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精忠魂——江南桃山嶽王祠

     南宋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位居「中興四將」之首的民族英雄岳飛(1103-1142),以「還我河山」為己任,力主抗金,盡忠報國,慘遭昏君奸臣迫害,用39個春秋寫下了名垂千古的人生華章。公道自在人心,平反昭雪之後,他被追封「鄂王」,受謚「武穆」、「忠武」。他文武雙全,忠孝兼備,被孫中山先生譽為「民族魂」。他育有五子二女,九百年來,後裔遍及海內外,僅徐州地區便繁衍著數萬之眾。溯本求源,據《中華岳氏統譜》和《岳忠武王世譜》記載,徐州岳氏系出於岳飛三子岳霖的三子岳珂。雖然就人口而言,本地的岳家算不上大姓,但是出身名門,影響廣泛,這不能不歸功於原徐州府蕭縣桃山嶽忠武王祠。

一、始遷祖母定居岳家灣

      眾所周知,岳飛祖籍在河南湯陰,隨著南宋的偏安江南,岳飛戎馬倥傯,率領岳家軍轉戰各地,稍得平穩,才安家江州(今江西九江)岳家市。岳飛蒙難後,家人流放嶺南,得到平反昭雪後,長子岳雲後人在杭州守墓,形成武林(杭州)世系,吸引了另外四個支系的從聚集到擴散。其中三子岳霖的後裔人丁最旺,又派生出多個較大的支系,最著名的就是桃山世系,也叫江南世系、岳家灣世系,後代分布在蘇魯豫皖交界處的四省八市十六縣。

清朝道光、光緒版的《岳忠武王世譜》記載,徐州岳氏始遷祖來自山東金鄉。元朝時,岳飛9世孫岳堅一,原籍浙江武林(杭州),因任金鄉縣令,於是入籍江南(行省)。蒙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山東爆發紅巾軍農民起義,社會動蕩不安,堅一公夫人姚氏太君便攜子帶孫,懷抱重孫——岳飛12世孫岳彥聖,以及家傳的岳飛像、家譜、岳飛親筆墨寶等,避亂來到安徽碭山,再輾轉至蕭縣黃柏口。面對荒蕪的土地,姚氏太君扯碎黃緞裙,揮標佔地百餘頃,以此作為家業,定居岳家灣,成為徐州地區岳氏源頭。此後開枝散葉,瓜瓞綿延,岳家又不斷播遷。

二、岳鍾靈重建岳王祠

     追根窮源仰河朔,數祖論宗崇鄂王。岳家最崇拜的先祖當推民族英雄岳飛公,而徐州地區最早的祭祀岳飛的廟宇,又數徐州府蕭縣境內的桃山嶽忠武王祠。《一統志》云:(岳忠武王祠)在蕭縣東南。元至正八年(1348年)立於縣西北黃柏口,十二年,由岳飛12世孫岳彥聖遷建於縣東南桃山裡;明萬曆二十年(1568年),18世孫岳鍾靈重修。

      桃山地理位置重要,是古徐州彭城驛以南第一座驛站,又是北京-南京官道的必經之地。桃山驛自唐朝開始設立,名字來自村西北的桃山(即香山和廟山),因其形狀似桃,故稱桃山。岳彥聖、岳鍾靈正是看中了此處便利的交通地位,才決定於桃山修建祖廟,以期更好地聯絡宗族。

岳彥聖的玄孫岳讃任吳江縣教諭,忠孝傳家的家庭文化氛圍愈濃。到了明朝萬曆年間,岳讃的孫子岳鍾靈科舉考取功名,外放任陝西渭南縣知縣。他早年即勤奮好學,知書達理,「弱冠入庠,勉盡子道」,以孝聞名。居宦期間,適逢母喪,他便因丁憂而辭職回鄉守制。與此同時,為緬懷祖先,牢記根本,他捐出自己的二頃地,比照杭州岳王廟,在徐州城南桃山創建了「岳忠武王祠」,同時購置祠田300畝,以確保祭祀活動的照常進行。

有一年,江南人氏葉向高,途徑桃山赴京趕考,不幸染病,病倒在桃山店房月余,川資耗盡,生命危在旦夕,店主代葉向岳鍾靈求助,岳鍾靈迅即給出銀兩,並叫店主轉告葉生,要他「安心服藥治病,所有費用,我會全數付給」。葉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轉危為安,他馬上前往岳府拜謝。交談中二人甚為投機,大有相遇恨晚之意。但此時考期已過,岳鍾靈便留葉在府中住下,讓他用功苦讀三年。期間,葉向高看到岳王祠的簡陋,便記在了心間。等到下次開考時,岳鍾靈又贈給了充足的銀兩資助他再赴京城,葉不負厚望,果真進士及第,被選入翰林院任編修,後遷升吏部尚書。機會來了,為報答岳家救命之恩,結合大明王朝對岳飛的尊崇,葉擬議具本,奏請萬曆皇帝朱翊均降旨,由國庫支付銀錢五千兩,倉粟一千石,擴修桃山嶽忠武王祠,建立忠孝坊,以茲旌表。皇上准奏,委任葉為欽差大臣,前往桃山監修。

三、葉尚書知恩圖報

葉向高奉聖旨前往徐州府,在桃山驛南北通衢大道上跨路建立一座牌坊,命名「忠孝坊」,坊頂牌樓處高懸石匾,上刻「聖旨」二字。在牌坊東側,建一小型石坊,作為向東通往岳忠武王祠的大門,大門兩旁設有上馬台、下馬台,凡是過往官員,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敬意。過石門順通道向東,直通向岳王祠的是太湖花石路,兩側各立有幾座石碑,岳王祠正門前立的是葉向高的題詞碑。岳忠武王祠坐北朝南,擴建展寬二十五米,徑深五十米,大門三扇,東西兩壁前牆向外各嵌有壁碑,東間是岳氏族譜碑,西間是創祠擴建經過的陳述。進祠內靠北牆東西兩間也嵌有壁碑,東間是刻著岳飛《滿江紅》詞手書的照見人形的磨光水晶大青石,西間是岳飛手書《贈紫岩張先生北伐》詩碑和萬曆皇帝賜封奉祀生世襲秀才的封碑。進大門即是前院,正中是大殿,為宮殿式建築。大殿正中神台上是身著王冠王服的岳飛公坐像,左側有一尊小型的周侗坐像,神台前有香案,香案兩端分立岳雲、張憲的站像,再下邊是牛皋、王貴、張顯、湯懷分立兩邊的站像,神台上首高懸「忠風山響」的大木匾,兩邊抱柱上書寫著乾隆皇帝賜贈的一副對聯:「家傳清白貽謨遠,世篤精忠流澤長」,這是清代補換的。(在岳王祠毀壞之後,現代徐州著名書法家孫鴻嘯先生曾屢次題寫這副對聯,使之得以流傳。)大殿兩邊是東西配廳,西配廳是義士施全坐像,東配廳是客廳,內有吸水花石,在石座內灌水,花石可把水吸到石頂植栽的銀杏樹上,景觀別緻。從兩側角門可進入後院,後院中間有一閣樓,樓上是岳飛夫婦坐像。過門樓到後殿,正中是岳飛曾祖父母坐像,東間是岳飛祖父母坐像,西間是岳飛父母坐像,東間靠山牆是岳飛五子像(雲、雷、霖、震、霆),西山牆根是岳飛女兒銀瓶小姐坐像。後殿前植有四棵圍經一米四五的柏樹,高聳雲天。另外,在村北頭還建有一座過街閣,狀如城門,與岳王祠交相輝映。

擴建岳王祠的各項工程完成後,又增置祠田600畝,加上此前300畝,共900畝。各地頭均立有岳飛祭母碑,祭母田一律恩准免徵賦稅。族內選出四名奉祀生,負責管理王祠和族中大小事務,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五日的岳飛誕辰日和臘月二十九日的升天日,祠里都要舉辦大祭,以全豬全羊為祭禮,全族人共同叩拜。

      桃山嶽忠武王祠從明萬曆二十年(1568年)創建,經清朝歷三百餘年,一直保存完好。歷代名人過境,都要前往謁拜,多留題詠。這裡更是岳家人的聖地,尤其是道光八年、光緒十六年,徐州地區的岳氏先後兩次在此續修家譜,影響非凡。

四、岳王祠歷盡磨難

1938年5月,日本人佔領徐州,桃山隨之淪陷,日軍派偽保長秦德勝強拉民伕,把忠孝牌坊、精忠閣、岳王祠內的閣樓拆去修炮樓,用來對付抗日軍民,岳王祠開始遭到嚴重破壞。解放初期,桃山嶽氏族人集資對岳王祠進行了修繕。土改時,農會沒收祠廟改作民校,以後又被糧食部門佔為糧倉。到「文革」中,岳王祠在劫難逃,這裡成為「學習班」,造反派勒令那些被管制的人,拿起鏨子對祠中碑石上的文字一個一個加以破壞,進而拆除各種設施,所有文物,幾乎破壞一空,誰都阻攔不了。岳飛30世孫岳崇武保存過岳飛畫像,都被揪斗遊街,隔離審查,紅衛兵又騙其老伴從屋中夾皮牆內取出岳飛畫像,隨即被當地文化館長邵某給拿走了。這是一場近乎毀滅性的毀壞。2006年夏天,這座曾經香火鼎盛、吸引過往文人騷客競相題詠、有著430年歷史的祭祀民族英雄的祠廟,僅剩的前殿也因年久失修而坍塌。

近年來,由岳飛30世裔孫、原南京經貿主任岳崇民牽頭,岳家族人正在積極活動,一方面妥善保存散落於民間的當年岳王祠里的碑雕石刻,一方面守望著前殿的殘垣斷壁和後殿的房基,力爭在當地文物部門的支持下,儘快修復桃山嶽忠武王祠。

(作者;銅山區茅村鎮中心中學  岳德章 )


推薦閱讀:

白衣青衫,我曾路過江南
修行在路上,江南美女獨行14國
江南龍來江北望
春天問茶到江南,喝茶須知必備

TAG: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