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歲生女兒的媽媽自述:父親當年是這麼培養我的

周杰倫生女兒了。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他曾說過:「對女兒的話,要嚴格許多,會操心多一些。」你家是女兒嗎?你想怎麼培養她?看完下面這位媽媽的經歷,也歡迎你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你的體驗。

我有一個女兒,我愛她。

我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是不是都是女兒需要的,但我還是慢慢地比從前有了更多的信心,這信心來自我對孩子有了更多耐心的傾聽。

昨天,陪孩子在陽光下跑完她預定的指標:6 公里,回來的路上她興緻勃勃給我講她剛看完的電影。我其實未必都聽進去了,但是不時點頭,還問上兩句。

從操場往家走,她嘰嘰喳喳講,我耐心地默默聽。快到小區門口時,孩子說:媽媽,我好喜歡和你在一起啊,你總是願意聽我說話。

我把這樣的評價視為孩子最高的表揚之一。

在「怎樣培養自己的女兒」上,我還真沒資格講太多,孩子才 11 歲半,我們倒是犯了不少錯。不過,她的成長總是讓我想起自己,想起我那個善於傾聽的父親是怎樣培養我這個女兒的。

1對我始終信心滿滿

父親是一個很自信的人,所以他對自己的孩子也總是有信心。

他來自一個開明的家庭,講究男女平等,格外重視對我這個女兒的教育。他對我這個女兒的格外愛護,甚至寵得有點過頭。

但是這種寵愛並非物質上的。大三那年,爸爸帶我去爬廬山,一大早就帶我找最難走的路。路上我看見零食走不動,但他最多給我幾顆炒蠶豆,讓我心裡不知罵了他多少次「小氣」。因為沒吃零食,所以到了吃飯的光景,我就狼吞虎咽,吃得特別香。

爸爸對我的寵愛表現在他對我在大學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時,所持有的那股耐心和信任。他似乎從來都相信我能做好任何我想做的事情,在我最感倒霉的時候,他還是能看到我身上積極的一面。

大學因為專業問題留級了,畢業時爸爸看出我情緒低落。他說:「我覺得你大學過得其實不錯,你運動了很多,你還找到對象了。」

我們家有愛鍛煉的傳統,爸爸很看重我的運動能力,他見我在大學裡不是長跑就是游泳,曬得黑黑的,就覺得挺好。

找到對象這件事,本來我也小有得意,但經過老爸這麼一肯定,我頓時把這項成就放大了十倍。

帶著這股自信,我進了第一家單位,當然也不會垂頭喪氣。我爸知道這對我開始另一個人生階段很重要,但他也就只說這麼一句話,可是足夠了。

2教我注意安全問題

剛參加工作時,相當輕閑,男友又在外地工作,業餘時間我開始練內家拳。

我每天花五六個小時練拳,早出晚歸,我媽都看不過去了,說我有時間也不陪父母。我爸什麼話都不講,也不會抱怨我不去陪他,他自己忙著呢,不需要我陪。

我爸既不擔心我會影響工作,也不擔心我會影響社會,總之他就是看著,不管。

這樣就過了三年,終於我自己有點煩了。意興闌珊之際,我爸開腔了,說:「你練拳是不是花的時間的確多了一點?」他真是夠委婉的,於是,我借坡下驢,改為每天比劃大半個小時。

後來我又策划了一次帶拳友們去武當山的活動。當時自認為有一點功夫了,一路小跑著上了武當山金頂,率先在金頂最突出的那塊石頭上打坐。拳友們不甘示弱,在這塊石頭上要麼做金雞獨立,要麼做形意拳的各種動作……

洗出照片來,我給爸爸看,爸爸皺眉。半晌,他說話了:「你這是胡鬧!要是那塊石頭有風化的部分,你和朋友們有生命危險,怎麼辦?」

我一下子啞了,爸爸說的是對的。慢慢地,我開始冒冷汗,背脊發涼。爸爸沒再多說什麼,但他的語氣、他的表情和他的話,深深刻在我心裡。

前不久,我們鄰居一個孩子和我女兒及幾個小夥伴一起跑到頂樓天台玩耍,那孩子站在天台上沒有護欄的地方張開雙臂照相。要知道,只要稍微出點意外,就有可能讓他跌下高樓。

我趕緊拉孩子們坐下,講了自己當年的故事,告訴他們什麼叫做意想不到,孩子們聽得小臉發白。我又趕緊告訴了家長們,家長們聽了都嚇壞了,這才知道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是多麼不足。如今,我們成立了一個家長互助團,經常交流孩子的教育問題,包括安全教育。

3教我為別人著想

某天下班後,我在小區里停放自行車,剛放好,爸爸下班回來,看到自行車,立刻發話:「你這麼停車多霸道啊,擋著別人的路!」

從此,我再也沒有那樣放過自行車。如今,我也教育女兒:自行車靠邊放,別擋別人的道。

其實小時候爸爸就教過我這一點。他帶我去親戚家吃飯,路上對我說:「我小時候到別人家吃飯,我都不會幹坐著的,我會盡量幫別人做點事情,這樣別人會更歡迎我。」

結果,我慢慢去了親戚家之後,也就不好意思坐著,總會要麼幫忙端端菜,要麼幫忙洗碗倒垃圾,總會做點事情。如今,我用一模一樣的方式教育女兒,在家要勞動,在外眼裡也要有活兒。

4教我吃苦

我結婚後,爸爸就讓我搬出去自己租房住。

我們一開始只能租學校附近農民的房子,爸爸不覺得我有多苦,我也沒想著要抱怨。後來,我們又搬到一處愛人單位給分的平房,平房很破,不光漏風,還有不少老鼠。爸爸來看望我,沒有一句同情我的話,他覺得我過得挺好。

之後我們搬了六次家,才搬到現在的房子,爸爸都是一句話也沒有,也不讓媽媽過問。我爸爸媽媽在高校的那些同事們,沒幾個捨得讓寶貝女兒這般折騰的,都會想方設法讓孩子能在高校里分到一小間房子。

我每次搬家都挺高興的,因為每次都有了更多的自主權,房子也越搬越好。

5教我享受運動

我高中才學會游泳。爸爸有兩年在國外工作,媽媽帶著我和弟弟步行去東湖學游泳,兩個弟弟嬉笑著很快就學會了,唯獨我膽小,一直沒學會。

爸爸回來了,不管弟弟,單獨帶著我去東湖。他把我往深水區一丟,自己往前面游,游到將近 20 米處有個歇腳的石墩子那裡等我。我一下子被丟到深水裡,除了喝水就是亂撲騰,喝了一肚子水,居然也能撲騰 20 米趕到爸爸身邊,剛想休息一下,又被他趕到水裡撲騰……喝水……不到一個禮拜,我學會了游泳,而媽媽帶我兩個暑假都沒學會。

學會了之後,爸爸就開始帶著我橫渡東湖(他是橫渡過 4 次長江的老手)。一開始看著那麼寬闊的湖面我就發怵,懷疑自己的體力,但我爸爸在身邊,我怕啥?終於,一次次橫渡了幾百米,膽子越來越大。

有一天,突然下起大雨,湖裡只有我和爸爸。我的泳技已經不錯,知道隨波逐浪的好玩,結果那天我們在大風大浪里游泳,隨著浪峰上上下下,一點也不害怕,快樂得不得了,成為一生難忘的記憶。從此,我愛上了游泳。

若干年後,女兒在我的幫助下,早早就跟著一位好教練學會了游泳,加上我的嚴格要求,她的體能和泳技都相當好。我們帶她到三亞,這小傢伙像條小魚似的,一會兒潛到水底,一會兒冒出來,不知幾快活,這時我就會想起爸爸當年帶我游泳的場景。

爸爸現在 75 歲了,腰椎間盤突出挺嚴重,但他並沒有因此就不再鍛煉,還經常騎車去東湖游泳。我和他比,差得遠呢。

6教我分辨真實的美

結婚那年,和愛人一起度蜜月,帶些照片回來給爸爸看。

我那時雖然都 25 歲了,但還相當幼稚。我給爸爸看照片時,說:「唉,要是像林青霞那麼漂亮就好了。」一邊說一邊擺弄剛買的林青霞不幹膠。爸爸開腔了:「我覺得你比林青霞好看。」

我不敢相信這是爸爸的話,干瞪著他。他拿出我的一張蜜月照:我笑著站在灕江里。他說:「你看,你這張就很好看,比林青霞好看。」

然後,他再也不說啥了。

我爸讓我知道,他說的「好看」,和五官關係不大。這有力地調整了我的審美觀。如今,我女兒看人好不好看也不會以五官精緻與否為標準,她對整容廣告也基本免疫了。

7從不干涉我的關鍵選擇

我們家三個孩子(我和兩個弟弟)都是自由戀愛,父母沒操半點心。但是姐弟三人彷彿約好了似的,都很晚才要孩子,全都是過了 35 歲才考慮此事,一個比一個晚。

除了媽媽會嘮叨此事之外,我爸爸對此從不發言。

35 歲那年,我忽然決定要考 MBA,我媽不吭氣兒,老公不滿意,我爸爸雖然沒表示反對,但起初也沒看出支持。我第一次因為信息不靈(複習教材都選錯了),考砸了,決定繼續考。

有一天,爸爸拿出一捲紙,上面全是他做好的數學題——他給我買了一套清華出的 MBA 複習教材,把數學題全都做了。這種無言的支持給了我巨大的鼓舞,我第二次考,成績相當好。爸爸看著我的成績單,笑了。

可是考上後,我並沒有堅持讀完。我的生活有了變化,我開始考慮懷孕、調離工作崗位,我決定放棄讀 MBA,儘管已經交了好幾萬的學費。爸爸只勸了我一次,說是不是可以考慮堅持,我說沒辦法,體力顧不過來,他就不說啥了。

之後,他對此也再無二話。他不會抱怨說:我都幫你做了這麼多數學題,你居然不珍惜……他和我一樣,做就做了,放棄就放棄了,不再糾結。

實際上,爸爸對家裡人的選擇大都不會幹涉,比如弟弟曾創業 8 年不成,他也沒說什麼擔憂的話。他是個真正的自由派,他的約束主要用在自己身上。

8教我懂得善良比聰明重要

我年輕的時候自以為聰明過人,常常目高於頂。爸爸看著我的樣子,也並不點撥。

他曾經和我討論過關於數學的問題,他認為就數學這件事來看,他的認識比我媽要深刻,雖然我媽是他同班同學。這句話被我誤解為他認為我媽沒他聰明。

年輕時我和媽媽處處擰著來,所以心裡邊偏向著爸爸,反感著媽媽,經常把媽媽氣得掉淚。媽媽在一些抽象的問題上思考的確不及爸爸深刻,但媽媽的動手能力非常強。可我當時成天看媽媽不順眼,就想著挑媽媽的刺兒。

有一天,我和爸爸聊起來,我用輕飄飄的口氣談論起媽媽處理一些事情的方式,爸爸警覺地說:「哦,在你看來,媽媽很苕,是吧?」武漢話里,「苕」的意思是笨。爸爸並沒有多說什麼,但他的表情和語氣,都在表達對我的不以為然。

這之後不久,他主動和我談起媽媽,談到媽媽的善良。他自己時不時在敘述中用「苕」來形容媽媽,但他說出的「苕」明顯帶著對媽媽的愛意、寬容和理解。

是的,媽媽從小家境不及他,又來自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好些天性都被壓制住了,幸好爸爸是這麼寬容的個性,所以媽媽在爸爸身邊從來不覺得壓抑,總是快快活活,連她的「苕」也是這種幸福帶來的副產品。

爸爸並沒有說出「善良比聰明更重要」這樣的大道理,但他用他的言行讓我認識到了這一點。從此,我再也沒在爸爸面前以不敬的口氣談論過媽媽。

9爸爸的一些關鍵的忠告

38 歲要孩子,我擔心順產會疼,但其實我很想堅持順產,爸爸一眼看出我的心思,說:「其實疼也就那一下子吧,咬咬牙就過去了。」很神奇,爸爸一說出來,我就覺得沒啥不能堅持的。果然,我是順產媽媽,還母乳餵養。

帶著娃娃回娘家的時候,爸爸見我得意洋洋彷彿帶著私有財產的樣子,嚴肅地對我說:「這個孩子,她是個獨立的生命,你要好好記住這一點。」

孩子快滿月了,我累得精疲力盡,看著襁褓中的小孩兒發愁。我爸爸又像我大學畢業時那會兒一樣,看出我的沮喪,舉著娃娃說:「看看,多好的娃娃,生得早不如生得好啊!」

一句話便驅散了我心中的烏云:對啊,多好的娃娃啊,我幹嘛發愁不好養。

10總結

我從 8 歲到 15 歲都沒有天天生活在爸爸身邊,可是我從沒感覺到父愛離開過我。爸爸的話從來都很少,但是他總會說出我最想聽的話,講出我最需要的提醒。

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得比爸爸當年更好,恐怕不易。我只覺得我總算繼承了爸爸身上一個突出的優點,那就是總能看到自己和他人身上的長處,並對自己和他人身上的長處都念念不忘。

爸爸給了我他身上最富生命力的特質:懂得欣賞並記住自己和他人的長處。

這個他人,包括自己的孩子。

大學階段是我一生中最失意的階段,但也是爸爸學術最有成果最自信的階段。而且,他以極大的耐心包容了我的青春叛逆期。由此我想,我們每個做父母的,可能都需要努力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即便出不了什麼成果,也讓自己在工作中保持心情快樂,這樣就會平和看待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不把自己工作中的不順遷怒到孩子身上。

我最希望傳給女兒的,也是這種特質——能欣賞自己,能欣賞他人,這樣才會既接納自己,也接納他人,並最終接納這個世界。

責任編輯:yidan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為人父母,培養好一個孩子不容易,犯各種各樣的錯卻輕而易舉。你是如何與孩子相處的?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丁香

媽媽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投稿及合作請聯繫 doctor@dxy.com

推薦閱讀:

女兒為了父親不得已做這樣的工作
吳尊和吳尊女兒在《爸爸去哪兒5》中的表現怎麼樣?
留給她一棟房,不如給這些,「富養」不是拿錢堆!有女兒的必須看
女兒易得,兒子難求的生肖
68歲酋長娶76個妻子靠嫁女兒成當地首富

TAG:媽媽 | 父親 | 女兒 | 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