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備忘錄

張獻忠備忘錄

2007-10-15 22:44閱讀: 近來重讀《李自成》,順帶查了些「張大帥」的資料,突然感到張獻忠其實是一個比李自成更有意思的人物,為了記住張獻忠生平中的一些比較重要的事件,順手寫了幾句貌似詩歌的順口溜。

張獻忠備忘錄

獻忠獻忠何忠獻,

屢反屢降隨時變。

皇廟皇陵一炬銷,

玉磚玉瓦塵飛濺。

滿朝文武無主張,

惟有嗣昌巧計算:

四正六隅十張網,

趕盡殺絕絕後患。

官兵會師師十萬,

獻忠不敵敗南陽。

權將部眾寄王師,

屈身受招熊文燦。

不要官銜不聽差,

人在曹營心在漢。

重舉義旗鬧谷城,

呼應闖王戰中原。

面對強兵巧周旋,

以走制敵入四川。

絕處求生投自成,

誰知兄弟竟翻臉。

闖王決計除敬軒,

曹操力保方脫險。

力陷亳州東山起,

革左五營喜相見。

【「曹操」即與李、張齊名的羅汝才,此人多謀善變,故時人稱其為「曹操」】

殺楚王稱西大王,

勢如破竹進湖南。

廿萬精兵下長沙,

族誅嗣昌武陵源。

兵分兩路攻袁州,

致使兩廣斷喉咽。

嘉魚設伏左良玉,

縱橫湘鄂再入川。

大西大順王天府,

開國開元歷通天。

大順大西戰事多,

雙雄刀兵尋常見。

得意小人忘形易,

富貴英雄持守難。

明亡清興江山改,

軍心漸散民心寒。

大西大順大勢去,

可憐骨肉自相殘。

殺妻殺妾殺幼子,

百萬百姓屠於川。

攻心順治施撫計,

守節將軍拒招安。

一代梟雄遭射殺,

身死鹽亭鳳凰山。

附錄

四川大屠殺究竟是誰幹的

   - 南鄉子 -

關於我對張獻忠是否真如自滿清開始統治起流傳至今的那些「史料」所聲稱的,在四川進行過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以至於到了「彌望千里,絕無人煙的地步」的疑問,有些網友以一些史料為依據進行了反論。但總覺得這些反論還是沒有直接解開拙文中的那些疑問,而且所列舉的這些史料也有不少讓人疑惑之處。

例如,如果四川人被張獻忠殺的所剩無幾的話,何以能在張死後抵抗清兵那麽長時間?兵源來自何方?

倘若張獻忠果真如此濫殺無辜,又如何能召集軍隊來反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叛明朝?一般來說,除非反亂軍得人心,否則老百姓不會舍下性命去跟著反叛政府。張獻忠在覺得大勢已去之前,如果其軍紀不嚴,如果不受老百姓支持,如何能長期與明朝政府大軍對抗?

張獻忠是在1644年,即清兵入關的那一年入四川建立「大西國」。而清廷派兵入四川則是在1646年。既然在四川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當然是想經營四川,可一「建國」就在自己的「國家」內部開始滅絕性的大屠殺的話,又如何經營他自己的「國家」?建國的意義又何在?

所以張獻忠的部隊守紀律、善待百姓的確不難想像。而且如果張獻忠真是為「殺人而殺人」在清兵到來之前就把四川百姓殺的所剩無幾的話,那麽誰來繳納稅金養活張獻忠本人及其軍隊?難道要這些軍隊自己去開荒種地?

所以倘若真有大屠殺,那麽唯一可能的是他已判明清兵基本上控制住了全國的局勢,因此感得自己無法與清兵抗衡才會自暴自棄而大開殺戒。這隻有在李自成軍隊被消滅,且清兵渡過了長江並消滅了南明軍隊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生。可是,清軍攻陷南京是在1645年,李自成自殺也在這一年的六月。而且清兵仍然要對付南明的殘餘抵抗力量,例如清兵到了1646年還在紹興與魯王的部隊作戰。作為帶兵打仗,且建立了「大西國」、又尚未和清軍進行過大規模戰鬥的張獻忠應該有僥倖之心,因此很難想像他一邊建國,一邊又大肆屠殺而自毀長城。因為若真把百姓殺光了的話,恐怕連他自己的軍隊的兵源補充和給養都成了大問題。作為「大西國王」的他,這一點不會想不到。

而且,清廷在1646年正月就已發出征討張獻忠的詔書並派兵入川。在大軍壓境、自己的生存都難有保障的情形下,他不去抓住一切機會抗擊清軍,反倒有時間去屠殺散居在四川各地的平民百姓,這,可能嗎?

況且張獻忠在同年11月在與清兵的戰鬥中即被殺。連他本人都親自上陣且戰死,可見他和他的部隊都是在全力防止清兵入侵而不是全力在殺百姓。

所以說他毫無理由就連無辜士兵都殺了的「史料」的真實性實在很令人懷疑(不排除小規模的處罰不滿分子,但這是在任何軍隊里都可能發生的事情)。

再者,清兵攻陷重慶是在他死了13年之後(1659年)。假如四川人幾乎被張獻忠殺光了的話,那就根本不用花如此長的時間。就算張獻忠真在四川進行過大屠,那麽可以想像僥倖活下來的老百姓對他應該是恨之入骨,那麽對前來剿滅他的清軍肯定早就有敞開大門,欣喜若狂地把清兵當作把自己從惡魔中解放出來的王師對待之心了。就像清兵擊敗李自成進入北京城時受到北京民眾歡迎的那樣。

有網友認為四川百姓抵抗清兵和張無關,因為他們抵抗的是異族入侵。可是好不容易才躲過張獻忠的「大屠殺」的四川百姓即使不像北京城的百姓那樣歡迎清兵,但也應該明白這些清軍是來剿滅曾屠殺過他們的親人、且還在屠殺他們的惡魔,是把他們從這群惡魔中解救出來的「及時雨」吧。再退一步,即使不把清兵看成「及時雨」,即使處於對夷狄的仇恨,那也應該知道他們面對的是擊敗了「兇惡的」張獻忠,且對抵抗者格殺勿論的強大的清軍,因此也很清楚假如抵抗這樣的軍隊的話,無異於以卵擊石。何況能活過張獻忠的大屠殺(如果真發生過的話)的人早已沒有了幾個,究竟會有多少人拿起武器才能抵抗清軍長達十多年的呢?

而且,對於沒有像有知識的文人那樣長期受過「華夷思想」熏陶的大多數百姓來說,千百年來不都是只要日子比從前過得好的話,誰來當政都不在乎的嗎?何況面對的又是這樣的情形!

因此,假如張獻忠真是那樣殘酷地對待過四川老百姓,那麽就算還有不少老百姓躲過了張獻忠的「屠刀」,可又有誰會相信在張死後,他們居然能不要命地「頑固拒絕」前來「解救他們」的「正義之師」長達十多年?

現在,對小生的「如果四川人被張獻忠殺的所剩無幾的話,何以能在張死後抵抗清兵那麽長時間?兵源來自何方?」疑問,有網友也承認「獻忠並未殺盡川人」,並把張獻忠的「四川大屠殺」局限為「主要指川西和川北地區」而並非整個四川。可這也無法解釋「四川人幾乎被張獻忠殺光」這句流傳了三百多年的話。而且這樣一來就等於承認了「史料」中所指控的造成「四川到了彌望千里,絕無人煙的地步」乃是張獻忠的大屠殺這一說法的確有很大的誇張。

對此,愚人網友解釋說四川人口都集中在川西一帶,「重慶規模尚不能和成都比,重慶直到蔣遷都陪都以前,人口一直都小於成都,而且重慶周圍的人口在當時也遠小於川西平原,張獻忠的屠殺使得「川西平原杳無人跡,成都空城一座。據稱,清官吏走馬上任的一些縣只剩有幾戶人家」。可是,如果人口眾多的川西真被張獻忠殺得杳無人跡的話,那還是不能解釋人口本來就很稀少的其他地方在張死後為何仍能有抵抗強大的清兵長達十餘年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一問題。

愚人網友現在也承認了張獻忠初入四川時,「部隊紀律還算嚴明,...,軍人頭纏紅巾,一隊一隊順大道田坎到各鄉,曉諭鄉民安居樂業」的事實。但又引用史料說之所以張後來會大屠殺,是因為張受了一應試舉人的污辱而把趕考的舉人都殺了因此引起了川西民極大憤怒。就算這是事實,但在封建時代,比他殘忍的一「國」之君多的是,以殺舉人來證明張的「殘暴」似乎有些勉強。

而殺舉人就能激起整個川西民眾的憤怒,就能使得廣大民眾從而響應已退守到川南嘉定(今四川樂山)的殘餘明軍的號召,紛紛拒向獻忠軍納糧,為此還「開始築堡、塢、寨自保」之類的「史料記載」,則更難令人置信。首先,當時的通信條件和今天不能相比,再加上各村各鄉甚至各族各戶千百年來過的都是自給自足、老死不相往來(無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想來往也不容易)的生活乃是中國社會的普遍現象,何能於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傳遍了「四鄉鄉民」?其次,素來不好鬥、只要不是自己活不下去就絕不會反抗的中國老百姓怎麽會因為一位舉人被殺就憤怒到了能輕易響應已退守川南的明軍的號召而紛紛拒向獻忠軍納糧、為此老百姓甚至還能築堡、塢、寨,用武力來抗衡的地步?此外,當時既無電話,也無電報,更無互聯網路的情況下,也已退守川南的明朝官兵又是如何躲過敵對的張獻忠部隊而潛入到獻忠所控制的那些地區去號召那麽多的老百姓去和張獻忠對抗的?

愚人網友引用「史料」說張獻忠和那數百萬的民宗展開了「逐堡逐寨戰爭」,那麽這的確就是戰爭了,而且規模還相當大。

還有一點:戰爭中的死亡以及堡寨陷落後對那些頑強抵抗的堡寨中的敵人予以報復乃是古代戰爭中常見之事。這和「無故大肆屠殺平民百姓」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既然愚人網友說四川的人口是集中在這些需要「逐堡逐寨戰爭」才能攻陷的川西、川北地區。那麽這兩地區的人口好歹有個好幾百萬吧?攻破這好幾百萬人的堡、寨,需要花費多長時間?張獻忠的部隊又有多少?戰死的官兵有多少?張獻忠又是如何及時補充兵員的?又如何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就能把這些武裝起來了的好幾百萬人統統殺掉?所以這「史料」本身有不能自圓其說、自相矛盾之處。再者,既然說「因為這裡已經是一片丘墟了,後二十多年,清或南明軍都未駐過成都和川西」,那為何又會有後面的「清人所謂平定四川沒有一年,南明軍在孫李的率領下,再進四川,並佔領了川西、川北」說法?這與前句話不是有著明顯的矛盾?

就算「後二十多年,清或南明軍都未駐過成都和川西」這句話是愚人網友的筆誤,可是,人都早已被張獻忠殺光了的川西、川北,那麽這些地方就是既無人提供糧草、也找不到人來補充兵員的地方,再加上又是不利於作戰的平原,南明軍為何還要去佔領?這不是也很清楚地說明了清朝時期的這些「史料」其實

上是有著不少相互的矛盾,有著經不起推敲的地方的?所以絕不能盲信勝利者一方的史料。

有網友還以外國傳教士留下關於張獻忠殺人的記錄為例進行反論。對此我還是有疑惑:既然張獻忠殺人不眨眼,為何還讓老外活了下來,且還讓他留下了詳細的殺人記錄?我一直沒有否認張獻忠殺過人而是認為自暴自棄後是可能殺了人。問題是:究竟是誰使四川人口急劇下降到了「千里無人煙」的地步?另外,打敗仗後,軍隊變得不成軍隊,官兵們爭先恐後逃命的現象肯定會有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嚴肅軍紀處決一些潰敗的官兵不是沒有可能。而處決時正好被外國傳教士目睹而記錄下來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即使是有外國傳教士留下了記錄,那麽這是否也只是他個人、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所見?一兩個人就能看到整個四川殺人的情況?能把整座城市的被殺的官兵、百姓人數都整理出來嗎?現代的法庭也是不會憑一兩個「見證人」的記錄,就斷定有過「大屠殺」的。

還有,在張獻忠「大屠殺」之前,四川的總人口為多少?應該不下數百萬吧?覺得大勢已去的張獻忠部隊,應該說如喪家之犬,可以想像其組織力和戰鬥力應該是非常低下。而且部隊人數究竟有多少也是一個問題。而若不是士氣正旺、且又保持著有效的組織能力和擁有戰鬥能力的部隊,如何能把分散居住在遼闊的四川大地的眾多百姓殺得沒剩下幾人?屠殺這麽多分散居住的百姓,需要多長時間?

所以說,當時所謂「見證人」所寫的、且在清朝統治兩百七十年間都還能保存下來、直到今天還能讓今人看到的那些「大屠殺」的「史料」,究竟有多少的可信程度,實在令人懷疑。況且不少文人歷來就有對「流寇」極端鄙視的「正統觀念」,有對自己所痛恨的事物、人物極力抹黑和醜化的不良傳統!

此外,清廷所編的史料說張獻忠屠殺了六萬萬男女,即六億人,這一看就知道是彌天大謊。有人說那是筆誤,應該是600萬,即使是如此,如上所述,仍然是一個讓人懷疑是否滲入了大量水分的數字。在官方的史實記錄里都如此誇張,那麽清廷極力醜化張獻忠的行為不難想像。而且,清廷早已穩定了全國,張獻忠本人及其殘部也早被消滅,即使照實記錄、甚至稍有誇張,也不至於影響到清廷政權的穩固。那麽為什麽還要這樣做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使得四川「千里無人煙」的真正兇手就是清廷自己。因為這大屠殺的規模太大、死者太多,以至於不得不從湖廣一帶大批移民到四川,所以無法掩蓋,所以就必須把責任推給早已死去了的人,以免其統治下的國人知道真相而影響其政權安定。

這也是《嘉定三屠》、《揚州十日記》兩百多年都被作為禁書嚴厲禁止的原因。幸好這些記載了明末清初那段血淚斑斑的歷史的資料傳到了日本並得以保存下來,所以清末的留日學生才能在日本的圖書館裡找到了這些書因此而知道了真相。這些留日學生便把它們抄寫下來大量出版,並偷偷運回國內,散發給民眾和清軍中的漢人官兵。

這也說明了能在清朝兩百七十年間相安無事,能保存到今天的關於張獻忠大屠殺的「史實」的可信程度的確讓人懷疑。

再補充說明一下清兵入北京城的情況。有網友認為北京民眾之所以歡迎清兵入城,是因為受了騙,是以為清兵擁明太子回京。長期以來,都有人這樣認為。

這是因為一些文人不肯承認事實、不願相信居然會有那麽多的漢人把他們認為是野蠻未開化的夷狄軍隊當成了解放軍這一殘酷事實而已。我也不願相信,但這的確是事實。即北京城百姓把清兵當作王師來迎接的確是因為李自成軍紀紊亂,搞得百姓苦不堪言所致。李自成兵敗撤出北京城之前,還把皇宮裡精心製作的精美的金冠、黃金製作的裝飾品等全部融成金塊,裝入車中運走,臨走前還一把火燒了紫禁城。

李自成逃走後,明朝留守北京的文武大臣們在清兵尚未抵達北京城時,就主動跑到城外五里的地方,排隊迎接清兵。多爾袞從朝陽門入城時,百姓們是燒著香、跪著歡迎他們的。在入北京城前,多爾袞還向部下發出了「此次出師,乃除暴救民、滅流寇以安天下。今入關西征,不得濫殺無辜、不得掠奪財物、不得焚燒廬舍,違者罪之」。與李自成的殘暴相比,是有點「解放軍」的味道。

而且,多爾袞進入北京城的第二天,就為自殺死去的崇禎帝發喪,命令臣民服喪三日,並按中國禮法重新予以安葬。還讓明朝的官員們官復原職。並減免了很多明朝時期的苛捐雜稅。所有這些舉措,儘管有籠絡人心之嫌,但受到百姓歡迎是可以想像的。

青林 發表於 2004-8-26 19:16

舞劍落頭說蜀碧

張獻忠殺入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已經七輪甲申了,圍繞他剿四川的話題還是議而未決。觀點兩派:濫殺無辜說和鎮壓地主階級說,都是古今官方論調。民間還有多種說法,張獻忠殺四川的原因、端陽節插菖蒲陳艾的來歷、「南山舞劍,北山人頭落地」的超級屠技……不一而足,蔚為大觀。

四川是個移民大省,初來文化多元,久後混同,融入巴蜀文化。秦漢到明清,蜀中人口五次大換血,土著居民不絕如縷。清初以前,四川人口頂峰是南宋,有1000萬。元初殘存60萬。最近的兩次,發生在元末明初和清初,至今民間盛傳的張獻忠故事,應該是糅合了這兩次移民的血淚史的演義故事,不能簡單化地一概肯定、否定。1621-1685年明末清初四川大亂,張獻忠進出的歲月是1639-1646年,蜀人由戰前400萬降至戰後50萬,而不是正史、野史異口同聲說的他草殺七億人。

《明史·地理志》1578年四川3102073人,而《流寇傳》卻說掃蕩陝西、湖廣、江西的張獻忠嗜血,入川殺應考士子、坑成都民、殺各衛籍軍98萬,又遣四將軍分屠各州縣,草殺男女六萬萬有奇,川中民盡。同一部正史,自相矛盾。被草殺的數字,竟是全川人口的225倍、全球人口的3倍!要知道,張獻忠在梓潼縣七曲山大廟指認文昌帝君張亞子為遠祖,潼川府百姓多得保全。況且那陣遵義尚屬四川,不在大西掌控中嘛,豈曰無人?

郫縣孫澍,1855年舉人,刺取新繁費密《荒書》、丹棱彭磬泉《蜀碧》拼成《蜀破鏡》卷第三下:「十月既望,獻逆命四養子之兵分路草殺,訖十二月歲除回成都,上功疏……獻忠自領者名為御府老營,其數自記之,人不得而知也。」他分男女羅列1645年12月3日到次年2月15日四路共殺七億人;老營殺人秘而不宣,要之,總不會比他任何一個養子差,那麼就算二億人吧。如此,他們75天要殺九億川人,每天該殺1200萬人,需要多少劊子手呀?須知,他已經殺死百萬軍人了,手下還有多少人馬?

我們來做個典型調查。17世紀中葉,張獻忠李自成余部、地方武裝、土匪、清軍、南明軍拉鋸作戰,四川周邊地帶人口損失較小,腹心地帶漏網百姓四散逃離,亂後回鄉,重建家園。沱江中游地處成渝要衝,方山淺丘,兵來難以藏匿,死亡慘重。我寫《資陽人口發展史》四萬字,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李世平作序指導。通過分析,大體得到一組全縣人口數據:1621年41000人,1646年25000人,1667年19000人,1685年3000人,1728年14000人。也就是說,張獻忠死時,資陽人口比起明朝最高峰,還佔61%。四川人口差點絕種,那是平定吳三桂叛亂時清軍造的孽。想想吧,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獄何等慘烈,文人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可以誅滅九族,朝廷借口編纂四庫全書,漢唐典籍尚且逃不脫魯莽滅裂的篡改挖補,徹底毀版,何況清初滿洲屠蜀,在二百六十多年的統治中,哪個文人敢寫清軍滅蜀?白居易是個有民本思想的作家,尚且把明皇重色污衊為漢皇重色,指著隔代死屍來罵,也不敢斥責本朝已故皇帝。聯想到21世紀言論自由的今天,公開刊物上,誰都可以歸咎早已去世和失勢的領袖,誰敢對新故的什麼理論、殘喘的幾個代表這堆破銅爛鐵道半個不字?一律要說緊密團結在誰周圍、保持高度一致、高舉什麼理論偉大旗幟、尤其是什麼重要思想,你不肯那樣寫,只要你出版,編輯必須給你刪除刺眼字樣,添補什麼理論、幾個代表替作者買保險套、戴安全帽。久之,手稿朽爛消滅,誰知道哪句話、哪段話是他人強加?

同樣是清人資料,各縣家族譜牒的記載就很真實,寫譜人還在執筆,被他錄入的族人還在呼吸,他總不可能說自己的祖先、自己的家族被張獻忠殺得不留半根人毛,自己這個宗族早就徹底滅絕了吧?我祖先是1368年入川的,到我二十四代,我二十年自費收集家譜116種,祖先明初就在四川的33種,占今天血脈支系的28.4%。如果說張獻忠把四川人殺完了,那麼我們這33支明初入川的人,難道是天外閃客?今天還在續修家譜,且系明初在川者後代的,一定至少有一線血脈躲過了張獻忠、躲過了康熙滅周大屠殺,這是常識,無須論證。資陽縣1745年新舊承糧花戶3193戶,1764年4112戶,1782年19917戶,直線飆升。據粗略估計,乾隆初年全縣宗支有千種,我收百譜,不過十分之一,何況巴蜀之廣!逐一攤開全川清末、民、共還有活口的明初入川者的後裔之家譜,分年統計崇禎、順治、康熙、雍正年間死亡人口花名冊,可知多半死在1674-1685年間。我自幼聽說:「張獻忠剿四川,南山舞劍,北山人頭落地。」又說,某年端陽,農民軍來時,前鋒告知一個善人,叫他門前插掛菖蒲、陳艾,兵來不殺。這個善人照做,並且漏風,使鄰居都掛上菖蒲、陳艾,全村豁免,相沿成俗。1980年在內江讀書,老百姓說張獻忠隨父親來作小販,驢糞污染了街道,被罰清掃;他在野外拉屎,順手抓了一把草來擦拭屁股,誰知火辣辣刺痛奇癢,原來誤扯了火麻,他想:「四川草都這麼毒,將來發跡,必滅川人!」1991年版《內江風情》有《義軍血染冬瓜岩》,講述張獻忠部攻打內江高橋的故事,盡情謳歌。各地縣誌、家譜,或多或少涉及這些問題,似是而非,莫衷一是。我們的態度是冷靜客觀,既不要見農民起義就肉麻地歌頌,也不要見草鞋造反就污衊。

1621年10月,永寧土司奢崇明叛亂,與官軍激戰資陽東鄉小院寺九泉山。石柱土司秦良玉及其子馬祥齡率兵六千鼓行而西,北上恢復內江、安岳、樂至等縣,奢崇明部敗退。戰後,城北進士馮修吉救濟鄉里數百家。1639年12月,張獻忠部攻克資陽。1640年7月,安岳紅雨。12月,張部屯駐安岳周里場,得知官軍到來,宵遁。明總兵猛如虎選騎兵追殲張部。楊嗣昌幕下評事萬元吉與張應元紮營安岳城下,堵截張部歸路。張部由水道下簡、資,所至空城而遁。

1644年2月,資陽縣東堪嘉壩詹天裕、縣南豐裕場劉應登、羅九泰、王二溪王登俊率地方武裝保衛桑梓,與犯軍交戰。7月,張獻忠都督馬元利、軼其名率兵三萬由簡州南下,所經州縣,只剩空城。簡州知州奔成都告急。9月初,張部再破資陽,知縣賀應選不屈,他家十七口被殺。城將破,人已逃,八卦井少年王永志見母親病危,兩個哥哥先跑了,他不忍,留下送終,夜裡用繩子放下門板葬母,也鑽雅安深山。資陽諸生劉宏芳被捕,手持扇子一路唱歌,走到什邡縣西門,從容投石橋潭死。9月16日,張獻忠建大西國,稱帝,改元大順。10月,嚴令征蜀士考試,誘殺文人和家屬數萬人。又開特科,死17000餘人,蜀中文運斷絕。來年,夾江王縣令進貢鹽漬新鮮荔枝,他大怒,命令近侍王珂去誅殺。經人勸解,他下詔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王珂你回來,饒了夾江那個龜知縣。」1745年《蜀碧》成書時,此詔尚存資陽。大西劉進忠破安岳,竇可進死。竇是1640年進士,任雲南兵備副使,告老回歸,城陷被執,怒罵不屈,給剝皮寸碎。可進同榜進士王起峨,字如蘇,興兵萬人拒戰,敗死。樂至楊文泰在荊州買回的妾荊娘,寡居守節,城陷被捉,她大罵不受辱,立時見殺。

此間文運衰歇,名人不多。1663年安岳張象書中舉,與弟進士張象沖、張象華都以詩知名,時稱三張。樂至鄒簡臣字開樂,1642年四川解元,張獻忠據蜀,他攜母至順慶(今南充市),偕趙司鉉等倡召復明軍十萬,恢復順慶等十餘城,授邛州知州,加授成都府同知,升按察副使,分巡下川南道,代管山東道,改通政司右通政,贊理蜀王軍務,與清兵相持於簡州。清滅南明,他逃雲南祿豐。1659年住洪雅縣花溪講學,學者稱易齋先生。1666年四川總督李國英召見厚待,他堅請還山,死在花溪草廬,有《壬辰紀略》。

沱江東岸支流環溪,亦名楊花河、陽化河,別稱花溪,兩岸躲兵洞最多,資陽響水灘兵洞離地四米,距山頂三米,深無比,洞口刻天下太平四字,落款大順二年夏,系大西年號,即1645年。這年4月,南明總兵賈連登激戰大西,奪取資陽。戰後,天台山貢生張景榮存活鄉鄰數百戶。1646年清軍殺入,編戶齊民。1647年,張獻忠余部聯合南明抗清,復據資陽,繼而互相攻佔,資陽趙應貴到簡州號召人們奉行南明永曆正朔,立五營中軍旗鼓,大張聲勢,不久回縣。1648年,四川兵匪各據一方,互相殘害,盜賊橫行,虎豹遍地,三五成群,不分晝夜,飛騰上屋,浮水進船。更有惡狗百十為伙,撕人如虎,夜晚遭遇,一狗叫起,群狗都攏,撲咬行人。不是多人結伴,不敢逃荒。最可怕的是瘟疫,戰爭漏網的人,腳脛生瘡叫馬蹄瘟,傳染不治,死人很多。農事荒廢,殺人當飯,飢餓的平民,孤身躲藏,剮樹皮,挑野菜,刨蕨根,苟延殘喘。安岳王九韶,大西故將,投誠清朝,四川巡撫李國英免罪放回,他卻勾結林時泰、樊良棟、飛天天、楊三庥、張窩耳,剽掠地方。巡撫多次招集,他不從。林時泰殺了他,捉飛天天押解保寧府(今閬中市),受賞,派遣回鄉。而林時泰依然蹈襲王九韶的覆轍,百姓告發,他卻逮捕告密人,侵劫蓬溪、射洪、安岳、遂寧。總兵盧光祖、馬化龍進剿安岳,俘斬過半,林時泰、樊良棟離境。射洪、安岳雖平,而明末將吏、大西舊部和鄉兵不少。後來,打著搖黃農民軍旗號的股匪攻入,各軍拉鋸戰守,混戰到1658年。1661年,清朝單顯揚任資陽知縣,他說城中居民僅40家。1664年秋,王黃陳劉等舉族數百人回鄉。1667年,縣有3951戶。1673年8月,資陽有個大鳥,高七八尺,身披五彩,眾鳥隨飛,聲響數里。有人說鳳凰,有人說鶚鳥。1674年四川叛清,歸附吳三桂,資陽納入周國版圖,農耕學讀,並無大亂。1676年,蜀中經常暴風雨,古樹盡拔。清周勢力互為消長,資陽西街那時叫伍家街,武成巷本名伍家巷,三藩之亂,伍家遷居清水河蓼葉溝保全族脈。雲居山圓覺寺,受吳三桂詹將軍捐助,匾額有洪化字樣,乃周國年號。1679年,清朝授河南上蔡進士張沐任資縣(今資中縣)知縣,正值吳周盤踞瀘州,軍事文書飛遞。資縣城中居民不滿200人,他進山招撫流民,以應軍需。儘管資縣不足4000人,縣官如村長,經學家、方誌家張沐卻在軍政餘暇教學,復興文教,4年後退休回開封講學,1712年83歲逝世。

再看中心城市成都,1646年大西敗走燒殺擄掠,長期荒涼。張獻忠被殺,清政府設四川巡撫,寄治閬中,也要歸因於張獻忠攀祖愛民的舉動,使綿州、閬州人煙輻輳,巡撫衙門得以立足。1652-1655年,大西遺將孫可望佔領成都。1657年,清廷遙設四川總督,1659年川撫治成都,1662年川督駐重慶,1670年川湖總督駐重慶。1674年,清軍攻周,見人就殺、見草過刀,1685年四川官府掌握的納稅人只有9萬丁口了,而總人口則有大約50萬,占明朝高峰值的12.5%。1712年,四川巡撫年羹堯上奏:四川錢糧原額161萬多兩,現在只徵得十分之一。御史段曦說:本朝平定川亂,多次清查稅戶,增報只佔明朝原額一成,近日撫臣猛催,增至26000多兩。康熙時候,成都人稀谷賤,旗兵利得銀;雍正以後,人多谷貴,他們又願意得谷,逼民收銀,購谷養兵。

清代能文的人,眾口一詞地把蜀中破敗的責任一股腦兒推給大西,民間也應聲附和張獻忠「南山舞劍,北山人頭落地」的神話。1925年,資陽秀才胡仁宇《書七殺碑後》,立論新,見識高,不再盲從主流說法,反映出進步史觀。魯迅說他殺敵人、殺百姓、殺士兵是給李自成看的,不留人民財富給對方。1944年,郭沫若發表《甲申三百年祭》,反對腐化;毛主席讀了,藉以整頓黨風,號召戒驕。1980年,四川大學胡昭曦《張獻忠屠蜀考辨》為他叫屈。1989年,我寫《資陽人口發展史》:「通過對明末《成都府志》和清初《簡州志》《資縣誌》與《明史》有關內容的綜合研究……可知清軍和南明軍隊才是蜀民調殘的主犯,張獻忠殺人倒在其次。」2002年,巴蜀書社彙集八篇清朝野史出版《張獻忠剿四川實錄》,點校錯漏兩千多處,《編後記》說:「張獻忠攻城掠地,失而復得……其慘烈空前絕後,駭人聽聞。」2003年版《中川資陽》:「明末清初,中川人口下降,第一兇手是清軍。」蒙古滿洲的民族仇殺政策,使得宋末、清初四川人口到達極低谷,這是無法掩飾的。明清湖廣等省移民在川家族譜牒,名單在冊,生卒年代有徵,歷歷可考,這是最廣大、最重要、最可信、最浩繁的腳註,應該細心查看,再下結論不遲。

2004年5月5日成都永豐路仰韶樓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1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四月七日備忘錄
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
開車與悟性
一個父親寫給自己孩子的備忘錄
重返土豆

TAG:備忘錄 | 張獻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