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意識背後的安倍歐洲行
橋本隆則/文
安倍首相的又一次訪問歐洲,上次訪問歐洲之前,日本媒體曾經關注安倍夫人是否拉著夫君的手下懸梯,大家並不對安倍的訪歐成果有很多的期待,這樣官廳八卦成為媒體的關注對象。
五月黃金周,安倍首相趁日本的長期休息,出訪歐洲6國。而且其中有4個國家曾經是中國領導人訪問過的歐洲國家,筆者認為這是安倍首相宣傳自己領導成果的一次出訪。作為歐洲,中國曾經有過雪中送炭,在歐洲金融危機時,中國曾經大量購買過歐洲國家的國債,幫助過歐洲國家度過險境。並且歐洲方面也想利用中國作為牽制美國的一張牌,於是就有了所謂美中歐三個權力中心的提法。 而日本當時自顧不暇,對於來自歐洲的求助視而不見,並且在外交中也是以美國為中心,並且重視亞洲太平洋地區,雖然與韓中不合,但外交重點還是這兩個國家。另一方面,安倍首相的地球儀外交開展以後,日本去年訪問過英國,北愛爾蘭,並且參加了G8會談,在今年還前往荷蘭,參加世界核首腦會談,重新建立起與歐洲首腦外交。 對於歐洲國家,特別是英國來說,安倍首相的靖國神社,慰安婦問題,以及要重新修改河野談話,以及提倡國家主義的種種行為,對於在二戰中受到損害的英國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的感覺。所以安倍首相就想通過這次訪歐,徹底改頭換面,建立一個新的外交形象。 今年1月達沃斯會議中,安倍第一參加會議,就發表了一個驚人的演說,把現在的日中關係比喻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日德關係,並且安倍首相還充滿自信地向世界宣布日本經濟正在恢復。所以英國媒體第一個站出來質疑日本的立場:安倍首相個人想修改日本修改歷史是一個正確的行為,表明這是他的一種國家主義想法。並且警告安倍首相,個人的想法不一定是日本國家利益,如果理解這點就是國家主義者。
這次安倍首相的歐洲之行,是在奧巴馬總統亞洲訪問之後,也是美國方面最高行政長官第一次公開宣布,釣魚島(尖閣群島)是在日本施政下,所以適用於美日安保體條約之後的訪問。為何美國會這麼乾脆地表明態度就有烏克蘭局勢變化的原因,美國就希望通過在亞洲,改變原來曖昧的態度,來拉回歐洲那些變心盟國的心。
日本這次訪問歐洲,是因為歐盟現在需要與美國一起重新圍堵俄羅斯,而美國也需要參加這個圍堵,所以在亞洲的關注力就會下降,這樣日本就需要出現來填補美國的空白。這也是安倍首相又開始想與韓中改善關係的原因,暫時穩住這兩個國家,否則在美國著力點有所轉移的時候,日本單獨面對以上國家將會力不從心。
來自首相官邸的消息,這次出訪,日本方面不會公開提及中國威脅,因為這個論調已經在之前的G7首腦會談上已經說過,沒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這個話題。並且現在歐洲現在與中國眉來眼去,中國的經濟實力增加,軍事能力增強這是規律,歐洲國家自己也知道。現在在美國的釣魚島表態之後,日本反而會表現出一種和解的姿態。
歐洲與美國一樣,現在跟日本在一起圍堵中國的戰略很明確沒有,因為中國的經濟能力是歐洲重新振興的關鍵,而安倍首相自己也明白,在增加消費稅以後,日本經濟也是要與中國改善關係。
歐洲現在還有一個決定,就是準備把歐洲各國組成的國際治安支援隊從阿富汗撤離,那麼為了美國,安倍會不會高唱:積極和平的口號,讓日本自衛隊代替歐洲部隊,前往阿富汗呢?安倍首相難以捉摸,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這就是安倍首相的新歐洲游。
推薦閱讀:
※歐委會主席:G20應為鋼鐵產能過剩找到解決方案
※如果你想移民歐洲
※快訊:歐盟加大投入數字化創新中心
※美國沒有資格談人權
※歐盟永居和歐洲國別永居到底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