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的基本答題模式(和題型,格式)有哪些
05-29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推薦閱讀: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5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3)對比.(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誇張.(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4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5答題示例:
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第四種模式 鍊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鍊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4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5答題示例:南浦別 白居易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3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4答題示例: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2002年高考題)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如2004年北京春季卷: 讀下面的詩,完成①-②題. 紅 梅 蘇 軾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注]詩老:指蘇軾的前輩詩人石曼卿. ①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C) A.「獨開遲」既點出了紅梅晚開,也賦予了她不與眾花爭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說自己真的擔心,而是含蓄地表達了不願趨時的情感. C.「尚余」句在寫紅梅「雪霜姿」的同時,也透露出一絲無奈. D.「酒暈」句是說梅花之色彷彿是人飲酒後臉上泛起的紅暈. ②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 A.詩人使用擬人手法,以紅梅自況,表達了與桃杏一起裝點春天的願望.B.心境幽寒的紅梅「怕愁貪睡」,不肯隨「春」,故而未能及早開放.
C.紅梅生機難抑,爛漫開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潔,自成一片春光. D.面對百花盛開的「春態」,紅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節操. 13.讀下面蘇軾的詩論並回答問題.(5分) 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皮日休《白蓮》詩云,「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此村學中至陋語也. 說出蘇軾讚揚寫梅花、白蓮的詩而批評石曼卿《紅梅》詩的理由,並作具體分析. 答:第一問兩個要點.①讚揚的理由是,寫梅花、白蓮的詩能做到神似,表現了神韻、精神品格、內在特點;②批評的理由是,石曼卿《紅梅》詩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徵,僅作了外形描寫. 第二問3個要點.①「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②「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月風清欲墜時」,寫出了白蓮的素潔、清雅;③「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徵,未見紅梅的精神品格. 套題都採用了主觀命題的形式.因此可以預測,這種形式的命題將會繼續延續下去. 三、考查目標的設置上有鑒賞有評價,以鑒賞為主《考試說明》關於古詩的鑒賞評價,要求主要有兩點:一是能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二是能夠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鑒賞評價是一種綜合的帶有整體素質性的能力體現,屬於閱讀能力的最高層次,它直接表現出一個人的審美認識水平,帶有較強的主觀色彩.感悟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味作品的藝術魅力這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容之一.2004年的高考也體現了《考試說明》對考生的能力要求.
「能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是要求對古典詩歌從表達形式上給予理解,包括詞語的解釋、句意的理解、內容的概括、常見的修辭方法和寫作手法的分析、典故運用和對意境、風格的體會. 鑒賞和評價這兩種能力,鑒賞是基礎,是對詩歌的基本內容的賞析,如果沒有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就談不上對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評價. 四、考查能力的要求上有知識有能力,以能力為主 通過2004年15套高考試題中有關「古代詩歌鑒賞」的分析,不難發現這一內容的考查題型越來越靈活,對考生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它要求考生既要掌握古代詩歌的有關知識,又要了解鑒賞古代詩歌的一些方法技巧.關於古代詩歌的一些知識散見於中學課本中,複習時一定要掌握,如2004年上海卷中「律詩中的頷聯和頸聯」,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就無法理解.對許多考生而言最難的莫過於鑒賞的方法技巧,因為文學鑒賞作為一門學問有它獨特的方法,有它獨特的語言體系,中學生接觸這方面比較少,課文中有關文學鑒賞的範文並不多,所以說中學生這一能力相對普遍薄弱. 在備考古詩鑒賞這一考點時,首先要掌握古典詩歌的分類(內容上可分為抒情詩、言志詩、名理詩;也可分為山水詩、田園詩、邊塞詩、詠懷詩、諷諭詩、閑適詩),詩歌的句法特點(語序、對仗),詩歌的用典,詩歌的表達技巧,詩歌的藝術風格.其次要掌握詩歌的鑒賞技巧,如詩歌的意象,意境,情境之間的關係(融情於景、借景抒情、觸景生情、以景襯情)以及鑒賞詩歌的術語.考生有了這些知識和方法的儲備,並做到靈活運用,方能應付自如. 五、在命題的趨勢上有繼承又發展,新題型值得重視 對聯是一種獨立於詩詞曲賦等形式之外的傳統文學樣式,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2004年高考15套試題中有5套在語言運用命題上考查了它,上海卷第16題採用詩歌和對聯結合的方式,找到了之間的關聯,命題新穎,是一種創新.作為一種新的題型,關顧詩歌對聯二者各自的特點,如稍加處理,不失為一種好題型. 如福建卷:請補寫一句與上聯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下聯.(平仄不論)(3分) 上聯:愛國誠信乃做人根本 答:下聯: 老課程卷(內蒙古、海南、西藏、陝西、廣西等地區):下面兩題都是春聯的上聯,請選其中一題對出下聯.(4分) 第一題 ○1爆竹聲聲脆 ○2滿園春色好 第二題 爆竹聲聲舊風俗舊習慣隨舊歲離去 如2004年高考上海卷的16、17題: 湖北卷 1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來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此詩第二聯「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麼?解釋第三聯的意思,並分析情與景的關係. 答案: 兩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說「失」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說「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似也更為響亮.如果有學生說兩個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處都體會得比較準確,也應給分. 湖南卷 1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根據提示,賞析第四句.(6分) 聽鄰家吹笙 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家. 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這是一首頗具特色的聽笙詩.笙是一種由多根簧管組成的樂器,其形參差如鳳翼,其聲清亮如鳳鳴,故有「鳳吹」之稱.傳說仙人王子喬亦好吹笙作鳳鳴,此詩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寫宛如鳳鳴的笙曲似從天而降,極言其超凡絕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聲,而說笙聲來自彩霞之上,通過想像中的奏樂環境之美,烘托出笙樂的明麗絢爛. 第二句,緊承上句,寫詩人對笙聲實際來源的懸想揣問.笙聲奇妙,引得詩人尋聲暗問.這一句不僅點了題,同時也間接地表現了笙樂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來,但詩情產生了跌宕.一牆之隔,竟無法逾越,咫尺天涯,頓生「天上人間」的悵惘和更加強烈的憧憬,從而激發更為絢麗的幻想. 第四句,答案:寫詩人尋訪不得之後的想像;與首句呼應,仍然從奏樂環境著筆;通過花的繁盛爛漫,寫出樂聲的明麗、熱烈、歡快;一個「疑」字,寫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覺;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通感),別具一格. 江蘇卷 16.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徵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1)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答案: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徵人的戍邊生活. (2)詩題為「徵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答案: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 遼寧卷 1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麼?請簡要賞析.(3分) 答案:①「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 ②「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只答「繞」字好或「曉」字好,而不作具體分析,不給分.只從字音角度來比較「繞」與「曉」的,言之成理,給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俞陛雲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麼?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賞析.(5分) 答案:①同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總之,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 ②不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繞人家,雖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說柳絮飄飛,著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 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並非曠達之語. 答案可以有兩種,答其中一種即可. 吉林、四川、黑龍江等地區卷 16.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木 蘭 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注]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殘照. 〔注〕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 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如何描寫春色的?試對此進行分析.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 的「鬧」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層次感:首先看到了東風乍起,春波綠水,波面生紋,如細皺紗縠;然後是楊柳初醒.嫩黃淺碧,遙望一片輕煙薄霧;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噴火蒸霞.春的風光正是這樣一層層展開,故用了「漸覺」一語. 作者用一「鬧」字,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使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杷一派春意盎然、生氣蓬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全國卷,(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 16.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麼樣的情感? 答案: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家書將要發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起,從而引起對家鄉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浙江卷: 16.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⑴古典詩詞特別講究鍊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2分 答案: 「空」字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⑵關於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遊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 答案:遊子思歸鄉:一、二句是遊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遊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後兩句遊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 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遊子;最後兩句寫思婦設想遊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 二者兼有:全詞以遊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天津卷: 16.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餘響入霜鍾③.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註:① 綠綺: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鍾:《山海經·中山經》載,豐山有九種,霜降而鳴. (1)詩的第二聯中「一揮手」和「萬壑松」分別表現了什麼? 答案:「一揮手」寫蜀僧彈琴的姿態(動作、技藝)「萬壑松」寫出了琴聲的音樂效果. (2)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的理解. 答案:① 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② 寫出了作者沉醉於琴聲之中的狀態,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上海卷 閱讀下面的詩和對聯,完成第16—18題.(8分) 赤壁 杜庠① 水軍東下本雄圖, 千里長江隘舳艫②. 諸葛心中空有漢, 曹瞞③眼裡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猛, 夢斷簫聲夜月孤. 過此不堪回首處, 荒礬鷗鳥滿煙蕪. [注]①杜庠:明朝詩人,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 ②舳艫;船隻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樣子. ③曹瞞:即曹操. 客到黃州,或從夏口西來,武昌東去 天生赤壁,不過周郎一炬,蘇子兩游 ——郭朝祚題湖北黃岡東坡赤壁門樓 16.對聯在語言形式上的最大特點是 ,律詩中的頷聯和頸聯也具有這樣的特點.(1分) 對仗(或:對偶) 17.對聯中的「周郎一炬」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說一事;「蘇子兩游」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說—事.(2分) 兵銷炬影東風猛 夢斷簫聲夜月孤 18.就詩歌中畫線的句子,結合全詩,從—個角度(如景和情的關係)寫一段鑒賞文字(80字左右).(5分) 從角度、內容、語言三方面綜合考慮 上海春季卷: (四)閱讀下面兩首詩及背景材料,完成第17—19題(8分)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 此物最相思. (安史之亂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竄辱,積屍滿中原,士族隨車駕也.……李龜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詩贈之曰:「岐王宅里尋常見……」龜年曾於湘中採訪使筵上唱:「紅豆生南國……」又「清風明月苦相思……」,此詞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園唱焉.歌闋,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慘然.(唐·范攄《雲溪友議》卷中《雲中命》) 17.上面的背景材料表明:唐代絕句是可以與_________藝術結合在一起的.(1分) 音樂(歌唱、說唱) 18.紅豆又叫相思子.王維詩歌中的「紅豆」,表達的是__________;李龜年在安史之亂中唱曲里的「紅豆」,表達的是__________.(3分) 愛情(或:友情) 故國(或:故君、家國)之思 19.聯繫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詩中的「落花時節」,含有哪些寓意.(4分) (1) 具體的時令,在晚春與李龜年相逢. (2)象徵二人飄泊無依、由榮而衰的身世命運. (3)象徵著大唐在安史之亂後,由極盛而衰的社會真實,表達家國之痛.(寫出兩點即可)03年北京春季高考題涉及到對大雁意象的考查.閱讀詩句,回答問題: 聞 雁 韋應物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 寒 塘 趙 嘏 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1)填空:這兩首詩從體裁上看都屬於_____.這兩首都是抒發____. (2)簡答:這兩首詩為什麼都寫到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五言絕句 思鄉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彷彿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遊子的思鄉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 《聞雁》中夜的深沉、秋的凄寒、高齋的空寂,不免觸動歸思.「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我的故園是那樣的渺遠,我的歸思正綿遠悠長.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控時,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由遠而近(「來」)的雁鳴之聲.這聲音在秋天的雨夜顯得格外凄清,引發詩人聯翩的浮想;雁是南歸了,我卻不能歸去! 《寒塘》「鄉心正無限」便極有力度.「一雁過南樓」,看似寫景,言外之意其實是雁歸人未歸.因此本詩寫雁,與韋應物寫雁,其作用是相同的.有此理解,形成後兩問的答案便很容易了推薦閱讀:
※說明ai,eps,pdf,ps,svg,svgz的特點?
※詩詞格式
※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在錄入英文時不注重大小寫規範?
※pdf格式文件怎樣轉jpg?
※【20171208】- 你真的會使用條件格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