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歷史上的蘇定方--那個完全被戲曲評書扭曲的形象

   在戲曲和評書中,蘇定方扭曲的形象非常惡劣,而且還殺了大唐第一勇將--那個歷史上壓根就沒有的羅成,成為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然歷史上的蘇定方呢?且看俺說道一二(屬於各處精簡摘錄,也有俺自己的部分觀點):

  蘇定方 (公元592年~公元667年) ,大名蘇烈,字定方,是冀州武邑人(今河北省武邑縣)。隋朝大業末年,朝庭的橫徵暴斂逼得流寇四起,「時民皆結堡自固,野無所掠」,蘇定方的父親蘇邕作為一方土豪,拉起了數千人的隊伍,協助郡守討伐流寇。蘇定方年方十五,「驍悍多力,膽氣絕倫」,戰鬥中一馬當先,所向披靡。蘇邕死後,郡守讓蘇定方繼續領兵,先殺賊首張金,後破賊首楊公卿,流寇不敢襲擾當地,當地百姓十分依賴蘇定方。後歸唐,成為以長途奔襲著稱的騎兵將軍.「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大唐騎兵驚人的戰鬥力在史書上隨處可見,(其中以玄甲軍最為出名),最可貴的是,他一直堅守大唐軍人的道德底線,自己從不濫殺無辜,戰鬥結束後,他率領士兵掩埋屍體、慰問疾苦、興修水利、修整道路,讓大唐的恩德廣布四方,一千多年過去了,他依然是大唐最輝煌的名將之一,而俺認為,以其歸唐後的作戰中,無一不是對外作戰,且鮮有不勝,也是中國對外戰爭史的奇蹟和標尺,尤其對百濟的戰鬥,更成就了其經典的範例。

  大唐貞觀四年,他被朝廷徵調,聽命於兵部尚書李靖(也就是那位大唐傳奇般的人物),大戰突厥.

  根據史書的記載,突厥的祖先是母狼的後代,許多傳說為突厥民族罩上了一種恐怖神秘的光環,突厥民族的狼頭一大纛正包含了這樣一種象徵,突厥人是狼的民族,突厥人以戰死為光榮,以病終為恥辱;而,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民族,卻屢屢成為大唐長安獻俘儀式中的主角,如此悍勇的民族竟然擋不住大唐騎兵的猛烈衝擊.  

  其時蘇定方跟隨李靖率領騎兵長途奔襲,直撲東突厥汗國。蘇定方率領兩百騎兵風馳電掣,他們口中銜枚,在濃霧中馬不停蹄,距離頡利可汗的牙帳只有七里,濃霧突然散去,唐軍才被發現。唐軍撲向牙帳,殺得敵人鬼哭狼嚎,橫屍數百,頡利可汗和隋義成公主狼狽逃走,卻逃不出唐軍布下的天羅地網,李靖的大軍及時趕到,擊潰東突 厥軍隊,殲敵一萬多人,俘虜十幾萬人,繳獲牛羊數十萬頭。義成公主被殺,頡利可汗最後被押送長安,在天可汗李世民的宴會上,被迫為太上皇獻舞,為東 突 厥的滅亡表演了最後的輓歌。

  唐初的西 突厥也曾盛極一時,「北並鐵勒,西拒波斯,南接罽賓,悉歸之」,天可汗李世民在位期間,四夷威服,國泰民安。李世民去世後,內附的西突厥首領阿史那賀魯就公然反叛,依照游牧民族的習慣,想來瓜分李世民的財產和女人,可惜,他的運氣實在太差,他的對手是精明狠辣的武則天和大智若愚的唐高宗,幾番較量之後,阿史那賀魯就以唐軍俘虜的身份被當眾獻俘。

  永徽年間,蘇定方跟隨蔥山道大總管程知節征討阿史那賀魯,被任命為前軍總管。西突厥派出兩萬騎兵前來迎戰,跟著趕到的是突厥別部鼠尼施的兩萬餘騎兵。蘇定方看見遠處塵土飛揚,知道敵人已經近在眼前,他當即率領五百精銳騎兵,以泰山壓頂之勢,向敵人猛衝,眨眼間將四萬西突厥騎兵衝垮,敵人兵敗如山倒,拚命逃跑,被唐軍追殺二十里,斬首一千五百餘人,繳獲戰馬二千匹,車杖和死馬漫山遍野,不可勝數。

  公元657年,蘇定方成為伊麗道行軍總管,以任雅相、回紇婆閏為副,集合唐軍和回紇軍萬餘人,再討阿史那賀魯,阿史那步真等人則配合他的行動,招撫西突厥部落。胡籮卜加大棒的政策很快開始奏效,蘇定方在金山(今阿爾泰山)以北,大破處木昆部,其酋長懶獨祿率萬餘帳歸降唐軍,蘇定方從中抽調了千名精銳騎兵,跟隨唐軍一起進擊突騎施部,阿史那賀魯率領十姓可汗的十萬軍隊,從四面八方將蘇定方的部隊團團圍住。此時,蘇定方的部隊加上回紇兵也不過萬餘人,新歸附的木昆部騎兵也很難保證他們的效忠,而唐軍必須以一當十,這是蘇定方必須面對的環境。

  自從魏晉南北朝出現了雙馬鐙,馬具的完備大大提高了唐軍騎兵的格鬥技能,蘇定方胸有成竹,從容不迫,開始依照兵法布陣迎敵。史書上講述李靖曾傳授蘇定方兵法戰術,蘇定方又全盤傳授給裴行儉,都是出於對德才兼備之人由衷的喜愛和欣賞,蘇定方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完全認同了「兵在精而不在多」的理論(這就看出李靖有多厲害了)。

  蘇定方將步兵布置在南原,結成環行陣勢,「攢槊外向」,自己親領騎兵列陣於北原。西 突厥軍隊向唐軍步兵發起三次衝鋒,也無法打破環形大陣的銅牆鐵壁。唐軍騎兵乘機出擊,殺得西 突厥軍隊一敗塗地,奔逃三十里,斬首數萬人,第二天,繼續追擊,西突厥軍隊風聲鶴戾、膽戰心驚,紛紛舉部投降,有的部落趕去歸附了阿史那步真。阿史那賀魯向西逃竄,這時天降大雪,雪深兩尺,有人建議暫停追擊,蘇定方不肯同意,「敵人以為大雪天我們會停止進攻,我們偏要乘勝前進,如果現在放跑了他們,以後想抓他們可就難了」。

  大軍晝夜兼程,長驅幾百里,直抵阿史那賀魯的老巢。阿史那賀魯萬萬沒有料到唐軍會來這樣一招,他正與手下出外打獵,卻被唐軍四面合圍,唐軍殺獲敵人數萬,阿史那賀魯和兒子、女婿逃到石國,卻被石國派兵捕獲,獻給了唐軍。顯慶三年,大唐的都城舉行了隆重的獻俘儀式,引得萬人空巷,百姓注目,軍隊鎧甲鮮明,樂隊高奏凱歌,「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顯慶四年(公元659年),西域思結部酋長都曼脅迫疏勒、硃俱般、蔥嶺三國反叛大唐,蘇定方被任命為安撫大使。蘇定方親自挑選精兵一萬、精騎三千,即刻出發,電閃雷鳴般地撲向都曼駐地,這種長途奔襲的戰法再次得逞,都曼陣腳大亂,很快敗走馬保城。唐軍將馬保城四面圍住,布置攻城器械,準備來個瓮中捉鱉。都曼黔驢技窮,無奈之下,叫手下將自己捆綁,出城向蘇定方投降,「蔥嶺以西悉定」。班師還朝時,有司依法論罪,都曼應該斬首示眾,蘇定方請求唐高宗對都曼進行赦免,「我曾經向他宣讀過陛下的旨意,只要他肯投降,就免其死罪,請陛下饒恕他的性命」,唐高宗為臣子的言而有信十分感動,他告訴蘇定方,「我一定為你保全信用」,當即赦免了思結部酋長都曼。蘇定方升為左武衛大將軍,「以功加食邢州鉅鹿真邑五百戶」。

  顯慶年間,高句麗、百濟、新羅在朝鮮半島上三國鼎立,高句麗、百濟與日本關係密切,新羅則與大唐結成盟友,希望藉助大唐的勢力,獨霸朝鮮半島。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新羅向大唐再次乞援,它在高句麗和百濟的夾攻之下,已經岌岌可危。蘇定方被任命為熊津道大總管,率領水陸大軍十萬餘人,從城山(今山東榮城)渡海進攻百濟。百濟軍隊據守熊津口(今錦江入海口)進行頑抗,被斬殺數千,工事失守。唐軍船隊浩浩蕩蕩,直抵百濟都城,這場戰爭成為了中國對外戰爭歷史的一個標尺。

  百濟以傾國之兵與唐軍決戰,被斬殺上萬人,百濟軍隊想退回城中固守,但為時已晚,唐軍破門而入,進入真都城,百濟王義慈和太子隆逃到了北境。百濟王的次子泰自立為王,率眾固守,嫡孫文思卻另有計較,「現在國王與太子雖然出奔在外,但名義仍在,叔叔自立為王,統領兵馬,假使唐軍撤退,我父子都要死於非命」,於是帶領左右投奔唐軍,百姓也紛紛出城,泰不能止。蘇定方命令士兵登上城牆,樹起大唐的旗幟,泰只得棄械投降。百濟滅亡了,它被分成六個州,併入了大唐的版圖,百濟王義慈和其子隆、泰被蘇定方獻俘於東都。

  高宗嘉獎蘇定方的功績,賞賜珍寶無數,其子蘇慶節跟隨父親征戰有功,被封為尚輦奉御。蘇定方又成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後轉為涼州安撫大使,對抗吐蕃和吐谷渾。吐蕃文書中言道,蘇定方以唐軍八千破吐蕃十萬,大戰之後,吐蕃十萬大軍僅僅只剩八千,極大地挫傷了吐蕃的元氣和國力。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蘇定方病死於西北邊陲,時年七十六歲。高宗深為痛惜,責備左右大臣,「蘇定方對國家有很大的功勞,理應褒獎,都是你們不為他說話,才使哀榮未能顯揚」,下詔贈蘇定方為幽州都督,謚號為 「庄」,其子蘇慶節在咸享年間的身份是章武郡公。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朝廷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蘇定方榜上有名,「所食實封,並依舊給」。唐代宗大曆年間,朝廷評定前代功臣,蘇定方排在第二等功臣之列,顯示了官方對蘇定方的一貫看法和評價。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這對一個將軍來說,並不希奇,難得的是一個軍人仁者無敵的信念,他在強敵面前是猛虎,他在弱者面前決不是豺狼,仁慈和勇敢如此和諧地統一在他的身上。他不會為了搶劫財物而殺害降敵,他不會為了自己邀功而騙人投降,正義伴隨著理性,情感伴隨著良知,如同一位外國牧師的言語,「當我們反擊的時候,讓我們不要成為我們所憎惡的魔鬼」,守護自己的原則,戰勝人類的弱點,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蘇定方,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人物,大唐才成為大唐,大唐才成為普天之下人人嚮往的地方--盛唐!
推薦閱讀:

《你好,瘋子》中韓沐山的形象怎麼樣?
大家是怎麼看男生帶假髮的?
為什麼我看起來會那麼屌絲?
大神 求一個清爽 陽光的髮型 謝謝?

TAG:歷史 | 形象 | 戲曲 | 評書 | 還原 | 還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