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傾城往事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題記
民國臨水照花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文字像一把華麗又寒冷的劍,她優雅地揮舞著,愛情像一場絢爛而冒險的旅程,她堅定地飛蛾撲火。她是中國文學史的奇葩,她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在她極富傳奇的一生中有絢麗驚世的成名過往,有痴心不悔的愛情經歷,有十里洋場的上海故事,有華美悲涼的香港情緣,還有離群索居的人生遲暮,她就是張愛玲。——白落梅
「張愛玲」三個字,當中粉紅駭綠,影響大半個世紀,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盡情來掏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再怎麼掏也超越不了。——李碧華
一直以來很多人對張愛玲的評價都是褒多貶少,似乎所有人都敬佩、欣賞這個女子。剛接觸到「張愛玲」這個名字是在我念中學的時候,我的一個語文老師在我的周記評語上寫到:我比較喜歡張愛玲的書,豐富多彩,脫俗,溫雅。然而這個名字悄悄地走進了我的腦海里,由模糊到清晰。不知道該用怎樣華麗的詞藻去形容她,善良或聰慧都太淺顯。說她是才女,似乎太俗氣。世間沒有一棵植物能形容得了她,包括那種叫獨活的藥草都不夠準確。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相信,有一個女子著一襲華美的旗袍,昂著高貴的頭,略帶淡淡的笑容,娓娓向我們道來。
簪纓世族?
圖片發自簡書App民國,那是一個擁有古典氣質,又攜帶現代風情的年代。而民國時的上海更是一座獨具風情的城市。有多少柔情女子,因上海而沉浮,也因為上海而重生。讓我們穿越民國煙雨,去看一段傾城的海上風雲。
在張愛玲還未叫張愛玲的時候,叫張英。小張英兩歲那年,父親張延重因為和二哥張志潛關係不和睦,舉家從上海搬遷到天津。那段時光是張愛玲最美好最快樂的童年時光。弟弟張子靜在晚年對天津那段生活有過包含感情的回憶:「那一年,我父母二十六歲,男才女貌,風華正茂,有錢有閑,有兒有女,有汽車、有司機;有好幾個燒飯打雜的傭人,姊姊和我還有專屬的保姆。那時的日子,真是何等風光啊!」大概那時父親還沒有吃鴉片,母親還沒有出國,那時候還是一個完整的家庭。張愛玲在《私語》中也描寫了許多她在天津的童年趣事。童年,這段純真美好的時光,或許在張愛玲的人生中,算是一段最難忘最美好的回憶吧!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在小時候張愛玲就喜歡讀報,也對《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甚感興趣,這些都是受她父親的影響。那時候她父親是張愛玲的榜樣。「父親坐在陰暗的書房,一坐便是一個下午」。而小小年紀的她也懂得父親內心的寂寞。後來,張延重漸漸開始沉淪。因無法舒展平生抱負,染上了抽大煙、納小妾的嗜好,自甘墮落。
張延重其實是一個可悲的人物。張愛玲的祖母是晚清名人李鴻章的女兒,祖父張佩綸是箇舊官場的清流人物,所以,張愛玲是簪纓世族,豪門之後。雖世族豪門,也不過是過眼雲煙。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又遭敗績,大清國被迫簽下屈辱的《馬關條約》,李鴻章因此也成了民族罪人,門庭冷落。此後,張延重背負著這個衰落的家族,處處碰壁,仕途失意,唯有墮落。
後來讓張愛玲感到前所未有的悲痛是,父親和後母每日過著放縱奢靡的生活,卻捨不得拿錢出來給她繳鋼琴學費。眼前這個父親使她覺得越來越陌生。
張愛玲的後母孫用蕃,原本也是豪門之家,後因家道中落才托媒嫁入張家。後母對張愛玲尖酸刻薄,張愛玲對她也是有恨無愛。張延重和孫用蕃兩人臭味相投,自她嫁入張家後衣食無憂,兩人經常抱大煙吞雲吐霧。後來戰爭頻繁,上海灘陷入跟亂的硝煙戰火中,兩人生活不再闊達。而當時張愛玲正好考取了英國留學的名額,然而兩人抽鴉片已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她連張愛玲學鋼琴的錢都捨不得出,更何況供她去留學!
父親的糜爛,繼母的狠毒刻薄,令張愛玲覺得這個家變得越來越陌生。張愛玲記得她從母親(當時父母已離異)家回來與後母發生爭執後遭後母和父親毒打,「我的父親蹬著拖鞋,啪噠啪噠衝下樓,揪住我,拳足交加,吼道:『你還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覺得我的頭偏到這一邊,又偏到那一邊,無數次,耳朵也震聾了。我坐在地上,躺在地下他揪住我的頭髮一陣踢,終於被人拉開了……」這是張愛玲在《私語》中對那段場景的描寫。父親拳腳相對徹底粉碎了她對這個家最後的一點兒不舍。鴉片讓張延重喪失了作為一個父親所有的愛和責任。他甚至把自己的女兒監禁起來。後來張愛玲因得到下人的幫助逃了出來,然而這一禁就是半年,在這半年的時光,讓張愛玲受盡煎熬。無家可歸的張愛玲只好去找母親。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黃素瓊),亦是名門千金。她與張延重的婚姻是宗族之意,不是兩廂情願。她沒有上過新學堂,甚至還纏過足,但仍然渴望新潮,也不願依附張延重這樣的男人。張愛玲也說過她母親是「踏著這雙三寸金蓮橫跨兩個時代」。
黃逸梵濡染了五四風潮的新事物,成了民國初期一位新潮女性。她與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多次漂洋過海去英國尋找新潮的生活。
而張愛玲所說想去英國留學,大概也是因為受母親的影響。母親穿起時尚漂亮的洋裝,彈著優美的鋼琴曲,告訴她英國是個美麗的霧都,時常下著浪漫多情的煙雨。這樣動人的場景在張愛玲小小的心窩裡扎了根。
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也是個新派女性 ,她同樣看不慣兄長張延重的陳腐,與嫂子黃逸梵意味相投。姑姑在張愛玲心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母親經常出國,張愛玲只能和姑姑一起生活。而張茂淵對張愛玲的感情也是十分濃厚。
當知出名要趁早?
圖片發自簡書App一九三一年,十一歲的張愛玲就讀當地聖瑪利亞女校。她有著很好的文學天分,其餘各科成績也十分優異。十二歲那年,張愛玲在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上,刊發她的第一篇小說《不幸的她》。第二年,張愛玲又在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上,刊載了第一篇散文《遲暮》。之後,張愛玲在學校的《國興》刊物上,刊載小說《牛》、《霸王別姬》以及《讀報告參冊》、《若馨評》,在《鳳藻》刊載《論卡通畫之前途》。就這樣,小小年紀的張愛玲已成為校園裡的風雲人物。
一九三八年,一直成績優異的張愛玲,毫無意外考取了英國倫敦大學。原以為多年以來的留學夢就如願以償,可好事多磨,戰爭激烈得不肯消停,令張愛玲無法前往英國,只好改去香港。
一九三九年,十九歲的張愛玲來到香港,她要到香港專攻文學。因為張愛玲從父親家裡逃了出來,所以張愛玲的學費是由母親出的,母親收入也不多,所以張愛玲在校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也從來不敢花錢去參加任何社交活動。她唯一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圖書館。那時候她覺得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發奮讀書,她覺得只有努力讀書才能擺脫貧窮的命運。在這期間她努力地學習英文,以致最後可以背彌爾頓整本的《失樂園》。說到她的英文水平,不得不說她無疑是一個天才。《秧歌》,是張愛玲的第一篇英文小說,她也曾發表過美國《紐約時報》、《星期天文學評論》《時代》周刊的英文書評。而且她的才華得到了美新處處長麥卡錫的認可,他說,張愛玲是文學天才,一個中國人可以將英文小說寫到這樣好的程度,幾乎令人妒忌。
在港大,張愛玲認識了她的至交好友炎櫻。炎櫻是個混血兒。父親是阿拉伯裔錫蘭人,母親是天津人。炎櫻為人爽朗,說話語束快,又十分野蠻有趣,正是這個熱情如火的女同學,改變了張愛玲的冷淡和憂鬱,讓她在港大的生活多了歡笑與趣味。張愛玲寫過一篇《炎櫻語錄》講述了這個樂觀女孩的一些生活逸事,在後來,炎櫻的名字多次出現在張愛玲的筆下,她成了張愛玲一生中最重要的知己。
在港大期間,張愛玲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西風》雜誌舉行三周年紀念徵文,張愛玲寫了《我的天才夢》應徵。《西風》月刊徵文揭曉,張愛玲的《天才夢》本為首獎。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次年,香港淪陷。在張愛玲港大生涯的第三個年頭,一場戰火,將她天才夢想的校園,以及通往牛津大學之路全部粉碎。當命運的風雨再次來襲,她雖有抱怨之心,卻有種司空見慣的平靜。
因為戰爭學校停辦,而張愛玲並沒有就此回上海,而是報名做了一名臨時防空團員。在戰爭結束後張愛玲才真正結束在香港這段歲月。她與炎櫻一起回到上海。那時張愛玲的母親去了新加坡,張愛玲在上海的落腳處便是姑姑租住的赫德路愛丁頓公寓。張愛玲其實很喜歡公寓的生活,她說:「公寓是最理想的逃世地方。」
因為張愛玲在港大還沒有畢業,回到上海便與炎櫻一同考入了聖約翰大學。
在聖約翰大學讀書,張愛玲經常囊中羞澀,她不想給姑姑帶來負擔,更不願意再向父親乞討。於是她萌發了賣文為生的念頭。因為對戲劇、影視方面感興趣,所以張愛玲在很短時間內就發表了諸多劇評、影評,《婆媳之間》、《鴉片戰爭》、《秋歌》、《萬紫千紅》、《借銀燈》等。
用英文寫作,以影劇評論為開端,讓張愛玲真正踏上文學之路。之後,張愛玲的佳作似枝頭繁花,紛紛洒洒。她刊載了小說《傾城之戀》、《金鎖記》、《琉璃瓦》、《封鎖》、《紅玫瑰與白玫瑰》等,散文有《散戲》、《更衣記》、《燼餘錄》《炎櫻語錄》等。張愛玲竟能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創作出如此多的妙文,已登上了上海灘的文壇巔峰。正如柯靈所言:「張愛玲在寫作上很快登上了燦爛的高峰,同時轉眼紅遍上海。」如同在寂寥的銀河裡,張愛玲是那枚月亮,在萬里叢林中孤傲又孤獨地閃耀。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二十四歲,這一說早不早說晚不晚的年華,張愛玲穿過緣分的岔路口,邂逅了一段不平凡的愛情。張愛玲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的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男子,讓她心甘卑微於塵埃里開出花朵。
他叫胡蘭成,是一個野心勃勃,不甘只作一輩子窮書生的而又風流多情喜好挾妓嘯游的漢奸。這樣一個男人,而向來孤傲的張愛玲會對他傾情?或許他就有這樣的本事,或許是他那幾分才華,又或許是他那幾句信誓旦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誓言吧!不管怎麼樣,他就是那個於千萬人之中,她要遇見的人。
傾城之戀?
圖片發自簡書App一九四四年,24歲的張愛玲與胡蘭成結婚。沒有舉行結婚儀式,只寫婚書為定「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旁有炎櫻為媒證。
胡蘭成雖與張愛玲結婚,但胡蘭成曾有過妻室,而且他有著一段連綿不斷的風流情史。
胡蘭成的風流情史,可讓看客眼花繚亂。胡蘭成因第一任妻子玉鳳病逝,胡蘭成才放棄那段貧窮的教書生涯,後涉入政治道路,又娶妻全慧文。那時胡蘭成幸遇汪精衛器重,時間久了,恃才傲物的胡蘭成又被漸漸冷落,之後胡蘭成因結識日本使館的館員池田篤紀而被汪精衛下令追捕,後得日本人干預才被釋放,也就說,胡蘭成從此走上漢奸道路。而胡蘭成在南京休養期間,因讀過張愛玲的書,很欣賞她的才情,才想方設法結識了張愛玲。在與張愛玲結婚前提到與英娣離異,這表明胡蘭成與張愛玲結識前還有一個妻子叫英娣。他說與英娣離異,又不知那個全慧文又怎樣安排。
胡蘭成的風流情史並沒有就這樣結束,他不會因為一個張愛玲而改變他放逐的生活。而張愛玲也總是那麼淡定從容,在胡蘭成寫信告知他與周訓德相愛了的事,而張愛玲只是淡淡地回了句:「我是最妒忌女人的,但是當然高興你在那裡生活不會太孤寂。」她心裡是妒忌的只是她做不到痛哭流涕。
胡蘭成是耐不住寂寞的。他終不能過歲月靜好、安之若素的生活,他那顆嚮往騰飛的心不曾泯滅。他要走,她自是不會留的。
胡蘭成走後這期間,張愛玲自是專心忙於《傾城之戀》的改編、上演。終於,這部空前絕後的電影轟動了整個上海灘,而張愛玲的名字再次成為上海傳奇。或許,文字才是她真正的歸宿。
胡蘭成來到武漢,在漢陽醫院結識了一位叫周訓德的女護士。周訓德是一個十六歲的花季少女,是的,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終究還是抵不住這般柔情誘惑。
一九四五年,除夕之夜,胡蘭成與周訓德成婚。胡蘭成他忘記了那個遠在上海日夜思念他日夜為他擔憂的張愛玲,這個負心的男人,終究不值得為他付出。然而,他究竟有怎樣的魅力,一個年過四十的中年男人竟能讓一個十六歲花季少女為他傾倒!想來,這個周訓德該是個愛情白痴,明知他有妻室,還甘願落為人妾,這個女人在愛情面前就是失去了理智。
認識胡蘭成是她的不幸,是她人生中一場不可避免的噩夢。很快胡蘭成就要離開這裡,他要回到上海去。
回到上海,胡蘭成要找的自然是張愛玲,而周訓德就這麼一個轉身成了舊人。
胡蘭成回來,張愛玲依然表現得那麼淡定從容,他深知這種男人是耐不住寂寞的。過了幾天平靜的日子,轉眼又要匆匆離散。
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漢奸胡蘭成遭通緝,化名張嘉儀潛逃,胡蘭成為了躲避通緝,隱匿於杭州溫州一帶,又與村婦范秀美同居。這樣的男子連逃亡也不忘風流,他可真是一個「人物」!
張愛玲來到溫州探望胡蘭成,相見之時,他不但不驚喜反而生怒:「你來這裡做什麼?還不快回去!」世間竟有這樣的男子,對自己賣國毫不愧悔,辜負無數佳人亦覺得理所應當。當她再次受到傷害時,她無法再做到寵辱不驚。眼前這個負心的男人,根本不值得為他付出。張愛玲走時留了一句話:「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自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一九四六年,因兵查到家門,胡蘭成不得不離開溫州,離開范秀美,而范秀美偏巧懷孕,孩子自是不能要了,因而讓她獨自去上海。范秀美帶著胡蘭成寫的字條找到青芸(胡蘭成的侄女),由她帶范秀美到愛丁頓公寓,張愛玲看到字條,自是無言以說,轉身回屋取出一隻金鐲子,遞給青芸:「當掉吧,給范先生(范秀美)做手術。」
張愛玲對胡蘭成已是仁至義盡了,不但將自己的稿費寄給他,就連范秀美的手術費,胡蘭成居然還開得了口。
對胡蘭成,張愛玲心已成灰,她再也無法忍受他一次又一次的背叛,縱使現在兩人對膝坐在一起,也無了往日的情深厚意。
不愧是胡蘭成,回到溫州後,他又設法結識了第一名耆劉景晨。這位劉先生介紹胡蘭成進入溫州中學教書,在這裡,胡蘭成總算逃過了劫難。在這期間他開始寫《山河歲月》,又寫信告知張愛玲關於《山河歲月》這本書,告知他已經脫離險境。胡蘭成以為張愛玲對他還是百般寵愛,誰知張愛玲早已對他不屑了。張愛玲回了信,信是這麼寫的:「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信里張愛玲還附了三十萬元給胡蘭成,這是她新近寫的電影劇本,一部《不了情》,一部《太太萬歲》所得的稿費,全部給了胡蘭成。胡蘭成這幾年逃亡,張愛玲未曾間斷地給他寄錢,這一次,是最多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了。
一九四七年,張愛玲與胡蘭成離婚。這段傾城之戀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告終了,城沒有傾倒,城內的每個人都安然無恙。
繁華落盡?
圖片發自簡書App胡蘭成走後,給張愛玲的傷害並沒有減少。張愛玲作為無恥漢奸的妾,自是遭到萬民謾罵,曾經風靡整個上海灘的張愛玲,頓時身敗名裂。
在《傾城之戀》公演後,張愛玲認識了她生命里一個重要貴人,亦是她今生註定要錯過的人——導演桑弧。張愛玲的兩部電影《不了情》、《太太萬歲》就是桑弧作導演的。他們工作之餘也經常來往,有人說他們倆應該在一起的,一個是大導演,一個是大作家,若兩人在一起豈不是天作之合。但張愛玲拒絕了這段情緣。或許,他與他註定有緣無分,或許,是張愛玲沒有勇氣再愛。如果說她沒有勇氣再愛,那麼又是什麼令張愛玲有勇氣跨越國界去愛一個年過花甲的老頭?
這個年過花甲的老頭叫賴雅,是張愛玲在美國認識的對於她為何要去美國?期間有一段緣故。
父親張延重的生活今非昔比。他和孫用蕃仍然每天抱大煙吞雲吐霧,留下一大筆債,只好變賣房地產來維持那份巨大的開銷,於是,房子越住越小,日子越過越窮困。繁華落盡,剩下的只有一抔塵土。 母親黃逸梵從國外回來不到兩年又要走了,她走前曾建議過張愛玲離開上海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一九四八年,張愛玲已筆名梁京在《亦報》連載《十八春》,後來被張愛玲改為《半生緣》。《十八春》,一經發表後,再次轟動上海灘。張愛玲認為人就是這樣,當你穿上華麗妖嬈的旗袍,看過的人都願意做你裙裙下的草木,當你脫下這身旗袍,換上素裝,就沒有人認識你了。,張愛玲看慣人情冷暖,她實在需要脫下這襲遮身的旗袍,離開這個熟悉的舞台。
紅塵歲月里,你百轉千回,最後依然轉回到你熟悉的地方。張愛玲帶著希望再次踏進香港這片土地。
她在香港待了三年,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她認識了宋淇夫婦。他們認識是因為《紅樓夢》,張愛玲在八歲之前就讀過《紅樓夢》,那時是受父親的影響,後來張愛玲在讀書時代就開始寫《摩登紅樓夢》,張愛玲一生對《紅樓夢》十分鐘愛甚至痴迷。有人說她驚世的才情和她自小讀《紅樓夢》有莫大的關聯。而宋淇也對《紅樓夢》頗有研究,就因為紅樓,他們便有相同的興趣和默契。
張愛玲在香港停留了三年,她認為她只是這裡的過客,這裡終究不是她的歸宿。張愛玲要離開香港,她要到國外去,她要完成她曾經未完成的夢。在她十八歲的那年,她考取了英國倫敦大學,卻因為戰爭而未能如願。
張愛玲帶著曾經母親令她留下溫情而浪漫的記憶,她獨自一人漂洋過海,來到一個叫紐約的城市。
張愛玲在紐約這段時間,有兩個人一直很照顧她。一個是她的好友炎櫻,炎櫻已經移居美國,在紐約做房地產生意,做得如火如茶。另一個是胡適,胡適脫離政壇,來到紐約,開始他簡單閑逸的生活。而因為祖父張佩綸與胡家有過事業上的幫助,兩家向來和睦,所以胡適對張愛玲格外關照。
再續情緣?
圖片發自簡書App後來張愛玲在紐約不久便去了波士頓的一個文藝營。在這裡張愛玲遇見了她生命里的第三個男子,一個年過花甲的美國老人賴雅。張愛玲註定無法平庸,這樣的女子,又有一段怎樣的愛情為她安排?
賴雅,德國移民後裔,年輕時有著很高的文學天分,他個性豐富多彩,知識包羅萬象,處事豪放洒脫。結過一次婚,有一個女兒,但生性奔放自由的他不願受婚姻束縛,之後離了婚。此後更加自由散漫,周遊列國,靠賣字為生。
本來兩人不打算結婚的,但賴雅得知張愛玲懷孕,他就立刻向張愛玲求婚。儘管他願意負責任,只是這個責任他負得起嗎?以他現在的處境,連自己都顧不上,以後又怎樣養活一妻一兒?或許,這就是他在張愛玲面前求婚提出的要求:不要孩子。然而張愛玲並沒有反對,她亦同意不要孩子,她甚至比賴雅更堅定。也許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也許他們真的是為了生活。
一九五六年,賴雅和張愛玲結婚。在他們結婚後的第二年,她的一生漂泊的母親病逝於英國。
在他們結婚的兩個月後,賴雅也頻繁中風。張愛玲所有的時間除了寫作掙錢,就是照顧賴雅的身體。他們常常為夜宿何處悲哀,甚至為一頓飯錢發愁。張愛玲早已想到會有這樣的一日,但她依然無悔自己的抉擇。如果說胡蘭成辜負了張愛玲一生,那麼賴雅則拖累了張愛玲一生。
張愛玲奔赴香港,再次與宋淇邀請的電懋電影公司合作,宋淇請張愛玲寫《紅樓夢》電影劇本,稿酬兩千美元。但張愛玲後來得不到一分稿酬,問宋淇夫婦借錢卻又錯怪他們。一九六二年,張愛玲帶著憤慨與遺憾飛離香港,此後三十多年,她再也沒有回到中國這片土地。
張愛玲回到賴雅身邊,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張愛玲帶著垂死的賴雅,為了生計到處奔波。她流的沒一滴汗水都是為了維持這段情緣,而這段情緣就要即將結束了。
一九六七年,賴雅病逝,這一年,賴雅七十六歲,張愛玲四十七歲。這一段情緣,維持了十一年,十一年,說長不長說短亦不短,每一個日子都是真實刻骨,只是張愛玲從未得到過她要的現世安穩。
才女遲暮
張愛玲的命運可真是曲折離奇,在賴雅病逝的前一年,因為一個叫平鑫濤的人,張愛玲的命運又被重新安排。這個人,她一生沒有見過,卻讓她沉寂了多年的作品找到了舞台。平鑫濤,是台灣《皇冠》雜誌的負責人,也是著名作家瓊瑤的丈夫。
張愛玲聽到跟皇冠合作,甚為驚喜,但因為那時她的所有的時間都在照顧賴雅,連合同都由夏志清代簽的。
在簽約之後,張愛玲的《怨女》為皇冠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隨後,不斷接連出版《秧歌》、《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流言》、《半生緣》等。連同在後的三十多年,張愛玲的大部分作品都由皇冠出版,她晚年的固定收入來源也只有皇冠。
賴雅離世後,張愛玲大量的時間都在翻譯《海上花》和寫作《紅樓夢魘》。一九六九年,張愛玲轉入學術研究,任職加州伯克萊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張愛玲在加州不足三年就移居洛杉磯。張愛玲是個孤僻、敏感、矜持的人,她容不得別人對她有半點虛偽或不理解,她也受不了半點屈辱,她離開對她來說,是解脫。況且皇冠給她的稿費足夠她安享平靜。
一九七三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租住好萊塢區的一所公寓。張愛玲說過公寓是最理想的逃世地方,所以張愛玲晚年逃世的地方就是在不同的公寓里。有了安定的住所,張愛玲可以徹底靜下心來翻譯《海上花》和研究《紅樓夢》。
《海上花》全書的對白都用蘇州話寫成,不懂得方言的讀者,簡直像看天書。張愛玲要把它翻譯成英文和國語。直至,一九七五年完成英譯,一九八一年完成國語版本《海上花》由皇冠出版。
最艱難、最磨人的還是對《紅樓夢》的考證。張愛玲說過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鯽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這個執著、孤傲的女子,她希望用自己的筆桿,完成那場未完成的夢。一九七七年,張愛玲對《紅樓夢》的研究整整十年,她花了十年心血撰寫了二十四萬餘字的紅學專著《紅樓夢魘》,終於由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了。
大隱歸世
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八年間,張愛玲一直在搬家。張愛玲頻繁搬家的原因是為了躲避跳虱,她曾經寫下生命是一襲華美的旗袍,爬滿了虱子的驚艷句子居然應驗在自己身上。到底是張愛玲在避世,還是真的有虱子?一九八八年,張愛玲的皮膚病被一位名醫看好了。虱子,確實是有,避世也是真的,晚年的張愛玲就是喜歡把自己藏匿起來。隨後,林式同幫她找固定住所。
林式同是一個建築師,他是張愛玲的朋友托他幫助張愛玲尋找住所,因為晚年的張愛玲實在太喜歡搬家了。他對張愛玲一直都很熱情,只要張愛玲需要幫忙,他毫不遲疑。
張愛玲太需要安靜,然而她放下金錢、名利、地位,與世無爭,還是被人打擾。一個來自台北的記者戴文采,她是張愛玲的崇拜者。然而她租住在張愛玲的隔壁那間房,試想追逐張愛玲的行蹤。後來,張愛玲的朋友打電話給她告知這消息,張愛玲聽了立刻掛斷電話,用最快的速度搬家。就這樣,張愛玲在戴文采眼皮底下,無聲無息地搬走了。從此以後,張愛玲的住址除了林式同外,再也沒有其他人知道了。
晚年的張愛玲像一隻受過傷的鹿,把自己藏在雲深不知處的地方,不受任何人驚擾。但她與三毛不同,她不像三毛那樣輕生,儘管她悲觀厭世,她依然讓自己活到雞皮鶴髮。
一九九一年,張愛玲的好友炎櫻去世,同年六月,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在上海逝世。一個是陪伴了自己半個世紀的朋友,一個是自己最親的親人。如今她們遠離了,她再也別無牽掛了。
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七十五歲的張愛玲病逝在洛杉磯的一所公寓里,沒有人知道,直到一個星期後才被人發現。
她安詳地躺在大廳中的精美地毯上,穿著赭紅色的旗袍,身體是那麼的瘦弱。她的房舍很簡單,很潔凈。沒有任何裝飾品,地上有幾張散落的稿紙,桌面上還有一部永遠不能完成的手稿《小團圓》。
依照張愛玲的遺願,將她的骨灰散向蒼茫無邊的太平洋中。若流水有情,將她送回上海故里。因為她是從上海那個地方來,她是在那個地方穿上人生第一件旗袍,她是在那個地方寫下人生第一篇文章,她是在那個地方結下人生第一段情緣,亦是那個地方讓她沉浮。
世間曾有張愛玲,世間曾有一個這樣的女子,曾經那樣來過,又那樣走了。但我們從未遺忘過,這樣風華絕代的女子,我們怎能遺忘!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推薦閱讀:
※那些年,我經歷的那些人
※有什麼梗用了好多年一直在用?
※賴昌星的梟雄往事
※小說《諾丁》S01E035諾丁沒想到會這樣,向榮一人離開學校
※微小說 中了八百萬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