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的等待:張愛玲姑姑78歲始做新娘

    她是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起初知道她是在張愛玲的筆下,她清高智慧,張愛玲在她面前,也常常感覺到自己生活上的愚鈍。  張茂淵:不值得的等待

  她是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起初知道她是在張愛玲的筆下,她清高智慧,張愛玲在她面前,也常常感覺到自己生活上的愚鈍。

  張愛玲和張茂淵的合影,可以看出這個身材高大的女子,長相也還說得過去。她在張愛玲的身邊,有著自己的職業,說著一些「冬之夜,視睡如歸」的俏皮話,小姑獨處。

  在張愛玲的文字里,從未對姑姑的情事描述過。偶爾的幾篇關於姑姑的文字,也是欣賞與仰視的。張茂淵是個獨立的女子,有自己的工作,在電台講新聞,每天一兩個小時,換取不錯的報酬。她不大與人交往,親情淡薄,對張愛玲卻不錯。張愛玲年輕時與她有過一段時間相處,後來,張愛玲去了國外,兩個人便失去聯繫。但在張茂淵年紀大的時候,有一次還託過人打聽張愛玲,心裡還是有記掛的。原本以為,張茂淵的情感世界一如她給人的感覺,是濕涼的,有距離的。及至看到一場50年的等待,才生出許多疑惑來。

  時光退回張茂淵25歲那年,在開往英國的輪船上,她與26歲的英俊才子李開弟相遇。漫長的旅途兩人把該說的話都說了,便忘不掉彼此。無奈李開弟已有婚約在身,只能分手作別。後來,他結婚,夫妻據說也恩愛,但和張茂淵一直沒斷過聯繫,直到李開弟的老伴去世,張茂淵才在78歲的高齡嫁給他。

關於張茂淵與李開弟,還有個版本是說李開弟是因為張茂淵是李鴻章的外孫女而拒絕了她的愛情,但在後來的相處中,發現張茂淵並沒有因家族問題,而產生錯誤的人生觀,便也在心內認可了他,可這時,他已經結婚了。

  在這兩個故事的版本中,我還是堅持自己考證過的第一個版本,認為更具有邏輯性。

  讓我細追究的不是這樣一段50年的等待,到底是哪個版本更正確,而是這個故事的結果,無論哪個版本都是他們在等待50年後,結婚了。

  這樣的故事讀完,總無法把故事裡的張茂淵與張愛玲文字里的姑姑聯繫在一起。

  張茂淵在張愛玲的筆下是冷的,對親戚也如此。她不喜歡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在吃飯時見面也不留他。張愛玲說有一回在陽台上被撞破腿,告訴姑姑,想得到安慰,不想姑姑看了她的腿無甚大礙後,更關心的是陽台的玻璃,張愛玲於是趕緊去配玻璃。在張愛玲給我們的一些信息中,似乎很難讓人相信,張茂淵是這樣一個痴情的女人。有時懷疑作家是不是在寫別人時,總把自己的感覺不自知地加在對方身上。看看張愛玲身邊親密的人,一個張茂淵,一個炎櫻,無不脫俗拔塵,對周圍的人與事保持著相當的聰慧。

  可是,她們是否真如此就很難說了。就說張茂淵,她一直對張愛玲不錯,用公文紙給張愛玲寫信,在張愛玲去香港讀書時,她又托李開弟在香港作張愛玲的監護人。張愛玲到國外後,與姑姑斷了聯繫,也沒有想過再尋找。倒是張茂淵在晚年,很思念張愛玲,託人打聽過張愛玲的下落。

  從這些點點滴滴,拼湊出的關於張茂淵的碎片,與張愛玲筆下的姑姑是不同的。張茂淵心底還是很熱的。

  在文革時,李開弟受迫害,身體不好,張茂淵曾去農場幫他干過活。

張茂淵與李開弟從未斷過聯繫。在這場50年的等待里,張茂淵的付出一直比李開弟多。

  船上一別,不管何種原因,李開弟繼續過著自己的生活,結婚生子,而張茂淵卻一直等待著。

  這場50年的等待值不值?無從想像,在李開弟娶到78歲的張茂淵,看到她滄桑的容顏時,有何感想?會不會覺得有些殘忍呢?李開弟到底真愛過張茂淵嗎?如果真的相愛,為何不在年輕時爭取在一起?那時年華正好,就像沈從文詩里所言,在最美的年華,遇見一個最值得愛的人。

  如果僅僅是怕傷害了原配,為何又要和張茂淵一直保持著曖昧的聯繫,他難道不知道這對守候著的女子有多麼不公平嗎?

  結局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似乎皆大歡喜。可是如果李開弟的原配沒有早死,張茂淵沒有那麼長壽,這場50年的等待最終會等來什麼?

如果李開弟真的愛張茂淵,就應該讓張茂淵快樂。這樣的等待會快樂嗎?守候的苦是用時間搭出來的,一歲一歲磨蝕掉的豈止是青春呢?不能給她全部的愛,為何不讓她早早放棄希望?是不是看著愛自己的女人永遠與自己這樣曖昧著很有成就感?李開弟的自私真是沒得說。

  張茂淵等到78歲才結婚,真是遺憾。這樣的相守也算彼此得到嗎?他不過是在原配死了後才娶了她,他一輩子什麼也沒耽誤,張茂淵則只能用自己最難看的光景面對自己最愛的人。年輕時最熱烈的愛已經消逝,看見的是彼此皺紋縱橫的臉龐。難道他真愛她衰老滄桑的容顏?想想這些,這場等待真是有些殘忍。

  本文摘自《民國女子》

  

  
推薦閱讀:

龍潤茶,唯等待不負期待
有一種愛經不起等待
你覺得是什麼支撐著等待?
最糟糕的感覺,莫過於不知道應該等待還是放棄
等待之外還可以尋找

TAG:新娘 | 世紀 | 等待 | 張愛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