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式敬禮開拳 圖解:面南自然而立。雙手下垂,腰正頭平,斂神靜氣。隨後吊左腳(腳尖著地,腳跟離地),曲右膝,右手成拳,左手成掌(四指撐天),提至右胸前腋下,再一齊堆出,拱手頂禮(如圖)。 此為洪拳有名之拜謁橋手。 要旨:出手時目向前視,口唇吸氣閉緊。內力悠然貫於橋拳掌中。
實戰:當我靜立時,若敵一拳由中路打入,我可立出此拳掌,連消帶打,再順勢扭手,成雙掛拳打落。可參看工字伏虎拳之第九式。 注示:此敬禮開拳,中藏深義。其吊腳勢表示鞠躬,左掌像月,右拳像日,合而為一「明」字。相傳洪拳祖師以此暗喻反清復明之志。此勢又名拜謁橋手,乃洪拳連消帶打法門之一。 |
|
|
第二式二虎潛蹤 圖解:承上式。扭手一收,在兩手變拳時口喝一聲「哈」,接著雙拳立即向上打出(可參看工字伏虎拳第九式)。然後氣呼至盡,合口,將拳藏腰收後,貼於命門穴;同時收回吊腳,胸部挺直,眼平頭正,兩腳直而不曲(如圖)。 是旨:合口,以鼻呼吸,連作三次;注力於兩臂。 實戰:此勢由拱手而變雙掛拳打出,然後藏拳於腰後。義見第一式,此略。
此勢旨在修鍊內功,以鼻調息,蓄宗氣於胸,並注之於胸。 注示:凡練洪拳者,切莫小視此式。須知此挺胸合口注力之法,乃洪拳內功產生之秘要。 久習此法大有益於肺部。 |
|
|
第三式雙劍切橋 圖解:承上式。將所藏兩拳,從後沿脅提上至胸腋;隨後拳心相對,松指放拳一夾成切掌,形如刀劍(如圖);同時開口呼氣,出「嗬」一聲。 此名雙劍切橋,指尖朝天而不向下。 要旨:切掌指尖向上,掌心相對。發「嗬」聲時先抱納一氣,再行呼出。以聲帶勁,注力指掌。
實戰:此勢一法三用:一練夾力;二練沉肩;三練刀掌。 實戰中,夾掌可以夾人頭部,沉肩可以穩身定橋,而以掌化刀,則可以寸勁打人。 此屬洪拳近身短打之法。 注示:此雙劍切橋,無形無勢,似極簡單無力,但洞悉洪拳者,皆知其含義不淺。蓋洪家技擊,講究近身短打,貼馬擒拿,其所有功夫,無不由短橋發力而成。 此勢正是練短力之法,習者切勿忽之。 |
|
|
第四式老僧挑擔
圖解:承上式。兩切掌向外一攤(掌心朝天),接著分三節握拳:第一節屈握四指;第二節指扣掌心;第三節拇指合於食指之上成拳(動作要快)。然後兩手離肋往上一抽,成外頂之勢,兩拳相對於雙肩之間(與腮部平行);同時口出「吃」一聲。 要旨:兩手握拳與頂抽拳要一氣呵成。 實戰:此勢主練肩膊抽力之勁。「吃」一聲,乃以聲催力。 當我勢如上式時,若敵前來抱我,我即抽手頂,以此法擊其心胸。在近身短打中,此勢頗具威力。 注示:此法尚有強身健體之功效。凡肩部諸症,如肩周炎、肩關節痛等,練此法百日,必收奇效。惜今人鮮如也。 |
|
|
第五式驚鴻翼 圖解:承上式。將左右兩拳由上向下切落,放拳變掌,口出「吃」一聲。掌對腰中,腕貼盆骨,手向後,指尖朝外(如圖)。 要旨:放拳切掌要有力。口出「吃」聲 。 實戰:此勢為冚手,由此可變標串掌攻敵。 注示:南粵洪拳,有一門三家之說。一為南少林之洪拳,由福建少林寺覺因和尚及感法禪師傳入,以鐵橋三、顏耀庭、顏殿雄為代表;二乃洪門中所有拳術之通稱;三指粵人洪熙官所創之拳術,亦叫洪拳。 鐵線拳為覺因和尚所傳,由鐵橋三行之於世,乃南少林之「洪拳」,學者當體認之。 |
|
|
第六式左右寸橋 圖解:承上式。將腰間兩掌,各向左右標伸而出,同時口出「噝」一聲(如圖)。 要旨:臂直與肩平。 實戰:此勢為左右齊攻之法。 注示:此法固可攻敵,但其深義,卻在練鐵橋手。 欲使手橋似鐵,全憑練此標指之勁。初練時空臂而發,繼則以沙包縛臂,初僅三五斤,漸而加至百斤,最後雙臂能承重五百斤以上,便告功成。 當年鐵橋三便以此鐵橋手而一舉揚名。可知此法非同尋常也。 |
|
|
第七式三度珠橋 圖解:承上式。左右手一沉,兩掌變一指撐天勢,同時口發「噝」一聲(如圖)。此名珠橋手。 然後獎左右珠橋手徐徐收至肩上耳下,再緩緩向左右推伸而出,連續三次。 此名三展手。 要旨:沉橋發聲,三展珠橋時要挺胸,力貫兩臂。 實戰:當我勢如上式時,若敵出手截我中臂,我即沉抽後,反夾其臂。此乃洪拳之拑夾手法。 |
|
|
第八式大仙拱手 圖解:承上式。在三展珠橋之後,將兩手收回於肩,右手轉握成拳,左手化掌,隨之徐徐向前推出。口合不出聲(如圖)。然後再轉扭兩手成拳,抽後藏於腰脊處。 要旨:兩手推出時,拳略後於掌,成日月手勢。 實戰:此勢可用於推擋正面撲來之敵。 注示:此大仙拱手,形似拱手開禮,實有不同。一般拱手禮,義在練橋;此勢則義在拳掌之發。 鐵線拳七十勢,勢勢雖不離技擊,但究其根本,卻在於拳掌勁力之收發運用。 廣州洪拳前輩邱全先生曾說,洪拳乃南少林一派拳術之內功精髓。筆者認為,鐵線拳則是洪拳內功之根本法門。 出大仙拱手時,不可圖快。一定要力貫指端而徐出,否則難有內功之效。
|
|
|
第九式二字拑陽馬 圖解:承上式。兩拳藏腰不動,左右兩腳分開橫移:先擺腳尖,後擺腳跟,再擺動腳尖,屈膝成馬(如圖)。此時兩腳距離約一尺二寸。 此名二字拑陽馬,洪拳習稱為「腳開二步半」。 要指:雙膝微曲,兩腳展開,力貫於下勢如拑夾,足趾緊著地面。口合不發聲。 實戰:此勢落地生根,敵固難撼;而我出手攻敵,力量倍增。 注示:洪拳特重腰馬。其練馬之法,初練立勢,次則練此二字拑陽馬。久之馬步堅穩,如銅澆鐵鑄。最後再練四平,直至落地生根。 相傳鐵橋三馬步落地,左右各以大漢六人用繩扯其雙腳,巋然而不可動。 |
|
|
第十式掩護丹田 圖解:承上式。二字拑陽馬不動,轉出背後兩拳,成十字鉸剪手:右臂在下,左臂在上,交加護住臍下丹田部位(如圖)。 此名下金剪手。 要旨:兩手拳臂相交一截;同時合口,鼻發「唔」聲,以氣助力。 實戰:當我勢成二字拑陽馬時,若敵一拳入中擊我下腹,我即出此剪手,截斷其臂。 此勢為洪拳絕手之一。 注示:此勢出如利剪,十分厲害,乃洪拳著名之常用手法。 練習此法,需日截一木手樁,至能斷二寸圓雜木者,方告功成。而由此斷鐵彎銅,殊非難事。 |
|
|
第十一式抽手護胸 圖解:承上式。先口發「嗬」聲,呼出濁氣;然後將原來之金剪手向上一抽,至與喉部相齊(如圖)。 要旨:金剪手上抽時,左臂力向外壓,右臂力向內勾,注氣發力。 實戰:此勢為護中手法。當我手護丹田時,若敵一拳襲我心胸,我即可以此式將其來拳撐開。然後或外剪挾斷其臂,或順勢變掛拳擊其頭首。 注示:此勢為洪拳有名之中金剪手,又名雙閘手。 洪拳金剪手,有上金剪、中金剪、下金剪三勢。前勢護腹,是下金剪;此勢護胸,為中金剪;下勢遮頭,為上金剪。皆屬洪拳之截橋手法。 此法專門斷人手橋,以外剪為要。 |
|
|
第十二式兩手遮天 圖解:承上式。先吸入一口氣,然後發出「喲」一聲,將力貫於肘節之間;緊接著兩臂夾力往上一抽至額頂,雙拳隨之半開變掌(如圖)。 此勢又名上金剪。 要旨:兩臂抽至額頂,拳疾變掌。 實戰:此勢為護上手法。當我勢成中剪手時,若敵一拳劈向我頭,我即可以此格擋。 注示:此勢雖有技擊之用,但真義不在技擊,乃在練肩肘之勁力。而肩肘一旦力厚,則無論何拳打擊,都有雄勢。 此外,修鍊此式還能治肩頸綜合症。 |
|
|
第十三式秦瓊獻鐧 圖解:承上式。二字拑陽馬不變,靜心注力於左右兩肘間;力足後,兩往下一沉,傍至腋下,同時口出「嘻」聲,雙掌成爪,掌心朝天(如圖)。 要旨:沉發勁,口出「嘻」聲。挺腰使肩頸大貫筋能動之有力。 實戰:當我兩手遮天時,腰肋空虛;若敵一拳趁虛而入,我即沉一逼,以此勢攔截。 注示:此勢除能截手攔橋外,還能練肩膊之勁,以及旁觸後撞之功。 此乃洪拳有名之千斤墜肘法,不可小視。 |
|
|
第十四式餓鷹撲食 圖解:承上式。開腳轉坐低樁成半四平大馬,隨即俯腰,兩手分向左右,肩腋與膝相接,反掌朝天,如餓鷹展翅(如圖)。 要旨:低樁坐馬,昂首視前,手開如翼,合口閉氣。 實戰:此勢為洪拳中之鷹形身法。唯求形僇,不論技擊。旨在練低蹲腰馬與反掌展臂之力,使腰馬橋手均成極度之狀,逼迫勁力增長。 注示:洪拳素重內功,有所謂逼生內功之法。諸如三展手、標指、反手坐勢等,餓鷹撲食亦屬此類。練鐵線拳者,當知此拳以內方招式皆為此而立。 |
|
|
第十五式迫橋 圖解:承上式。腰馬一挺而上,全身振起,由低樁轉為高樁,將四平馬換回二字拑陽馬,接著疾收展開之兩臂,經胸前向左右逼開;兩一沉傍腰,掌心向上,同時口發「」一聲(如圖)。 此名迫橋,為洪拳十二橋手之一。 要旨:換馬要穩。沉、托掌,喝一聲「」,助力逼橋。 實戰:此勢躍身而起,勁猛衝天。但義不在技擊,而在迫橋。久練沉托掌,對敵時以此擊人下顎,便可置其死地。故此迫橋實屬洪拳絕命手之一。 注示:洪拳之論技擊,不在乎打人什麼部位,而專取內功,若內力充沛至拳如錘,掌如刀,指如鉤,橋如鐵,又何患堅而不摧。故凡練洪拳者,不知修習內功之要,是謂枉勞,必將徒具其表。 觀近百年洪拳諸家中,若論內功修鍊之法,當首推鐵線拳。故鐵線拳一向獨門秘傳,從不公開。直至林世榮先師將其弘揚普教,方漸為人知。 |
|
|
第十六式寶金橋 圖解:承上式。靜心注力於兩手大拇指及手腕下,隨後變四指撐天掌向前推出(惟拇指直向)。同時口出「嗬」聲,眼視前方(如圖);然後將勢定住。 此名定金橋。 要旨:貫力於橋手指掌之中,推掌時頭要平,腰不可太挺。 實戰:此法用於推敵。通常在以迫橋格開來拳後發出。若敵較近我身,亦可以尋其空虛之處,用此掌推擊之。 注示:此定金橋,為洪拳十二橋手之一。其旨仍以練橋力為主。習者要注意貫力於手臂之中,沉穩而出。若只求技擊,不重內功,則技擊終顯淺薄。 |
|
|
第十七式虎嘯龍吟 圖解:承上式。將原二字拑陽馬向外略轉,上身一坐,成插腰坐馬勢;同時飛肘拋,掌心向上,置於耳下. 要旨:坐四平八分馬,連續拋上下數次。每次皆發「滴」字音。 實戰:此勢為短打手法。當我定金橋時,若敵趁勢向我抱撲而來,我即可一坐馬,以此拋手擊他。 注示:此勢以坐勢練馬,以拋練頂力。坐馬拋一穩,則擊人之力倍增。 相傳練習此法,乃取兩沙包,坐馬拋,左右擊之。 |
|
|
第十八式雙寸橋 圖解:承上式。左右兩足內轉,隨後腰身一挺聳起,兩掌向下,運至胸前腋底一拍,立即朝前標出,口出「系」聲(如圖)。 要旨:變四平馬為二字拑陽馬,掌指標直,腰身挺起。 實戰:若我拋中敵,即可隨發此勢,沉掌一拍,立變標指插其喉頸要害。 注示:此雙寸橋,又名雙標串掌,乃洪拳十二橋手中之寸橋;其力在指端而出手如劍。 然欲使十指如劍,則須練硬功。其練功方法,容候另述。 |
|
|
圖解:承上式。二字拑陽馬不動;將兩掌由上向下一運,收至雙耳旁,掌心斜朝下;隨即分三節握拳,漸貫力入拳中,再徐徐向臍下斜出,同時口出「捂」一聲(如圖)。 要旨:握拳向臍斜出,勁力要足。 實戰:此勢為洪拳十二橋手之一。當我標指時,若敵乘我橋下空虛而入,我即雙手向下一運,分撥開其拳掌,然後上抽斜下而出,以拳制之。 注示:此制橋由上向下,斜冚而出。不論直拳、橫拳還是拋拳,只要由中下路而入,皆可制之。但若遇掛槌由上而來,則須先避其銳,再以法制之。 |
|
|
第二十式分金槌 圖解:承上式。兩拳變十字手收回胸前(左手在內,右手在外,如圖),然後鼻發「唔」聲,身腰一挺,兩拳分別向左右劈出。 要旨:頭平目正,兩拳劈開分攔要猛。 實戰:當我以上式制敵時,敵若再出另一拳打我,我即先變金剪手攔截,然後兩手分開一劈,用此分金槌打他。 注示:此式去勢兇猛,以橫槌打人中路,力發千鈞,中者不死亦殘,非同小可。由金剪手變分金劈攔,乃洪拳絕技之一。 |
|
|
第二十一式二虎潛蹤 圖解:承上式。以內合二步半收馬,三挪而雙腳合攏;同時與之對應,將分金兩拳分三次後收,最後人成立式,藏拳腰後(如圖)。 要旨:收拳時出「嗬」音,呼出濁氣。 實戰:此勢為洪拳之呼吸氣法,以備下勢之展開。 注示:洪拳講究運氣調息,以為內功基礎。此時將濁氣吐盡,則下勢隨時可開。 |
|
|
第二十三式開弓射鵰 圖解:承上式。口發「」一聲長響,兩拳隨聲一劈拉開,左右與肩平;身略傾斜,目視左拳,馬成子午(如圖)。 要旨:拳隨聲變,身略傾斜。 實戰:此勢由金剪手變化而來。金剪手是截,此勢是劈掛,合而為洪拳中有名之截掛勢。 凡金剪手之用,無非一般一掛。或由截變掛,或由掛變截;皆是硬橋硬打,十分有力。 注示:平常單練此散手招式,便足以防身。 |
|
|
第二十四式外膀手 圖解:承上式。左拳不變,右拳變一指掌(即單伸食指,餘四指微曲);然後合口用鼻,連發「唔、唔、唔」三聲,右手一指掌隨聲悠然轉向胸前,掌心向外(如圖)。 此名外膀手。 要旨:右掌轉至胸前後,目視左拳。 實戰:此勢旨在修鍊內力,不作技擊論。 注示:傳統洪拳,以三大手為根,三大馬為基。所謂三大手,即一橋二剪三膀手。 一橋指十二枝橋,即剛、柔、迫、直、分、定、寸、提、留、運、制、訂十二手橋。 二剪指上、中、下、左、右五種十字金剪手。 三膀手即內膀手和外膀手。 而三大馬即是子午馬、四平八分馬及二字拑陽馬。 學者若如能悉知此橋、膀、剪、馬, |
|
|
第二十五式外膀手二 圖解:承上式。將對膀之左拳移至胸前,再一沉靜;隨將原胸前之右掌往右展開,同時左拳向左方划出,合口發「唔」一聲(圖1)。 要旨:右掌左拳同時展開,目視左拳。 實戰:此勢亦主練橋手功夫,不言技擊拆義。 其由前勢之外膀合橋變為外膀展橋,名外膀手二。 注釋:洪拳十二橋手中之剛橋,固無一定之勢;但凡兩手展開,沉勁逼力,橋手剛硬者,皆以名之。如此式即是。 第二十六式柔橋內膀 圖解:承上式。右子午馬不變,將外膀手之左拳右掌收回胸前,同時合口用鼻連發「唔、唔、唔」三聲,以氣帶手回合。隨後再轉左弓右箭子午馬,合口鼻發「唔、唔、唔」三聲,同時將左拳右掌徐徐推出(圖2)。 要旨:先收拳掌,再轉馬徐徐推出。 實戰:此勢由外膀手化內膀柔橋,主旨仍在修鍊內功。 大凡柔橋,出手必緩,以逼生內力為要。此式一抽腕指,內功頓生。 內功厚則技擊自強。 注釋:洪家剛橋之出,宜雄猛沉穩;而柔橋之出,則宜緩慢,務必沉逼內力而發。 第二十七式內膀之二 圖解:承上式。從柔橋內膀手中,轉右勢子午馬,將原拳掌向內一反,兩爭往外飛出頂去,同時口發「嘀」一聲(圖3)。 要旨:拳掌內反接兩爭飛頂要猛。 實戰:此勢專練飛爭側擊。實戰中,若敵從我兩側來攻,我即可以此飛爭撞地。 注釋:洪拳以外膀手為長橋,以內膀手為短橋。合外內膀手之勢,則遠近並濟。 長橋以拳掌打人,短橋則以爭膊撞人。其勢雖異,其勁同剛。 第二十八式訂橋 圖解:承上式。馬轉左弓右箭步,同時左拳向上一抽,右掌向下一按,口出「的」一聲(圖4);緊接著再口發「嗬」一聲,原勢不變。 此名訂橋。 要旨:抽拳按掌,左弓右箭,「嗬」聲吐氣。 實戰:此勢練轉馬與上下變橋,其旨亦在練內功逼力。 注釋:據前輩洪拳名家所言,此訂橋又叫「釘橋」。謂抽拳一提,打人如入釘故。與鳳眼拳之長手釘人不同。 |
|
|
第三十式遮頭 圖解:承上式。左腳前開並扭身右轉,成右子午馬勢;同時左拳順勢拋出,右手變全掌,在轉馬時向上一抽,蓋住頭頂,口喝一聲「」(圖5)。 要旨:左拳拋出,右掌遮頂,「」一聲,目視左拳。 實戰:此勢左攻右守,義在護頭。但在此其旨仍在練拳、掌、爭、膀、馬之勢與力。 注釋:此勢左拋拳,右遮頂,乃洪拳之上路膀手攻防法。 大凡初練此勢,學者一般皆不能領悟「」二音之妙,而時有忽略。須知此二音最為緊要,為逼生內力之法。縱覽鐵線拳功法,無不以聲助氣,以氣催氣。可見聲音之發,為洪拳大要。學者當謹記之。 第三十一式托掌 圖解:承上式。扭身左轉,成高樁四平八分馬(又叫「立四平」);隨之將左拳收至腰中盆骨,右掌拋爭向上一托,口出「系」一聲(圖6)。 要旨:馬成立四平,右掌托起在耳下肩膊之間。 實戰:此式練高勢單臂拋爭托掌。用於實戰,則可打近身之敵。 注釋:洪拳拋爭手有雙拋爭與單拋爭之別;此勢是單拋爭,要留意於高馬逼力,腰要插穩,兩腳務求生根。 第三十二式定金橋 圖解:承上式。左拳在腰不動;右掌從肩上收至腋下,變四指撐天勢,隨著口中發出「嗬」聲長響,徐徐推出(圖7)。 要旨:逼力於右掌四指;沉爭落膀,「嗬」聲長呼吐氣。 實戰:此勢旨在在練撐天指之內功。 注釋:相傳此法為福建少林寺覺因和尚所創。修習日久,則內氣外發,出掌如放電。人若觸之,手腳立痹。 第三十三式側身寸橋 圖解:承上式。拉開右腳並轉身左扭,成左弓右箭子午勢;此時右腳尖微向內彎,左拳在腰不變。接著右掌向上一托,再一下沉成直橋手標出,同時口喝一聲「吃」(圖8)。 要旨:轉身成左子午馬;右臂側身標出時,大喝一聲「吃」,出聲沉雄。 實戰:此側身寸橋之勢,乃練單臂標指之功,專擊敵之腰脅軟骨。洪家稱之為劍手或劍臂手。 注釋:此寸橋劍臂,力隨喝出,聲勢震人,勁力雄猛,充分體現出洪拳之固有特色。 以往練橋手,常以臂帶鐵環為法:兩臂各帶十至十六個鐵環,一練則噹噹聲響,十分有趣。今此法漸已失傳,殊為可惜。 第三十四式制橋 圖解:承上式。扭身轉右拖左腳,成立勢四平八分馬;左拳在腰不變,右掌收回提至耳邊,再徐徐下運至臍一揸成拳,同時口喝一聲:「揸」(圖9)。 此名單制橋。 要旨:收左腳轉高四平馬;右掌制手成拳。 實戰:此勢為下截手法,乃洪拳十二橋手之一。實戰中敵若一拳打我中部,我即可以此勢制之。 注釋:在洪拳中,制橋分雙制橋與單制橋兩種。前第十九式是雙制橋,此則為單制橋。凡下截手法,通稱制橋。 第三十五式分金橋 圖解:承上式。將左右兩手抽上胸前,交加成中金剪手;接著合口發「唔」一聲,雙拳一逼向左右兩旁斜劈而出(圖10)。 要旨:先口出「唔」聲,再逼力發拳分劈左右,然後「嗬」聲吐氣三次。高樁四平馬不變。 實戰:此勢由制橋變十字手,從十字手變分金拳,旨在練拳勢之變化,並不拘於具體拆招。 注釋:鐵線拳古譜將第二十二至第三十五式作為一段,分左右兩邊演練。即先從右扇面子午馬練起,至第三十五式止;然後左右轉換,從左扇面子午馬練起,至第四十九式止。請看以下圖示。 第三十六式扇面子午(左勢) 圖解:承上式。右腳前開一步,左轉身成左子午馬,同時雙拳從背後抽至胸前交加一截,成中金剪十字手;隨之合口閉氣,鼻發「唔」一聲(圖11)。 要旨:與第二十二式相同。 實戰:此勢用於攔截左方來拳,又名左金剪。 注釋:從此式開始,為左勢拳馬之練習。 第三十式七開弓射鵰(左勢) 圖解:承上式。口發「」一聲長響,兩拳隨聲一劈拉開,左右與肩平;身略傾斜,目視右拳,馬成子午(圖12)。 要旨:與第二十三式相同。 實戰:參見第二十三式。 注釋:略。 |
|
|
第三十八式外膀手(左勢) 圖解:承上式。右拳不變,左拳變一指掌;然後合口用鼻連發「唔、唔、唔」三聲,左手一指掌隨聲悠然轉向胸前,掌心向外(圖13)。 要旨:左掌轉至胸前後,目視右拳。 實戰:參見第二十四式。 注釋:略。 第三十九式外膀手二(左勢) 圖解:承上式。將對膀之右拳移至胸前,再一沉爭;隨將原胸前左掌往左展開,右拳同時向右划出,合口發「唔」一聲(圖14)。 要旨:左掌右拳同時展開,目視右拳。 實戰:參見第二十五式。 注釋:略。 第四十式柔橋內膀(左勢) 圖解:承上式。左子午馬不變,將外膀手之左掌右拳收回胸前,同時合口用鼻連發「唔、唔、唔」三聲,以氣帶手回合。隨後再轉右弓左箭子午馬,合口鼻發「唔、唔、唔」三聲,同時將左掌右拳徐徐推出(圖15)。 要旨:參見第二十六式。 實戰:與第二十六式同。 注釋:略。 第四十一式內膀之二(左勢) 圖解:承上式。從柔橋內膀手中,轉回左子午馬勢,隨之拳常向內一反,兩爭往外飛頂出去,同時口發「嘀」一聲(圖16)。 要旨:參見第二十七式。 實戰:與第二十七式同。 注釋:略。 第四十二式訂橋(左勢) 圖解:承上式。馬轉右弓左箭子午勢,同時右拳向上一抽,左掌向下一按,口出「的」一聲(圖17);接著再口發「嗬」一聲,原勢不變。 要旨:參見第二十八式。 實戰:與第二十八式同。 注釋:略。 第四十三式柔橋(左勢) 圖解:承上式。扭身向左轉正面,成二字拑陽馬;同時將原按下之左指掌抽上至胸,合口鼻發「唔」一聲,將右拳左掌徐徐向前推出(圖18)。 要旨:以聲催力,徐出右拳左掌。 實戰:參見第二十九式。 注釋:略。 第四十四式遮頭(左勢) 圖解:承上式。右腳前開並扭身左轉,成左子午馬勢;同時右拳順勢拋出,左手變全掌,在轉馬時向上一抽,蓋住頭頂;口喝一聲「」(圖19)。 要旨:右拳拋出,左掌遮頭,「」一聲,目視右拳。 實戰:此勢右攻左守,旨在護頭;但在此為主練拳、掌、爭、膀、馬之勢與力。 注釋:參見第三十式。 第四十五式托掌(左勢) 圖解:承上式。扭身右轉,成高樁四平八分馬;隨之將右拳收至腰中盆骨,左掌拋爭一托,口出「噝」一聲(圖20)。 要旨:馬成立四平,左掌托起在耳下肩膊之間。 實戰:參見第三十一式。 注釋:略。 第四十六式定金橋(左勢) 圖解:承上式。右拳在腰不動;左掌從肩上收至腋下,變四指撐天勢,隨著口中發出「嗬」聲長響,徐徐推出(圖21)。 要旨:逼力於左掌四指,沉爭落膀,「嗬」聲長呼吐氣。 實戰:參見第三十二式。 注釋:略。 第四十七式側身寸橋(左勢) 圖解:承上式。拉開左腳並轉身右扭,成右弓左箭子午勢;此時左腳尖微向內彎,右拳在腰不變。接著左掌向上一托再下一沉,成直橋手標出,同時口喝一聲「吃」(圖22)。 要旨:轉身成右子午馬;左手標出時,大喝一聲「吃」,出聲沉雄。 實戰:參見第三十三式。 注釋:略。 第四十八式制橋(左勢) 圖解:承上式。扭身轉左拖右腳,成立勢四平八分馬;右拳在腰不變,左掌隨之收回提至耳邊,再徐徐下運至臍前一揸成拳,同時口喝一聲「揸」(圖23)。 要旨:高四平馬;左掌制手成拳。 實戰:參見第三十四式。 注釋:略。 第四十九式分金橋 圖解:承上式。將左右兩手抽上胸前,交加成金剪手;接著合口發「唔」一聲,雙拳一逼向左右兩旁斜劈而出(圖24)。 |
|
|
要旨:參見第三十五式。 實戰:與第三十五式同。 注釋:左勢拳馬練習至此式止。此段共十幾式,為鐵線拳之重點,故不嫌重複,分左右兩勢演練,旨在使習者紮下堅實之橋馬功夫基礎。 第五十式扇面十字手 圖解:承上式。右腳踏上一步,左腳隨之跟上,並扭身左轉成左子午馬勢;然後鼻「唔」一聲,雙手抽上至頸前,成十字中金剪手(圖25)。 要旨:鼻「唔」一聲發力,抽手成金剪勢。 實戰:此勢寓守於攻。當我成分金橋勢時,中門大開,若敵趁虛一拳打入,我即可上馬出此十字手,剪閘其腕臂。 注釋:此逼馬金剪十字手,乃洪拳大技;一旦中人,非傷即殘。故用時不可不慎也。 第五十一式雙遮手 圖解:承上式。轉身向後,變左面子午馬為右面子午馬,同時左右兩拳一沉化掌,隨即分別由左右環上頭頂,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並鼻發「唔」一聲(圖26)。 此名雙遮手,雙名天靈蓋陰掌手。 要旨:陰掌遮頭,力貫指端。 實戰:此勢旨在修鍊陰掌之內功。 注釋:此陰掌雙遮手,專練架橋護頂,乃洪拳護身大手法之一。 第五十二式白虎獻掌 圖解:承上式。子午馬不變,兩手沿左右環運而下至胸脅間;然後口發一聲「」,兩掌同時往上一托,成虎爪勢(圖27)。 要旨:托掌要短促有力,並屈指成虎爪。 實戰:此勢為由上轉下之託打掌法,又名兜托。用於兜擊下頦。 注釋:此白虎獻掌,上托時要注神於十指虎爪。 洪拳之託掌,內藏爪勢;實戰中兩掌一兜敵之下頦,立出虎爪划下,堪稱犀利無比。 第五十三式猛虎爬沙 圖解:承上式。子午馬不變;兩手虎爪隨口中長嘯一聲「嘩」,逼力徐徐抓下,再向後撈起(圖28)。 要旨:「嘩」聲長出,虎爪徐下向後撈起。 實戰:此勢既可以爪抓人,又可變擒拿法。凡虎爪,皆有此用。 注釋:虎爪一勢,與豹爪、鷹爪、螳螂爪、獅爪、龍爪、鶴爪等其它爪勢,形異而義同,均為鐵鉤鐵指,以抓人面首為主。 但此勢虎爪,不作猛抓之用,乃徐徐而出,其旨仍在練內力,以期達到爪如鐵鉤之境。 昔時虎爪練法,初以一石鑿五孔,將五指插入孔中提起,反覆多次。力達指端後,則練抓砂石之包;最後練抓竹筒,至一揸即爆,便告功成。 第五十四式定金橋 圖解:承上式。兩足移正,身左轉,成立勢四平八分馬;接著將後撈虎爪變掌一抽提至耳下肩上,再一沉至腋下,徐徐向前推出(圖29)。同時開口吐氣,發出「嗬」聲。 要旨:馬轉高四平,掌為四指撐天勢。 實戰:此勢為推擊手法。但在此仍以練掌指內功為主旨。 注釋:洪拳定金橋,分單臂金橋與雙臂金橋兩種。單臂金橋為一拳藏腰,一掌推出,如第三十二勢。此勢則為雙臂定金橋。 |
第五十五式虎嘯龍吟 圖解:承上式。將高四平馬一坐轉為低樁四平馬;同時兩肘飛出,雙掌收於肩上,掌心朝天;然後連臂左右搖擺幾次,並開口合齒,發「耶、耶、耶」三聲(圖55)。 要旨:口發「耶」聲,手臂搖蕩。 實戰:此勢旨在練貫內力於肘臂之間,不以技擊開論。 注釋:練此勢時,在雙臂搖擺幾下之後,即可感到臂力猛增。相傳洪家功夫,可從一斤力練出九斤力來;故練習洪拳者,向重內功,而技擊則在其次。因洪拳之威力,全在於將內勁貫注於一招一式之中。 第五十六式 圖解:承上式。從低樁四平馬中,振身而起,成立勢四平馬;隨將肩上兩掌,沉下一拍,再向前一標,口喝一聲「吃」(圖56)。 要旨:標掌時口喝一聲「吃」,以聲催勁。 實戰:此寸掌劍手,擊人中路,勢猛難擋。但在此則以強壯筋骨為主,仍取內功之義。 注釋:寸橋乃洪拳十二橋手之一,有左右寸橋(第六式)、側身寸橋(即單寸橋,見第三十三式)、與此雙寸橋三勢。習者當留意其與標串掌之區別。 第五十七式制橋 圖解:承上式。四平八分馬不動,將雙寸掌反掌一沉再運至兩耳下,隨後三節握拳,徐徐將兩拳向前斜壓而出;同時閉口,以鼻將氣呼盡,口出一聲「喳」(圖57)。 要旨:逼力於兩手橋臂,口出「喳」聲。 實戰:此勢又名責橋手,專制直拳。 注釋:此勢形與第十九式相同,而運氣之法有別。前者口發「」聲,而此勢口出「喳」聲;並要用鼻將氣呼盡。習者當細辨之。 第五十八式分金拳 圖解:承上式。四平八分馬不變,先將雙拳一變為十字交加金剪手(右臂在外,左臂在內),置於胸前;然後養息片刻,再合口閉氣,鼻出「唔」一聲,迅速將兩拳分別向左右劈去,目視前方(圖58)。 要旨:蓄氣貫力於兩臂間。 實戰:此分劈拳勢,臂堅如鐧,力猛勢雄,可擊兩側來敵。 注釋:分金拳屬洪拳硬橋硬打手法;其勢足可以一當十。惟須內功到家,能 於發出前逼力使橋臂如鐵。 第五十九式二虎潛蹤 圖解:承上式。四平八分馬不變;開口吐氣發「嗬」聲三次,將原分金拳之兩臂隨聲分三次後收(圖59)。 要旨:二拳歸後,手不帖腰。 實戰:此勢拳藏腰後,為蓄力換勢之準備,攻防均可。 注釋:凡二虎潛蹤,皆藏拳腰後。然前第二十一式為兩拳貼而藏,此勢則拳歸後不貼腰,其力在臂彎與雙拳之中。 第六十式麒麟步 圖解:承上式。左足前踏一步,與右足斜交,接著轉身左扭,將兩拳由後向前提起至齊口處,交臂成金剪手,同時鼻發「唔」聲。然後右足踏上一步,交置於左足前,接著轉身右扭,從左扇面變成右扇面;最後將身擺正,成十字手四平馬勢(圖60)。 此勢因左右腳各踏一步並扭身,故名麒麟步。 要旨:左右腳互交踏步要穩;十字手右手在外,左手在內。 實戰:此勢旨在練左右腳前跨逼馬,不作技擊論。 注釋:麒麟步為洪拳有名步法,亦稱十字手扇身走馬法;即踏一步,轉一勢。練習時,可以不斷地如法走轉,久則馬步落地生根。 第六十一式夾木槌 圖解:承上式。左腳踏進一步,上身帶十字手一扭,轉成左弓右箭子午馬;接著右拳順勢向下一壓(拳心向上),左拳曲肘望下冚,口發「唔」一聲(圖61)。 此名夾木槌 要旨:兩拳成夾擊之勢,口發「唔」聲。 實戰:此勢為洪拳脫手連攻法之一。當我十字手被壓時,鄧可以此手解脫並還擊。 注釋:夾木槌乃洪拳著名五行拳之一,屬木火土金水五拳中之木拳。另四拳為火箭槌、土撞槌(又叫土拋拳)、水浪槌和分金槌。 第六十二式提壹敬酒 圖解:承上式。轉身由左子午馬變右子午馬。轉馬時帶拳一扭,隨即將右拳一抽,向內提至耳邊;左拳則順勢一扭打落,並口喝一聲「嗬」(如圖62)。 要旨:右手提拳衝上;「嗬」聲喝出,氣沉力穩。 實戰:此勢左冚其拳,右撞其顎。 注釋:此提壹敬酒,實名提橋,乃洪拳十二橋手之一;專以提手撞人,亦屬其常用之絕命手法。 第六十三式橫割手 圖解:承上式。右子午馬不動;將提起右拳變為鷹勢虎爪(白虎爪),向下一划,再橫斜割下;左拳順勢向上一衝,同時鼻「唔」一聲,目視左拳(圖63)。 要旨:右掌成白虎爪割下,鼻出「唔」聲助力。 實戰:此勢為下截手法。當我成提壺勢時,若敵一拳打我中腹,我即可一變白虎爪割其來拳,而出左拳一衝,打其面部。 注釋:橫割手屬剛橋一類;以氣逼力割下,剛硬無比。惟練習時動作要緩,手勢要開,有拖帶之力。實戰中,此勢可變牛角槌抄擊敵首。 第六十四式內膀手 圖解:承上式。右子午馬不變,左手沉肘前臂豎起,曲拳向內;右手則成一指掌勢。然後鼻出「唔、唔、唔」三聲,右手指掌隨聲內收(圖64)。 要旨:兩臂漸向內收,注力其向。 實戰:此勢旨在練內膀肘勢。其右肘名橫肘,左肘名沉肘。 注釋:肘法乃洪拳大技,共有六種;分別為橫肘、直肘、沉肘、後肘、高肘和低肘。 內膀手一般往裡收,而外膀手則向外展。 第六十五式內膀柔橋 圖解:承上式。身向左轉、變子午馬為立勢四平八分馬;接著左拳右掌向左一運至腋下,同時閉口出「唔」一聲,拳掌徐徐向前推出(圖65)。 要旨:合口發聲,以聲帶橋柔推而出。 實戰:此勢由內膀變柔橋,旨在修鍊手橋內功。 注釋:練此式時,須知要領。左拳應內曲抽入,以此引力於臂;手則成一指常撐起,注力於指端;然後兩手柔緩推出,切不可急。 凡練十二橋手,須先將其名參透,練時方能不悖其義。如剛橋名剛,則其出必猛;而柔橋顧名思義,其勢當徐緩柔出。 第六十六式內膀柔橋 圖解:承上式。從正四平八分馬一轉而為左子午馬,同時將左拳右掌收回腋下,然後合口發「唔」一聲,以氣催力,拳掌柔緩向前推出(圖66)。 要旨:馬轉子午勢。余與上式相同。 實戰:換馬轉勢,義無差別。 注釋:此勢名子午馬柔橋手,催力比上式略大。俗以為洪拳講硬橋硬功,所用便是蠻力;殊不知洪拳之硬橋硬馬,皆由內功而成。其勁力無不由內及外,以柔生剛。可見此柔橋手,功用甚大。 |
|
|
第六十七式遮頂 圖解:承上式。扭身右轉成右子午馬勢;同時右手合指一運(掌心向下),上頭遮頂,左手成拳向上頂出,口發「」一聲(圖67)。 要旨:偏身成右子午馬,右遮頭;口出「」一聲時,逼氣於胸。 實戰:此勢旨在練上勢橋馬。其提手蓄力,貫氣入胸,則主練宗氣。 拆義可參看第三十式。 注釋:經云:有氣有力,以氣生力。此勢提手蓄力,從下丹田引氣入胸,名曰貫宗氣。宗氣一足,內功逼生。 第六十八式托掌 圖解:承上式。左扭身變立正四平八分馬;左手收拳藏腰,右掌環運而下復向前上方一兜,成托掌勢;口喝一聲「吃」(圖68)。 要旨:身成正四平馬;左拳收腰,右掌猛向上托,拋肘時喝聲助力。 實戰:此勢旨在練托掌拋肘。實戰中,用此勢可同時擊人胸頸。 注釋:此托掌手,其實是直肘手法;又稱拋肘、頂肘、撞肘。其義不在於掌而在於肘。 第六十九式虎嘯龍吟 圖解:承上式。正四平馬與右手托掌勢不變,將藏腰左手曲拳伸出,接著開口發三聲「」音,右肩膊與托掌隨聲搖擺幾次(圖69)。 要旨:在「」聲中搖動肩掌。 實戰:此勢旨在借肩擺之勢,練肩膀之力;仍不從技擊開論。 注釋:據前輩洪拳名家何華先生言,洪拳六大肘法,其力猛與不猛,功夫全在此虎嘯龍吟一勢。若久練得法,可使人肩背肌肉雄厚,漸生千斤之力。 第七十式寸橋 圖解:承上式。左腳踏前一步,隨即左扭身成左子午馬;接著身略左斜,兩腳尖微向內彎,收左拳至腰,然後口出「」一聲,右手合成指掌往右側直標而出(圖70)。 要旨:左身子午馬,兩腳尖微向內彎;右指掌隨「」聲標出。 實戰:此寸橋與第三十三式側身寸橋相同,亦可插人如劍。但在此不從技擊開論,而主蓄力於右手,以練標勁。 注釋:洪拳寸橋手有單雙之分。雙寸橋從正面而出,單寸橋則側身而出。 第七十一式制橋 圖解:承上式。身向右轉,收子午馬成四平八分馬;左拳在腰不動,右掌圈向一運,隨分三節握拳,再提上肩膊,徐徐運力向下冚壓,口出「」一聲(圖71)。 要旨:馬變四平;右手變拳冚落,力要沉穩。「」一聲助勁,應有勢不可讓之氣概。 實戰:此制橋旨在練冚壓功夫,手法屬橫橋一類。實戰中用以截消直拳。 注釋:制橋之名,取自壓制之義。不論敵是以火箭槌還是以水浪拋槌等直拳打來,我皆可以此截之、壓之、逼之,遏止其進攻。 第七十二式分金槌 圖解:承上式。立四平馬不變,將左右兩拳抽上胸中,成十字交加金剪手,然後逼力向內,合口閉齒,發出「唔」一聲,雙拳同時向左右掛劈而出(圖72)。 要旨:先成金剪手,再雙拳分開劈出。身形猶如金字。 實戰:凡分金槌一勢,皆從十字金剪手變化而來(所謂「分金」,即金剪分開劈出之義)。金剪為截,分金為劈,一守一攻,硬橋逼打,皆屬洪拳中之強打手法。 注釋:此勢乃洪拳之中路劈掛手。據前輩洪拳名家邱全先生言,分金槌內實藏一金字肘,即雙肘後撞之肘法;可在被人夾抱時使用。又言十字金剪手可變鎖喉叉手,直可取人性命。 第七十三式十字手 圖解:承上式。右腳先踏前一步,接著左腳再踏前一步,變馬勢為二字拑陽馬;然後合口閉齒「唔」一聲,立即將原分金槌之左右兩拳一抽,成十字交加手,架在胸喉之前(圖73)。 要旨:馬變二字拑陽,手成十字金剪。 實戰:當我勢如上式時,若敵一拳朝我胸喉打來,我即可以此手攔截;再變叉手立鎖其喉。 若敵擊我頭頂,則應以遮天手擋之。 注釋:十字手變鎖喉手之法,一出即系人命;故歷代秘而不傳,懼其濫用也。 第七十四式遮天 圖解:承上式。二字拑陽馬不動,十字雙拳化掌向上一托;同時口吐濁氣,開口發「嗬」一聲(圖74)。 |
|
|
要旨:兩手逼力化掌遮頭,掌心朝上;右腕內勾,左腕外壓。 實戰:此勢用於截橋護頂。若敵一拳劈頭而來(所謂「二郎開山」),我即可取此勢遮擋,護住頭部。 注釋:此遮天一勢,乃洪拳金三剪中之上金剪,專護頭部。洪拳於攻防之中,十分注意護頭;其法有單遮頭(第三十式),雙遮頭與此十字手遮頭,習者當熟悉之。 第七十五式飛鴻翼 圖解:承上式。二字拑陽馬不變,原遮天雙掌在口出「吃」一聲同時,從上分左右一割而下,落至盆骨上(圖75)。 要旨:雙掌割下後掌心向下,掌根貼骨,指成虎爪,形如鳥翼。 實戰:當我遮頭時,若敵來拳打我胸腋兩側「空門」,我即以此勢割下護肋,連消帶打。掌變虎爪,為此式制敵之要。 注釋:此飛鴻翼,變化有二:一可變直臂向左右爪下;二可變垂胸爪下。前者須兩肘挾腋微後而下;後者則兩肘一頂,貼胸前落下。 第七十六式韋馱獻杖 圖解:承上式。二字拑陽馬不變,將盆骨邊雙掌在口出「」一聲之同時,沿胸向上一托,至肩膊前(圖76)。 要旨:「」一聲雙掌托起如獻杖,掌心朝天,形似槌橋。 實戰:此勢為護中手法。當我飛鴻翼時,若敵一拳中入,我出此勢,即可逼開其拳。 但在此則以練運手逼橋之內為主。 注釋:洪手於修鍊上托下割、內運外運方面,可謂不厭其煩。此誠有深義在也。縱觀中國拳術,萬千招式,不外乎於一橫一豎一圈一點一交加。可見萬法同宗,萬源同源。習此鐵線拳,亦可由一而致全矣。 第七十七式雙遮頭 圖解:承上式。二字拑陽馬不變;將肩前兩掌,往兩肋旁一沉,然後順熱一提運至左右頭角,成雙掌遮頭勢(掌心向下);同時口出「」一聲(圖77)。 要旨:雙掌對角遮頭,掌尖相向;「」一聲要響。 實戰:此勢不從技擊開論,旨在練高冚手,擴肩開胸。此時氣在胸肋,再由胸肋貫於指端。 注釋:昔日廣州西關洪拳名家黃三,擅長此遮頭手,號稱「鬼手」;與另一洪拳高手「鬼腳」譚三齊名。其人矮細,臨敵時常從遮頭入勢,再立變下爪取襠,手法神出鬼沒。由是出奇制勝,自成一絕。 據黃三雲,凡矮人練拳,必要精遮頭勢。只有守穩頭部,方能放馬攻入。 第七十八式迫橋 圖解:承上式。二字拑陽馬不動;口喝一聲「」,雙肘向下一沉,雙掌變陽掌(掌心朝天)虎爪向胸前托起(圖78)。 要旨:「」一聲沉肘豎橋托掌曲爪,一氣呵成。要在逼肘挾腋。 實戰:此在練沉肘逼腋之功,不作技擊論。 注釋:挾手為洪拳一大特點;其挾肘挾腋,一向並重。此勢迫橋,乃挾腋手。實戰中,若人被此手挾住,再遭我前臂一壓,則雙臂多斷,再不能舉。學者切莫不看也。 第七十九式定金橋 圖解:承上式。二字拑陽馬不變;雙托掌從胸前提至左右兩耳旁,然後兩肘往後一頂順勢帶掌下至腋間;接著口發「嗬』一聲長響,兩掌變四指撐天推出(圖79)。 要旨:雙掌推出時指掌頂力撐起;「嗬」聲長出,自然催勁。 實戰:此勢旨在練習將內力逼上掌指間推出。久之可見指掌發紅髮勢,則其功驗。拆義參見第十六式。 注釋:相傳練此定金橋,除帶鐵環外,尚有推牆壓樹之法。練時徐徐將力壓向牆壁或樹身,久而能成洪家有名之推山掌。 第八十式雙寸橋 圖解:承上式。二字拑陽馬不變;將四指撐天掌收回肩前,略一沉肘,合併四指;接著口發「」一聲,兩掌向前直插標出(圖80)。 要旨:十指併攏標出;「」聲短而有力。 實戰:此勢標出如劍,主擊人前胸。 注釋:相傳修鍊此勢,不僅要內功運氣,尚須外習硬功。其法一日三次,先以指尖插沙,繼而插山泥碎石;至一插可入牛皮,方告成功。 第八十一式十字手 圖解:承上式。二字拑陽馬不變;原標指兩掌分三節握拳,疾抽回胸前,成十字手勢,同時口出「唔」一聲(圖81)。 要旨:十字手右拳在外,左拳在內;右勾左壓。 實戰:此勢內收一閘,由長橋變短橋,化攻勢為守勢。 注釋:此十字手為洪拳有名之內截手法,一旦截人,手臂立斷。 第八十二式分金拳 圖解:承上式。開步插腰下坐,變拑陽馬為四平八分馬;同時口出一聲「唔」,胸前十字手一分,兩拳向左右迅猛劈出(圖82)。 要旨:轉坐四平大馬;「唔」一聲要響,兩拳劈掛而落。 實戰:此勢坐馬劈拳,力雄千鈞,出拳猶如錘擊。中人頭首則顱爆,中人胸腹則五臟俱裂。堪稱可畏。 注釋:此分金拳,大劈大掛,俗稱金瓜錘,又名金掛槌,功力足者,可以裂石。 第八十三式二虎潛蹤 圖解:承上式。分三步將四平大馬收成二字拑陽馬;同時分金棹雙拳亦分三次隨馬同步回收至腰後;口出「嗬」聲,噴出濁氣(圖83)。 要旨:收馬藏拳;配合馬步發出「嗬」聲。 實戰:此勢旨在吐故納新,將練功時體內產生之廢氣排出,而納回清氣;兼練馬橋架步。 注釋:此勢為鐵橋三練功秘法,世罕知之。凡練鐵線拳,不可不知呼吸吐納之法。呼吸絕不可亂。呼吸一亂,不打自傷。學者當慎而又慎。 此外,二虎潛蹤之勢有二,又宜辨別。一為立勢,如第二式。其旨在注力於臂,為變勢之準備。其二即此勢,又叫拑陽勢二虎藏蹤,外練馬橋架步,內則行呼吸吐納功夫。 第八十四式收式 圖解:承上式。藏腰兩手變左掌右拳,由兩側出舉至與鼻端相平處;同時左腳前出輕吊,右膝微曲(圖84)。最後扭手收拳落至腰間盆骨,垂手收勢。 要旨:右膝曲,左腳吊,掌拳出如日月二字。 實戰:此收勢如敬禮,要淡定自如,不可匆促。 注釋:此勢義與開禮同。唯顯示復明之志始終不渝。 |
推薦閱讀:
※2009年牛寶寶怎麼取名(宜用字參考)
※【大神分享】小談一下我的寫作經驗,僅供參考!
※官運斷語彙集參考
※[請不要作個老實人] (僅供參考)(轉載)
TAG: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