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欺凌」青春是怎樣的一種創痛

引導青年正確社會觀察系列評論之四

  青春是一泓泉水,快樂在這裡流淌,痛苦也在這裡徘徊;青春是一片天空,陽光在這裡蔓延,雨雪也在這裡等待……

  2017新年已經到來,青春又長一歲,不知新年的氣息,能否幫助曾遭受校園欺凌的孩子擺脫青春陰影、重回陽光,又能否幫助施暴的孩子痛改前非、回歸正途。

  回首2016,「校園欺凌」無疑是中國年度關鍵詞之一:我們難忘甘肅嘉峪關第二中學一男生以散打的動作暴打受害女生,也難忘湖南女生在不到100秒視頻中被掌摑32次,我們更難忘青海15歲少年不堪同學欺凌在六一兒童節服毒自殺,當然我們也不會忘記引發舉國關注的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了過去11個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提請批准逮捕的校園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批准逮捕1114人,數字驚人。

  校園欺凌已給青少年帶來不容忽視的創痛:遇到校園暴力事件後,學校、家庭、學生等往往集體沉默,事情不鬧大得不到重視,受害者只能像羔羊一樣戰戰兢兢,默默忍受;而在遭受欺凌後,受害者往往變身施暴者,欺凌更弱小的目標,這形成了校園欺凌的「惡性循環」;同時,更讓人痛心的是,校園欺凌施暴者不以為恥,反而炫耀暴力,有些甚至將施暴視頻上傳網路……校園欺凌、暴力嚴重侵蝕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衝擊著社會道德底線,這種痛是青春不能承受之重。

  校園欺凌也是社會長期存在的一個痛點。校園欺凌引發了社會普遍的擔憂與不安,試問未成年人不能健康地成長,中國怎會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然而,面對校園欺凌,卻存在發現難、取證難、處理難的問題。校園欺凌、暴力有一定的隱蔽性,界定校園欺凌和正常的嬉鬧存在難度,還有許多人麻木地認為校園欺凌就是孩子間的玩笑。而即使嗅到了校園欺凌的味道,可除了傳到網上的施暴視頻外,很難找到更多的證據證明。同時,在處理校園欺凌案件時,如何在匡扶正義的同時,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面對施暴者如何貫徹「治病救人」的原則,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2017,我們不願再見校園欺凌的殘酷。「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在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網再度發布李克強總理2016年6月對校園欺凌的批示講話,引發輿論關注。去年11月,在第六次全國婦女兒童工作會議上,總理明確要求加大執法監督和政策執行力度,嚴厲打擊校園欺凌、暴力等侵害婦女兒童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除了總理的批示,相關部門也相繼發布了《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以及《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專項督導暫行辦法》等文件,為治理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提供政策指導。系列辦法規定出台,足以說明整治校園欺凌的極端重要性和刻不容緩。

  2016年已經翻頁,但校園欺凌是否會像沉重的霧霾一樣跟隨而來,尤未可知。但新的一年,樹立全新的標準審視、應對校園欺凌,更好地保護青少年的權益,呵護他們健康成長,當是全社會重點攻克的問題與難題。應對校園欺凌,需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無論是讓教育與法治相結合,還是讓法律準繩和專業化機構高效運作相結合,都是為了杜絕校園欺凌再發生,讓孩子遠離欺凌的創痛;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讓陽光灑滿每個青少年的心靈,讓青春不再不堪回首。

  新年,意味著新的起點。不讓欺凌也跨年,再出現在2017年的校園裡,是全社會共同的期待,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中國青年網評論員)

  引導青年正確社會觀察系列評論:

  一、中青網評:「稅死」企業是怎樣的一種謠言 

  二、中青網評:「霾葬」城市是怎樣的一種悲涼 

  三、中青網評:「恰時」正義是怎樣的一種期盼

推薦閱讀:

【再少年】二、念念不忘,早有迴響
那年,與我同居的那個女孩
月色真美,是告白,還是愛情呢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TAG: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