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與鐘錶
說起生肖,很多人下意識以為是中國獨有,其實不然,日本、韓國與中國有著一樣的生肖文化,印度以獅代虎,越南有貓無兔,黃道十二宮(星座)則被認為是歐洲的十二生肖。
與時間密切相關的十二生肖究竟起源於何人、何時、何地;最初究竟用於計年、月、日或者時;生肖紀年究竟是以正月初一還是以立春為歲首······歷史考證也好,民間傳說也罷,眾說紛紜,截至目前仍無定論。但換個角度看,十二生肖,作為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思想觀念的變化,傳統民俗既有的存在基礎和權威性逐步弱化甚至被遺忘,是否有定論其實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當然,民俗的式微並非意味著生肖文化的衰亡,勤勞智慧、與時俱進、實用主義與幽默精神相得益彰的中國人民進一步開發創新出了十二生肖的娛樂價值和商業價值。近些年來,作為春節節慶的「吉祥物」,「六禽六獸」輪番上陣,自帶流量,形象反而愈發生動了起來:「猴賽雷」、「印鈔雞」、「雞(積)雞(極)向上」······種種圖文並茂的新派拜年祝福通過新媒體廣為流傳;至於商業價值,生肖郵票、錢幣、貴金屬,當然也包括生肖手錶,逐漸成為了民間收藏的新寵,這當中的生肖郵票堪稱經典樣板。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世界上發行過生肖郵票的國家和地區已近百個,大多選擇在中國農曆春節期間面世,以此表達對中國的祝福和對中國文化的致敬。1950年,日本發行了以本土畫家的「虎圖」為畫面的世界首枚生肖郵票,30年後,「鬼才」大師黃永玉的小猴出現在中國大陸的首枚生肖郵票上,當年單張八分錢的票麵價值,如今你出15萬倍的金額也未必能得到,大整版的價值更已超過驚人的120萬以上,果然應了當下流行的那句「投資寶典」:找個好的,做個老的。
有了郵票的「珠玉在前」,生肖手錶「壓力山大」。果不其然,儘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品牌推出過種類繁多的生肖紀念版手錶作品,從塑膠、全鋼或銅到貴金屬等材質各異,從琺琅彩繪、金雕到寶石鑲嵌等工藝繁多,從月相、萬年曆、陀飛輪到三問等複雜功能,從基礎入門、單品限量到十二枚套裝等個性營銷手段,但真正堪稱經典、值得收藏的卻實屬鳳毛麟角。究其原因,缺少了對產品設計及工藝、文化內涵的極致追求,多數跟風炒作、營造噱頭的所謂「爆品」,換來的自然是市場和時間用腳投票的結局。
同樣道理,記得兩年前和表叔以及寶珀的男神廖總分別討論過近年來圈內流行的「定製」概念,無論你是刻字、絲印、換換字盤或錶帶的入門級定製,還是潛心研發、「內外兼修」的高端定製;無論你是執著於傳承,還是顛覆與創新;無論你是曲高和寡還是面向普羅大眾,在這個強調個性的屬於消費者的「幸福時代」,客戶才是最終的裁判。
還是套用一句老話作為結尾: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本文選自10月出版的《時間&動物》一書
推薦閱讀:
※2018年不容錯過的工藝腕錶
※世界上有些展覽,你「懂了」才能看懂
※2016巴塞爾鐘錶展 | 歐米茄再續革命性創新之路
※豪華世界:參觀Richard Mille理查德米勒手錶的製造
※2012年巴塞爾鐘錶珠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