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泉傳楊式太極拳心法探秘》節選5

心法與勁法

太極拳是個哲學拳,練拳的過程往往伴隨著理性的思考。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天人關係問題,天人合—是中國哲學特有的思維模式,蘊含哲學思想的太極拳也不例外。無極、太極、陰陽、道法自然、法天象地,諸多概念在拳法中若隱若現。思索,同樣是在練拳。

太極拳的鍛煉過程,除了身體上的鍛煉,還可以看作是一個向內心求索的過程,是一個認識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追求極致的過程。百鍊鋼化作繞指柔,粗鋼坯鍛造成削鐵如泥的寶劍,從內心到外在都已經有了質的變化。

練拳者按規矩習練,不自覺間,便被拳法的內涵所影響,改變氣質。躁者心趨靜,粗者漸而雅。練拳日久,內在的精神力量便會隱隱透出來,有所謂的氣場了。

太極拳的心法、勁法貫穿於拳法之中,沒有這二者的太極拳,只能稱之為太極操。太極拳,是要練出一個太極勁。這個太極勁要求做到的是真正的柔中寓剛,周身關節無一著力,全然鬆開,僅是舉手之勞、抬腿提腳之力而已。神意氣要充足,但不能做出怒目錯齒的狀態。通過各種手式,將對方松彈出去,而不是用強力推搡出去。被松出去的人感到,這是一種非常渾厚、不可抵擋的力量,把自己催出,蹦跳而起,身上並不覺得難受,反而有種舒服的感覺。在這之中,既有勁法又有心法,同時還有手法,三者密不可分,可分者即非拳道。

心法、勁法難以用語言文字說得十分清楚明白,汪公永泉把技法和內功稱為招和術,並強調招術結合來應用。它有不同的側面,每個側面都包含了整體的信息,之間既有獨立性,又有關聯性。太極拳講究言傳身教,口傳心授。能用語言、肢體動作來表達、形容、說明的,都是一些表象的東西,但那至少還有個形象可以抓住,觀師摩像,學個八九不離十。唯有心授,玄而又玄,實在是不好闡述。

本篇只能勉為其難,盡量從個人的體驗出發,以文字對太極拳的心法進行一番探究。

太極是個什麼狀態?

談太極拳,必然要說到太極這個概念。然而就是這個太極,卻是最難形諸於筆墨的,強為之說,反而離太極越來越遠。

宋朝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第一句話就是「無極而太極」。又說「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周易·繫辭》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王宗岳《太極拳論》開篇就是:「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古人對太極的描述,大多是抽象的概念,讓後人為之彼費思量。若說太極,還要先說說無極。

無極是混沌一片,是「有」之前的「無」的狀態。太極拳有無極式,無極樁,讓習練者全身放鬆,去除雜念,從無極中生出太極來。

太極生出兩儀,兩儀化生萬物。正是老子《道德經》所說,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可是個功夫,如同氣功中的入靜,雖是初步功夫,但有多少人就是入不了這個靜。道家功夫、佛家功夫莫不由此而入,張三丰真人有以武入道之言。太極拳相傳是張真人所授,想來其本身當與大道不相違。若只求身體健康,淺嘗輒止,自無不可,但不深入探索,終是可惜。

一陰一陽謂之道。有人說,太極拳可以叫做陰陽拳。

太極拳有諸多招式,如果簡而言之,只有陰和陽二個式子。所有的招式都是在闡述、演示陰陽之變。單人習練,便是自身陰陽變化,雙人揉手,是在自身陰陽變化的基礎上,演化為彼此陰陽變化。彼陰我陽,彼陽我陰,脫於陰陽,無一是處。

那麼就叫陰陽拳好了,為什麼稱之為太極拳呢?我們不去探討名稱由來的故事,單以拳理來看,太極可比陰陽高。怎麼說?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你看,太極的輩份比陰陽高了一輩兒呀,是陰陽之母。實為陽,虛為陰;動為陽,靜為陰;進為陽,退為陰。陰陽一分,虛實已判,拳式就用老了。陰陽是從太極生出來的。那麼太極的狀態就應該是從無極狀態中來,但虛實未分,在陰陽之間,有無之間的那個東西,此時脫離了無,要「有」卻還沒有實在的「有」。沒有B超的手段,看不出是要生陰還是要生陽,這便是陰陽莫測了。

我們練太極拳,且不說以武入道,單是這陰陽莫測,便夠我們追求的了。

在練拳過程中,我們是否能夠體會到這個太極,乃至無極的狀態?

不單在練拳中,在日常生活中能否也體會這個狀態?,或者能夠隨時回到、進入這個狀態?讓自己時時都在練拳?這個需要我們認真對待,應該說很難。引《圓覺經》中的一段話作為結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

追求「空、無」的境界

陰陽莫測是太極拳的高級狀態,我們練拳,是從有形有象的招式,逐漸歸於空、無,達於無招勝有招。道家有言:順則凡,逆則仙。練拳也是倒溯回去,由複雜歸於簡單。

汪公永泉傳「松、散、通、空」四字,還說過練拳時「我什麼都沒有了」。不去刻意想這是掤,那是捋,也不特意練個無人似有人。盤拳時,他主張,周身合適為萬法宗。

什麼都沒有了,才能什麼都有。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太極拳的空也應該從這上面去理解。空和無,不是斷滅的,它和「有」是事物的兩個方面。空中含有,有中寓空,空是無,同時也是有。紙燈籠因為有外面一層皮兒,才能體會到裡面是空的,光在其中通達無礙,才能有光的作用。道德經云:「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我們把自己也想像成這個樣子,外邊與天地連著,裡面沒東西了,光剩下皮兒了,松、散、通自然也就有了。這種狀態,古人還有一個詞,稱之為「虛」。

從宏觀上看,宇宙是虛的,星球運轉,中間有無形的力量在維持;從微觀上看,原子裡面是空的。據科學家研究,如果原子是一個足球場,那原子核就是場中央的一顆綠豆,一定數量的電子圍著原子核轉動。如果原子內部不空了,全擠一起了,恐怕也就毀滅了。可見有「空」,才能有作用的存在。

老拳譜上說,無形無象,全體透空。這是個很高的境界,要做到這個,還是要從放鬆上去找,包括身體的放鬆和精神、心意的放鬆。

無中生妙有,神意氣相合。

空、無中生髮出「有」的作用,這個「有」不能是僵硬的、直杵的、死的,是活潑潑的有、是變化中的有、是巧妙的有、微妙的有。

有什麼?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太極圖中陰陽魚若是沒有那二個魚眼,便只是分開陰陽而已,有了魚眼,陰陽魚就活了,動了起來。陰魚陽眼,陽魚陰眼,陰陽互通,起了變化。

外形上且不說,只說心法。六合之意,內三合領先於外三合,神意氣合做到了,自然外三合也到了。盤拳時神意氣合,自然姿勢順遂,揉手時神意氣合,勁法通達自如。

手一抬,神意氣就合住了,就「有」了,與人搭手,對方就會感到不合適,就要調整,我的神意氣影響到他的神意氣了。但注意一點,接手之前神意氣如果合得太足,身上就整了,一搭手,挨打的就是自己。為什麼?過了,太實了,這個「有」就是僵的「有」。

合是虛合,但又不是全虛,虛中含著一點實,就像那個陰陽魚眼的意思。兩人搭手,就形成了一個立體的太極圖,有實點必有虛點,左實右必虛,反之亦然。你給對方一個虛,對方必然給你一個實,你用自己的虛中實,打他的實中虛,避實擊虛,但又不脫離開他的實,必應手而出。就看誰的陰陽變化好,變得快,看誰的「有」更靈活,更微妙。

精神與天地相往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樂府民歌中,形象地描繪出一幅天圓地方的圖畫,這是古人對天地的理解。

太極拳講天地人合。虛靈頂勁,頭頂的是天,腳踩的是地,目光所及,心神便到。前後左右都是如此,眼睛看不到的,心神也能達到。天像個圓蓋,扣在大地上,我在裡面想像自己能感知到天地極遠之處,到達了地平線。我的意能發,還要能收回來。我的每一動,都要和天地產生某種聯繫。我體外的那個大氣球,鼓脹出去能夠充斥天地,包容一切,收縮回來能夠榮衛自身。

太極拳講打人要打透了,神意不能只到拳頭,在放到對方身後,放到後面那堵牆上,乃至放到極遠的天邊。盤拳時我的意帶著天地一起盤拳,勁放得長,放得遠。出得去,還要收得回來。發勁時,我的意氣由手指通出,指出方向,穿透對方,放到天邊。

神意氣合,一現即隱,神意氣不能總在外面呆著,要回來滋養自己的身體。

(待續)

推薦閱讀:

何時、何地、何人首創了太極拳?
【跟我學】武當三豐太極拳(八)
太極門點穴秘譜
誰是祖師:太極源流百年爭鬥史
活步太極拳套路(2)

TAG:太極拳 | 太極 | 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