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
卷六·灤陽消夏錄六【白話譯文】
闊面巨人
烏什回部將叛時,城西有高阜,雲其始祖母墓也。每日將暮,輒見巨人立墓上,面闊逾一尺,翹首向東,苦有所望。叛黨殄滅後,乃不復見。或曰:「是知劫運將臨,待收其子孫之魂也。」或曰:「東望者,示其子孫,有兵自東來,早為備也。」或曰:「回部為西域。向東者,面內也,示其子孫不可叛也。」是皆不可知。其為烏什將滅之妖孽,則無疑也。
烏什的回族部落在將要發生叛亂的時候,城西有一個高崗,說是他們始祖的墳墓。每天太陽將要落下時,就能看見有個巨人站在墳墓上,他的臉部有一尺多寬,頭向東昂著,好像在望什麼。叛亂被鎮壓之後,巨人就再也沒見到了。有的人說是回人始祖知道厄運將到,在等待接收他的子孫的靈魂。有的人說,向東邊望是告訴子孫軍隊將從東邊來,要早做準備。有的人說,回部是在西域,面向東方,是面向京城,暗示他的子孫不要叛亂。眾說紛紜,不知哪種說法對。但這個巨人是烏什將要滅亡的妖兆,則是無可置疑的。
老僧入冥
宏恩寺僧明心言:上天竺有老僧,嘗入冥。見猙獰鬼卒,驅數千人在一大公廨外,皆褫衣反縛。有官南面坐,吏執簿唱名,一一選擇精粗,揣量肥瘠,若屠肆之鬻羊豕。意大怪之。見一吏去官稍遠,是舊檀越,因合掌問訊:「是悉何人?」吏曰:「諸天魔眾,皆以人為糧。如來運大神力,攝伏魔王,皈依五戒。而部族繁伙,叛服不常,皆曰自無始以來,魔眾食人,如人食谷。佛不斷人食谷,我即不食人。如是曉曉,即彼魔王亦不能制。佛以孽海洪波,沉淪不返,無間地獄,已不能容。乃牒下閻羅,欲移此獄囚,充彼噉噬;彼腹得果,可免荼毒生靈。十王共議,以民命所關,無如守令,造福最易,造禍亦深。惟是種種冤愆,多非自作;冥司業鏡,罪有攸歸。其最為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親屬,一曰官之仆隸。是四種人,無官之責,有官之權。官或自顧考成,彼則惟知牟利,依草附木,怙勢作威,足使人敲髓灑膏,吞聲泣血。四大洲內,惟此四種惡業至多。是以清我泥犁,供其湯鼎。以白皙者、柔脆者、膏腴者充魔王食,以粗材充眾魔食。故先為差別,然後發遣。其間業稍輕者,一經臠割烹炮,即化為烏有。業重者,拋余殘骨,吹以業風,還其本形,再供刀俎;自二三度至千百度不一。業最重者,乃至一日化形數度,刲剔燔炙,無已時也。」僧額手曰:「誠不如削髮出塵,可無此慮。」吏曰:「不然,其權可以害人,其力即可以濟人。靈山會上,厚有宰官;即此四種人,亦未嘗無逍遙蓮界者也。」語訖忽寤。僧有侄在一縣令署,急馳書促歸,勸使改業。
此事即僧告其侄,而明心在寺得聞之。雖語頗荒誕,似出寓言;然神道設教,使人知畏,亦警世之苦心,未可繩以妄語戒也。
宏恩寺的僧人明心說:上天竺有位老僧,曾前往陰曹地府。見到面目猙獰的鬼卒,驅趕數千鬼囚來在一所大官署外,都被剝去衣服反綁起來。有位官員面南而坐,屬吏手持名冊點名,被點名的鬼囚,要一一接受皮肉精粗的檢查和身體肥瘦的揣量,就像屠市買賣豬羊一樣。老僧心裡感到很奇怪,見一個屬吏站在離主官稍遠一點的地方,是自己過去相識的施主,就向他施禮問訊說:「這都是些什麼人?」這個冥司屬吏說:「諸重天界的魔眾,都是用人做糧食。如來佛運用巨大神力,攝伏了魔王,使其皈依了五戒,不再殺生吃人。可是魔王的部族繁多,經常叛亂不服,都說自開天闢地以來魔眾就是以吃人為生。魔眾吃人就像人吃五穀一樣天經地義,佛能斷絕人吃五穀,我們魔眾就不再吃人。這樣亂亂鬨哄,即使魔王也管束不了。佛考慮孽海洪波,沉淪在孽海中不能轉生的鬼囚越來越多,無間地獄已經不能容納。於是向閻羅發出文書,打算將這裡的獄囚轉移過去,供魔眾吃;他們腹中有了食物,就可避免荼毒生靈了。十殿閻羅王就此召開了一個專門會議,認為與民命關係重大的人物,沒有超過郡守和縣令的,他們造起福來最容易,造起禍來也既深又重。只是每種中冤愆大多不是他們自己造成,通過冥司的業鏡一照,具體罪過就都各有所歸了。其中對民危害最大的是胥吏,二是差役,三是官的親屬四是官的僕從四種人。這四種人沒有官的責任,卻有官的權力。官有的還要自己顧慮到考核成績,他們卻只知道謀取私利,攀龍附鳳,依仗權勢,作威作福。他們的行為,足以使人敲骨出髓,流油滴血,是罪大惡極的。四大洲內,只有這四種惡業最多,所以現在可以趁機清理地獄,將他們清出來去供應湯鍋。其中白嫩的,柔脆的,體肥的,供給魔王吃。粗糙體瘦的,供給魔眾吃。因此,先要選擇一番,作出區別,然後再發遣。這中間罪業稍輕的,一經碎割烹炮,就化為烏有消失了。業重的,將拋餘的殘骨,用業風一吹,還會恢複本形,再提供到刀案上。從一二次到千百次不等,要依據罪業程度。業最重的,一天要無數次化形,反覆屠殺剖解、燒烤烹煮,永無休止。」老僧聽罷,舉手加額,慶幸地說:「真不如削髮出家,可以免除此患。」冥吏說:「這話是不對的。他們既然有權可以害人,也就有力可以濟人。靈山會上,原有宰官;即使這四種人,也未嘗沒有逍遙於蓮界的。」語畢,老僧忽然醒寤,他有一個侄兒當時正在縣署聽差,於是立即修書督促回家,勸其改業。這件事情是由老僧告訴其侄,而明心在寺中得以聽到的。事情雖然很荒誕,似乎是出於寓言;但神道設教,使人知道害怕,也是警告世人的一片苦心。因此,不可視為胡言妄語。
林鬼遇鬼
滄川瞽者劉君瑞,嘗以弦索來往余家。言其偶有林姓者,一日薄暮,有人登門來喚曰:「某官舟泊河干,聞汝善彈詞,邀往一試,當有厚賚。」即促抱琵琶,牽其竹杖導之往。約四五里,至舟畔。寒溫畢,聞主人指揮曰:「舟中炎熱,坐岸上奏技,吾倚窗聽之可也。」林利其賞,竭力彈唱。約略近三鼓,指痛喉干,求滴水不可得。側耳聽之,四圍男女雜坐,笑語喧囂,覺不似仕宦家,又覺不似在水次,輟弦欲起。眾怒曰:「何物盲賊,敢不知使令!」眾手交捶,痛不可忍。乃哀乞再奏。
久之,聞人聲漸散,猶不敢息。忽聞耳畔呼曰:「林先生何故日尚未出,坐亂冢間演技,取樹下早涼耶?」矍然驚問;乃其鄰人早起販鬻過此也。知為鬼弄,狼狽而歸。林姓素多心計,號曰「林鬼」。聞者咸笑曰:「今日鬼遇鬼矣。」
滄州有位盲人叫劉君瑞,曾經來往於我家吹拉彈唱。說他有一位姓林的夥伴,一天太陽快下山時,有人找上門來說:「有一位官員船停在河岸邊,聽說你善於說唱彈詞,邀請你去試試,而且有重賞。」當即催促他拿起琵琶,拉著他的竹杖就領他走。大約走了四五里,到了船邊,寒喧完畢,主人指示說:「船裡面很熱,你坐到岸上彈唱,我靠著窗戶聽就夠了。」林某竭力想得到賞識,賣力地彈唱。大約快到三更的時候,手指疼痛,喉嚨乾躁,想求對方給點水喝而沒有得到。他側耳細聽,只見四周男男女女混雜在一起,笑語喧嘩,感覺到好像不是宦官人家,又覺得好像不是在河邊。於是他停止演奏想要起來,那些人就憤怒的叫道:「瞎眼賊,你是什麼東西?敢於不聽使喚!」於是眾人對他拳打腳踢,林某疼痛難忍,於是祈求讓他重新演奏。過了許久,聽到人聲漸漸離開,林某還不敢停止。忽然聽見有人叫:「林先生,為什麼在太陽還沒出來時就坐在這亂墳堆中演唱,是因為早晨樹下涼快么?」林某吃了一驚,原來是他的鄰居清早起來出去販賣路過此地。林某知道被鬼耍弄了,狼狽地回去了。林某平時很有心計,外號叫林鬼,聽說了這件事的人都取笑說:「今天是鬼遇上鬼了。」
白以忠役鬼
先姚安公曰:里有白以忠者,偶買得役鬼符咒一冊,冀藉此演搬運法,或可謀生。乃依書置諸法物,月明之夜,作道士裝,至墟墓間試之。據案對書誦咒,果聞四面啾啾聲。俄暴風突起,卷其書落草間,為一鬼躍出攫去。眾鬼嘩然並出,曰:「爾恃符咒拘遣我,今符咒已失,不畏爾矣。」聚而攢擊,以忠踉蹌奔逃,背後瓦礫如驟雨,僅得至家。是夜瘧疾大作,困卧月余,疑亦為鬼祟也。一日訴於姚安公,且慚且憤。姚安公曰:「幸哉;爾術不成,不過成一笑柄耳。倘不幸術成,安知不以術賈禍?此爾福也,爾又何尤焉!」
先父姚安公說:鄉里有個叫白以忠的,偶而買得役使鬼的符咒一冊,希望憑藉這個演習搬運法,或許可以謀生。於是按照書上所寫的置辦各種作法的器物,在月光明亮的夜晚,穿著道士的服裝,到墓地里試驗。他按著桌子對著書念誦咒語,果然聽到四面啾啾的聲音。一作兒暴風突然颳起,把他的書捲起落在草地里,被一個鬼跳出來搶了去。眾鬼吵嚷著一起出來說:「你仗著符咒拘禁差遣我們,現在符咒已經失去,我們不怕你了。」圍聚攏來毆打他,以忠跌跌撞撞地奔逃,背後瓦片碎石就像急驟的雨點,只能勉強地逃回家中。這天夜裡,瘧疾大發,疲睏地躺了一個多月,懷疑也是鬼在作祟。一天,訴說給姚安公聽,既感羞慚,又感氣憤。姚安公說:「幸運呵!你的法術不成功,不過成為一個笑柄罷了。倘使不幸而法術成功,哪裡能知道不因為法術而招致禍患。這是你的福氣,你又有什麼好怨恨的呢!」
鬼求公論
從侄虞惇所居宅,本村南舊圃也。未築宅時,四面無居人。一夕,灌圃者田大卧井旁小室,聞牆外詬爭聲,疑為村人,隔牆問曰:「爾等為誰?夜深無故來擾我。」其一呼曰:「一事求大哥公論:不處何處客鬼,強入我家調我婦,天下有是理耶?」其一呼曰:「我自攜錢赴聞家廟,此婦見我嬉笑,邀我入室。此人突入奪我錢,天下又有是理耶?」田知是鬼,噤不敢應。二鬼並曰:「此處不能了此事,當訴諸土地耳。」喧喧然向東北去。田次日至土地祠問廟祝,乃寂無所聞。皆疑田妄語。臨清李名儒曰:「是不足怪,想此婦和解之矣。」眾為粲然。
堂侄虞惇所居住的房宅,原是村南的舊園子。沒有建成住宅時,四周空空,無人居住。一天夜晚,澆園子的田大躺在井旁的小屋裡,聽到牆外有人爭吵,以為是村裡人,隔牆問道:「你們是誰?為什麼無故在深夜來打擾我。」其中一個呼喊說:「有一件事請求大哥秉公論斷,不知哪裡來的外地鬼,強入我家調戲我的媳婦,天下有這個理兒嗎?」另一個呼叫說:「我自己帶錢去家廟,這個婦人見到我對我嬉笑,邀請我進屋;這個男的突然進來奪我的錢,天下難道又有這個理兒不成?」田大知他們是鬼,噤若寒蟬,沒敢應聲。二鬼一齊說:「既然此處不能解決這事,我們到土地那裡去解決。」於是喧喧吵吵,向東北方而去。第二天,田大到土地祠去問廟祝,廟祝說一夜寂靜無聲,沒聽見任何爭吵訴訟的聲音。人們一聽,也都懷疑田大胡說妄語。臨清人李名儒說:「這不足奇怪,想是婦人已經和解了兩個男人的爭執。」眾人一聽,都笑了起來。
鬼神有無之辯
乾隆己未,余與東光李雲舉、霍養仲同讀書生雲精舍。一夕偶論鬼神,雲舉以為有,養仲以為無。正辨詰間,雲舉之仆卒然曰:「世間原有奇事,倘奴不身經,雖奴亦不信也。嘗過城隍祠前叢冢間,失足踏破一棺。夜夢城隍拘去,雲有人訴我毀其室。心知是破棺事,與之辨曰:『汝室自不合當路,非我侵汝。』鬼又辨曰:『路自當我屋,非我屋故當路也。』城隍微笑顧我曰:『人人行此路,不能責汝;人人踏之不破,何汝踏破?亦不能竟釋汝。當償之以冥鏹。』既而曰:『鬼不能自葺棺。汝覆以片板,築土其上可也。』次日如神教,仍焚冥鏹,有旋風卷其灰去。一夜復過其地,聞有人呼我坐。心知為曩鬼,疾馳歸。其鬼大笑,音磔磔如梟鳥。迄今思之,尚毛髮悚立也。」養仲謂雲舉曰:「汝仆助汝,吾一口不勝兩口矣。然吾終不能以人所見為我所見。」雲舉曰:「使君鞫獄,將事事目睹而後信乎?抑以取證眾口乎?事事目睹無此理,取證眾口,不以人所見為我所見乎?君何以處焉?」相與一笑而罷。
乾隆四年,我和東光人李雲舉、霍養仲一起在生雲精舍讀書。一天晚上,三人偶然談論起鬼神來。雲舉認為有,養仲認為沒有,正在辯論之中。雲舉的僕人忽然說:「世間有很多奇事,如果我沒有親身經歷,我也不會相信。我曾走過城隍廟前的亂墳間,不小心踩破了一具棺材。夜裡做夢被城隍抓去,說是有人告我毀了他的屋子。我心裡知道是踩破棺材的事,便辯解說:『你的屋子不該在路上,不是我侵害了你。』鬼爭辯說:『是路通到了我的屋子上,不是我故意把屋子建在路中。』城隍微笑著對我說:『人人都走這條路,這不能責怪你;人人都踩不破,為什麼你就踩破了?不能就這麼把你放回去,你應該用陰錢來賠償。』之後又說:『鬼不能自己修理棺材,你在上面蓋上木板,鋪上土就行了。』第二天,我按城隍的指示辦了,之後又焚燒紙錢,一陣旋風把紙錢灰捲走了。有一天夜裡,我又路過那兒,聽見有人叫我坐一會兒。我知道又是原先那個鬼,便急急跑了回來。那個鬼大笑。笑聲磔磔地像是貓頭鷹。直到現在想起來,還毛髮倒豎。」養仲對雲舉說:「你的僕人幫助你,我一張嘴勝不過你們兩張嘴。但是我不能把別人見到的當作是我見到的。」雲舉說:「如果叫你審案,你是事事親眼見了之後才相信呢,還是從眾人的證詞中取證呢?事事都親眼看見,這是不可能的;從眾人證詞中取證,不是將別人見到的作為我所見到的么?你還有什麼可說的?」大家一笑結束了這個話題。
粵東異僧
莆田林教授清標言:鄭成功據台灣時,有粵東異僧泛海至,技擊絕倫,袒臂端坐,斫以刃,如中鐵石;又兼通壬遁風角。與論兵,亦娓娓有條理。成功方招延豪傑,甚禮敬之。稍久,漸驕蹇。成功不能堪,且疑為間諜,欲殺之而懼不克。其大將劉國軒曰:「必欲除之,事在我。」乃詣僧款洽,忽請曰:「師是佛地位人,但不知遇摩登伽還受攝否?」僧曰:「參寥和尚久心似沾泥絮矣。」劉因戲曰:「欲以劉王大體雙一驗道力,使眾彌信心可乎?」乃選孌童倡女姣麗善淫者十許人,布茵施枕,恣為媟狎於其側,柔情曼態,極天下之妖惑。僧談笑自若,似無見聞;久忽閉目不視。國軒拔劍一揮,首已欻然落矣。國軒曰:「此術非有鬼神,特鍊氣自固耳。心定則氣聚,心一動則氣散矣。此僧心初不動,故敢縱觀。至閉目不窺,知其已動而強制,故刃一下而不能御也。」所論頗入微。但不知椎埋惡少,何以能見及此。其縱橫鯨窟十餘年,蓋亦非偶矣。
府學教授莆田林清標說,鄭成功佔據台灣時,廣東東部有個怪和尚渡海來了。他的技藝相當精練,無與倫比,他袒胸露臂端正的坐著,用刀口砍,好像是砍在鐵和石頭上。他還精通六壬、奇門遁甲、風角這些占卜吉凶的方術。和他談論兵法,也能娓娓道來而有條理。此時鄭成功正在招攬豪傑之士,對他很敬重,以禮相待。時間一久,這和尚漸漸驕橫跋扈起來,鄭成功不能忍受,並且懷疑他是間諜,想殺了他而又擔心不能成功。他手下大將劉國軒說:「如果一定要殺了他,那麼這件事就交給我吧。」於是到他那裡和他親熱的交談,忽然問道:「大師是佛家的人,但不知遇到摩登伽女(《楞嚴經》中說:佛在世有一摩登伽女為其女缽吉帝,以幻術蠱惑阿難,將使淫樂。佛說神咒解其難。此指妓女)時,是否會受到干擾?」和尚說:「如同參寥子和尚,長久以來心就像沾了泥的柳絮,沉寂不再波。」劉國軒因此開玩笑說:「我想用南漢劉王集體宣淫的『大體雙』方式試驗一下大師的道力,使眾人堅定對佛祖的信心,怎麼樣?」於是選了大約十個漂亮善淫的美少年和妓女,鋪下褥墊枕頭,在和尚身邊肆無忌憚地戲弄相交,那種柔情昵態,極盡天下誘惑之能事,這和尚談笑自如,好像沒有看見什麼,沒有聽見什麼。過了一陣子,他忽然閉著眼睛不看了,劉國軒拔出利劍來一揮,和尚的首級便一下子落下來了。劉國軒說:「這和尚的技術並不是有什麼鬼神,只是練氣功使自己穩定下來罷了。心一定,氣就聚集起來,心一動搖就使氣散了。此和尚在剛開始時心沒有動,所以能隨便地觀看;到了閉著眼睛不看時,我就知道他已心動而極力的壓制自己,所以刀口一下去,他就抵禦不了。」他的這種看法頗能深入精微之處,但是不知這個殺人搶掠、品行惡劣的年輕人憑什麼能看到這一點?他能在橫行大海深處(台灣島)縱橫十幾年,看來也不是偶然的呀!
江南崔寅
朱公晦庵,嘗與五公山人散步城南,因坐樹下談《易》。忽聞背後語曰:「二君所論,乃術家《易》,非儒家《易》也。」怪其適自何來。曰:「已先坐此,二君未見耳。」問其姓名。曰:「江南崔寅。今日宿城外旅舍,天尚未暮,偶散悶閑行。」山人愛其文雅,因與接膝,究術家儒家之說。崔曰:「聖人作《易》,言人事也,非言天道也;為眾人言也,非為聖人言也。聖人從心不逾矩,本無疑惑,何待於占?惟眾人昧於事幾,每兩歧罔決,故聖人以陰陽之消長,示人事之進退,俾知趨避而已。此儒家之本旨也。顧萬物萬事,不出陰陽。後人推而廣之,各明一義。楊簡、王宗傳闡發心學,此禪家之《易》,源出王弼者也。陳摶、邵康節推論先天,此道家之易,源出魏伯陽者也。術家之《易》衍於管、郭,源於焦、京,即二君所言是矣。《易》道廣大,無所不包,見智見仁,理原一貫。後人忘其本始,反以旁義為正宗。是聖人作《易》,但為一二上智設,非千萬世垂教之書,千萬人共喻之理矣。經者常也,言常道也;經者徑也,言人所共由也。曾是《六經》之首,而詭秘其說,使人不可解乎?」二人喜其詞致,談至月上未已。詰其行蹤,多世外語。二人謝曰:「先生其儒而隱者乎?」崔微哂曰:「果為隱者,方韜光晦跡之不暇,安得知名?果為儒者,方反躬克己之不暇,安得講學?世所稱儒稱隱,皆膠膠擾擾者也。吾方惡此而逃之。先生休矣,毋污吾耳。」剨然長嘯,木葉亂飛,已失所在矣。方知所見非人也。
朱公悔庵曾經同五公山人在城南散步,於是就坐在樹下談《易》。忽然聽到背後有人說話道:「二位所論,乃是方術家的《易》,不是儒家的《易》。」二人奇怪他剛才從哪裡來,回答說:「已經先坐在這裡,二位沒有看見罷了。」問他的姓名,答:「江南崔寅。今天住宿在城外的旅店裡,天還沒到晚,偶而閑走,解解悶氣。」山人愛他的文雅,於是就同他促膝而談,推究方術家儒家的說法。崔說:「聖人作《易》,是說人事,不是說天道;是為眾人而說,不是為聖人而說。聖人隨心所欲而不超越法度,本來沒有疑惑,何必要等待占卜來決定呢?眾人不了解行事的時機,每每遇到矛盾分歧無法決斷,所以聖人用陰陽的盛衰,顯示人事的進退,使他們知道趨吉避凶罷了。這是儒家的根本意旨。反正萬事萬物,超不出陰陽兩端,後來的人推而廣之,各闡明一義。楊簡、王宗傳闡發心學,這是佛家的《易》,淵演出於王弼。陳摶、邵康節推論先天,這是道家的《易》,淵源出於魏伯陽。方術家的《易》,推演於管輅、郭璞,淵源於焦延壽、京房,就是二位所說的了。《易》之道廣大,無所不包,見智見仁,各有各的見解,道理原是一貫的。後人忘記了它的根本原始,反而以旁生的歧義作為正宗。這就變成聖人作《易》,只是為一二個上等智慧的人而設,不是垂示教訓於千萬世的書,為千萬人共同理解的道理了。經就是常,是說通常的道理;經就是徑,是說人所共同遵循的道路。《易》,曾經是《六經》之首,難道可以把它說得神秘莫測,使人不可理解嗎?」二人喜愛他言談的意趣,談論到月亮上來還沒有完。詢問他的行蹤,多塵世之外的話。二人遜謝說:「先生是儒者而隱居的嗎?」崔微笑說:「果真是隱者,那就連掩藏聲名隱晦蹤跡都來不及,哪裡能夠讓你們知道我的名字?果真是儒者,連反過來要求自己、剋制自己的私慾都來不及,哪裡能夠講學?世上所稱為儒者的隱者的,都是亂七八糟的角色。我正厭惡這些而逃避它,先生算了吧,不要污染我的耳朵!」剨的一陣悠長的叫聲,樹葉亂飛,他已經消失了。二人這才知道所見到的不是人。
南皮許南金
南皮許南金先生,最有膽。在僧寺讀書,與一友共榻。夜半,見北壁燃雙炬。諦視,乃一人面出壁中,大如箕,雙炬其目光也。友股粟欲死。先生披衣徐起曰:「正欲讀書,苦燭盡。君來甚善。」乃攜一冊背之坐,誦聲琅琅。未數頁,目光漸隱;拊壁呼之,不出矣。
又一夕如廁,一小童持燭隨。此面突自地湧出,對之而笑。童擲燭撲地。先生即拾置怪頂,曰:「燭正無台,君來又甚善。」怪仰視不動。先生曰:「君何處不可往,乃在此間?海上有逐臭之夫,君其是乎?不可辜君來意。」即以穢紙拭其口。怪大嘔吐,狂吼數聲,滅燭自沒。自是不復見。先生嘗曰:「鬼魅皆真有之,亦時或見之;惟檢點生平,無不可對鬼魅者,則此心自不動耳。
南皮人許南金先生,膽量很大。他在寺院讀書,與一位友人同睡一張床上。半夜,見北牆壁上燃起了兩支燈炬。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副巨人面孔從牆壁里伸出來,象簸箕那樣大,兩支燈炬就是雙目發出的光芒,友人兩腿發抖,幾乎要被嚇死。許先生披上衣服,慢吞吞地起來說:「正想讀書,苦於蠟燭已經點完了。君來得正好。」於是拿起一冊書,背向牆壁坐好,琅琅吟誦起來。沒有讀完幾頁,目光就漸漸消失了;他拍著牆壁呼喚,巨人面沒有出來。還有一天晚上到廁所,一個小童持蠟燭隨往。巨人面又突然從地上冒出來,對著他們笑,小童嚇得扔掉燈燭仆倒在地。許先生拾起蠟燭放在巨面怪的頭頂,說:「蠟燭正沒有燭台,君來得又很及時。」巨面怪仰視著許先生沒有動。許先生說:「君哪裡不可以去,非要在這裡。海上有追逐臭味的人,您難道就是嗎?那麼,不能辜負君的來意。」說罷,就拿起一團廁所的穢紙朝巨面怪的口擦去,巨面怪嘔吐起來,狂吼了幾聲,就熄滅蠟燭消失了。從此,再沒出現。許南金先生曾說:「鬼魅都是確實存在的,也時而親眼見過。但檢點生平,沒有做過不可面對鬼魅的惡事,所以我心中無愧,一點都不害怕。」
鬼隱
戴東原言:明季有宋某者,卜葬地,至歙縣深山中。日薄暮,風雨欲來,見岩下有洞,投之暫避。聞洞內人語曰:「此中有鬼,君勿入。」問:「汝何以入?」曰:「身即鬼也。」宋請一見。曰:「與君相見,則陰陽氣戰,君必寒熱小不安。不如君爇火自衛,遙作隔座談也。」宋問:「君必有墓,何以居此?」曰:「吾神宗時為縣令,惡仕宦者貨利相攘,進取相軋,乃棄職歸田。歿而祈於閻羅,勿輪迴人世。遂以來生祿秩,改注陰官。不虞幽冥之中,相攘相軋,亦復如此,又棄職歸墓。墓居群鬼之間,往來囂雜,不勝其煩,不得已避居於此。雖凄風苦雨,蕭索難堪,較諸宦海風波,世途機阱,則如生忉利天矣。寂歷空山,都忘甲子。與鬼相隔者,不知幾年;與人相隔者,更不知幾年。自喜解脫萬緣,冥心造化。不意又通人跡,明朝當即移居。武陵漁人,勿再訪桃花源也。」語訖不復酬對。問其姓名,亦不答,宋攜有筆硯,因濡墨大書「鬼隱」兩字於洞口而歸。
戴東原說:明代有位宋某,選擇墳地,來到歙縣深山中。天色將晚,風雨即將來到,宋某見崖下有個山洞,便投奔過去打算避避。聽見洞里有人說:「這裡面有鬼,你別進來。」宋某問:「你怎麼可以進去?」裡面說:「我就是鬼。」宋某請求見見面,鬼說:「我和你見面,則陰氣與陽氣相撞,你必定寒熱不大舒服。不如你點著火自衛,我們離開一段距離談談。」宋某問你肯定有墳墓,為什麼呆在這兒?鬼說:「我在明神宗時當縣令,厭惡那些官場上的人,見了利就爭搶,相互傾軋,便辭職去務農。我死後請求閆王不要讓我再轉生到人世,於是便將我來生的祿位,改注我為陰間的官。不料在陰間,照樣相互爭搶傾軋,於是又辭了官回到墳墓里。墳墓四周有許多鬼,往來吵雜,不勝其煩,不得已躲到了這裡。儘管這裡清清冷冷,孤寂難挨,但較之官場上的風波險惡、世途上的爾虞我詐,則好像是在忉利天上呵。我在這空山裡,忘了時間的流逝。與鬼斷絕來往,不知有多少年了,與人斷絕來往,更不知有多少年。我心裡為斷絕了身外的一切而暗自高興,不料這裡又來了人。明天早上我就得搬走。武陵的漁人,不要再尋訪桃花源了。」說完,便不再吱聲了;問他的姓名,也不回答。宋某帶著筆硯,便研墨濡筆,在洞口寫下「鬼隱」兩個大字後回去了。
巧對
陽曲王近光言:冀寧道趙公孫英有兩幕友,一姓喬,一姓車,合雇一騾轎回籍。趙公戲以其姓作對曰:「喬、車二幕友,各乘半轎而行。」恰皆轎之半字也。時署中召仙,即舉以請對。乩判曰:「此是實人實事,非可強湊而成。」越半載,又召仙,乩忽判曰:「前對吾已得之矣:盧、馬兩書生,共引一驢而走。」又判曰:「四日後,辰巳之間,往南門外候之。」至期遣役偵視,果有盧、馬兩生,以一驢負新科墨卷,赴會城出售。趙公笑曰:「巧則誠巧,然兩生之受侮深矣。」此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雖仙人亦忍俊不禁也。
陽曲人王近光說:冀寧道的趙孫英有兩個朋友,一個姓喬,另一個姓車,兩人合夥雇請了一輛騾轎回家鄉。趙孫英開玩笑,以他們兩個的姓作了一副上聯說:「喬、車二幕友,合乘半轎行!。」兩人的姓恰好是「轎」字的一半。當時官署里正在請神,立即列出這個對子,請求對出下聯。神批道:「這是真人真事,不能勉強湊合。」又過半年,官署里又請神,神忽然批道:「上次的對子我已對出來了:盧、馬兩書生,共引一驢走。」接著又批道:「四天之後,辰時、巳時之間,在南門外等著。」到時派遣一小雜役去察看,果然有盧、馬兩個書生,用一頭驢子載著新科考卷到省城去出售。趙孫英笑道:「這個下聯極為巧妙,但這兩個書生可受侮辱了。」這正是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即使是神仙也忍不住開個玩笑。
狐精戲報
先祖有庄,曰廠里,今分屬從弟東白家。聞未析箸時,場中一些垛,有年矣,雲狐居其中,人不敢犯。偶佃戶某醉卧其側,同輩戒勿觸仙家怒。某不知,反肆詈。忽聞人語曰:「汝醉,吾不較。且歸家睡可也。」
次日,詣園守瓜,其婦擔飯來饁,遙望團焦中,一紅衫女子與夫坐,見婦驚起,倉卒逾垣去。婦故妒悍,以為夫有外遇也,憤不可忍,遽以擔痛擊。某百口不能自明,大受捶楚。婦手倦稍息,猶喃喃毒詈。忽聞樹杪大笑聲,方知狐戲報之也。
已故祖父有個莊子叫廠里,現今分派屬於堂弟東白家。聽說沒有分家時,場院里一個柴垛有些年頭了,說是狐精居住在其中,人不敢侵犯。偶然有個佃戶某醉了,睡在它的旁邊,其他佃戶告戒不要觸怒仙家,某不聽,反而肆意地責罵。忽然聽到有人說話道:「你醉了,我不計較,姑且回家去睡好了。」第二天,那佃戶到園地里看守瓜田,他的妻子挑著飯來送,遠遠地望見圓形瓜棚中一個紅衣衫的女子同丈夫坐在一起。見到婦人吃驚地起身,急忙跳過矮牆離去。婦人原本妒忌兇悍,以為丈夫有了外遇;氣憤不可忍耐,立即用扁擔痛打。那佃戶有一百張嘴也不能為自己辯白,挨了一頓飽打。婦人手倦稍停,還喃喃地毒罵。忽然聽到樹梢頭的大笑聲,方才知道是狐精戲弄報復他。
夙世冤愆
吳惠叔言:其鄉有巨室,惟一子,嬰疾甚劇。葉天士診之,曰:「脈現鬼證,非藥石所能療也。」乃請上方山道士建醮。至半夜,陰風諷然,壇上燭火俱暗碧。道士橫劍瞑目,若有所睹。既而拂衣竟出,曰:「妖魅為厲,吾法能祛。至夙世冤愆,雖有解釋之法,其肯否解釋,仍在本人。若倫紀所關,事干天律,雖籙章拜奏,亦不能上達神霄。此祟乃汝父遺一幼弟,汝兄遺二孤侄,汝蠶食鯨吞,幾無餘瀝。又煢煢孩稚,視若路人,至饑飽寒溫,無可告語;疾痛痾癢,任其呼號。汝父茹痛九原,訴於地府。冥官給牒,俾取汝子以償冤。吾雖有述,只能為人驅鬼,不能為子驅父也。」果其子不久即逝。後終無子,竟以侄為嗣。
吳惠叔說:他的鄉里有個大戶,只有一個兒子,病得很重。葉天士給診斷之後說:「從脈象看得的是鬼的證候,這不是吃藥所能治得了的。」於是便請上方山道士設壇祈禱。到了半夜,陰風颯颯,壇上的燭火都變成了暗綠色。道士橫劍閉目,好像看見了什麼,之後撩開衣服出來了。他說:「妖魅作怪,我能祛除。至於幾代的恩怨,雖然有解救的辦法,但能否解救,還在於本人。如關係到人倫綱紀,違犯了天條,即便是拜奏上綠章,也不能傳達於天廷。這個病的起因是:你的父親撇下了你的一個幼弟,你的哥哥撇下了兩個孤苦無依的侄,你蠶食鯨吞他們的財產,幾乎一點沒剩;又把這孤苦伶丁的孩子,視作路人。以至他們饑飽冷暖,都無處去說,疾病痛癢,任他們呼號。你的父親在九泉之下非常心疼,告到陰曹地府。陰官下文,叫捉你的兒子來償冤。我雖然有法力,但只能給人驅祛鬼神,而不能為兒子驅趕父親。」不久,這位大戶的兒子果然死去了。他這一輩子沒有兒子,竟然把侄子立為後嗣。
二牛斗盜
護持寺在河間東四十里。有農夫於某,家小康。一夕,於外出。劫盜數人從屋檐躍下,揮巨斧破扉,聲丁丁然。家惟婦女弱小,伏枕戰慄,聽所為而已。
忽所畜二牛,怒吼躍入,奮角與賊斗。挺刃交下,斗愈力。盜竟受傷,狼狽去。蓋乾隆癸亥,河間大飢,畜牛者不能芻秣,多鬻於屠市。是二牛至屠者門,哀鳴伏地,不肯前。於見而心惻,解衣質錢贖之,忍凍而歸。牛之效死固宜;惟盜在內室,牛在外廄,牛何以知警?且牛非矯捷之物,外扉堅閉,何以能一躍逾牆?此必有使之者矣,非鬼神之為而誰為之?此乙丑冬在河間歲試,劉東堂為余言。東堂即護持寺人,雲親見二牛,各身被數刃也。
護持寺在河間城東四十里,那裡有位姓於的農夫,家境小康。一天晚上,於某出門沒有在家居住,幾個劫舍的強盜從屋檐上跳下來,揮動大斧來砍門,砍得丁當亂響。家中只有婦女小孩,只能伏在枕上發抖,聽任強盜行事而已。忽然,家中所養的兩頭耕牛,怒吼著跳進院內,奮起雙角,與強盜搏鬥起來。強盜舉刀齊下,牛奮戰更勇。強盜終於受傷,狼狽逃走。原來乾隆癸亥年,河間發生大饑荒,人們沒有芻草養牛,多把牛賣給了屠市。於家這兩頭牛當初也被人賣給屠戶。二牛走到屠戶門前時,伏在地上哀叫起來,不肯再向前走。於某看到後,動了惻隱之心,當即脫下衣服質錢將二牛贖出,自己忍著寒冷牽回家來。牛為於家效死是應該的,只是強盜在內院,牛在外廄,如何就知道內院有了強盜?而且牛並不是靈巧敏捷的動物,外門堅閉,為何能一跳就過了牆?這必定有靈通驅使,不是鬼神又是誰呢?這件事情,是乙丑年冬天,我在河間歲考時,劉東堂對我講的。劉東堂就是護持寺人,他說親眼目睹了二牛身上分別留下的幾處刀傷。
瑞草不瑞
芝稱瑞草,然亦不必定為瑞。靜海元中丞在甘肅時,署中生九芝,因以自號。然不久即罷官。舅氏安公五占,停柩在室,忽柩上生一芝。自是子孫式微,今已無齠齔。蓋禍福將萌,氣機先動;非常之兆,理不虛來。第為休為咎,則不能預測耳。先兄晴湖則曰:「人知兆發於鬼神,而人事應之。不知實兆發於人事,而鬼神應之。亦未始不可預測也。」
人們把靈芝叫做瑞草,但也不一定就祥瑞。靜海人元中丞在甘肅時,衙署中長出九個靈芝,因此自號九芝。然而不久即被罷官。我的舅舅安五占,停柩在屋裡,忽然柩上長出一棵靈芝。從此子孫衰減,如今已沒有後代了。一般來說,禍福將要發生之時,氣機首先有所變化。反常的兆頭,按道理講不會憑空而生,只是這兆頭能產生福還是禍,不能預測而已。已故兄長晴湖就說過:「人知道兆頭由鬼神發出,而人事加以應驗。卻不知這兆頭實際上由人事發出,而鬼神才有所反應。這樣看來,兆頭也不是不可預測的。」
梵字大悲咒
大學士伍公彌泰言:向在西藏,見懸崖無路處,石上有天生梵字大悲咒。字字分明,非人力所能,亦非人跡所到。當時曾舉其山名,梵音難記,今忘之矣。公一生無妄語,知確非虛構。天地之大,無所不有。宋儒每於理所無者,即斷其必無,不知無所不有,即理也。
大學士伍公彌泰說:過去在西藏,看見懸崖上沒有路的地方,有天生的梵文大悲咒,字字分明,那不是人力所能辦到的,那地方也不是人跡所能到達的。當時伍公曾經說出它的山名,梵文的音難記,我現在已忘記那山名了。伍公一生沒有虛妄的話,知道確實不是虛構出來的。天地的廣大,無所不有。宋代儒者每當理所沒有的,就斷定它必然沒有。他們不知道,無所不有就是理呵。
黃教和紅教
喇嘛有兩種:一曰黃教,一曰紅教,各以其衣別之也。黃教講道德,明因果,與禪家派別而源同。紅教則惟工幻術。理藩院尚書留公保住,言駐西藏時,曾忤一紅教喇嘛。成言登山時必相報。公使肩輿鳴騶先行,而陰乘馬隨其後。至半山,果一馬躍起壓肩輿上,碎為齏粉。此留公自言之。曩從軍烏魯木齊時,有失馬者,一紅教喇嘛取小木橙咒良久,橙忽反覆折轉,如翻桔槔。使失馬者隨行,至一山谷,其馬在焉。此余親睹之。考西域吞刀吞火之幻人,自前漢已有。此蓋其相傳遺術,非佛氏本法也。故黃教謂紅教曰魔。或曰:「是即波羅門,佛經所謂邪師外道者也。」似為近之。
喇嘛教有兩種,一種叫黃教,一種叫紅教,以衣服相區別。黃教講道德,闡明因果,與佛家派別不同而源頭相同。紅教則只擅長幻術。理蕃院的尚書留保住說他在西藏時,曾得罪了一個紅教喇嘛,有人說登山時他肯定要報復。於是留保住叫肩夫隨轎子先走,而他卻偷偷的騎馬跟在後面。到半山腰時,果然有一匹馬跳躍起來,撞在轎子上,把轎子壓得粉碎。這是留保住自己說的。以前我從軍烏魯木齊時,有一個人丟了馬,一個紅教喇嘛,取出一隻小木凳,念了好久的咒語,凳子忽然反覆的折來折去,如同桔槔般往前走。丟馬的人於是跟隨小凳走,來到一個山谷邊,發現馬就在這裡。這是我親眼看到的。經考查,在西域一帶吞刀吞火的藝人,從西漢開始就有了,這大概是那時傳下的魔術,而不是佛家自己的法術。所以黃教稱紅教為魔,有的說:「這就是波羅門,佛教所謂邪師外道。」這一說法大概是接近事實的。
狐不為祟
巴里坤、辟展、烏魯木齊諸山,皆多狐,然未聞有祟人者。惟根克忒有小兒夜捕狐,為一黑影所撲,墮崖傷足,皆曰狐為妖。此或膽怯目眩,非狐為妖也。大抵自突厥、回鶻以來,即以弋獵為事。今日則投荒者、屯戌者、開墾者、出塞覓食者搜岩剔穴,采捕尤多,狐恆見傷夷,不能老壽,故不能久而為魅歟!抑僻在荒郊,人已不知導引練形術,故狐亦不知歟!此可見風俗必有所開,不開則不習;人情沿於所習,不習則不能。道家化性起偽之說,要不為無見。姚安公謂滇南僻郡,鬼亦淳良。即此理也。
巴里坤、辟展、烏魯木齊一帶的群山中,都有很多狐狸,不過沒有聽說有害人的狐狸。只有根克忒有個兒童夜間捕狐時,被一個黑影撲了一下,掉下山崖摔傷了腳,人們都說黑影是狐妖。這也許是膽怯眼花,並不是狐狸成妖。大概自從突厥、回鶻以來,這一帶就以捕獵為業。到現在,逃荒的、屯兵駐防的、開墾的、出塞尋食的,都搜遍岩縫,踏盡山洞,其中捕獵的又很多,狐狸時常遭到捕殺傷害。是狐因不能長壽,所以也就不能夠長久修鍊而成為精魅吧?或者是由於地處邊疆偏僻所在,人已經不知道導引鍊形術,所以狐也不知道鍊形呢?由此可見,風俗必須有所開化才能學習,不開化就不能學習;人情遵循所學習的,不學習就不會做。道家化性起偽的說法,並非沒有見地。姚安公說雲南南部是偏僻地區,連鬼也淳厚善良,就是這個道理。
託名求食
副都統劉公鑒言:曩在伊犁,在善扶乩者,其神自稱唐燕國公張說。與人唱和詩文,錄之成帙。性嗜飲,每降壇,必焚紙錢,而奠以大白。不知龍沙蔥雪之間,燕公何故而至是?劉公誦其數章,詞皆淺陋。殆打油、釘鉸之流,客死冰天,遊魂不返,託名以求食歟!
副都統劉鑒說:以前伊犁有一個善於扶乩的人,他請來的人自稱是唐代的燕國公張說。他和人一塊唱詞做詩文,記錄下來成冊。生性嗜酒如命,每次降壇時,一定要先燒紙錢,用白酒奠祭。張說不知為什麼到了塞外蔥嶺雪山之間,劉公念了幾章詩文,詞義淺近鄙陋,差不多就是打油詩之類。假如外鄉人死在這冰天雪地里,遊魂不回去,是不是假託張說的名義來混口飯呢?
鬼欺禿項馬
里人張某,深險詭譎,雖至親骨肉,不能得其一實語。而口舌巧捷,多為所欺。人號曰:「禿項馬」。馬禿項為無鬃,鬃蹤同音,言其恍惚閃鑠,無蹤可覓也。
一日,與其父夜行迷路,隔隴見數人團坐,呼問當何向。數人皆應曰:「向北。」因陷深淖中。又遙呼問之。皆應曰:「轉東。」乃幾至滅頂,瞥躠泥塗,困不能出。聞數人拊掌笑曰:「禿項馬,爾今知妄語之誤人否?」近在耳畔,而不睹其形。方知為鬼所紿也。
里中有位張某,陰險詭詐,即便是至親骨肉,也得不到他的一句真話。他的伶牙俐齒,許多人都被他騙過,人們給他起外號叫「禿項馬」。馬禿項就是沒有鬃毛,鬃和蹤同音,是說他閃閃爍爍,無蹤跡可尋。有一天,他和父親走夜路迷了路,隔著田壟望見幾個人圍坐著,便喊著問往哪兒走。那幾個人都說向北。於是張某陷在泥沼中。他又遠遠地呼問往哪兒走,那些人又都回答說向東。張某往東去,又差點兒淹死。他困在泥淖中,走不出來,聽見那幾個人拍著手笑道:「禿項馬,你今天知道胡說八道害人了吧?」聲音近在耳邊,但不見人影。他這才知道是被鬼耍了。
妖由人興
妖由人興,往往有焉。李雲舉言:一人膽至怯,一人慾戲之。其奴手黑如墨,使藏於室中,密約曰:「我與某坐月下,我驚呼有鬼,爾即從窗隙伸一手。」屆期呼之,突一手探出,其大如箕,五指挺然如舂杵。賓主俱驚,仆眾嘩曰:「奴其真鬼耶?」秉炬持仗入,則奴昏卧於壁角。救之蘇,言暗中似有物以氣噓我,我即迷悶。
族叔桑庵言:二人同讀書佛寺,一人燈下作縊鬼狀,立於前;見是人驚怖欲絕,急呼:「是我,爾勿畏。」是人曰:「固知是爾,爾背後何物也?」回顧乃一真縊鬼。蓋機械一萌,鬼遂以機械之心從而應之。斯亦可為螳螂黃雀之喻矣。
妖由人所興起,往往是有的。李雲舉說:某甲膽子極小,另某乙要想同他開開玩笑。乙的奴僕手黑得像墨,乙讓他藏在房間里,秘密約好說:「我同某甲坐在月下,我驚叫有鬼,你就從窗縫裡伸出一隻手。」到約定的時候,乙呼叫起來,突然一隻手伸了出來,它的大小像畚箕,五個手指直挺著像舂米的棒槌。客人和主人一齊感到吃驚,僕人們都吵嚷起來說:「他難道是真鬼嗎?」拿著火把手持棍棒進去,只見乙仆昏睡在牆壁角落裡。眾人救他醒來,他說是黑暗中好像有東西用氣吹我,我就昏迷神志不清了。同族的叔叔楘庵說,有兩個人一起在佛寺里讀書。一個人燈下裝作弔死鬼樣子,站立在面前,看到另一個人驚嚇得要死。急忙呼叫:「是我,你不要怕。」另一人說:「我知道是你,但你背後是什麼東西?」裝鬼的人回頭一看,竟是一個真的弔死鬼。大概機詐之心一旦萌生,鬼就用機詐之心跟著回應。這也可以比喻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了。
環環相報
餘八九歲時,在從舅實齋安公家,聞蘇丈東皋言:交河某令,蝕官帑數千,使其奴齎還。奴半途以黃河覆舟報,而陰遺其重台攜歸。重台又竊以北上,行至兗州,為盜所劫殺。從舅咋舌曰:「可畏哉!此非人之所為,而鬼神之所為也。夫鬼神豈必白晝現形,左懸業鏡,右持冥籍,指揮眾生,輪迴六道,而後見善惡之報哉?此足當森羅鐵榜矣。」蘇丈曰:「令不竊資,何至為奴乾沒?奴不乾沒,何至為重台效尤?重台不效尤,何至為盜屠掠?此仍人之所為,非鬼神之所為也。如公所言,是令當受報,故遣奴竊資。奴當受報,故遣重台效尤。重台當受報,故遣盜屠掠。鬼神既遣之報,人又從而報之,不已顛乎?」從舅曰:「此公無礙之辨才,非正理也。然存公之說,亦足於相隨波靡之中,勸人以自立。」
我八九歲時,在堂舅安實齋家,聽蘇老丈東皋說:交河某位縣令,貪污了官庫的一筆金錢,讓自己的家奴帶回家去。家奴行至中途,謊說在黃河中翻了船,金錢沉落河中,而暗中卻派他手下役使的重台帶回自己家中。重台又仿效家奴所為,竊取金錢北上,走到兗州時,被盜賊劫殺。堂舅聽後,驚訝地說:「可怕呀!這一系列的行為都不是人做出來的,而是有鬼神在其中起了作用。鬼神何必要白天現形呢?左面懸著地府業鏡,右面拿著冥間檔案,指揮眾生,輪迴六道,終究是要見到善惡報應。善惡報應,就足以等於森羅殿上鐵制的榜牌了。」蘇老丈說:「縣令不貪污官庫資金,何致於被家奴吞沒呢?家奴不吞沒,何致於被重台竊取呢?重台不竊取,又何致於被盜賊劫殺呢?這仍然是人所做出來的,不是鬼神在其中起了作用。假設如同你所說,是鬼神安排的報應,那麼就成了這樣一個程序:縣令應該受報,所以安排了家奴吞沒;家奴應該受報,所以安排了重台竊取;重台應該受報,所以安排了盜賊劫殺。鬼神既然安排人家去完成報應任務,卻又要派人去報復執行任務的人,這豈不是自相矛盾,是非顛倒了嗎?」從舅說:「這老先生辯才很高,但不是正理。不過,記住他講的故事,也足以在隨波起伏、順風而倒的風氣之中,用來勸人自立。」
鬼畏倔強
劉乙齋廷尉為御史時,嘗租西河沿一宅。每夜有數人擊柝,聲琅琅徹曉;其轉更攢點,一一與譙鼓相應。視之則無形,聒耳至不得片刻睡。乙齋故強項,乃自撰一文,指陳其罪,大書粘壁以驅之。是夕遂寂。乙齋自詡不減昌黎之驅鱷也。余謂:「君文章道德似尚未敵昌黎,然性剛氣盛,平生尚不作曖昧事,故敢悍然不畏鬼。又拮据遷此宅,力竭不能再徙,計無復之,惟有與鬼以死相持。此在君為困獸猶鬥,在鬼為窮寇勿追耳。君不記《太平廣記》載周書記與鬼爭宅,鬼憚其木強而去乎?」乙齋笑擊余背曰:「魏收輕薄哉!然君知我者。」
大理寺卿劉乙齋任御史時,曾租住西河沿一座房子。每夜都有幾個人敲梆子,聲音琅琅地一直響到早上;轉更時的梆子點,一一都和鼓樓相呼應。到外面看,則什麼也沒有,吵鬧得夜裡得不到片刻的安靜。劉乙齋是個倔脾氣,便寫了一篇文章,指摘對方的罪狀,書寫張貼在牆上逐驅吵鬧者。這天晚上便沒有聲音了。劉乙齋感到驚奇,自認為不差於韓愈驅走鱷魚。我說:「你的文章德行,似乎還趕不上韓愈。但是你性剛氣盛,這一輩子還沒有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所以悍然不怕鬼。加之你經濟拮据,遷到這座房子,已經無力再遷往別處了。沒有辦法,只好和鬼拚死斗下去。這在你,可以說是困獸猶鬥;在鬼,則是窮寇勿追。你不記得《太平廣記》中載『周書記和鬼爭房子』鬼怕周書記倔強而離開的故事么?」劉乙齋笑著拍我的背說:「你這個魏收真是輕薄呵!不過你還是了解我的。」
筆捧樓山魈
余督學福建時,署中有「筆棒樓」,以左右挾兩浮圖也。使者居下層,其上層則複壁曲折,非正午不甚睹物。舊為山魈所據,雖不睹獨足反踵之狀,而夜每聞聲。偶憶杜工部「山精白日藏」句,悟鬼魅皆避明而就晦,當由曲房幽隱,故此輩潛蹤。因盡撤牆垣,使四面明窗洞啟,三山翠靄,宛在目前。題額曰「浮青閣」,題聯曰:「地迥不遮雙眼闊,窗虛只許萬峰窺。」自此山魈迂於署東南隅會經堂。堂故久廢,既於人無害,亦聽其匿跡,不為已甚矣。
我在福建任督學時,衙署里有一座「筆捧樓」,該樓以左右挾有兩座佛塔而得名$我住在下層,層則牆壁重疊曲折,不是中午就看不大清楚東西。過去這裡被山魈佔住了,雖然沒有看到獨腳和腳跟反向前形狀,然而夜裡常聽到他的叫聲。偶爾記起杜工部的「山精白日藏」的句子,才悟出鬼魅都是避光而喜歡黑暗。由於房間曲折陰隱,因此鬼魅都潛藏在其中。於是把四面牆壁統統折除,使四面明亮的窗子都打開,三山的翠色霧靄,好像就在眼前。我題了一塊匾,名為「浮青閣」,並寫了一副對聯:「地回不遮雙眼闊,窗虛只許萬峰窺。」從此以後山魈遷到衙署東南角的會經堂。這座堂因為荒廢已久,既對人無害,也就任憑它在那裡藏匿蹤跡,不能逼得太過份了。
山鬼為祟
徐公景熹,官福建鹽道時,署中篋笥每火自內發,而扃鑰如故,又一夕,竊剪其侍姬發,為祟殊甚。既而徐公罷歸,未及行而卒。山鬼能知一歲事,故乘其將去肆侮也。徐公盛時,銷聲匿跡;衰氣一至,無故侵陵。此邪魅所以為邪魅歟!
徐公景熹官居福建鹽道時,衙署中的箱籠往往有火從裡面發出,而關鎖如同原樣。又一天夜裡,有東西偷偷剪去他侍妾的頭髮,為禍作祟得很厲害,不久之後,徐公罷官放歸,沒有來得及動身就死了。山鬼能夠知道一年中的事情,所以趁他將要離去的時候肆意地侮弄。徐公興盛時,山鬼隱聲藏跡,衰氣一到,就無緣無故地侵害凌辱。這就是妖邪鬼魅之所以為妖邪鬼魅吧!
青苗神
余鄉青苗被野時,每夜田隴間有物,不辨頭足,倒擲而行,築地登登如杵聲。農家習見不怪,謂之青苗神。雲常為田家驅鬼,此神出,則諸鬼各歸其所,不敢散游於野矣。此神不載於古書,然確非邪魅。從兄懋園嘗見於李家窪見之,月下諦視,形如一布囊,每一翻折,則一頭著地,行頗遲重雲。
在我家鄉春苗布野的時候,每到夜間,田間就出現一物,辨不清頭足,只見它倒過來騰躍而行,搗著地發出噔噔的如同棒槌的聲音。農家司空見慣,不以為怪,稱其為青苗神。據說青苗神常為田家驅鬼,此神一出,群鬼就各歸其所,不敢在田野繼續散遊了。此神不見於古書記載,然而確實不是邪魅。從兄懋園曾在李家窪目睹,月下仔細觀察,形狀如同一個布囊,每一次翻折,總是一頭著地,行動非常笨重遲緩。
陳太夫人
先祖寵於公,原配陳太夫人,早卒。繼配張太夫人,于歸日,獨坐室中,見少婦揭簾入,徑坐床畔,著玄帔黃衫,淡綠裙,舉止有大家風。新婦不便通寒溫,意謂是群從娣姒或姑姊妹耳。其人絮絮言家務得失、媼婢善惡,皆委曲周至。久之,僕婦捧茶入,乃徑出。
後閱數日,怪家中無是人;細詰其衣飾,即陳太夫人斂時服也。死生相妒,見載籍者多矣。陳太夫人已掩黃壚,猶慮新夫人未諸料理,現身指示,無間幽明,此何等居心乎?今子孫登科第、歷仕宦者,皆陳太夫人所出也。
已故祖父寵予公,原配夫人是陳夫人,早年死了。繼室張太夫人,在過門那天,獨自坐在屋裡,只見一位少婦掀開帘子進來,徑直就坐在床邊上。她身披黑色披肩,穿著黃衫,淡綠色的裙子,言行舉止很有大家閨秀風度。新娘不便於隨便搭腔,以為她是叔伯妯娌,或姑姐妹。這個人侃侃而談家務的得失,婢女老媽子的好壞都講得極為詳細周到。談了許久,僕婦捧著茶送來,這人才徑直走出。後過了幾天,張太夫人奇怪家中沒有這個人,細說她的衣物及打扮,才知是陳夫人入斂時的服裝。生人和死人相互妒忌,這在書中已有許多記載。陳太夫人已被埋在黃土之下,仍然擔心新娘不知怎樣料理家務,而現身出來加以指示,不顧陽間和陰間的阻隔,這真是居心良苦啊!現在子孫中得登科第、歷任官職的,都是陳太夫人所生的這一脈。
文儀班中人
伯高祖愛堂公,明季有聲黌序間。刻意鄭、孔之學,無間冬夏,讀書恆至夜半。
一夕,夢到一公廨,榜額曰「文儀」,班內十許人治案牘,一一恍惚如舊識。見公皆訝曰:「君尚遲七年乃當歸,今猶早也。」霍然驚寤,自知不永,乃日與方外游。偶遇道士,論頗洽,留與共飲。道士別後,途遇奴子胡門德,曰:「頃一書忘付汝主,汝可攜歸。」公視之,皆驅神役鬼符咒也。閉戶肄習,盡通其術,時時用為戲劇,以消遣歲月。越七年,至崇禎丁丑,果病卒。卒半日復甦,曰:「我以褻用五雷法,獲陰譴。冥司追還此書,可急焚之。」焚訖復卒。半日又蘇曰:「冥司查檢,缺三頁,飭歸取。」視灰中,果三頁未燼;重焚之,乃卒。此事姚安公附載家譜中。公聞之先曾祖,曾祖聞之先高祖,高祖即手焚是書者也。孰謂竟無鬼神乎?
伯高祖愛堂公在明代的學術界很有聲望。他專攻鄭孔之學,冬夏不停,常常讀書到半夜。有一天晚上,他夢見來到一個官署,匾額上寫著「文儀」兩字,裡面有十人左右,正在辦理公文,一個個都恍惚是舊相識。這些人見了愛堂公,都驚訝地說:「你應該再過七年才來,如今還早。」愛堂公猛然驚醒,自知活不長了,便天天游山觀景。他偶然遇到了一個道士,兩人談論很投機,便留下道士一起喝酒。道士告別後,在路上碰見奴僕胡門德。道士說:「剛才有封信忘了給你的主人了,你帶回去。」愛堂公看了這封信,卻都是驅神役鬼的符咒。於是閉門學習,精通了符咒術,時時用來演戲,以消磨時光。過了七年,到祟禎十年,他果然病逝。逝去半天后又醒過來,說:「我因為亂用五雷法,遭到陰間的懲罰批評,陰間要追還這本書,要趕緊燒掉。」燒完書後又逝去。過了半天他又蘇醒過來,說:「陰間查驗,還缺三頁,叫我回來取。」查看灰燼中,果然還有三頁沒燒盡。重新燒了之後,才逝去。姚安公把這件事附載在家譜中。他是聽已故曾祖父說的,曾祖父則是聽高祖說的,高祖就是親手燒書的人。誰說沒有鬼神呢?
故城現影
余族所居,曰景城,宋故縣也。地址尚依稀可辨。或偶於昧爽時遙望煙霧中,現一城影,樓堞宛然,類乎蜃氣。此事他書多載之,然莫明其理。余謂凡有形者,必有精氣。土之厚處,即地之精氣所聚處,如人之有魂魄也。此城周回數里,其形巨矣。自漢至宋千餘年,為精氣所聚已久,如人之取多用宏,其魂魄獨強矣。故其形雖化,而精氣之盤結者非一日之所蓄,即非一日所能散。偶然現像,仍作城形,正如人死鬼存,鬼仍作人形耳。然古城郭不盡現形,現形者又不常見,其故何歟?人之死也,或有鬼,或無鬼;鬼之存也,或見,或不見,亦如是而已矣。
我本族的人所居住的地方叫景城,是宋朝的舊縣城,城址還彷彿可以辨識。有時偶然在天剛亮時,遠遠望見煙霧當中現出一個城的影子,城樓女牆看上去很真切,類似於海市蜃樓。這事情別的書上多有記載,但是不明白它的道理。我說凡是有形的東西,必然有精氣。土地的厚實之處,就是地的精氣所聚集的地方,就像是人有魂魄一樣。這城四周迴繞數里,它的形可算是巨大了。從漢代到宋代一千多年,成為精氣所聚集地已經很久,就像人的獲取多、用途廣,他的魂魄就特彆強大了。所以它的形雖然化去,而精氣所盤旋集結的,不是一天的積蓄,就不是一天所能散盡。偶然現出形相,仍舊作城的形狀,正像人死後鬼留存,鬼仍舊作人的形狀一樣。但是古代的城郭不都現形,現形的又不常見,那是什麼緣故呢?人的死,或者有鬼,或者沒有鬼;鬼的存在,或者看見,或者看不見:也是像這樣罷了。
讀書應知禮
南官鮑敬之先生言:其鄉有陳生,讀書神祠。夏夜袒裼睡廡下,夢神召至座前,訶責甚厲。陳辨曰:「殿上先有販夫數人睡,某避於廡下,何反獲愆?」神曰:「販夫則可,汝則不可。彼蠢蠢如鹿豕,何足與較?汝讀書而不知禮乎?」蓋《春秋》責備賢者,理如是矣。故君子之於世也,可隨俗者隨,不必苟異;不可隨俗者不隨,亦不必苟同。世於違禮之事,動曰某某曾為之。夫不論事之是非,但論事之有無,自古以來,何事不曾有人為之,可一一據以借口乎?
南宮鮑敬之先生說:他家鄉有位陳生,在神廟讀書。一個夏夜,陳生脫衣露體地睡在廓廡下,夢見神將他召至座前,進行嚴厲斥責。陳生辯解說:「殿上先有幾個販夫睡了,我迴避在廊屋下為什麼反而獲罪?」神說:「販夫可以睡,而你就不可以。他們蠢笨得像山林里的野獸,哪裡值得計較呢?你是讀書人,難道也不懂禮節嗎?《春秋》對賢能的人求全責備,就是這個道理啊。因此,君子對於處世,可以隨俗就隨俗,不必苟且求異;不可隨俗就不隨,也不必去苟且求同。世俗中對於違禮的事,動不動就說某某人曾經做過。不考慮這樣做是否正確,只論事情是否已有先例,自古以來,什麼事情不曾有人做過,難道可以一一拿來作借口嗎?」
著書當存風化
漁洋山人記張巡妾轉世索命事,余不謂然。其言曰:「君為忠臣,我則何罪,而殺以饗士?」夫孤城將破,巡已決志捐生。巡當殉國,妾不當殉主乎!古來忠臣仗節,覆宗族靡妻子者,不知凡幾。使人人索命,天地間無綱常矣。使容其索命,天地間亦無神理矣。王經之母含笑受刃,彼何人乎!此或妖鬼為祟,托一古事求祭饗,未可知也。或明季諸臣,顧惜身家,偷生視息,造作是言以自解,亦未可知也。儒者著書,當存風化,雖齊諧志怪,亦不當收悖理之言。
漁洋山人記載了張巡的妾轉世後索命的事,我不以為然。索命的理由是:「你是忠臣,我有什麼罪,卻殺了我給將士吃?」孤城將被攻破,張巡已決心殉國。張巡該殉國,他的妾不該殉主人么?自古以來忠臣為盡忠而被滅宗族、妻子兒女被殺的,不知有多少。假使人人都來索命,天地之間就沒有綱常了。假使容忍來索命,天地間也就沒有天理了。王經的母親含笑受刑,這是一位多麼偉大的人呵!這個妾索命或許是妖鬼作祟,借一件過去的事來求祭祀,也未可知。或者是明末的臣子,顧惜身家性命而偷生,卻製造出這個故事來自我解脫,這不是不可能。儒士著書,應當致力於風俗教化。即便是志怪的書,也不該收入違背道理的內容。
馮道墓妖
族叔楘庵言:景城之南,恆於日欲出時,見一物,御旋風東馳。不見其身,惟昂首高丈余,長鬣鬖鬖,不知何怪。或曰:「馮道墓前石馬,歲久為妖也。」考道所居,今曰相國庄。其妻家,今曰夫人庄。皆與景城相近。故先高祖詩曰:「青史空留字數行,書生終是讓侯王。劉光伯墓無尋處,相國夫人各有庄。」其墓則縣誌已不能確指。北村之南,有地曰石人窪。殘缺翁仲,猶有存者。土人指為道墓,意或有所傳歟。董空如嘗乘醉夜行,便旋其側。倏陰風橫卷,沙礫亂飛,似隱隱有怒聲。空如叱曰:「長樂老頑鈍無恥!七八百年後豈尚有神靈?此定邪鬼依託耳。敢再披猖,且日日來溺汝。」語訖而風止。
族叔楘庵說:在景城的南邊,太陽要出來時常能看見一物,馭著旋風往東賓士。看不見它的身子,只見它昂著頭,有一丈多高,長鬃飄飄,不知是什麼怪物。有人說,這是馮道墓前的石馬,年歲久了作妖。查考馮道的住處,如今叫相國庄。他的妻家,如今叫夫人庄,離景城都很近。所以先高祖在詩中寫道:「史書上空留著幾行字,書生終究不如侯王。劉光伯的墓已找不到了,相國、夫人都留下了庄名。」馮道的墓,縣誌上也已指不出準確的位置。北村的南邊,有個地方叫石人窪,那兒還余有殘缺的石像。當地人說這就是馮道的墓,這或許是傳說吧。董空如曾乘著酒勁夜行,在墓旁小便。突然間陰風橫掃,沙石亂飛,好像隱隱約約有發怒的聲音。董空如怒斥道:「長樂老愚頑無恥,死了七八百年,哪還能有神靈?這一定是邪鬼假冒他鬧妖,你再敢猖狂,我天天來用小便澆你!」說完風也停了。
董天士
南村董天士,不知其名,明末諸生,先高祖老友也。《花王閣剩稿》中,有哭天士詩四首,曰:「事事知心自古難,平生二老對相看。飛來遺札驚投箸,哭到荒村欲蓋棺。殘稿未收新畫冊(原註:天士以畫自給),余資惟賣破儒冠。布衾兩幅無妨斂,在日黔婁不畏寒。」「五嶽填胸氣不平,談鋒一觸便縱橫。不逢黃祖真天幸,曾怪嵇康太世情。開牖有時邀月入,杖藜到處避人行。料應塵海無堪語,且試驂鸞向紫清。」「百結懸鶉兩鬢霜,自餐冰雪潤空腸。一生惟得秋冬氣,到死不知羅綺香(原註:天士不娶)。寒貰村醑才破戒,老棲僧舍是還鄉。只今一瞑無餘事,未要青繩作吊忙。」「廿年相約謝風塵,天地無情殞此人。亂世逃殫聊解脫,衰年哭友倍酸辛。關河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泉下有靈應念我,白楊孤冢亦傷神。」天士之生平,可以想見。縣誌不為立傳,蓋未見先高祖詩也。
相傳天士歿厲,有人見其騎驢上泰山,呼之不應;俄為老樹所遮,遂不見。意惑屍解登仙歟!抑貌偶似歟!跡其孤僻之性,似於仙為近也。
南村有個董天士,人們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只知道他是明朝末年的生員。我已去逝的高祖父的朋友,在《花王閣剩稿》中有四首悼念董天士的詩,詩是這樣寫的:「事事知心自古難,平生二老對相看。飛來遺札驚投箸,哭到荒村欲蓋棺。殘稿未收新畫冊(原註:天士以畫自給。),余資惟賣破儒冠。布衾兩幅無妨斂,在日黔婁不畏寒。」「五嶽填胸氣不平,淡鋒一觸便縱橫。不逢黃祖真天幸,曾怪嵇康太世情。開牖有時邀月入,枝藜到處避人行。料應塵海無堪語,且試參鸞向紫清。」「百結懸鶉兩鬢霜,自餐冰雪潤空腸。一生惟得秋冬氣,到死不知羅綺香。(原註:天士不娶。)寒貰村醪才破戒,老棲僧舍是還鄉。只今一瞑無餘事,未要青繩作吊忙。」「廿年相約謝風塵,天地無情殞此人。亂世逃禪聊解脫,衰年哭友倍酸辛。關河決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泉下有靈應念我,白楊孤冢亦傷神。」董天士的生平,由這幾首詩可以想像出來。縣誌中沒有為他立傳,大概是因為沒有看到已經去逝的高祖父的詩。後來傳說董天士死了之後,有人見到他騎著一頭驢子上了泰山,在後面叫他也不回答。一會兒就被古老的樹木所遮擋住了,於是就看不見了。是他死後靈魂從屍體中解脫出來成了仙呢?還是偶然有人的相貌與他相象呢?鑒於他那孤僻的性格,似乎說他成仙了合情理一些。
身後示罰
先高祖集有《快哉行》一篇,曰:「一笑天地驚,此樂古未有。平生不解飲,滿引亦一斗。老茸昔媚璫,正士皆碎首。寧知時勢移,人事反覆手。當年金谷花,今日章台柳。巧哉造物心,此罰勝枷杻。酒酣談舊事,因果信非偶。淋漓揮醉墨,神鬼運吾肘。姓名諱不書,聊以存忠厚。時皇帝十載,太歲在丁丑,恢台仲夏月,其日二十九,同觀者六人,題者河間叟。」蓋為許顯純諸姬流落青樓作也。
初,諸姬隸樂籍時,有以死自誓者。夜夢顯純浴血來曰:「我死不蔽辜,故天以汝等示身後之罰。汝若不從,吾罪益重。」諸姬每舉以告客,故有「因果信非偶」句雲。
已故高祖父集子里有《快哉行》一篇道:「一笑天地驚,此樂古未有。平生不解飲,滿引亦一斗。老革昔媚璫,正士皆碎首。寧知時勢移,人事反覆手。當年金谷花,今日章台柳。巧哉造物心,此罰勝枷杻。酒酣談舊事,因果信非偶。淋漓揮醉墨,神鬼運吾肘。姓名諱不書,聊以存忠厚。時皇帝十載,太歲在丁丑。恢台仲夏月,其日二十九。同觀者六人,題者河間叟。」原是為許顯純的諸多姬妾流落妓院而作的。起初,那些姬妾隸屬妓女的名冊時,有發誓寧死不從的。夜裡夢見顯純滿身是血而來說:「我死了也不能掩蓋罪惡,所以拿你們來顯示身後的懲罰。你如果不依從,我的罪更加重。」那些姬妾往往舉出這事告訴客人,所以有「因果信非偶」的句子。
果報之速
先四叔父栗甫公,一日往河城探友。見一騎飛馳向東北,突掛柳枝而墮。眾趨視之,氣絕矣。食頃,一婦號泣來,曰:「姑病無藥餌,步行一晝夜,向母家借得衣飾數事。不料為騎馬賊所奪。」眾引視墮馬者,時已復甦。婦呼曰:「正是人也。」其袱擲於道旁,問袱中衣飾之數,墮馬者不能答;婦所言,啟視一一合。墮馬者乃伏罪。眾以白晝劫奪,罪當繯道,將執送官。墮馬者叩首乞命,願以懷中數十金,予婦自贖。婦以姑病危急,亦不願涉訟庭,乃取其金而縱之去。叔父曰:「果報之速,無速於此事者矣。每一念及,覺在在處處有鬼神。」
先四叔粟甫公,一天前往河城去拜訪朋友。途中見一人騎馬向東北賓士,突然被柳枝掛下馬來,眾人跑過去觀看,已經斷氣了。過了一頓飯的時間,一個婦女哭喊著走過來,說:「婆婆生病,沒錢買葯,我徒步走了一天一夜,向娘家借了一點衣服首飾,打算換錢為婆母買葯。不想被騎馬賊奪走了。」眾人領她來看墮馬的人,當時墮馬的人已經蘇醒。婦人呼喊說:「正是這個人。」包袱就丟在了路邊,人們問騎馬人包袱中衣物首飾的數目,騎馬人不能回答;婦人所說的數字,與包袱被打開後檢得的數字完全一致。騎馬人不得不低頭承認搶劫之罪。眾人認為白晝搶劫,罪該絞死,要捆起來送往官府。騎馬人叩頭請求饒命,表示願把懷中的幾十金送給婦人,用來贖罪。婦人因婆母病情危機,也不願到公堂打官司,於是接受了騎馬人的金錢,放他走了。叔父說:「因果報應的迅速,沒有比這件事更迅速的了。每一想到這事,就覺得隨時隨地都有鬼神。」
齊舜庭就擒
齊舜庭,前所記巨盜齊大之族也。最剽悍,能以繩系刀柄,擲傷人於兩三丈外。其黨號之曰「飛刀」。其鄰曰張七,舜庭故奴視之,強售其住屋廣馬廄,且使其黨恐之曰:「不速遷,禍立至矣。」張不得已,攜妻女倉皇出,莫知所適,乃詣神祠禱曰:「小人不幸為巨盜逼,窮迫無路。敬植杖神前,視所向而往。」杖仆向東北。乃迤邐行乞至天津,以女嫁灶丁,助之曬鹽,粗能自給。三四載後,舜庭劫餉事發,官兵圍捕,黑夜乘風雨脫免。念其黨有在商舶者,將投之泛海去。晝伏夜行,竊瓜果為糧,幸無覺者。
一夕,饑渴交迫,遙望一燈熒然,試叩門。一少婦凝視久之,忽呼曰:「齊舜庭在此。」蓋追緝之牒,已急遞至天津,立賞格募捕矣。眾丁聞聲畢集。舜庭手無寸刃,乃弭首就擒。少婦即張七之女也。使不迫逐七至是,則舜庭已變服,人無識者;地距海口僅數里,竟揚帆去矣。
齊舜庭是前面所敘述到的大盜賊齊大的同族。他長得剽肥粗悍,能把刀用繩子系住,在兩三丈遠之外投刀傷人。他的同夥稱他為「飛刀」,他的鄰居叫張七。齊舜庭一向把他當作奴僕看,強迫他賣掉他的住房用以擴寬馬廄,並且嗦使他的同夥威嚇他:「你如果不趕快走,立即就有大禍臨頭。」張七迫不得已,推帶著妻子兒女倉皇地逃出。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才來到神祠默默地禱告:「小人不幸,被惡毒的強盜所逼,已經窮困交加,饑寒交迫,無路可走了。」然後恭恭敬敬把一根木杖立在神靈面前,看木杖倒向何方就往何方走。木杖倒向東北方,於是張七帶著一家人坎坎坷坷、沿途乞討到了天津。在天津把女兒嫁給了一個鹽丁,幫助他曬鹽,勉強能維持生計。三四年之後,齊舜庭打劫餉糧的事情敗露了,官兵圍捕他,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又颳風,又下雨,他於是乘著風雨逃脫了。考慮到他的同夥中有在商船上的,他想去投奔他這個同夥,偷渡逃走。於是他白天躲藏起來晚上趕路,偷來瓜果充饑,幸虧沒被人發現。一天晚上,他又飢又渴,遠遠的看見有一盞昏昏的燈光。他走過去試著敲了敲門,一個少婦久久地盯著他看,忽然大聲叫道:「齊舜庭在這裡。」大概追捕他的公文,已經迅速的送到了天津,並懸賞捉拿他。眾多的鹽丁們聽到叫喊聲馬上集合來對付他,齊舜庭因為手無寸鐵,只好束手就擒。這個叫喊的少婦就是張七的女兒。假如不是把張七逼迫到這裡來,而齊舜庭又變換了裝束,根本無人認識他。而這裡離海口只有幾里路,就會揚帆出海逃脫了。
王蘭洲懺悔
王蘭洲嘗於舟次買一童,年十三四,甚秀雅,亦粗知字義。雲父歿,家中落,與母兄投親不遇,附舟南還,行李典賣盡,故鬻身為道路費。與之語,羞澀如新婦,固已怪之。比就寢,竟馳服橫陳。王本買供使令,無他念;然宛轉相就,亦意不自持。已而童伏枕暗泣。問:「汝不願乎?」曰:「不願。」問:「不願何以先就我?」曰:「吾父在時,所畜小奴數人,無不薦枕席。有初來愧拒者,輒加鞭笞曰:『思買汝何為?憒憒乃爾!』知奴事主人,分當如是;不知是則當捶楚。故不敢不自獻也。」王蹶起推枕曰:「可畏哉!」急呼舟人鼓楫,一夜追及其母兄,以童還之,且贈以五十金。意不自安,復於憫忠寺禮佛懺悔。夢伽藍語曰:「汝作過改過在頃刻間,冥司尚未注籍,可無庸瀆世尊也。」
王蘭洲曾經在乘船途中買了一個童子,年十三四歲,很是俊秀文雅,也略知字義。童子說是父親死了,家境敗落;同母親、兄長投奔親戚不遇,想搭船回到南邊去。因行李當光賣完,所以賣身作路費。同他談話,羞澀得像新媳婦,本來已經感到奇怪了。等到就寢,竟然脫光衣服躺著。王本意買來供使喚,沒有別的念頭;但是如今他溫順地主動親近,自己也就控制不住了。事後,童子伏在枕頭上暗暗哭泣,王就問:「你不願意嗎?」答:「不願意。」問:「不願意為什麼先來親近我?」答:「我的父親在世時,所養的幾個小奴僕,沒有不在枕席上侍候的。有剛來羞愧拒絕的,就加以鞭打,說:『想想買你做什麼?糊塗到這樣!』知道奴僕服侍主人,本分應當這樣,不這樣就應當受鞭打,所以不敢不自己獻身。」王急忙起身推開枕頭說:「可怕啊!」連忙叫船夫鼓動船槳,一夜追上他的母親兄長,把童子還給他們,並且贈送了五十兩銀子。王心裡還不能安寧,又在憫忠寺禮拜佛像懺悔,夢見伽藍神對他說:「你犯了過錯在頃刻之間就改正了,陰司還沒有登記上簿冊,可以不必褻瀆佛祖了。」
魂附亡人衣
戈東長前輩官翰林時,其太翁傅齋先生市上買一慘綠袍。一日鐍戶出,歸失其鑰。恐誤遺於床上,隔窗視之,乃見此袍挺然如人立,聞驚呼聲乃仆。眾議焚之。劉嘯谷前輩時同寓,曰:「此必亡人衣,魂附之耳。鬼為陰氣,則陽光則散。」置烈日中反覆曝數日,再置室中,密覘之,不復為祟矣。又東長頭早童,恆以假髮續辨。將罷官時,假髮忽舒展蜿蜒,如蛇掉尾。不久即歸田。是亦亡人之發,感衰氣而變幻也。
戈東長前輩在翰林院任職時,他的祖父傅齋先生從市上買回一件暗綠色的袍子。有一天傅齋鎖了門出去,回來發現丟了鑰匙。他以為鑰匙忘在床上,便從窗戶往裡看,卻看見那件綠袍挺挺地像人似的站著,聽到驚呼聲才倒下了。大夥議論說燒掉它。劉嘯谷前輩當時和傅先生住在一起,說:「這是死人穿過的衣服,魂魄還附在上面。鬼是陰氣,見了陽光就散了。」把綠袍放在太陽下反覆曬了幾天,再放進屋裡,然後監視,那袍子就不再作怪了。又,戈東長的頭髮早就掉光了,他常用假髮續辮子。他要被罷官時,假髮忽然自己舒展蜿蜒而動,好像蛇掉轉尾巴。不久,戈東長就罷官回鄉了。這也是死人的頭髮,感到了人的衰氣而作起怪來。
應舉之狐
德清徐編修開厚,亦壬戌前輩。初入館時,每夜讀書,則宅後空屋中有讀書聲,與琅琅相答。細聽所誦,亦館閣律賦也。啟戶則無睹。
一夕,躡足屏息窺之,見一少年,著青半臂,藍綾衫,攜一卷背月坐,搖首吟哦,若有餘味,殊不以為祟者。後亦無休咎。唐小說載天狐超異科,策二道,皆四言韻語,文頗古奧。或此狐亦應舉者歟!此戈東長前輩說;戈,徐同年進士也。
德清翰林院編修徐開厚,是壬戌年登第的前輩。登第後剛入館時,每夜一讀書,就聽到宅後的空屋中也有讀書聲,與他的讀書聲琅琅相應。細聽其誦讀內容,也是館閣律賦。開門一看,空屋中不見一人。一天晚上,他躡手躡腳,屏住氣息,走到屋前竊視,見一位少年,身著青半臂,藍綾衫,手持一卷書,背月而坐,正在津津有味地搖頭吟誦,很不像是作祟的邪魅。後來,也沒出現什麼吉凶禍福。唐代小說中載有天狐在超異科目中,策問二道,都是四言韻語,文義很古奧。或許這個少年也是應舉的狐仙吧?這件事是戈東長前輩敘述的。戈前輩與徐前輩是同年進士。
七千錢
烏魯木齊八蜡祠道士,年八十餘。一夕,以錢七千布薦下,卧其上而死。眾議以是錢營葬。夜見夢於工房吏鄔玉麟曰:「我守官廟,棺應官給。錢我辛苦所積,乞納棺中,俟來生我自取。」玉麟憫而從之。
葬訖,太息曰:「以錢貯棺,埋於壙野,是以璠玙斂也,必暴骨。」余曰:「以錢買棺,尚能且夢;發棺攘奪,其為厲必矣。誰能為七千錢以性命與鬼爭?必無恙。」眾皆囅然。然玉麟正論也。
烏魯木齊八蜡祠的道士,八十多歲了。一天晚上,他把七千錢鋪在席子下面,躺在上面死了。大家討論說用這些錢來安葬他,夜裡老道士託夢給州縣工房官吏鄔玉麟說:「我為官家守廟,官家應當給我棺材。錢是我辛苦積攢的,請放在我的棺材裡,等來生我自己來拿。」鄔玉麟同情他,答應了。安葬完畢,鄔玉麟嘆息道:「把錢放在棺材裡,埋在曠野之中,等於用美玉隨葬,必將被人盜墓。」我說:「用他的錢買棺材,他尚且能託夢,如果開棺搶錢,他肯定要報復。誰能為七千錢而和鬼拚命呢?肯定沒事。」大家都笑,然而鄔玉麟說的是正理。
埋骨得路
辛卯春,余自烏魯木齊歸。至巴里坤,老僕咸寧據鞍睡,大霧中與眾相失。誤循野馬蹄跡,入亂山中,迷不得出,自分必死。偶見崖下伏屍,蓋流人逃竄凍死者;背來布橐,有餱糧。寧藉以療飢,同拜祝曰:「我埋君骨,君有靈,其導我馬行。」乃移屍岩竇中,運亂石堅窒。惘惘然信馬行。越十餘日,忽得路,出山,則哈密境矣。
哈密游擊徐君,在烏魯木齊舊相識。因投其署以待余。余遲兩日始至,相見如隔世。此不知鬼果有靈,導之以出;或神以一念之善,佑之使出;抑偶然僥倖而得出。徐君曰:「吾寧歸功於鬼神,為掩胔埋胳者勸也。」
辛卯年的春天,我從烏魯木齊回來,到達八里坤的時候,老僕人咸寧在大霧中伏在馬鞍上睡著了,離開了大夥,沿著野馬的足跡,誤入了亂山中,迷路了不能出來。他自己感覺到肯定是會死在這山裡了,偶然他在山崖上面看見一具躺在地上的屍體,大概是流亡的人在逃亡路中被凍死的。這屍體背上扎了個布袋,裡面裝有乾糧,咸寧就用來充饑,並且拜跪著禱告說:「我埋了你的屍骨,你若在天有靈,就引導我的馬如何前行。」於是把屍體放到岩石洞中,用一些亂石緊緊的封閉。茫茫然的聽憑馬走,走了十多里,忽然發現了路。出了山,就是哈密的境地了。哈密有個游擊官徐某,是我在烏魯木齊的老相識,因此咸寧就投到他的府上等我。我遲了兩天才到,相見時有一種隔世的感覺。這件事不知是鬼果真有靈,引導他出山,還是神因他的一念善心,保佑他使他能夠出來,也或者是偶然碰巧僥倖出來的。徐某說:「我寧願把這件事歸功於鬼神,以鼓勵那些掩埋寒骨的人。」
鬼尚好名
董曲江前輩言:顧俠君刻《元詩選》成,家有五六歲童子,忽舉手外指曰:「有衣冠者數百人,望門跪拜。」磋乎,鬼尚好名哉!余謂剔抉幽沈,搜羅放佚,以表章之力,發冥漠之光,其銜感九泉,固理所宜有。至於交通聲氣,號召生徒,祝棗災梨,遞相神聖,不但有明末造,標榜多誣。即月泉吟社諸人,亦病未離乎客氣,蓋植黨者多私,爭名者相軋。即蓋棺以後,論定猶難。況乎文酒流連,唱予和汝之日哉。《昭明文選》以何遜見存,遂不登一字。古人之所見遠矣。
董曲江前輩說:顧俠君刻印《元詩選》剛剛完工,家裡有個五六歲的兒童忽然舉手向外指著說:「有穿戴士紳衣冠的數百人,朝著門跪拜。」唉,鬼尚且好名呵!我認為搜索沉埋的,搜集散失的,用表彰的力量,使死者的作品發出光輝,他們在九泉之下感念不盡,固然是情理上所應有的。至於互通聲氣,號召門徒,胡刻濫印,互相吹捧為神聖,不但明代末期,所標榜的多半名不符實,就是月泉吟社那些人,也擺脫不了虛誇浮泛的毛病。大概結黨的多有私心,爭名的互相傾軋,就是蓋棺以後,論定還難,何況是文酒盤桓,我唱你和的日子呢!《昭明文選》因為何遜還在世,就不登他一個字,古人的見地可謂深遠了。
黑驢啖人
余次女適長山袁氏,所居曰焦家橋。今歲歸寧,言距所居二三里許,有農家女歸寧,其父送之還夫家。中途入墓林便旋,良久乃出。眾怪其形神稍異,聽其語言亦不同,心竊有疑,然無以發也。至家後,其夫私告父母曰:「新婦相安久矣,今見之心悸,何也?」父母斥其妄,強使歸寢。所居與父母隔一牆。夜忽聞顛撲膈膈聲,驚起竊聽,乃聞子大號呼。家眾破扉入,則一物如黑驢沖人出,火光爆射,一躍而逝。視其子,惟余殘血。天曙,往覓其婦,竟不可得。
疑亦為所啖矣。此與《太平廣記》所載羅剎鬼事全相似,殆亦是鬼歟!觀此知佛典不全誣。小說稗官,亦不全出虛構。
我的次女嫁予長山袁氏,居住地址叫焦家橋。今年她回娘家探親,敘述了這樣一件事,距焦家橋二三里路的地方,有位農家女回娘家探望父母,由父親送她返回夫家。途中農家女進入墳墓樹林中小便,很長時間才出來。出來後形貌和神色稍微有了一點變化,說話的語音也有不同了。父親感到奇怪,心裡暗暗產生懷疑,但無從揭發出這是怎麼回事。到夫家後,丈夫私下告訴自己的父母說:「我與新婦相愛相安已有好長一段時間,今天見到她卻心中恐懼,這是什麼原因呢?」父母訓斥他胡說,強迫讓他回到房間與新婦就寢。小夫妻居住的房間,與父母僅隔一牆。夜間,父母忽然聽到隔壁有翻跌仆倒和和發出膈膈的聲音,驚訝地起來偷聽,才聽見兒子大聲號呼。家人們破門而入,見有一個如同黑驢的怪物,沖開人群跑出屋來,火光爆射,一躍就不見了。再看他的兒子,僅餘留了一點殘血。天亮後,前往墓地尋找新婦,始終沒有找到。懷疑也是被怪物吞吃了。這與《太平廣記》所記載的羅剎鬼事特別相似,大概也是鬼吧?通過這件事,可知佛經並不全是胡言妄語;小說稗官之類的書籍記載,也不都是虛構出來的。
醜婦失節
河間一婦,性佚盪。然貌至陋,日靚妝倚門,人無顧者。後其夫隨高葉飛官天長,甚見委任;豪奪巧取,歲以多金寄婦。婦借其財,以招誘少年,門遂如市。迨葉飛獲譴,其夫遁歸,則囊篋全空,器物斥賣亦略盡,惟存一醜婦,淫瘡遍體而已。人謂其不擁厚資,此婦萬無墮節理。豈非天道哉!
河間有個女人,性情淫蕩,但長相極丑。天天濃妝打扮了倚門賣笑,但沒人來找她。後來她的丈夫隨著高葉飛在天長任官,很受重用。他巧取豪奪,每年都寄回來許多錢。這女人便用錢財來引誘少年,於是她家便有許多人來來往往。高葉飛被罷官之後,她丈夫逃了回來,但家中錢財全空,連器具物品也差不多賣光了,只剩下了一個醜女人,身上生滿楊梅瘡毒罷了。人們說如果他不弄來很多錢財,這女人也萬萬不會去亂搞,這不是天意么?
魘術
伯祖湛元公、從伯君章公、從兄旭升,三世皆以心悸不寐卒。旭升子汝允,亦患是疾。
一日治宅,匠睨樓角而笑曰:「此中有物。」破之,則甃磚如小龕,一故燈檠在焉。雲此物能使人不寐,當時圬者之魘術也。汝允自是遂愈。丁未春,從侄汝倫為余言之。此何理哉?然觀此一物藏壁中,即能操主人之生死。則宅有吉凶,其說當信矣。
我的伯祖父湛元公,堂伯父君章公,堂兄旭升,三代都因為心悸不能睡覺而死了。旭升的兒子汝允,也患了這種病。一天在修整房屋的時候,一個工匠眯著眼睛看著樓角落笑著說:「這裡面有東西。」拆開一看發現裡面有一個用磚砌成的小龕,有一個舊燈架在裡面。有人說這個東西能叫人睡不著覺,是當時的泥瓦匠的一種魔術。汝允從此以後病就好了。乾隆二十五年的春天,我的堂侄子汝倫對我說了這件事。這是什麼道理呢?既然把這樣一件物品放在牆壁里,就能操縱主人的生死命運,那麼住宅地有吉凶的說法應當是可以相信的了。
戶部郎中
戴戶曹臨,以工書供奉內廷。嘗夢至冥司,遇一吏,故友也,留與談。偶揭其簿,正見己名,名下硃筆草書,似一犀字。吏奪而掩之,意似薄怒,問之亦不答。忽遑遽而醒,莫測其故。偶告裘文達公,文達沉思曰:「此殆陰曹簡便之籍,如部院之略節。戶中二字,連寫頗似犀字。君其將於戶部郎中乎?」後竟如文達之言。
戶部司員戴臨,因工於書法侍奉於內廷。他曾經做夢到了陰司,遇到一個吏員,是舊時的朋友,挽留他一起談天。偶而揭開他的簿冊,正好見到自己的名字,名字下面用硃筆草書,像一個犀字。吏員奪了過去把它掩上,意思好像有些惱怒,問他,也不回答。戴在驚懼惶恐中忽然醒了過來。猜不出它的緣故。戴偶然把這事告訴了裘文達公,文達沉思著說:「這恐怕是陰司簡便的簿籍,如同六部和都察院摘要的文件;戶中兩個字,連寫頗像是犀字,您大概將以戶部郎中的官職結局吧?」後來竟然如同文達所說。
祈夢得詩
東光霍易書先生,雍正甲辰舉於鄉。留滯京師,未有所就。祈夢呂仙祠中,夢神示以詩曰:「六瓣梅花插滿頭,誰人肯向死前休?君看矯矯雲中鶴,飛上三台閱九秋。」
至雍正五年,初定帽頂之制,其銅盤六瓣如梅花,始悟首句之意。竊謂仙鶴為一品服,三台為宰相位,此句既驗,末二句亦必驗矣。後由中書舍人官至奉天府尹,坐譴謫軍台,其地曰葵蘇圖,實第三台也。官牒省筆,皆書臺為台,適符詩語。果九載乃歸。
在塞外日,自署別號曰「雲中鶴」,用詩中語也。後為姚安公述之。姚安公曰:「霍字上為雲字頭,下為鶴字之半,正隱君姓,亦非泛語。」先生喟然曰:「豈但是哉!早年氣盛,銳於進取,自謂卿相可立致,卒致顛蹶。職是之由,第二句神戒我矣,惜是時未思也。」
東光人霍易書先生,雍正甲辰年中舉於鄉。後留滯京師,未有成就,於是到呂仙祠中求夢。夢見神向他出示了一首詩說:「六瓣梅花插滿頭,誰人肯向死前休?君看矯矯雲中鶴,飛上三台閱九秋。」到雍正五年,開始規定帽頂的制度,他的銅盤六瓣恰如梅花,於是開始醒悟了首句詩的意思。私下以為仙鶴乃一品服,三台是宰相位,首句既已應驗,末兩句也會必然應驗。後來他由中書舍人的官職遷至奉天知府,犯有過錯貶降軍臺,所在地叫葵蘇圖,實際是第三軍臺。官文減省筆畫,凡臺都減寫成台字,恰好符合詩中的「三台」。又果然是過了九年才歸來。在塞外期間,他自署別號叫「雲中鶴」,是採用的詩中語言。後來他對姚安公講述此事,姚安公說:「霍字上部是個雲字頭,下部是鶴字的半邊,正好隱藏了君的姓,也不是泛泛詞語啊。」霍易書先生感嘆地說:「豈止是這樣呢!早年氣盛,銳意進取,自認為卿相之位可以立即到手,終於導致顛仆挫折。由此看來,第二句詩是神對我的告誡,可惜當時沒有深思,也沒悟出其中的含義。」
簽示試題
古以龜卜。孔子系《易》,極言蓍德,而龜漸廢。《火珠林》始以錢代蓍,然猶煩六擲。《靈棋經》始一擲成卦,然猶煩排列。至神祠之簽,則一掣而得,更簡易矣。神祠率有簽,而莫靈於關帝;關帝之簽,莫靈於正陽門側之祠。蓋一歲中,自元旦至除夕,一日中,自昧爽至黃昏,搖筒者恆琅琅然。一筒不給,置數筒焉。雜遝紛紜,倏忽萬狀,非惟無暇於檢核,亦並不容於思議。雖千手千目,亦不能遍應也。然所得之簽,皆驗如面語,是何故歟?
其最奇者,乾隆壬申鄉試,一南士於三月朔日齋沐以禱,乞示試題。得一簽曰:「陰里相看怪爾曹,舟中敵國笑中刀。藩籬剖破渾無事,一種天生惜羽毛。」是科《孟子》題為「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至「湯九尺」,應首句也。《論語》題為「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應第二句也。《中庸》題為「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應第四句也。是真不可測矣。
古代用龜來占卜,孔子在《易經》作系詞,大力提倡用蓍草占卜,於是龜卜漸漸沒人用了。《火珠林》中首先用錢卜代替蓍卜,但是要擲六次,還嫌煩瑣。《靈棋經》中的卜法是擲一次便能成卦,但是排列起來也很麻煩。至於神祠中的簽,一抽便得卦詞,就更簡便了。神祠都有簽,但都不如關帝祠靈驗;關帝祠的簽,最靈驗的是正陽門邊的關帝祠。一年之中,從元旦到除夕,一天之中,從凌晨到黃昏,始終琅琅地搖筒者不斷。一個筒供不上,就預備幾個筒。雜沓紛亂,轉瞬之間便有各種情況,不但沒功夫檢核,也沒功夫思考。即便是長了一千隻手一千隻眼,也應答不過來。但所得到簽,都靈驗得好像當面推算出來的,這是什麼原因呢?其中最神奇的,是乾隆十七年的鄉試。有位南方人在
某公
孫虛傳先生言:其友嘗患寒疾,昏憒中覺魂氣飛越,隨風飄蕩。至一官署,諦視門內皆鬼神,知為冥府。見有人自側門入,試隨之行,無呵禁者。又隨眾坐廡下,亦無詰問者。竊睨堂上,訟者如織。冥王左檢籍,右執筆,有一兩言決者,有數十言數百言乃決者,與人世刑曹無少異。琅璫引下,皆帖伏無後言。忽見前輩某公盛服入,冥王延坐,問訟何事。則訴門生故吏之辜恩,所舉凡數十人,意頗恨恨。冥王顏色似不謂然,俟其語竟,拱手曰:「此輩奔競排擠,機械萬端,天道昭昭,終罹冥謫。然神殛之則可,公責之則不可。種桃李者得其實,種蒺藜者得其刺,公不聞乎?公所賞鑒,大抵附世之流;勢去之後,乃責之以道義,是鑿冰而求火也。公則左矣,何暇尤人?」某公憮然久之,逡巡竟退。友故與相識,欲近前問訊。忽聞背後叱叱聲,一回顧間,悚然已醒。
孫虛船先生說他的朋友曾經得了寒病,昏迷中只覺得靈魂飛了出去,隨著風到處漂蕩。他來到了一個官府,仔細地觀看,只發現門裡面都是一些鬼神,就知道這是陰間。他看見有人從側門進去,他也試著跟隨著走,沒人阻止他。他又跟隨著眾人坐在廊廡下,也沒人責問他。他偷偷地看了一下公堂上,告狀的人川流不息。閻王左手拿著案卷,右手拿筆,有的案件一兩句話就判決了,有的講了十幾句或幾百句才解決,這與人世間審理案件沒什麼差別。判決後,罪犯們被戴上腳鐐手銬給帶下去,都服服貼貼沒說二話。忽然他看見一位前輩穿戴整齊地進來了,閻王請他坐下,問他要告什麼事,他就說他的門生和舊時的小官吏忘恩負義,所列舉的有幾十個人,看樣子他很氣憤。然而閻王的臉色似乎不以為然,等他說完了之後,便拱拱手說:「這些人到處奔走,互相排擠,狡詐萬端,天下的道理是很鮮明的,他們終究要受到陰間的懲罰。但是鬼神處罰他們可以,而你責罵他們就不行。種植桃李者得到果實,種植蒺藜的得到它的刺,你難道沒聽說過嗎?你所賞識的,大都是一些趨炎附勢的人,你大勢已去之後,又責怪他們,並且是用道義的原則,這就好像是鑿冰求火。你錯了,為什麼還要埋怨別人呢?」某公於是悵然若失了好久,慢吞吞地退下去了。孫虛船的朋友與他是老相識,想上去問候一下。忽然聽見有人在呵斥他,他回頭去看的時候,猛地驚醒了。
欠債必還
董文恪公老僕王某,性謙謹,善應門,數十年未忤一人,所謂「王和尚」者是也。
言嘗隨文恪公宿博將軍廢園,月夜據石納涼。遙見一人倉皇隱避,一人邀遮而止之,捉其臂共坐樹下,曰:「以為汝生天久矣,乃在此相遇耶?」因先述相交之契厚,次責任事之負心,曰:「某事乘我急需,故難其詞以勒我,中飽幾何。某事欺我不諳,虛張其數以紿我,乾沒又幾何。」如是數十事,每一事一批其頰,怒氣坌涌,似欲相吞噬。俄一老叟自草間出,曰:「渠今已墮餓鬼道,君何必相凌?且負債必還,又何必太遽?」其一人彌怒曰:「既已餓鬼,何從還債?」老叟曰:「業有滿時,則債有還日。冥司定律,凡稱貸子母之錢,來生有祿則償,無祿則免,為其限於力也。若脅取誘取之財,雖歷萬劫,亦須填補。其或無祿可抵,則為六畜以償;或一世不足抵,則分數世以償。今夕董公所食之豚,非其干仆某之十一世身耶?」其一人怒似略平,乃釋手各散。老叟意其土神也。所言干仆,王某猶及見之,果最有心計雲。
董文恪公的老僕王某,性情謹厚,善於照看門戶,幾十年未曾得罪過一個人,人們都稱他為王和尚。他說曾隨董文恪公宿在博將軍的破花園裡,月夜在大石頭下乘涼,遠遠地望見一個人倉皇躲避,另一個人截住他,抓住他的胳膊,一起坐到樹下,說:「我以為你早就升天了,不料在這兒相遇。」於是先敘說兩人交往的密切,接著說對方做事的負心,說:某某事你乘我急需,故意說怎麼怎麼難而勒索我,中飽多少多少私囊;某某事你欺我不懂,誇大數量騙我,又私吞了多少多少。這麼數落了有幾十件事,每說一件事打一下對方的耳光,怒氣沖沖地好像要把對方吞了似的。過了一會兒,從草叢裡出來一個老頭,說:「這傢伙如今已墮入餓鬼道,你何必再逼他?況且負債必須還,又何必那麼著急?」催債人更為憤怒,說:「他已成了餓鬼,怎麼還能還債?」老頭說:「孽緣有滿的時候,那麼債也有還的日子。地府制定律條,凡是借貸的本利錢,來生有祿就償還,沒有祿就免,因為他無力償還。如果是威脅或詐騙來的錢財。即便是過了一萬代,也必須償還。也可能他沒有祿可以抵償,那麼就變為六畜來償還。如果一生也還不完債,就分為幾代來還。今晚董公吃的豬,不就是他那個僕人的第十一代身么?」催債人的怒火似略平息了些,鬆開手各自走了。估計這老頭是土神,他所說的那個僕人,王某還見過他,說是最有心計。
鬼神護佑
福建曹藩司繩柱言:一歲司道會議皋署,上食未畢。一仆攜小兒過堂下,小兒驚怖不前,曰:「有無數奇鬼,皆身長丈余,肩承樑柱。眾聞號叫,方出問,則承塵上落土簌簌,聲如撒豆;忽躍而出,已棟摧仆地矣。咸額手謂鬼神護持也。湖廣定製府長,時為巡撫,聞話是事,喟然曰:「既在在處處有鬼神護持,自必在在處處有鬼神鑒察。」
福建布政使曹繩柱說:有一年司道官員在按察使衙署里會議,獻食還沒有完,一個僕人攜帶小兒經過堂下,小兒驚慌恐怖地不肯向前,說:「有無數個奇鬼,都是身長一丈多,用肩膀頂承著屋樑柱子。」眾人聽到呼叫的聲音,剛出來詢問,天花板上就掉落泥土,簌簌的聲音好像在拋撒豆子。眾人急忙跳躍而出,轉眼間已經棟樑折斷倒地了。眾人都慶幸說是鬼神的護佑。湖廣總督定長,當時任巡撫,聽到講起這件事,嘆息著說:「既然到處有鬼神護佑,自然必定到處有鬼神在察看。」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