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 一次失敗的小活動復盤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學院】,BAT實戰派產品總監手把手系統帶你學產品、學運營。點此查看詳情

讀過很多大道理,卻依然做不好運營。因為我們很多時候,並沒有看到一個火爆內容或h5傳播起來背後動用的資源,遇到的契機。

一、活動背景

這篇文章主要針對我最近做的一個活動策劃的復盤,先鋪墊下背景。

我在一家創業公司,主營業務是TMT領域創投資料庫,旗下有個投融資對接服務的產品,產品目標用戶有2類:關注TMT行業早期項目的機構投資人,TMT行業早期且有融資需求的項目創始人。

活動小卡片:

這次活動策劃投入的人力,精力都有限,主要參與人員是我和設計師MM,程序員資源太緊張沒搶上。活動策劃方面(包括方案,文案等)大致花費我2-3天。

因為活動不涉及福利性獎品之類,且規模比較小(其實很小),暫時沒有數據監測的需求。不過坑的是,數據埋點,也沒辦法被滿足,這樣導致數據精確性和分析結果。

二、活動效果

活動目標有2個,以投資人拉新為例。

(投資人新增走勢圖)

上圖中,縱軸是人數,具體值我隱去了,橫軸是時間周期。深色系列1為活動期間數據,淺色系列2為前1周數據。活動數據與前一周,環比增長238%。

從圖中可以看出,活動第2天時候,日新增達到頂峰,然後開始回落,且沒有再次上揚,導致目標未達成(具體原因下文會分析)。而另一個使用人數的目標倒是達到了,略過。

三、追溯:活動策劃的幾個步驟

之前說過,活動策劃是我的弱項,接觸比較少。以下內容,權當是一個小白的活動策劃復盤,且看且指點。

我把活動策劃大致分為5個階段:

  1. 了解活動目的,確認活動目標
  2. 出活動方案
  3. 對接資源,籌備方案內容
  4. 執行和數據採集
  5. 數據統計,小結小結小結

後面4個階段,其實都在圍繞第1個階段。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別著急腦洞大開,先明確你大開的腦洞要為達成什麼目標而服務。目標有可能由KPI決定,也有可能根據一些歷史數據,和成本預算核算出來。

先從活動方案說起,包括但不限於:

主題:搭訕節:幫助投資人快速引薦創始人

對象:關注TMT行業早期項目的機構投資人

周期:3月7日-3月11日(5天)

文案:

流程:

認證投資人:進入產品xx頁面-->輸入引薦需求-->提交成功-->人肉引薦

未認證投資人:提交資料申請認證-->認證通過-->進入認證投資人使用流程

可調配資源:獎品,渠道等。

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特性,可能需要準備不同形式的內容。我的做法是先列出所有可接觸到目標用戶的渠道(不同公司產品有所不同):

  • 產品內(產品形態是微信服務號):消息推送,底端菜單,產品內頁面...
  • 產品外:公司產品app,公司PC頁,微信訂閱號,郵件,簡訊,微信群,QQ群,朋友圈,KOL...

然後從這些渠道中篩選和這次活動目標用戶人群相對更匹配的渠道,再準備適合不同渠道的內容形式,比如微信朋友圈可能用單圖形式,h5形式,而PC頁是類似專題活動頁。

當確定這些後,大致的設計需求和頁面開發需求就出來了。接下來就是去協調資源,幹活了。

因為活動周期是5天,在宣傳節奏的把握上,計劃分3個階段,

  1. 第1階段是主渠道宣傳(就是硬廣啦),
  2. 第2階段是用戶的二次宣傳,我們的新功能是人肉幫投資人去聯繫某個項目創始人。當我們為投資人完成服務後,會生成他的產品海報,希望由他去傳播,擴散,類似用戶的邀請卡。每個投資人其實都是一個精準的傳播渠道;
  3. 第3階段根據前3天的投資人參與數據,進行再次硬廣(營造一種很熱鬧,我也要來看看的樣子)。

從最終的數據,其實已經看出來了,只有第1個階段起到了宣傳效果。第2個階段沒做成的原因涉及很多先不表了,第3階段是我精力的原因。

四、執行和數據採集

頁面內的數據埋點沒做,不同渠道的頁面數據統計也只是大致的數據。嗯...就是零零散散,需要四處去搜集,比如主站banner用了第三方統計,app廣告欄是PM給的平均數據...

最終的新增數是確定數據,但不同渠道的轉化率沒法統計到,目前的資源只支持統計渠道曝光率。(只能在後來和部分新增用戶交流中,大致了解了下渠道來源)

五、小結和反思

活動後的小結主要圍繞兩方面:一方面是對這本次活動數據的整理,對照預期,看下哪個環節存在不足。拿我這次活動來說,在籌備階段有一些渠道沒考慮到,活動進行中發現可以用,而這時候接近活動尾聲,是加班改內容做圖進行投放,還是放棄?最終的做法是,先不改內容進行投放,然後製作了更適合渠道的新內容(也是圍繞版本功能的宣傳,就是去掉了活動時間節點),在活動結束後繼續投放。這樣雖然對這次活動數據起不到什麼效果,但長期來看,對品牌服務的宣傳還是有效果的。

另一方面是對可復用和可沉澱內容的總結,所謂可復用,比如不同內容形式的配圖固定尺寸表,可沉澱的比如活動的渠道數據。

這次活動後,我整理了一份渠道庫,不斷補充,避免因對渠道不夠了解而錯過的問題再次出現。也打算把之後每次活動的數據添加進去,這樣以後對應不同的活動,更容易進行渠道的選擇。

(沉澱渠道數據)

呼~處處踩坑的活動結束了。但活動留下的坑還在繼續...

一路填坑前行。

#專欄作家#

希凌,微信公眾號:希小凌慢游紀。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TMT行業創投動態與新媒體運營。喜歡吹風,聊天和沉默,擅長寫字。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贊 5  收藏


推薦閱讀:

案例分析:看流年太歲對你是否利財運,益姻緣
龜言 | 公司分析框架1
2017年1-9月IPO否決案例情況匯總分析
《那年花開月正圓》——上市不易,全靠演技
案例分析之:沒有官做就做人

TAG:產品 | 產品經理 | 活動 | 失敗 | 案例 | 案例分析 | 經理 | 復盤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 人人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