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尤:美國亞裔崛起了嗎?

【美國華人及其他亞裔持續抗爭一個多月後,17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終於廢棄了涉嫌歧視亞裔的加州憲法第5號修正案(SCA5)。此提案限制大學招收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生入學,多招西班牙裔和非裔。美國華文媒體紛紛報道此事件,稱迫使加州議會廢棄SCA5是「一次足以寫入史冊的勝利」。此前,觀察者網曾發表《美國亞裔成了新猶太人?》一文,已經關注了美國亞裔特別是華裔在大學入學問題上遭遇的歧視。

美國亞裔的現狀究竟如何?皮尤調查公司於2013年4月公布了一份題為「美國亞裔崛起」(The Rise of Asian Americans)的報告,對此進行了全面調查,並探討了華裔、印度裔、日裔、韓裔、菲裔、越裔等主要亞裔群體在諸多方面的差異。原報告約272頁,「概覽」即長達10頁。

皮尤的報告顯示,亞裔不僅在學業、收入、財產等層面全面領先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白人(WASP),而且在恪守美國主流宣揚的「傳統價值觀」,如「努力工作就能成功」等方面,也處於領先位置。

但報告公布後,亞裔輿論界給出的主流評價是「捧殺」,因為亞裔在美國的境遇看上去光鮮亮麗,卻幾乎到處都會觸碰「竹天花板」。本網特翻譯此報告「概覽」,謹供讀者參考。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劉學偉譯,岑少宇校。】


在美國,亞裔美國人(本文中的亞裔數據,包括所有居住在美國的來自亞洲的移民和他們的子女,不論其是否擁有美國國籍,還包括亞裔與不同族群[除西班牙裔]之間通婚產生的後代。西班牙裔指講西班牙語的拉美移民,不限種族,按種族劃分的黑人、白人的數據中則不包括西班牙裔。——譯者)是收入最高、教育水平最高、增長最快的種族群體。比起整體美國公眾而言,他們對自己的生活、財務狀況和國家的方向更滿意,賦予婚姻、生育、艱苦工作和事業成功以更多的價值。

一個世紀以前,大多數亞裔美國人是擠住在貧戶區的低技能、低工資勞工,還遭到官方歧視(如著名的《排華法案》——譯者注)。今天,在美國所有主要種族或族群中,他們最有可能居住在多種族混居的街區,實踐跨種族婚姻。當剛畢業的醫學研究生陳慧嫻嫁給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時,她成為那37%嫁給非亞裔新郎的亞裔新娘之一。

這些里程碑式的經濟成功和社會同化出現在這樣一個族群中,其成員的大多數仍是第一代移民。近四分之三(74%)的亞裔美國成年人出生在國外。在他們中間,大約一半人自認英語說得很好,而另一半則不這樣認為。

亞裔最近超過西班牙裔,成為抵達美國的新移民中最大的族群。這些近年來美的移民擁有驚人的學歷。超過六成(61%)年齡在25歲到64歲之間的亞洲新移民至少擁有學士學位。這個比例比來自其它地方的新移民高出整整一倍。幾乎可以肯定,亞洲新移民是美國有史以來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移民族群。

與他們原籍國的同樣年齡組相比,亞洲新移民的學歷也高得離譜。例如,約27%的25至64歲的韓國成年人和約25%的日本成年人擁有至少學士學位。 然而,在這兩國來美的同齡新移民中,將近70%至少擁有學士學位。

比起從世界其它地區來的新移民,亞洲新移民通過受雇獲得綠卡(即永久居民身份)的機會多出三倍。(雖然家庭團聚仍然是亞洲新移民最常使用的門徑,對所有移民群體而言都是如此。)

當代的亞洲移民潮已涌動近半個世紀。到2011年,這波移民潮已經把亞裔美國人的總數——包括在外國出生者和在美國出生者,成人和兒童——推到創紀錄的1820萬,相當於美國總人口的5.8%。而在1965年,亞裔在全美人口中佔比還少於1%。 作為比較,非西班牙裔白人是1億9750萬和63.3%,西班牙裔美國人是5200萬和16.7%。非西班牙裔黑人是3830萬和12.3%。

亞裔美國人的根可追溯到遠東、東南亞和印度次大陸的數十個國家。這些原籍國每個都有它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語言、宗教信仰、經濟和人口特徵、社會和政治價值,移民進入美國的途徑也不盡相同。

雖然亞裔美國人內部有可觀的子群差異,但仍可將他們視為一個特色鮮明的群體,特別是與全體美國成人相比時。他們的優越性不只是擁有大學學歷的人更多(49%比28%),而且擁有更高的年家庭收入中位數($66,000比$49,800)和家庭財富中位數($83,500比$68,529)。

在其他許多方面,他們也引人注目。從2012年1月3日至3月27日,皮尤調查研究中心通過電話,用英語和七種亞洲語言,調查了3,511個具有全國代表性的亞裔美國人樣本。他們比美國一般公眾更滿意整體生活(82%比75%)、個人財務狀況(51%比35%)和國家的整體方向(43%比21%)。

他們還因為對家庭的鐘愛而與眾不同。超過一半(54%)的亞裔認為有一個成功的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只有34%的美國成年人這樣認為。三分之二的亞裔美國成年人(67%)認為當好家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全體美國成年人中,只有50%同意。

他們的人生安排正好彰顯了這些價值。他們比全體美國成年人更樂於結婚(59%比51%)。新生兒生在未婚母親家裡的比率比所有美國新生兒要少許多(16%比41%)。亞裔孩子是婚生的且在雙親家庭長大的幾率,也比全體美國孩童更高(80%比63%)。

比起一般公民,他們更有可能多代同堂。約有28%的亞洲家庭有至少兩代成人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這一比率比白人高出兩倍,也比多代同居的黑人和西班牙裔的比重略高。美國亞裔人口擁有強烈的孝道意識,大約三分之二認為父母在子女選擇職業(66%)和配偶(61%)時擁有一些或者很大的影響力。

亞裔美國人普遍認為,努力工作可以得到回報。近七成(69%)亞洲人認為,如果願意努力工作就可以出人頭地。全體美國公眾中,有同樣看法的稍少一些(58%)。93%的亞裔美國人認為他們的原籍國人民「很勤奮」。全體美國人中,只有57%這樣認為。

 

 

亞裔美國人自己也認為,他們有時過度強調艱苦工作的意義。將近四成(39%)的亞裔認為,來自亞洲原籍國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在學校里出成績,對他們施加了太多的壓力。全體美國人中,僅9%這樣想。作為同一枚硬幣的另一面,六成亞裔美國人認為,為了孩子在學校的成功,美國父母給予孩子的壓力太小。同時,只有9%的美國人這樣看待亞裔父母。(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撰寫的關於怎樣嚴格養育女兒的喜劇式回憶錄《虎媽戰歌》,於去年出版。該書在美國觸發了激烈的爭論,焦點是育兒方式中的文化差異。)

在這個亞洲移民潮發生的同時,最大的那些移民輸出國(當然包括中國在內——譯者注)的生活水平經歷了戲劇性的巨大增長。但是只有很少的亞裔移民為他們當初的決定感到遺憾。只有12%的人說,如果不得不再做一次選擇,他們將留在其原籍國。佔壓倒多數的亞裔美國人認為美國在許多方面都優於其原籍國。這些方面包括經濟發展機會、政治和宗教自由,以及育兒的良好條件。受訪者認為,在測試方提供的七項調查中,原籍國只在「牢固的家庭紐帶」這一項上優於美國。

(作者註:本調查僅限於目前生活在美國的亞裔美國人。與所有移民潮的情況一樣,在近數十年間從亞洲來到美國的人群中,有一部分選擇返回其原籍國。然而,估計亞洲移民的回遷率比來自其他地區的移民更低,而入籍歸化率——即符合資格成為美國公民的移民比例——更高。)

在美國和本土的亞洲人

皮尤研究中心最近開展 了「全球態度項目」,在主要亞洲國家中進行調查。比較本次移民調查與該項目的結果,得到了混雜的結果。例如,問及所在地的變化發展,即本土中國人談中國、旅美華人談美國時,前者的滿意度更高;而日本人、印度人與他們的旅美同胞相比,則更為不滿。

但整體而言,相對於在本土的亞洲人,美國亞裔更有可能認為,他們的生活水平比父母在類似年齡段時更高。比起真正的亞洲人,美國亞裔更加崇尚「勤奮工作就能成功」的信念。雖然許多美國亞洲人說,亞裔父母為了讓他們的孩子在學校里表現出色,對孩子施加了太大的壓力,但在中國和日本,持此看法的人比例更高。

亞裔美國人各亞群之間的區別

皮尤研究中心為了使樣本在全國範圍內都具有代表性,調查涵蓋了按原籍國區分的六個最大亞裔美國人族群——華裔美國人、菲律賓裔美國人、印度裔美國人、越南裔美國人、韓國裔美國人和日本裔美國人。這些族群加起來,至少佔美國亞裔人口總數的83%。

就人口統計學而言,這些族群的很多基本特徵都大相徑庭。例如,印裔美國人在他們的收入和教育水平上大幅領先。七成年齡大於25歲的印度裔美國人擁有大學學位。相比之下,大約一半的韓裔、華裔、菲裔和日裔美國人擁有大學學歷,而越裔美國人就只有四分之一擁有。

在社會經濟方面,韓裔、越裔、華裔和六大群體之外的「其他來源的美國亞裔」,其貧困人口比例高於普通美國公眾。而印裔、日裔和菲裔的貧困比例則更低。

他們的地理分布也各不相同。超過七成的日裔和三分之二的菲裔住在西部。相比之下,少於一半的華裔、越裔和韓裔,以及僅四分之一的印裔住在西部。

亞裔美國人的宗教信仰也有相當大的區別。皮尤研究調查顯示,約有一半華裔無宗教信仰,大多數菲裔是天主教徒,印裔中約有一半信仰印度教,大部分韓裔是新教徒,過半數越裔是佛教徒。至於日裔美國人,沒有一種宗教佔主導地位:38%是基督徒,32%無宗教信仰,25%是佛教徒。總共26%的亞裔美國人無宗教信仰,22%是新教徒(福音派佔13%;主流派佔9%),19%是天主教徒,14%是佛教徒,10%是印度教徒,4%是穆斯林,1%是錫克教徒。總體而言,39%的亞裔美國人認為在生活中宗教非常重要,相比之下,有58%的美國公眾這樣認為。

在社會和文化領域裡,同樣有族群差異。日裔和菲裔美國人最能接受不同膚色和族群之間的婚姻;韓裔、越裔和印裔對此則較不適應。韓裔最有可能認為對自己族群的歧視是一個重要問題,認為自己族群與美國其他種族和族裔相處良好的比例則最低。相比之下,在美國,菲裔對族群之間的關係最樂觀。

日裔是唯一一個大多數人在美國出生的亞裔族群,(日裔總人口的73%和成年人口的68%在美出生)所有其他族群的大多數成員都是在美國境外出生的。

他們進入美國的途徑也不盡相同。2011年,約有一半的來自韓國和印度的移民因僱主的聘書拿到綠卡。相比之下,大約三分之一的日裔、五分之一的華裔、八分之一的菲裔和僅僅百分之一的越裔是憑工作拿到綠卡的。大量越裔以政治難民的身份來到美國,其他主要亞裔族群無此現象,大多數人的理由是經濟、教育和家庭原因。

亞裔美國人對留在本土的親戚也有親疏上的差異——這很可能是他們移民時機與社會環境差異的反映。例如,雖然越裔美國人是最不富裕的族群之一,但聲稱在過去一年裡,寄錢回母國的人比例最高(58%);約一半的菲裔(52%)做出相同的表示。相比之下,日裔(12%)和韓裔(16%)這樣做的比例低得多。

亞裔入籍率也不同。在美國境外出生的越裔中,四分之三已經入籍。相比之下,三分之二的菲裔,約六成華裔和韓裔,一半的印裔和僅三分之一的日裔成為美國公民。

 

 

歷史

亞洲移民第一次大批來到美國已經是超過一個半世紀以前——主要是低技能的男性勞動者從事採礦、養殖和修鐵路。他們在數代人的時間裡忍受了官方認可的種族歧視——包括頒布法規禁止亞洲婦女移民。1882年,頒布了禁止所有來自中國的新移民的排華法案。1917的年《移民法》和1924年的《種族來源法》延長了以前的入境禁令,並事實上把整個亞洲都包括進去。在日本1941年襲擊珍珠港後,強迫搬遷和拘禁了約十二萬日本僑民。

直到1965年通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移民和國籍法》,來自亞洲的大規模移民才重新開放。幾十年下來,這一波來自亞洲的現代移民中,越來越多的人身負技能和受過良好教育。今天,近年來擁有大學學歷的亞洲新移民的比例較30年以前的多出一倍。他們中的許多人走進科學、工程、醫藥和金融等高薪領域。這種演變推動了美國移民政策和勞動市場的發展。這些變化來源於移民輸出國的政治自由化和經濟增長,也來源於通過數字化相互聯繫得更加緊密的全球化力量。

這些趨勢在最近幾年提升了所有種族的移民的教育水平。但亞洲的移民群體中大學生或大學畢業生所佔的份額超過所有其他種族和族裔群體。

在美國出生和境外出生

在漫長的移民美國的歷史浪潮中,典型模式是移民的第二代(即移民的子女)擁有優於父母一代的社會經濟福祉和同化程度,比如家庭收入、受教育水平和英語流利程度等關鍵指標。

現在還不可能對現代亞裔移民潮進行任何代際比較。因為第一代移民本身迄今仍佔主導地位。第二代最近才開始成批量進入成年期。(第二代亞裔的年齡中位數只有17歲;換言之,約有一半仍是兒童。)

現有證據表明,第一代移民已經獲得了相當的成功,下一代要超越上一代設立的成功標準,將面臨不小的挑戰。目前,在美國和海外出生的25歲以上亞裔美國人中,擁有大學學位者的比例沒有任何區別(都是49%)。全職員工個人年收入的中位數也僅有溫和的差異(在美國出生者為50,000美元;境外出生者為47,000美元)。在貧窮率和住房擁有率方面,兩個組別的數據也類似。

不足為奇的是,當論及語言流暢程度,在美國出生和境外出生的成年人之間有顯著差異。只有大約一半(53%)的境外出生者認為他們英語說得很好,而在美國出生的人則有95%能流利地說英語。家庭形成模式也相當不同。在美國出生者比境外出生者的結婚率低很多(35%比67%)。主要的原因應當是,在美國出生者比境外出生者年輕得多。(在美國出生者的年齡中位數是30歲,境外出生者是44歲。)

在美國出生者和境外出生者之間的差異還表現在「新媽媽」們未婚產子的比例上。約三成(31%)在美國出生的亞裔新母親是未婚生子,相比之下,境外出生的美國亞裔新母親中,只有10%是未婚生子。整體來看,大約四成的美國母親未婚生子。儘管近幾十年來單身母親日益常見,皮尤研究調查發現,相當多數的美國人也一直認為這種現象對社會有害。所以在公眾眼裡,這似乎是「下行同化」的一個例證——第二代和後幾代亞裔轉向了這種日趨普遍、但惹人生厭的美國行為模式。

積極的方面也有,在美國出生的亞裔比境外出生的更樂觀地看待他們與其他種族和族裔的關係。他們也更願意接受種族和族裔間日益增多的通婚。

對歧視的看法

在大多數情況下,今天的亞裔美國人感覺不到種族歧視的刺痛或不同文化強加的「異類」的負擔。但對於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葉到美國的前輩而言,那些構成了其經歷中相當大的一部分。

有二成亞裔美國人說,在過去的一年裡他們因為是亞洲人而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有一成的亞洲人說他們曾聽到進攻性的稱呼。比起年輕和中年人,老年人不太可能由於偏見而報告負面的個人體驗。

相比於美國兩個最大的少數群體(西班牙裔和黑人),亞裔似乎不太願意把受歧視看作重要問題。只有13%的亞裔美國人說是,同時大約一半(48%)說它是次要問題,三分之一(35%)說這不是一個問題。

約六成亞裔美國人認為,在找工作或進大學時沒有感到被區別對待。那些說有區別的人中,認為由於種族因素,他們得到幫助而非傷害的人,比持相反觀點的人還多一些。受教育較少的亞裔比那些受更多教育的亞裔更傾向於認為,作為一個亞裔美國人會有一些好處。

族群關係

總體而言,超過八成的亞裔美國人說他們的族群與白人相處非常好或相當好;大約七成說他們與西班牙裔美國人相處良好;剛好六成會說與黑人的關係良好。韓裔美國人與眾不同,認為自己與黑人的關係不好。整整一半的韓裔說兩個族群相處得不很好;雖然39%的人認為相處得還算好,但只有4%的人認為關係很好。在全國各地的幾個城市中,韓裔和黑人之間的關係緊張已經有些年頭,主要是韓裔店主和黑人社區的黑人客戶之間經常產生摩擦。

四成亞裔美國人說他們的交友圈子主要是來自同一國家的亞洲人,58%的人說不是這樣。不過,只有17%在美國出生的亞洲人說他們的朋友大多數都來自其母國。

亞裔新婚者中,跨族通婚的比例高於任何其他主要種族或族裔群體。從2008年到2010年,29%的亞洲新人與不同種族的人結婚。西班牙裔美國人是26%、黑人是17%,白人是9%。這裡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亞洲婦女與異族通婚的可能性是亞洲男性與異族通婚的可能性的兩倍。在黑人中,性別模式正相反——男人比起女人有兩倍的機會與異族通婚。在白人和西班牙裔美國人中,這種性別差異不存在。

在所有亞裔美國新人中,日裔的異族通婚率最高而印度人最低。超過一半的日本新人與非亞裔結婚;印度裔新人中只有八分之一與異族通婚。

 

 

亞裔美國人曾經高度聚居到特定街區,在全國各地眾多城市都建有「唐人街」和其他亞裔社區。然而,今天亞裔美國人比起其他任何種族群體都更樂於居住在一個種族混居的街區。僅11%的亞裔美國人目前生活在該族裔佔大多數的街區。可比數字是:41%的黑人、43%的西班牙裔美國人和90%的白人居住在該族裔占多數的街區。(應謹慎對待這樣的比較:因為其他各個族群的人數都遠較亞裔為多,因此他們有多得多的潛力創造該種族的聚居地。)

身份

儘管與其他族裔相比,亞裔更傾向於種族混居和跨族通婚,但許多亞裔仍感到與其他美國人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文化分離。不足為奇的是,這些感覺與他們的出生地以及在美國居留的時間長短高度相關。

在美國出生的亞裔美國人中,約三分之二(65%)說他們感覺自己像「典型的美國人」。在移民中,只有30%這樣認為。對2000年以後才抵達的最新移民而言,這一數字降到22%。

美國亞裔標籤本身對亞裔並沒有多少影響力。僅約二成(19%)說他們最常把自己描述為亞裔或亞洲人。大部分(62%)人說,他們最常用原籍國來形容自己,(例如華人或華裔美國人,越南人或越裔美國人,等等)只有14%的人說他們最常徑直自稱是美國人。對在美國出生的亞洲人,那些最經常自稱是美國人的比例上升到28%。

在這些身份偏向中,比起開啟現代移民潮的其他族群,亞裔美國人最類似於西班牙裔美國人。比起把自己稱作西班牙裔美國人或美國人,西班牙裔更願意用自己的原籍國來識別自己。

對成功的看法

四成亞裔美國人(43%)認為,在美國他們比其他少數種族和族裔更成功;認為與其他族裔差不多成功的亞裔美國人佔比類似(45%),只有5%的亞裔說不太成功。

關於自己的族群比其他少數族群更成功的看法,在美國出生和在境外 出生的亞裔美國人有類似的意見。比起2000年以前來的移民,新來的移民對這個問題的樂觀評價稍遜(36%對48%)。

在人數最為眾多的移民群體(西班牙裔美國人)中,只有少於一半的人會像亞裔美國人那樣認為他們的族群比其他少數種族和族裔更成功。但他們說自己不太成功的可能性則大四倍。

在個人層面上,比起普通美國人,亞裔對自己的財政狀況和生活水平更滿意。當他們衡量父母在同一年齡段是否做得更好時,約一半(49%)認為自己做得遠比父母好,四分之一說自己做得多少更好一些。相比之下,只有約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說他們在類似年齡段做得比父母好。

亞裔美國人和一般公眾在對子女向上流動的期望值上只有微小的差異。約31%的亞裔確信當自己的孩子成長到他們現在的年齡時,將會擁有好得多的生活水平。22%認為會略好,19%認為不變,還有19%認為會更糟一些或糟很多。

就這一點而言,不同的美國亞裔族群有相當大的差異。近一半的越裔美國人(48%)希望自己孩子的生活水平最終會比他們現有的好得多。約三分之一的韓國人和印度人這樣認為,而持同樣看法的中國人和菲律賓人只有四分之一,日本人只有五分之一。總體而言,在海外出生者比在美國出生者對子女們的未來生活水平會更高的前景更加樂觀。

政治與社會態度

相比於一般公眾,亞裔美國人更有可能支持一個積極的政府,不太可能成為共和黨人。他們有一半是民主黨人或傾向於民主黨,只有28%的亞裔認同或傾向於共和黨。相比之下,在所有的美國成年人中,民主黨陣營擁有49%的支持率,而39%的美國人自稱認同或傾向於共和黨。印度裔美國人是最傾向於民主黨的亞裔(65%),而菲裔和越裔則最平均地支持兩黨。

總統奧巴馬在亞裔美國人中的支持率高於在全體美國人中。54%的亞裔贊成他作為總統處理工作的方式,一般公眾則只有44%持此態度。選舉日出口民調顯示,2008年,亞裔美國選民支持奧巴馬的比率遠超支持共和黨人約翰·麥凱恩的(62%比35%)。

總的說來,亞裔美國人更喜歡提供更多服務的大政府(55%),而非提供較少服務的小政府(36%)。相比之下,美國公眾整體上更喜歡一個較小的政府,而非一個更大的政府(52%比39%)。

儘管亞裔對政府的作用看法與美國公眾不同,他們在兩個關鍵社會問題上與意見相近。53%的亞裔美國人認為,同性戀應被社會接受而不是阻止,35%的人反對。關於墮胎問題,54%的亞裔美國人認為它應在所有或大多數情況下合法化,而37%的人認為它應該被定為非法。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註明本文鏈接:http://www.guancha.cn/PiYouDiaoChaZhongXin/2014_03_22_216001_s.shtml 原標題:美國亞裔崛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觀察者網 | 責任編輯:陳軒甫 更多

專題 > 觀察者譯文
  • 季莫申科撰文:烏克蘭將解放俄羅斯
  • 在克里米亞入俄前夕的演講(全文)
  • 烏克蘭問題不應干擾美國遏制中國
  • 總有一天,西方將丟掉冠冕堂皇之辭
相關閱讀
  • BBC:兩名冒用護照者為伊朗籍
  • 馬方又現反覆:冒用護照者不像亞裔
  • 加州新公投:有些族裔比亞裔更平等?
  • 加州限制亞裔生提案引強烈反彈
  • 美國亞裔成了新猶太人?
  • 新加坡上演「絕望的吶喊」?

推薦閱讀:

中國崛起的本來面目
對中國重新崛起的信心從哪裡來?| 寧南山
擺平這些中國才能真正崛起:膽略與實力
隨著大陸經濟的崛起,台灣民眾對大陸的看法有什麼變化嗎?
一帶一路紀錄片

TAG:美國 | 亞裔 | 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