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修道從何下手

張義尚

    修道因層次高低,功法深淺而有千差萬別。道家的人元金丹,是命功的極致,佛家的明心見性,是性功之高標。但高級功法非一般人所能踐履,則有志修身者是否就次知難而退呢?我以為做學問應該從高出著眼,同時也應從低處著手!即所謂「低處修時高處到」。所以鍛鍊形氣的功法也應重視。

同一鍊形之道,內容有高低精粗之分。

低層次者,大都偏重在外形之動作變化,如《道藏》所載古傳各種導引法,外家拳術及學校中一般體育運動鍛煉皆是。

其次較高者,大都已注重形氣結合,內外並煉,如內家功夫中之太極,形意,八卦,大成等拳術,蜀中真傳易筋經,五禽戲等亦屬之。又如蜀東金家真傳之開合功,動作只有兩個,以統攝陰陽,開合,吞吐,浮沉,進退。起落。既是養生益智之高功,又為武術技擊之神功。儘管目前大氣共師層出不窮,功法也五花八門,但論鍊形功夫,實無有精簡高妙能過之於開合功者。

不過此功非名師口傳親授而又勤學苦練者不能登堂入室。又有所謂自發動功者,乃神入渺冥,靜極而動之產物。道家南宮派有此方法,但古代祖師對此褒貶不一。筆者以為此法出於自然,用值得當也可補鍊形之不足,若認為奇特,唯此獨尊者則過已。若以佛家秘宗各派之金剛拳法相證,則可以正確對待。

我現在所要介紹的是蜀中真傳易筋經。世傳易筋經,一般都認為是佛家入門修身,為日後修習明心見性奠定基礎之功夫,乃出自印度高僧,東土禪宗第一代達摩祖師,不特武術屆習之,即使文人也有煉之以資健身者。但內容卻非一致,或則繁雜而寡要,或則簡要而失真,蓋一師授雖一,悟解有別,目的不同,取捨自異,也像書法臨摹,母帖雖一,所習成品絕無完全相肖,故不足為奇。

蜀中真傳易筋經,是我在1938----1940年間讀書於北涪復旦大學時蜀東涪陵人黃克剛老師所傳授。由當時經濟系主任衛挺生教授支持,我利用整整一個寒假,在衛教授的被培天生橋的家中,和黃師兩人,把全部功法整理記錄下來。黃師所傳為其家世傳輿公山人之遺意,比傳世古本易筋經精簡扼要的多,傅金銓有淵博學識和相當正德,曾為易筋經題詞,:「輿公秘傳易筋經,先佛妙諦道難命,擇人而授先聖德,世守勿替衣缽存。」

真傳易筋經功法,有外壯,內壯,動功,靜功,鍊形,鍊氣,煉意等不同。若就淺深層次而論,大抵初功多是外壯鍊形之動功,次則是內壯外靜內動之呼吸吐納等煉法,最後方是鍛煉意念,此中又有識神,元神,先天,後天,及先天之先天等層次,到了最後,則外形是靜,但以靜中有動,動仍是靜,動靜無分,歸於自然之大道矣。

自來道家對傳授命功最為慎重,故多出以隱語,世人倘恍迷離,無從下手。被派強調性命雙修,不外乎本身陰陽之調煉,見效緩慢。佛家儘管不重氣功,也無所謂命功,然於小乘禪定,天台止觀和密宗修身等法卻講的踏踏實實,次第井然。

真傳易筋經就黃師所授的內容中有吐濁納請,九轉呼吸,外壯內壯,存身洗髓和藏文字母觀想等而論,明顯與藏密中九節風,寶瓶氣,拙火定等有一定聯繫。

道家南宗重身外陰陽,陳泥丸翁云:「莫言已是顯現成,試問幻身何處鍀。」故不修幻身則已,若欲兼修此五蘊幻身,即此血肉之軀入無餘涅盤,證金剛不壞之霓虹身者,非善巧利用身外陰陽,尤其同類陰陽不可。此所以藏密無上瑜加重二,三灌頂之修法,而道家金丹真傳中更有特別不共之絕密功法!!

真傳易筋經中內壯玄功歌:「黃庭中有真主人,玉關緊鎖無遺漏,無自無他無分別,青娥經術御無敵。」明顯透露了無上瑜加雙運道。不過其實際操作,書中未予發揮,仍需師授。並且此等功夫乃是已達般若絕頂,轉毒成智,火里載蓮的欲樂大定。若非自身通靈,能如鳩摩羅什能吞針出針者,切忌輕易妄為。否則獅子跳處驢亦躍,未有不喪身失命者,慎之慎之!!

從上可之,本法出處很明確是道佛兩家相融後產物,與傅金銓大有攸關!!(張義尚)

推薦閱讀:

修道漫談(一)
生活中的《道德經》(三九)
越是平淡的日子,越要沉下心修鍊
修仙是順天還是逆天還是什麼別的?

TAG: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