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提早進入上學一樣的「學習」狀態,有什麼負面影響?

經常遇到為孩子學習著急的爸媽,其中不少孩子,都還在上幼兒園。家長須知,讓孩子提早進入上學一樣的「學習」狀態,有什麼負面影響?

孩子學習不專註怎麼辦?一問,孩子才五歲。

孩子不按時寫作業怎麼辦?一問,孩子幼兒園大班。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一問,孩子三歲半。

提起這個話題,真心爸媽想談論的不是永遠討論不清楚的「育兒焦慮」和「起跑線」,我們想做一些更技術性的討論:

把孩子上幼兒園當成「上學」,跟幼兒園的孩子談「學習」,讓孩子提早進入上學一樣的「學習」狀態,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可能產生哪些負面作用。

1、開啟「強迫學習」模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對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來說,最好的學習狀態,是在遊戲中和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學習,而不是被強迫著學什麼東西。

爸爸媽媽過度重視幼兒園階段孩子的「學習」,要求這麼大的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裡,不是盡情享受和爸媽在一起的時光,而是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學習任務,比如每天做固定時間的「親子閱讀」,或者上一堂「英語啟蒙」課,實際上就開啟了「強迫學習」的模式,讓孩子把「學習」與不愉悅的感受聯繫起來。

在孩子上小學前,「強迫學習」的負面後果不會太明顯,但到了孩子上小學,他們可能會呈現出和爸媽的期待完全相反的樣子——成為學習非常「被動」、需要老師和父母不斷督促的孩子。

一位媽媽曾經提供過一個非常生動的小案例。她說孩子剛上一年級,就被老師各種投訴,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堂作業不完成等等,她非常奇怪,孩子上幼兒園時,大人每天布置的功課都能認真完成,怎麼上了學反倒做不到了呢?

——那正是因為,孩子習慣了「強迫模式」的學習,在家裡爸爸媽媽能一對一地督促,而上學後老師無暇做這樣的監督,沒有監督時,孩子根本不能主動地去學習。

2、讓孩子無暇發展「社會能力」

一些父母在孩子上小學後會遇到孩子的「紀律」問題。

比如課堂上不能隨意說話,但有的孩子會自己嘀嘀咕咕說個不停,或拉著同學說著說那;老師說了不能和同學斗鬧,但有的孩子會不停地向同學挑釁、製造各種大小爭端;外出活動,有的孩子會嚴格遵守老師講的注意事項,有的孩子則需要老師時刻盯著以防發生意外狀況……

這些現象曝露出的,都是孩子在學齡前階段「社會能力」發展不足的問題。

所謂社會能力,對剛上小學的來說,最基本的就是遵守規則的能力、與老師同學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說,他既需要懂得遵守學校的紀律,也需要知道如何配合老師的要求,如何與同齡人和諧相處。

這是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最應該學到的東西,孩子經過正常的幼兒園生活,具備這樣的能力並不困難。但對於過度重視孩子在幼兒園階段的「智力成就」的父母來說,孩子這些社會能力的發展很可能並不在他們的關注範圍之內,「只要孩子聰明,有特長,其他的都沒關係」。

但恰恰是這些「學習」之外的東西,如果沒有在適當的年齡發展起來,很可能就會成為父母在孩子整個小學階段甚至到初中後,還要不斷面對的大麻煩,自然,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學業表現。

3、種下厭煩「作業」的種子

我在悟空問答遇到一個問題,「幼兒園大班階段的孩子,放學後該如何安排學習和娛樂時間?」讓人意外的是,大部分回答,都強調了「作業」和「作業意識」,認為應該讓孩子先完成幼兒園留的作業再玩,或者爸媽每天給孩子安排一點作業,以便孩子上小學後更快適應每天寫作業。

但真心爸媽認為,過早地把作業引入孩子的生活,很可能是日後家裡每天上演作業大戰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求才上幼兒園的孩子每天像小學生一樣完成作業,就是在他心裡種下厭煩作業的種子。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毫無例外地需要經過「適應作業」的階段,並不會因為你提前給孩子布置作業,孩子適應起來就會更輕鬆。恰恰相反,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期待的是回家後可以自由玩耍、享受和爸爸媽媽的親昵時光,你早早讓他開始寫作業,是人為地把適應作業的階段給提前和延長了。

這個過程,最好是等到孩子上小學後,讓它自然發生。一是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後,身心發展會比幼兒園階段更成熟(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哪怕只差三個月,身心發展程度也是不同的),更容易適應作業和正規的學習生活;二是上學後有濃郁的學習和作業氛圍,學校和老師也會做相應的教育,孩子更容易融入整體的氛圍,更快適應作業。

4、埋下「不專心聽講」的隱患

還有一些父母,幾乎是從孩子一上小學,就被孩子「不專心聽講」的問題困擾。

不專心聽講,固然與孩子的專註力有關,但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父母為了讓孩子一上學就「不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的幼小銜接階段,安排了過多的學習內容,一年級課堂上講的東西,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學前班、幼小銜接課外班都已經學過了。學過的東西對孩子來說,就沒有那麼大的新鮮感和吸引力,孩子自然就沒辦法專心聽講了。

小學一年級的功課,對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來說,都沒有任何難度,孩子不太可能因為沒提前學過,就真的像很多爸爸媽媽擔心的那樣「跟不上」,即便程度稍稍落後一點點,也很快可以補上。

但「不專心聽講」的習慣一旦養成,就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了,它會成為孩子整個小學階段的一大困難,甚至可能延續到初中高中。

於是父母和孩子,可能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上課不專心聽講,學習成績就不好;學習成績不好,就又需要上課外班「補課」或者「提前學習」;補課或者提前學習多了,課堂內容就更沒有新鮮感,聽課更容易走神。如此循環往複,無休無止。

5、消耗孩子的學習興趣

對任何學習階段的孩子來說,學習興趣都是學習動力最重要的來源。孩子有興趣學,自然肯花功夫,然後慢慢學好,孩子打心眼裡就沒興趣學,父母再怎麼逼迫,都難起作用。

可惜的是,很多孩子的學習興趣,都被父母從小安排的項目繁多的功課給消耗殆盡了,等到上學後,他們不但沒有因為學過更多而動力充足,反倒因為學了太多而疲憊不堪。如果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座金礦,一些未被過度開發的孩子,到上學時依然礦藏豐厚,而被早早大規模濫采濫挖的孩子,到上學時,學習興趣的礦藏,可能已經所剩無幾。

一些爸媽認為,學習就是樁苦差事,就得讓孩子從小懂得吃苦。

真心爸媽認為,這樣想,真的是大錯特錯。對於樂於學習的孩子、樂於保持終身學習習慣的成人來說,學習從來都不是苦事,而是樂事,他們能從學習中獲得足夠的樂趣、足夠的成就感,這些樂趣和成就感足以支撐他們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哪怕過程很辛苦,也甘於承受。

所以,明智的爸爸媽媽,不會從一開始,就把學習變成孩子眼中的「苦差事」。從小保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其實就是保護了未來的學習動力、能力和潛力。

我們的孩子,是一顆顆小苗,每一棵小苗,都有自己符合自然規律的成長節奏。拔苗助長的結果,從來就不是皆大歡喜。

所以真心爸媽認為,如果我們不能給剛滿月的孩子吃米飯,就不要跟幼兒園的孩子談我們現在所談的那種「學習」。幼兒園階段孩子的學習,應該在遊戲和生活中自然地進行。不要擔心孩子會因此輸在起跑線上,如果孩子會輸,一定不是因為跑得太慢,而是起跑太早,過早地累壞了。

查看更多
推薦閱讀: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四十五集)
坐懷不亂,還是欲求不滿?
有哪些神器工具,值得推薦?
溫州人真值得我們學習
談新托福聽力考試中筆記的重要性

TAG:孩子 | 學習 | 上學 | 影響 | 狀態 | 負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