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為何不稱帝?雖擁有超強實力,但他卻有一個消滅不了的對手
「撫定疆陲,一切創製規模皆所經畫。尋即迎世祖車駕入都,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這是乾隆對睿親王多爾袞的評價,這意味著自順治帝以來人們對多爾袞的負面評價,得以終結。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大權在握為何不稱帝,反而是擁立了6歲的福臨?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歷史總是讓人玩味,皇太極和努爾哈赤死後一樣,臨死前沒有指定繼任者是誰。皇太極共有十一個兒子,除了早夭三個外,長子豪格最初出色,而且比十四叔多爾袞還要大三歲。要知道,從努爾哈赤時代開始,豪格就已經在戰場上衝鋒陷陣了。
很多人認為豪格是一介武夫,這是不對的。在對待明朝、朝鮮和蒙古三面的關係,豪格認為明朝是後金最先需要對付的,而且該聯合其他力量一同對付明朝,能看到這點在後金政權中絕無僅有的。皇太極死後第五天,多爾袞召集諸王召開會議,主題只有一個:皇位繼承人的人選問題。
當時滿族還沒有實行父死子承的制度,採取的是推舉制,這意味著皇太極的眾多兄弟也有資格成為皇位的繼承人。當時有七個人擁有這個資格,分別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穎郡王阿達禮。這七個人中最希望的是兩個人:皇太極長子豪格和睿親王多爾袞。
在崇禎殿的秘密會議上,皇太極的長兄代善提出豪格應該繼承大統,「帝之長子,當承大統。」要知道以代善的勢力和兩紅旗的支持,豪格似乎已經十拿九穩。豪格「謙虛地辭讓」,這時多鐸針鋒相對提出立自己,活活打臉豪格。多鐸話剛出口就遭到反對,這時多鐸又提出,「不立我,當立禮親王。」
禮親王代善直接回答自己年老,難以擔任重任。眼看一時沒有結果,一氣之下,豪格離開會場。眼看會議陷入了僵局,鄭親王濟爾哈朗則提出由6歲的福臨即位,並由叔王攝政,最後就此達成了共識。
這次會議過後的十二天,即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福臨即位,兩位輔政王多爾袞與濟爾哈朗當眾發誓要用心輔助,「妄自尊大,漠視兄弟,不從眾議,每事行私,以恩仇為輕重,則天誅地滅,令短折而死。」多爾袞之所以擁立福臨,最大的原因是他實力不夠,達不到一舉消滅豪格。
參考資料:《清世祖實錄》
推薦閱讀:
※如果老師有實力就應當為學員找出準確的時辰
※後吳京時代,誰將有實力打破《戰狼2》的票房紀錄?
※頭條首發——解密實力派硬氣功《羅漢頭》練習方法大公開
※現在聯合國難民署的實力是怎樣的?
※明朝的火器到底實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