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滿清打敗的明朝軍隊,為何不去東南亞建國?史學家:一個原因

隆武二年,桂王朱由榔稱帝,當時南明政權名義控制的區域已經很小了,四川由劉文秀苦苦支撐;張獻忠聯合南明政權由孫可望、李定國等在雲南、貴州、湖南一帶抵抗清軍南下;東南由鄭成功等在福建沿海活動。

隨著清軍的繼續南下進攻,南明內部出現矛盾,孫可望嫉妒軍功,逼走李定國,而孫可望密謀篡位,被李定國打敗,孫可望投降清軍。四川的劉文秀在清軍另一路大軍大舉進攻之前去世。東南的鄭成功雖取得不錯的戰役,最終沒能抵擋住清軍,退居台灣。

退守台灣的寧靖王朱術桂,一心想反攻清朝,由台灣海峽阻隔,偏居一隅也好,也沒有什麼心思去往東南亞

永曆十二年(1658年),李定國擁立永曆帝朱由榔至雲南,清軍繼續南下,從四川、湖南、廣西三路進攻,年底1658年底吳三桂也攻入雲南,無奈桂王只好放棄昆明,繼續西逃,進入緬甸。李定國率全軍在磨盤山設伏,準備一舉殲滅吳三桂,但是南明的軍隊行動已經被泄露,導致磨盤山伏擊戰變成磨盤山血戰,使南明軍精銳耗盡,在緬甸的南明軍所剩無幾,當吳三桂向緬甸王索要桂王朱由榔時,緬甸王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乖乖的把桂王獻出,桂王被吳三桂殺。

綜上,三股反清勢力,一股在四川投降,一股是在台灣不想去,一股是在人家地盤上,無能為力,身不由己。

推薦閱讀:

滿清入關,贏在軍工和重工
這個漢人輔佐滿清四代開國帝王,親手埋葬了大明朝最後的希望
滿清八旗中的上三旗與下五旗
自古「胡人無百年之運」,而滿清何以存續三百年?
滿清坐擁赫赫權勢、世襲罔替的「十二大鐵帽子王」

TAG:軍隊 | 原因 | 明朝 | 滿清 | 東南亞 | 南亞 | 史學 | 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