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司馬遷《史記》的寫作動機-慧光異言堂 ::

司馬遷(前一四五 -- 前約八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人。父親司馬談,學問淵博,精通天文星曆和黃老之學,武帝時,移居長安,任太史令。司馬遷十歲時,跟父親到長安,在思想、人格及治學態度上,均受父親影響很大。到長安後,向經學大師董仲舒學習,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從二十歲起,開始漫遊大江南北。歸後『仕為郎中』,曾『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卻]將谷改工)、笮、昆明』。這些活動,對他完成《史記》這部著作,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元封元年(前一一零年),漢武帝封襌泰山,司馬談因病不能相從,憂憤而死,臨死,把自己著述歷史的理想和願望遺留給司馬遷。三年後司馬遷繼任太史令,開始搜集整理史科,並在太初元年(前一零四年)主持改曆工作後,開始寫作《史記》,時年四十二。天漢二年(前九九年),李陵案件爆發,司馬遷因上書救李獲罪,次年下獄受『腐刑』。這是對他極大的摧殘和恥辱。他曾想到自殺,又想到著述未完成,不應輕於一死,他終於從許多古代聖賢的苦難中看到出路,決心完成自己寫成《史記》的宏願。後二年出獄,遷為中書令,但無心仕進,積極著述,大約在征和二年(前九一年),《史記》終於寫成,司馬遷的事不可考,大概逝世於武帝末年。

司馬遷的《史記》,是他以畢生的精力完成的偉大歷史巨著。所記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總結了中國三千年歷史的發展。共一百三十篇:《本紀》十二篇,是按帝王的世系和年代記述政治上的一些重要事跡。《表》十篇,是排比並列歷代帝王和侯國間的一些大事。《書》八篇,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專書論述。《世家》三十篇,是記敘諸侯王國和輔漢功臣的。(孔子非王侯,列入《世家》是例外)《列傳》七十篇,是一般人物傳記。全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其作史記之因:

1. 受命作史記:其祖先皆為史官,且父親臨終受命,故受命作史記。 若不弗論載,則廢天下之史文。

2.望能重空文以自見:周公尊祖先之志與德;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 作春秋。忘自若成史記,即重空文以自見。

3.以史記而立名:君子立功、立言、立德、。為立言為極也, 古者富貴而名磨滅,故書史記留名後世。

4.抒其憤思:受宮刑之辱,為最下腐之人,豈能上對祖先。而身體髮膚受之 父母,今為刀踞之餘,無顏上父母之丘墓!以文墨替此事書記, 後世見史記,便知其為 何受此屈辱,只因直言上諫而得罪 在位者。故若史記存名,即可藉以雪恥和揚先。  

說明本紀、世家、表、書、列傳的意義,並列出各卷的篇名(一)體例:

創「紀傳體」,書中分<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共130篇,52萬6千500字。

(二)內容:

記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共二千五百多年的史事。書中有百科書式的 人物。書中漢以前的史事是據史書、傳說、軼聞等寫成,漢以後 則為史遷自己的創作。

(三)性質:

是一部紀傳體通史:不同於《春秋左傳》的編年體,也與後世的 二十五史不同,他是一部「紀傳體的通史」。

是私撰的史書:私撰可不受朝廷干擾,一方面向歷史負責,一方面向 自己的良心負責。

寓有褒貶:一般史書力求客觀,《史記》除客觀陳述史實,又有主 觀褒貶之筆,正好呈現中國的歷史哲學(如生生不息的「循環之理 」及「王道」思想)。

(四)流傳:

遷死後,外孫楊惲把此書傳下來,但因《史記》卷帙浩繁,當時的書 寫工具又是木簡絹書,因此到東漢班固時已亡佚了十篇,今日所見則 為褚少孫所補。有人統計過,今日所見《史記》的總字數足足比<太史 公自序>所云的五十二萬字多了三萬多字。

(五)特色:

系統性:善綜合過去資料改寫成有系統的新事物。以人物為主 的<本紀>、<世家>、<列傳>是經,而非人物為主的<表>、 <書>是緯,因此述二千多年的史事而能有條不紊。

科學性:敘史事採「詳近略遠」「疏密相間」的原則,不糾纏於 荒遠無稽之談。所述之事必盡量加以考證,有疑者則闕之,極富 科學精神。

真實性:歷來史書或「為親者諱」,或「為賢者諱」,或為帝王而寫, 不敢寫帝王的壞話,以免招殺身之禍。惟有《史記》不專為帝王服務, 取材廣,注意社會各階層活動,更勇敢地揭露統治階層的黑暗面, 不避權貴,不怕罪禍,唯其真實,才更富歷史價值。

逼真性:善寫對話,寫人物音容笑貌,使項羽、張良等歷史人物 生動如在目;又善以事物烘託人物的心理特徵,是善描摹人物的藝 術大師。

創造性:史公除紀傳體外,《史記》系統之完整,規模之宏大,氣勢 之磅礡,識見之超卓,絕非斷爛朝報可相比的。

(六)用意:

《史記》一書原意在繼志六經,以「續經」的心情來製作,所以有「春 秋亡而史記作」的用意,鄭樵通志云:「六經之後,唯有此作。」《史記》 亦可「撥亂世反之正」,寫《史記》目的在「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 惡,賢賢賤不肖」總結歷史教訓,揭露黑暗面以針貶世人。所以《史 記》在體例方面是創新,在史意方面則承《春秋》,有褒善貶惡之用意。

(七)目的:

史公<報任安書>自云:《史記》的最終目的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 變,成一家之言」。

(八)價值及貢獻:

《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正史體裁之創立:立五體,使史事系統化,後世史書皆取法於 此,厥功至偉。

是部文化史,世界史:歷來史書多為政治的附庸,所敘常以帝 王將相為中心,司馬遷首創以整體文化史觀眼光來著述,所以 有王侯將相,也有販夫走卒;有術名流,亦有貨殖游俠等各行 各業,以文化為軸心,政治的、社會的、經濟的、外交的、軍 事的、學術的….幾乎無所不包。又記中國以外的四夷,即匈奴、 南越、東越、西南夷、朝鮮、大宛等國之事,稱為世界史亦不 為過。

開「傳記文學」的先河:毛子水先生曾言:「『傳記』是屬史學 方面的,而『傳記文學是文學方面的名詞』」如此看來,《史記》 是傳記文學,而《漢書》只能屬傳記而已。(見《傳記文學》一 卷二期),由《史記》和《漢書》的比較可知:《史記》在文學 上的成就與史學成就亦不遑多讓。

(九)寫作原則:

詳略互補:如要知管仲、晏嬰的貢獻或歷史地位,看<管晏 列傳>是不夠的,還要參看<齊世家>才可。又如看<項羽 本紀>,要參看<高祖本紀>、<范增列傳>、<留侯列傳 >,各篇因主配角而筆墨有濃淡的不同,參看相關篇章才 能更深入了解各個人物的個性。

主客觀分寫:史公在正文中用客觀筆法,主觀評論及感想則 多見於放在正文後的<太史公曰>及文末的<太史公自序>

文如其人:史公盡量力求文章的風格和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相 符,也因此,他的文章風格是多變的,是豐富的,如<曹相 國世家>「東下薛,擊泗水,守軍薛郭,西復攻胡陵,取之。 徙守方與,方與反為魏,擊之。豐反為魏,擊之。」寫戰爭 多用短句,給人短兵相接的緊張感,或戰無不克的爽快。寫 老子,則讓他鱗爪隱現,以符合孔子「猶龍」之嘆。

(十)歷代評價:

《史記》是古文家推為正統的散文,此散文有其獨特的風格,唐 宋以來的文學家都奉為圭臬,整體而言,他的散文淳樸有力, 不矯揉藻飾,歷來評價甚高:

韓愈以「雄深雅健」形容史公文章風格

柳宗元著其「潔」

蘇轍指出《史記》的特色,是「其文疏蕩,頗有奇氣」

茅坤以「疏蕩猶逸」四字許之。

曾國藩說:「自漢以來,為文者莫善於司馬遷。遷之文,其積 句也奇,而義必相輔,氣不孤伸。」

(十一)影響:

史書方面:後作史者,踵其遺軌,二十五史皆紀傳體,都是仿照《史 記》體例而來。

文學方面:《史記》在文學上是一縱筆豪放,熱情洋溢的作品,韓愈曾 說:「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其古文運動模仿 學習司馬遷之處極多,如<張中丞傳後敘>即全法之。宋朝之歐、曾、 王、三蘇皆極力學《史記》。 又《史記》敘事生動,可做小說讀,書中人物極富傳奇性, 所以成為後來戲曲取材的寶庫。
推薦閱讀:

】《大學詩詞寫作教程》 徐晉如
因為這3點,我終於不再害怕「多寫」這件事了
有個秘密的花園,在被風吹過的夏天
普利策小說獎得主是如何講故事的?| 人間寫作課
《想你到世界盡頭》這部小說具體說啥?

TAG:史記 | 寫作 | 司馬遷 | 動機 | 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