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的嬰幼兒護理方案(下部)*

 

 

第三章    7—9個月

1、體格生長

此期小兒體格生長速度相對前面6個月來說,繼續減慢,體重平均每月增加300-400克左右,身長平均每月增長1.5厘米左右。

7-9個月男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7個月        9.12                          71.2                     44.9                       44.9

8個月        8.52                          72.9                     45.4                       45.5

9個月        9.72                          74.2                     45.9                       45.7

7-9個月女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7個月        8.58                         69.2                     43.8                        44.1

8個月        8.90                         71.2                     44.4                        44.5

9個月        9.15                          72.6                    44.8                        44.8

2、神經心理發育

7個月     寶寶已經能單獨坐穩,還能自己從俯卧位坐起;手的動作也更加靈活,兩隻手都能握住玩具,並逐步學會用拇指與其它四指對立來抓東西;手-眼協調也不斷完善,能取放在離他較遠處的玩具,能尋找掉落的玩具;開始對周圍環境產生好奇心,喜歡用手指到處捅,也時常用手指捅自己的耳朵、鼻子、嘴和肚臍眼;能注視周圍更多的人和物體,隨不同的事物表現出不同的表情。這時的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但已經能聽懂一些大人簡單語言的意思了,如對「不、不」和不愉快的聲音有反應,當大人用語言說到一個常見的物品時,寶寶會用眼睛看或用手指該物品。能更加敏銳地辨認陌生人、辨認陌生的東西和環境,對父母的依戀開始產生,母親在身邊就會感到安全和快樂,陌生人靠近他或抱他,就會哇哇地哭。特別喜歡和大人玩躲貓貓的遊戲。

8個月     寶寶已經坐得很穩,坐著可以左右前後自由轉身;能腹部著地爬行或用手和膝爬行,爬行訓練了腦指揮肌肉協調活動,擴大了寶寶認識世界的範圍,有利於寶寶腦的發育。手的動作進一步發展,有的已經會使用拇指與食指捏起飯粒、糖丸等小的東西,喜歡使勁地用雙手拍打桌面,對擊拍發出的聲響感到新奇有趣。拿到東西後會翻來覆去地看看、摸摸、搖搖,表現出積極的感知傾向。這段時期的寶寶,嘴裡常會無意識、大聲地叫著「爸—爸」、「媽—媽」,還能用聲音來表示要東西,慢慢懂得一些簡單的命令,如「把手伸給媽媽」、「指指小眼睛」、「張開小嘴巴」,問他爸爸或媽媽在哪時,知道去尋找,等等。對周圍環境的興趣大為提高,喜歡到戶外活動,不喜歡呆在家裡。

9個月     寶寶在動作方面較前有很大的進步:能從卧位自己坐起來,能較靈巧地自己拉著東西站起來,發育快的寶寶還能扶著欄杆在小床上或圍欄里來回走。手的動作也更加自如了,能用拇指與食指指端去捏取小物品,兩隻手在眼的合作下能玩弄各種物體,如兩手各拿一個玩具,並歡樂地把兩個玩具互相對敲,或把小盒子放進大盒子里、用小棒敲擊鈴鐺等,喜歡摸各種物品,能拉開抽屜,能把杯子的水倒出來,還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如大人拍手他也拍手。在語言方面,寶寶已經能聽懂不少詞、句,對大人的語言指示能作出反應,如對他說再見時,會擺手或點頭示意,呼喚他的名字時,會循聲轉頭。向他要玩具時,能伸出手將玩具交給別人,但不肯放手;能配合穿衣時伸手,穿襪、鞋時伸腳;喜歡與成人交往,但見到陌生人仍怕羞。喜歡重複的遊戲,如「再見」、玩拍手遊戲、躲貓貓。

3、營養與餵養

6個月以後的寶寶,一晝夜仍需餵奶3-4次,如果是喂牛奶的,全天總量不應少於600毫升。在以奶或奶製品為主的基礎上,外加兩頓輔食。此期輔食添加品種:

(1)添加干、硬食物:如粥、爛面、小餛飩、烤饅頭片、餅乾、瓜果片等,以促進牙齒的生長並鍛煉咀嚼吞咽能力,還可讓寶寶自己拿著吃,以鍛煉手的技能。

(2)添加雜糧:可讓寶寶吃一些玉米面、小米等雜糧做的粥。雜糧的某些營養素高,有益於寶寶的健康生長。

(3)增加動物性食物的量和品種:如可以給寶寶吃整隻蛋了,還可增添肉鬆、肉末等。

要逐漸使輔食多樣化。寶寶每天的飲食包括五大類,即:(1)乳類:母乳或牛乳;(2)糧食類;(3)肉蛋、豆製品類;(4)蔬菜、水果類;(5)油類。只有每天都吃到這些食物的混合製品,寶寶才能獲得均衡合理的營養。

從7個月開始,還可開始訓練寶寶用杯、碗喝東西。開始嘗試時,可先給嬰兒一隻體積小重量輕易拿住的空茶杯,讓他們學著大人樣假裝喝東西,有了一定興趣後,父母每天鼓勵他們從杯、碗里呷幾口奶或水。

8、9個月的寶寶非常喜歡和大人一起進食,看到父母吃飯時,他會不由自主地吧嗒著嘴唇,會伸出雙手,一副讒嘴相,父母可以抓住時機給他喂些食物。寶寶對吃飯的興趣濃,也是培養寶寶定點吃飯的好機會,一般常可選擇在小推車上或嬰兒專用餐椅上。如果到了1歲再來培養坐在一處吃飯的習慣,難度就比較大,因為那時一方面寶寶身體的需要減少,一方面他的興趣日益廣泛,再也不把大部分的興趣都集中在進食上。所以,父母千萬不要錯過這個良機。

若想要給寶寶斷奶的話,還應做好斷奶的準備:逐漸停掉白天的餵奶,以牛奶、穀類食品、蛋、蔬菜、水果來取代,再慢慢停掉夜間的餵奶直至過渡到完全斷奶。寶寶的中、晚餐可以輔食為主。 

     寶寶一日飲食舉例

6:00-6:30         母乳或牛奶220毫升,餅乾3—4塊

9:00-9:30         蒸雞蛋1個

12:00-12:30     粥一碗(兒童碗約30克)加碎菜、魚末、豆腐

14:30-15:00     蘋果1/2—1個(刮泥)

15:30-16:00     母乳或牛奶220毫升

18:00-18:30     爛麵條一碗(約50克)加肉末加碎菜

20:00-21:00     母乳或牛奶220毫升

4、生活照顧

這個時期的寶寶,生活比較有規律,基本上定時飲食,定時睡眠,大小便也比較有規律,大便每天1—2次,小便間隔時間也比較長,大人可定時把尿。寶寶會坐穩以後,也可以讓他坐盆大小便。

隨著寶寶長大,白天睡眠時間及次數會逐漸減少。此期寶寶,白天約睡2-3次,上午睡1次,下午睡1-2次,每次1-2小時不等,夜間睡眠10小時左右。多數寶寶由於晚餐完全由輔食替代,睡前再餵奶後,夜間可以不吃奶,一覺睡到天亮,也有部分寶寶夜間會醒來2-3次解小便,在這些寶寶中,有一部分換好尿布後就接著入睡,也有一部分換好尿布後需吃一次奶再入睡,對於這部分寶寶每晚入睡前除了餵奶,應再喂點輔食,使他吃飽,漸漸養成夜間不需吃奶的習慣,這樣有利於孩子和大人的休息。

這個年齡的寶寶由於生長發育比較迅速,活動量也較以前明顯增大,所以衣服要做得寬鬆些,如果過緊,會妨礙寶寶的活動和呼吸。但衣袖不能過長,以免妨礙寶寶手的活動。

此外,8、9個月的寶寶開始能扶著欄杆站起來,平時也喜歡站在大人腿上又蹦又跳,因此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顯得十分重要。鞋子最好選擇鞋底稍硬的布鞋。鞋子大小一定要合適,太大了,寶寶活動不方便;太小了,容易擠壓寶寶的腳。

由於寶寶此時睡眠時間減少,活動能力增強,寶寶對外界環境越來越感興趣,因而戶外活動時間可增加到每日2-3小時。除了給孩子玩遊戲,與人交往外,應盡量多地讓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自然界的各種動植物、自然景觀,給寶寶以良好的感官刺激,使寶寶得到心理的安寧與美的享受。

5、寶寶變得愛生病了,怎麼辦

6個月以內的寶寶很少生病,可是6個月以後,寶寶卻明顯變得愛生病了,是因為領養者照顧不周嗎?可別先急著埋怨,並不是只有你家的寶寶愛生病哦。這主要是因為寶寶還在媽媽的肚子里時,媽媽就通過胎盤向寶寶輸送一些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母乳中也含有大量的免疫因子,這樣共同來幫助6個月內的寶寶度過生命中脆弱的階段。然而到了6個月時,這些抗感染物質,因分解代謝逐漸下降以致全部消失,而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還沒發育成熟,免疫力較低,因此寶寶就開始變得比以前愛生病了,如患各種傳染病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其他感染性疾病,尤其常見的是感冒、發燒和腹瀉等。也正因為此,預防傳染病和各種感染性疾病是6個月以後寶寶保健的主要內容。

作為孩子的父母,可以做好以下幾點:

1)定期帶寶寶到兒童保健門診進行健康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生長發育中的偏移,及時干預,促進寶寶更加健康等等。

2)按期帶寶寶進行預防接種,這是預防小兒傳染病的有效措施。

3)合理餵養,保證小兒營養:各種營養素如蛋白質、鐵、維生素D等都是寶寶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特別是蛋白質是合成各種抗病物質如抗體的原料,原料不足則抗病物質的合成就減少,寶寶對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就差。因此,加喂輔食後,仍應保持每天3次以上的母乳餵養,人工餵養的寶寶除輔食外,應保證每天喂牛奶600毫升。

4)保證寶寶每天有充足的睡眠也是增強體質的重要方面。

5)進行適當的體格鍛煉是增強體質的重要方法,可進行主被動操以及其他形式的全身運動,還可多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和多呼吸新鮮空氣。

6)合理安排寶寶一天的生活,講究衛生,從小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6、寶寶變得「挑食」了,怎麼辦

很多的媽媽都會有這種感覺:自己的寶寶在6個月以前吃東西是很乖的,幾乎是給他吃什麼他就吃什麼,怎麼到了7、8個月以後,反而挑食起來,不喜歡吃的東西他就會用舌頭頂出來。這是因為,隨著嬰兒味覺的提高,對食物的好惡就越來越明顯,而且會用抗拒的形式表現出來。但他的這種「挑食」並不能同大孩子的挑食相提並論,在這個月齡不愛吃的東西到了下個月齡就愛吃這是常有的事。所以,父母用不著太在乎嬰兒的這種「挑食」,。如果他只是不愛吃動物性食物魚、雞蛋、豬肉等中的一兩樣是不會造成營養缺乏的。穀類食物里的品種很多,不吃其中的幾種也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做爸爸媽媽的千萬不可強迫,這次不吃,可以過一段時間再試試看,也不能因為一次不吃,以後就從不見面。還可以通過改變一下食物的形式再餵給他吃,或選取營養價值差不多的同類食物替代,比如,寶寶不愛吃碎菜或肉末,你可以把它們混在粥內或包成餛飩來喂;實在不愛吃雞蛋羹的話,可以炒雞蛋給他吃,或者給他幾個煮熟的鵪鶉蛋,自己抓在手裡吃。

7、寶寶光喝魚湯、肉湯,行嗎

寶寶到了7、8個月時,已經能進食魚肉、肉末、肝末等食物了,但不少父母特別是領養孩子的祖輩們,仍然光給孩子喝湯,不給他們吃肉,怕孩子還小,牙沒幾顆,吃不動。其實,是他們低估了孩子的消化能力;還有的家長是抱著湯的味道鮮美,營養都在湯里的想法,而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它限制了孩子去更多地攝取營養。

根據化驗測定:湯里含有的蛋白質只是肉中的3%-12%,湯內的脂肪低於肉中的37%,湯中的無機鹽含量僅為肉中的25%-60%,所以可以這樣說,無論魚湯、肉湯、雞湯多麼鮮美,其營養成分是遠不如魚肉、豬肉、雞肉。因此,父母在喂湯的時候要同時喂肉,既能確保營養物質的攝入,又可充分鍛煉寶寶的咀嚼和消化能力,並促進寶寶乳牙的萌出。

8、大小便習慣的培養---訓練寶寶坐盆

進入8個月的寶寶已經能單獨穩坐,因此從8個月開始,在前幾個月訓練的基礎上,可根據寶寶大便習慣,訓練他定時坐盆大便。寶寶的大便次數一般每天大約1次-3次,這與每個孩子的習慣、腸道的功能或飲食的內容有關。若發現寶寶有發獃,停止遊戲,扭動兩腿,神態不安時應及時讓他坐盆,大人應在旁邊扶持,並發出「嗯、嗯」的聲音,促使小兒排便。開始坐盆時每次2-3分鐘,逐步到5-10分鐘。如果寶寶一時不解便,可過一會再坐,但不要將寶寶長時間放在便盆上。坐便器最好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掌握小兒排便規律後,令其坐盆的時間也宜相對固定,這樣多次訓練,便可成功。便盆周圍要注意清潔,每次必須洗凈;冬天注意便盆不宜太涼,以免刺激引起大小便抑制;也不要把便盆放在黑暗偏僻處,以免寶寶害怕不安而拒絕坐盆。此外,切忌養成在便盆上餵食和玩耍的不良習慣。

9、出牙與乳牙的保護

一般來說,寶寶在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但是,乳牙萌出的早晚受著遺傳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各個孩子多少有些差異,有的可以早到4個月,有的可以晚到10個月。但也並不是牙出得早,孩子就聰明,出得晚就顯得遲鈍。只要孩子是健康的,牙出得早晚與智力無關。

牙齒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多數寶寶沒有特別的不適。有些會出現暫時性流涎增多、哭鬧、煩躁不安、低熱等現象,一般也不需要特別的處理,在牙齒萌出後就會好轉或消失。

乳牙對兒童的咀嚼、發音、恆牙的正常替換和全身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從乳牙萌出開始就應該特別注意對乳牙的保護。應做好以下幾點:

1)供給適量的營養物質,尤其要多補充蛋白質和鈣質。同時也要吃一些易消化又較硬的食物,以促進乳牙的生長,方便牙面的清潔。

2)少吃甜食、減少不規則的零食。吃完後應立即喂溫開水漱口,去除齲齒的誘發因素。

3)糾正口腔不良習慣,如吸吮手指、含奶或含飯在口中入睡等。

4)增強身體抵抗力,預防傳染性疾病。

10、爬行的重要性

寶寶在7個月時,多是匍匐爬行,以腹部蠕動,四肢不規則地划動,往往不是向前,而是向後退,或者在原地轉動;到8、9個月時發展為四肢爬行,用手和膝蓋爬行;最後發展為兩臂和兩腳都伸直,用手和腳爬行。

有些父母以為爬行是孩子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注意創造條件讓孩子早點學爬和讓孩子多爬,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爬行對孩子身心發育的好處。

那麼,讓孩子多爬有那些好處呢?首先,爬行時嬰兒必須頭、頸抬起來,胸腹離地,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這就使手、腳、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鍛煉而逐步發達起來,為以後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另外,寶寶學會爬行以後,擴大了視野和接觸範圍,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大腦,促進各方面的協調,對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開發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爬行,還能提高嬰兒的新陳代謝水平,有助於身體的生長發育。爬行,對嬰兒來說可謂是一項劇烈的運動,能量消耗較大,這種活動與坐著相比能量消耗要多1倍,比躺著要多2倍。由於身體能量消耗增多,寶寶就吃得多,睡得香,身體也長得快和結實。

11、爬行的訓練與安全衛生

一般嬰兒能夠自如翻身就有了學爬的機會,開始他只能趴著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扭轉及向後退,此時家長可有意識地教嬰兒練習爬。首先要有一個適合爬行的場地,如一個大的床或地板,鋪上席子、毯子或泡沫地板墊,要平整乾淨,若是用床則不能太軟。將寶寶俯卧在床上,媽媽在寶寶前面擺弄會叫或會響的玩具如小鴨子、小熊打鼓等,吸引他的注意,並不停地說:「寶寶,小鴨子叫了(或小熊敲鼓了),快來拿啊!」爸爸則在身後用手推著寶寶的雙腳掌,使其藉助爸爸的力量向前移動身體,接觸到玩具,以後逐漸減少幫助,訓練寶寶自己爬。開始爬行時寶寶可能很費力,腹部離不開床面,大人可用一條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後提起腹部讓他練習手膝爬行,漸漸地他會上下肢協調起來,可以用雙手及雙膝協調靈活地向前爬行。練習爬行不但輪流鍛煉了四肢的耐力,而且能增強小腦的平衡與反應聯繫,這種聯繫對寶寶日後學習言語和閱讀也會有良好的影響。

8、9個月的寶寶一旦學會了獨立爬行,爬行就成了他們最喜愛的活動,他會在家裡的床上、地板上、沙發上甚至角角落落到處爬來爬去。這時,做家長的可千萬要注意寶寶爬行時的安全和衛生。家裡的布置要重新審視,地板要打掃乾淨,鋪上席子、地毯或棉墊之類的東西。傢具的尖角要用海綿或布包起來,藥品也不要放在他能抓到的地方。室內電線要絕對安全,電線、電源開關、插座、檯燈等電器,要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如果有不用的插口,應當用絕緣材料將它們塞好、封上。窗戶應有護欄,或者使床遠離窗戶,防止寶寶爬上窗檯。熱的湯、飯菜上桌後,不要讓他接近或爬上桌子。放在桌上的熱水瓶、茶具、花盆等儘管孩子夠不著,但他有可能抓住桌布把它們拉下來。不要讓寶寶用爬髒的小手直接拿東西吃。寶寶爬來爬去時,家長最好在一旁看護,否則一旦孩子發生危險,將追悔莫及!

12、寶寶貧血了,為什麼?怎麼辦?

6個月左右的寶寶特別容易發生營養性缺鐵與缺鐵性貧血,一方面是因為小兒生長發育迅速,需鐵量也就相對比成人要多,另外也因為此年齡的寶寶處於血液量增加,血液溶質生理性稀釋的階段。如果再有餵養不當,添加輔食不及時,飲食習慣不好、慢性腹瀉,或其它有關疾病,造成攝鐵量不足和吸收不良等,更增加了小兒患缺鐵與缺鐵性貧血的機會。

缺鐵性貧血對小兒的生長和身體各器官的功能都會造成不利影響。臨床研究發現,長期貧血的患兒,會出現生長緩慢,身材矮小,體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記憶力差,智力減退等表現。

那麼寶寶得了營養性缺鐵性貧血該怎幺辦呢?

首先,應加強護理,保證小兒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飲食,消除發病的原因。餵養不當所致鐵攝入不足者應改善飲食,給予富含鐵的食物,如肉、肝、魚等或鐵強化食品,並且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不能操之過急,避免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餐後多給維生素C或新鮮水果促進鐵吸收。民間還有用紅棗赤豆湯補血的做法,但臨床觀察發現,這種方法的效果不明顯。這是因為,植物性食物中鐵的吸收率較低,只佔1-7%,而動物肝、肉、血等食物中血紅素鐵吸收率可高達10-22%。此外,對於有慢性腹瀉、腸寄生蟲、腸息肉等的患者,均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對於血紅蛋白在100-110克/升之間的輕度患者,可通過改善飲食矯治,不用服藥。但如果血紅蛋白在100克/升以下,就應該服鐵劑治療。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特效藥。常用的有硫酸亞鐵和乳酸亞鐵、富馬酸鐵、葡萄糖酸亞鐵。應按規定的藥量服用,這樣能使鐵的吸收率達到最高限度,超過規定的劑量反而會使鐵的吸收下降,還會增加對胃黏膜的刺激,發生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反應。鐵劑最好在兩餐之間服用,既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又有利於吸收。鐵劑還不應與牛奶、茶水同服,因牛奶中含磷較高,茶水含鞣酸,都會影響鐵的吸收。如果有的孩子服藥後副作用比較大,可服用刺激性比較小的葡萄糖酸亞鐵,或把藥物減至半量,待胃腸道癥狀消失後再加至足量。

一般來說,小兒在服藥3-4周後貧血即能被糾正,但此時不宜馬上停葯,應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水平後再繼續用藥6-8周,同時應給予孩子含鐵多的食物。

13、寶寶認生怎麼辦?

一般嬰兒能夠自如翻身就有了學爬的機會,開始他只能趴著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扭轉及向後退,此時家長可有意識地教嬰兒練習爬。首先要有一個適合爬行的場地,如一個大的床或地板,鋪上席子、毯子或泡沫地板墊,要平整乾淨,若是用床則不能太軟。將寶寶俯卧在床上,媽媽在寶寶前面擺弄會叫或會響的玩具如小鴨子、小熊打鼓等,吸引他的注意,並不停地說:「寶寶,小鴨子叫了(或小熊敲鼓了),快來拿啊!」爸爸則在身後用手推著寶寶的雙腳掌,使其藉助爸爸的力量向前移動身體,接觸到玩具,以後逐漸減少幫助,訓練寶寶自己爬。開始爬行時寶寶可能很費力,腹部離不開床面,大人可用一條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後提起腹部讓他練習手膝爬行,漸漸地他會上下肢協調起來,可以用雙手及雙膝協調靈活地向前爬行。練習爬行不但輪流鍛煉了四肢的耐力,而且能增強小腦的平衡與反應聯繫,這種聯繫對寶寶日後學習言語和閱讀也會有良好的影響。

8、9個月的寶寶一旦學會了獨立爬行,爬行就成了他們最喜愛的活動,他會在家裡的床上、地板上、沙發上甚至角角落落到處爬來爬去。這時,做家長的可千萬要注意寶寶爬行時的安全和衛生。家裡的布置要重新審視,地板要打掃乾淨,鋪上席子、地毯或棉墊之類的東西。傢具的尖角要用海綿或布包起來,藥品也不要放在他能抓到的地方。室內電線要絕對安全,電線、電源開關、插座、檯燈等電器,要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如果有不用的插口,應當用絕緣材料將它們塞好、封上。窗戶應有護欄,或者使床遠離窗戶,防止寶寶爬上窗檯。熱的湯、飯菜上桌後,不要讓他接近或爬上桌子。放在桌上的熱水瓶、茶具、花盆等儘管孩子夠不著,但他有可能抓住桌布把它們拉下來。不要讓寶寶用爬髒的小手直接拿東西吃。寶寶爬來爬去時,家長最好在一旁看護,否則一旦孩子發生危險,將追悔莫及!

14、7-9個月寶寶的語言訓練

7個月左右的寶寶不僅會經常模仿你對他發出的雙輔音,而且有50~70%的寶寶會自動發出「爸爸」、「媽媽」等聲音。當寶寶自動發出「爸爸」、「媽媽」等重複音節時,說明他已步入了學習語音的敏感期,爸爸媽媽要敏銳地捕捉住這一教育的契機,在寶寶愉快時,或者每天臨睡前,經常給他高聲朗讀圖書、念兒歌、說繞口令;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隨時隨地多和寶寶說話,並注意將語言、物體和動作聯繫起來,通過嬰兒的視覺、聽覺及觸覺等來幫助寶寶進一步理解語言。比如,寶寶口中亂叫「爸爸媽媽"時,開始時他還不懂得語意,但只要你一旦發現他發出「爸爸」的聲音,你就立刻讓他的臉朝向爸爸,用你的手指著爸爸,並模仿他「爸爸」的聲音。漸漸地當你說「爸爸」時,他就會朝爸爸看;用同樣的方法,當你說「媽媽」時,他就會轉向媽媽一方。再比如,媽媽一面拿著蘋果,一面發出「蘋果」的聲音,同時,讓寶寶摸摸、聞聞、嘗嘗,這樣,經過多幾次的重複,媽媽一說「蘋果」兩字,寶寶就能知道是什麼意思了。還可以用類似的方法,教寶寶指認自己的五官等等。

對8、9個月的孩子,還應有意訓練語言和動作的聯繫,如「謝謝」、「再見」。爸爸給寶寶玩具或東西吃時,媽媽在一旁要講「謝謝」,並要求寶寶模仿點頭或鞠躬的動作以表示「謝謝」。當家裡有人出門,你一面說「再見」,一面揮動寶寶的小手,向要走的人表示「再見」。通過逐漸訓練,使他一聽到「謝謝」就鞠躬或點頭,一聽到「再見」就揮手。但要注意教會一種動作後再教另一種,一般訓練學習一種動作約需1周-2周才能穩定鞏固,並且以後還需經常做。

15、遊戲

遊戲(一):坐、躺遊戲

對於7個月左右的寶寶,可經常與他玩坐起、躺下的遊戲,以增強寶寶的頸背肌和腹肌力量,幫助他儘快坐穩。

方法如下:媽媽握住寶寶兩隻手腕,也可把大拇指放在他手心,讓他緊握,慢慢把他從仰卧拉起成坐位,然後輕輕放下,如此來回拉坐。也可母子對坐,雙手握住寶寶手腕,讓其前俯後仰玩拉大鋸的遊戲,每天可玩1次-2次,每次5、6分鐘。

遊戲(二):爬行遊戲

9個月的寶寶特別喜歡爬來爬去,多爬能夠促進腦的發育。你可以為寶寶設置各種有趣的爬行遊戲,如鑽「山洞」——讓他從你的肚皮底下爬過去;越「盆地」——讓他從大澡盆上爬進來,爬出去;「突破封鎖線」——把你的身體作為障礙物,讓他從你的身上爬過去;你還可以給他一個滾動的小球,讓他「跟蹤追擊」。

遊戲(三):拾物

拾物練習主要是練習嬰兒彎曲及直立身體,還可促進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

寶寶學會扶站後,可將他扶站在有欄杆的小床邊,讓他一隻手扶欄杆,在寶寶腳邊放一個玩具,引導他彎下腰用另一隻手拾身邊的玩具。拾到玩具後,大人應加以稱讚,如說:「寶寶真棒」或親吻一下寶寶,寶寶就會很高興地再次去拾玩具。

千萬記住,在遊戲當中,做家長的可不要吝嗇你的讚揚話,而要用豐富的表情、由衷的喝彩、興奮的拍手、豎起大拇指的動作,營造一個「強化」的親子氣氛,讓寶寶充分體驗到成功的歡樂。而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將不斷地激活寶寶探索的興趣和動機,極大地促進他形成自信的個性心理特徵,更加健康茁壯地成長。

16、嬰兒主被動操

嬰兒主被動操適用於7-12個月的嬰兒。是在成人的適當扶持下,加入嬰兒的部分主動動作來完成的。嬰兒主被動操的動作主要有鍛煉四肢肌肉關節的上下肢運動,鍛煉腹肌、腰肌以及脊柱的橋形運動、拾物運動,為站立和行走作準備的立起、扶腋步行、雙腳跳躍等動作。嬰兒每天進行主被動操的訓練,可活動全身的肌肉關節,為爬行、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嬰兒主被動操共八節,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節:起坐運動。(1)預備姿勢:嬰兒仰卧,兩臂放在軀體的兩側,媽媽握住嬰兒手腕,拇指放在嬰兒手心裡,讓嬰兒握拳。(2)把嬰兒雙臂拉向胸前,兩手距與肩同寬。(3)媽媽握住嬰兒的手腕,慢慢拉引嬰兒向上、向前,但不要過於用力。(3)讓嬰兒自己使勁坐起來。(4)還原成仰卧姿勢。

第二節:起立運動。(1)預備姿勢:嬰兒俯卧,雙手支撐在胸前,媽媽雙手握住嬰兒肘部。(2)握小兒肘部,讓嬰兒慢慢從俯卧位變成用雙膝跪地。(3)扶嬰兒站起。(4)雙膝再跪地,還原至俯卧姿勢。

第三節:提腿運動。(1)預備姿勢:嬰兒俯卧,兩肘支撐身體,兩手向前平放。媽媽握住嬰兒的兩小腿。(2)媽媽輕輕向上抬起嬰兒雙腿,只抬高嬰兒的下肢,胸部不得離開床面。(3)還原成預備姿勢。

第四節:彎腰運動。(1)預備姿勢:讓嬰兒背向媽媽站在前面,媽媽一手扶住嬰兒雙膝,另一手扶住嬰兒腹部,在嬰兒前方,放一玩具。(2)讓孩子彎腰前傾。(3)鼓勵孩子拾取玩具。(4)拾取玩具成直立狀態,復原。

第五節:托腰運動。(1)預備姿勢:嬰兒仰卧,成人一隻手托住嬰兒腰部,另一隻手按住嬰兒踝部。(2)托起小兒腰部,使嬰兒腹部挺起,成橋形。並鼓勵孩子自己用力。(3)放下小兒腰部,復原。

第六節:游泳運動。(1)預備姿勢:讓嬰兒仰卧,成人雙手托住小兒胸腹部。(2)懸空向前向後做來回搖擺動作,鼓勵小兒活動四肢,做游泳動作。

第七節:跳躍動作。(1)預備姿勢:讓嬰兒面對面站在媽媽面前,讓媽媽用雙手扶住嬰兒腋下。(2)媽媽雙手扶住嬰兒腋下,稍用力將嬰兒托起離開床面,讓小兒足尖著地,輕輕在床上做跳躍動作。

第八節:扶走運動。(1)預備姿勢:小兒站立,媽媽站在小兒背後,或前面,扶小兒腋下或前臂。(2)扶著小兒,讓他向前邁步走。

第四章    10—12個月

1、體格生長

體格生長進一步放慢。體重每月平均增加150-250克,身高增長1-1.5厘米。乳牙萌出約4-6顆門牙。 

      10-12個月男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0個月        9.90                       75.4                     46.3                      46.0

11個月        10.17                     76.7                     46.6                      46.4

12個月        10.42                     78.0                     46.9                      46.8

10-12個月女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0個月        9.40                        74.0                    45.2                       45.2

11個月        9.52                        75.2                    45.4                       45.3

12個月        9.64                        76.4                    45.6                       45.4

2、10-12個月寶寶神經心理發育特點

10個月的寶寶已能很好的用雙手扶住傢俱或欄杆站立,11-12個月會扶家具行走,能由成人牽著兩手或一手行走,有的寶寶還喜歡自己推著童車前進。大約有1/4-1/2的小兒在12個月時已會獨自行走幾步。軀體靈活度和平衡功能也大大增加,能在床上或平地上自由改變體位,由卧位翻身或坐位再攀欄站起,或由扶站位跪下或轉成坐位。

手指動作更加靈活,能準確地伸手用拇指和食指指端摘起小物品(如小丸、飯粒等),部分12個月的小兒用拇食指摘小丸時腕部已能離開桌面,與成人相似。會熟練地將鈴和搖蕩鼓搖動發出聲音;能聽從命令將積木從盒子里取出,部分小兒已能將兩塊小積木搭在一起。用手指拿東西吃得很好,但用匙吃東西時還需要幫助,已會用手掌握筆塗塗點點。

從11個月起能聽名稱指物或圖5-6種;對一些圖畫中的畫面有興趣,這是有意注意的萌芽;11-12個月的小兒能聽懂父母說的一些話,並執行簡單的命令,如「把帽子拿起來」等。已開始理解成人的肯定(讚揚)和否定(制止),並能作出相應的反應。對成人的讚揚有積極反應,如他的某個動作引起父母哈哈大笑,他也跟著笑,並一遍遍地重複這個行為以引人發笑。對成人否定的語言、語氣甚至眼神也能應答,如聽成人喊「不要動、不要拿」,他會把正要拿起的物品放下。語言發育已進入的萌芽階段,開始學說話,會說一些簡單的詞,能將語言與實際人、物聯繫起來,常常是一個詞代表很多的意思;部分孩子已能說出1-2個有意義的詞(如「媽媽」、「爸爸」)或模仿動物的叫聲(「汪汪」表示狗)。語言發育個體差異較大,約半數小兒至12個月還不能說出有意義的詞,但他們對成人的語言應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此外,此年齡的小兒能準確地表示憤怒、害怕、嫉妒、焦急、同情等情感;能用手勢表示簡單的需要;顯示出更大的獨立性;不喜歡被大人攙扶和抱著;喜歡故意把東西扔掉又揀起;喜歡玩藏東西的遊戲。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能聽指令幫忙拿東西;能玩簡單的想像遊戲,如輕拍或搖動玩具娃娃。 

3、1歲寶寶還不會開口叫媽媽,怎麼辦?

孩子到了該開口說話的年齡尚不開口時,媽媽首先要注意一下寶寶的聽力如何,假如聽力沒有問題,且已能聽懂、理解成人的一些簡單指令,則可寬寬心,然後再檢查一下平時帶教孩子的態度和方式、家中的語言環境如何。寶寶開口學說話,不僅需要有正常的聽力、發音器官和健全的大腦,還需要有良好的周圍環境刺激。1~2歲孩子初學說話時積極性並不是很高,只有在他對事物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且心情愉快時才喜歡說話,因此做父母的可以從以下這幾個途徑著手,教孩子學說話。

首先,讓孩子多聽。媽媽可以在各種場所對寶寶進行說話,讓寶寶多聽,訓練他的聽覺靈敏度和對語言的理解。如對寶寶的日常生活照料過程中,可以一邊做,一邊對寶寶說「寶寶舉舉手,媽媽給寶寶穿衣服」;電話鈴聲響起的時候,指著電話說「電話」,門口小狗叫,可以說「汪汪狗」等。也可以放一些兒童歌謠,讓寶寶多聽,通過一段時間量的積累,寶寶的語言會有質的飛躍,模仿著開口了!

其次,鼓勵孩子多說話。只要孩子能開口發聲,儘管剛開始往往還不會以正確的語音發音,大多講的是「娃娃語」,成人不一定能聽懂,但此時媽媽應該給予積極回應,給他鼓勵:「寶寶說得真好,再講給我聽聽。」如寶寶指著小狗叫「汪汪」,媽媽可以接下去講,「哦,寶寶是在告訴媽媽這是小狗,是嗎?」,給孩子一個回應,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將話題繼續下去,提高孩子講話的興趣。

第三,積極給孩子創造開口的機會,積極誘導孩子開口說話。平時多與孩子接觸,多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在和孩子一起的過程中,帶他廣泛地認識各種事物,如帶他去公園遊玩時,開始先教他,「寶寶看,小鳥、紅花、綠樹……」,再次去的時候,可以問他:「寶寶,小鳥在哪兒?紅花呢?綠樹呢?……」,慢慢地可以問他:「寶寶,這是什麼?」,若寶寶講得對,媽媽立即給予鼓勵和表揚。若講不出來,也沒關係,媽媽自己再說一遍,然後鼓勵寶寶模仿。

孩子開口說話進展如果較慢,做父母也不必過分擔憂,語言的發展需要有家庭語言環境的良好刺激,孩子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過程,多給他機會,多和孩子講話,終有一天孩子會象一下打開話匣子,象百靈鳥一樣,天天圍著媽媽講個不停。 

4、寶寶餵養及一日食譜舉例

經過了近半年的各類輔助食品添加訓練,到這階段的小兒幾乎能接受除奶以外的其他任何食品。這時候嬰兒能吃的食物品種基本和成人相似,但因其自身的生理特點如乳牙尚未完全萌出、口腔咀嚼能力尚不夠發達等等,對食品的質地和烹飪還是有些特殊的要求,要求食物碎、爛、軟為主,如給孩子吃肉要燒得酥爛些、肉塊要細小些,不能象成人一樣給他咬大塊的紅燒肉。但此時需要訓練嬰兒的口腔運動能力和咀嚼能力,別小看寶寶的小乳牙,此時的他已能用幾顆門牙和牙床咬熟菜塊、啃蘋果、吃餅乾了,因此可以給他吃有一定質地、適當硬度的食物,繼續訓練他的進食能力。少數孩子開始吃稍有點質地的食物就出現作嘔現象,大多因為平時只吃泥糊狀和流質食物,一下子接觸塊狀食物口腔各部分運動不協調、不適應造成的。

這階段的孩子斷母乳後,為保證營養、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每天仍需要500~600毫升左右的牛奶攝入以保證其優質蛋白質、脂肪的來源,同時保證一日三餐葷素調配合理,每餐不僅要有主食米飯的攝入,還要有一定量的魚、肉、蛋等動物性食物和蔬菜的攝入。家長對食品的選擇觀點要靈活多變,如在蔬菜的選擇上,品種有許多種,不要僅局限在青菜、胡蘿蔔、西紅柿,象菠菜、白菜、土豆、豆芽、芹菜、洋蔥、韭菜等都可以嘗試,而且不要以為孩子一次、兩次拒吃蔬菜,就認為孩子不喜歡吃該菜,今後再也不給嘗用,而應經常反覆給他嘗試,讓他有個適應的過程,切忌採用硬哄、硬騙、硬壓等方法使孩子吃東西,從而讓孩子對進食、食品產生一個心理抵觸情緒。

      10-12個月孩子的一日食譜舉例:

早上7點: 牛奶一瓶220毫升,小饅頭夾肉鬆一個

上午9點: 蒸蛋一個

上午12點: 米飯半碗、清蒸帶魚肉25克、菠菜豆腐湯小半碗

下午3點: 酸奶一杯150毫升,餅乾2塊

下午6點: 薺菜肉末麵條一小碗(其中肉末約20克)

晚上8點: 牛奶一瓶220毫升

5、如何訓練寶寶學走路

10個月時,嬰兒的手腳動作大多已能夠很好協調,使他能扶著傢具自己站起來,下一步是開始扶著傢具向一邊拖著腳走,最後他在沒有人扶的情況下,自己開始搖搖擺擺地邁出最初的幾步,但不是很穩,通常需要伸出雙手來保持身體的平衡。這個階段,孩子會經常跌到,這時父母應鼓勵他自己爬起來,鼓勵他「再來一次」。並對每一次的獨走成功立即給予表揚。這樣,在一次次跌到爬起起步走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如何保持身體平衡,學會了如何行走自如,在提高他的能力同時也增強了他的自信。

有些孩子生性比較膽怯,開始不敢獨自開步走,這時父母可採用以下這幾個方法幫助他學走路:(1)孩子與你面對面,讓孩子的雙腳分別站在你的雙腳背上,握住他的雙手,然後你左右交替一步一步邁步向後退,帶動他左右交替向前邁步。(2)讓孩子站在床沿或長沙發的一頭,你在旁用玩具逗引他移步走。(3)讓寶寶牽著父母雙手或單手走路。(4)父母面面相對蹲下,距離為伸手能相觸,讓孩子在這段距離內自己獨立行走。(5)讓孩子靠牆站立,你在距他不遠處用玩具逗引他走過來。孩子早期心智的發展,都有個最佳時期,這時期給孩子施以適當的刺激,能促進孩子身心的成熟。有些做父母心疼孩子,怕孩子摔痛、摔傷,用「學步車」來代替教孩子走路。殊不知,省去或縮短了孩子鍛煉的過程,孩子的大腦和神經得不到相應的刺激,沒有通過四肢的主動運動,達不到刺激大腦神經細胞發育的目的,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反而受到了明顯的影響和阻礙。 

6、如何給寶寶斷奶?

寶寶長到10個月左右,媽媽該考慮給他斷奶了。在氣候宜人的季節、寶寶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可以逐步實施。記住給寶寶斷奶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容易事,需要有一段時間的過渡。首先,漸漸減少母乳餵養的次數,如由一天4次漸漸減到3次、2次、1次,直至完全不吃母乳。與此同時,一日三餐開始試著喂軟飯、饅頭、麵條等主食加各類菜肴來替代喂母乳的次數,這不僅促進他味覺的發育,訓練他的口腔運動功能,讓他學會如何吃厚稠食物、固體食物,且使他吃同樣體積的食品可獲得更多的能量和營養素。其次,在減少母乳的同時,應增加一定量的奶粉或牛乳,要知道斷奶指的是斷母乳,而不是所以的乳製品。小兒每天攝入的魚肉蛋白質不僅量有限且消化不完全,而乳製品不僅營養豐富,又容易消化吸收,乳製品還是小兒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因此在斷母乳同時培養孩子習慣喝牛奶,保證至少一天有2~3杯,總量在500毫升左右的牛奶攝入。這樣逐步用飯、面、牛乳來代替母乳,是喂母乳的次數越來越少,直至自然的完全斷去。

斷母乳過程是一個較複雜的過程,孩子要有個逐漸適應的時期,不但生理上要有個適應過程,在心理上也有個適應過程,切忌不能用粗暴簡單的方法來解決。有的媽媽在斷奶時,採用一些不科學的方法,如在乳頭上塗上紫藥水或抹上辣椒、黃連等,企圖通過惡性刺激、恐嚇孩子來達到斷奶的目的,這些做法很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焦慮、憤怒、悲傷等不良情緒,不僅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傷害,還可能引起其他許多問題,因此是極不可取的。

由於寶寶開始逐漸少吃母乳,可能會變得越來越依戀母親,易出現母子分離焦慮,此時媽媽要給他多些愛護,親自喂他吃飯菜,和他一起做遊戲,特別是在臨睡前可以給他將個故事,唱個搖籃曲,讓他在媽媽柔和聲音中入睡,讓他感到雖然吃不到母乳了,媽媽還是時時在他身邊,關心他愛護他。

7、幫寶寶學會自己吃飯

1歲左右的孩子往往吵著要自己吃飯,不要媽媽喂,在飯桌上和媽媽搶著抓勺子。但真的讓他自己動手時,又笨手笨腳弄得滿地都是飯菜。使媽媽大傷腦筋,該如何對待這個「小淘氣」呢?幫寶寶學會自己吃飯是此時的最佳對策,也是為他將來獨立生活邁開重要的一步。那麼如何訓練寶寶自己吃飯?從何時開始較適宜呢?

首先要及時滿足寶寶的願望,培養他的興趣。一般寶寶到了7-9月大時寶寶小手的鉗取物品能力已發育良好,能準確地用拇指和食指揀取任何食物並把它放入口中。從此,他就開始對自己的進食有自己動手的願望-喜歡自己捧奶瓶喝奶、抓餅乾吃等,並從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父母也就從他這個年齡開始經常給他一些小食品自己拿著吃,教他自己捧杯子喝奶等,讓他體會自己的能力。漸漸得他的小手功能更加靈巧了,開始讓寶寶學著用小勺來吃東西。學會用小勺進食為他自己吃飯打下成功的基礎。

其次,在開始時,要給他容易吃、吃起來方便的食物,如煮爛切碎的豆、炒蛋、小塊肉片等。讓他品嘗成功的喜悅。否則,會使他易於受挫折甚至失敗,從而失去興趣和信心。再者,也是成功幫孩子學會自己吃飯關鍵的一點,父母要有耐心,給他一定的時間和機會。孩子剛開始自己動手吃飯時,不能指望他一開始他就能如你所願,吃飯乾淨利索。恰恰相反的是吃得往往不是一片狼藉,就是慢條斯理、左右扒拉不進口,此時做父母的切不可因此訓斥他,讓他感到緊張和壓力,也不要輕易越庖代徂喂他吃,打擊他的積極性,甚至失去想學的願望。做父母的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吃,吃得不得法,不要責備他,應鼓勵他再試試,也可在一旁示範給孩子看,教會他一些基本技巧,如握勺、取食、平衡等技巧,直到他順利完成。

通過幫寶寶學會自己吃飯,不僅培養他獨立生活的能力,也訓練了他的小手靈巧功能,對促進大腦皮層的發育成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俗話說「心靈手巧」,通過日常生活鍛煉雙手的功能,手越來越靈巧,大腦也在不斷地接受外界信息刺激中逐漸發育成熟起來。 

8、如何科學為小兒烹調食物?

由於嬰幼兒本身生理、心理的特點,1-2歲的孩子乳牙尚未長全,咀嚼能力差,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對烹調小兒的菜肴要求也很高,既要注意盡量多保存食物中的營養素,易於消化吸收,又要講究菜肴的色、香、味、形俱全,有利於增進小兒的食慾。

首先,在菜肴原料選擇上,宜選擇新鮮、易煮爛、易咀嚼的食物,如多選新鮮綠葉菜,少選筍類,多選豆製品,魚類選擇肉多刺少的海魚或淡水魚,如帶魚、鯧魚、鯰魚等。肉類宜買少骨少筋的,如雞胸脯肉、豬腿肉等。

其次,在食物初加工時,做到先洗後切。蔬菜先浸泡半小時到1小時左右,然後清洗;魚、肉、蝦應清洗乾淨,減少腥味;切菜時注意,1歲左右小兒的菜肴還應切得稍微小一點、細一點,既適合孩子口形的大小,又可以成為孩子的手指食品,能拿在手上吃。水產品、肉類須去骨、去刺。

第三,烹調的方法多採用炒、煮、蒸、燜、煨等,而盡量不用或少用油煎、油炸、燒烤等方法。蔬菜一般用急火快炒;肉類可先用蛋清、澱粉上漿後炒用,也可燉湯;魚類以清蒸或燉湯為佳。在調味時講究清淡、少刺激,低鹽、少糖、不用味精,特別注意不要以成人的口味標準來對待嬰幼兒的口味。

第四,在烹調過程中,講究各種菜肴的搭配,注意色、香、味、形,刺激孩子的食慾。食物的品種應經常變換,以引起孩子的興趣,有新鮮感,願意嘗試。

第五,食物的製作和烹調中,除了強調平衡膳食外,也要考慮季節特點:春季,春光明媚,萬物復甦,太陽日照好。孩子生長快速,多吃些含鈣豐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蝦米、肉骨頭燉黃豆湯等,促進嬰幼兒骨骼生長;夏季天氣炎熱,出汗量多,應多吃一些清爽食品,如各類瓜果類冬瓜、苦瓜、西紅柿、百合等;秋季天氣乾燥,可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荸薺、藕、芋艿、山藥等;冬季氣候寒冷,人體生理活動需要的熱量增加,多吃富含熱能、高蛋白的食品如羊肉、鴨肉、紅薯、紅棗、核桃、蘿蔔等。

總之,為孩子準備適合的膳食,不僅使他能吃、愛吃,保證孩子能攝入足夠其生長發育需要的營養,還讓他感到進食是個愉快、享受的過程。

9、培養孩子早期閱讀可以嗎?

嬰兒翻看圖書的技能發展迅速,是早期閱讀的基礎。到了10個月後,小兒手部動作技能的發展迅速,手指靈活,手眼協調是嬰兒主動學習的開始,是他們成長的重要標誌,是翻看圖書、閱讀圖書的基礎。

在早期教育的過程中,適當地給嬰兒提供畫面較大,內容簡單,與實物相近的圖畫書,讓他們重複翻閱,是嬰兒通過自己的雙手把圖書打開,找出自己喜歡的圖畫,體驗手作用於圖書而產生變化的樂趣,有重複翻閱的願望,從而培養對圖書的興趣。

研究表明,嬰兒視覺運動的調節能力及覺察、辨認能力到了4-6個月時已發展得很快。眼的視焦距調節能力與顏色視覺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具備了早期閱讀的生理條件。而色彩鮮艷、畫面象形生動有趣的圖書,則為他們在與外界的接觸中,提供了一種視覺刺激,以幫助嬰兒學習吸取符號化的信息。

對圖書的有意識的注視,也是早期閱讀的基礎,也是早期培養嬰兒注意力的良好方法之一。越是有機會讓嬰兒看圖書,看畫冊,嬰兒注意的持久性就越能發展。

圖書為成人和嬰兒提供了一個相互交往、交談的主題,以及一起觀察的生動圖形,有利於成人與嬰兒的溝通,也有利於嬰兒練習發音、積累辭彙、學習說話,在這相對安靜的圖書閱讀活動中,會對嬰兒的智力發展更有利,且使親子關係在最融洽的閱讀氣氛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朗讀故事是最成功的父母們的最大秘方之一。他對幼小的心靈有著深遠的影響,使孩子從小熱愛讀書。從9~10個月開始,家長就可以幫助孩子學習翻書頁,講讀故事。 

10、如何給寶寶選購玩具?

玩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道具和夥伴,可促進小兒視覺、聽覺和觸覺的發展,鍛煉寶寶動手、動腦能力,讓孩子有個自由創造的空間,邊玩邊學邊創造,充分發揮他的豐富想像能力。

為孩子購買玩具,安全應放在第一位。購買的玩具首先要認清有無「CE」標識,這是符合國家安全檢測標準,沒有這個標識就不能買。其次還有一個綠色環保的標識,有綠色環保標識的玩具可以反覆清洗消毒,特別適合嬰幼兒玩耍。

不同年齡有適合其年齡特點的玩具,有些家長在給孩子買玩具憑自己的喜好,往往導致所買的玩具超前,使玩具沒有達到應有的功用。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各時期選擇的玩具應各不相同,下面簡單例舉各年齡段的適合玩具及其功用。

根據兒童年齡選擇玩具 年齡 功能 玩具種類及名稱

0-1歲 發展視、聽、動作的文具彩色氣球,懸掛玩具;八音盒;手搖鈴、響鈴棒、風鈴、撥浪鼓;布娃娃;小容器、套環、套碗、小推拉車、搖馬;積木、拼擦玩具等。

發展語言及認識能力的玩具各種動植物形象、立體幾何圖形的玩具、交通工具、小用具等。

1-2歲 發展動作的玩具推車、拉車、球類、攀登玩具(小滑梯等),投擲玩具(沙包、塑料小手雷、玩具保齡球等;平衡木、套疊玩具(套環、套杯、插棍等)、敲打縋床、穿繩玩具(木珠、塑管、木線軸等)、積木、拼插玩具等。

發展語言及認識能力的玩具各種動植物形象、立體幾何圖形、交通玩具、小傢具及日用品玩具、木偶、畫片、畫冊等。

2-3歲 發展動作的玩具球類、投擲玩具、攀登及鑽爬、搖蕩玩具(鞦韆);套疊玩具、穿繩玩具、結構玩具(各種積木);橡皮泥、面泥、紐扣板等;玩沙玩水玩具。

發展語言及認識能力的娛樂玩具各種動物形象、交通工具、過家家用具;各種小樂器(鼓、鑼、手鈴、角鐵)、玩沙玩水玩具;醫療、商店、軍事等方面的形象玩具。

3-4歲 形象玩具過家家玩具、動物玩具、交通玩具、醫療、商店、軍事等玩具。

建築結構玩具 積木積塑、沙、水、泥等天然材料。

智力玩具牌類、拼圖、摸箱、摸袋、套人、套筒、配對、釣魚等玩具及簡單的棋類。

體育運動玩具推車、槍、頭飾、風車、大中類球類、跳繩、沙坑、攀梯、鑽圈、橡皮筋;沙包、飛鏢、降落傘等;三輪腳踏車;樂器、木偶、手指偶等。

4-6歲 形象玩具模擬人物、動物及其物品原物的形象玩具,飲具、餐具、醫療玩具等。

建築結構玩具 積木積塑、金屬組件、沙、水、泥等天然材料。

智力玩具棋類(動物棋、軍旗、象棋、五子棋、跳棋);牌類(撲克牌、計算牌等);鑲嵌板、拼圖、套桶、滾球盒、穿株、魔方及各種電動、機械電腦機器人等。

體育運動玩具手推小車、風車、風箏、鐵環、馬韁繩;皮筋、線繩、塑料圈、高蹺、鞦韆、平衡木、毽子、鑽筒、攀登架、軟梯等。

自製玩具 廢品收集箱,用來製作小玩具。

娛樂玩具小樂器、洋琴、木琴、手風琴、電子琴、鋼琴、滑稽面具、布袋木偶等。

11、為寶寶買雙合適的鞋

為開始學走路的寶寶選購一雙雙合適的鞋是件很重要的事。這不僅對寶寶學會正確的走路姿勢息息相關,還是從小保護好孩子的腳的最基本的一件事。

為孩子選擇鞋子首先考慮穿著舒服。根據孩子的腳形、腳的實際尺寸,要求鞋既要有空間讓腳生長,又不能使孔隙太大以免不合腳,不便走路。鞋底稍柔軟而不滑,宜選擇橡膠底或布底為佳。鞋面以布或軟皮製的為好。其次,鞋子質地要輕便、柔軟,既要能保暖,又要宜透氣;鞋底要有彈性,能增強腳弓彈性的作用;鞋腰要結實不宜變形,避免孩子穿上後易將腳滑出來;鞋跟要平跟,有利於維持孩子的正常腳弓,不致引起肌肉和韌帶損傷;鞋面和鞋幫要有一定彈性、易起皺,使孩子在走路時,腳能自然地彎曲。第三,給學步的孩子買鞋,還應考慮到這時期的孩子在學走路時,從來都是眼睛向前看,而不向下看,稍不注意他的小腳就會踩到或踢到什麼東西,而痛得哇哇大哭。因此,鞋底和鞋幫應有保護小腳的一定厚度,能保護寶寶的腳不受粗糙地面或其他尖銳物品等潛在危險的傷害。最後,給孩子買鞋,最好帶孩子一起去試穿,真正做到心中有數。

此外,每隔一段時期,就要檢查一下寶寶的腳和鞋適合度,是否又該換鞋了,一般來將,嬰幼兒平均每2-3 個月就要換一雙大一點的鞋。 

12、寶寶為什麼喜歡扔東西、撕紙片

接近一歲的孩子,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他會喜歡扔東西,他能把放到他手中的東西一次又一次地扔到地上,從中得到極大的滿足和快感。同時他也將這樣扔東西行為當作一項「科學實驗」,看看東西被自己扔出去後,會有什麼反應?探索自己的動作(扔)和動作的對象(物)在扔前和扔後會出現什麼變化和效果。扔鈴鐺到地上會有很大的響聲;扔布娃娃到地上無聲無息……。孩子從「扔物」中發現物體有許多不同的屬性,從而增長其不少的見識和經驗。如果你在旁不停地幫他拾起來給他,他會扔得更歡,扔得更高興。他以為這時一種可以兩人玩的遊戲,而樂此不疲。想結束這種現象的最好辦法是將他放到乾淨的地板上玩,讓他自己扔,自己拾。另外,你還可以教育孩子什麼可扔著玩,什麼不可以扔。將孩子的扔物興趣,正確地引導到遊戲和日常生活中去。如扔物進玩具箱、和大人一起玩扔皮球、扔廢紙進紙簍等。

同樣,在這個年齡段里,孩子還喜歡做的一件事便是撕報紙、書本等。通過撕紙張,他能看到自己動手後的成果,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帶給他很大的信心。

一般來講,孩子喜歡扔東西、撕紙片的過程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過了這一階段,孩子逐漸學會了正確玩玩具、翻看圖書後,他的興趣和注意力會逐漸轉移到其他許多更有趣的活動中,扔東西、撕紙片的行為就會自然消失。

13、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既不是文化知識的積累,也不是培養「天才」,而是創造條件使嬰幼兒的潛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為培養健壯的體質,發達的智力和良好的個性與品德打下結實的基礎。

許多家長抱怨工作忙,家務重,平時沒有時間教育孩子。有些家長望子成才心切,但不懂應該怎樣教。事實上,只要父母有心,時時刻刻都可以對孩子進行教育。

(1)結合日常生活進行教育。每天日常生活的照料是接觸、教育孩子的最好機會。舒適的生活照顧,不僅使孩子在生理上得到滿足,而且父母的愛撫、逗引讓他們在心理和感情上也得到滿足,產生信賴和安全感。在照料孩子生活時,可以親切地和他講話交流,使他認識有關事物的名稱,並逐步耐心引導孩子學會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2)利用各種機會和孩子講話,促進語音和智力發展。語言發展與智力有密切關係,凡是語言發展好的孩子,對事物的理解、接受教育和適應環境的能力都比較強,思維和想像能力也較好。從嬰幼兒期開始就讓孩子聽輕快悅耳的樂曲和歌聲,給孩子唱童謠並讓他跟著學,儘管孩子尚不能完全理解童謠的內容,以後也可能忘記,但是這些是培養其節奏感、訓練其正確發音,使其口齒清楚、記憶力增強的好辦法。

(3)聽故事和講故事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之一。它能促進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增長知識,培養良好行為。故事要講得生動,要變化語調,富有感情,有時還可以誇張些,故意提高音調,引起孩子注意,但發音一定要十分清楚,吐字要準確,速度要慢。另外,當孩子稍大一些,有一定的語言能力時,還可鼓勵孩子敘述一天的見聞,培養他的表達能力。

(4)孩子對周圍環境的好奇是他學習的動力。孩子外出時,周圍任何事物都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和興趣。剛出生沒幾天的小嬰兒,媽媽抱他外出曬太陽時,就會目不轉睛盯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和汽車看;每天最喜歡的是戴上帽子、穿好衣服到外邊去;剛會走路,不好好在平地上走,喜歡走堆滿石子、黃砂的地方,特別喜歡踩水哇,看看一腳下去有什麼反應。孩子就是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發展注意力、記憶力和認識能力。父母應該利用這些機會,讓孩子接觸不同的人和事物,進行模仿、學習,如:認識不同的車輛、不同的顏色、了解交通燈的意義等等,還可以培養他對他人的感情、禮貌,培養其適應環境的能力。 

14、親子遊戲

(1)躲貓貓遊戲

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媽媽手中拿一小方巾或手帕。遊戲開始,在寶寶注視媽媽的情況下,媽媽用小方巾遮住自己的臉,然後問「寶寶,媽媽在哪裡」,幾秒鐘後再將臉從方巾後露出來,並沖著寶寶笑著說:「喵喵」,此時的寶寶會開心得手舞足蹈,要求媽媽和他一遍一遍玩下去,且漸漸的他還知道用手去抓開方巾來找躲在後面的你。

一種東西或人從視野中消失,又變魔術般地再現。這種遊戲對嬰兒懂得「東西或人會消失但又重現」的概念,是很重要的。這有助於逐漸建立一個良性的母子依戀關係。

(2)辨別家人的稱謂和家庭環境中熟悉的物體

媽媽和寶寶坐在一起,媽媽問寶寶:(1)爸爸是哪個或家中其他成員,讓寶寶用小手指給媽媽看。(2)燈燈在哪裡;電話在哪裡;電風扇在哪裡等。(3)寶寶的小手、小腳、鼻子、耳朵等。訓練孩子理解大人的簡單語音,能將語言與實際的人或物聯繫起來,同時鼓勵他進行模仿複述,從而不僅教會孩子能指出所熟悉的人、衣、物、身體各部位等,還促進他對語言理解的興趣。

(3)寶寶站站好、準備起步走。

爸爸兩手扶孩子的腋下,讓他靠牆站立,幫助他站穩後,然後逐漸放開手,邊拍手邊說:「一、二、三,寶寶站好了!」若孩子稍有不穩的現象,爸爸應立即幫助他站穩,這樣反覆練習幾次,待寶寶能站穩後,爸爸稍退後幾步,向寶寶伸開雙手,作保護他的樣子,解除孩子怕摔的顧慮,鼓勵他大膽邁步向前走。經常這樣練習,不久孩子就會獨立走路了。

 

第五章    1歲-1歲半

1、體格生長

出生第二年起體格生長開始明顯較前減緩。體重平均每月平均增長200克左右,身長每月平均增長約1.0厘米左右。從第二年起,寶寶的胸圍開始超過頭圍,一般前囟門也在18個月以前關閉。

12-18個月男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2個月        10.42                    78.0                       46.9                     46.8

15個月        10.84                    80.7                       47.5                     47.6

18個月        11.55                    83.5                       48.0                     48.4

12-18個月女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2個月        9.64                      76.4                      45.6                      45.4

15個月       10.42                      79.9                     46.2                      46.5

18個月       11.01                      82.5                     46.8                      47.2

2、神經心理發育

12個月左右的寶寶已學會站和扶走,其中部分孩子已能獨立開步走2-3步。用手指拿東西吃得很好;用匙吃東西時需要幫助;會用手掌握筆塗塗點點;會說一些簡單的詞,常常是一個詞代表很多的意思;部分孩子開始主動地叫爸爸、媽媽;對一些圖畫中的畫面有興趣,這是有意注意的萌芽;能準確地表示憤怒、害怕、嫉妒、焦急、同情等情感;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能聽指令幫忙拿東西;能玩簡單的想像遊戲,如輕拍或搖動玩具娃娃。

15個月時多數孩子已走得較穩;會拿蠟筆在紙上亂畫,會翻書頁(也許是2-3頁一翻),能搭起2塊方木;手指握杯,但握得不穩有傾斜,常常把杯子里的東西潑出;能聽懂許多話,會執行媽媽的指令,如「把帽子拿來」;多數孩子會主動叫「爸爸、媽媽」,說一些重疊的詞,如「抱抱」、「球球」等,常是一個詞代表多種意思;會指出或說出要的東西;打開盒子,能在柜子里或櫥里找東西;用手指和東西戳洞;會表示自己的情緒,有時好發脾氣、扔東西;對陌生人表示新奇;對形象生動、色彩鮮艷的畫書、玩具能引起注意,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有一定的記憶力,如能認出家中其他的人。

到了18個月寶寶已經可以走得較穩,會起步、停步、轉彎、蹲下、站起來、向前走甚至向後退。扶著欄杆能一級一級上台階;推動椅子自己坐下;牽拉玩具行走;能用力過肩擲球;疊3-4塊方木;自發地用力亂塗;稍能用勺自己喂,會用杯子喝水,潑出很少;已掌握一些基本自我生活料理技能,如自己會脫手套、襪子,拉開衣服的拉鏈,會在媽媽的幫助下進行沖洗手。有時也會象大人一樣拿本書一頁一頁地翻。會按要求指出鼻子、眼睛、頭髮;叫出一些東西的名稱;指出方向,如「在椅子上」;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不斷地從一處轉移到另一處;探索他所遇到的每件事;有目的地說再見。對陌生人表示新奇;受挫折時常常發脾氣;對選擇玩具有偏愛;模仿母親做家務,如掃地;吃飯時走來走去;吮手指習慣達到高峰,特別在睡覺時;會依附安全的東西,如毯子;仍然自我注意;對常規的改變和所有的突然變遷表示反對。且這個時期孩子支配事物的能力大大增強了,也已經開始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周圍的環境了。他們喜歡探索新環境,發現新物品,模仿成人的動作如咳嗽,語調等,並喜歡追逐打鬧,更喜歡到室外環境中活動。

3、寶寶囟門該關閉了

囟門是嬰兒頭頂顱骨互相連接處還未完全骨化的部分,由額骨、頂骨、枕骨合併而成,有前囟、後囟兩個囟門。前囟為額骨和頂骨形成的菱形間隙,又俗稱「天門蓋」位於頭頂部前中央。嬰兒出生時前囟對邊直徑大小約為1.5-2.0厘米,出生頭幾月內前囟會隨頭圍的增大而擴大,一般6個月後隨著額骨和頂骨逐漸骨化而縮小,到了18個月左右閉合。後囟為頂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間隙,位於枕部,一般約在嬰兒出生後6~8周關閉。在正常情況下,未閉合的囟門外觀平坦,稍微內陷。

從囟門的緊張度和閉合的早晚可以推測嬰兒的腦發育狀況,如果囟門關閉過早而頭圍又明顯小於正常值範圍,這說明嬰兒可能患有頭小畸形;如果囟門晚閉則多見於佝僂病、呆小病或腦積水。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6-7個月時囟門已經關閉,會不會影響智能的發展?甚至提出要不要再吃小兒魚肝油丸和鈣粉。雖然前囟正常在18個月左右關閉,但有些孩子前囟關閉較早,但並不意味著頭顱不再增大,因為頭圍停止生長要等到13-14歲時骨與骨之間的骨縫融合。因此有些嬰兒雖然囟門早閉,但隨著腦的發育,頭圍依然會繼續生長,一般不會影響智能的發育。但有一種情況,頭小畸形的小兒,其囟門早閉,是由於腦發育差,因此智力發育遲緩。因此,對於囟門早閉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判定其是否影響會到孩子的智力發育,最合適的方法是定期測量頭圍和隨訪孩子的神經精神發育進程。如果頭圍增長速度在正常範圍內,同時孩子的神經精神發育與其年齡相符,則即使囟門早閉,也不會影響其智力的發育。 

4、一歲以後孩子的合理膳食

一歲以後的幼兒其生長發育雖不如出生後第1年迅速,但每年仍可增加體重2-3公斤,因此,其營養素的需要量仍然相對較高。1歲以後的小兒飲食應該由原來的以奶為主逐漸過渡到以糧食、奶、蔬菜、魚肉、蛋為主的混合飲食。至於其一日的食物大類的數量,上海市營養學會根據調查研究綜合後,提出了學齡前兒童食物定量指導方案,以金字塔圖形表示,標明了各類食物的合理比例範圍,稱為「上海市幼兒膳食4+1方案」,其中1-3歲幼兒的食物量簡單概括為:

1-2瓶牛奶,1個雞蛋,1-2份禽、魚、肉,2份蔬菜與水果,2-3份谷與豆。(1份相當於50克;1瓶牛奶為227克;具體食物量還應隨年齡適當調整)。

應該注意的是,牛奶還應是1-3歲幼兒的主要食物之一,每日平均350克左右,切不可認為斷奶就將所有的牛奶或奶製品全部取消掉,而是應該繼續食用直至一生;另外,幼兒的咀嚼功能還不夠發達,每天應該單獨為兒童加工、烹調食物,少用油炸或面拖,以防脂肪過多,食物過硬,幼兒的食物加工要細且體積不宜過大;要引導和教育兒童自己進食,進餐要有規律,進餐時讓其暫停其他活動,集中精神進餐。寶寶一日飲食舉例

早餐:牛奶220毫升 糖10克 麵包25克 奶油2克 果醬5克。

午餐:軟飯(米40克)、肉末土豆泥煎餅(豬肉末25克、土豆泥25克、胡蘿蔔泥10克、油4克、生粉鹽適量)、炒草頭(草頭50克、油4克、鹽適量)。

午點:蛋糕(麵粉25克、雞蛋15克、糖5克)。

晚餐:牛肉煨面(麵條35克、牛肉末25克、青菜25克、油2克、鹽適量)、橘子100克。

晚點:牛奶220毫升、糖10克。

5、生活照料及安全防護

隨著孩子自己能走動以後其活動量也較前增大,因此平日衣服不要穿得太多,一般和大人穿得一樣或多一件就足夠了。在這個時期媽媽要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自我進食能力,讓他自己用勺吃飯,這不僅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還能+提高孩子對進食的興趣,促進其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同時進一步強化訓練寶寶用杯子喝水,不要貪圖方便,一直用奶瓶給孩子喝水、喝牛奶,養成孩子一直有含奶瓶的習慣,時間一久易導致門齒的齲齒及上下牙齒生長排列不齊。

1歲以後孩子一天小便約10次左右。可以從1歲後培養孩子會表示要小便的衛生習慣。媽媽首先應掌握孩子排尿的規律、表情及相關的動作如身體晃動、兩腳交替等,發現後讓其坐盆,逐漸訓練孩子排尿前會表示,在孩子每次主動表示以後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表揚。一歲以後,孩子的大便次數一般為一天1-2次,有的孩子兩天一次,如果很規律,大便形狀也正常,父母不必過慮,均屬正常現象。每天應堅持訓練孩子定時坐盆大便,慢慢養成孩子定時排大便的習慣。

孩子滿周歲後,應穿滿襠褲,這樣避免孩子因經常席地而坐,污染外陰部及尿道口而引起尿路感染。此外,孩子也不易長時間穿緊身褲、芭蕾褲或牛仔褲。

此期還是一個易發生意外危險的年齡,因為這時的孩子已經會獨立行走,然而動作平衡、協調及靈活性還差,容易跌跤。由於孩子對外界事物都感到很新奇,不僅要看,還要用手摸、用鼻子聞、用嘴嘗,雖然這是孩子認識事物的方法,但他們生活經驗不足,不懂得保護自己,常易發生意外傷害。因此,在家裡的傢具應注意有稜角處用上保護套,避免孩子萬一跌交撞著出危險。家中的任何藥丸、消毒劑、金屬小物件等均應放在鎖住的抽屜或小櫃內,避免孩子拿到後誤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有意識逐漸教會孩子懂得危險,什麼東西不可以碰、什麼地方不可以去,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6、視覺保護

嬰幼兒時期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和可塑階段,也是預防和治療視覺異常的最佳年齡。因此,應積極做好預防與保護非常重要。

首先是照明的要求,寶寶居住、玩耍的房間,做好選擇在窗戶較大、光線較強的房間里,如朝南或朝東南方向。不要讓花盆、窗帘及其他物品妨礙陽光直射室內。寶寶房間的傢具和牆壁最好是鮮艷明亮的淡色如粉色、奶油色等,使房間獲得最佳採光。如果自然光不足可加用人工照明。人工照明最好選用日光燈,一般電燈泡照明最好再加上乳白色的圓球型燈罩,以免光線刺激眼睛易於疲倦。燈泡和日光燈管均應經常擦乾淨塵土,以免降低照明度。

其次是看電視衛生。孩子大多非常喜愛觀看電視節目,但3歲前兒童每周看電視最好不多於兩次,每次不超過15分鐘,3-4歲兒童看電視每次最好不超過30分鐘,5-7歲不超過60分鐘。電視機熒光屏的中心位置,應略低於寶寶的視線。眼睛距離屏幕一般以4-6倍於屏幕對角線的距離為宜。最好在座位的後面安裝一個8瓦的小燈泡,可以減輕看電視時的視力疲勞。

另外還有看圖書、畫畫的衛生。寶寶看圖書、畫畫等坐姿要端正,書與眼的距離宜為33厘米,不能太近或太遠,不能讓寶寶躺著或坐車時看書,以免視力緊張、疲勞。

最後,要供給寶寶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肝、蛋黃、深色蔬菜和水果等,經常讓寶寶進行戶外遊戲和體格鍛煉,有利於恢復視覺疲勞,促進視覺發育。

7、怎樣給孩子選衣服

孩子一天一個樣,尤其是3歲以內的孩子,長得特別快,給孩子買衣服便成了家長頭痛的事,衣服買得小,沒幾天就穿不上了,又得再花錢去買,現在小孩衣服的價格和大人衣服差不多,甚至還要貴。因此,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買衣服時都選擇比孩子本身大許多的衣服。

我們也經常看到有些孩子穿的衣服袖子很長,手都露不出來,這樣不僅防礙了孩子手部的活動,而且,由於手在袖子里,不容易抓住物體,一旦發生身體不平衡時,手抓不住東西,容易摔跤。有些家長為了保暖,給小嬰兒買的衣服袖子長得把寶寶的手完全包在裡面,常次以往,有些孩子到了7、8個月手連東西都不會拿。手是人體一個敏感的感覺、活動器官,也是孩子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徑,通過手可以讓孩子了解不同的物體,通過手的觸摸還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

因此,不要給孩子穿太大的衣服,尤其是袖子不宜過長;同樣褲子、鞋子都不宜太長,太大,都會影響孩子活動。一般來說,衣服可在小兒身長的基礎上,長5~6公分,這樣有些外套衣服可以穿兩個季節。買的鞋子孩子穿上後可空餘1~2公分,給孩子買鞋子最講究合適,否則不僅影響孩子運動,還可能影響到孩子走路的姿勢。  

8、怎樣與寶寶一起做遊戲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遊戲為生命的。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在遊戲時,智慧總是會由此而緊張地活動,甚至常常會由此而得到磨練。孩子有其獨特的認知方式,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不宜呆板、長時間的學習。他們通常以遊戲的方式來認識事物,關鍵是父母如何正確組織、引導孩子的遊戲活動。

按皮亞傑的研究,遊戲最早出現於嬰兒2個月時,寶寶看到小床邊有氣球或響鈴就會手舞足蹈,以後還逐步會用小手去擺弄玩具。到1、2歲時,隨著嬰幼兒獨立行走能力的獲得,以及雙手活動能力的增強,他們的遊戲範圍由感覺性遊戲向運動性、操作性遊戲提高。但是,這年齡段的孩子還處在自我中心階段,他們玩耍與遊戲常常處於獨立遊戲狀態,因為他們還沒有玩伴意識。他們喜歡一個人擺弄玩具,即使有其他小朋友在場,他們也是自顧自地,彷彿如入無人之境。因此,1歲半左右的孩子,他的認知和行為水平一般來說還處於無規律階段,這年齡段的遊戲適合於自發性的獨立遊戲。嬰兒早期,孩子就有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和探求欲,這促使他不斷地想活動、想撫摸、想模仿、想探索、想交往。不要給予過多的干預和限制。這是其本能的自發行為,它會給小生命帶來快感和愉悅,會給嬰幼兒早期發展帶來健康和積極的影響。因此,這一時期的遊戲活動,應以自發性的無規則遊戲為主,不宜過早強調它的規則性和有序性。

運動性遊戲是比較適合於這一階段的活動,它不僅有利於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而且有利於身體的發育。常見的方法有:

1)叫孩子像魚、兔、龜、小蟲一樣翻滾,爬行、遊動;

2)叫孩子用積木設置障礙,進行跨欄比賽;

3)做玩球遊戲,等等。

9、如何對待愛闖禍的寶寶

好動和貪玩是兒童的天性,1-2歲的孩子無時不動。美國心理學家奧陸多額爾對這階段的嬰幼兒作了這樣的敘述:從人類學的觀點來看,接近兩周歲的嬰幼兒,身體雖然還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腳短頭大,走路時腳步不太穩,姿勢、軀體稍有前傾,很像舊時器時代的尼安得塔爾人那樣。但是,由於他們活動能力的提高,手腳的解放和白天大部分時間都處在活動之中,他們要求不停地進行遊戲,而且喜歡到處亂跑和四處搗亂。

寶寶到了1歲半了,路已經走得很穩,他的好奇心似乎永遠得不到滿足,在他眼中,家裡的抽屜、柜子、甚至瓶瓶罐罐里都象藏著寶貝,在你不注意時,他就會打開抽屜,專心致志地一件一件地把東西全拿出來,似乎最好的東西就在裡面。結果是滿地狼跡,家象是被搶劫過了似的。這是家長們經常會遇到的事。這時你該怎麼辦呢?跟他講道理,或是狠狠地打一頓還是聽之任之。

如上所述,好動、貪玩、好奇是兒童的天性,而恰恰又是好奇,才使孩子不斷成長,柏拉圖也說:「好奇者,知識之門「。小孩子6個月大時一聽見聲音就要轉頭去尋,一看見東西就要伸手來拿。再大一點的孩子好奇的動作更多。如果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與事物相接觸了,不與事物相接觸,那他就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質和狀況了。所以好奇動作是小孩子得到知識的一個最緊要的門徑。這一階段,不僅允許嬰幼兒去觸摸周圍的物體,而且要給嬰幼兒創造各種機會,給嬰幼兒去觸摸周圍的物體,讓他能最大限度地在家中自由活動,並給他以驚喜和稀奇,來鼓勵他的好奇心的發展。所以,遇到上述情況,打是不起作用的,也是對孩子的發展不利的。

那麼,就與寶寶耐心地講道理吧。可是,大多父母在嘗試後就再沒耐心了。其實,兩歲前後的嬰幼兒雖然還不會說許多話,但心裡已經有了自己的許多小主意。但其社會性考慮的思維能力還未形成,所以許多想法都帶有自我為中心的色彩。還不會體會或考慮對方的心態及造成的後果,再加上他們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即使和他講道理,他聽不懂也不會聽,還十分自信。因此,父母必須詳細了解嬰幼兒的內在心理。學會觀察和等待,採取因勢利導的對策。這樣既能滿足嬰幼兒的好奇好玩的心理,又能培養自主自信的好品質,還可以防止寶寶與父母的頂牛和反抗。但也不是說就順著孩子的性子,聽之任之。對於上述事例,我們不妨這樣做:鼓勵孩子和自己一起把地上的東西整理起來,並告訴孩子,這些東西的家就在抽屜里,我們一起讓他們回家吧。另外,你還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百寶箱,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放進去,並告訴孩子這是屬於他的,每次玩好玩具後也應鼓勵孩子讓玩具寶寶回家。當然也可以採取比賽的方式,比比誰的抽屜更整潔。 

10、如何開展早期的音樂啟蒙教育

音樂教育是開發兒童智力的最佳途徑。1-2歲的孩子正處於聽覺發展的關鍵期,而活潑好動又是孩子的天性。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不僅能激起孩子愉快的情感,而且伴隨著音樂讓孩子翩翩起舞、引吭高歌使他充沛的精力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早期的音樂教育是符合孩子身心健康的需要。那麼平日父母該如何來對他進行有意識的訓練和熏陶呢?

首先,選擇一些旋律優美、節奏鮮明、情趣健康活潑的中外優秀兒童作品,安排在孩子的日常活動中給孩子聽,在優揚的音樂聲中,孩子不僅能體驗音樂的美感,而且音調的高低強弱、節奏的快慢,有利於發展其聽覺能力,豐富想像能力,陶冶情操,培養美好的心靈。

其次,常帶孩子觀賞各種兒童音樂節目,讓孩子觀察他們的唱歌、跳舞、彈奏樂器的動作,通過視覺的注意和觀察獲得對音樂的感性認識。

再者,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模仿聲音能力的逐漸增強,讓他開始模仿著一起唱。可以讓孩子跟著磁帶唱,也可以媽媽教他一句一句地唱,從簡單的兒童歌謠唱起,慢慢要求他發音準確、吐字清楚。

此外,啟發孩子在聽音樂的同時展開豐富的想像力,邊聽音樂,邊進行動作模仿,隨著歌聲的內容模仿各種動作,如小鳥飛、青蛙跳、開火車、搖小船等。

總之,在嬰幼兒時期父母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孩子逐漸學會聽、唱、欣賞音樂,使孩子對音樂充滿興趣,這不僅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還為孩子成年後的音樂文化修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11、讓寶寶拿起小畫筆

寶寶在這階段特別喜歡大人手中筆,對這小小的筆特別著迷,只要看到就想搶著拿到手。此時的他雖不會正確的握筆姿勢,但他依然能用整個手以拳握的姿勢拿起筆進行他的大作,在牆上、桌上、地上塗畫出亂七八糟的線條。常常是一邊畫,一邊玩,走一處,畫一片,有時還邊塗邊講,為自己能創造出這麼多的「抽象」作品而嘖嘖稱奇,倍感自豪。

繪畫是一項眼、手、腦緊密配合的活動,因此孩子繪畫能力的發展和他的生理和心理的發育有著密切的聯繫。繪畫活動有利於發展兒童各方面的智力(觀察力、思維能力以及創造力),在幼兒時期,通過美術活動培養這種素質是非常有利,為幼兒今後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近年來,許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一技之長或培養其美學概念,花錢讓孩子學繪畫,但是,兒童繪畫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根據我國兒童的實際情況和觀察,兒童繪畫發展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塗鴉期:大約在1-3歲。2)象徵期(又叫表象符號期):3-5歲。3)主觀感覺表現期:5-9歲。4)視覺寫實期:9歲以後。在教兒童繪畫時一定要遵循他的發展規律,否則將會阻礙他興趣愛好的發展與提高。18世紀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們心靈還沒有具備種種能力以前,不應當讓他們運用他們的心靈,因為它還處在蒙昧的狀態時,你給它一個火炬,它也是看不見的。」

因此,在輔導孩子繪畫中,必須按照兒童繪畫發展階段進行。1歲期是兒童繪畫的亂畫期,處於塗鴉階段。周歲嬰兒用他們能接觸到的工具(如鉛筆、蠟筆、竹竿、樹枝等),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會胡亂塗畫。在塗抹活動中,他們感到新奇好玩,樂於嘗試。開始還沒有想畫什麼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動的本能,他們對自己手的動作和塗抹的效果感興趣。經過反覆塗畫,促進了手、眼、腦機能的發展,不斷增加線、形、色的感知積累。一開始塗得亂麻一團,線條沒有分別,毫無秩序,進而反覆同一動作,有一定方向,說明視覺上有所控制了。這種控制能力會發展到更複雜的動作?繪出了圓形,雖然很不象樣子,但已是一大進步。成人可能對幼兒畫的形狀難以理解,但從那些線條的動態中感受到幼兒內心的喜悅和驚奇。

因此應給他們多提供這種機會,為他們提供紙、筆,如果他們得不到紙、筆一類的工具,他們便會在地上、牆上或傢具上亂塗亂畫。不要過於責怪孩子,那是因為你沒給他畫畫的工具。 

12、給寶寶一個鍛煉的機會

寶寶走得穩了,小手也更靈活了,活動範圍擴大了,隨之而來的是開始有了獨立性的萌芽。父母會明顯地感到,能自由活動的寶寶更接近於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了。他好象不再完全地依賴父母了,父母的溫情和愛撫在他的眼中已經不如以前重要了,媽媽處處關照有時可能變成了一種限制,寶寶甚至不耐煩接受。他什麼都想自己干,儘管有時又力不從心,但他願意努力去嘗試。此時面對這個初步獨立的寶寶,父母的態度也應該有所改變,不管你內心有多擔心和緊張,都應放手讓寶寶有適當的獨立活動的機會和自由,這時寶寶成長的必由之路。

布置一個能滿足寶寶需求的生活空間,安全而富有創意,讓孩子在其中自由地發揮他的才幹。如在吃飯前,讓孩子洗乾淨雙手,坐在孩子專用凳子上,將他的飯菜放在面前,讓他自己自由用勺或手來取食自喂,媽媽只要在旁協助就行,不必再像1歲以前那樣全包全攬;外出遊玩前,可囑咐寶寶自己拿上帽子、手套等小物價;上下樓梯時,家長可先讓孩子學會爬樓梯,然後一手攙扶他先讓他一步一步走上樓,走下樓;逐漸過度到讓孩子自己扶著樓梯的欄杆上下樓。對孩子來說,每一項日常活動都是一種遊戲,他都會興緻勃勃去做,每一次的成功都讓他信心百倍,為自己的能幹感到自豪,更為其下一步的探索周圍世界積累豐富的經驗。當然在這過程中,父母的鼓勵和表揚也是必不可少的。

1歲以後兒童的全身動作、獨立行動迅速發展。從學會走路到隨意行走;能上下台階;逐漸掌握蹲、跑、跳、踢、鑽爬、攀登、平衡等基本動作。因此,應該注意這時寶寶的四肢動作訓練,如果把這些動作訓練結合在遊戲中進行,那麼,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遊戲(一):四輪小推車

小推車可以幫助剛學會行走的寶寶走穩,並逐漸離開扶持物獨立行走。同時,還可以發展手臂和腿腳的協調動作。當然在玩的時候還滿足了兒童可以到他想去的地方,引起他愉快的情緒,開擴眼界。可選擇四輪推車,從用手推車向前行走,逐漸學會推車轉彎,躲過障礙物。小車內可放娃娃或其他物品,提高兒童玩推車的興趣。玩的時候應該有大人在旁示範並照顧,以免推力過猛小車向前滑行而摔倒,遇到轉彎或有障礙物時,要加以提醒和幫助。

遊戲(二):玩皮球

球類玩具能促進這個年齡兒童發展的多種動作,如行走、跑、滾動、扔、彎腰、下蹲等。使兒童全身上下肢的肌肉、骨骼得到鍛煉,動作逐漸靈敏,準確。同時,這些活動還可以發展兒童的注意、記憶、觀察等能力。

玩法:撿球將球放在兒童前面,由近及遠加長距離讓兒童去撿。成人將球滾出去,讓兒童邊追邊撿。

扔球扔出撿回地玩,可逐漸加長距離,練習跑、撿、彎腰等手腳及全身動作。

滾球兒童蹲下將滾出再起身撿回,可以和成人相互滾球,練習手眼協調的準確性;將球滾過積木或小凳搭成的門洞;將球放在有斜坡的地方滾下,撿起再滾。也可以小夥伴之間互相傳球玩。以培養友好的人際關係。

踢球將較大的沖氣塑料球放在兒童腳前,腳一碰球即滾動,增加邊走邊踢動作的興趣,使下肢動作靈活穩定。

遊戲(三):玩滑滑梯

公園和遊樂場所有小滑梯、攀登架、階梯等設備結合在一起玩,兒童可以得到多種練習活動,並增加樂趣。這個年齡的兒童在玩這些大型玩具時需要成人加以幫助和保護,注意減緩衝擊力,逐漸使兒童學會。有同伴一起玩時要注意中間距離,避免碰撞。培養勇敢和遵守先後次序的行為。

遊戲(四):搭積木

積木是兒童非常喜歡的玩具,不僅可以發展精細動作,而且可以發展兒童的思維,想像能力。

剛開始時成人可以搭積木給兒童看,邊搭邊說引起兒童興趣,然後啟發兒童自己動手搭積木。對1歲半以上的兒童,邊搭邊說引起興趣,然後啟發和幫助他自己動手。可以讓孩子搭高、搭長,說是高樓、汽車、火車、小椅、小桌等,還可以配合做簡單的遊戲,如給娃娃搭床睡覺,玩開火車遊戲,小動物找房子等等,整個遊戲過程中兒童可以了解積木的形狀、顏色,搭成物體的名稱、用途、簡單結構等,豐富了孩子的小腦袋。

遊戲(五):小小看圖片

選擇一些畫面簡潔、形象逼真,色彩鮮艷的圖片、畫片,媽媽和寶寶每天有1-2次,每次5-10分鐘在一起玩圖片、卡片遊戲。利用圖片、畫片講故事,獲得簡單情節的故事和知識,接受品德教育,也可以利用畫片、圖片講述上面的形象、故事或兒歌。讓孩子看圖片是學習更多的辭彙,豐富孩子的語言的好方法之一。

第六章    1歲半-2歲

1、體格生長

1歲半-2歲孩子的體格生長速度仍較第1年慢,此時小兒一般已有12隻牙,萌出上下尖牙。前囟門已經逐漸閉合,如果18個月以後,前囟尚未閉合,則為前囟閉合延遲,應去醫院檢查原因。

1歲半-2歲男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8個月        11.55                    83.5                       48.0                     48.4

21個月        12.23                    86.5                       48.6                     49.0

24個月        12.89                    89.9                       48.8                     49.9

1歲半-2歲女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8個月        11.01                   82.5                       46.8                      47.2

21個月        11.62                   85.1                       47.4                      48.1

24個月        12.33                   88.8                       47.7                      48.8

2、神經心理發育

此階段的小兒,步態明顯平穩,能自如地行走;下蹲容易,如果你在地上放一個玩具讓他撿起來,他會很樂意地走過去蹲下來拿起來送給你;能有目的地投擲,會用腳踢球;多數已經能扶著欄杆上下台階,或自己攀上小樓梯然後滑下來;有的已經會跑,但跑起來還不太穩,搖搖晃晃,步幅小、步子快,容易摔倒。手的動作也更加靈活了,已能搭起4-8塊積木,能握筆在紙上隨意畫,有的已經能模仿畫直線,能用拇指和食指捏東西,會穿木珠,會自己拿勺子吃飯等。

在語言方面,小兒進入了積極的言語活動發展階段,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說話的積極性逐漸提高,掌握的辭彙量也不斷增加,掌握的詞類也由過去的名詞、動詞擴展到形容詞和副詞等。在原來18個月前只會叫人講單字的基礎上,開始會說片語、會講自己的名字和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例如,18個月左右的孩子肚子感到飢餓時,還只是說:「飯飯」,21個月時則會說:「吃飯」,而到2歲左右時,已經會很清楚地用多詞句來表達:「寶寶要吃飯」。

這階段的孩子,由於活動能力增強和探索的範圍擴大,好奇心很強,對什麼都感興趣,凡是夠得到的、拿得動的東西,他都要拿來擺弄擺弄,弄不好還要把東西拆散或扔到地上。記得我搬進新家的時候,我的女兒正好是剛過1歲半的年齡,有一陣子,她對衛生間的抽水馬桶特感興趣,趁我們不注意,她就飛快地奔進衛生間,一遍遍地去扳抽水的把手,樂此不疲。

1歲半-2歲的孩子已開始能集中注意看圖片、看電視、玩玩具、念兒歌、聽故事等。但是,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一般在15分鐘左右,並且以無意注意為主。記憶的內容也比較簡單,只能記些零散片段,面也較狹窄,一般是他們熟悉的生活內容,如做遊戲、分吃東西、玩玩具、看動畫片等。且記憶的時間短,很容易忘記。

雖然這個年齡對大人的依賴性還很強,但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行動傾向正逐漸發展起來,做父母的會覺得孩子的獨立願望越來越強,不管是自己能做的還是不能做的,他都想自己去做,不願別人幫忙。例如,媽媽幫他穿衣服時,孩子不再只是配合,而是說:「我自己穿。」飯桌上,他不再滿足爸爸媽媽喂他,而是想要「我自己吃。」如果帶他出去,他會掙脫大人的攙扶,而要自己走。

除了以上這些,讓爸爸媽媽感到欣慰的還有,18個月以後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確實有了較大的發展。他們多數自己能脫外衣,有的還能試著穿衣服;到2歲時,大多數孩子都能自己較好地吃飯了,也會自己洗手了,還能用毛巾把手揩乾;而且多數已經能在白天完全控制大小便,2歲的孩子正值天熱的時候,還能自己解開褲子坐便盆。

3、寶寶一日飲食

這個時期的小兒活動量日漸增多,胃容量可增加至300毫升,其生長、發育雖不象嬰兒那樣迅猛,但與成人相比,仍然是非常旺盛的,所以其食物的需要量、攝入量增多,然而其咀嚼和消化功能仍未十分健全,故不應過早地讓他進食一般的家庭膳食,在食物的選擇及烹調上仍應注意幼兒的特點,給其容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最好每餐仍能給孩子單獨燒一個菜,並經常變換花樣品種,注意細、碎、軟、爛等。

1)仍應保證孩子每天在早晚各進食1瓶牛奶。

2)食物仍應切碎煮爛,尤其是魚、肉等動物性食物。因為,儘管寶寶已經可以吃塊狀食物了,但因乳牙尚未出齊,咀嚼能力還較弱,所以不宜吃大塊狀的食物。

3)飯菜以低鹽食品為好,不吃腌制的食品;食品中最好不放味精、色素、糖精等調味品。

4)不吃帶刺激性的食品,如咖啡、辣椒、胡椒等;少吃油炸食物。

5)烹調時應注意盡量避免營養素的損失。如:淘米時間不宜過長、水溫不宜過高、淘米後不要浸泡;蔬菜應先洗後切、炒菜時應急火快炒、燒湯時應煮開後再加菜葉,煮的時間不能太長。

6)食物的烹調仍應做到色、香、味俱全。

7)幼兒愛吃帶餡的食品,如包子、餃子、餛飩等,可適當給孩子多做著吃。

此年齡的幼兒很喜歡弄杯握匙,自取食物,這是從餵食到自食的開端。大人要鼓勵寶寶自己進食。因為,自食不僅可以訓練孩子的動作發育及手眼協調功能,還可以培養孩子對飲食的興趣,增進孩子的食慾。孩子進食時,要注意訓練寶寶咀嚼和吞咽固體食物的能力,每口食物吃進去要讓他充分咀嚼後再咽下。因吸吮與咀嚼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進食動作,孩子必須通過訓練才能適應。並且咀嚼鍛煉可促進上、下齶骨的生長發育,為乳牙換恆牙作準備,也可避免牙列不齊及小兒咀嚼困難。

      寶寶一日飲食舉例

餐次         時間           食物

早餐    7:00-7:30    牛奶肉末粥(鮮牛奶或奶粉200毫升,大米15克,雞肉10克

午餐 11:00-11:30   碎菜粥(大米25克,小青菜20克)、饅頭1隻(麵粉25克)、肝泥碎土豆(豬肝25克,土豆50克,植物油5克)

午點 15:00-15:30   肉包子,水果(麵粉25克,豬肉10克,橘子50克)

晚餐 18:00-18:30   爛飯(大米30克)、蒸雞蛋(雞蛋50克)、菠菜湯(菠菜30克,植物油5克)

晚點 20:30-21:00   鮮牛奶或奶粉200毫升

4、生活照顧

1歲半以後的孩子,白天多數只在中午睡一次,約2-2.5小時,夜間再睡10小時,這樣每天可基本保證12-13小時的睡眠。做父母的應繼續培養和鞏固孩子自動入睡和單獨睡覺的習慣,這樣既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又可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應繼續訓練孩子定時排便習慣,逐漸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坐盆,但仍需大人在旁照顧。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活潑好動,好奇心強,願意去戶外活動。只要不是刮大風、下雨、下雪,大人都應每天給孩子安排一定的戶外活動時間,並在旁照料,以防發生意外。活動地點以在居民小區的綠化地帶、庭院內或公園為宜。有些家長喜歡帶孩子逛馬路,卻不知道,馬路上人多車多,孩子缺乏安全意識,又喜奔跑,這樣很容易發生危險;而且,孩子的身高與汽車尾氣排放的高度相近,容易招致鉛及一氧化碳的吸入,對孩子的健康十分不利。

戶外活動時,可以讓孩子玩水、玩沙子,如居民小區有滑梯、蹺蹺板等設施的,也可以讓孩子玩,使孩子能從小體驗各種不同的感受,並認識周圍的自然景物。還可以讓孩子學著騎三輪童車,培養孩子的動作協調能力、平衡能力及獨立生活能力。在玩耍中,大人還應鼓勵孩子多與別的孩子一起玩,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學習遊戲規則和與人交往。

 


推薦閱讀:

TAG:護理 | 幼兒 | 方案 | 嬰幼兒 | 幼兒護理 | 嬰幼兒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