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冷知識:元旦為什麼是一月一日
咋一看,這個問題似乎毫無意義……
同樣是一年的開端,相比於春節而言,元旦似乎是一個毫無存在感的節日。西方社會也更加註重聖誕節,元旦似乎被徹底的搶了風頭。(然而元旦有放假啊)
那一年總得又個開端吧?
定一年開端的方法有很多,一般而言,大多數曆法是依據某種天文現象而制定:比如中國的農曆,春節一定是朔日(月亮和太陽合,換句話說,你這一天看不見月亮);再比如伊朗歷,這一天一定是晝夜平分(春分);但我們使用的公曆的1月1日,在天文上並沒有特殊的現象,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日子呢?
要解釋元旦的來歷,我們先要知道元旦是從什麼曆法來的:
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曆又叫格里曆,格里曆來源於儒略曆,而儒略曆來源於努馬歷,努馬歷來源於羅慕路斯歷。
羅慕路斯歷一年分為十個月份,第一個月是「Martius」,然後依次是「Aprilis, Maius, Junius, Quintilis, Sextilis,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這些月份名就是現在英語中使用的月份的來源。
Martius就是英語中三月(March)的來源,也就是說古代羅馬人是三月過新年的,為什麼是三月呢?這個時間是跟著春分點定的,古代羅馬人的新年在現代慢慢演變成猶太教的逾越節和基督教的復活節。
但是羅慕路斯歷超級混亂,一年有十個月,每個月30或31天,剩下的61天不分配給任何一個月。
直到有一天,有一個人看不下去了,決定改曆法。這就是羅馬國王努馬·龐皮里烏斯。
努馬決定在一年中再加入兩個月份,一個叫「Ianuarius」,29天,放在年初;一個叫「Februarius」,28天,放在年末。後來人們把"Februarius"提到「Ianuarius」之後,而這兩個詞在英語中演變為一月January和二月February。
但這個曆法對於閏年並沒有很好的管理方法,甚至是採用人為干預的方法。管理的官員甚至有權利隨意增加或減少一年的天數,以謀求自己的政治利益。到公元前45年,又有一個人看不下去了,決定改革立法,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凱撒大帝。
在凱撒成為獨裁官之後,一位亞歷山大的天文學家勸他學習埃及人,以太陽為參考重新設計曆法,設計了每年365天,每四年設定一個閏年的做法。
這個時間定下來之後,冬至的時間也就確定了,就是12月25日,聖誕節。在公元五世紀,還有些地方把聖誕節定為一年的開始的。
等等,我們現在的冬至不是12月21或22嗎?為什麼是12月25日聖誕節?這裡解釋起來又是一大篇文章,這裡只能簡要說一下結論:聖誕節不是耶穌的生日,它的來源十分複雜,其中一個來源是異教徒慶祝冬至的節日,在早期,基督教是禁止慶祝聖誕節的……
然而,儒略曆並沒有那麼準確,人們發現冬至日慢慢的往前漂移,聖誕節那天已經不是一年的冬至日了,甚至提前了十幾天,這讓修改曆法的任務變得更加緊迫。
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決定修正儒略曆,把閏年的規則從4年1閏改為400年97閏,這個曆法稱之為格里高利曆,簡稱格里曆,沿用至今,即現在的公曆。
但已經往前漂的冬至日怎麼辦?強行扭回來唄!在1582年,格里高利曆跟儒略曆差了正好10天,於是依照公元325年羅西亞會議的時間,把冬至日強行扭到12月21日(為什麼不是前文說的25日?因為開羅西亞會議的時候冬至日已經漂移了3天)
於是,我們可以這樣定義元旦:它是冬至日之後的10天。
總結起來,元旦的歷史是這樣:
羅慕路斯歷:元旦是春分(即現在3月21日)
努馬歷:增加了1月和2月,元旦往前移
公元前45年:儒略曆規範了曆法
公元五世紀:元旦設為冬至日,即聖誕節,現在的12月21日。
(然後很長的時間裡,冬至日不停往前漂移)
1582年:格里曆出現,重新將冬至日安排在12月21日。元旦即成為冬至之後10天。
但格里曆的改革並沒有很快得到應用,很多地方仍然使用儒略曆。1752年,英格蘭決定把儒略曆改為格里曆,1752年9月2日之後直接跳到9月14日,中間跳了11天(為什麼不是10天?因為1792年恰好是閏年加1天)
隨著工業革命的產生,英國把這個曆法推廣到世界各地,成為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曆。
所以,你知道為什麼元旦選擇在這麼一個看上去普普通通沒什麼天文意義的日子了吧。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元旦沒有太多傳統習俗,本來應該慶祝新年的日子都被聖誕節和復活節給搶了啊。
推薦閱讀:
※海盜旗飄揚——淺談現代海軍中的海盜旗標誌
※勇闖最後的「男權大陸」:女人們是如何登陸南極的?
※10個很有意思的冷知識
※為什麼新暴龍會有小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