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兩天大家都在說《孔子借傘》的事

有時差別不在於學識

而在於如何待人接物

關於情商的文章與書籍有很多,很多是從技巧的角度去講的,在網上看到了幾個比較的好的故事,覺得挺好的,在這個周末推薦給大家,喝杯咖啡,探索自己。

借傘

有一天孔子外出遠行,即將要雨,可是他沒有雨傘,這個時候孔子的鄰居建議孔子說: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聽就說:不可以,子夏這個人比較吝嗇,我借的話,他不給我,別人會覺得他不尊重師長;給我,他肯定要心疼。

人與人的交往,要知道別人的短處和長處,不要用別人的短處來相處與比較,如果只是去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了他人的需求,則很難長久的做朋友。

停車


瑞典沃爾沃總部有兩千多個停車位,早到的人總是把車停在遠離辦公樓的地方,天天如此。問:「你們的泊位是固定的嗎?」他們答:「我們到的比較早,有時間多走點路。晚到的同事或許會遲到,需要把車停在離辦公樓近的地方。」


為別人著想是多麼可貴的素質: 有些東西對有些人來講,不是能否做到的問題,而是都未曾想到。

善意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


於是,對孩子不耐煩地一聲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


說完,竟從懷裡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 

有時候你會發現,越是社會底層的人越有溫度,農村的鄰居們經常往來,而城市的高樓大廈中,多年的鄰居卻從未聊天和交往,甚至在電梯里相遇,連打個招呼都是難得。這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還是人文環境出了問題呢?

三小時


那天跟丈夫幸運地訂到了票回婆家,上車後卻發現有位女士坐在我們的位子上,丈夫示意我先坐在她旁邊的位子,卻沒有請這位女士讓位。我仔細一看,發現她右腳有一點不方便,才了解丈夫為何不請她讓出位子。


他就這樣從嘉義一直站到台北,從頭到尾都沒向這位女士表示這個位子是他的,下了車之後,心疼丈夫的我跟他說:「讓位是善行,但從嘉義到台北這麼久,大可中途請她把位子還給你,換你坐一下。」聽到丈夫這麼說,我相當感動,有這麼一位善良又為善不欲人知的好丈夫,讓我覺得世界都變得溫柔許多。

心念一轉,世界可能從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轉向的能力,就看我們怎麼想,怎麼轉。

其實所謂的情商,在很大程度上是心智模式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成長,其實最最重要的並不一定是外在的學識,而是內在的探索及自我認知。


推薦閱讀:

90、父親偷羊,兒子揭發:這是種大義滅親、正直無私值得宣揚嗎
16、流傳過程中出現脫、衍、訛、誤,使《論語》有不可解之處
孔子在子貢問政中說去兵去食留信和子適衛中說先富之再教之是否有矛盾?
孔子到底拜訪過幾次老子?他們都聊了些什麼?
15、再傳弟子之編定有誤,使《論語》有不可解之處

TAG:孔子 | 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