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少林真傳六通短打

【六通短打原旨】

  拳曰六通短打,六通者何?《華嚴經》云:「六通者,三乘之功德也。一天眼、二天耳、三他心、四宿命、五神腳、六漏盡,曰六通。」

  又《維摩經》云:「佛身即法身,從六通生。注云:『一曰天眼通,見遠方之色;二曰天耳通,聞陣外之聲;三曰如意通,飛行隱顯,即神境通;四曰他心通,水鏡萬慮;五曰宿命通,神知已往;六曰漏盡通,慧解累世。」或謂神仙具五通,僅克長生;佛具六通,故無生無死。

  噫!六通者,是佛家靜禪功夫,已入神化之境。何為以此二字定拳術名哉?

  夫拳術者,是手腳運動工夫。短打系拳術名稱之一種,其中打法,皆以蓄勢為主,所取形式,均用底架為多,雖不若長拳姿勢有龍蟠鳳舞之精神,而勾心鬥角別具虎蹲猿躍之標格,以之鍛煉身腰,靈活手腳,是為最佳。況乎本拳法,起承轉合,首尾相銜,深沉不露,變化無窮,尤短打中之堅勁者也。

  然六通與短打二字相提並論,一靜一動,相去霄壤,似乎不相牟合,殊不知禪機中實寓拳理,拳理中亦寓禪機。蓋靈魂欲其靜而悟,軀殼欲其動而靈。觀乎入定則作參禪之趺坐,起舞則作運甓之勞勤。借取一靜一動,剛柔相濟,一陰一陽,相輔而行,迴環運用,有相剋相生之效。固不僅為初學入藝之門,苟能悟透此種三昧,即得禪功之真諦矣。

  【六通短打之真詣】

  滌塵禪師曰:

  軀殼猶發電機之機械,靈魂猶化學之電流。世人相信電流有傳遞之能,何為不信軀體有離魂之說?相信機器有留聲之方,何為不信靈魂有出定之法?電流能發能收,靈魂亦能出能入。靈魂之寓於軀體,實無異電流之蓄於電機,故機械一毀,則電流縹緲不知所歸;軀殼一壞,則靈魂飛散失所憑依。今欲保存電流,非先修好其機器不可;欲保存其靈魂,非先修養其軀殼不可。悟性子云:「靈魂與軀殼,交相修養,始克明心見性。打禪之法,修養靈魂;打拳之術,修養軀殼。」故拳術者,亦佛門之禪功也。

  今吾子見余打拳,心焉好之,求學於余,其本意固非為求明心見性而來,不過為練體防身而已,與佛門練拳之旨,背道而馳,與交相修養之功,不同一轍,入寶山而問武夫,視金玉反如泥沙。吾家衣缽,真諦難傳。雖有慈航之寶伐,莫渡迷津。且借頑石以講經,冀其點首!吾子既欲受業,吾且告子以所授之拳名。

  拳名六通短打。六通本羅漢佛名,蓋凡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者,均為色、聲、香、味、觸、法六賊所媒,自劫家寶,以致六神難通。打禪之人,六根清凈,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受香、口不入味、身離細滑、意不妄念,除去六欲,然後自能魂離肉體,神遊於六合之外,眼見遠色,耳聞遠聲,鼻知遠香,口知遠味,無生無死,洞悉古今,故曰六通。

  昔羅漢佛,因打禪體疲,復練打拳,交相修養,六部皆通,卒成正果,世稱六通羅漢。此拳即由羅漢始,故以六通名。此為六通之真詣。

  【拳家要論】

  滌塵禪師曰:

  學短打之始,必先以身步為要。身要靈活,步要堅固,則勢如泰山。手法要劈石推山,挑格分清,則著力使勁,猶如猛虎下山之象。頭貴平,腰要下,出手要快,舉步要捷,上下齊到,四肢著力,自覺精神百倍矣。

  最忌者,初學拳時,身歪步斜,手遲目鈍,犯此四形,則全無身法、步法、手法、眼法,雖有良師益友,不能攜帶入門。

  又要舉手不離七孔,提活肩勁,埋伏身勢,隨風變化;腳不離襠,否則兩腿毫無鉗力,則丁不丁、八不八,一經背橫,即無解招;又要手進三分,腳進七分,出入爽快,纏絲為主。坐馬為根,依法磨鍊,方成一家。精熟生巧,迅速如風,學打三年,不如真傳一話;學勢千著,一熟為先。

  凡學者,務宜選擇賢明,講究真理,若謂打不明,即為講不明,不明真理,學亦無用,不但無益,而反有害。所謂走打無師,終生有誤,汝其慎之。

  【習拳戒斗說】

  拳術者,殺人之方法也。曩時君子習之,反見鄙於同儔,傖夫習之,反腳以傷人肇禍,以致史書不載,幾使良法失傳。噫!麝因臍而見逐,象有齒而遭焚。斯術之所長,亦即斯術之所短也。

  夫今之學者,其所以練習之者,誠以其術益處,本不僅用之於技擊、戰鬥,抑且有強種強身之益。

  同為一拳術,今昔習學宗旨之不同如此。苟學者用備為它日雪恥之圖,則宗旨正大;若用為好勇鬥狠之技,則用之失當。

  蓋近世殺人之術日精,縱使有鳥獲之力、孟賁之勇,能敵多人,苟持數寸手槍,一粒子彈,即足以殺其身而雪其憤。況外家拳為佛門之衣缽,原旨本非練以殺人,後之學者,改弦易轍,更換法門,夫又何說。

  習是術者,須本體育之旨,勿為匹夫之勇以逞能,則善矣。故曰戒之在斗。

  【習拳戒淫說】

  六通短打者,少林之嫡派也。習其拳,可以益壽延年,參透禪機,可以延年益壽,此謂之得上乘法門。若禪功不深,僅清心寡欲,數年練手,數年練腳,亦可高出流俗,而得中乘之技藝。若僅習其拳,朝夕揣摩,亦不失為下乘之身手。若再沉溺聲色,醇酒婦人,戕賊身體,則神志昏迷,筋骨衰弱,練習之際,氣喘腰酸,騰踔之餘,汗流面白,不但不能強體,因此而反傷身,雖欲得下乘之旨,亦不可得,能不懼乎!故曰戒之在淫。

  【拳法圖說】

  預備勢:面西背東,左南右北,正身並步直立,兩腳尖微開成八字;兩臂自然垂於體側,呼吸自然,目視前方(圖1)。

  一、請手

  左腳退一步,右腳亦隨之後退,兩腳並齊成八字式,兩腿貼緊;同時,身微前傾,左手為拳台,虎口向內,拳心向下;右手作半合掌,落於拳台之上,掌尖向上,虎口向內,並舉當胸,拱手含笑;目光由場之左方轉向右方,環視一周,身手略動,以示謝意(圖2)。

  二、左切掌

  進左腳一步,右腳隨即跟上,腳跟並齊成立正勢,右手由拳台外方落至左胸前側,掌心向下,掌尖向左;同時,左拳變掌,向左側用勁切出,掌尖向上,掌根外吐,掌心向前,目視左掌(圖3)。

注意,伸臂微彎,使勁勿滿,則能發能收。

  三、右切掌

  身步不動,收回左掌,落至右胸前側,掌心向下,掌尖向右;同時,右掌由屈而伸,向右側方切出,掌根吐力,頭右轉,目視右掌(圖4)。

  四、進步雙捺掌

  1.轉身向左(面對正南方),右腳向左躍進一步,左腳亦向左躍進一步,右腳再躍,左腳再進一步,成左弓步;同時,雙掌收於兩肋側,掌心向上,兩膀蓄勁,目視前方(圖5)。

  2.雙掌掌根吐力,向左前方捺出,高與臍平;隨即十指勾屈成虎爪,掌心向上,目視雙爪(圖6)。

  五、寒雀蹲梅

  1.左弓步不變;兩爪變掌內收至小腹前,左掌心向下,掌尖向右;右掌心向上,向左側收,使前臂交叉於左前臂之上(圖7)。

  2.左腳前移步,右腳向前上步成右丁字步;同時,右掌由左外翻上打一小花(即順花勢),由左上方向右前砍,掌尖向上;左掌順花勢向左臀後側劃,掌尖向下,掌心向後,目視右掌(圖8)。

  3.右掌落至腹前成切掌,上臂下垂,肘尖對腹角;左手掇其五指,撇向後方成叼手,手心向上;同時,右膝前屈,左腳懸跟,腳尖點地,屈膝略跪,身腰蹲下,目視右前方(圖9)。

  六、雕手進步

  1.抬身立起;右掌向上伸出,掌尖向上;左手不變,目視右掌(圖10)。

  2.右掌向外一叼成掌下切,置於腹前,上臂下垂,肘尖對腹角,掌尖向前,左叼手成掌收貼左肋側;同時,左腳落實,右腳進步成右弓步(圖11)。

  3.左掌由胸前掇五指,此時大指向下,掌心向外,翻上經過左肩上方,落於後下方,手心向上;同時,左腳上步,成左弓步,目隨手轉(圖12)。

  七、獨手擒拿

  1.右掌向前伸出,掌背向上,手指向前,作抓物狀,高與額平,目視右爪(圖13)。

  2.右手抓握屈指成拳;同時,左手向前握住右腕,大指向下(圖14)。

  3.上身右轉(面向正西方),右手使勁一收,雙手變掌向襠前按下(右掌在下,左掌在上成交叉掌勢);同時,雙腿蹲成馬襠,身腰下坐,目光下視(圖15)。

  八、踩腿

  1.重心移至左腳,左掌握住右腕向左側收;同時,右腳向左屈膝提起,約在左膝旁邊,目視右側下方(圖16)。

  2.右腳向原位置使勁下踩。右腳向下踩時,要腳跟用力,目視右腳(圖17)。

  九、靠背手

  1.屈膝蹲身成馬襠;雙手成掌下落於小腹前成交叉式,左掌在上,掌背貼於右腕內側;右掌在下托貼於左前臂外側,目視右下方(圖18)。

  2.兩掌轉腕相交成十字手,右弓步,抬身而起,用腕底之力,使勁向右前方推出(圖19)。

  十、馬襠沖拳

  1.收回身步,復成馬襠勢(面向正西方);同時,收回靠手成拳,左臂屈肘平肩,左拳心向下,拳眼對肩;右拳外花向上屈臂垂肘內收至右肩前(拳背向外,拳心向內,虎口向右),目視右前方(圖20)。

  2.左拳不動;右拳蓄勁變成仰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向右出擊(圖21)。

  3.右拳一絞,再變平拳,拳眼向上,目視右拳(圖22)。

  注意,此三動本為一連貫動作,應一氣呵成,為了便於解說,才將其分開來講,讀者當明辨之。

  十一、金雞獨立

  重心移於右腿,上體左轉(面向正南方),立身而起,左腿屈膝提起,腳跟在右膝內側;同時,左拳不動;右拳迎面翻轉撩起,置於左眉額之上,拳背靠近發部,虎口向下,拳心向外,身微偏右,怒目直視前方(圖23)。

  十二、花手擊肘

  1.左腳向右側(正西方)進半步落下,再進右步成半馬步;同時,雙拳收回變掌,左內右外下按於小腹前,目視右前方(圖24)。

  2.雙掌由下向上作一迴環,如兩大圓圈形(名雙花手,又名圓手);同時,躍進左步,再躍右步成右弓步之際,迅即右臂屈肘向前擊出,左掌須在右肘前外方一拍(發出響聲以壯聲色),目視前方(圖25、26)。

  十三、迴風倒肘

  右腳突然退後(正東方向)一大步,右肘隨勢貼緊右脅,向後倒抽擊;此時,左手成拳,貼置左肋之旁,拳心向上,頭向右偏,目光垂視右肘(圖27)。

  十四、探囊摘桃

  1.上體左轉,左拳變掌,翻上向後一撇,下盤即成左弓步,目視左掌(圖28)。

  2.身向前傾,右手駢五指(手背向下,手心向上)向前下方伸出(圖29)。

  3.右掌五指使勁一揪,向內一收;左掌此時已撇後成半弧收回,再趁右手一揪之後、推出右手之前,向下一削,掌心向下,掌尖向右,目視左掌(圖30)。

  十五、猴兒觀樹

  1.右腳向前半步,成長三式,左腿屈膝,內胯貼緊,身腰矮下;同時,左掌向上一翻,置於腦門之上,成遮陽狀(掌心向外,大指在下);右拳抱於腰側,目視前方(圖31)。

  2.略停,左掌變叼手左撇,與肩相平,左肋挾緊;右拳變掌,翻上,置於頸項之前(掌尖向前,掌心向上)。掌根靠近齶下,目光上視(圖32)。

  十六、翻身踢腿

  1.目光左轉向後視,左右兩腳就原地向左一磨,面轉東南方,右腳向東踢出(腳跟用力);左手變掌拂在右腳外面(大指在下,掌背向右)(圖33)。

  2.右腳收回時,向後一蹬成左弓步;同時,右拳向前平沖,拳心向下,左肘向後拉,互相借勢用力,扭頭目視左後側方(圖34)。

  十七、馬襠叼手

  1.落下右拳,由左上方掇其五指,收回,垂直左胸前(外弧),指尖向下;同時,左手掇其指,由右下方向上,經過右胸旁(內弧),五指向上拗出,成叼手,指尖向下,伸直與左肩平,目視左叼手(圖35)。

 2.腳尖右磨,身腰坐下,成馬襠,左腳跟微懸,腳尖點地;左叼手順左肩伸平,指尖向下,目視左手(圖36)。

  十八、進步劈掌

  1.身腰立起,左腳向右腳前方(正南方向)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時,雙叼手成掌,掌尖向上,目視前方(圖37)。

  2.雙掌由左下方一齊揚起,上進右步,成右弓步;雙掌前劈至與額同高時,左掌劈下收至腹前,虎口向上,掌尖向前(圖38)。

  3.遂急再上進左腳,成左弓步;同時,右掌由右上方斜劈而下,肘臂略屈;左掌迅即前伸托於右前臂下側(相互拍擊發出響聲),目視右掌(圖39)。

  十九、白鶴展翅

  身體重心落於右腿,屈膝蹲下,左腳收步,成左虛步,與右腳成斜平行;同時,右掌由外轉內,從上拗出,向頭部右上方撇去,手臂伸直(掌心向外,掌根用力);左掌向後左下方撇去(掌指向前,手心向下),目光活動,左右顧視(圖40)。

  二十、雙花腿

  1.右腳向前上步,身腰立起;雙掌向左側下方甩出,右掌置於左腹側,目視左掌(圖41)。

  2.左腳向前上步;同時,雙掌向右側下方甩出,左掌置於右腹側,目視右掌(圖42)。

  3.提起右腳,經左側方弧形外擺腿(踢人之時,腳背用力);同時,左右手均置右腰下方,待右腳發出時,急迎腿勢,先用左掌(大指向下)拂右腳外面作響聲,再用右掌(大指向上),與之迎合一拂,並作雙響(圖43)。

  二十一、馬襠沖拳

  1.右腳落步,成右弓步勢;同時,兩掌變拳,左上向下,右下向上,在胸前打花,右拳由內拗出,向右前方用仰拳一衝;左拳收抱腰間(圖44)。

  2.身腰矮下,成馬襠;同時,使勁一絞成平拳,此時左拳抬肘平肩,拳眼對肩,目視右拳(圖45)。

  二十二、旋風腿

  1.身體重心落於右腿;同時,左腿屈膝提起向左後上方擺動,上體隨之向左上方擰轉(圖46)。

  2.兩臂向下、向左上方掄擺,右腳蹬地而起,在空中身體旋轉一周;同時,右腿向上、向左里合,左掌在臉前迎擊右腳掌(圖47)。

  3.左右腳依次或同時以腳前掌領先落地,屈膝蹲成馬襠;左拳擺向左側成平拳,右拳置於右肩前,目視左拳(圖48)。

  二十三、摩雲手

  1.雙拳變掌,下按於襠前,右上左下,兩腕相交,目視前下(圖49)。

  2.身腰立起,右腳向左進一步,左腳再向前上進一大步,成左弓步(面向南方);同時,右掌翻上,由內向外一格,虎口向上,掌尖向前;左手再由右翻上向下一格,屈貼左肋(大指向上,掌根貼肋)(圖50)。

  3.右掌迅即平伸發出,作半合切掌,五指微屈,掌根用力,目視前方(圖51)。

  二十四、迎風雙砍手

  1.右掌收回置於腰間,掌心向上(圖52)。

  2.右腳向前猛進一步,成右弓步;同時,兩掌向臀後伸出,掌心向下(圖53)。

  3.左腳向前躍進一步,成左弓步;同時,雙掌由下向後翻上,一齊向前下砍(雙劈敵人肩頸之處,手指微屈,則發手敵不易握),目視雙掌(圖54)。

  二十五、開弓回肘

  1.左腳向右後方倒退一步,兩腿成交叉式;同時,右掌成爪,爪心向下;左掌收護右上臂內側(圖55)。

  2.右爪屈指扣握成拳,向懷內一拉(拳心向內,拳眼向上);同時,左掌由胸間向前,平削而出(經過右拳之上),肘臂直平,掌心向下,力達掌棱;目光先視左掌,再向右肘後視(圖56)。

  二十六、盤根推掌

  1.身體重心下沉,屈膝下蹲,成歇步;同時,收回左掌,屈貼肋下;右掌向前猛伸切出,目視右掌(圖57)。

  2.歇步不變,右掌迅即收回成拳,屈臂貼腋下;同時,左掌向前猛伸切出(掌指向上,掌根用力),目視左掌(圖58)。

  注意,兩臂發出時均要伸直,一收一發,互相借勁,一長一短,是通臂功夫,練習純熟,自能伸屈自如,運用得法。

  二十七、滾肘沖拳

  1.歇步不變,收左掌在右肘部上一拍,右拳屈向上方(圖59)。

  2.右拳由懷內向上拗出,仰伸一絞,向右前方平沖而出,拳眼向上(此時樁步變成馬襠);同時,兩腳尖用力,由左向右一磨,抬腰一大轉身成馬襠步(此時正面身腰向東,拳向南發),左腳尖點地懸起;左掌變拳屈臂於左肩前,目視右拳(圖60)。

  二十八、烏龍擺尾

  上身左轉,右拳變掌,由右上方轉前向後一掃,伸臂平肩於右側方(所指方向為正東),掌心向下,掌背向上;同時,身腰蹲下,左腿向前挺直,右腿屈膝下蹲,右腳橫,左腳直,成左丁字式;左肘貼胸,左拳斜豎,拳心向內,腰要後坐,目視前方(圖61)。

  二十九、餓虎撲羊

  1.右掌收回,左拳變掌,身腰立起,成馬襠;同時,雙掌向襠前按地,身腰前傾,目視左前方(圖62)。

  2.右腳蹬勁發力,起身成左弓步;同時,雙掌向左前方(東北方向)用力猛撲,兩臂伸直(掌尖向上,掌根用力),目視雙掌(圖63)。

  三十、掃堂腿

  1.收下兩掌下按於身前地面,身腰蹲下,重心左移成右仆步(圖64)。

  2.兩掌十指按點地面,右腿挺直,由右向前弧形橫掃,腳面背部用力,右腿經過雙手點地處,手指一抬復行落下;左腿腳尖一抬,右腿又經過左腳抬處,畫成一大圓弧形,又到前面。疊連再掃兩次,還原成右仆步(圖65~68)。

  三十一、雀地龍

  1.身體重心移於右腿,屈膝而蹲;左腿伸直,兩大腿夾緊,左腳尖前傾向上,腳跟貼地;同時,右掌斜伸向右方切出,掌心向右,掌尖向上,左臂屈肘立掌於右肩前,目視左側方(圖69)。

2.左仆步不變,左掌向左腳尖上方切去(掌尖向上,掌根吐出),目視左掌(圖70)。

  三十二、左弓抉柴

  1.身腰前傾,左腳前掌落地,右腿蹬伸,成左弓式;同時,兩掌翻轉,掌心向上(圖71)。

  2.右掌(掌心向上,大指在右)由後向前上方一鏟,似握一橫棍,急用左手輔佐,亦由下向前一鏟作握物狀,此時虎口皆向外(相距約1尺長),似抉不斷(圖72)。

  3.急以右膝抬起,向兩手中間一迎,兩臂一收,向下一抉(右膝向上頂力,兩手握拳向下使勁),目視右膝(圖73)。

  三十三、勾托手

  右腳落地,左腳經右腳內側向左側弧形一步,右腳再向右側一步(正東方),上體右轉,成右弓步;同時,兩手在胸前打一直花,左手向前上方托掌於頭額前上方(掌根向前,虎口向內);右掌向右後下方(臀部後側)一撇,成叼手,此時腰向左傾,胸面向東;目光先視左托手,轉視右勾手,再視左托手,繼頭偏向右視右叼手(圖74)。

  三十四、二龍搶珠

  1.兩腳跟由右向左一磨,身腰左轉向南,左托掌不變;右叼手變成二龍指(屈拇指、無名指、小指,分開食、中二指,掌心向上,掌背向下),收於腰間,手心向上,目視東南方(圖75)。

  2.右手二龍指向東南伸臂戳出,手心向下,目視右手(圖76)。

  3.右手握拳收回,屈臂置於右胸前,拳心向上;同時,左掌由上砍下,力達掌棱,面向南方,目視左掌(圖77)。

  三十五、迎胸掌

  1.身體重心落於左腿,提起右膝,腳尖向下;用兩掌背面指尖,在膝蓋上微拂,成雙響(掌心向上,大指在外,指尖反拂),目視雙掌(圖78)。

  2.左掌收回護於右肋前,掌心向下,掌尖向右;右掌由胸前推出(由屈而伸,掌尖向上);此時右腳高提成直角,左腿挺成獨立勢,目視右掌(圖79)。

  三十六、拂袖推山

  1.右腳向前落步,伸腿,腳尖虛點地面,重心落於右腿;同時,右掌收立胸前,左掌向前推出,掌尖向上,身微右偏,目視左掌(圖80)。

  2.左腳向東南斜進一步,右腳向左(腳尖向北,左腳左轉);反剪斜進一步,挺直,身腰在左方矮下,成左半馬步;右拳向左下收,拳心向上;左掌握其腕,目視前方(圖81)。

  3.右拳變掌,由左方掠下向右上方推出;此時,左手拂右手衣袖,輔佐右手右推(拂袖時須大指在下,手心向外,是為最要),身腰均隨之由左掠右,須埋頭反剪,提勁肩膀;至右方時,將左腳挺直,成右弓步,目向右上前方注視(圖82)。

  三十七、箭步肩撞

  1.上體左轉(面向北方),右腿伸膝蹬直,成左弓步;躍進右步,急進左步,再進右步,再進左步,身腰蹲下,屈右膝,伸左腿。兩手靠背(右肘在外,右手在內,左肘在內,左手在外),在右肩右方,身腰右傾,目視左前方(圖83)。

  2.突然,身腰左傾,左弓步,左肩猛撞而出(用於擊人時,須一撞即收)(圖84)。

  3.隨即,靠手隨肩帶肘,向左上方擊出,右掌在前,左腕外側貼於右腕內側,助勁推力,目視前方(圖85)。

  三十八、坐馬打虎

  1.左手向後下方一撇,右腳由北掃向西方,成右虛步;右掌屈臂托掌於右側方,高於頭平,掌尖向外,目視左側方(圖86)。

  2.左轉身,坐馬蹲下;左掌撇下時似握一物,捺置右胸前;同時,提起右手成拳,由右上方向下一捶,隨即提起成仰拳,虎口向下,置於左額角上。此時,大轉身向南,目視前下方(圖87)。

  三十九、恨步恨拳

  1.身腰立起,左腳收步於右腳內側,挺膝正身直立;同時,右拳舉臂上沖,成朝天一炷香勢,拳眼向後;左掌置於右腋之旁(掌尖向上,掌心向外),目視前方(圖88)。

  2.右拳隨即落下,落下時拳面向下,拳心向內,以左掌托住,右拳面與左掌心擊成聲響;同時,身腰蹲下,左腳跺地亦作聲響,與拳聲相應,此時,目視雙拳(圖89)。

  四十、挂面擊拳

  1.一抬身,轉向左後方(正北方向),左掌左剪,右手拂袖;同時,右腳向後退一步,成左弓步,目視左掌(圖90)。

  2.再向北連進三步,成右弓步;同時,屈左手成拳在左伸直;右手成拳從左下方撩上,拳心向上,目視右拳(圖91)。

  3.右拳向下經身側畫一立圓,向前掛下,力達拳背(以拳背骨擊敵面部),目視右拳(圖92)。

  四十一、二郎擔衫

  身體重心移於右腿,獨立支撐;左腿提膝,腳面挺直,腳尖向下(膝蓋向前,腳心向後),腳掌貼於右小腿內側;同時,右拳成掌,向右上方一揚(掌根在前,掌尖略向左);左拳變掌向左後方一掃(手心向下,大指在前),肩臂右高左低,上部左傾;目光先視左掌,又視右掌,再轉前視(圖93)。

  四十二、偷步弓掌

  1.落左腳,右腳由左腳後方插一步(圖94)。

  2.左腳(向南)橫進一大步,成左弓步;左轉身(面已向南),左掌上挑,屈臂立掌於左側上方,掌尖向上;右掌提勁向前推出,力達掌根,目視右掌(圖95)。

  3.右掌迅即上揚,左掌向前下砍,力達掌棱,目視左掌(圖96)。

  4.收回左步到原處,迅即再收回右步,提左膝,仍成二郎擔衫姿勢(面仍向西),目視左側(圖97)。

  四十三、雙破肘

  1.左腳落地,右腿屈膝提起;同時,兩掌成拳,屈肘提拳於胸前,前臂垂直於胸前,拳心對面部(圖98)。

  2.右腳落地,兩腿相併,兩腳成外八字狀;同時,兩肘下砸,再將身腰蹲下(圖99)。

  3.雙肘左右平分;同時,兩腿一分,成馬襠,目視前方(圖100)。

  4.拳背相對,虎口向內,向襠下伸臂擊下,目視前方(圖101)。

  四十四、紅孩拜佛

  1.兩拳變掌,從下向上起一正中圓花,展臂左右平伸,掌心向下,目視前方(圖102)。

  2.右轉身(面向正北方),收左腳於右腳內側,左腳腳尖點地;兩肘貼脅,左掌在內,右掌在外,靠手貼置左胸之前,目視右前方(圖103)。

  3.左腳前伸,成左虛步,上盤動作不變,矮身前進三步,後退三步,目視前方(圖104~106)。

  四十五、洗手皈依

  1.接上勢,兩手成二龍指(屈拇指、無名指、小指,各用食、中二指向下),向左腳上方插出,指尖向下,注視至左腳尖(身體前傾,手指並不須觸及腿部)(圖107)。

  2.兩臂翻上打花,身子起立,成左弓步(圖108)。

  3.接著,向右連行數步,成弧形,手不停打花。至右腳在前時,停下左轉身(面向正西方),兩腳成開步直立,臂左右平展,掌心向下,掌尖向外,目視前方(圖109)。

  四十六、收手

  1.左掌內收成拳為拳台,右掌作半合掌,舉至胸前成請手;同時,右腳退後一步(圖110)。

  2.左腳隨之後退,兩腿伸直並立,成立正姿勢;目光由右向左視,身手亦隨之活動,示人以禮(圖111)。

  3.放下雙手,垂於體側,放鬆身體,調勻呼吸,目視前方(圖112)。
推薦閱讀:

少林渾元鐵布衫一二式 無我無他勢和舉掌下按勢圖解
覃建峰少林真傳易筋經功
少林擒拿術十大技法——鎖技
少林拳 | 正宗少林連環拳(四)
少林擒拿十大技法——壓技

TAG: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