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印光大師和大安法師、法藏法師關於《無量壽經》會集本的...分享

轉)印光大師和大安法師、法藏法師關於《無量壽經》會集本的... 首次分享者:つ淡然′ 已被分享1次 評論(0) 複製鏈接 分享 轉載 舉報

*印光大師的警示——

 

       看了今年浙江《台州佛教》第二期刊登的張秉全居士《印光大師也讚歎〈無量壽經〉會集本嗎?》文章,很有感慨。憶念當年(民國廿九年)夏蓮居擅自會集《無量壽經》後,曾託人傳口信致印光大師,請求予以支持。印公得知後,極為反對,立即手書三封信致夏蓮居的好友王子立居士。這三封信編入《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蘇州靈岩山寺版本524頁始)。

       目前,面對著夏蓮居《無量壽經》會集本在某些地區的流行,很有必要重讀一下當年印光大師為了捍衛佛經尊嚴,反對會集本而親自寫下的復王子立居士三封信,以利眾生正確修學凈土法門。

 

復王子立居士書一:

       人貴自知,不可妄說大話。 觀汝之疑議,看得譯經絕無其難,只要認得外國文,就好做譯人,譯人若教他譯經,還是同不懂外國話的一樣。你要據梵本,梵本不是鐵鑄的。須有能分別梵本文義,的確,或傳久訛謬之智眼,方可譯經。然非一人所能。以故譯經場中,許多通家。有譯文者,有證義者。其預譯場之人,均非全不通佛法之人。汝完全認做為外國人譯話,正如讀書人認字,聖人深奧之文,了不知其是何意義。此種妄語,切勿再說。再說強令無知識者誤佩服,難免有正見者深痛惜。

 

       光一向不以為悅人耳目而誤人。若不以光言為非。則守分修持。否則不妨各行各道。他日陌路相逢。交臂而去,不須問你是何人,我是誰。

 

復王子立居士書二:

       一無量壽經有五譯。初譯於後漢月支支婁迦讖,三卷,文繁,名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次譯於吳月支支謙,有二卷,名佛說阿彌陀經。以日誦之經,亦名佛說阿彌陀經,故外面加一大字以別之。又有趙宋王龍舒居士,會前二譯及第三譯,並第五趙宋譯,四部取要錄之,名大阿彌陀經。當時大興,後因蓮池大師指其有不依經文之失,從此便無人受持者。大藏內有此經,各流通處均不流通。有謂另有一種者,即此經也。第三譯,即佛說無量壽經二卷,現皆受持此經,即曹魏康(國名)僧鎧譯。第四,即大寶積經,第十七無量壽如來會,此經王龍舒未見過,乃唐菩提流志譯。前有元魏名菩提留支,非唐人,世多將留支訛引之。第五譯,名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法賢譯。原本二卷,以宋人以所譯經多為榮,故分兩卷,於絕不宜分處而分,今刻書本作一卷。就中無量壽如來會,文理俱好。而末後勸世之文未錄,故皆以康僧鎧之無量壽經為準則焉。

 

復王子立居士書三:

       無量壽經中,有三輩。觀無量壽佛經,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惡業之人,臨終遇善知識開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龍舒死執三輩即是九品,此是錯誤根本。故以下輩作下三品,其錯大矣。故上輩不說發菩提心,中輩則有發菩提心,下輩則雲不發菩提心。無量壽經三輩,通有發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謂下輩罪業深重,何能發菩提心。不思下輩絕無一語云造業事,乃系善人。只可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將下輩作下品,違經失理,竟成任意改經,其過大矣。在彼意謂,佛定將一切眾生攝盡。而不知只攝善類,不及惡類。彼既以善人為惡人,故云不發菩提心。死執下輩即是下品,故將善人認做惡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臨終苦極。一聞佛名,其歸命投誠,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奮感激,比臨刑望赦之心,深千萬倍。雖未言及發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與誠,實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經文義,而據觀經,硬誣衊善人為惡人,竟以惡人為判斷。王氏尚有此失,後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無量壽經,何無事生事?王氏之誤,蓮池大師指出,尚未說其何以如此,今為說其所以,由於死執三輩即九品也。書此一以見會集之難。一以杜後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膽大心粗,不足為訓。民國廿九年八月廿日

 

*大安法師的開示——

 

大安法師答疑:如何對待無量壽經彙集本?

問:印祖是否見到了夏會本?有無文字記載?許多大德都贊夏會本是善本,請問法師怎麼看?

 

大安法師:

       這個問題是多年來爭議最多的問題,本人在《凈土宗教程》對這個問題有所討論。

 

       印祖是否見到夏會本,按常理去推斷,應該說印祖是知道夏會本的,何以故呢?印祖是那個時代的凈土宗的大德,儘管在印祖身前還沒定為祖師,但那個時候是,一提到宏揚凈土宗,戒行具優的,大家就會想到印光大師。

 

       那麼,這個夏會本,在1929年開始會集,經過三年,在1932年就出來了,而且還有那些大居士在中央廣播電台做了播送,還有些法師講這部經,還有對這部經的流通。那麼,凈土教內這麼一件重大的事情,印祖怎麼會不知道呢?印祖的皈依弟子遍天下啊。那麼,印祖,我們注意到,凈土五經是印光大師在1934年把它最後定本,廣為流通的,這個時間之巧合,大家有沒有去細細地思維一下印祖的用意?如果這個本子真的是一個盡善盡美的本子的話,印祖從利益眾生宏揚佛法的角度,難道會沒有一句讚歎?而反而在這之後,印祖文鈔有好幾篇文稿特別談到,對王龍舒、彭紹升、魏承貫三個本子的很嚴厲地批評,並且有一句話說,前人尚且如此,後人何敢妄充通家,既有無量壽經,何必無事生事。難道我們想到這些話,不是有所指嗎?那麼,祖師在那個時代,是比較厚道,你不可能讓他去指名道姓,非得要批評什麼,畢竟是現代人嘛,還在世嘛。

 

       所以我們有一個基本判斷,從蓮池大師、藕益大師、印光大師,從佛法的純正性角度來看,是提倡原譯本的,但會集本從動機到效果來看,也不能說它一無是處,它也有它的優點,我們要寬容地去看,但一定要有主次之分,以無量壽經原譯本為主,以四種會集本為輔的、為參考的一種格局,比較好一些。

 

另:自己整理的文字,錄音見下載地址1中錄音編號05-3——

       第四個(會集本)就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這個本子也許現在海內外修念佛法門的已經是很熟悉了,據說有的居士一天念三遍四遍,倒背如流,半個小時之內解決這部經,對這種精神我們要讚歎,但對於這部經,會集本,到底怎麼樣,我們也不能矮子看戲----隨人喝彩了,也得要了解一二。

       這是民國年間夏蓮居居士會集的,從1932年到1935年,當時他在山東的時候,受一個軍閥張宗昌的迫害,就流亡到了日本,在日本三年之後,一回國,他就開始在天津來做這項工作,這位老居士也是發心很大很好了,也想搞一個盡善盡美的本子,應該說這部經典彙集以後也有一些長處,它確實很流暢,比較簡練,尤其它很多的文句選擇了唐譯本裡面的文句,我們剛才介紹了唐譯本文句是翻譯最好的,夏老居士用的比較多,所以說有他一些長處,但是,這部經典(會集本)是不是盡善盡美的,是不是無一字沒有來歷,無一句都有根據的,是不是讀了這一本(會集本)就等於讀了五種原譯本,是不是末法之後留下的是這部經(會集本),而不是其他的經,這些都是原則問題的。

 

       當把它(會集本)提到這麼高的程度,我們就得要仔細的審視一下了,應該說是有溢美之詞的。這部經典(會集本)有它一些致命的弊病。也就是講這個,「未順譯法,去句未當」,也在這部會集本裡面里體現出來。比如說這個經題啊,我們注意到五種原譯本,都是以阿彌陀佛的名號作為經題的,漢譯本無量清凈平等覺,這個無量清凈平等就是無量壽的意思,清凈平等就是壽的另外一種表達,那其他象《大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都是這個樣子,所以以後一般都是以《佛說無量壽經》作為這個立名來流傳的,那麼到了這部經典(會集本),你看他把這個,他會集到是想的很完備了,把所有的這種原譯本,把它都整合在一起他就完整了,但你整合在一起,你看看,有無量壽,有清凈平等,剛才講,這個壽就是清凈平等的意思,你把他放在一起,床上加床,頭上安頭。

 

       對這一點,印光大師是非常敏銳的指出,這部經典的經題是不能去改的,改了之後「久迷其源」啊,改了之後就不知道他在說哪部經了,你再這麼一弄以後,大藏經又沒有這部經(會集本),人家就會說這部經是假的了,如果你當把這個會集本,把(會集本) 作為了五種原譯本的一種取代,以它(會集本)為正的時候,又對這部經進行了否定,那不就完蛋了,這是一種很有危險,很有風險的事了,這是我們先從經題來看。

 

       第二就從往劫的古佛。五種原譯本都有過去無量無數無央數劫以前,有古佛出現,第一尊佛是定光佛,這些古佛的出現,把他一一列出來是意義深遠的,一則表明娑婆世界的眾生的善根能夠感的這些古佛一一示現八相成道,另一方面,這些古佛,悲心不舍眾生,首尾兩尊佛,一個是定光佛,又叫燃燈佛,是釋迦牟尼佛的親教師,那麼,另一端是是世自在王如來,是法藏菩薩,即阿彌陀佛的親教師,這兩者遙相呼應,他是傳達了甚深的信息的。說明法藏菩薩是在娑婆世界,以轉輪聖王之職出家的,是在這裡發大願的,是跟娑婆世界的眾生有甚深的法緣的,都從這個古佛示現裡面跟我們傳達出來了,你竟然一下子把他不要了。

 

       再就是四十八大願,以二十四段把他分在一起,一個願裡面又包含兩願或者三願,這種方式是不是可取的?有時候阿彌陀佛是針對十方凡夫眾生髮的願,有的時候是對它方世界菩薩發的願,如果你把他整合在一起,你所面對的,可能針對凡夫眾生髮的願,你那個頭上戴的帽子是根據菩薩發的願,這就不對了。

 

        這些,大家好好看原譯本,就能看出這些來。再就是所翻譯的那些重要的段落,重要的意思,有時候會集本體現不出來,比如邊地疑城問題,邊地疑城是中輩往生也有疑城,下輩往生也有疑城,我們在會集本看不出來。

       《無量壽經》裡面它非常推崇行作沙門的功德,能夠為佛出家是佛的子孫,強調出家的功德,在會集本裡面也看不到。

       等等這些,包括一些起碼的過失,阿闍世及五百大長者子,過來供養佛,他把這個「子」字丟掉了,阿闍世及五百大長者,你這個長者子和長者是一回事嗎?

 

       所以這十年來對這部會集本聚訟甚多。那麼對這個問題,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有多篇文稿對這個會集本加以了批評,有時候話講的很嚴峻的,說前面幾個,他主要是探討王龍舒,彭紹升和魏承貫,「違經失理」,違反經文,失掉他的理體 ,「任意改經,其過大亦」。王氏,王日修啊,「 尚有此失,後人可妄充通家乎?」應該說在這幾個會集中,王龍舒的本子還是不錯的,而且他的證悟,他的道德,他的學問,也是這四個當中最優的,可以下這個斷論,然而王龍舒都有這種過失,後人還能妄充通家乎?「既有無量壽經,何無事生事」,印祖是這個態度。既然已經有無量壽經,為什麼還要沒有事你生出一個事情來。後面一句,「魏默深更不必言亦,膽大心粗,不足為訓」。那都不需要討論了。

 

       那麼藕益大師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一個態度,他對於這種《無量壽如來會》這個本子很推崇,也準備對它做一個註解的。如果他對於會集本很感興趣的話,他就會註解會集本了,然而他沒有選擇會集本。這樣我們就能夠了解凈土宗的祖師,在會集本出來之後對會集本有個基本的態度,為了佛法的純正性,都是持不贊成的態度。這我們要了解。我們要依照祖師的話去做了。不能隨便聽一般的人,人云亦云了。

         

       如果從一開始我們就走准道路,去讀誦原譯本,我們很多認為精進的同修就大得其益了,現在搞得讀(會集本)到現在,聽到這個不行了,他心裡就疑惑重重了,甚至走一個極端,啊,你們這麼多爭論,我們就不修這個法門了。所以有時候我們講這些話都不敢講,怕眾生的信心受到影響,有時候甚至他已經讀慣了這個本子,讀慣了這個本子,那我們就隨順他,那你就繼續讀下去了,如果你剛開始選擇,我們就勸你選擇以康本為好嘛。

 

       我們了解這些到也並不就是對會集本一棍子打死,應該說這四位大德也是出發心是好的,是盡了自己最大努力的,也是有一定的功績的。但是我們對待這個事情的看法應該是什麼呢?以原譯本為主啊,以會集本為輔的格局,你得要擺正這個關係,不能喧賓奪主,如果你心裡這個關係擺正之後,你去讀讀它,或者研究研究他,都沒有問題的。就怕你的知見本身就不正,有很多人聽說,讀了會集本就等於五種原譯本都讀了,他這一種觀念,五種原譯本他碰都不碰,試問,接受這種觀念的人,他讀過五種原譯本沒有?很少有人讀過啊。

 

       我是接觸過一些搞凈土法門,甚至講無量壽經的,當我提了一個觀點之後,他產生懷疑,我跟他回答,我說這個觀點是來自《無量壽經》原譯本的哪種哪種,他聽了之後是…,因為他沒有看過。這個時代眾生都是比較懶的,快餐文化滋養出來,既然快餐,唉,既然一本就等於解決五本,那其他的我怎麼會去看呢。所以,儘管有些大德說,讀了這本是為了引導大家更好的去讀五種原譯本,但事實上一二十年以來,有幾個人通過這個會集本去好好地讀五種原譯本,如果這個效果達不到,說明它(會集本)就站在了第一線。所以我們得有清醒的頭腦來了解這個問題。

 

       台灣的律航法師他有個態度,我們覺得是可取的。他對會集本是很推崇的,他曾經是以慈舟法師和夏蓮居居士為師,作為他們的學生而自居的。他以中將的身份,然後出家,到了台灣,曾經發心要流通這個會集本,然而印行兩周之後,他發現一個情況,流通受到阻礙,受到阻礙他就以後有個觀點的改變,他就以康僧鎧的本子為主,以凈影《無量壽經義疏》作為註解本來推廣這種原譯本,而且提出,大家隨份隨力讀誦會集本,主要以原譯本為主,我們覺得律航法師這個觀點,這種做法,還是比較客觀公允的,我們這樣去做就好了,也不一定搞得水火不相容。

 

*法藏法師在《凈土深義》中對會集本的質疑——

 

後面還有十五分鐘時間接著要稍微講一下另一件事情,希望你們用心聽,但是也不要認為我在批評人,我覺得作為一個出家人,固然是無諍,但既然我們有自己對佛法的認識,這裡把我們的疑慮談出來,希望給大家參考。

 

就佛法的立場來說,這種事情應該公開討論,那就是有關《無量壽經》會集本的問題。從古以來這個會本總共有三會一節,就是有三種會集本,還有一種節錄本,把《無量壽經》竟然節錄成一卷。很有意思的是這三會一節的作者都是白衣居士,最早的是宋朝的王日休,但是後來遭到了蓮池大師的批評。既然大師的批評在前,我有將自己疑慮公開說出的責任。這牽涉到我們怎麼去尊重經典以及將來佛法流傳的權威性的問題,這需要大家了解一下。其次,面對會本已經流通的事實,最大的疑慮是佛法在將來二百年以後,後代子孫如何面對分歧的事情。我作為一個凈宗行者,有責任將這個時代當中對待會本的另一種看法表達出來。對會本我提出十八條質疑,希望大家仔細地思考。

一、古德不弘疑:會集本古即有之,但古來大德皆不弘揚,唯有民國以來才有少數人弘揚。

二、康本流通疑:古來凈宗大德皆採用康僧鎧譯本,持誦、註疏、弘揚,現在福建莆田廣化寺佛經流通處印行的《凈土五經》中的《無量壽經》,是印光大師選定的,也採用康本。

三、能證非人疑:會集本的證明者——慧明老法師,並不專修凈土,也不是學教之人,據云是參禪有悟,而且也修密。如此的背景,不合做為證明者。(按:慧明法師在當時,並不是像虛雲老和尚、印光大師和弘一大師那樣,是舉世都公認的禪宗、凈宗和律宗的祖師,所以他的印證並不具有公信力,不能令人信服;而且,端看他輕易印證會集本之事,就可以看出慧明法師似乎並不了解佛說「不得增減經法」的禁令,此人在教理上的見地令人質疑;要不,就是有人假借慧明法師的名義來為自己做擋箭牌,這個可能性就更是可恥了。阿彌陀佛!)

四、勤苦非證疑:有人說會集本的作者很專心、很辛苦地會集佛經。經云:「歷劫勤苦非涅盤因。」錯用了心,辛苦努力,又能代表什麼、證明什麼呢?佛法「寧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著魔。」法是法,必須拿法的證據出來,佛陀講:「依法不依人」,不能以「很努力」來做為法或非法的證明。

五、感應非證疑:弘揚會集本的人,宣稱有很多人讀了會集本,得了感應。其實感應只代表了眾生有誠、菩薩有感的事實罷了。感應並不能證明會集本的無誤可信,不能純拿感應印證會集本之正確。

六、割裂經文疑:有些人同情地說,都是經文嘛,應該一樣讀誦受持、為人演說。《優婆塞菩薩戒經》上講,倒說經律,抄前著後,犯菩薩輕垢罪。更何況割裂經文!

佛以一圓音說法,天台判四教,華嚴判五教,南山律過判三教,凈土宗判二教……這些都是為了避免佛法混濫而做的。所以不能說——都是佛法,都是經文,所以就可以一樣讀誦受持、為人演說!佛說:不得增減經法。所以,對於經法,我們應當明確無誤地傳承。

七、願數不同疑:古來有關彌陀本願之說明、註疏等,皆以四十八願為本,所謂「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觀無量壽經》也講四十八願。而會集本僅二十四願。

八、三輩對應疑:康僧鎧譯的《無量壽經》十八願(信)、十九願(願)、二十願(行),三願與三資糧了了相應。經文下卷也有三輩往生,以對應此三願。而會集本將三願抄前著後,完全混濫,無法與三輩往生文相對應。

九、三願明確疑:彌陀攝取眾生的三願,十八願以「信」為主,願、行為輔;十九願以「願」為主,信、行為輔;二十願以「行」為主,信、願為輔,這樣,三資糧的組織次第清晰、明了。而會集本則完全看不出此三願各具的信、願、行。

十、有違古例疑:古德也有不滿前人譯本不盡善盡美的,因此找出梵本,重新翻譯,但是絕對不採用會集的作法。且會集佛經,從古至今都是白衣居士所為;古今高僧大德,歷代以來,從來沒有出家人做會集本的事情。

十一、輕視梵本疑:《無量壽經》十二譯,均屬出家大德所為,都採用由梵本重譯,表示對法的慎重,對梵本的重視與尊重。

十二、分經招報疑:昭明太子分《金剛經》為三十二段,一字未改,也未抄前著後,竟慘遭地獄苦報,更何況會集本分割五部經文,抄前著後,又另立標題。要知佛陀無盡的智慧,無量的功德,你讀《華嚴》才懂——「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系,無人盡說佛功德。」佛的功德,並非凡夫俗子小心小量所能測度的。而且佛意深廣、圓妙,昭明太子強以已見分經,尚有地獄慘報,何況會集五本,令各經文意大亂呢?

十三、各解不同疑: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得解;況且佛在不同地方說同樣的法門,自會有不同的經文產生,這也是梵文原本各有不同的原因之一。而會集本全然不考慮梵本各有不同的存在事實,硬是牽強附會地將不同的譯本進行會集,自然大失原貌,也讓眾生失去接受不同經典的熏陶機會。

十四、體系不同疑:應知會集本採用的五種現存版本,是在不同的時代,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佛法背景下所譯的。不但各時代用字、遣詞不同,而且各譯本所據的梵文原本更是完全不同。尤其是各大譯師對佛法、對凈宗的立場、認識亦不盡相同,因此他們所譯的經文,其內容、立場亦有大同小異之處,從而各自形成體系。如今會集本無視文句、體系不同的客觀事實,而完全以個人私見做所謂的「整合」,只有壞亂佛法、貽誤眾生罷了。

十五、信力不足疑:古德譯經者無一不是有修有證者,方能譯經。如安士高、玄奘法師、久遠劫來發願譯經的千佛譯師鳩摩羅什等。而會集佛經的人,修證並未得到普遍之認可。而且古代譯經,大多奉詔而譯,皇帝集天下之人力、物力、財力於譯經場所,是如履薄冰一樣地謹慎從事。今只一人,修證尚未受到普遍之肯定,輕率地以一已之力而會集佛經,信力何在?

十六、有違傳承疑:中日蓮宗歷代祖師,皆以康僧鎧之譯本做注。而會集本一旦推行,將使祖師註解漸趨無效,也等於斷了蓮宗傳承。

十七、今人不許疑:今日有許多法師,或默默摒除會集本,將其束之高閣;或作少分說明,不應受持會集本。例如台灣性梵老法師就講:「會集本不能當作另外的譯本。」慧凈法師也講:「會集本不了彌陀三願,混亂彌陀三願。」

十八、舍利非證疑:有人說會集本的作者臨終後燒出舍利,證明他道德修持好,從而肯定會集佛經這件事沒有做錯。其實,一個人稍有修行,就以為他所說、所做的一切都對,這正是泛修行論!如此將造成依人不依法的過失。對泛修行的迷信,將導致壞亂佛法,貽誤眾生,罪過真是大極了!彌陀法門是特異、一乘、圓頓、究竟、了義的捷徑法門,居士肯修行,蒙佛接引,燒出舍利是很平常的事,常看《凈土聖賢錄》、《法華經持經記》等,就明了深信了。但這並不意味會集本就是上契佛陀之理,下契眾生之機!

以上是對會集本的十八點質疑。一部經的弘揚,牽涉到法門的興衰。我是愛護法門,所以提出膚淺的看法,希望能普遍引起有心護法的大德的反省。彌陀法門難解、難信、難思。我誠摯希望護法大德在弘揚凈土的作法上,能更加謹慎。這是眾生之幸,佛教之幸!

 *補充:大虛法師在QQ上的問答—— 大虛法師(1277575277) 9:55:27 

符合佛意的我就認同,不管他是什麼人 大虛法師(1277575277) 9:55:48 

不符合佛意的我就不認同,也不管他是什麼人

大虛法師(1277575277) 9:56:34 

比如對「會集本」的弘揚我就很不認同

寧靜致遠(851112585) 9:58:01 

師父,那無量壽經我們應讀誰的?不是夏老居士的是最完美的嗎? 大虛法師(1277575277) 9:59:24 

原來的《無量壽經》才是最完美的,本來就是最完美的,歷代祖師都是弘揚的這個......

 寧靜致遠(851112585) 9:59:53 

但之前的有很多版本,該讀哪個版本?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0:12 

會集本可做參考,但不可依止。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0:50 

歷史上一直都是在弘揚曹魏康僧鎧的《無量壽經》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1:34 

這是歷代凈宗祖師所共同宣講的。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2:03 

這是很根本的大原則,很根本的知見!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2:21 

不容置疑和選擇!

遠古(158697084) 10:02:39 

一直讀的都是會集本。。。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3:08 

否則佛經原典就要被所謂的會集本取代了

無雲(838115068) 10:04:05 

師父,可不可以說:讀就讀唄,如果能轉過來更好。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4:14 

大家要明白一點,歷代凈宗祖師在法本的選擇上是絕對不會有錯的......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4:50 

可以讀,但如果能讀原典更好

無雲(838115068) 10:05:45 

師父一句話,相信遠古師兄心裡會自在很多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6:42 

佛經不是誰想會集就會集的,印光大師當年曾經呵斥過這種行為,這就叫做好心辦了壞事。

無雲(838115068) 10:07:25 

有佛經為什麼不讀,要讀彙集本呢?

遠古(158697084) 10:07:39 

有機會看一下原版的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8:52 

如果其它的經典我們也師心自用,也去會集會集,那佛經原典的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還有嗎?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11:05 

從長遠來看,從謹慎的角度來看,擅自會集佛經,只會令佛經原典早日滅亡、加速滅亡,所以我等佛子,怎可不慎?!怎可不懼?!

 

寧靜致遠(851112585) 10:29:06

但是我不明白,為什麼《無量壽經》會出現不同的版本?是不是其中有些是偽造的?不明白,請師父開示。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35:38

不是偽造,而是譯者的水平和理解翻譯有差異,但大同小異,其中尤以曹魏康僧鎧的翻譯為其中翹楚,文辭簡潔流暢,言簡意賅,完全符合佛說的大乘了義教言,可與凈土其它經典相互印證,所以歷代祖師一直弘揚提倡的都是這個版本......這是經過上千年實踐和時間檢驗的,所以我們後人實在是沒有必要再去多事,搞什麼會集,那樣只會混亂人天眼目,把水給攪渾了!

 

寧靜致遠(851112585) 10:38:57

感謝師父開示,弟子明白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42:22

你可以去仔細地對比一下會集本和原典的差異,尤其是關於四十八願的內容,尤其是攝生三願的內容,原典那是翻譯得精準非常,沒有任何錯謬......另外,會集本對佛經原典有很大的刪除和改動,但佛經是不允許刪除一字一句的,這是佛陀當年千叮萬囑的大原則,難道說是佛陀錯了?那些刪改佛經的人反倒是對的?這點道理我覺得太簡單了,用膝蓋想都能想明白......

 

王沛霖<loveship0329@163.com> 10:47:00

師父所言極是 

 

王沛霖<loveship0329@163.com> 10:52:14

錯解佛意 誤導眾生 即便發心是好的 也應貶斥之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52:26

某某老居士不通梵文,但他竟敢擅自會集以前通曉梵文的譯經大師的翻譯,有時候我很懷疑,這些居士的心裡是不是隱藏著很深的大我慢?否則怎麼敢做這樣的事?

 

夢幻佳佳(175256465) 10:52:59

我個人提倡讀原著 讀經典

 

夢幻佳佳(175256465) 10:54:11 

因為百分百是正確的 寧聞(450826592)  10:52:19

哪個版本有緣就讀哪個,不要太執著

無雲(838115068) 10:54:14 

如果是我,我會說:那可以,只要您可以成就就行了,但是,如果從大局上來講,真的不適宜,當越來越多的會集本代替了佛經,那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57:00

在凈土三經里,好像只有《無量壽經》在歷史上被人會集了好幾次,為什麼是這部源頭性的經典被人反覆折騰?其中隱藏的用意是什麼?凈土的根本經典一旦被扭曲,那會帶來怎樣的惡果?這些問題不能不讓人思考...... 寧聞(450826592) 10:57:36

大虛師的堅持是對的,但我們俗家弟子,不要太過評判一些高僧大德,因為我們所了解的還太少,不要妄言,以免造了口業。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57:56

你這樣說倒是對的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59:30

對出家人「破戒」的事情,在家人最好少說不說,那是說四眾過,但對出家人「破見」的事情,那就可以說,對事不對人,這是護法,不犯菩薩戒...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59:55

但要如理如法地去說...... 王沛霖<loveship0329@163.com> 11:00:19

嗯 師父說的對 還是要注意用詞 懺悔!

 

*印光大師的警示——

 

       看了今年浙江《台州佛教》第二期刊登的張秉全居士《印光大師也讚歎〈無量壽經〉會集本嗎?》文章,很有感慨。憶念當年(民國廿九年)夏蓮居擅自會集《無量壽經》後,曾託人傳口信致印光大師,請求予以支持。印公得知後,極為反對,立即手書三封信致夏蓮居的好友王子立居士。這三封信編入《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蘇州靈岩山寺版本524頁始)。

       目前,面對著夏蓮居《無量壽經》會集本在某些地區的流行,很有必要重讀一下當年印光大師為了捍衛佛經尊嚴,反對會集本而親自寫下的復王子立居士三封信,以利眾生正確修學凈土法門。

 

復王子立居士書一:

       人貴自知,不可妄說大話。 觀汝之疑議,看得譯經絕無其難,只要認得外國文,就好做譯人,譯人若教他譯經,還是同不懂外國話的一樣。你要據梵本,梵本不是鐵鑄的。須有能分別梵本文義,的確,或傳久訛謬之智眼,方可譯經。然非一人所能。以故譯經場中,許多通家。有譯文者,有證義者。其預譯場之人,均非全不通佛法之人。汝完全認做為外國人譯話,正如讀書人認字,聖人深奧之文,了不知其是何意義。此種妄語,切勿再說。再說強令無知識者誤佩服,難免有正見者深痛惜。

 

       光一向不以為悅人耳目而誤人。若不以光言為非。則守分修持。否則不妨各行各道。他日陌路相逢。交臂而去,不須問你是何人,我是誰。

 

復王子立居士書二:

       一無量壽經有五譯。初譯於後漢月支支婁迦讖,三卷,文繁,名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次譯於吳月支支謙,有二卷,名佛說阿彌陀經。以日誦之經,亦名佛說阿彌陀經,故外面加一大字以別之。又有趙宋王龍舒居士,會前二譯及第三譯,並第五趙宋譯,四部取要錄之,名大阿彌陀經。當時大興,後因蓮池大師指其有不依經文之失,從此便無人受持者。大藏內有此經,各流通處均不流通。有謂另有一種者,即此經也。第三譯,即佛說無量壽經二卷,現皆受持此經,即曹魏康(國名)僧鎧譯。第四,即大寶積經,第十七無量壽如來會,此經王龍舒未見過,乃唐菩提流志譯。前有元魏名菩提留支,非唐人,世多將留支訛引之。第五譯,名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法賢譯。原本二卷,以宋人以所譯經多為榮,故分兩卷,於絕不宜分處而分,今刻書本作一卷。就中無量壽如來會,文理俱好。而末後勸世之文未錄,故皆以康僧鎧之無量壽經為準則焉。

 

復王子立居士書三:

       無量壽經中,有三輩。觀無量壽佛經,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惡業之人,臨終遇善知識開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龍舒死執三輩即是九品,此是錯誤根本。故以下輩作下三品,其錯大矣。故上輩不說發菩提心,中輩則有發菩提心,下輩則雲不發菩提心。無量壽經三輩,通有發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謂下輩罪業深重,何能發菩提心。不思下輩絕無一語云造業事,乃系善人。只可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將下輩作下品,違經失理,竟成任意改經,其過大矣。在彼意謂,佛定將一切眾生攝盡。而不知只攝善類,不及惡類。彼既以善人為惡人,故云不發菩提心。死執下輩即是下品,故將善人認做惡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臨終苦極。一聞佛名,其歸命投誠,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奮感激,比臨刑望赦之心,深千萬倍。雖未言及發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與誠,實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經文義,而據觀經,硬誣衊善人為惡人,竟以惡人為判斷。王氏尚有此失,後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無量壽經,何無事生事?王氏之誤,蓮池大師指出,尚未說其何以如此,今為說其所以,由於死執三輩即九品也。書此一以見會集之難。一以杜後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膽大心粗,不足為訓。民國廿九年八月廿日

 

*大安法師的開示——

 

大安法師答疑:如何對待無量壽經彙集本?

問:印祖是否見到了夏會本?有無文字記載?許多大德都贊夏會本是善本,請問法師怎麼看?

 

大安法師:

       這個問題是多年來爭議最多的問題,本人在《凈土宗教程》對這個問題有所討論。

 

       印祖是否見到夏會本,按常理去推斷,應該說印祖是知道夏會本的,何以故呢?印祖是那個時代的凈土宗的大德,儘管在印祖身前還沒定為祖師,但那個時候是,一提到宏揚凈土宗,戒行具優的,大家就會想到印光大師。

 

       那麼,這個夏會本,在1929年開始會集,經過三年,在1932年就出來了,而且還有那些大居士在中央廣播電台做了播送,還有些法師講這部經,還有對這部經的流通。那麼,凈土教內這麼一件重大的事情,印祖怎麼會不知道呢?印祖的皈依弟子遍天下啊。那麼,印祖,我們注意到,凈土五經是印光大師在1934年把它最後定本,廣為流通的,這個時間之巧合,大家有沒有去細細地思維一下印祖的用意?如果這個本子真的是一個盡善盡美的本子的話,印祖從利益眾生宏揚佛法的角度,難道會沒有一句讚歎?而反而在這之後,印祖文鈔有好幾篇文稿特別談到,對王龍舒、彭紹升、魏承貫三個本子的很嚴厲地批評,並且有一句話說,前人尚且如此,後人何敢妄充通家,既有無量壽經,何必無事生事。難道我們想到這些話,不是有所指嗎?那麼,祖師在那個時代,是比較厚道,你不可能讓他去指名道姓,非得要批評什麼,畢竟是現代人嘛,還在世嘛。

 

       所以我們有一個基本判斷,從蓮池大師、藕益大師、印光大師,從佛法的純正性角度來看,是提倡原譯本的,但會集本從動機到效果來看,也不能說它一無是處,它也有它的優點,我們要寬容地去看,但一定要有主次之分,以無量壽經原譯本為主,以四種會集本為輔的、為參考的一種格局,比較好一些。

 

另:自己整理的文字,錄音見下載地址1中錄音編號05-3——

       第四個(會集本)就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這個本子也許現在海內外修念佛法門的已經是很熟悉了,據說有的居士一天念三遍四遍,倒背如流,半個小時之內解決這部經,對這種精神我們要讚歎,但對於這部經,會集本,到底怎麼樣,我們也不能矮子看戲----隨人喝彩了,也得要了解一二。

       這是民國年間夏蓮居居士會集的,從1932年到1935年,當時他在山東的時候,受一個軍閥張宗昌的迫害,就流亡到了日本,在日本三年之後,一回國,他就開始在天津來做這項工作,這位老居士也是發心很大很好了,也想搞一個盡善盡美的本子,應該說這部經典彙集以後也有一些長處,它確實很流暢,比較簡練,尤其它很多的文句選擇了唐譯本裡面的文句,我們剛才介紹了唐譯本文句是翻譯最好的,夏老居士用的比較多,所以說有他一些長處,但是,這部經典(會集本)是不是盡善盡美的,是不是無一字沒有來歷,無一句都有根據的,是不是讀了這一本(會集本)就等於讀了五種原譯本,是不是末法之後留下的是這部經(會集本),而不是其他的經,這些都是原則問題的。

 

       當把它(會集本)提到這麼高的程度,我們就得要仔細的審視一下了,應該說是有溢美之詞的。這部經典(會集本)有它一些致命的弊病。也就是講這個,「未順譯法,去句未當」,也在這部會集本裡面里體現出來。比如說這個經題啊,我們注意到五種原譯本,都是以阿彌陀佛的名號作為經題的,漢譯本無量清凈平等覺,這個無量清凈平等就是無量壽的意思,清凈平等就是壽的另外一種表達,那其他象《大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都是這個樣子,所以以後一般都是以《佛說無量壽經》作為這個立名來流傳的,那麼到了這部經典(會集本),你看他把這個,他會集到是想的很完備了,把所有的這種原譯本,把它都整合在一起他就完整了,但你整合在一起,你看看,有無量壽,有清凈平等,剛才講,這個壽就是清凈平等的意思,你把他放在一起,床上加床,頭上安頭。

 

       對這一點,印光大師是非常敏銳的指出,這部經典的經題是不能去改的,改了之後「久迷其源」啊,改了之後就不知道他在說哪部經了,你再這麼一弄以後,大藏經又沒有這部經(會集本),人家就會說這部經是假的了,如果你當把這個會集本,把(會集本) 作為了五種原譯本的一種取代,以它(會集本)為正的時候,又對這部經進行了否定,那不就完蛋了,這是一種很有危險,很有風險的事了,這是我們先從經題來看。

 

       第二就從往劫的古佛。五種原譯本都有過去無量無數無央數劫以前,有古佛出現,第一尊佛是定光佛,這些古佛的出現,把他一一列出來是意義深遠的,一則表明娑婆世界的眾生的善根能夠感的這些古佛一一示現八相成道,另一方面,這些古佛,悲心不舍眾生,首尾兩尊佛,一個是定光佛,又叫燃燈佛,是釋迦牟尼佛的親教師,那麼,另一端是是世自在王如來,是法藏菩薩,即阿彌陀佛的親教師,這兩者遙相呼應,他是傳達了甚深的信息的。說明法藏菩薩是在娑婆世界,以轉輪聖王之職出家的,是在這裡發大願的,是跟娑婆世界的眾生有甚深的法緣的,都從這個古佛示現裡面跟我們傳達出來了,你竟然一下子把他不要了。

 

       再就是四十八大願,以二十四段把他分在一起,一個願裡面又包含兩願或者三願,這種方式是不是可取的?有時候阿彌陀佛是針對十方凡夫眾生髮的願,有的時候是對它方世界菩薩發的願,如果你把他整合在一起,你所面對的,可能針對凡夫眾生髮的願,你那個頭上戴的帽子是根據菩薩發的願,這就不對了。

 

        這些,大家好好看原譯本,就能看出這些來。再就是所翻譯的那些重要的段落,重要的意思,有時候會集本體現不出來,比如邊地疑城問題,邊地疑城是中輩往生也有疑城,下輩往生也有疑城,我們在會集本看不出來。

       《無量壽經》裡面它非常推崇行作沙門的功德,能夠為佛出家是佛的子孫,強調出家的功德,在會集本裡面也看不到。

       等等這些,包括一些起碼的過失,阿闍世及五百大長者子,過來供養佛,他把這個「子」字丟掉了,阿闍世及五百大長者,你這個長者子和長者是一回事嗎?

 

       所以這十年來對這部會集本聚訟甚多。那麼對這個問題,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有多篇文稿對這個會集本加以了批評,有時候話講的很嚴峻的,說前面幾個,他主要是探討王龍舒,彭紹升和魏承貫,「違經失理」,違反經文,失掉他的理體 ,「任意改經,其過大亦」。王氏,王日修啊,「 尚有此失,後人可妄充通家乎?」應該說在這幾個會集中,王龍舒的本子還是不錯的,而且他的證悟,他的道德,他的學問,也是這四個當中最優的,可以下這個斷論,然而王龍舒都有這種過失,後人還能妄充通家乎?「既有無量壽經,何無事生事」,印祖是這個態度。既然已經有無量壽經,為什麼還要沒有事你生出一個事情來。後面一句,「魏默深更不必言亦,膽大心粗,不足為訓」。那都不需要討論了。

 

       那麼藕益大師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一個態度,他對於這種《無量壽如來會》這個本子很推崇,也準備對它做一個註解的。如果他對於會集本很感興趣的話,他就會註解會集本了,然而他沒有選擇會集本。這樣我們就能夠了解凈土宗的祖師,在會集本出來之後對會集本有個基本的態度,為了佛法的純正性,都是持不贊成的態度。這我們要了解。我們要依照祖師的話去做了。不能隨便聽一般的人,人云亦云了。

         

       如果從一開始我們就走准道路,去讀誦原譯本,我們很多認為精進的同修就大得其益了,現在搞得讀(會集本)到現在,聽到這個不行了,他心裡就疑惑重重了,甚至走一個極端,啊,你們這麼多爭論,我們就不修這個法門了。所以有時候我們講這些話都不敢講,怕眾生的信心受到影響,有時候甚至他已經讀慣了這個本子,讀慣了這個本子,那我們就隨順他,那你就繼續讀下去了,如果你剛開始選擇,我們就勸你選擇以康本為好嘛。

 

       我們了解這些到也並不就是對會集本一棍子打死,應該說這四位大德也是出發心是好的,是盡了自己最大努力的,也是有一定的功績的。但是我們對待這個事情的看法應該是什麼呢?以原譯本為主啊,以會集本為輔的格局,你得要擺正這個關係,不能喧賓奪主,如果你心裡這個關係擺正之後,你去讀讀它,或者研究研究他,都沒有問題的。就怕你的知見本身就不正,有很多人聽說,讀了會集本就等於五種原譯本都讀了,他這一種觀念,五種原譯本他碰都不碰,試問,接受這種觀念的人,他讀過五種原譯本沒有?很少有人讀過啊。

 

       我是接觸過一些搞凈土法門,甚至講無量壽經的,當我提了一個觀點之後,他產生懷疑,我跟他回答,我說這個觀點是來自《無量壽經》原譯本的哪種哪種,他聽了之後是…,因為他沒有看過。這個時代眾生都是比較懶的,快餐文化滋養出來,既然快餐,唉,既然一本就等於解決五本,那其他的我怎麼會去看呢。所以,儘管有些大德說,讀了這本是為了引導大家更好的去讀五種原譯本,但事實上一二十年以來,有幾個人通過這個會集本去好好地讀五種原譯本,如果這個效果達不到,說明它(會集本)就站在了第一線。所以我們得有清醒的頭腦來了解這個問題。

 

       台灣的律航法師他有個態度,我們覺得是可取的。他對會集本是很推崇的,他曾經是以慈舟法師和夏蓮居居士為師,作為他們的學生而自居的。他以中將的身份,然後出家,到了台灣,曾經發心要流通這個會集本,然而印行兩周之後,他發現一個情況,流通受到阻礙,受到阻礙他就以後有個觀點的改變,他就以康僧鎧的本子為主,以凈影《無量壽經義疏》作為註解本來推廣這種原譯本,而且提出,大家隨份隨力讀誦會集本,主要以原譯本為主,我們覺得律航法師這個觀點,這種做法,還是比較客觀公允的,我們這樣去做就好了,也不一定搞得水火不相容。

 

*法藏法師在《凈土深義》中對會集本的質疑——

 

後面還有十五分鐘時間接著要稍微講一下另一件事情,希望你們用心聽,但是也不要認為我在批評人,我覺得作為一個出家人,固然是無諍,但既然我們有自己對佛法的認識,這裡把我們的疑慮談出來,希望給大家參考。

 

就佛法的立場來說,這種事情應該公開討論,那就是有關《無量壽經》會集本的問題。從古以來這個會本總共有三會一節,就是有三種會集本,還有一種節錄本,把《無量壽經》竟然節錄成一卷。很有意思的是這三會一節的作者都是白衣居士,最早的是宋朝的王日休,但是後來遭到了蓮池大師的批評。既然大師的批評在前,我有將自己疑慮公開說出的責任。這牽涉到我們怎麼去尊重經典以及將來佛法流傳的權威性的問題,這需要大家了解一下。其次,面對會本已經流通的事實,最大的疑慮是佛法在將來二百年以後,後代子孫如何面對分歧的事情。我作為一個凈宗行者,有責任將這個時代當中對待會本的另一種看法表達出來。對會本我提出十八條質疑,希望大家仔細地思考。

一、古德不弘疑:會集本古即有之,但古來大德皆不弘揚,唯有民國以來才有少數人弘揚。

二、康本流通疑:古來凈宗大德皆採用康僧鎧譯本,持誦、註疏、弘揚,現在福建莆田廣化寺佛經流通處印行的《凈土五經》中的《無量壽經》,是印光大師選定的,也採用康本。

三、能證非人疑:會集本的證明者——慧明老法師,並不專修凈土,也不是學教之人,據云是參禪有悟,而且也修密。如此的背景,不合做為證明者。(按:慧明法師在當時,並不是像虛雲老和尚、印光大師和弘一大師那樣,是舉世都公認的禪宗、凈宗和律宗的祖師,所以他的印證並不具有公信力,不能令人信服;而且,端看他輕易印證會集本之事,就可以看出慧明法師似乎並不了解佛說「不得增減經法」的禁令,此人在教理上的見地令人質疑;要不,就是有人假借慧明法師的名義來為自己做擋箭牌,這個可能性就更是可恥了。阿彌陀佛!)

四、勤苦非證疑:有人說會集本的作者很專心、很辛苦地會集佛經。經云:「歷劫勤苦非涅盤因。」錯用了心,辛苦努力,又能代表什麼、證明什麼呢?佛法「寧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著魔。」法是法,必須拿法的證據出來,佛陀講:「依法不依人」,不能以「很努力」來做為法或非法的證明。

五、感應非證疑:弘揚會集本的人,宣稱有很多人讀了會集本,得了感應。其實感應只代表了眾生有誠、菩薩有感的事實罷了。感應並不能證明會集本的無誤可信,不能純拿感應印證會集本之正確。

六、割裂經文疑:有些人同情地說,都是經文嘛,應該一樣讀誦受持、為人演說。《優婆塞菩薩戒經》上講,倒說經律,抄前著後,犯菩薩輕垢罪。更何況割裂經文!

佛以一圓音說法,天台判四教,華嚴判五教,南山律過判三教,凈土宗判二教……這些都是為了避免佛法混濫而做的。所以不能說——都是佛法,都是經文,所以就可以一樣讀誦受持、為人演說!佛說:不得增減經法。所以,對於經法,我們應當明確無誤地傳承。

七、願數不同疑:古來有關彌陀本願之說明、註疏等,皆以四十八願為本,所謂「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觀無量壽經》也講四十八願。而會集本僅二十四願。

八、三輩對應疑:康僧鎧譯的《無量壽經》十八願(信)、十九願(願)、二十願(行),三願與三資糧了了相應。經文下卷也有三輩往生,以對應此三願。而會集本將三願抄前著後,完全混濫,無法與三輩往生文相對應。

九、三願明確疑:彌陀攝取眾生的三願,十八願以「信」為主,願、行為輔;十九願以「願」為主,信、行為輔;二十願以「行」為主,信、願為輔,這樣,三資糧的組織次第清晰、明了。而會集本則完全看不出此三願各具的信、願、行。

十、有違古例疑:古德也有不滿前人譯本不盡善盡美的,因此找出梵本,重新翻譯,但是絕對不採用會集的作法。且會集佛經,從古至今都是白衣居士所為;古今高僧大德,歷代以來,從來沒有出家人做會集本的事情。

十一、輕視梵本疑:《無量壽經》十二譯,均屬出家大德所為,都採用由梵本重譯,表示對法的慎重,對梵本的重視與尊重。

十二、分經招報疑:昭明太子分《金剛經》為三十二段,一字未改,也未抄前著後,竟慘遭地獄苦報,更何況會集本分割五部經文,抄前著後,又另立標題。要知佛陀無盡的智慧,無量的功德,你讀《華嚴》才懂——「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系,無人盡說佛功德。」佛的功德,並非凡夫俗子小心小量所能測度的。而且佛意深廣、圓妙,昭明太子強以已見分經,尚有地獄慘報,何況會集五本,令各經文意大亂呢?

十三、各解不同疑: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得解;況且佛在不同地方說同樣的法門,自會有不同的經文產生,這也是梵文原本各有不同的原因之一。而會集本全然不考慮梵本各有不同的存在事實,硬是牽強附會地將不同的譯本進行會集,自然大失原貌,也讓眾生失去接受不同經典的熏陶機會。

十四、體系不同疑:應知會集本採用的五種現存版本,是在不同的時代,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佛法背景下所譯的。不但各時代用字、遣詞不同,而且各譯本所據的梵文原本更是完全不同。尤其是各大譯師對佛法、對凈宗的立場、認識亦不盡相同,因此他們所譯的經文,其內容、立場亦有大同小異之處,從而各自形成體系。如今會集本無視文句、體系不同的客觀事實,而完全以個人私見做所謂的「整合」,只有壞亂佛法、貽誤眾生罷了。

十五、信力不足疑:古德譯經者無一不是有修有證者,方能譯經。如安士高、玄奘法師、久遠劫來發願譯經的千佛譯師鳩摩羅什等。而會集佛經的人,修證並未得到普遍之認可。而且古代譯經,大多奉詔而譯,皇帝集天下之人力、物力、財力於譯經場所,是如履薄冰一樣地謹慎從事。今只一人,修證尚未受到普遍之肯定,輕率地以一已之力而會集佛經,信力何在?

十六、有違傳承疑:中日蓮宗歷代祖師,皆以康僧鎧之譯本做注。而會集本一旦推行,將使祖師註解漸趨無效,也等於斷了蓮宗傳承。

十七、今人不許疑:今日有許多法師,或默默摒除會集本,將其束之高閣;或作少分說明,不應受持會集本。例如台灣性梵老法師就講:「會集本不能當作另外的譯本。」慧凈法師也講:「會集本不了彌陀三願,混亂彌陀三願。」

十八、舍利非證疑:有人說會集本的作者臨終後燒出舍利,證明他道德修持好,從而肯定會集佛經這件事沒有做錯。其實,一個人稍有修行,就以為他所說、所做的一切都對,這正是泛修行論!如此將造成依人不依法的過失。對泛修行的迷信,將導致壞亂佛法,貽誤眾生,罪過真是大極了!彌陀法門是特異、一乘、圓頓、究竟、了義的捷徑法門,居士肯修行,蒙佛接引,燒出舍利是很平常的事,常看《凈土聖賢錄》、《法華經持經記》等,就明了深信了。但這並不意味會集本就是上契佛陀之理,下契眾生之機!

以上是對會集本的十八點質疑。一部經的弘揚,牽涉到法門的興衰。我是愛護法門,所以提出膚淺的看法,希望能普遍引起有心護法的大德的反省。彌陀法門難解、難信、難思。我誠摯希望護法大德在弘揚凈土的作法上,能更加謹慎。這是眾生之幸,佛教之幸!

 *補充:大虛法師在QQ上的問答—— 大虛法師(1277575277) 9:55:27 

符合佛意的我就認同,不管他是什麼人 大虛法師(1277575277) 9:55:48 

不符合佛意的我就不認同,也不管他是什麼人

大虛法師(1277575277) 9:56:34 

比如對「會集本」的弘揚我就很不認同

寧靜致遠(851112585) 9:58:01 

師父,那無量壽經我們應讀誰的?不是夏老居士的是最完美的嗎? 大虛法師(1277575277) 9:59:24 

原來的《無量壽經》才是最完美的,本來就是最完美的,歷代祖師都是弘揚的這個......

 寧靜致遠(851112585) 9:59:53 

但之前的有很多版本,該讀哪個版本?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0:12 

會集本可做參考,但不可依止。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0:50 

歷史上一直都是在弘揚曹魏康僧鎧的《無量壽經》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1:34 

這是歷代凈宗祖師所共同宣講的。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2:03 

這是很根本的大原則,很根本的知見!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2:21 

不容置疑和選擇!

遠古(158697084) 10:02:39 

一直讀的都是會集本。。。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3:08 

否則佛經原典就要被所謂的會集本取代了

無雲(838115068) 10:04:05 

師父,可不可以說:讀就讀唄,如果能轉過來更好。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4:14 

大家要明白一點,歷代凈宗祖師在法本的選擇上是絕對不會有錯的......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4:50 

可以讀,但如果能讀原典更好

無雲(838115068) 10:05:45 

師父一句話,相信遠古師兄心裡會自在很多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6:42 

佛經不是誰想會集就會集的,印光大師當年曾經呵斥過這種行為,這就叫做好心辦了壞事。

無雲(838115068) 10:07:25 

有佛經為什麼不讀,要讀彙集本呢?

遠古(158697084) 10:07:39 

有機會看一下原版的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08:52 

如果其它的經典我們也師心自用,也去會集會集,那佛經原典的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還有嗎?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11:05 

從長遠來看,從謹慎的角度來看,擅自會集佛經,只會令佛經原典早日滅亡、加速滅亡,所以我等佛子,怎可不慎?!怎可不懼?!

 

寧靜致遠(851112585) 10:29:06

但是我不明白,為什麼《無量壽經》會出現不同的版本?是不是其中有些是偽造的?不明白,請師父開示。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35:38

不是偽造,而是譯者的水平和理解翻譯有差異,但大同小異,其中尤以曹魏康僧鎧的翻譯為其中翹楚,文辭簡潔流暢,言簡意賅,完全符合佛說的大乘了義教言,可與凈土其它經典相互印證,所以歷代祖師一直弘揚提倡的都是這個版本......這是經過上千年實踐和時間檢驗的,所以我們後人實在是沒有必要再去多事,搞什麼會集,那樣只會混亂人天眼目,把水給攪渾了!

 

寧靜致遠(851112585) 10:38:57

感謝師父開示,弟子明白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42:22

你可以去仔細地對比一下會集本和原典的差異,尤其是關於四十八願的內容,尤其是攝生三願的內容,原典那是翻譯得精準非常,沒有任何錯謬......另外,會集本對佛經原典有很大的刪除和改動,但佛經是不允許刪除一字一句的,這是佛陀當年千叮萬囑的大原則,難道說是佛陀錯了?那些刪改佛經的人反倒是對的?這點道理我覺得太簡單了,用膝蓋想都能想明白......

 

王沛霖<loveship0329@163.com> 10:47:00

師父所言極是 

 

王沛霖<loveship0329@163.com> 10:52:14

錯解佛意 誤導眾生 即便發心是好的 也應貶斥之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52:26

某某老居士不通梵文,但他竟敢擅自會集以前通曉梵文的譯經大師的翻譯,有時候我很懷疑,這些居士的心裡是不是隱藏著很深的大我慢?否則怎麼敢做這樣的事?

 

夢幻佳佳(175256465) 10:52:59

我個人提倡讀原著 讀經典

 

夢幻佳佳(175256465) 10:54:11 

因為百分百是正確的 寧聞(450826592)  10:52:19

哪個版本有緣就讀哪個,不要太執著

無雲(838115068) 10:54:14 

如果是我,我會說:那可以,只要您可以成就就行了,但是,如果從大局上來講,真的不適宜,當越來越多的會集本代替了佛經,那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57:00

在凈土三經里,好像只有《無量壽經》在歷史上被人會集了好幾次,為什麼是這部源頭性的經典被人反覆折騰?其中隱藏的用意是什麼?凈土的根本經典一旦被扭曲,那會帶來怎樣的惡果?這些問題不能不讓人思考...... 寧聞(450826592) 10:57:36

大虛師的堅持是對的,但我們俗家弟子,不要太過評判一些高僧大德,因為我們所了解的還太少,不要妄言,以免造了口業。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57:56

你這樣說倒是對的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59:30

對出家人「破戒」的事情,在家人最好少說不說,那是說四眾過,但對出家人「破見」的事情,那就可以說,對事不對人,這是護法,不犯菩薩戒...

 大虛法師(1277575277) 10:59:55

但要如理如法地去說...... 王沛霖<loveship0329@163.com> 11:00:19

嗯 師父說的對 還是要注意用詞 懺悔!


推薦閱讀:

大神分享:小葉紫檀戒指製作全過程,霸氣側漏!
分享:屬猴人士的2013年運程
愛用好物分享||遇到了最愛口紅和洗髮沐浴好物
【分享】私人庭院 | A garden in Chelsea

TAG:分享 | 大師 | 法師 | 印光大師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