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吳清源以百歲高齡辭世:從此,蒼穹為枰星為子

吳清源以百歲高齡辭世,成千載紋枰傳奇從此,蒼穹為枰星為子

「昭和棋聖」吳清源的離去,不僅令棋壇、文化界唏噓,或許更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文匯報記者  傅盛裕  2014-12-02第10版11月30日凌晨1時11分,吳清源在日本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去世,享年100歲。8天前,為慶祝這位棋手的百歲壽誕,楊振寧、梅葆玖、張震等頗有淵源的名流和聶衛平等知名棋手,都致以祝福。從天才少年,到圍棋之神、昭和棋聖、一代宗師,吳清源的名頭在變,人生階段也在不斷遞遷。段祺瑞府上的棋客,國讎家恨的陰影中隻身東渡的少年,擂爭十番棋中的風雲「豪俠」,時代傾軋下的異鄉人,晚年又在故土重獲尊隆。本名吳泉,字清源的棋手,或許也用生命歷程具象了對名姓和人生的隱喻:等到前頭山腳盡,堂堂「泉」水出前村。打譜:少年棋客吳清源1914年出生於福建,當年舉家遷往北京。7歲在父親的指引下學棋,直到1925年,迎來人生的第一次波折。是年,吳清源11歲。彼時的北京剛經歷袁世凱死後的紛爭,時任國務總理是段祺瑞。段祺瑞嗜棋,延攬顧水如、汪雲峰等高手到家中下棋,並給予不菲的酬勞。對無從以下棋謀生的棋客而言,段府無疑是名利雙收的去處。尚且寂寂無名的吳清源,正在經歷從早到晚的習棋過程。一隻手拿著沉重的棋書,一隻手打譜,累了就換一隻手繼續,以致吳清源的兩手中指後來都彎曲變形。10歲左右,吳清源已通讀江戶末期棋士本因坊丈和、幕府末期棋士秀策和明治及大正年間棋士川龜三郎的棋譜。不惟如此,父親還訂閱日本的新譜,供吳清源打譜之用。1925年,吳清源略有棋名,由顧水如引薦入段府,從此一鳴驚人。翌年,父親因肺結核去世,吳清源每月在段府的100元獎學金,反倒成了補貼家用的支柱。1926年,段祺瑞下台,吳清源常去天安門西側的中山公園來今雨軒下棋,「天才少年」名滿全城。此後,日本棋士相中了吳清源,有意邀請他赴日學棋。著名棋士瀨越憲作七段將吳清源與幕府末期的天才本因坊秀策比肩,動了接引之心。1928年10月,吳清源和母親、大哥坐上商船「長安丸」號,10天後抵達東京。吳清源的監護人、北洋政府要員楊子安送行時囑託:「希望你兩年後回來。」孰料,此去經年,幾成永訣。爭鋒:名局風流「他身穿藏青色底白碎花紋的筒袖和服,手指修長,脖頸白皙,使人感到他具有貴族的睿智和哀愁,如今又加上少僧般的高貴品格。從耳朵到臉型,都是一副高貴相。過去從未有人給我留下這樣天才的鮮明印象。」寫這話的,是川端康成。話里的那個「他」,是吳清源。吳清源在日本的棋路,始終清寂。某種程度上,他堪稱「棋痴」。最知名的例子,是與木谷實的對弈。為了一手勝負棋,吳清源幾乎身陷「入定」之態,連對手的昏倒都渾然不覺。待到回過神來,才發現對手的異狀。這一幕被導演田壯壯如實搬進了2007年上映的紀錄片《吳清源》里。田壯壯回溯說:「在那麼複雜的情況下,周圍亂成一鍋粥,他居然什麼都不知道。後來日本人不滿了,對手倒了居然不放棄下棋,就砸他家玻璃。我看過吳清源擺棋譜,同時完全進入了自己的場里了,一個小時頭都不抬起來。」吳清源早年在日本,不只為名局而生,簡直為風雷而動。最知名的一局,是1933年,19歲時與當時日本最高段位本因坊秀哉的「三三、星、天元」布局。第5手下在天元,在當時無異於石破天驚。事實上,行棋過程中,秀哉多次打掛中止比賽,與弟子共同研究,以至於10月16日開始的對局,到次年1月19日才結束。由於中日之間已是戰雲涌動,吳清源與秀哉之戰,被冠以更多「中日相爭」的意味。最終,秀哉以二目勝,終結了這場「世紀長局」。1937年,罹患肺結核的吳清源開始了長達15年的「擂爭十番棋」,以一人之力擊敗當時日本的一流高手,且將對手的交手棋份降格。這場「懸崖邊上的白刃格鬥」過後,吳清源的棋藝,足稱當世無兩。「昭和棋聖」的美譽,也塵埃落定。流離:險成「棄子」作家金庸是吳清源的棋迷,說起他最佩服的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吳清源」。在為吳清源傳記《天外有天》所作的序言中,金庸寫道:「圍棋是中國發明的,近數百年來盛於日本。但在兩千年的中日圍棋史上,恐怕沒有第二位棋士足與吳清源先生並肩。這不但由於他的天才,更由於他將這門以爭勝負為唯一目標的藝術,提高到了極高的人生境界。」可偏偏,棋有出塵心,世無成全意。1946年,日本棋院將吳清源除名。聯想到二戰的敗局,這個決定多少有政治層面的壓力。同時,吳清源的護照也被收回,全家轉為「黑戶」,孩子的上學、求職、婚姻,都問題陡生。1961年,吳清源遭遇車禍,草率收治,留下後遺症,棋力衰減。最直接的例證是,1965年參加「名人」戰循環賽,吳清源吞下「八連敗」的苦果。但也正是這個「棄子」時期,吳清源向哲學和宗教求得了解脫。妻子吳和子也是他的力量所在。雖然電影《吳清源》只有有限的愛情戲,田壯壯卻說,「特別佩服師母」。「圍棋界所有的人都說,最偉大的就是師母。為什麼呢?說你伺候人容易,伺候『神』太難了。吳老師生活里是一個不問人間一點事情的人,師母對我說,給他吃一年麵條,他不會問為什麼老吃麵條?一件衣服,你一個月不給他換,他也不問你為什麼不給我換衣服?」田壯壯在受訪時表示。曾任台灣清華大學校長的沈君山寫道:「對吳先生而言,圍棋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哲理,反覆爭棋的最後目的,是從中領悟建立圓滿調和的道。」棋道即人生。這是吳清源的哥哥吳景略的斷語。還鄉:故國神遊1984年,吳清源的棋士生涯畫上句號。第二年,他首次踏上新中國的土地。在此之前,隨著中日建交、關係緩和,一些破冰已悄然開始。1982年,由中國導演段吉順和日本導演佐藤純彌合作執導的電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公映。故事主人公以吳清源為原型,著名電影藝術家孫道臨和日本名角三國連太郎的對手戲也成就一段傳奇。關於吳清源的棋譜、傳記、著述,也開始在兩岸三地出版。有不少名導演動過為吳清源拍紀錄片的念頭,最終,任務交給了田壯壯。除了個中因由,田壯壯直言:「後來我才明白,吳清源想找個大陸的中國人來拍他的自傳。」日本作家江崎誠致寫過一句話:「如果說今天的高手棋藝是一次元的話,那300年前的道策是二次元,而吳清源的棋藝是三次元。」吳清源在晚景中的自況也是「一百歲後我也要下棋,兩百歲之後我在宇宙中也要下棋」。國祚民生,山長水闊,攔不住堂堂泉水。在吳清源這裡,唯棋,超越生死。田壯壯說,吳清源曾送他一個棋盤,上邊寫著「時間」的「時」,「吳老師說,一切都是緣,時間不到做不了。」
推薦閱讀:

陳祖德王汝南到底有多「佩服」吳清源?

TAG:吳清源 | 百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