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除圈子文化「污染源」

編者按: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事關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事關黨的生死存亡。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嚴肅指出:「要尊崇黨章,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政治依附、兩面人,是黨的肌體上的「毒瘤」。一些黨員領導幹部拉幫結派破壞黨的團結統一,搞「小圈子」結成利益共同體,構築「碼頭」給政治生態添污添堵,尋求政治依附大搞「門宦」「門附」,戴上假面具人前清廉人後貪腐。他們背離初心、忘卻使命,肆意踐踏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必將被清風勁吹的新時代徹底拋棄。

從即日起,中國紀檢監察報推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系列報道,發揮震懾、警示和教育作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敬請關注。

圈子文化屬封建官場文化糟粕。受其污染,一個或極少數實權人物以自身為「圓心」,以權杖為「半徑」,畫出一片私人領地,將一群人納入其中,干著違紀違法的事情——清除圈子文化「污染源」。

今年以來,江蘇省東海縣分層級、分系統組織黨員幹部參觀紅色基地,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性教育學習活動,增強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圖為該縣黨員幹部在革命烈士紀念館接受黨性教育。馬躍民 攝

「系統性腐敗」「塌方式腐敗」「家族式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一些自私貪婪、腐化墮落的黨員領導幹部紛紛被反腐利劍刺落馬下。他們的倒掉,都與圈子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痛定思痛,這樣的代價不能白付。習近平總書記嚴肅指出:「黨內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決不能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那一套,決不能搞門客、門宦、門附那一套,搞這種東西總有一天會出事!」清除圈子文化「污染源」,就要挖出其深埋於地下盤根錯節的根系,將被傳染的「病樹」清理乾淨,精心呵護整片「森林」。

經營「圈子」,圈地為營

每個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幾乎都有自己的圈子。朋友圈、戰友圈、同學圈……這些圈子往往讓人能夠感受到人與人的溫暖,也為社會傳遞出很多正能量。

但是,圈子文化卻充滿了「負能量」。它脫胎於腐朽的封建官場文化,帶有人身依附、權錢交易等畸變基因,至今餘毒未清。受圈子文化的污染,一些領導幹部目無法紀,結成「圈子」,走向了黨和人民的對立面。

侵欲無厭,規求無度。當前揭露出來的官場大小「圈子」,都始終填滿了鷹視狼顧般的貪婪。人稱「呂梁教父」的山西省呂梁市原副市長張中生,與煤老闆勾肩搭背,形成「煤炭圈」。據報道,已知有11名煤炭富豪向其大額行賄。他貪腐6.44億元,超過9個貧困縣一年的財政收入。張中生貪慾之瘋狂,令人咋舌。「蠅貪」結圈,也能成「巨蠹」。比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征地辦少數工作人員與個別鎮村幹部、社會人員結成「圈子」。他們每人違規違法「多收了三五斗」,騙取國家征地補償款,涉案金額達500多萬元,共有16人牽涉其中,給「國家糧倉」造成重大損失。

官德喪失,任人唯「金」。一些人為了所謂的「升官發財」,搞親親疏疏,在選人用人上有著毫無遮掩的「逐利性」。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原副書記李濤在擔任伊春市委組織部長時,成為當地許多幹部討好、巴結的對象。逢年過節,他們都要想辦法表示表示、意思意思,以求在今後提職的時候有個關照。他先後「心安理得」地收受了82名伊春市幹部所送禮金251.5萬元。個別領導幹部通過金錢開路,被李濤「扶上馬,又送一程」,獲得了職務提升。落馬後,李濤提起省委組織部,就淚流不止,痛悔難當:「我對不起父母,更對不起省委組織部這個單位,給它抹黑是我最內疚的……」

組織嚴密,自築「圍城」。進入了「圈子」的成員自認為擁有了驕人的「政治資本」,他們在「圈子」內拉關係、走後門,有著一定的「組織性」。近期,湖南省衡陽市紀委就查辦了一起利用同鄉會資源、涉嫌騙取國家專項資金的大案,一個隱蔽運作長達18年之久的同鄉會浮出水面。這個「同鄉會」組織嚴密,有章程、有分工、有固定經費,成為謀取不正當政治和經濟利益的「圈子」,是典型的圈子文化毒瘤。

「圈子」一朝轉,十年難停歇。一些人樂此不疲地做「轉圈運動」,停不下來、跳不出去。他們背離「初心」、忘卻「使命」、泯滅「良知」,無異於畫地為牢、作繭自縛,難逃黨紀國法嚴懲。

追本溯源,找准病灶

圈子文化傳染到政治領域,就容易變成「惡性腫瘤」,出現山頭主義、宗派主義的「癌變」,對黨的肌體有百害而無一利。

找准「病灶」,才能祛除「痼疾」。圈子文化由來已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學者艾君說,「圈子文化並不是當前社會獨有,在我們幾千年的傳統社會中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比如歷史上的門閥、朋黨等。只是在當前,這一文化頑疾又與新的社會現實相融合,帶來了新問題。」

現實也表明,少數黨員精神「鈣質」不足,就會將圈子文化視作「營養品」。其中一些人將「朝中有人好做官」,「多磕頭、少說話」的封建舊官場規則奉為圭臬。為了合理「配置」公權力,產生最大「利己效力」,他們圍繞某些「大人物」,互通有無、沆瀣一氣,形成了覆蓋政界、商界,甚至社會黑惡勢力的「圈子」。

一些「關鍵少數」違背組織原則,在選人用人上「一言九鼎」,促成了「圈子」的加速形成。一群人被吸附進去,見利不見害,見餌不見鉤,以為只要跟對了人,就能「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獲得提拔重用的概率會大大提高。同濟大學特聘教授郭世佑認為:「當有人主動提拔你的時候,你可能不知道他在搞『圈子』,更不了解他實際上有沒有貪腐等違法違規行為,這會導致不但捷徑沒有走成,反而帶來很大的風險。」一些已曝光的官場「圈子」體積龐大,有著「一人倒下,一群人摔跤」的共同結局,其禍正肇於此。

一些人為尋求權力「保護」,伺機尋找領導幹部的「軟肋」進行「圍獵」。領導幹部一旦「入網」,其身邊的「圈子」就會增加、膨脹。比如,北京市委原副書記呂錫文貪圖物質享受,對安逸奢靡的生活心嚮往之。她愛打網球、愛好中醫養生,身邊就聚集起了「網球圈」「養生圈」。她的丈夫做紅酒生意,他們家定期舉辦品酒會,於是又形成了「品酒圈」。這些圈子都是圍繞著她的權力形成的,但呂錫文並不把這當回事,日積月累,終為「圈子」所累,身陷囹圄。

一段時間以來,監督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無形中提供了適宜「圈子」生長的陰暗環境。一位從事紀檢監察工作十餘年的紀檢監察幹部發現,現實中有人認為幹部的「圈子」活動涉及個人生活,不宜監督;有人認為基層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任務重,一些幹部不可避免地要接觸企業老闆,是不是「官商勾結」,不易界定;還有人認為「圈子」一般兼具高度警惕性和自我防範能力,監督起來難度大。當監督來「敲門」時,圈內人就會聚得更攏、團得更緊,訂立攻守同盟,與黨組織「掰腕子」。一根筷子易斷,十根筷子難折。要徹底打掉一個「圈子」,拔出蘿蔔帶出泥,往往成本更高、難度更大。

違逆潮流,行將不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開放、透明、包容,是新時代不可逆轉的潮流。圈子文化違逆時代潮流,行將不遠。

近兩年,遼寧省大連市委把舉報反映領導幹部搞「小圈子」的問題納入重要線索進行優先排查,從速從快調查。發現問題線索順藤摸瓜,一經查實,依規嚴肅處理。對查處的拉幫結派典型案件,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廣泛開展警示教育,形成了強力震懾。

在基層一線,圈子文化在反腐高壓下也開始無路可走。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將副科級以上黨員幹部確定為整治重點,糾正「小圈子」問題。各單位領導幹部作出相關承諾,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進行專門排查糾治,邀請群眾監督。2017年,該區用了5個月時間,集中查處了8起「小圈子」問題,其中立案13人、誡勉談話6人、提醒談話4人。

「君子周而不比」,一名黨性過硬的領導幹部就應該善於團結自己周圍的人,但不結腐敗「圈子」。「補鈣強身」須臾不可偏廢。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出發,我們要到哪裡去,我們要做什麼?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把這些根本問題給全體黨員幹部講清楚說明白,讓黨員幹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系教授何虎生說:「要立規矩,建章立制,將《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細化到黨內政治生活的每一環,用制度的標杆規範黨員幹部的行為。」

一些人熱衷於鑽「圈子」,看中的正是「圈子」最具吸引力的部分——在選人用人方面「高超」地運用「潛規則」的能力。大連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趙大光認為,「整治『小圈子』,就要把匡正選人用人導向作為著力點,嚴格標準、健全制度、完善政策、規範程序。」針對「小圈子」明顯都有的部門化、區域化特徵,要「放眼各領域、各戰線特別是基層一線,加大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幹部交流力度,暢通幹部交流使用的渠道」。幹部考察的方式也要改進,他提出「在班子換屆考察、年度測評和幹部考核中,把是否存在拉幫結派、搞『小圈子』作為重要內容。」給所有幹部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跑馬場」,讓「千里馬」憑真本領奔跑,無異於給「小圈子」釜底抽薪。

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河北省紀檢監察幹部張明認為,對「小圈子」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和監督調查處置的力度,發現搞「小圈子」「小幫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抓早抓小。對於那些仗著「圈子」膽大妄為的人,要拿出猛葯去痾、刮骨療毒的有力措施,敢於亮劍、勇於問責,堅持行賄和受賄一起打擊。同時,要建立長效機制,落實好乾部家訪等好經驗、好做法,提醒幹部樹立良好家風。學會創新載體,發動群眾加大對幹部「八小時外」的監督力度,讓幹部習慣在「玻璃房」里工作生活。(黃嘉卿 乾濟萍)


推薦閱讀:

人的能力重要還是圈子重要
知乎上有哪些圈子,其中哪些是開放並歡迎新人加入的?
東拉西扯:圈子與班子
有一種圈子,叫大學宿舍
你的圈子決定你是什麼人

TAG:文化 | 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