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解碼」腸道菌群為肥胖治療提供新思路

來自法國農業科學研究院、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通過對169位肥胖和123位非肥胖的丹麥人的腸道菌群進行研究,首次發現肥胖和不肥胖人群的腸道菌群的種類和數量均存在顯著差異,並指出腸道菌群可以作為新的切入點,為日益困擾現代人生活的肥胖問題提供新的預防和治療思路。最新研究成果於近日在《自然》雜誌發表。[Nature.500:541–546.]

 

很多科學研究證明,腸道菌群與肥胖的發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且比「肥胖基因」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找到導致肥胖的真正「罪魁禍首」,或許能讓胖哥肥姐不再頭疼。

 

本研究採用了一種新的分析手段——定量宏基因組學(quantitative metagenomics)對292位丹麥人進行了腸道菌群分析。結果發現,根據個體腸道微生物基因的數量,即腸道微生物的豐富程度,可將人群分為兩組:低微生物豐富度群體和高微生物豐富度群體。研究發現,四分之一的樣本分布在低微生物豐富度群體,其餘的樣本分布在高微生物豐富度群體。而在低微生物豐富度群體中肥胖個體所佔的比例要顯著高於高豐富度群體,並且其中的個體顯現出更多肥胖的特徵。

 

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低微生物豐富度的個體往往攜帶更多的促炎症細菌,而高微生物豐富度的個體則包含更多的抗炎症細菌。低微生物豐富度的個體也含有更多的體內脂肪,大都表現出胰島素抗性,血清瘦蛋白增加,高血清胰島素,高甘油三脂和遊離脂肪酸,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現象,並且還伴有其他的炎症表徵,因此低微生物豐富度的人群患上前期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等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更高。

 

通過比較過去9年間體重的變化情況,研究人員發現低微生物豐富度群體比高豐富度群體有更明顯的體重增加。另外,他們還發現了8種具有潛在抑制體重增長功能的細菌,為開發新的對抗肥胖的醫學治療提供了思路。

 

本研究證實了研究人類「第二套基因組」——腸道微生物基因組的差異,能夠把不同類型的患病人群分類,並根據對低微生物豐富度人群和高微生物豐富度人群的分析,找出了幾種與肥胖相關的細菌種類,為肥胖以及相關慢性病的預防和治療做出了先驅性意義的研究,也為全球相關的臨床學家和病理學家們對肥胖等相關病症的研究指明了一條新的方向。


更多閱讀>>>

科學家發現抗生素改變腸道菌群代謝機制

腸道微生物群中存在炎症性腸病線索

GUT:改變腸道菌群或可治療疾病

推薦閱讀:

過度飲酒的危害大!補充益生菌為保肝、護胃、調理腸道!
便秘請吃翔?揭秘糞便膠囊
朱書:腸道守護者丨「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
腸道生態--小康健康沙龍01
六招腸道瑜伽擁有平坦小腹(圖)

TAG:肥胖 | 治療 | 腸道 | 思路 | N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