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字號的往事
這是20世紀20年代初上海一個平常的晌午,一位天主堂修女出現在裁縫鋪,她親切地告訴小裁縫:「上海現在太缺少能夠縫製西式服裝尤其是女式西服的裁縫。我雖然
會縫製西服,但不能成為我的職業,所以我想無償將我的技藝教給你,你願意學嗎?」
這天大的好事突然降臨到小裁縫的頭上,使他一時還來不及回過神來。就這樣,這名來自董家渡天主堂的修女,便成了這個名叫趙蘭春小裁縫的師傅。趙蘭春果然不負師望,他掌握了縫製女式西服技藝後,不久就傳授給了兩個分別叫奚阿根和張韻洲的徒弟。後來,張韻洲又將技藝傳給了兒子張鳳歧,還諄諄告誡兒子,希望你日後也能將這門技藝傳授給值得信賴的徒弟。
當張鳳歧開始考慮再傳徒弟人選的時候,張鳳歧的朋友將一個14歲的少年領到了他面前說,這少年是上海浦東南匯縣橫沔人,曾在一家中式裁縫店當過一年學徒,這少年學技藝很用心,肯吃苦,人也聰明。
張鳳歧收下了這個徒弟,並戲謔地對朋友說,我同意收下這個少年,是我一眼看出他的面相好,他這張臉,像似好人的「料」。這個少年就是金鴻翔。
金鴻翔確實沒讓師傅失望,20歲時,他已經操練成了一個技術高超的女式西服裁製高手。就在那一年,金鴻翔遠在海參崴開裁縫店的舅舅希望他能去那裡。此時,張鳳歧也覺得金鴻翔可以去闖蕩一番,見見世面了。
離開上海的金鴻翔,很快就在海參崴以一個女式西服裁製高手嶄露頭角。但這個時候,遠在上海的父母接連發給他急電,將他召回了上海。父母希望兒子在上海成就事業。金鴻翔白天在「悅興祥」西式裁縫鋪做師傅,晚上去夜校學習英文。這樣的日子,從1924年一直堅持到1926年。
之後,金鴻翔在海寧路開設了自己的西式服裝工場。1927年,他在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張家花園三開間門面的馬車行,開設了一家西式裁縫店,掛出了一塊醒目的中英文招牌:鴻翔Hong Xiang Ladies Tailor Shop鴻翔時裝公司新式服裝不斷面世,引領著上海女式時裝新潮流。
「童涵春」的葯是苦是香
「童涵春」與「蔡同德」、「胡慶余」、「雷允上」,曾被譽為上海國葯業中著名的四大戶。童涵春號創建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創辦人是生於世代經商之家的童善長。
1897年前後,童涵春堂已經從當時的一開間門面,發展到了三開間五進深門面的大店。到了1932年,全年營業額達60餘萬銀元,存貨有4萬餘銀元,還在市區購置了不少房產。
毫無疑問,對一家葯號的聲譽來說,關鍵還是看它的「鎮山之寶」――藥品本身有無長處。童涵春堂除了賣葯外,還另設工場,精製飲片,搜羅驗方,博採眾方,遵古法制。在選料上,如党參採用西潞黨,白芍採用東白芍,杜仲採用神字仲等。不少品種如淮山藥、北沙參、廣玉金等,進貨時都由專人親自挑選,力求精益求精。除此之外,童涵春堂還設有刀房、原貨房、細貨房、格鬥房、揀藥房等等,各房分工負責把關,且相互制約,如果購進的原藥材不符合標準,原貨房可以拒收;刀房切片不符合規格,格鬥房可以要求返工……這些都顯示了童涵春堂在經營上的先進理念。
不過到了童涵春堂第六任經理童廣甫手中時,由於利用企業資金投資失敗,不得已於1932年將童涵春堂出盤,改為童涵春堂興記,從此由童氏獨資開設的藥店,變為有其他股東投資的合夥組織。
「八一三」抗戰爆發,南市淪陷,童涵春堂被迫停業。童涵春堂第八任經理孫以康將位於法租界、即後來的延安東路493號貨棧經過一番裝修後繼續營業。
1947年,南市小東門童涵春堂經過一番準備,重新開張營業。從此兩家童涵春堂兀立東南與西北,互為呼應,名聲越加顯赫起來。「文革」時期,兩家童涵春堂一家易名「人民藥品商店」,一家易名「解放藥店」。
1988年,在南市老城廂又增設了老城隍廟童涵春堂國葯公司。今天,三家童涵春堂在上海已然形成鼎立之勢。此後又增設了多家連鎖店,使童涵春堂成為上海規模最大的中藥店。
三大「祥」上演「龍虎鬥」
舊上海綢布行業有三大商號:協大祥、寶大祥、信大祥。
在「協大祥」出現前已有一家叫「協祥」的商號掛了牌。在這家叫「協祥」的商號里,有兩個小股東,他們是「協大祥」的創始人!一個叫柴寶懷、一個叫丁丕山,均來自浙江寧波。
20世紀初葉,柴寶懷、丁丕山決定改變當下綢布業的經營理念,準備合股開一家洋布店。這時正逢設在小東門外的「四大正」洋布店閉歇,柴寶懷、丁丕山很順利地就將它盤了下來。兩人為此又幾經合計,決定物色一個代理人――在「協祥」的小職員孫琢璋出任「協大祥」的經理。
在為新商號起店名時,3人的一致意見是希望彼此從此通力協作,使這個在上海灘上新出現的商號發展得比「協祥」更具規模,那乾脆就給新商號起名「協大祥」吧。
1912年8月18日,「協大祥」正式開業,而開業之初,就掛出「真不二價」的金字招牌,每樣商品均實行明碼標價,同時開始開架供應,實行了商家對顧客的零距離售貨,這著實成了市場經濟和商業社會中的一大新聞。
接下來「足尺加一,薄利多銷」的營銷手法也在同業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當時棉布零售店都是按尺論價,同樣商品的每尺單價大致相同,但因使用的是虛尺,各店標準不一,顧客剪了布回家一量,往往不足原先買的尺寸,做不成本來想做的衣服。而「協大祥」針對這一弊端,在一開始就用定尺,並且每尺加放一寸,而售價卻與同業的虛價相同。這種「足尺加一」的做法,實際上等於比同業便宜十分之一以上,深受消費者歡迎。
一時間「協大祥」可謂名聲大噪。正當「協大祥」在孫琢璋的精心經營下聲譽日隆之際,「協大祥」、「寶大祥」、「信大祥」的諸「祥」競爭大戲,開始在上海灘上拉開帷幕。
抗戰爆發,「信大祥」瞞著「協大祥」,盤進南京路大滬銀行原址五開間的店面作為第一分店開始營業,漸漸在南京路上崛起。以後又在南京路開出第二分店。見了這陣勢,「協大祥」、「寶大祥」焉能甘心,不久也相繼立足南京路。
「協大祥」繼「寶大祥」在金陵中路盤得狀元樓菜館的房子開設新號後,遂通過關係盤得西藏路「大世界」下面的大利春菜館門面而開設「協大祥」第二分店。1938年4月在八仙橋附近盤到萬順豐棉布店及隔壁王昌泰燭店,打通為五開間的店面,則為「協大祥」第一分店。
諸「祥」有序或無序的競爭,勢必兩敗俱傷,於是聯合的念頭開始在他們腦子裡萌生。終於,三大「祥」於1941年成立了聯誼社,競爭之勢暫告「解體」。
(《文匯報》1.9 陸其國文)
推薦閱讀:
※老郵局大變身,他打造的酒店,是魔都市井間一處焦慮的解藥
※如何評價世界最大無印良品在上海開業?
※如何評價上海警察教科書式執法?
※為什麼上海浦東機場的縮寫是PVG?
※願你永遠保持這種童真,天真活潑!——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