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在家裡,孩子絆倒了,母親教孩子罵「凳子是個壞壞」;

吃飯時,孩子把桌上的碗碰翻了,媽媽怪自己沒放好;

孩子漏做了數學題,媽媽怨爸爸只顧著看報紙,沒檢查孩子功課;

孩子學校春遊,媽媽一晚上醒三次,怕誤了喚醒孩子早起……

西方一位兒童心理學家針對中國存在的這些現象曾說:「我不能理解父母為什麼要教育他們的孩子推卸責任。一個不懂得承擔責任的人是不會有任何出息的!」

孩子是否有責任感,關健在於父母要有這樣的意識和行動:讓孩子為自的行為負責,而父母也要身體力行做好孩子的好榜樣。

 

原因

父母扼殺孩子責任心的6件事

孩子的責任心是需要從小培養和呵護的,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的一點失誤而影響了孩子的責任心。

 

1.破壞性的批評

當孩子一件事沒做好,家長就進行破壞性的批評,因為做錯一件事,就對孩子否定,會令出孩覺得太痛苦了。他會發現負責任等於痛苦。破壞性的批評導致這些惡果,最生後,便會扼殺孩子勇於負擔的勇氣。

 

2.過分嚴厲,使孩不敢負責任

當我們過分嚴厲,並且在孩達不到要求時對孩子進行各種懲罰。例如:「你必須把這首詩背出來,否則不許吃飯!」「你必須考到鋼琴X級,否則太丟人了!」最後,當我產過分嚴厲,孩子就不敢負責任了,因為他感覺負不起這個責任。

 

3.越俎代庖,家長包辦一切

一旦這種情況產生,家長就要累死了。「每個生命必須獨立承擔他生命的責任!」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法則。任何人都不可能對別人負起責任。家長以為自己可以負起,其實你只能負起外在的責任,孩子內在的責任是沒人能替代的。

 

4.對孩子不信任

為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必須信任他們,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受到別人的信任就能自我尊重。管束孩子不許干這個,不許干那個,還不如信任他們,耐心地說服他們更為有效。我們如果把壞人對待,他就可能成為壞人。

 

5.對孩子不放心,時刻監督孩子

孩子對你說:「我可以管好自己,你不必操心了!」即使你真的不放心,你也不能表達你的信任。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問他;你準備怎麼管好自己?每天你做什麼,看什麼書,從幾點到幾點、、、、、、、這樣從開始的籠統地說負責任,到後來確認下來,實際等於雙方達成了協議,簽了合同。最後孩子做到了,你要進行表揚;若沒做到,幫孩子找原因,為什麼不行?這樣,孩不傷自尊,又知道了什麼叫守諾。

 

6.家長的負面榜樣作用

孩子是否責任,父母的影響是最重要的。父母的言談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為了教育孩子,父母該特別注意自己的行為規範,不能把錯誤的、不良的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傳染給孩子。

如果你欺騙孩子,孩子也就學會了欺騙他人。

 

案例

孩子責任感要從小培養

1.孩子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幹得好壞要先表揚

每次讀完書或玩完玩具,樂樂總是亂丟一通。媽媽跟在後面一邊收拾,一邊嘮叨:「自已扔的,自己怎麼不整理?」實在受不了媽媽的嘮叨,樂樂決定自己收拾書櫃和玩具箱。忙活了一具上午,她的房間整齊了很多,可是,下午想和小夥伴玩過家家時,樂樂把玩具筐里的東西翻了個底朝天,才找著想要的洋娃娃。看著女兒把家弄得更亂,媽媽埋怨道:「你把圖書都混放到書櫃里,大大小小的拼圖和積木、遙控車一起倒進玩具筐,當然不好找。唉!還是我來吧、、、、、、」第二天,樂樂又開始亂扔圖書、玩具,也不再整理了。

分析:這位媽媽用間良好,但對孩子的行為塑造卻是前後矛盾。開始,媽媽的嘮叨間接促使了女兒「自己扔的東西,自己有責任收拾」行為的開始;然而,媽媽卻沒有對女兒這種「負責任」的好行為給予讚賞、鼓勵等積極的強化,反倒是看到女兒整理雜物方法不當,還讓家更亂了,先是埋怨,後又直接代為整理,最終強化了孩子「我不做,有人為我做」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和意識。

如果你試圖讓孩子從整理個人小內務等力所能及的事培養責任感,不妨先明確告訴孩子對他的期待是什麼,然後把正確方法教給他。一旦孩子做了,不管好壞,都要及時表揚、鼓勵,不妥的地方,再用心教授經驗、方法。如此一來,能不斷強化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負責的積極行為。

 

2.孩子犯了錯,和他商量一個小懲罰

去年初夏,陳女士給兒子云零用錢讓他買冰棍吃。誰知,放學回來,兒子哭喪著臉說錢弄丟了,希望再給他錢買一根。陳女士一口回絕:「錢弄丟了,別吃冷飲了,喝白開水吧!」

「我並不是有意懲罰兒子,而是要他明白: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帶來後果,自己要對自己行為負責!不能事事都讓大人為他承擔責任。」陳女士解釋道。

分析:即使孩子犯了錯,家長也不能急於懲罰,不妨先聽聽孩子的理由。如果孩子理由充分,責任不大,家長就不宜責備,否則,會讓孩子感覺不公,對家長信任度降低,甚至混淆是非觀念;如果確實錯在孩子,他需要的也不批評,而家長的分析、指導。家長要告訴孩子錯在哪兒,正確的做法該怎麼做,然後,再和孩子一起商量出一個補救的辦法或不傷自尊的小懲罰。

而像文中的陳女士,她可以再拿錢讓兒子買冰棍吃,但要先約定好一個補償辦法,比如要負責在家掃地、擺筷子等,干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些補救和懲罰能讓孩子知道,自己要承擔自己做任何事情或決定的後果,有助養成負責任的態度。

3.大人偶爾示弱,讓孩子品嘗責任感的快樂

劉女士帶兒子到公園玩滑梯,眼看兒子玩得歡,她了痒痒了,趁人少,她也爬上滑梯,但滑下去時,卻挨了個屁股蹲兒。「哎呀,好疼。」她表情痛苦的向兒子撒嬌。小傢伙飛快的爬上滑梯,當快滑到底部時,誇張的張開又腳撐著地,喊道:「媽媽看,這樣滑,就不會挨屁股蹲兒了。」看著兒子的一舉一動,她感動的笑了。

這以後,他改變了對兒子的看法,當她當兒子背《三子經》時,兒子說會背,她就說:「媽媽相信你一定會背出來,媽媽現在不會了,你教媽媽吧。」這時,兒子會找出《三子經》的書,有模有樣地從頭開始往下背,不懂的字問媽媽。每當他北完是,總會問媽媽:「記住了嗎?」

分析:這個媽媽做得很好,通過「歸因」、「移情」等方式,不斷強化孩子的責任感。「感動的笑了」、「媽媽相信你一定會背會出來的」,這些表揚、鼓勵的神情和話語,把孩子教媽媽滑滑梯、背《三字經》等做法歸因為孩子的懂事和聰明。其實,孩子的自我認識都是源自別人,尤其是父母對他的評價,一旦父母認為他是個好孩子或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他就會積極表現出和「好孩子」這種自我認知相匹配的行為。

另外,這位媽媽挨屁股蹲兒時向兒子展現的痛苦表情,又激發了兒子去感受她當時痛苦的感覺,這種「移情」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愛心,也讓他能體會到別人感受,有助於以後社會責任感的建立。

家長偶爾在孩子面前示弱,讓孩字幫你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讓他知道再強大的爸媽也需要他的關心和照顧,不僅能培養他對家庭的責任心,父母的及時鼓勵還會讓他體會到負責帶來的快樂和成就,這會激勵他在這方面做出嘗試。

4.面對無理哭鬧,家長不關注、不妥協

每次到朋友家做客,許女士的女兒就如入無人之境,大家還沒坐下,她就拿筷子開吃,當媽的覺得很沒面子。於是,這次飯局前,她和女兒商量好,等大夥全部入席、開飯後,才動筷子。做得好,周未就帶他逛動物園,做不到,動物園計劃就泡湯。結果,女兒一次在宴會席上「失禮」。然後,到周末時,女兒卻纏著許女非去動物園不可,開始她不同意去動物園,無奈女兒的眼淚漣漣,許女士心一軟,妥協了。

分析:面對孩子器鬧,家長一次次的妥協,會強化孩子用哭鬧的行為去達到逃避責任或滿足無理要求的意識;同時,家長一妥協,孩子就不哭了,也會不斷強化家長用妥協對付孩子哭鬧的行為。這兩種錯誤的強化模式,很可能形成惡性循環,讓孩子的「自我中心」愈來愈嚴重。

其實,面對孩子無理的哭鬧,家長可採取漠視、不關注的態度,或給孩子一個停止哭泣鬧的時間,如果他到時還哭,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這種懲罰不是責罵或皮肉之苦,而是剝奪他的一些特權,比如取消他晚上愛看的一齣動畫片的權利等。

 

策略

8個生活小技巧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1.選擇合適孩子做的家務

你一定要避免犯這樣的錯誤:如果你打算收拾房間來訓練孩子的責任感,那你很可能會碰壁。原因是如今的孩子都有太多的玩具,而通常都沒有很合適的玩具箱。晚上他們會疲勞,但是又不想上床睡覺。這種情況下,你最好不要免強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你可以這樣說:「你先在廚房裡幫我忙,晚一點我再幫你一起收拾玩具。」

 

2.讓孩子心早了解並參與你們的日常生活模式

要讓孩子儘早了解並參與你們的日常生活模式,哪怕剛開始他們理解不了你在做什麼。你要告訴他:你有什麼樣的計劃、有哪些家務要做、你以什麼樣的順序來安排家務……隨後你可以分配工作。就連購物的時候你都可以問孩子:「你來看一看牛奶買的夠不夠?」「麵包買了嗎?」等問題。

 

3.不要老是將物質補償作為樹立責任心的動力

不要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他自我服務或服務家人,是為了得到某種「好處」。有談化有形的物質獎賞,代之以精神的受撫和勉勵,如孩子每天下樓取報紙,他就應該得到大力誇讚,行到一個吻或一個擁抱。父母應在親友面前對他的盡責表示讚賞,以使他的好行為有一具長久的動力保持下去。

 

4在新鮮感和持久度之間找到平衡

是讓孩子總是幫忙做同樣的事,還是讓孩子每天自由選擇?這裡需要有一點點微妙的體會。一方面,變化當然會給人帶來樂趣,了解不同方面的知識。一個4歲的孩子一會兒是浴室專家,可以找到他的毛巾和香皂;一會兒又成為美廚助手,認識頟種蔬菜和瓜果。然而另一方面,孩子除了要體會樂趣之外,他們更要學會能夠長期地承擔一些義務。比如,照顧幾盆花可能需要孩子們每天的呵護和澆水,這種定期的澆水和看護對於孩子形成專註持久的習慣非常有幫助。就連洗碗、倒垃圾、準備餐桌都需要持之以恆的能力。

 

5你要學會給孩子一些誇獎

不要總是試著挑毛病、找缺點、說哪兒做得不夠,要對孩子所完成的事情表現出你的欣喜。比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或都對他說:「真不錯,這一周你已經是第三次自己刷牙,並且把小白牙刷得這麼乾淨了!」如果孩子幫你倒垃圾,你可以把他摟到懷裡說:「這些天你幫我倒垃圾,媽媽很高興。」

 

6.給孩子責任範疇內的事情定一個最後時限

5歲的范荔,責任是每天晚飯前把垃圾拎到樓下去。爸你講得很明確:「倒完垃圾才開飯」。一天,范荔沉迷與動畫片中,無論如何不肯下樓倒垃圾,結果,所有的人都餓著肚子等到晚上7點多。范荔哭著下樓扔垃圾,回來後爸爸還要求他就耽誤大家吃飯而道歉。看起來嚴酷了點,可從此范荔對她的任務盡職盡責,甚到下樓跳繩時也會主動把垃圾拎下去。

7.無論如何,別因孩子做得不夠完美而越俎代皰

聰明的孩子一旦發現他「表現無能」就可以逃避做家務,他就會有意的表現無能,以此來逃避責任。不要苛求孩子把家務做成技巧嫻熟的藝術。孩子是不是以最快的速度把餐桌擺的井井有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孩子慢慢學會怎樣來布置餐桌,能夠在自己勞動後繞著桌子走來走去,體會勞動快樂。

孩子第一次嘗試做事,總有不完善的地方,父母可以幫助他「完善」他的計劃和方案,但絕不要親子動手。

 

8.跟孩子講明後果,並讓其承擔「後果」

一旦確定某個責任是孩子的「自留地」,父母就一定不要進去除草澆水。要對孩子的疏忽持「熟視無睹」狀。琪琪媽媽愛種花,琪琪要認養其中一盆弔蘭,在堅持給吊蘭喝了半個多月的「牛奶洗瓶水「後,琪琪就忘了它。媽媽看在眼裡,但就是不給她的寶貝花澆水,等琪琪忽然想起這回事衝到陽台上去看時,她的吊蘭已經枯萎了。

琪琪哭了。失職的後果已經懲罰了孩子。一盆枯萎的吊蘭,比什麼都有說服力—它講清了「責任「二字的重大。

 

家長經驗

教孩子做個負責的人

 

 

經驗1.堅持自己的事自己做

 

6歲男孩的母親 李黎

孩子剛上一年級時,全家人都高興,認為孩子從此長大了。但哪知他經常在學校打電話回來,一會語文書沒拿,一會兒數學書忘帶,一會兒作業本落在家裡了……全家人「惶惶不可終日」。後來,我去向老師請教,老師指出,孩子應該學會自己看課程表收拾、整理書包,慢慢地就能學會對自己負責任了。如果我們總是替他整理書包,等於替他承擔了責任,他與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是你們的責任。聽了老師的一番話,我們才恍然大悟。於是,我們按老師說的,每天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准許備學慣用品。孩子沒有了依靠,反而漸漸對自己的事情上心了,也不再發生稀里糊塗忘帶學慣用品等事情了。

 

 

經驗2.學會換位思考,體會他人的感受

 

8歲男孩的母親   王珍宇

孩子每次出去玩,我都要求他和家裡說一聲。有一次,孩子出去玩,我在家裡左等右等不見他回來。當孩子回家時,已經比預計的時間遲了幾個小時。我先詢問他去了哪裡,和誰在一起,等情況搞清楚以後,我就語重心長的告訴他,媽媽不知道你發生了什麼事,在家裡等得非常著急。被我這麼一說,孩子才明白,原來自己出門,家裡人要擔心的,自己出了什麼意外,家裡人是要傷心的,後來孩子每次出去玩,都會先打個電話告訴我們。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把自己的行蹤隨時告知家人的習慣。我認為,這也是對家人負責的一種表現。所以,要讓孩子對家長負責,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家長要和孩子交流你的感受、你的擔心,從體貼父母做起,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心思,孩子就會自覺改進自己的行為。

 

 

經驗3.明確責任義務,習慣成自然

 

7歲女孩的父親   錢少君

我覺得孩子對家裡的事情不負責任,有很大的原因是自己的責任義務不明確。比如,看到爺爺奶奶洗碗、爸爸媽媽搞衛生,就覺得自己沒事可做,以為這些事跟自己沒關係。但是,如果大人在做事時,適當的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孩子也就知道該幹什麼了。原先的的孩子回家,鞋子一脫,換上拖鞋,只顧自己去玩了,我們只能在背後一邊幫她收拾東西,一邊數落她。從每次的情況看,她一定是沒聽進去過。我們想了個辦法,把家務事分成幾份,落實到每個家庭成員身上,比一比誰做得好。比如理鞋櫃的任務給女兒做,她就不再亂扔自己的鞋子了,我們回來時還要聽他的話把鞋子放整齊。這樣到後來,孩子越來越能幹了,責任心也自然越來越強。

 

 

經驗4.點明利害,逐漸放手

 

7歲男孩的母親  周青

有一次,兒子的同學來家裡玩,他熱情的把玩具拿出來,放了滿滿一客廳。我對兒子說:「媽媽看到你們玩得這麼開心,心裡很高興。但是要給你一個任務,玩好後,要把這些玩具放回原處,以後我會更歡迎他們來的。」傍晚,兒子的同學回家了,撒了一地的玩具。我估計兒子會讓我幫他整理玩具,就搶先說道:「這些玩具我不知道放在哪裡,如果我去放的話,下次你玩的時候找不到了可不了怪我。」兒子二話沒說,馬上利利索索地整理他的玩具,而我只是邊做飯,邊看他幹得怎麼樣,需不需要幫忙和指點。想不到的是,兒子把每一樣東西都放回原位,放得整整齊齊。看來,孩子自己的事情經過努力是能做好的,但是需要我們家長該放手是就放手。

 

 

觀點

要從小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晚飯後,甜甜的小身影就在廚房裡忙開了。今天是周未,按規定,甜甜要幫媽媽一起洗碗。她一會抺桌子,一會幫媽媽擦乾洗好的碗,有說有笑的,很開心的很投入。因為他總是說自己是這個家裡的小主人,以後還會成為一個女主人。

可能女孩子天生對家務勞動就有著更多耐心和熱情。從她很小時候起,我們會經常說:「甜甜,你幫助我一起做件事,好嗎?」他總是很樂意地跑來幫助我們,在幫忙的過程中,她的動手能力和耐心都得到了培養和鍛煉,比這些更重要的是,她感受自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爸爸媽媽很需要她。

 

孩子的責任感從哪裡來

孩子的責任感從哪裡來?我們可以抓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積極創造條件,從點滴做起,讓孩子養成對自己行為結果負責的習慣。在「做」中培養他們的責任心,璔強責任感。這也是我們年輕一代父母真正的愛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盡量讓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事,除了及時、獨立的完成功課外,還要學會自己整理憶包、收拾房間、修補圖書等等,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不僅讓他有事可做,還要逐步要求他做事的質量。當然,無論孩做得怎麼樣,父母都要給予一些正面的評價,讓他在情緒上有滿足的體驗,這樣他才經常願意接受委託。有條件的,還可讓孩子自己飼養一些小動物,這也是一門最有效地培養孩子愛心和責任心的課程。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在孩子的眼裡,父母的言行永遠都象一面鏡子,對他們的影響具有最直接的作用。所以,做父母的要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尊重和孝敬我們的長輩,同時注重培養孩子一顆知恩圖報的感恩之心。要經常和孩子講講爸爸媽媽小時候的事情,爺爺奶奶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殷自己培養成人。要讓他學會記住家人的生日,懂得借住這個日子,挑選或者自己動手製作一個小禮物,對哺育和幫助自己的親人表達感激之情。慢慢地,孩子會知道,等我長大了,不僅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親人。

但是,孩子的責任感如果僅僅體現在為自己,為家庭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體現在為他人、為集體、為社會上。所以,我們來要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如,代表班級參加各種競賽、集體舞比賽等,或都參加大掃除,參與出黑板報等,孩子在認真完成的過程中,能認只到自已存在價值和意義:「自己的存在不僅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他人。」從而能漸漸明白:「我讀書也不僅僅是為了我自己,也是為了國家和社會。」在集體中犯了錯誤,也要勇於承認,不可以推卸責任。

此外,還要多鼓勵孩子去多看一些偉人的傳記,讓他們從小就能夠以偉人的眼光高度去識識和看待社會和自己。隨著孩子年齡不斷長大,要鼔勵和帶領孩子去接觸社會,有目的、有計劃地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在實踐中認識到個人與社會關係。這樣,孩子更容易形成一種社會責任感,懂得要服務於社會,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小測試

測測你的小孩有沒有責任

1. 孩子與人約定見面時間,通常準時嗎?

2.你認為孩子可靠嗎?

3.他懂得未雨綢繆而儲蓄嗎?

4.他發現朋友犯了錯,會告訴老師嗎?

5.出外旅行,找不到垃圾桶時,他會把垃圾帶回家嗎?

6.他經常運動保持健康嗎?

7.他沒有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嗎?

8.他永遠將正事列為優先,再做其他體閑活動嗎?

9.他積极參与班級集體活動嗎?

10.你告訴同學有事找他,他會立刻回電話嗎?

11.既然決定做一件事情,那麼就要把他做好。」他相信這句話嗎?

12.他與人相約,從來不會耽誤,即使自已生病時也不例外嗎?

13.他曾經違反社會規範嗎?

14他經常遲交作業嗎?

15.他經常幫忙做家務嗎?

 

計分:「是」記1分,「否」記0分

 

結果分析:

分數為10分—15分:你的孩子是個非常有責任感的人,行事謹慎,懂禮貌,為人可靠,並且相當誠實。

分數為3分—9分:你的孩子大多數情況下,都很有責任感,只是偶爾有此率性而為, 沒有考慮得很周到。

分數為2分以下:你的孩子是個完全不負責任的人。他會一次又一次的逃避責任,做事不能持之以恆,手上的錢也老是不夠用。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生小孩?
為什麼有些女孩子會成為大房、同妻,有的女孩子不會?(周二 12.29)
「孩子都沒事了,你還要我媽償命嗎?」
謝謝你,願意做我的孩子
我的孩子是自閉症嗎?

TAG:孩子 | 責任 | 責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