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一種完美的人生智慧【媒體達人】
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是在給予與被給予的過程中進行的,人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扮演的社會角色迥異,但人鍾情於與他人分享所有,懂得只有在與他人分享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體會到快樂和幸福。學會分享,將會讓分享的快樂成倍增長,讓分享的痛苦無限縮小。儘管給予的方式不盡相同,有條件的與無條件的,有限的與無限的,忘我的與為我的,精神的與物質的,等價的與不等價的,先給後取的與先取後給的,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慷慨的給予,就是一種幸福和快樂。因為,「不行春風,難得秋雨」,「悲傷可以自行料理,而歡樂的滋味如果要充分體會,你就必須有人分享才行。」此時,我聯想起古今兩個有關分享的故事來:
(一)
有這樣一個古老的故事。一個人想知道天堂和地獄的人怎樣生活。上帝滿足了他的願望,帶他來到一個房間里。房間中央擺放著一鍋熱騰騰的肉湯,一大群人圍著鍋坐著,個個都愁眉不展。原來,他們雖然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把湯勺,但湯勺的柄太長,人又擁擠不堪,他們無論怎樣做都無法將湯喂到嘴裡。上帝又帶著個人來到另外一個房間。裡面仍是一鍋熱騰騰的肉湯,一大群人圍著鍋席地而坐,他們每個人手裡也拿著一把長長的湯勺。但奇怪的是,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幸福而滿足,他們在歡笑和唱歌,過得非常快樂。這個人感到不解,他問上帝:「同樣的食物,同樣的條件,第一個房間內人們悲慘挨餓,痛不堪言;第二個房間內卻豐衣足食,快樂無比。差距為何如此之大呢?」上帝微笑著說:「難道你們發現第二個房間的人們都在互相餵食么?房間內的人彼此分享和給予,他們用長勺舀湯互相分享美味佳肴,所以,他們享受到了真正的快樂。這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區別。」
這說明,分享是一種能力,一個人要想擁有更多的朋友,就要拿出更多的快樂與別人分享,這也應了古龍說過的一句名言:「快樂不是件奇怪的東西,絕不因為你分給了別人而減少。有時你分給別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讓你周圍的人都能因為你的快樂而快樂,如果把自己封閉起來,眼中、心中只有自己,那就不可能擁有朋友,也就不可能擁有快樂了。
(二)
有一個人,他在年輕時拚命賺錢,中年時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富翁。可是物質豐富的他,其實並沒有因為達到夢想而感到發自內心的快樂。他的一個經營香草農園的同學,反而過著平凡卻快樂的生活,時常可以看見他那愉快的笑臉。對此他十分不解。
有一天,他很不甘心地請教這位同學:「我的錢可以買一百個香草農園,可是為什麼我卻沒有你快樂?」同學指著旁邊的窗子說:「從窗外你看到了什麼?」富翁說:「我看到很多人在逛花園。」同學又說:「那你在鏡子前又看到了什麼呢?」富翁看著鏡子中憔悴的自己說:「我看到了我自己。」「哪一個風景更遼闊呢?」「窗子當然看得遠了。」 同學微笑了:「就因為你活在鏡子里的世界裡呀!當你試著將鏡子後面的那層水銀漆剝掉,你就會看到全世界。」 原來,人是否擁有快樂,並不是由財富的多少決定的。由衷的快樂是來自於分享與付出的,且讓你周圍的人都能因為你的快樂而快樂,這才是一個人所擁有的真正的快樂。
孔融讓梨是一段人間佳話,上有五個哥哥、下有弟弟的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謙讓,懂得與家人分享幸福,因此,他後來能夠成為東漢有名的文學家也就不足為奇了。享受世間的美好事物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享受事物即使是再大的享受,少了別人的陪伴,你會發現,此時的享受已經沒了享受的那份舒適和歡暢。只有在親人、朋友,甚至是一些素不相識的人陪伴下,你才會發現,這個世界正是有了分享才變得如此美麗,無論你與人分享的是快樂或是痛苦,歡笑或是眼淚,生命因分享而充實,因分享而充滿激情,因分享而多姿多彩。
分享是一種理想的處世哲學,他和感恩一樣是一種完美的生活智慧。雷切爾·卡森說過:「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嘗,好機會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我們必須與其它生命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心懷感恩的人懂得用微笑面對風雨人生,能以一種積極的姿態面對生命的啟悟,正因為他多了一份純粹和簡單,就少了一份世故與猜疑;多了一些豁達和洒脫,就少了一份埋怨與指責。
分享是一種大度,一種仁愛,一種胸襟,快樂的分享,痛苦的承擔,在與他人分享的時候,你就肩負起了一份重任。白居易告訴我們:「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當你把快樂與別人分享時,一份快樂就變成兩份或者無數份快樂,你就會成為快樂的傳播者和傳遞者。
有人說得好:「孤寂人生,誰來聆聽你心跳動的聲音;放眼未來,誰來領略你眼中的精彩?」「快樂是人一生的精神支柱,而分享快樂是以個人在社會的各種行徑中的制勝法寶,你如果是一個愛分享快樂的人,那麼你將在你的社會行徑中暢通無阻!」你準備好了么?
推薦閱讀:
※媒體稱芮成鋼為開著捷豹豪車的偽精英:沒有啥朋友
※【轉】這就是媒體力量!
※如何看待 2014 年 4 月的這次網文掃黃?
※昨天,胡伊萱的家人,發來了這個鏈接
※沒有福爾摩斯的智商,現在你還好意思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