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鑒賞依據——人物(肖像、行動、語言、神態、心理)、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情節。

(2)鑒賞角度——所寫人物身份性格、所寫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度。

2.景物形象:是客觀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1) 鑒賞的依據——景物形象的自然屬性;

(2) 鑒賞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會屬性(作者藉此表達的情感、抒發的寓意)。

3.動作形象:就是通過動作進行描摹刻畫,藉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1)鑒賞依據——人物的動作行為。

(2)鑒賞角度——作者通過人物的動作行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意象

古詩表達思想感情時,往往通過寄情於物的方式,採用具體而生動的形象,把複雜而深刻的內心情感投射到客觀的物象、形象上,從而使詩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觀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相互統一,從而構成了「意象」。意象是滲透著詩人情的客觀物象,它既是變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鑒賞詩歌的形象,就是撥開意象的「迷霧」,見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1.題目類型:這首詩塑造了什麼樣(怎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2.分析方法

①熟悉意象的傳統色彩,掌握常見意象的特殊意義

用一種反覆出現的意象來表達特定的情趣和意味,代表民族和人類共通的情感體驗,因而這些意象有較為固定的意義。如:梅、蓮等

②分析意象的個性色彩,了解詩人慣用手法

一個出色的詩人,往往有自己特有的意象群,如屈原常用美人、香草、鳳凰等,李白的詩中多黃河、大鵬、明月、劍俠等意象。摺合詩人要表達的感情有關,也和詩人的風格有關。同一個意象,不同的詩人也會給予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含義,要注意結合詩句辨析。如:陶淵明《飲酒》其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和郭主簿》: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 / 唐?杜甫《雲安九日》: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李商隱《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③準確理解修飾詞

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小令、「秋思之祖」。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意境: 蕭瑟蒼涼;情感:淪落天涯之人的孤獨之感,思鄉之情;)

3.答題步驟

①什麼形象?找出描寫詩歌形象的詞語。②形象的具體特徵是什麼?概括形象特點。③形象的意義是什麼?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知識鏈接】

詩歌中常用意象舉例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詩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來表達主題思想及感情,這些事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詩人賦予了某種特定的內涵。分析古代詩歌可以從這些事物的特有內涵入手。

1.冰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我的心像晶瑩的玉壺的冰一樣高潔如故。

   「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嶺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

2.月

    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望月思鄉異常感傷。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望月思故國,表現了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磧(沙漠)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唐?李益《從軍北征》)

——茫茫沙漠中幾十萬戰士一時間都抬頭望著東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

3.蟬

以蟬喻品行高潔。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由於蟬棲於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於清高一型。

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

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4.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此句用野草、麥子的繁盛反襯如今的荒涼。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黃鸝白白髮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

一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凄涼的巷口。  

5.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

古人寫柳,往往就跟少女及男女情思相聯繫:

「記得當時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納蘭性德《河傳》),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

古典詩詞中「柳」跟離別、相思感情抒發的聯繫最為密切,或許是柳枝柔長的特徵跟人們離別相思感情的纏綿有相通之處,而「柳」又有「留」(挽留)的諧音,故漢代人就已有「折柳贈別」(《三輔黃圖》)的風俗習慣,用柳來表現離別相思之作更是不勝枚舉:

「春心自浩蕩,春柳聊攀摘。笑此依依情,無奈年年別。」(江總《折楊柳》)

「枝上子規催去旆,柳條偏系離情。」(李彌遜《臨江仙》)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周邦彥《蘭陵王柳》)

 「情似遊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周紫芝《踏莎行》)。

6.菊花

    以菊花喻堅貞高潔的品質。

菊花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讚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離騷》)

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人元稹《菊花》)

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

7.梅花

    梅花——傲霜鬥雪,不怕打擊挫折,純凈潔白。

    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讚頌。

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它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

陸遊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8.松——堅貞高潔

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

李白《贈韋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高潔的品質。

9.蓮——表達愛情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

如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蓮子」即「憐子」,「青」即「情」。這裡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

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10.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徵

梧桐則是凄涼悲傷的象徵。

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裡,形孤影單、卧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託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

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

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11.杜鵑鳥——凄涼哀傷的象徵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徵了。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子規鳥即杜鵑鳥。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像,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

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凄清的景物,寄託了幽深的鄉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12.鷓鴣鳥——離愁別緒

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

13.鴻雁——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

鴻雁是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首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

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戴復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的。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

如「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14.芳草——離恨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

《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歸,不免引起思婦登樓佇望。

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

以「青青河邊草」起興,表達對遠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以遠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

15.芭蕉——離情別緒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繫。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達凄涼之音。

李清照曾寫過:「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

把傷心、愁悶一股腦兒傾吐出來,對芭蕉頗為怨悱。

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葛勝沖《點絳唇》:「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來就夠凄愴的,夢魂逐著芭蕉葉上的雨聲追尋,更令人覺得凄惻。

16.猿啼——悲傷

猿啼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感情。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李端《送客賦得巴江夜猿》:「巴水天邊路,啼猿傷客情。」他們都藉助猿啼表達這種傷感的情緒。

17.南浦——送別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南浦是水邊的送別之所。

屈原《九歌?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范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古人水邊送別並非只在南浦,但由於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名了。

18.長亭——送別

長亭是陸上的送別之所。

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很顯然,在中國古典詩歌里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所。

19.羌笛——凄切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一種凄切之音。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

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胡笳的作用與此相同,就不再列舉了。

20.水——綿綿的愁思

水在中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思連在一起。

李煜詞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用東流之水來比喻綿綿不斷的愁思。

秦觀《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以流水與離愁關聯,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

21.琴瑟——夫婦感情和諧

(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

《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22.秋水——盼望迫切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23.鴻鵠——志氣高遠

     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志氣高遠的人。 

《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4.紅豆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南州記》稱為海紅豆,史載:「出南海人家園圃中」。《本草》稱其為「相思子」。

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清人朱彝尊《懷汪進士煜》:「安床紅豆底,日日坐相思。」

即睡在相思樹下,日日思念汪進士。

25.燕子——惜春思念、昔盛今衰

燕屬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檐下。因此為古人所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

一是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晏殊《破陣子》)

二是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

「花開望遠行,玉減傷春事,東風草堂飛燕子」(張可久《清江引》)

三是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洩心中的憤慨,最著名的當屬劉禹錫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此外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以及表現羈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

「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周邦彥《滿庭芳》)「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馮延巳《蝶戀花》)

【考題例析】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2)題

聞  雁   韋應物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

                         寒  塘     趙  嘏

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1)這兩首詩從體裁上看都屬於__________。這兩首詩都是抒發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兩首詩為什麼都寫到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導析】答案示例:(1)五言絕句  思鄉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彷彿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遊子的思鄉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

這是2003年春季招生考試北京卷的第20題,一共有三問。詩歌體裁不必多言,而要回答後兩問,則要理解兩首詩營造的意境與共同塑造的形象「雁」了。

「雁」這一意象常常用來表達「遊子羈旅思想,戀人孤獨懷人」之意,而韋應物的《聞雁》

後兩句描寫夜的深沉、秋的凄寒、高齋的空寂,這樣的環境氣氛中,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由遠而近的雁鳴之聲,這聲音在秋天的雨夜顯得格外凄清,引發詩人聯翩的浮想:雁是南歸來,我卻不能歸去。

趙嘏的《寒塘》前兩句寫自己早起臨水梳洗,因此(「坐」)在塘邊看到寒秋的景色,點明時序「秋」,這是觸動離愁的季節,與後文「鄉心」關合;暗示漂泊困頓——到塘邊梳洗,以水為鏡;令人想到「羞將白髮照綠水」、「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的名句,換言之,第二句的「秋」不僅指秋天的景色。於是「鄉心正無限」便極有力度。「一雁過南樓」,看似寫景,言外之意其實是雁歸人未歸。

因此兩詩寫雁,其作用是相同的。有此理解,形成後一問的答案便很容易了。

此題的關鍵在於對秋日景象的分析與對「雁」這一意象的把握。詩歌的語言

(一).語言美               

1.準確傳神

  如:詩僧齊己寫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將「數」改為「一」,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                

2.言簡意豐

  如:許渾的《金陵懷古》云:「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石燕拂雲晴復雨,江豚吹浪夜還風。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後人認為,若中間兩聯刪去,「則氣象雄張,不下太白絕句」。確實,刪削以後,全詩呈現出凈化以後的透明狀態,更能引發讀者豐富的聯想。

3.富有彈性

 「彈性」指精練的文字表現的各個意象之間,有大量的可供讀者聯想、想像的空白。

①省略: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明明是三番問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對話,作者採用答話包孕問話的方法,精簡為二十個字。          陸遊的《書憤》「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就是如此。

②模糊性(多義性):提供合理聯想的線索,使欣賞者有多種美的體味與探尋的慾望,從而作出多樣的然而合理解釋的好方法。 如李煜《浪淘沙》有句云:「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俞平伯認為可有四種解釋:一是說春歸何處,可以標點如下:「天上?人間?」一是表示感嘆之意,春天去了天上人間,可標點如下:「天上!人間!」一是對比之意,從前是天上,現在是人間。還有認為,流水落花指別時的容易,「春去也」指相見時的難。

③特殊的詞法和句法(詞性變化\句式倒裝):如「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綻雨肥梅」,「月出驚山鳥」,「雪盡馬蹄輕」(詞性變化),「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雲山千疊」,「滿載一船明月,平鋪千里秋江」(量詞活用),「寂寂柴門秋水闊,亂鴉揉碎夕陽天」(動詞活用),杜甫「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句式倒裝)

4.音韻和諧

    詩歌的音樂美由押韻、節奏和音調構成。押韻能使全詩在音響上聯結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鮮明的節奏感如能與詩的內在情感保持一致,能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音調由平仄協調、雙聲疊唱、重言復唱等幾方面組成。平仄和諧,有助於形成詩歌語言的抑揚頓挫的聲韻之美。重章疊唱,令人有一唱三嘆,蕩氣迴腸之感。

(二).品味語言

1.鍊字與煉意:把握詞性的改變,體會詩人所煉之「意」。從大的範圍來說,古典詩歌的鍊字不出煉實詞與煉虛詞兩個方面。

  ①煉動詞

  一首詩,是由一些詩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藝術構思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構成鮮明的化美為媚的意象的詞,主要是表動態的具象動詞。因為名詞在詩句中往往只是一個被陳述的對象,它本身沒有表述性,而能給作主語的名詞以生動的形態的,主要就是常常充當謂語的動詞,這樣,具象動詞的提煉,就成了中國古典詩歌鍊字的主要內容,離開了煉動詞,鍊字藝術就會黯然失色。  例:「雲破月來花弄影」:這句詞少意多,一語三折。雲、月、花、影四字寫了三物四景,中間又用破、來、弄三字寫出三種連續的動態:雲破而有月來,月來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隨風搖動、撫弄花影的幽雅姿態。僅僅七個字,從天上寫到地下,雲橫皓月、風弄花影,構成了一幅幽美朦朧的畫面。把雲、月、花都擬人化了,賦予了它們豐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時使寧靜的畫面有了飛動之勢。

  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    例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②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對象。

詩歌是社會生活的主觀化的表現,少不了繪景摹狀,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歷其境。這種任務,相當一部分是由形容詞來承擔的。例: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一個「孤」字,寫盡環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③特殊詞

    a疊詞: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如: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竹枝詞>其一》劉禹錫)/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王安石)/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李清照)

    b 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於疊詞,因為其出現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如: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c 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如:紅藕香殘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杜甫)

2.注意省略,用想像和聯想去填補空白

    中國古典詩詞詞語與詞語之間、意象與意象之間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連接作用的詞語。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合在一起之後,便構成了一個聲色兼備、動靜咸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穩了。"月"和"驚鵲","風"和"鳴蟬"並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在的聯繫和因果關係的。)/ 歐陽修的《蝶戀花》:「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門掩」和「黃昏」之間省去了聯繫詞,可以理解為黃昏時分將門掩上,也可以理解為將黃昏掩於門外,又可以理解為,在此黃昏時分,將春光掩於門外,或許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婦有一個關門的動作,時間又是黃昏,這個動作就表現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悵。

3.還原顛倒的語序,把握詩人的真實意圖與情感側重點

    詩歌的變體:a聲律的要求    初盛唐成熟的「近體詩」和後來的詞曲,除押韻和字數限制外,還要講究平仄的調配和對仗的工穩。為了符合聲律的要求,詩人便不得不在詞序安排上作些變通。  例:晁無咎《臨江仙》詞「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二句,本是套用王維《終南別業》詩的成句。王詩正作「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b修辭上的特殊需要    例:王維《山居秋暝》詩「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一聯時說:「按客觀環境中的動作順序,原是『浣女』之歸造成『竹喧』;漁舟之下導致『蓮動』。但如果就這樣呆板地鋪敘直陳為『浣女歸喧竹,漁舟下動蓮』,那麼畫面中心就歸結於被動因素『竹』和『蓮』——這是動作過程的終點。由於動作至此終結,畫面也便歸於靜止。」現按詩中順序的安排,「『竹喧』、『蓮動』便成為『浣女』、『漁舟』入畫的引子。於是畫面中心移到了動作的主動因素『浣女』、『漁舟』上。『浣女』、『漁舟』之動,不僅遠比『竹』、『蓮』之動鮮明可見,而且它們作為動作的起點和動力,使過程得以不斷持續。這就大大增強了畫面的動作性、鮮明性。」

①主語後置  例: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漢陽樹歷歷(可數),鸚鵡洲芳草萋萋」,「漢陽樹」和「鸚鵡洲」置於「歷歷」、「萋萋」之後,看起來好象是賓語,實際上卻是被陳述的對象。

②賓語前置   例:杜甫《月夜》詩:「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實即「香霧濕雲鬟,清輝寒玉臂」。詩人想像他遠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閨中望月,那散發著幽香的蒙濛霧氣彷彿沾濕了她的頭髮,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潔白的雙臂感到寒意。這裡的「濕」和「寒」都是所謂使動用法,「雲鬟」「玉臂」本是它們所支配的對象,結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語。

   ③主、賓換位   例:葉夢得《賀新郎》詞:「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也顯然是「黃花報霜信」的意思。這種主賓換位的詞序表面上仍是「主——動——賓」的格式,但在意義上必須將它倒過來理解。再如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門戶生光彩),盧綸《塞下曲》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林暗風驚草)等。

④定語的位置

    在偏正片語中,定語在前,中心語在後,這是古今漢語的一般情況。詩詞曲定語的位置卻相當靈活,往往可以離開它所修飾的中心語而挪前挪後。        

    a定語挪前    例:王昌齡《從軍行》詩:「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門關,為「玉門關」的同位性定語,現卻被挪在動詞「遙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誤解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遙望玉門。劉叉《從軍行》詩:「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聞橫笛聲)都是同類的例子。陸遊《晝卧》詩:「香生帳里霧,書積枕邊山。」(帳里生香霧,枕邊積書山。)

   b定語挪後  例:《春夜喜雨》詩:「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錦官城花重)

⑤ 以賓語面貌出現的狀語  例如:杜甫《秋興》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朝暉中千家山郭靜,日日於江樓翠微中坐。)李商隱《安定城樓》詩:「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永憶江湖白髮時歸。)

(三).設問及解答

1.分析關鍵詞型:對關鍵詞語的品味(含義及表達作用)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例:閱讀盧綸的《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問:「暗」、「驚」、「尋」、「沒」四字妙在何處?答:這個「暗」字既透露了朦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驚」字不只是風吹草動,而且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尋」字說明昨晚夜射是誤會;「沒」字把將軍射藝高超、臂力驚人的形象描繪出來了。

2.分析關鍵語句型:對關鍵詩句的理解(含義、色彩、情味、效果等)

解答要領: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閱讀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問:「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人們常用來讚美什麼?答:讚美年輕人在學業、事業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初露頭角,前程遠大。

3.分析鍊字型:當題干要求品評某一個字眼的藝術效果時,就是考析詩眼或析鍊字。

詩眼,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析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練傳神的動詞或形容詞品味,看其在拓深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起的作用。鍊字,指錘鍊詞語,指詩人經過反覆琢磨,從辭彙寶庫中挑選出最妥切、最精確、最形象生動的詞語來描摹事物或表情達意;析鍊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詞語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為形象生動的效果。

應答分析:古代詩歌的語言是最凝練的,往往一詞一句就能生動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徵,深刻地反映思想內容。這種題型是要求賞析時應聯繫全詩的主旨,從遣詞、造句、修辭等不同方面仔細揣摩、推敲,來理解作者鍊字技巧的精妙。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答題步驟:①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例:南浦別(白居易)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提問: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回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儘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4.分析語言特色型:對語言風格的概括(格調、色彩、境界、情味等)

應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①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②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③指出這些詩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例:春怨(金昌緒)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提問: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回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知識鏈接】

專業術語

1.語言特點類

勾勒、濃墨重彩、惟妙惟肖、體物入微(窮形盡態)、詩情畫意

議論類:富有哲理、淋漓盡致

2.語言風格類

行雲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

    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都無可挑剔。

    簡潔洗鍊(練):語言簡練利落。

    平字見奇[淺顯(明白如話),含意雋永]:不雕塑飾,不加修飾。

    詞藻華麗,極盡鋪陳之能事

    明快:明白通暢。

    沉鬱頓挫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

    雄健雄渾:雄壯、強健、渾厚。

清新自然: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寫景詩中,一般詩風比較亮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包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   例:清新之風常見於大部分山水田園詩人,陶潛的詩特點主要在平淡,有時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維,孟浩然的詩則相對比較清新。

平淡質樸: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例:平淡首推陶淵明,能夠把詩寫到平淡的人不多。

絢麗多彩: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例:李商隱的詩歌不但絢麗,而且朦朧晦澀,李賀的詩也比較絢麗乃至於奇麗

直接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不繞彎子,一語道破,一語中的。如白居易的新樂府詩。

含蓄蘊藉: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後期的詞。

簡潔明了:乾淨利落,言簡意賅。

語言高度凝鍊,節奏鮮明,韻律和諧,有音樂美

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

【考題例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導析】答案示例:「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這是2002年高考全國卷的詩歌鑒賞題,理解折柳的寓意是解題的關鍵,「折柳」是古代關於惜別的一首名曲,即便不知道這是一首名曲,但如果知道古人在送別時常有折柳相送的習俗,也不難推出「折柳」的寓意;對於是否「關鍵」的回答,則要結合全詩理解了,應分兩步,第一步是指出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第二步是明確這種思鄉之情是「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由此得出結論:「折柳」是全詩的關鍵。詩歌的表達技巧

(一).表達技巧,又叫藝術手法

1.表達方式:主要為描寫、抒情

⑴.記敘  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  如:「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遊《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

⑵.議論    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如:「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這是詩的後兩句,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讚美。

⑶.描寫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如:「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拔刺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⑷.抒情

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  如:「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溫廷筠《商山早行》)首聯中起句以時間、事件、環境三者相互照應,寫出旅客的辛勞,對句直抒詩人的感慨。「客行」與「故鄉」相比較,自然生出一個「悲」字來。

2.修辭: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  

  ⑴.比喻

   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徵,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裡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

   ⑵.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⑶.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如:「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生白髮,詩人用誇張的手法寫白髮竟有「三千丈」那麼長,可見愁思的深重。

⑷.對偶

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裡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⑸.比擬

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這一聯採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得喜愛之情誇張到極點。

⑹.排比

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純用名片語合,構成典型環境

⑺.設問

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如:「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魯威作)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

⑻.反問

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如:「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疊題烏江亭》)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

  ⑼.對比  

    對比可突出事物的特點,使好的事物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   如:「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後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⑽.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詩文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如:「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引無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馬」和「在船」。「東西置松柏,左右種梧桐」中的「東西」、「左右」兼及「置松柏」和「種梧桐」。「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中的「秦」、「漢」 兼及「明月」和「關」。

    ⑾.雙關     

    為了使某一字、詞,憑藉其本身具有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獲得雙重意義就是雙關。這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含蓄、風趣。 如:韋莊的《憶昔》中詩人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取其「無所顧忌」、「肆無忌憚」之意,這是雙關;詩人言愁卻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諷,這也是雙關。       

3.抒情方式

「情」、「志」的區別:在詩歌里,「情」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一般都是通過景物描寫表達出來的;「志」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理想、抱負、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過對物的描寫表達出來的。  例:宋人楊萬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及對新事物的喜愛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屬於言志。

⑴.直接抒情   

    也稱直抒胸臆,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  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城,無處話凄涼。」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對亡妻的懷念之情。

⑵.間接抒情     

觸景生情、緣情布景、寓情於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襯情、以景結情、托物言志)

樂景與哀景:

①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

  「情樂則景樂,情哀則景哀」,詩人的高妙之處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過景傳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做到情景的交融。如: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此詩描寫作者夜泊楓橋時的情景,屬寫景詩。詩中所描寫的景物帶有凄清蕭疏孤寂特點,這正與作者的羈旅之愁相融。

  ②樂景寫哀情,哀景寫樂情,更見其哀樂。 如:如歐陽修的《踏莎行》「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以散發芳香的青草與和暖的春風這種樂景反襯詞人無窮的離愁別緒這一哀情。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

總之,在詩歌中,以景傳情達意(間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鄉明月」傳達「鄉思情」;以「松風山月」傳達「隱逸情」;以「寒林殘月」傳達「詩人的憂愁」;以「中秋圓月」傳達「相思情苦」;以「風雨落花,雙燕孤飛,重閣玉枕」傳達「閨怨情」;以「長亭折柳」傳達「惜別情」;以「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詩人的羈旅之苦」;以「夢後酒醒,煙柳斷腸,寒雨斜陽,殘燭啼鵑」傳達「悲歡離合情」;以「昔榮今非,幾度夕陽紅」傳達「對世事滄桑的感嘆」;以「空城落花」傳達「對國勢衰危的哀嘆、一腔的愛國情」;等等。

4.表現手法

⑴.比興   

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所謂興,就是在詩的開頭「先言他物」,以引出後面的正文。 如:《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句聞蟬鳴而起興。「高」指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有恨。比興常在詩歌中連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於景的效果。起興

⑵.鋪排  

即《詩經》表現手法中的「賦」,它指的是對事物的特點不厭其煩的多角度地進行鋪排陳述。 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誇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蘭芝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

⑶.虛實結合

實寫是指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是指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和描寫。虛實結合,可以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並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三四句「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裡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麼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①詩歌的「虛」

    a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藉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例:《夢遊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詩云:「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圖景的美好反襯出現實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例: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國」的「雕欄玉砌」存在,但此時並不在眼前,也是虛象。作者將「雕欄玉砌」與「朱顏」對照著寫,頗有故國凄涼,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史實。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故也是虛景。

    c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 例:柳永《雨霖鈴》中云:「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的別後的景物: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中崔鶯鶯送別張生唱詞很多是設想的未來之境。今夜中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②詩歌的「實」

    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畫細緻豐富的地方。而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 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③虛實關係:虛實相生

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繫,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a虛實對比: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春風十里」,寫往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榮景象;實景是「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由這一虛一實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b虛實相應: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闕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闕實虛。通過設「行人」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來寫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虛實相生,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

⑷.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

①明用典故

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如果能使讀者從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個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這種現象在古典詩詞中是常見的,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這是明用《史記?馮唐列傳》中的故事,東坡居士在這裡明用這個典故,意在以魏尚自況,希望有一個象馮唐那樣識才敢諫之人,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薦,派人將自己召回,委以重任。這是古人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的反映。

②暗用典故

    古典詩詞在使用典故時,有時表面上看用典處似乎與上下文句融合為一,不細察則不知為用典,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獵》的末句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來好象是寫「出獵」,描寫獵人彎弓射狼的情況。其實這是暗用了《楚辭?東君》「舉長矢兮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貪殘掠奪,作者在此代指遼和西夏統治者;「射天狼」則表明自己禦敵保國的決心。

    ③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中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以典代人,通過文章既以贊李雲,也以自贊。「蓬萊」,為海中神山名,傳說仙府中難得的典籍,均藏於此。《後漢書?竇章傳》言:「是時學者稱東觀(後漢政府的藏書機構)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這首詩中的「蓬萊」,是借指校書郎李雲。「建安骨」為建安風骨之簡稱。東漢末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代表的詩歌,風格清新剛健,被後人稱為建安風骨。「小謝」,指謝眺;區別於「大謝」(謝靈運)。李白非常推崇謝眺,這裡有自比的意思。這兩句中,上句稱讚李雲文章得建安風骨,清新剛健;下句謂自己的詩歌應像謝眺那樣清新雋永。

  ④反用典故

    有的詞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棄疾的《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極力鼓勵李入蜀做一番事業,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難》中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將其概括為「蜀道登天」。本來,李白在《蜀道難》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艱險,辛棄疾在《滿江紅》中卻強調通過艱苦的攀登可以上達青天,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⑸.渲染

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用於藝術創作,就是指正面著意描寫。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的行為、心理的描寫、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的一種表現手法。  如:趙師秀的《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詩中以「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一種氣氛,襯托夜的深和夜的靜。 

    ⑹.烘托   

    烘托屬側面描寫,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後用於寫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 如:2001年高考題選韋應物的詩《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此詩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沒有直接寫雨,而是通過別的事物把雨寫出來:船上的布帆變得重了,鳥兒飛得不那麼輕巧了,天灰濛濛的一片,遠處都看不真切,而江邊的樹卻顯得十分滋潤。頷聯和頸聯雖未直接寫雨,但烘托手法的運用使我們感到,在船帆上,鳥羽上,在天際,在大樹上,全都是蒙蒙的細雨。

  「烘托」與「襯托」不同,「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這與「襯托」不同,因為「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寫。

  ⑺.襯托   

襯托是烘托的一種,指的是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襯托手法又分兩種:一種是正襯(陪襯),用相同的東西來襯托;一種是反襯,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一事物。 如:杜甫《絕句二首》(其二)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與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光的紅艷,青與紅相互鬥麗。

   ⑻.動靜結合  

指在詩中詩人、事、景的動靜有機地結合起來描寫的一種手法。 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的尾句與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  

    ⑼.化動為靜   

    就是在詩中將動景化為靜景來寫。 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將富有動態的瀑布化為靜態來寫,一個「掛」字,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大的讚頌。

⑽.寓褒於貶

[似貶實褒]:對值得歌頌的對象不正面褒揚,而寓褒於貶,正話反說,用貶抑的語氣來褒揚,看似貶抑實為褒揚。/ [似褒實貶]:對應該貶抑的對象不直接貶抑,而寓貶於褒,反話正說,用褒揚的語氣來貶抑,看似褒揚實為貶抑。

⑾.抑揚  

在褒貶人、事、物的時候,為了使人信服,或預先防止別人的反駁,常對要褒的先寫其不足,對要貶的先寫其長處,這種手法就是抑揚。  如:「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這首詩採用先揚後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後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欲揚先抑]:欲揚先抑又叫先抑後揚,即文勢先下抑後上揚,或文意先貶抑後褒揚,猶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頂。 /  [欲抑先揚]:欲抑先揚又叫先揚後抑,即文勢先高揚後下抑,或文意先褒揚後貶抑,好像瀑流,從高處飛瀉而下。

  ⑿.白描與工筆   

    白描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指純用線條勾畫,不加色彩渲染,後用於文學創作,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工筆是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  如: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送靈徹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前者蒼山,風雪,白屋,柴門,犬吠,歸人,層次分明,有遠有近,有聲有色,形成了「風雪夜歸人」的畫境。通過「夜歸人」剎那間的感觸,來寫主人的美好心靈,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後者竹林,寺院,鐘聲,斜陽,僧人,青山,表現出雲閑飄逸的閑適的感受,使讀者心靈在「夕陽送友圖」中得到澄澈虛空。這兩首詩寫得含蓄空靈,啟人深思。而在《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兩聯四句,則採用了工筆的手法,動靜結合,描繪出了一幅輕盈淡雅,飄渺空靈,清新而富有生氣的秋日傍晚、雨後山林景色,令「王孫自可留」。

⒀.曲筆   

    曲筆是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寫法。  如: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不知亡國恨」就是曲筆,因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見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詩作最後兩句於婉曲輕麗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表達了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

 ⒁.疊詞    

    疊詞是指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辭手法。如李清照的《聲聲慢》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字,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凄苦、複雜而深切的心理狀態,為全詩定下了一個孤獨的感情基調。

    ⒂.倒裝   

倒裝是指故意顛倒順序,以達到加強語勢,錯綜句法等修辭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如辛棄疾《西江月》中「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應為「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最後兩句「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頭)忽見」,應為「溪橋路轉,忽見社林邊舊時茅店」。在山前疏雨將來時,「忽見」從前歇過的那家茅店,心情是驚喜的,用倒裝句除了滿足韻律的需要外,將「忽見」後移也可強調驚喜之情。

    ⒃.象徵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這兩句描寫青山環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徵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徵,如于謙的《石灰吟》。

    ⒄.正側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  如:「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黃金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王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詩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勢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⒅.聯想

    由一事物聯繫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繫起來造成一個典型。「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徵義。

    ⒆.想像

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的《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於紙上。

5.結構形式

  常見的術語有首尾照應、呼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渾然天成、卒章顯志,過渡、做鋪墊、埋伏筆、畫龍點睛等。

    ⑴.照應

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首聯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裡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

⑵.重章疊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覆詠唱的一種表現手法。 如: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上片寫的是年輕時候無所事事,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採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形式,在反覆詠唱中,即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

⑶.以小見大 

指寫的是小題材反映的是大問題的一種寫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全詩以小見大,通過「不系船」這樣一件小事,表現江村寧靜幽美的自然環境和主人公悠閑安逸的情調。

⑷.鋪墊   

    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節做主要情節的準備或高潮到來前的氣氛醞釀。必要的鋪墊可以製造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讀者的注意力隨情節的發展而延伸。  如杜牧的《山行》,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地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⑸.卒章顯志

    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  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句,表達詩人要自由自在,馳騁閑放,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難》尾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達實現理想的豁達

6.評價主旨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  言簡意豐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言有盡而意無窮  弦外音味外味含蓄蘊藉  委婉   語意含而不露

(二).答題技巧

提問方式:這類題的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手法?

    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和方法,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答題步驟:第一步:準確指出用何手法;第二步:結合詩句內容闡釋說明作者是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的;第三步:此手法有效傳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例:陳與義《早行》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考題例析】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7湖北卷)

華清宮    吳融

四郊飛雪暗雲端,惟此宮中落便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塞。

過華清宮    李約

君王遊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邊。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並作簡要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導析】答案示例:(1)①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2)②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雲,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詩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

本題考查詩歌的表達技巧,要先對兩首詩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然後找出其相同的方面;在此基礎上,結合詩句進行分析。【能力訓練一?形象】

1.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註:「蕭蕭班馬」出自《詩經》。班馬:離群之馬。

① 首聯「青山」「白水」兩個形象有何特徵?作者用這兩個形象勾勒出怎樣的送別環境?                                                                                                                                                            

②試分析「孤蓬」「浮雲」「落日」「班馬」這四個意象?                                                                                                                                                            

2.王昌齡的《採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問:本詩寫出了採蓮少女怎樣的形象?                                                                                                                                                             

3.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問:如何理解詞中的「綠肥紅瘦」?                                                                                                                                                            

4.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玉階怨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本詩詩題為《玉階怨》,寫宮女之怨,而全詩不著一「怨」字,作者是如何寫出宮女之怨的?                                                                                                                                                            

5.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麼樣的情感?                                                                                                                                                            

6.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  漢      杜  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雲」、「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7.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8.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2008廣東卷)

木芙蓉  呂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後霜前著意紅。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更憑青女①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麼不同?                                                                                                                    

【能力訓練二?語言】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後面的題目。(6分)

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 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來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註: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此詩第二聯「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麼?                                                                                                               

3.請分析下面這首詩的語言特色。

春  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卜運算元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請分析這首詞的語言風格。

 

                                                                              

5.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   王 勃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黃叔燦在《唐詩箋注》中稱讚這首詩末句中的「寒」字「一片離情,俱從此字托出」。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西江月    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註:本詞寫於作者被貶黃州時。

有人認為「涼」是本詞的詞眼,你同意嗎?請說明理由。                                                                                                   

7.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8全國卷)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③,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註:①潘大臨(約1057-1106):字邠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1)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能力訓練三?表達技巧】

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7年四川卷)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亂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半葉黃。

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賞析。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福建卷)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註: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                                                               

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3.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湖北卷)

丹陽送韋參軍  嚴  維               暮春滻水送別  韓  琮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註:鳳城:京城。

《暮春滻水送別》是怎樣融情於景的?請作簡要賞析。                                                                                                        

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雨後池上   劉 斂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請從動靜結合角度說說這首詩的表達(構思)方式。                                                                                                             

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2006年福建卷)

端  居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註:端居:閑居。      素秋:秋天的代稱。 

                                                                            

6.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山西卷)

三江小渡    楊萬里

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註:將:行,流過

詩人採用什麼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答題。(2008福建卷)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  杜  甫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銜死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註:這首詩寫於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對這首詩作簡要賞析。 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Health/gaoshan/75061.htm
推薦閱讀:

平等?公平?正義?公正?公平正義?迷之混亂!!
數學是一門用統一的符號描述客觀世界的語言
個人的普通話修養需要注意什麼?
【重磅】幻協工作語言即日起改為昆雅語!現行地球語言將停止使用!
「油膩中年」用英語到底怎麼說?

TAG:文學 | 語言 | 形象 | 文學作品 | 表達 | 技巧 | 言和 | 作品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