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憎人富貴厭人貧的轉口港
05-29
【舊文】憎人富貴厭人貧的轉口港孔慶東教授的狗論風波應該要告一段落了,這樣的笑話不值得消耗全城的心力去追究。如今高登網民把內地遊客一竹篙的打成「蝗蟲」來唱衰,就更是有失市體,枉本埠自稱國際都會。孔教授言論在網路上發酵時,我身在馬來西亞,手機偶爾能接通Wifi上網,大概知道有這件事,卻沒閒情去看那個惹火視頻。
坐過森林火車遊過哥打峇魯後,我在吉隆坡與Joe Eu見面了。Joe是當地著名的背包旅遊博客,畢業後兩年一直打自由工,遊遍了東南亞。我這次行程有些交通問題,網友推薦我上台灣人搞的「背包客棧」網上論壇問問同道人,本身是馬來西亞人的Joe很熱心的幫忙。我本來對吉隆坡的繁華沒太大好感,但因為Joe的友善,令我對這城市的印象加了分。
香港似沒太多內涵和Joe天南地北的閒聊,他竟然也問起了孔教授的狗論。我說我其實不大清楚,不過中港兩地的矛盾的確是愈來愈嚴重了。某某內地人說香港人是狗,無論他的話有多錯,都不應該有這麼大的反應。比如說內地人在香港的公眾地方做出不文明的行為,我跟Joe說,肯定是有的。香港一年收幾百萬內地遊客,要找數十個甚至數百個例子絕對不難。我自己在最旺的購物區上班,街上見內地人多過見本地人。可能我幸運,暫時還未見過有小孩當眾大小二便。在地鐵公車上,也未見過有人大吃大喝。以前坐長途巴士由新界往市區上班,自己倒有試過違例在車上吃簡單的早餐。我在意的反而是,絕大部分來港遊客,不論是內地的還是台灣的,他們關心的都只是吃喝購物和主題公園,然後已沒有其他可以引起他們興趣的東西了。香港似乎沒有太多的內涵。孔教授後來修正了自己的言論,解釋只是一部分的香港人是狗,而且是走狗而不是忠心可愛的義犬。他這樣的說法當然是滴水不漏的恆真句,因為只要找到一個香港人是走狗,他的說法就成立了。而環顧本埠,像他所形容狗眼看人低的香港人,又何只一個半個。雖然我相信當眾大小便和在車上飲食的內地人只是個別例子,但孔教授的狂言可以在香港的社交網路激起巨浪,更激發網民不斷地挖出內地客的極端例子來散布(在網路上叫「分享」),而且能引起一呼百應的共鳴(在網路上叫「LIKE」),那是因為我們在這些年來多多少少都領教過內地人的「修養」,受過他們的氣焰。Joe說:「這是你們的『集體回憶』!」
集體回憶vs集體幻覺與其說是「集體回憶」,不如說是「集體幻覺」。我們都寧願相信自己的購買力雖然已大不如前,但我們還是比內地來的人文明和有修養得多。問題是香港人那份文明和修養的「自覺」從何以來。在外地,我見過不少失禮人的港客,自問亦做過失禮的事。這次我在旅途中遇上了一位來自威尼斯的女士Oniella,她也是背著背包獨行東南亞,也去過香港和大陸。她喜歡哥打峇魯的純樸,對發達的日本卻沒有好感。過去她在義大利當導遊為業,但她斬釘截鐵地說:「威尼斯和羅馬都有很多日本遊客,但我從來沒想過帶日本團,當然,也不會帶愈來愈多的中國團。」問這個遊遍亞洲的歐洲人哪個國家的人給她印象最好。「緬甸。那些一身橙色的僧侶很祥和,人們都非常努力的嘗試用英語跟外國人溝通,雖然我的英語其實也不太好。」旅遊與外訪,又或者接待外地的遊客,本來是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彼此交流的好機會。香港若是文明之都,理應負起示範教化的重任。可惜2003年以來的港澳個人遊,一直都是建基於一買一賣的消費關係。收內地客銀両的是商場店舖,而賺得最多的則按營業額多寡收租的地主。當法國人、義大利人和日本人都向世界輸出自己的文化,讓落後他們的人趨之若鶩,香港仍是個轉口港,只能輸出憎人富貴厭人貧的白眼文化。原文刊於2012年2月2日信報副刊〈文化評論〉
推薦閱讀:
TAG: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