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出生的那個年代看,通俗小說《岳飛傳》對那時小孩們的影響應該超過其他名著,岳飛的形象是高大完美的。
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文武全才的軍事天才,在眼看就要收復南宋故都汴京,直搗黃龍時,在奸相秦檜的慫恿下,宋高宗趙構以「十二道金牌」將其弄回臨安,並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於風波亭。
據《宋史·岳飛傳》載:「(秦檜)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廢於一旦。這個時候,岳飛可能已經知道了自己最終的命運。
作為一代名將,為什麼就不被宋高宗趙構的待見呢?而且執意要除之呢?大家只要想想看,岳飛勇猛是勇猛,一心要光復失地,可曾想,你要光復了,你把趙構的父親宋徽宗和哥哥宋欽宗都弄回來了,趙構的皇位往哪裡放?岳飛算是一個政治敏感性極差的名將。
北宋皇帝宋欽宗當上皇帝的第二年(靖康·公元1127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這就是著名的「金康之變」,北宋直接宣告滅亡。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可見這次事件對岳飛和當時宋人的巨大影響。
而作為宋徽宗第九子的趙構由於在外,沒有被俘,先從偽楚皇帝張邦昌手上接過帝位,再逃跑至杭州,建立南宋政權。這個時候的趙構其實只想當過偏安一隅的小皇帝,不要招惹金國即可。哪知道遇到岳飛這個「愣頭青」,一天到晚上疏表示要打金國收復失地,迎回「宋徽宗、宋欽宗」二聖。前一條岳飛前面打仗收復失地,讓宋高宗表明一種支持態度,贏得民心是可以的,但是一門心思要贏回「二聖」這是趙構萬萬不能答應的,這算趙構要殺岳飛的原因之一。
當然,我覺得最要岳飛命的或許就是上疏叫宋高宗立太子。
由於趙構在南下時受到驚嚇喪失生育能力,只有兩個養子。岳飛奏請立太子,本意是因為趙構喪子,又失去了生育能力,早立太子,可以早安民心。這是岳飛為趙構的南宋江山社稷著想,但是犯了大忌。皇帝立儲之事怎麼能容外人說三道四,而且是皇帝還不能生育這種不能道與外人的情況下,岳飛的確政治上十分幼稚。
對於岳飛的提議,皇帝的回答:卿言雖忠,然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這句話,把岳飛嚇得「面如死灰」。這個話的意思就是你的雖然是對的,但是你是一個手握重兵的軍人,就好好帶兵打仗,不要摻合朝廷皇家之事,立不立太子,完全不管你的事,這不是由你來定的。這其實就是一個暗藏殺機的話,特別在重文輕武的,嚴防武將造反的宋朝。趙構一想,你一武將要按你的意思立太子,是何意?這不是要架空我的節奏嗎?
岳飛積極要迎回「二聖」,這不是存心讓趙構下不了台嗎?他再積極地張羅著叫皇帝立太子,這是不是要謀反嗎?這兩者一相加,岳飛死期到了。所以在任何朝代任何時候,武將並不能整天打打殺殺,一定還要對皇帝老兒察言觀色才能保命。
很明顯,岳飛的行為在廣大南宋軍民和後代老百姓認為是精忠報國,忠於朝廷的,但是在宋高宗趙構眼裡,岳飛的所作所為就是來敲皇帝「飯碗」的。岳飛的存在就是對自己皇位的威脅,那麼岳飛必須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收復國土遠沒有皇位重要。至於秦檜,就是一個奸臣,但是沒有皇帝授意,在當時他不能也不敢殺岳飛。由於手握皇帝的「必殺令」,當秦檜面對已經閑賦的韓世忠的質問岳飛犯何罪時,他說的「莫須有」,不應該是唯唯諾諾的「可能有」,而是趾高氣揚的「難道沒有嗎?」
在那種專制時代,一個人愛不愛國,忠不忠心,老百姓說了不算,皇帝說了算。一個人的生命不在乎你為國家付出多少鮮血,而是你能為皇帝老兒的專制和皇位能做什麼事,皇帝掌握著帝國所有人的生殺大權,概莫能外。皇帝清不清明,有沒有所謂的雄才大略,那都是皇帝和皇帝之間的比較,是集權專制之間比較,只要皇帝的位置是代代相傳的,就連岳飛這樣的猛將都要被皇帝所殺,何況普通老百姓。
岳飛之死,只是中國歷史上無數被殺忠臣的一位,因為歷史總是在重演。
我們讀歷史都是戰戰兢兢地,驚心動魄的。
推薦閱讀:
※【轉載】愛爾蘭花邊圖案
※【轉載】四十條直斷相術
※【轉載】64卦配60甲子卦氣卦運表
※(406)[轉載]論母
※[轉載]六經辨證在六爻測病中的應用初探
TAG:岳飛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