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之十六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之十六

 

釋大安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二十三一時普供諸佛願。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時,往生到我剎中的菩薩,仰承佛的威神之力,能飛行到他方世界供養無量諸佛,在食用一頓飯的短時間內,能分身遍至無量無邊的剎土,以香、華、燈、飲食、幢幡、音樂等供具供養諸佛。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阿彌陀經》云:凈土諸往生者,各於清旦,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於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意謂諸往生者得了阿彌陀威力所加,無遠弗屆,明其神足不可思議。不離極樂本土,常能遍至十方剎土,一食之頃,即可回還。顯示極樂世界一聲、一塵、一剎那,乃至跨步彈指,悉與十方佛法僧三寶貫徹無礙。盛眾妙華供佛,表菩薩因華會趨佛地極果。果德無所不遍,故供養諸佛亦無所不遍。超越時空的間礙,彰顯事事無礙之玄門。

吾輩凈業行人往生到安養凈土,得阿彌陀佛加持,平等尊重供養無量諸佛,所培的福德就如虛空大海一般深廣了。《無量壽經》記載:阿彌陀佛願言:凈土往生者欲以種種供具,供養他方佛,而不能往。我於爾時,以宿願力,令彼他方諸佛世尊,各舒手臂,至我剎中,受是供養。又思惟佛展臂至此受供,劬勞諸佛,令我無益。作是念,時我(阿彌陀佛自稱——注)以神力,令此供具自至他方諸佛面前,一一供養。證知阿彌陀佛願力加被諸往生者勤修供養。可謂縝密備至。

廣修供養乃菩薩修行的重要科目。一切諸佛皆修供養,如釋迦世尊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阿彌陀佛因地為圓滿所發大願,無央數劫積功累德,隨其生處,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君、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諸佛。阿彌陀佛深知一位菩薩在成就佛果的過程中,供養諸佛、培植深厚的福德智慧的重要性,是故加持諸往生者,分身同時遍至他方無量佛剎,無論對凈剎諸佛還是穢剎諸佛,平等供養讚歎,無有分別心,亦無一遺漏。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二十四供具自皆如意願。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時,生到我剎中的菩薩,在十方諸佛前,顯現功德智慧之德本、眾多所欲希求的供養之具,諸如華香伎樂、繒蓋幢幡等,自然化生,應念即至。如果此願不能兌現,便不成佛。法藏菩薩考察他方世界,見有些國土的菩薩,雖遍至佛前,然自己福德淺少,供具不如意,如常啼菩薩割身肉覓供具,善惠仙人殷勤求蓮華等,無力置辦供佛之物,內心難免懊惱,所以法藏菩薩不忍眾生苦,發出這一悲願,給予往生者在十方佛所恭種福田的增上緣。

諸往生者,常以種種塗香、燒香、華鬘、瓔珞、飯食、燈明、寶幢幡蓋、宮殿、寶帳、水陸諸華,一切受用,一一皆成廣大雲海,為作事業故,供養諸如來。如是供養,一一皆有廣大福報。諸往生者修行如是供養時,即作是念:由我獻華鬘,得佛殊勝相,願回此功德,成妙覺華台。舒光遍照六道眾生,願彼眾生,往生極樂凈土。由我獻燈明,獲智慧光明,願為般若燈,照耀三惡道,常生人天路。由獻音樂得佛法音,獻寶蓋得覆蔭,供衣得佛衣(慈悲心為衣)。願以此等福,令一切眾生安樂,是為極樂菩薩修供養行。

又極樂菩薩凡所施設,乃至一香一華一衣一蓋一供養具,無不稱合法性,等虛空界。即以全法之身游諸佛剎,稱真之物供養於佛,是即法施於佛。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如來從修行中來,若能如說修行,是則成就諸佛如來。諸佛出世,皆為救護利樂一切眾生故,所以利益眾生名真供養。以慈悲心隨順攝取眾生,即為法供養,以代眾生上契佛意即為法供養,不舍一切菩薩業即為法供養,乃至常不舍離大菩提心即為法供養。若暫舍菩提心者,是亦不能利樂眾生。何以故?夫為菩薩,為欲利樂諸眾生故,勤求無上正等正覺。若無眾生,一切菩薩不成正覺。是故,能如是領解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非此世間財寶飲食名為供養。法供養名第一之施,超勝財供養的功德,何啻百千萬億倍。

上述二願,是阿彌陀佛加被諸往生圓成廣修供養科目而施設。以佛的果地福德智慧,賜與極樂菩薩,現前修習普賢十大願王,用以成就如來無量功德。吾輩凈業行人應效法普賢菩薩,至誠發願,「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以我供養之願感通彌陀果地加持之力,因心果覺,連動相續,生佛不二,妙感難思。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二十五菩薩演一切智願。

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時,我剎土中的菩薩,個個都能有如佛那樣的勝妙智慧,皆能演說一切智。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法藏菩薩見到有些國土的菩薩,雖有能力遍至十方剎土,供養諸佛,供具自在,然講經說法不能完全隨順佛智,教化眾生的利益不普遍,故發此願,令國中菩薩說法如佛。

何謂一切智?梵語薩婆若,即如實了知一切世界,眾生界有為、無為事,及過去現在未來之因果差別。一切智與一切種智表總相與別相二義。總相是一切智,別相是一切種智。因是一切智,果是一切種智。佛是了達法界性相事理的一切智人。佛智探古知今,八方上下、過去未來現在之事,佛智了了知曉。若干劫後的某時辰,降一場雨,那場雨會有多少水滴,每個水滴有多少微生蟲,佛悉知悉見。十方眾生心之所想,如來亦悉知悉見,誠如《無量壽經》所云:「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自在。」當釋迦佛稱自己是一切智者時,外道常持懷疑勘驗的態度。有這麼一個公案:一日佛在樹林靜坐時,有一婆羅門走過來,直呼瞿曇名說,你自稱是一切智人,那麼請你回答這片森林有多少片葉子?佛即時說出一個數目。這個婆羅門到一個僻靜地摘下了一籃子樹葉後又回到佛所,說:「現在再請你說這片樹林里有多少片葉子?」佛又說了一個數目。那位那羅延力士像明代婆羅門一核算,第一次所報的數目減去籃子里的葉子數正好等於第二次所報的數目。那位婆羅門敬佩不已,也隨佛出家。是故諸佛契證諸法實相,能以無盡之智知無盡法。佛乃大覺世尊、無上士,斯語不虛。

西方凈土的菩薩無明未盡,而能講經說法,如佛一切智所說,無違無失,究暢諸法的秘髓心要,或演說佛法僧三寶之聲,或演說聲聞緣覺之寂靜無我之聲,或演說菩薩大慈悲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或演說諸佛果覺十力、四種無畏、十八不共法之聲。如是等法音,稱合眾生的根機,隨宜演說,令其各得法益。這全是阿彌陀佛果地智慧的恩賜。證知往生凈土是疾速證入一切智的捷徑。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二十六菩薩得金剛身願。

這一願意謂:設若我成佛時,我剎土中的菩薩,個個都能獲得如佛一樣的金剛不壞身,復如那羅延天之力大無窮。如果此願不兌現,便不成佛。此願承接上面之願,雖有說法如佛的口業德,身體亦皆如佛那樣強壯堅固,猶如金剛之堅硬,不為任何外物所壞,又具有巨大的神力,如那羅延天,如是方可入煩惱邪見稠林,開化恆沙眾生。阿彌陀佛為加持凈土菩薩分身濁世行菩薩道順利暢達,故興此願。

我們這業力感報的血肉之軀,是很苦惱的。人之大患在於有身,由地水火風四大構成的幻軀,有一種大不調和,便會生病。猶如簍中的四條毒蛇,無論你侍候它們多麼周全,它總是背恩反噬。吾人業報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為苦為惱,眾病所集。是身如泡沫,不得久立。是身如焰,從渴愛生。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不凈,惡穢充滿。是身為災,百一病惱。是身無定,為要當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賊。所以吾人要厭離這業報身,要好樂佛身身。

此佛身乃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慈悲喜捨生,從菩薩六波羅蜜乃至無量波羅蜜生,從佛的果覺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從斷一切不善法生。從如是無量清凈法生如來身。我等凡夫,欲得佛身,疾除業報身諸多病苦,當發信願持名、求生極樂凈土之勝心。何以故?對我執深重的凡夫來說,欲離開這五蘊的陋劣之軀,萬難萬難。而仰賴阿彌陀佛願力,臨命終時,誕育於蓮華中,轉凡夫血肉之身為金剛那羅延身卻易如反掌。金剛那羅延身由光與磁合成,遠離一切疾病苦惱,遠離污穢無常的幻象。證知往生極樂不僅壽命與佛同等,身相亦同佛那樣的清凈莊嚴、堅固大力。由身心同構故,得那羅延堅固幢心,得常精進心,得大勇猛心,得被金剛甲胄心。阿彌陀佛慈悲加被的功德,可謂無以復加。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凈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二十七萬物悉皆殊特願。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的時候,國中正報的天人、依報的萬物,一切都有無量的莊嚴、清凈、光明與華麗。這些依正的體質形狀、顏色悉皆無與倫比,其細微之美,神韻之妙,無能用語言來稱嘆,也不能用心思去測量,不但他方剎土的眾生不能明了這種勝境,就是具有天眼通者,也不能明了、辯說安養剎土的形色、莊嚴、光明等名相數字。如果此願不兌現,我便不成佛。

極樂世界依正二報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其嚴凈光麗、窮微極妙之景況,天親菩薩概述為三類二十九種莊嚴功德。其清凈總相表述為:「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茲引阿彌陀佛的蓮華座的妙德,用作嘗一滴水知大海味之比況。阿彌陀佛的蓮華之坐,由無量珍寶合成,有八萬四千葉,每瓣葉上有數萬種珍寶的顏色,一一葉上又有八萬四千微細的紋脈,猶如天然的妙畫。每一葉脈又放八萬四千光,一一華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一一摩尼珠王放千道光明,那些光明猶如華蓋,遍覆在七寶地上。又有離垢寶珠作為蓮台,此蓮華台有八萬金剛赤寶、如意寶珠以及殊妙的真珠網來莊嚴此蓮台。在這蓮華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一一寶幢高顯,猶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寶幢上的寶幔猶如夜摩天的宮殿。又有五百億微妙寶珠莊嚴蓮華台的寶幔,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光明有八萬四千種各異的金色,一一金色遍灑七寶地,處處變化,呈現種種奇異相狀。或為金剛台,或作真珠網,或作五彩斑斕的蓮華雲。這些光雲隨意變現種種形相,廣作令眾生開啟正覺的佛事。真可謂窮微極妙,妙不可言。又其寶樹、寶地、寶池、德水等莊嚴,亦是神妙莫測。

安養剎土無盡的依正莊嚴,是由阿彌陀佛因地,思惟攝取他方佛國的一切勝妙莊嚴,並經由無量劫積功累德所成就。由阿彌陀佛無漏萬德與福力無量故,所流現的依正莊嚴亦無可限量。一一莊嚴事相全顯法界理體,出三界穢有之清凈的妙有,故能窮微;全性即修,第一義諦妙境界相,故稱為極妙。西方極樂世界全體依正莊嚴,唯佛與佛方能究竟明了。吾人以西方妙境恆常熏習,自可引生性德妙用。以阿彌陀佛凈土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身種種莊嚴。凈土無盡莊嚴與六字洪名亦是有相即相入、廣略互攝的特質。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廣)凝聚在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中(略),故能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廣略相即,妙德難思。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二十八菩薩道樹普見願。

這一願意謂: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菩薩,不唯久修的聖賢菩薩,乃至初發心的功德薄少的菩薩,也能親知親見極樂世界中道場樹的無量光明與顏色,及樹高有四百萬里;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道場樹又稱菩提樹、思惟樹。一切諸佛,皆於菩提樹下之金剛座成佛,故稱道場樹。諸佛成道,各自有其菩提樹名。如過去毗婆尸佛之波波羅樹,尸棄佛之分陀利樹,乃至釋迦牟尼佛之缽多樹。釋尊成道地之菩提樹,屢次遭受砍伐、火燒,然仍新芽繁茂。

一切諸佛,皆以道場樹作佛事。阿彌陀佛成道的菩提樹,其樹高四百萬里,周圍五十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由諸多珍寶自然合成。寶樹枝條間,垂以瓔珞,珍寶羅網覆蓋其上,微風吹拂寶樹枝葉,演出無量妙法聲。其聲普聞無量世界,眾生聞者,六根清凈。寶樹之莖枝葉果皆輻射無量光色,照耀無極。光色之中又能現出他方剎土種種莊嚴景相,令諸往生者油生止惡揚善之心。諸往生者見到寶樹的形相,聞到寶樹的聲音,嗅到寶樹的香氣,嘗到寶樹的果味,繫念寶樹的功德,都能身心柔軟乃至得到甚深無生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凈澈亮,無諸煩惱憂患。道場樹能做殊勝的佛事,令諸往生者破無明、顯智慧、證佛果。

從自力修因證果的通途教法來看,功德甚深的大菩薩方能見到殊妙的道場樹,少功德者(即未證無生法忍者)沒有修集見佛的福慧之因,便見不到道場樹。比如釋迦牟尼佛住世教化眾生,眾生隨著各自的業力所見到的佛身各有不同。有的見到百千由旬相好莊嚴的報身佛,有的看到的是丈六八尺的黃面比丘,還有的看佛就像一塊黑炭。同樣一尊佛,各人所見不盡相同。可見,要用深厚的福慧善德才能見到道場樹,少功德者甚難目睹。由此法藏菩薩發願:只要往生到我的剎土,哪怕福德智慧淺薄,都能蒙佛力加持見到道場樹,獲到殊勝的法益。此皆阿彌陀佛因地所發四十八願功德力故,願心圓滿無缺故。能令諸往生者,見聞覺知道場樹,得音響忍、柔順忍乃至無生法忍。阿彌陀佛通過道場樹給予往生者的威神加持力不可思議。

請看願文: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二十九受經普得智辯願。這一願意謂: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菩薩,若受持讀誦經法,或對他人演說開示,都能得無礙辯才,開啟自他智慧;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阿彌陀佛在因地見到有些剎土的菩薩,遇佛聞法,然業障所蔽,智慧辯才不能速得,其猶周利槃陀伽之魯鈍,或為外道所屈,不得擊犍槌作法事等,是故興此大悲願,願我剎土的菩薩,同誦經法,四辯八音自在無礙。

諷誦經法,為人演說,乃獲得辯才開發智慧的良佳方法。讀誦經法不要刻意研究,研究訴諸邏輯思維,一路分別,便難以解悟如來真實義。因經法真意乃世尊由真實無分別心中流出,所以應以無分別心去讀誦,自讀自聽,顯發聞性,讀誦百千萬遍,經法實義自然顯現。何以故?乃是因不作意分別的讀誦,能有效顯發自性智慧所致。

古代教育從小注重讀誦聖人經典,潔凈精微,故成大器者甚眾。上世紀初葉,清朝政府廢除傳統教育,取消讀誦四書五經一科,接受西方式的側重知識技能的教育,致使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與智慧素質培植日趨萎縮,導致的問題不少,宜應反省深思。目前在中國大陸,有識之士極力倡導兒童讀經活動,在海內外華人圈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西方凈土的菩薩延續宿世的善根,莫不喜樂誦習所好樂的經法,各自諷誦經道,無厭無疲,有誦經者,其聲如雷。在受持經法的過程中,得阿彌陀佛願力加持,獲得種種善巧無礙演說法義的辯才。

這一願啟迪我們,欲得辯才智慧宜從受持讀誦經典開始。一切經咒,悉是如來法身舍利。法是佛母,無邊利益,從誦經聞法而得。讀誦經法時,如對聖容,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誦去,要勻勻凈凈,不緩不急,不疾不徐。覺明妙行菩薩開示:有七種情形不宜持經,「所謂心昏散不持,有過犯不持,入不凈處後不持,飲酒後不持,人擾不清凈不持,有事將作未作不持,心別有記憶不持。若堅意受持,應離此七。誦至純熟,即於觀心中持之。果能如是,則功德不可思議,果報不可思議。」(見《西方確指》)六字洪名乃無上大法王。為己之學者,宜放下萬緣,一心執持萬德洪名,凈念相繼,得入一行三昧,自然能得智慧辯才。誠如文殊菩薩所云:「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彼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三世諸佛。若得此一行三昧,諸經法門,皆悉了知,智慧辯才,終不斷絕。」吾人宜依教奉行,以文殊智修一行三昧,切忌尋行數墨,執指亡月。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三十智辯無有限量願。

這一願意謂: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菩薩,智慧辯才無可限量。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的國土菩薩大眾,雖有辯才,於其所知,尚有限量。如維摩詰居士,難詰諸大聲聞及諸菩薩,各各墮於無能應對處,以致不敢奉佛敕去問疾於維摩詰大士。所以阿彌陀佛發願言:我剎土大眾,所得的智慧辯才,無有窮盡。

吾人都希望自己有無量的智慧辯才,然而,在此世間縱然精進勤苦,以有限的人生求無限的知識,亦屬滄海一粟。而阿彌陀佛此願勝德,能令帶業往生的凡夫速疾獲得無量的智慧辯才,所謂四無礙辯才:一者法無礙辯,對所詮的教法能夠準確歸納並如實宣說。二者義無礙辯,知教法所詮顯的義理而無滯礙,並能種種善巧加以宣說。三者辭無礙辯,通達一切諸方言辭、俚語,隨順國界區域說種種語言,如同步翻譯。如來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四者樂說無礙辯,即心情愉悅願意宣說經法。《周易》中的兌卦詮釋,說即喜悅的意思,有喜悅的心情,才願意說。佛菩薩悲愍一切眾生,見到眾生善根成熟,堪能信受佛法,便不失時機,心懷豫悅地宣說。契於經法正理,起無礙之言說,為諸眾生作不請之友。這四種無礙辯,在通途教法中,須八地以上菩薩才能圓得。而往生凈土的諸菩薩得阿彌陀佛願力加持,便能疾速圓滿四種無礙辯才。在諷誦持說經法的過程中,亦能疾速開發智慧,諸如:知他心智、天眼智、知過去宿命智、知未來際劫智、天耳智、無畏神力智、分別一切言音智、出生無量色身莊嚴智、知一切法真實智、知一切法滅盡智等。《壽經》描述極樂世界菩薩「具諸辯才,除滅眾生煩惱之患,從如來生,解法如如。善知集滅音聲方便,不欣世語,樂在正論。決斷疑網,慧由心出。」可見阿彌陀佛願力加持,殊勝無極,能令諸菩薩智慧辯才趨近佛果無上智辯。因心果覺,互融互攝,同體無二。是故志求智慧辯才者,宜應念佛求生安養。

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五八一卷——第五九0卷
加持的真諦 | 學誠法師答問十分
凈空法師講《金剛經》十七
【凈界法師】【楞嚴精華047-070】---透過光明的照射,才看到虛空中很多的灰塵 - 『凈界法師...
六祖壇經(1) 慧律法師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