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 繪像普門品頌(印光法師)
065 繪像普門品頌(印光法師)
繪像普門品頌
印光大師
大哉觀世音,徹證法界藏;乘大悲願力,普現諸色相。尋聲以救苦,隨感而遍應;如月到中天,萬川悉印映。良由眾生心,與菩薩無二;因其背覺故,遂致成隔異。既遇諸災
難,仰冀垂救援;即此一念心,便契真覺源。以故一起念,念於菩薩名;遂於當念中,蒙救離災刑。世尊在靈鷲,席宣法華經;無盡意菩薩,以名敬致征。世尊遂略說,現身救苦
事;大地舉一塵,略示少分義。由是諸眾生,得有所怙恃;如天地覆載,如父母撫育。昔有一善士,欲廣菩薩慈;泥金書普門,兼繪救苦儀。年代已久遠,幸得常保守;故致吳蝶
卿,親獲謹承受。欲啟世正信,因祈為著語;願令法界眾,同證實相理。乃忘其固陋,略表諸因緣;庶幾見聞者,登第一義天。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事證──覺世經說證:明天啟間,杭城大火,有江右商,兀坐危樓,自知莫救。人見白衣大士,洒水樓旁,火熄。眾叩作何善?商謝無之。後其叔言:彼父歿,遺產五百金,
彼嫡出而長,四弟庶出而幼。彼經商廿余年,積五千金,諸弟婚畢,析產為五均分之,合族義焉。按此一行如是,則其人可知矣。大士感應事迹,多不勝錄。當閱本跡感應頌,及
靈感錄,可知其概。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事證──夷堅志:宋徐熙載之母程氏,平素敬奉觀音。紹興四年,熙載館彭大任家,挈二子往。及歸,僦(賃也)石鎮航船。長江淼漫,三更許,風雨暴至,怒濤拂空,榜人
莫呈其技。熙載念父子寄命一葉,脫葬魚腹,老母誰養?即率同舟齊聲持觀世音菩薩名。良久,遇巨桑一株,眾力挽之,系繂(音律,船上大索也,)泊焉。侵晨視之,則在高沙
浦中,不見巨桑。逾日抵家,母迎笑曰:「昨夕夢一媼導汝父子歸來,今果然。」始驗菩薩垂救也。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
事證──普陀山志:宋徽宗崇寧間,戶部侍郎劉達,給事中吳栻,同使高麗。及還,自群山島,經四晝夜,月黑雲翳,冥濛不知所向。舟師大怖,遙叩普陀,俄神光滿海,四
矚如晝,歷見招寶山,遂得登岸。又冥祥記:劉宋元嘉間,顧邁舟發石頭城,風號浪闊。急誦觀音經十餘遍,風息浪平,屢聞奇香,遂得安濟。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事證──冥祥記:晉南宮子敖,戍新平,為長樂公所破,合城數千人皆被戮。子敖知不可免,但誠心念觀世音。及戮至子敖,群刃交下,或高或低,持刀人忽疲懈,四肢不隨
。長樂公驚問曰:「汝有何能?」子敖答曰:「能作馬鞍。」遂釋之。子敖並不知何以作此言。彼造一大士小像,行則頂戴,止則禮拜。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
事證──佛祖統紀:梁釋慧簡,精修戒律,虔誠勇毅,世罕其選。荊州廳事東,有別齋三間,多鬼怪,人不敢入。簡居之,自住一間,余安經像。夜見一人,黑衣無目,從壁
中出,倚簡門上。簡心甚了了,但口不得說,遂默念觀音聖號。良久,鬼冉冉入壁而沒。簡徐起澡漱,禮誦如常。次夜夢向人曰:「仆於漢末居此,已數百年,性剛直,多所不堪
,君誠凈行好人,特相容耳。」遂絕。
【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擊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事證──法苑珠林:晉竇傳,河內人,永和中,為高昌步卒呂護俘執之。同伴七人,共系獄,克日將殺。僧支道山,時在護營中,與傳相識。聞其被禁,往候之。傳謂曰:「
今命在頃刻,能相救乎?」山曰:「若至心念觀音,必有感應。」傳遂專心默念三晝夜,械鎖忽自解。傳念同伴桎梏,何忍獨去,復懇菩薩神力普濟。言畢,餘人皆以次解脫,遂
同遁。眾還鄉里,咸敬信奉法焉。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
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怨,仇也,冤枉也,世多通用。)】
事證──上海天潼路,蔡仁茂玻璃店主蔡仁初,民十七年二月廿八日,被匪綁去。蔡默念觀音,初則車輪胎爆,次則汽油起火。匪乃打蔡三槍,蔡適跳三跳,故無傷,匪遁而
蔡歸。(聞本人說。)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事證──福報錄:杭州徐文敬公,身居台鼎,福慧交修,喜與人講三教聖賢事迹。集刊敬信錄等書,孳孳引人為善。太夫人日誦觀世音聖號千聲,喜談因果,家人環聽,娓娓
不倦。翻刻玉曆鈔傳,願人改過為善。每遇凶年,必捐資周濟親族,無德色。公子本,官至東閣大學士。療,官甘肅巡撫。孫以烜,官侍郎。景熹,官鹽法道。諸曾孫輩,科第蟬
聯。
【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經證──大悲咒經:佛在普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中,與無量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俱。時觀世音,密放神光。眾會問佛,佛言觀世音菩薩欲安樂諸眾生,故放此光。於是觀
世音先說此咒功德,次說此咒,並說咒之形貌狀相,所謂大慈悲等十心,並諸利益。佛言:「此菩薩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
生,故現作菩薩。」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經證──華嚴經十地品:金剛藏菩薩說第六地已,天女奏樂贊佛。偈曰:威儀寂靜最無比,能調難調世應供,已超一切諸世間,而行於世闡妙道。雖現種種無量身,知身一一
無所有,巧以言辭說諸法,不取文字音聲相。按此下各應身,所引華嚴經文,雖非觀世音菩薩事迹,然於菩薩應現度生之道,大有發明,閱者須注意而圓會焉。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經證──不空罥索經云:誦是咒者,得二十種利益,復獲八法。一者臨終見觀自在菩薩,作比丘像,現前慰喻。又傳燈錄,載達磨祖師化後,魏宋雲於蔥嶺見之,世傳師為觀
音化身。又高僧傳,記寶志禪師靈跡甚多,梁武帝命張僧繇寫師像,師剺面出十一面觀音,妙相殊麗,或慈或威,繇不能寫,世謂師亦觀音化身。高僧傳三集,萬回師謂:僧伽大
士亦觀音化身。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
經證──華嚴經入法界品:海幢比邱,從其額上,出無數百千億梵天,色相端嚴,世間無比。威儀寂靜,言音美妙,嘆佛說法,嘆佛功德,令諸菩薩悉皆歡喜。能辦眾生無量
事業,普遍一切十方世界。按海幢比邱,寄位六住,變現如是。況觀音以過去古佛,隨機示現,豈凡情世智而能測度乎哉!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
經證──華嚴經入法界品:海幢比邱,從其眉間白毫相中,出無數百千億帝釋,皆於境界而得自在。摩尼寶珠系其頂上,光照一切諸天宮殿,震動一切須彌山王,覺悟一切諸
天大眾。嘆福德力,說智慧力,生其樂力,持其志力,凈其念力,堅其所發菩提心力,讚樂見佛令除世欲,讚樂聞法令厭世境,讚樂觀智令絕世染,止修羅戰,斷煩惱諍,滅怖死
心,發降魔願。興立正法須彌山王,成辦眾生一切事業,如是所作,周遍法界。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經證──華嚴經入法界品:觀自在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眾生之前。或以布施攝取眾生,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
,攝取眾生。或現種種不思議色凈光明網,攝取眾生。或以音聲,或以威儀,或為說法,或現神變,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為化現同類之形,與其共居,而成熟之。」
【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經證──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贊喜目觀察眾生夜神偈曰:法身恆寂靜,清凈無二相,為化眾生故,示現種種形。於諸蘊界處,未曾有所著,示行及色身,調伏一切眾。不著
內外法,己度生死海,而現種種身,住於諸有界。遠離諸分別,戲論所不動,為著妄想者,弘宣十力法。一心住三昧,無量劫不動,毛孔出化雲,供養十方佛。得佛方便力,念念
無邊際,示現種種身,普攝諸群生。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
經證──華嚴經離世間品:普賢菩薩頌菩薩行曰:深知變化法,善應眾生心,示現種種身,而皆無所著。或現於六趣,一切眾生身,釋梵護世身,諸天人眾身,聲聞緣覺身,
諸佛如來身,或現菩薩身。修行一切智,善入軟中上,眾生諸想網,示現成菩提,及以諸佛剎。了知諸想網,於想得自在,示修菩薩行,一切方便事。
【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
經證──華嚴經入法界品:嘆菩薩德曰:已得自在清凈神通,乘大智舟,所往無礙,智慧圓滿,周遍法界。譬如日出,普照世間,隨眾生心,現其色像。知諸眾生,根性慾樂
,入一切法,無諍境界,知諸法性,無生無起,能令小大,自在相入。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
經證──悲華經:無諍念王太子,名為不眴,於寶藏佛前發願云:是諸眾生,以親近惡知識故,退失正法,盡諸善根,攝取種種邪見,以覆其心,行於邪道。願我行菩薩道時
,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免此苦惱者,我終不成正覺。寶藏佛授記云:汝觀眾生,生大
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眾生住安樂故,今當字汝,為觀世音。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
經證──華嚴經光明覺品,偈云:若以威德色種族,而見人中調御師,是為病眼顛倒見,彼不能知最勝法。如來色形諸相等,一切世間莫能測,億那由劫共思量,色相威德轉
無邊。如來非以相為體,但是無相寂滅法,身相威儀悉具足,世間隨樂皆得見。按,初地菩薩,已能百界作佛,況古佛現身之觀音乎?故宜以觀佛之義觀觀音也。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
經證──華嚴經入法界品:海幢比丘,從其足下,出無數百千億長者居士婆羅門眾,皆以種種諸莊嚴具莊嚴其身,悉著寶冠,頂系明珠。普往十方一切世界,雨一切寶,一切
瓔珞,一切衣服,一切飲食,如法上味。一切華,一切鬘,一切香,一切塗香,一切欲樂資生之具。於一切處,救攝一切貧窮眾生,安慰一切苦惱眾生,皆令歡喜,心意清凈,成
就無上菩提之道。
【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
經證──華嚴經入法界品:遍行外道語善財言:「善男子!此都薩羅城中,一切方所,一切族類,若男若女,諸人眾中,我皆以方便,示同其形,隨其所應而為說法。諸眾生
等,悉不能知我是何人,從何而至,唯令聞者如實修行。善男子!如於此城,利益眾生,於閻浮提城邑聚落,所有人眾住止之處,悉亦如是而為利益。」按遍行外道,寄位十行,
所行如是,則觀音可知。
【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
經證──華嚴經入法界品:海幢比丘從其兩膝,出無數百千億剎帝利婆羅門眾,皆悉聰慧,種種色相,種種形貌,種種衣服,上妙莊嚴。普遍十方一切世界,愛語同事,攝諸
眾生。所謂貧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憂苦者咸使快樂。復以方便而勸導之,皆令舍惡,安住善法。按,圓教初住菩薩,即以分證法身,非凡情所能測度。況
已後之四十位菩薩乎?況古佛示現之觀音乎?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事證──洱海叢談,載觀音七化:一唐永徽間,化白須老人,戴紅蓮瓣冠,披袈裟持缽,至農家乞食。二化梵僧持缽,向饁婦乞食。三化梵僧坐寶山磐石上。四化一僧持杖擎
缽,牽白犬乞食開南郡。五化僧執楊枝,躡木屐行走,馬追之不及。箭射之,箭皆化為蓮華,今洱東所謂蓮華菜也。六化游僧,忽騰空現大士相。七化僧名菩提陀訶。此乃節錄。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事證──普陀山志:清康熙廿八年南巡,將到禾城,忽見老嫗簪紅華一朵,獨操小舟,直過御舟前。帝問:「何船。」曰:「漁船。」「有魚否?」曰:「有。」倏不見,悟
為大士化身,遂賜帑重興普陀前後兩寺。又夢廠雜著,載漢囗孝子閔貞,欲追摹父母遺像。日虔禱大士前,感大士為現其父母像,得摹以奉祀。其他現女身事甚多,不能盡紀。欲
悉知者,可閱觀音感應頌,及靈感錄。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事證──觀音感應傳:唐元和十二年,陝右金沙灘上,有艷女挈籃賣魚,人競欲室之。女曰:「余授經,一夕能誦普門品者事之。」黎明能者二十。女曰:「一身豈能配多夫
?請易金剛經。」如前期,能者復居其半。女又易法華經,期以三日,惟馬氏子能。迎入門,女即死,糜爛立盡,遂瘞之。他日有僧來訪,馬氏子引至墓所。僧振錫,墓棺同開,
惟黃金色鎖子骨存焉。僧曰:「此觀音菩薩,憫汝等以化現耳。」言訖,騰空而去。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經證──華嚴經入法界品:遍行外道告善財言:「善男子!閻浮提內九十六眾,各起異見而生執著,我悉於中方便調伏,令其舍離所有諸見。如閻浮提,餘四天下,亦復如是
。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如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無量世界諸眾生海,我悉於中隨諸眾生心之所樂,以種種方便,種種法門,現種種色身以種種言音而為說法,
令得利益。」
【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經證──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贊佛偈曰:汝應觀法王,法王法如是;色相無有邊,普現於世間。佛身一一毛,光網不思議;譬如凈日輪,普照十方國。如
來神通力,法界悉周遍;一切眾生前,示現無盡身。如來說法音,十方莫不聞;隨諸眾生類,悉令心滿足。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
事證──現果隨錄:明徽人汪姓者,家居崑山,持齋三年,擬至普陀進香。某年元旦,已束裝下船矣,忽店旁火起,急報促回。汪曰:「吾積誠三載,方朝菩薩,豈以一店易
吾志乎?縱被毀,吾不歸矣!」竟揚帆而去,進香畢,回昆見四麵店屋,俱成焦土,汪店樓房,巍然獨存,萬人驚嘆。又高僧傳二集:北魏釋法智為白衣時,行澤中,忽遇猛火延
燒,四面俱至,自分必死,惟至心誦觀世音。俄而火過,草無遺莖,惟智容身地未延及。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事證──法苑珠林:晉徐榮,山東琅玡人,嘗至東陽,還經定山,舟人不習水道,誤墮洄洑中,垂欲沉沒。榮無復他計,惟至心呼觀音名,須臾如有數十人齊力牽引者,頃時
湧出洄洑中。沿江而下,日已暮,天大昏暗,風雨均厲,前駛不知所向,而涌浪轉盛,船幾欲覆。榮至心誦佛經不輟,忽見山頭有火,烈焰熾盛,徹照江心,回舟趨之。安然達岸
,既至,光息,無復所見。明日問浦中人,昨夜山上是何火,皆雲無之,乃知佛力冥佑也。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事證──異談可信錄:明沈文崧,宰山左。有同官某,親老無子,將奉差西藏。沈慨然代往,跋涉險阻,三年始歸,聞者嘆其高義。隨仆夏祥最忠,一日晦霧,至陡[土+反],
下臨深澗萬丈。二仆墮澗,沈馬足已陷,忽仰見雲霧中大士手持青蓮,向沈指導,俄頃身已越澗至平地。痛喪二仆,久之昏黑,聞人語聲,急呼之,則夏祥獨至矣。問何能來?曰
墮澗時,有綠毛人長丈余,自澗中負出。主僕相抱大哭。高文良公為繪大士像,書年月紀之。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事證──冥祥記:晉潘道秀,從軍北征失利,至心念觀世音,夢寐輒見菩薩在前後。後南奔,迷不知道,于山中空際忽睹聖容,如今行像,指示歸路。秀作禮罷,遂不見,得
歸路還家。又,異談可信錄:貴州修文縣白水洞,產水銀,夫役千餘,岩下居民數百戶。洞前二里許有溪,忽來一美婦,浴其中,乳垂至臍。居民空室趨觀,甫近溪,轟然岩塌,
廬舍俱陷,浴婦竟杳無蹤,方悟大士化身拯眾。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事證──慈恩法師傳:師度玉門關,晚宿沙漠中。相從之胡人石磐陀者,忽心變,拔刀起向法師。師起,念觀世音菩薩。胡見已還卧,師與馬令去。又,天竺志:黃巢作亂,
所過殺戮甚多。至杭,老稚數百萬,泣拜大士,願垂慈佑。及錢鏐與戰,聞空中念佛聲,仰視雲端,旌幢寶蓋,擁護大士。其火首金剛、天龍、修羅等眾,扈從無算。繆兵見之,
勇氣百倍,巢曰:「佛士也!」遂遁去。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事證──齊書:孫敬德防北陲,造觀音像禮事之。後為劫賊橫引,斷死刑,其夜禮懺流淚,忽如夢,見一僧,教誦救苦觀音經千遍,得免苦難。敬德誦至臨刑時,足千遍,刀
斫折為三段。三換刀,折如初,丞相高歡表請免刑,遂得放歸。又,高僧傳二集:唐靺鞨人帝示階,逃入高麗,拾得二寸許銅像,不知何神,安皮袋中,飲啖酒肉亦祭之。高麗疑
是細作,斫之,三刀不傷。出像,背有三刀痕。曰此佛像,可往唐國咨問。階乃於幽州出家。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事證──法苑珠林:唐董雄,貞觀中為大理丞,幼奉佛素食,因坐李仙童事,與王忻等數十人同系獄。雄專念普門品,鎖自解落在地,鉤連不開。即告御史張守一驗之,錯愕
良久,重鎖嚴封而去。雄仍誦,鎖復解墮地有聲,朱封如故。忻初不信佛,其妻誦經,輒誚曰:「何為異端所媚?」及見雄事始知佛力廣大,深悔不信之咎,因虔誦菩薩名,鎖亦
脫。一時台中內外聞者奇之,同獄囚俱獲免。
【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事證──南五台山示跡記:隋仁壽中,山有毒龍,變作道士,賣葯於京都。服之,立刻升天,實以妖通置於山中龍窟而食之。忽來一僧,結茅峰頂,伏彼妖通,使安窟穴,民
被庇蔭,入道者眾。次年六月十九入滅,及茶毗時,東峰上現金橋,列諸天眾,音樂天華,異香馥郁。南台百寶燦爛,廣莫能知,於煙雲之間,現自在端嚴之相,慈容偉麗,瓔珞
珠衣,煥然對目,始知觀音大士示跡也。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事證──夷堅志:族人洪洋,夜歸,忽大聲發山澗,如數十本巨木摧折,亟下轎謀避處,而物已來前,身長三丈,從頂至踵,皆燈也。洋素持大悲咒,急誦之,物植立不動。
洋喪膽仆地,然誦咒不輟,物乃退,曰去矣,徑入畈下民家而沒。洋歸,得病而愈,二轎夫竟死。後訪民家,一門死於疫,始知物乃癘鬼也。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事證──南海慈航:明閩人雷法振,燒炭為業。家有鴨欄木,紋理精細,欲刻大士像,未果。一日入山燒炭榛葬叢中,突一虎來搏。忽有綽約婦人,當虎叱之,虎懾伏叩首退
。振拜問姓名,曰:「身是君家鴨欄木耳。」遂不見。振感悟,擇吉雕刻,終身持齋頂禮。又,太平廣記:唐王令望還卯州臨溪,路極險阻,忽遇猛獸,震怖非常。急念金剛經,
猛獸熟視,曳尾而去。須知念觀音,比念金剛經,理無優劣,事更簡易。若逢險難,尤宜專念觀音。
【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事證──談藪:宋賴省干,以妖術殺人祭鬼,於浙中買十餘歲童女以供用。一女之母奉大士,隨之習念心經。至輪祭時,沐浴妝飾,鎖空宅中。女自分必死,一心誦經,夜半
,有物自天窗下,光閃如電。急誦揭諦咒,口中忽出光,物慾進復卻。女口中光漸大,射物鏗然有聲,仆地。值邏卒過,女呼殺人,卒破壁出女,見一大白蟒死矣。捕賴及家人,
依法治之。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事證──山西蔚州,夏秋間,每雨必有小雹。其地各村小廟中,必有僧住,自夏至秋收時,不許閑人入廟,甚嚴肅。僧每日按時誦經咒,名為念苗經,若逢天濃陰,雲現凶象
,雖非誦經鐘點,亦必特為虔誦,以期不至雨雹壞稼也。余於清光緒十三年,朝五台,至其地,住月余。見凡雨必有小雹,如小豆者少許,問其邑人,遂知誦經止雹之事。釋印光
識。
【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事證──天竺志:吳越王錢鏐,起自草野,誓奠東南,猶豫未決。夜夢一婦人謂曰:「汝慈悲不殺人,將藩翰一方,中原天子五易姓,汝之疆土自若,子孫綿遠,封侯拜相,
廿余年當覓我於天竺山中。」鏐自是所向無前,屢有神助,故書之於冊,昭示子孫,世世崇祀。又,越州董昌作亂,鏐禱大士,乃出兵。對敵之際,空中聞萬騎馳驟之聲,昌一見
褫魄,不接戰即敗走,而全越底定。
推薦閱讀:
※演培法師《六祖壇經講記》坐禪品第五
※淨空法師開示:如何把弘法利生的工作做好?
※娑婆佛子應修的彌勒淨土法門 成一法師_大慈彌勒文化
※恆傳法師:《藥師經》上有雖不破屍羅而破規則,這裡的「屍羅」是什麼意思呀?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