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90 年了,這 6 件事讓你了解全世界最重要的電影獎都經歷了什麼

關注奧斯卡的意義在哪裡?

90 年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藍圖在洛杉磯的一家賓館被米高梅電影公司的創立者之一 Louis B. Mayer 拋了出來。這個最初為了調解勞資糾紛以及提升電影產業形象的組織後來以另一種身份為全世界熟知——奧斯卡金像獎的主辦方。

從最初 36 名成員發展到如今將近 6000 人,學院匯聚了電影界最權威的評判人士,囊括了導演、演員、攝像、藝術總監、製片、編劇等電影各個環節的成員。他們是業界最受推崇,也是最希望能「巴結」到的人士。

學院成立不久,誕生了用獎項表彰電影業的念頭,於是在 1929 年,舉辦了歷史上的第一屆奧斯卡,頒出了 12 個獎項。奧斯卡之後成為了電影界最著名的獎項之一。學院對於電影的判斷,以及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發生的點點滴滴,成為了人們認識好萊塢,乃至美國整個文明的透視鏡。

「相比其他同類節目,奧斯卡更能代表美國的演藝圈以及它當前的所在。它不僅和電影以及所謂的流行藝術相關,也與電視、商業以及美國文明相關。」 《紐約時報》在 1983 年這樣評論奧斯卡頒獎典禮。

確實,奧斯卡的每一次變遷,也暗合了好萊塢甚至美國文明的變遷,過去和將來都會如此。在學院成立 90 周年,我們回顧了奧斯卡與好萊塢從 1927 年至今的一些關鍵節點,希望梳理美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軌跡。

題圖來自:Wiki Commons

238

1929 年《百老匯的旋律》,技術如何改造電影?

「百分之百對話,百分之百歌唱,百分之百舞蹈。」這是米高梅對出品的第一部大型歌舞片的標榜。

這部電影是《百老匯的旋律》,第二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也是第一部運用了聲畫對位法的有聲電影——它把畫面和畫面之外的聲音串聯起來從而產生戲劇效果。

奧斯卡從成立開始,就注意到了電影環節中的技術因素。雖然此時距離電影誕生已經過了三十多年,但電影大多依然比較粗糙。於是,奧斯卡在技術上給電影提了要求。在某些技術環節出彩的電影,比如造型設計、舞台、燈光,往往都可以在頒獎典禮上取得不錯的成績,更不用提那些以技術革新留名史冊並影響產業走向的里程碑式作品了。

《百老匯的旋律》的獲獎讓好萊塢明白了聲音對電影的作用。此後電影都開始加大音量,促成了不同類型影片雨後春筍般興起:歌舞片、紀錄片、喜劇片、西部片甚至恐怖片都伴隨著聲音在好萊塢找到了一席之地,題材在 30 年代的多元化鞏固了好萊塢作為電影產業中心的地位。

聲音技術的運用只是一個開始。《綠野仙蹤》和它對於色彩的運用則是又一個例子。

雖然色彩在 1920 年代前就被發明,但或許是因為太過先鋒大膽,這種技術在初期並沒有在電影中找到土壤,直到《綠野仙蹤》的出現。

這部電影的特殊之處在於這是一個童話。影片本身的幻想成分讓色彩不再顯得突兀。《綠野仙蹤》中堪薩斯州從黑白一下變為彩色的橋段,成為了電影史中的經典鏡頭,也讓人們看到了色彩之於電影的可能。

1940 年的第 12 屆奧斯卡上,《綠野仙蹤》獲得了六項提名。之後的 40 年代,音樂片開始大規模使用色彩的技術。當世界其他地方還是黑白電影的時候,好萊塢已經向彩色過渡。

隨著技術不斷的發展,它與電影之間的關係受到越來越多的討論和關注。雖然能夠讓人們咋舌的技術仍然在不斷湧現,但奧斯卡逐漸開始審視並且警惕技術與電影藝術性之間的關係。

被稱為好萊塢編劇之父的羅伯特·麥基曾這麼說:「好萊塢講故事的能力一直不怎麼樣,可以這樣說,新技術的出現讓故事變得比以前更糟糕。當人們一心要創造奇觀的時候,故事就變得沒那麼有創造力了。」

麥基所說的已經是 90 年代的好萊塢了。好萊塢對於大場面的迷戀,從默片時代就已經開始。只不過 1990 年代技術的發展讓一切變得更加有效率,更加生動——好萊塢第一次擁有了製造奇觀的能力。

只是有奇觀並不保證就是好故事。雖然最佳影片提名的大門仍然會向運用了革命性技術的作品敞開,但在最近 20 年,那些以技術場面稱奇的電影,比如「鋼鐵俠」系列等超級英雄電影,都只是在特效類獎項中備受矚目,而沒有出現在最佳影片這個最有含金量的獎項中。

李安的話或許最能概括理想情況下,技術和電影的關係。

《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讓李安拿到了奧斯卡的最佳導演獎,那是他首次嘗試 3D 技術。2012 年,在接受一次媒體採訪時,李安說:「3D 正逐漸成為正規的電影藝術形式。事實上要是沒有 3D ,我還真不知道怎麼說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必須以很獨特的方式來傳達,平面表達無法完成。」

238

1967 年《雌雄大盜》,什麼是新好萊塢?

在 1968 年第 40 屆的奧斯卡上,《炎熱的夜晚》獲得了最佳影片的殊榮。而當人們回顧這一年奧斯卡上影片的時候,談論的最多的恐怕則是另外兩部角逐最佳影片的電影——《雌雄大盜》和《畢業生》。因為以它們為代表的電影標誌著好萊塢時代的過渡:舊好萊塢遠去,新好萊塢到來了。

舊好萊塢(也稱經典好萊塢)的時間跨度大約從 1930 年至 1960 年中期,新好萊塢階段則值 60 年代中後期到 80 年代早期。新好萊塢時代,影片無論是題材還是藝術創造力上都取得了突破。

促成新好萊塢時代到來的因素有很多:1960 年代的美國社會各種新鮮思潮理念蓬勃壯大,民權運動、反戰主義等形成的反流行文化為電影提供了文化土壤的滋養;美國電影業遭遇寒冬,製片廠因財政困難而大膽啟用新人,讓好萊塢沉悶的空氣煥然一新;製片廠的老闆們也都是年輕人,大多來自電視業、經紀業行業或創造性管理層的他們給了電影更多的發展空間……

因此,這個年代的電影開始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題材上,新好萊塢電影不再是遠離政治而偏向娛樂的內容,開始取材激烈的社會元素,表達出年輕人反叛的心聲;藝術創造性上,新好萊塢打破單向敘事,結構更加多元;人物性格不再定型,善惡也不再涇渭分明。這些轉變為在探討電影的藝術性時提供了嶄新的維度。

阿瑟·佩恩被視作標誌新好萊塢時代到來的《雌雄大盜》,就直接從美國經濟崩盤的 30 年代獲取靈感,用槍林彈雨表現動蕩時代下年輕人的反叛態度。

由於抓住了年輕人,新好萊塢時代拯救了寒冬中的電影產業,喚回了一度流失的年輕觀眾。捕捉年輕人也成為好萊塢自始至終都需要解決的命題。21 世紀,好萊塢引來年輕人靠的是大場面大製作以及 IP 續集,雖然方式與此前不同,但把握年輕人的命題一直都在。

238

1977 年《星球大戰》,超級大片來了!

《星球大戰》1977 年上映,是當年美國票房最高的電影,是第二名的兩倍還多。第二年,它入選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這在當時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早期的奧斯卡與票房的影響力之間往往存在著正比例關係,被學院派承認的市場都不會差。

在《星球大戰》之前,像 1935 年的最佳影片《一夜風流》、1944 年的最佳影片《卡薩布蘭卡》,分別在上映時獲得了 250 萬和 370 萬美元的票房——這在那個年代是相當高的數字了。還有 1940 年的最佳影片《亂世佳人》,這部電影至今一共獲得了超過 3.9 億美元的票房。

在 1978 年的奧斯卡上,五部獲得最佳影片提名的電影中,有三部貢獻了 1977 年北美前十的票房,它們分別是《安妮霍爾》、《再見女郎》和《星球大戰》。《安妮霍爾》最終還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

時光推進到 2015 年。《星球大戰 7:原力覺醒》上映了,和 38 年前的《星球大戰》一樣,票房上沒有遇到敵手。但 2016 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名單中,卻沒有《星球大戰 7》的身影。

隨著時間的推移,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和票房已經不再那麼正相關。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是一部 2000 萬美元成本的故事片,票房也只有 5900 萬。去年入圍最佳影片的十部作品,只有《火星救援》一部排在年度票房前十。

在奧斯卡眼中,電影藝術性與市場票房已經背離了。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作品並沒在靠講故事的能力吸引觀眾,而是在靠炫技和 IP 吸引年輕人。學院派的評委們看不上這些。

市場與口碑的背離也反應到了奧斯卡頒獎典禮本身的收視率上——年輕人愛看的作品沒有得到最佳影片的垂青,他們自然也沒有了守在電視機前的理由了。

去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收視率就創造了八年來的新低。再往前數一點,低成本的獨立電影《老無所依》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那一年,奧斯卡的收視人數以 3176 萬創造了自奧斯卡轉播以來的最低紀錄。要知道《老無所依》獲獎的那一年,還是奧斯卡的 80 周年紀念。

正如電影雜誌《虹膜》主編 magasa 指出的那樣,《星球大戰》在奧斯卡以及好萊塢的發展歷程中象徵著一個節點。超級大片讓未來電影走向動作奇觀、視覺特效、系列衍生的開發模式。這種模式主導下的產業氣候對藝術電影變得更加不友好,「新好萊塢」電影運動戛然而止,1970 年代的一批年輕導演都迅速走上下坡路。

一個有意思的事實是,儘管「星戰」系列在奧斯卡各種特效製作獎項上不斷被提名,但只有《星球大戰》這一部系列開山之作,獲得過最佳影片的提名。

238

1998 年《莎翁情史》,靠公關就能拿奧斯卡?

時至今日,很多人仍然對《莎翁情史》在 1999 年的奧斯卡上擊敗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奪得最佳影片耿耿於懷,認為這是奧斯卡歷史的一大冤案。由這兩部影片的角逐構成主戲的奧斯卡,引出了另外一個和奧斯卡息息相關的話題——奧斯卡的公關。

出品了《莎翁情史》的米拉麥克斯光是在公關費上就花費了 500 萬美元,這在當時算得上是一筆巨款——獨立小電影的奧斯卡公關費當時在 25 萬美元左右,大製作的電影也不過 200 萬左右。

在那一屆奧斯卡的提名公布後,米拉麥克斯就展開了攻勢,舉辦了一場名為「Welcome to America」的宴會,請到了《莎翁情史》的英國導演約翰·麥登以及三位學院的成員一起出席。

根據規定,電影公司是不能同時邀請電影相關人員以及學院成員參加派對的。米拉麥克斯對此的解釋是,這是一個媒體新聞事件,沒有社會名流又怎麼吸引媒體關注?這個勉強的解釋卻讓它順利過關。

更蹊蹺的是,到頒獎前的關鍵時刻,突然湧出一大波關於《拯救大兵瑞恩》的負面新聞,比如英國二戰老兵質疑影片場景描繪不實等等。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人把《莎翁情史》的奪魁視作是公關的勝利。

奧斯卡公關是一個灰色領域,運作手段層出不窮,包括電話轟炸學院成員、寄送 DVD 時夾帶小禮品、辦明星派對招待學院會員、乃至惡意往競爭對手身上潑髒水等等。

早年學院成員約翰·埃里克森表示,比利·鮑勃·松頓 1997 年憑藉《彈簧折刀》拿下奧斯卡改編劇本獎以及男主角獎提名,全靠電話轟炸。一開始,埃里克森還以為這是史泰龍的電影,之前也沒有聽說過比利·鮑勃·松頓。但在米拉麥克斯不斷的電話轟炸下,他看了電影並把票投給了該片。

學院並不是沒有嘗試過應對甚囂塵上的公關措施,甚至取締了「電話轟炸」,但架不住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且,正常的公關與過分的公關很難界定,大多數公司都深諳在灰色地帶打擦邊球的做法。

但公關也不是沒有搞砸的時候。

《拆彈部隊》的製片人尼可拉斯·卡迪爾曾寫郵件給學院成員,提到電影界不應該支持 5 億美元的片子,也就是當年的競爭對手《阿凡達》。他甚至直接要求成員在投票最佳影片時把《拆彈部隊》列在第一,《阿凡達》放到第十。事情敗露後,尼可拉斯·卡迪爾被禁止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

238

2001 年《怪物史萊克》,動畫片終於登堂入室

自《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在 1937 年成為第一部在電影院上映的動畫後,動畫一直就是最重要的電影題材之一。

但長篇動畫在奧斯卡很長一段的歷史上是被忽視的。直到 2002 年奧斯卡專門設立長篇動畫獎之前,長篇動畫是與真人電影一同在奧斯卡上競爭的。《美女與野獸》是第一部被提名最佳影片的長篇動畫。《玩具總動員》得到過最佳劇本的提名。除此之外,長篇動畫在獎項上鮮有出風頭的時候。

夢工廠動畫的《怪物史萊克》成為了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長篇動畫的作品,隨著專門獎項的設立,動畫風越刮越強。

「我覺得這一年對動畫是旗幟性的一年,」皮克斯的首席創意官約翰·拉塞特說,「我們有《最終幻想》、《怪物史萊克》、《天才小子吉米》以及我們皮克斯自己的《怪獸電力公司》,而且這四部都是 100% 的電腦動畫。這也是令人興奮的原因。」

這之後,每年的長篇動畫競爭都可以說是奧斯卡的焦點之一。步入數字時代的電影製作讓動畫演變成為了最具有創造力的電影題材之一。而且,相比於真人電影在市場與口碑中的漸行漸遠,動畫在票房與藝術性上的聯繫很緊密。

《冰雪奇緣》或許是最能說明動畫價值的作品了。2013 年上映的它是年度電影票房冠軍,第二年它拿下了奧斯卡最佳長篇動畫。《冰雪奇緣》也成為了為迪士尼瘋狂吸金的賺錢工具:《冰雪奇緣》這個 IP 踏踏實實地踩穩了原聲大碟、視頻、周邊衍生品,主題公園的每一步。

電影原聲唱片是美國 2014 上半年唯一一張超過百萬張銷量的唱片;迪士尼同步發售的《冰雪奇緣》 DVD 和藍光版本,首日銷售 320 萬張。僅僅根據光碟預售數據,它已經成為亞馬遜自 2001 年以來最暢銷的兒童電影;冰雪奇緣玩偶等衍生品一度在迪士尼弗羅里達的主題樂園熱到缺貨……

迪士尼的 CEO Bob Iger 2014 年聲稱在未來的五年內,迪士尼仍然會通過這部電影賺錢。

這樣來看,或許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各大傳媒集團為了擁有王牌動畫製作部門而一擲千金了。迪士尼 74 億美元收購皮克斯、環球影業母公司康卡斯特 38 億美元收購夢工廠動畫都是這樣的例子。

從這幾年申請奧斯卡長篇動畫作品的數量來看,動畫的熱潮還會繼續:2016 年,27 部影片報名衝擊本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篇,數量刷新了歷史紀錄。

238

2013 年《為奴十二載》,奧斯卡需要政治正確嗎?

「奧斯卡上,如果你沒投票給《為奴十二載》,那麼你就是個種族主義者。」《為奴十二載》獲得 2014 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幾個月後,英國演員加里·奧德曼撂下了這麼一句話。但他或許不會想到,之後的兩屆奧斯卡,20 個表演獎項提名會全部被白人演員瓜分。

最近這些年,奧斯卡總免不了和種族的話題掛鉤起來。

2016 年奧斯卡提名名單公布後,人們發現原本被視作熱門的演員,包括《無境之獸》的伊德里斯·艾爾巴、《奎迪》的邁克爾·B·喬丹等,都無緣表演類提名。一時間,奧斯卡遭遇了可能是史上最嚴重種族歧視的指責。

#OscarSoWhite 的話題席捲了 Twitter。「我們(指黑人)或許會時不時拿一座奧斯卡,但奧斯卡並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好萊塢的行事方式。我不是指好萊塢的那些明星。我是在說有決策權的人。我們並不在那個決策的房間里。」在提名公布後,導演斯派克·李說。

奧斯卡很長時間以來都是一個願意擁抱公共事件而成為發聲平台的文化事件。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奧斯卡給人的印象是一種能輸送普世價值觀的舞台。

《海豚灣》獲得最佳紀錄長篇獎後,主演 Richard O』Barry 在領獎時舉著一塊寫著「Text dolphin to 4414」的牌子呼籲人們關注環保;一年後《監守自盜》獲得同樣殊榮,導演查爾斯·弗格森領獎時直言,在大規模欺詐引發經融危機後沒有財務主管進監獄是不對的。

但近幾年來,奧斯卡的口碑似乎與之前截然相反。在各種社會事件的風吹草動中,它仍然是關注的焦點,只不過現在怎麼做似乎都難以讓人滿意。

《為奴十二載》獲獎之後,《大西洋月刊》在一篇文章中總結了奴隸電影能夠獲得奧斯卡青睞的套路:黑人被惡毒的白人奴役,但他們最終獲得自由恰恰也需要通過善良白人的幫助。這樣的結局皆大歡喜。在之前受到奧斯卡主要獎項關注的與奴隸主題相關的電影中,《光榮戰役》、《勇者無畏》、《林肯》以及《被解救的姜戈》多少都符合這樣的套路。

去年的一屆奧斯卡結束後,學院宣布成員改革。這次改革被稱為是奧斯卡 88 年來的最大改革,在 2020 年前,學院承諾將女性和少數族裔會員人數增加一倍。但 BBC 駐洛杉磯記者庫克懷疑,學院之所以願意改革,也是因為聲譽影響了奧斯卡頒獎晚會的直播收入。

是外界對「政治正確」過於敏感了嗎?還是學院和奧斯卡自身確實出現了問題?似乎沒有人能夠對這些問題給出肯定答覆。

除了對電影業進行例行的評判,奧斯卡現在開始不得不把自己放在更廣闊的環境中進行自我評估。幾十年來,它第一次站到了一個不那麼熟悉的位置上。

文中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甄子丹劉德華參演的電影《追龍》?
《放牛班的春天》主要人物是說?
澳門風雲3看點在哪裡?
如何評價2017電影蜘蛛俠:英雄歸來?
「禁片」導演李楊「盲」系列電影前兩部綜合影評

TAG:電影 | 世界 | 經歷 | 電影獎 | 了解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