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之子岳霖留下的廣西傳奇

岳飛之子岳霖留下的廣西傳奇

           作者:木容(本人筆名)      原創辛苦,請勿隨意轉載。如需轉載請跟帖與我聯繫。

                                                                將門虎子  演繹傳奇

        岳飛於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三十日被南宋朝廷冤殺之後,天地為之慟哭,各地軍民紛紛自發悼念。杭州西溪寨的官兵在迎請「紫姑神」時,模仿岳飛的語氣寫詩訴冤;建康(今江蘇南京市)的老百姓還假借「請仙」儀式,痛訴秦檜,追念岳飛;朱仙鎮的老百姓甚至暗中為岳飛建廟,秘密進行祭祀。當時如此,其後尤甚。出於岳飛之死的緬懷和同情,後世的文藝作品紛紛把岳飛的後代塑造為武功、謀略、戰功均不亞於岳飛的抗金英雄,繼續抵禦完顏兀朮的一次次侵襲,保住了南宋的江山社稷。岳飛的後代中,除了雙錘小將岳雲之外(與岳飛、張憲一同被冤殺),最受矚目的當屬岳霖。

       岳霖,字及時,號商卿,是岳飛的第三子。清代錢彩所著章回小說《說岳全傳》「第七十一回:苗王洞岳霖入贅 東南山何立見佛」中寫道:「眾人見了岳夫人,將岳霖招贅之事細細說了一遍……次日,柴娘娘同岳夫人來到苗王府中,苗後出來迎接進內。岳霖同公主雲蠻出來見過禮。當下就擺酒席款待。」小說中的岳霖勇於實踐「漢苗通婚」,入贅雲南的苗王府。在錢彩筆下,岳霖還在攻打牧羊城時出陣迎戰金營第一女將西雲小妹,殺得西雲小妹落荒而逃。

       1984年上映的電影《岳家小將》中,岳飛的五個兒子:岳雲、岳雷、岳霖、岳震、岳霆擺出岳家槍陣,終於將金營四大高手擊斃,大快人心。影片中,黃駿扮演的岳霖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大小孩,卻也提槍上陣,一顯英雄本色。

       近年風行的潮劇《忠義雙夫人》,講述岳飛被冤殺後,岳霖化名張霖,投入小梁王柴桂之子柴排福的抗金義軍中;老奸巨滑的秦檜派黨羽趕往河南湯陰捉拿岳飛家小,並押解到南寧州(今雲南曲靖市,與今廣西南寧市無關),交由小梁王之妻處置;岳飛當年曾槍挑小梁王,小梁王之妻深恨之;而小梁王之女、郡主柴排蔭對早前投軍的岳霖已生愛慕之情,柴家頓時陷入了情仇愛恨的激烈矛盾中……廣東潮劇院當家花旦吳玉東在劇中扮演的郡主柴排蔭,風頭甚至蓋過了「淪為配角」的岳霖。

       儘管在文藝舞台上岳霖總是挺槍躍馬,頗有乃父戰場遺風,可惜一追尋歷史的真相,廣大「岳迷」又要失望了。據史書記載,岳霖只擔任過南宋朝廷的文官,並未帶兵打仗。而值得廣西的「岳迷」驕傲的是,岳霖曾任權知欽州軍州事(即欽州知州),而且官聲頗高,足可告慰岳飛英靈矣。

                                                                  生於戰亂  身似飄萍

        時間回到靖康元年(1126年),在金兵猛攻之下,岳飛的故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淪陷,當時岳飛隨武翼大夫劉浩轉戰河北,就此和故鄉的母親、妻兒失去了聯繫。其後,一位老鄉逃出金兵管轄地,趕到岳飛的軍營中,告知岳飛:其妻劉氏見異思遷、擅自改嫁;而岳飛的母親姚氏以及岳飛之子岳雲、岳雷無人照看,處境尷尬,生活無著。岳飛雖深恨劉氏,卻還是放過了她。岳飛派人前後十八次潛回湯陰,到了建炎二年(1128年)才好不容易將姚氏、岳雲、岳雷從淪陷區接到自己的軍營中。為了照顧好自己的母親以及兩個孩兒,岳飛聽從姚氏的勸告,決定另娶。據我國當代的宋金史學專家王曾瑜考證,岳飛大約在建炎二年、三年間,另娶了第二位夫人李娃。李娃比岳飛大兩歲,結婚時已有二十八或二十九歲。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岳珂編校的《鄂國金佗續編》(又名《金佗續編》)「卷一三·先祖妣李氏復楚國夫人告」記載:「前楚國夫人李氏,柔潔以為質,儉勒而自修,處安榮不聞驕妬之愆,居患難不改幽閑之操。闔門遠徙,閱歲屢遷,眷念前朝。」李娃孝順姚氏、操持家務,也疼愛岳雲、岳雷,視如己出,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岳飛得此佳人亦心滿意足,一直與李娃恩愛廝守,儘管身居高位,卻至死未納妾姬,誠為一代偉丈夫之楷模。

       據清代光緒年間浙江舉人錢汶雯所編的《宋岳鄂王年譜》,援引岳飛在嘉興的後裔所收藏的《金佗宗譜》(最後修訂時間為清代嘉慶二十一年),稱李娃於建炎四年(1130年)十一月生下岳霖,未載出生地。聚居於江蘇宜興唐門的岳家後裔,則堅稱岳飛其時正在宜興征戰,所以岳霖「應當」生於宜興唐門。

       岳霖有可能出生在宜興,但他呱呱落地時,他的父親岳飛並不在宜興。岳飛征戰宜興起止何時?《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一」記載:「建炎四年正月丙辰,江淮宣撫司右軍統制岳飛自廣德軍移屯宜興縣,杜充之敗也,其將士潰去,多行剽掠,獨飛嚴戢所部,不擾居民,士大夫避寇者皆賴以免,故時譽翕然歸之。」另據《鄂國金佗續編》「卷三十·宜興縣生祠敘」,引述宜興知縣錢諶記載,稱岳家軍進入宜興為建炎四年二月。而據《鄂國金佗稡編》(又名《金佗粹編》)「卷十七·申劉光世乞兵馬糧食狀」記載,建炎四年八月十八日,岳家軍已從宜興移師泰州(今江蘇泰州市)!

       那麼,岳霖出生時,岳家軍在哪裡呢?《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十九」記載:「建炎四年十有一月丙午,是日通泰鎮撫使岳飛自柴墟鎮渡江……金人進犯泰州,飛以泰州不可守,棄城去,率眾渡江,屯江陰軍。」十一月二十一日,岳飛因泰州失守,上奏「待罪」,趙構也諒解他的處境,沒有給予處分,只是令他繼續在江陰軍(今江蘇江陰市)防守江岸。《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四十四」記載:「岳飛以通泰州鎮撫使方退屯於江陰軍。戊申被命,已本進發。癸丑到宜興,取老小到徽州。」岳飛把在宜興的一家老小(包括剛剛出生不久的岳霖)移送徽州(今安徽徽州市)後, 又率領大軍奔赴洪州(今江西南昌市)與張俊部會師。

        岳飛家屬一直隨軍,因此岳霖的童年也在動蕩時局中被戰火映紅。父親的英雄形象,一定給岳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隨著趙構一道如同追命符的聖旨,朝廷失去了一名忠臣,宋軍失去了一位良將,年僅12歲的岳霖也永遠失去了他的慈父。《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十九」記載:「有旨: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余並依斷……岳飛、張憲家屬,分送廣南、福建路州軍拘管,月具存亡聞奏。」岳霖等當時被流放廣南西路(包括桂州、邕州、賓州、橫州、柳州、高州、雷州、欽州、鬱林州、瓊州、儋州、萬安州、崖州等地,今廣西、海南大部分地區)和廣南東路(包括廣州、連州、英德府、肇慶府、惠州等地,今廣東大部分地區),趙構還怕有什麼變故,對岳飛家屬是死是活,勒令當地官吏要每月一報。     

        收於《貢氏宗譜》(纂修於清代嘉慶年間)、偽托劉光祖所作的《武德大夫貢文憲公傳》卻聲稱,其時有義士貢祖文,「匿其(岳飛)幼子霖於署中」,後隱居曲阿(今江蘇鎮江市丹陽縣),使岳霖免於流放。此事不足憑信,因為流放並非重刑,而逃脫刑罰卻是欺君之罪,必誅之!岳霖何苦要為了避免流放而冒著生命危險隱匿民間?正史中,亦無「貢祖文藏匿岳霖」的哪怕一丁點蛛絲馬跡。   

流放歸來  任職廣西

       20年後的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醉心書道、無心政事的趙構終於「大發慈悲」,解除流放令,「於是飛妻李氏與其子霖等皆得生還焉」。岳霖和岳震「移於漳,因家焉」,暫居漳州(今福建漳州市);岳雲的遺孀鞏氏則帶兩房子女暫居潭州(今湖南長沙市),等候朝廷的下一步「恩詔」,而岳雷早已病故於流放地。《鄂國金佗續編》「卷十四·賜謚謝表」記載,岳霖等向朝廷上謝表時,提及流放之苦:「形骸溝壑,痛固無窮,妻子蠻夷,鬼亦不食,興言及此,流涕漣如。」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趙構禪位於太子趙慎,自稱太上皇,退居德奪宮。宋孝宗趙慎登基後,立即宣布為岳飛平反。《鄂國金佗續編》「卷十三·先兄甫等復官省札」記載:「故岳飛與追復元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擺脫罪人之身的岳霖等忠良之後,得以進入仕途。岳霖復右承事郎;岳震和岳靄補保義郎;岳雲之子岳甫、岳申,岳雷之子岳經、岳緯、岳綱、岳紀特與補承信郎。右承事郎為正九品文官,這是非科舉的蔭補官職,屬於皇帝降恩的特批,算是趙家皇族給家破人亡的精忠岳氏一點小小的補償。岳霖雖非科舉出身,但在流放之中,仍不忘家訓、發奮攻讀,因此亦完全勝任此官職。而岳霖的書法由於得到岳飛真傳,頗受文人雅士青睞。岳珂所著的《寶真齋法書贊》「卷二十八·銀青制札帖」記載:「先君(岳霖)受筆法於家庭,多用蘇體,尤精小楷。」

        淳熙二年(1175年),岳霖接替前任知州鄭人傑,出任權知欽州軍州事,沐浴著父親英烈之名的光芒來到廣西。但是,岳霖很快以自己的政績,使當地百姓把對他的稱謂,從「岳飛將軍之第三子岳霖大人」變成了「岳霖大人」。南宋著名理學家、湖湘學派代表、嶽麓書院創辦者、名相張浚之子張栻的《南軒先生文集》「卷九·欽州學記」記載:「安陽岳侯霖為欽州之明年,政通人和,乃經理其州之學,悉易故之庳陋,廟堂、齋廡次第一新。」

        古時並未普及「義務教育」,廣西又遠離中原文化圈、地處邊陲,岳霖見鄉人之中識文斷句的沒幾個,乃從加強文化教育入手,在欽州掀起「學文化、講禮儀」的新風。《南軒先生文集》「卷九·欽州學記」記載:「欽之為邦,僻在海隅,地近夷而俗尚利;縫掖之士,蓋鮮有焉。唯候不敢以其陋而加忽也,故新其學以勸之。」 岳霖拓寬欽州學宮地基,劃地重建,廣招生源,希望能夠藉此擴大人才培養的規模。該學宮可不是政績工程,而且由於質量過硬,直到明代後期仍在使用。明代正德十二年進士、嘉靖年間出任欽州知州的林希元,在其纂修的「嘉靖版」《欽州志》中記載:「儒學舊在城南門外,宋治平元年移建城東門外,崇寧三年建三舍,以其狹隘,徙於州南。淳熙四年,知州安陽岳霖拓而重建。」 同時,深知「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岳霖,還高薪誠聘隆興年間浙江進士、大學者周去非出任欽州學宮教授。周去非儘管是江南水鄉的儒雅之士,卻也深愛廣西的風土人情,曾兩次到欽州擔任教授,後被朝廷任命為靜江府(今廣西桂林市)通判,其傳世著作十卷本《嶺外代答》亦為重要的廣西地理志和史學資料。

        當時,張栻作為周去非的師兄、岳霖的好友,也應邀來到欽州參觀、遊學。張栻在《南軒先生文集》「卷九·欽州學記」中,對岳霖的倡學之義、周去非的授經之功大加褒揚:「又明年,其學之教授周去非秩滿道桂,復以候意來請……詳其訓迪,以明夫人倫之教,聖賢之言、行薰濡之漸……異時人材成就,風俗淳美,其必由今日之舉!」

        陪伴岳霖到欽州上任的,是其妻陳氏。陳氏為泉州(今福建泉州市)人氏,出身書香門第,擅長詩文,信奉佛教,樂善好施。《寶真齋法書贊》「卷二十八·大寧夫人二書」記載:「先夫人平日結字端勁,作文簡麗,讀書淹貫,獨以苦自秘晦,不肯使人知,故皆不傳。」書中還記載了陳氏對其子岳珂的「遺訓二篇」,頗多佛理。

                                                                         詩刻岩壁  名留青史

        淳熙年間,欽州已是南宋政府與東南亞各國的貿易中轉站,因此岳霖主政欽州期間,還要參與外交事務。儘管南宋政府軟弱無能、屢受外侮,但岳霖在外交事務中顯示的鐵腕手段,充分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令膽敢冒犯我國朝天威者自取其辱。

        據南宋紹興年間進士王象之編纂的地理總志《輿地紀勝》「卷一百一十九·欽州」記載:「淳熙四年,太守岳霖以交使入貢,常為譯者所導,妄肆無禮。是歲交使到驛,拆毀驛舍。公封劍示其都監,若不葺而行,當以兵法相待!交人股慄,繕而後行。」 當時,交趾依祖例,心有不甘地派遣使節向南宋政府進貢。其國使節本就野蠻成性,還瞧不起前怕狼、後怕虎的南宋政府,竟欺我中華無人,在途徑欽州時肆意耍潑,把驛館砸個稀巴爛,還把房子也拆了,發完瘋後就想拍拍屁股、溜之大吉。岳霖不失將門豪氣,當即趕到現場,拔劍在手,阻住這幫名為使節、實為無賴的傢伙去路,並提出嚴重警告:「儘管你們是海外使節,但也要遵守大宋律法,不可無理取鬧!拆掉的房子要給我重新修建,砸爛的物件也要給我照價賠償!不然,別怪我劍下無情!」這些使節也是欺軟怕硬的貨色,當即嚇得雙腿如同篩糠般打抖,連叫恕罪。最後,這些使節按岳霖的要求修好驛館賠了錢後,才灰溜溜地逃離欽州。

        由此可見,岳霖儘管是文官,卻也盡得乃父遺傳,亦是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淳熙四年十二月,岳霖任滿,回京述職,「民眾攀轅挽留,截路塞巷」。其後,懷念這位父母官的欽州百姓,將岳霖的牌位生祀於欽州名宦祠中。岳霖前往臨安(今浙江杭州市)、路過靈山縣城時,作首句平起入平韻式的七言律詩一首,名為《過靈山述懷》。其詩序云:「安陽岳商卿守欽秩滿,蒙恩召還,歸道茲邑,作詩述懷。淳熙四年十二月二日書。」全詩如下:

    折腰為米本憂貧,流落天南瘴海濱。

    千里江山空別悵,十年萍梗可傷神。

    拊膺但覺丹心壯,攬鏡難窺白髮新。

    歸去恩深知感激,只慚無德愧斯民。

        詩中一腔愛國憂民之心,躍然紙上,體現了其父的遺風餘烈。岳霖在詩文流露了壯志未酬的感慨,回首在任欽州期間,並無半點驕縱自誇,卻感到奉獻得太少,所以對民眾的厚望稱愧!愛民者,民亦愛之!此詩不但見於「嘉靖版」《欽州志拾遺》,還刻在「靈山古八景」之一的三海岩月岩前廳東壁底部,至今字跡猶存。1996年,三海岩被定為廣西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每日瞻仰者絡繹不絕。  

        不過,晚清四大藏書樓之一「百百宋樓」主人、湖州籍學者陸心源在其編撰的《宋詩紀事補遺》中記載的《過靈山述懷》,卻是這個樣子的:

    折腰原不為憂貧,那到天涯瘴海濱。

    萬里雲山迷望眼,十年蹤跡愧前身。

    拊膺尚覺丹心壯,覽鏡還驚白髮新。

    此去孤臣蒙雨露,不堪圖繪是邊民。

        《宋詩紀事補遺》一書雖在引用大量方誌、地區性詩集上頗為豐富,但存在不少失誤,正如我國現代文史大家錢鍾書在《宋詩紀事補正》一書題辭中所諷刺的,該書「買菜求益,更不精審」。《宋詩紀事補遺》一書中的此詩異文與靈山三海岩石刻實物相去甚遠,不足採信。

        岳霖回到臨安,數月後才得到宋孝宗召見。《鄂國金佗粹編》「卷九·昭雪廟謚」記載:「淳熙五年五月五日,臣霖以知欽州召見,賜對便殿,上宣諭曰:『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臣霖對曰:『仰蒙聖察,撫念故家,臣不勝感激。』」隨後,岳霖奏請發還三十多年前被朝廷抄沒的岳飛全部奏章、御札、手詔,宋孝宗准奏,命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令左藏南庫搜檢發還。因為「先公(岳飛)之忠未顯,冤未白,事實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沒」,岳霖即著手搜集岳飛遺文,準備修編成書,以昭世人。由於岳霖考據嚴謹,「考於見聞,訪於遺卒」,該書修編過程較長,經年未成。

        紹熙三年(1192年)十月,時任敷文閣待制、朝請大夫、廣南東路經略安撫使、廣州知州的岳霖,未能等到朝廷對他要求致仕回鄉的奏章批複,病故於廣州任上,享年六十二歲。其子岳珂當時年方十歲。岳霖的遺書只有十六字:「平生列缺,到死分明。前程一路,月白風清。」岳珂長大成人後,不負乃父囑託,繼續收集有關岳飛、岳霖等先輩的史料,終成《鄂國金佗粹編》《鄂國金佗續編》兩部煌煌史學巨制。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岳飛、史可法上榜
岳飛被害之迷
岳飛這個是假八字
岳飛冤死後,為什麼十萬岳家軍不替他報仇?
岳飛麾下10大戰功顯赫的悍將排名,成也悍將,敗也悍將!

TAG:岳飛 | 廣西 | 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