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38億TVB女掌門的逆風人生:活成誰,都不如活成自己的傳奇

說起方逸華,有些香蜜可能比較陌生。

 

但如果說起「家喻戶曉的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張學友」、

「留下無數熒幕經典的港姐趙雅芝、張曼玉以及台灣帶入香港的王祖賢、陳德容」、「喜劇之王周星馳」「影帝周潤發、梁家輝、梁朝偉」……你應該再熟悉不過。

 

他們之所以能出道亦或走紅,與方逸華以及其背後的TVB、香港無線藝人培訓班不無關聯。作為TVB這個龐大影視帝國的女掌舵人,她帶給了我們一個時代的難忘回憶。

 

2017年11月22日,這位生而不凡的女人走完了83載人生路。

 

從天涯歌女到商海女王,她完成了香港第一代職業女性的典範塑造,並傳承了中國女性最善良堅韌、吃苦耐勞、自強自立的美德。

 

一個人的一生無非感情與事業兩大主題,方逸華兩者走得都不夠順暢,卻皆能清醒自得,堅韌頑強。而女性思維很容易落腳眼前,為情所困,她卻能看清超越情愛之上的大愛之道,放大行走人間的眼光格局。

 

於是鮮有愛恨糾葛,難陷風花雪月的泥沼,反而能夠大步流星的一路向前。

 

 

作為上世紀30年代大上海夜總會紅牌藝人的女兒,方逸華的名字很難讓人聯想到她此後的人生軌跡。

 

上天眷顧這個貧苦家庭出生、生父甚至不詳後隨母姓、年幼輟學、顛沛流離的小姑娘。不僅給了她一副好嗓子,更給了她聰慧的腦袋。

 

不僅兒時就喜歡上了音樂,只要是聽過的曲子,她便會過耳不忘,字正腔圓地唱出。年少時更在寶貴的讀書時光發奮習得好英文。在那個年代裡,她最擅長的就是以美國五、六十年代的當紅女歌手Patti Page唱腔唱英文歌,令人刮目相看。

 

17歲那年,自幼隨母闖蕩江湖唱功極佳的她,就被聘請遠赴印尼演唱,初試啼聲,便已一鳴驚人,據說被當地知名樂人擊掌讚賞。

 

隨後,她應邀轉道新加坡歌壇擔任主唱,更不止一次前往美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地獻唱。作為紅極一時、叱吒南洋的女歌星,那身穿旗袍的婀娜身姿、磁性醇厚的獨特聲線,令她成為無數男人心中的白月光。

▲歌手時期的方逸華(左二)

 

《藍與黑》、《船》、《不了情》、《三年》、《晚霞》、《留戀》皆是她享負盛名的作品,而雙語歌曲《花月佳期》更是她最為暢銷的代表作,並成為香港早期著名電影《小雲雀》的插曲。擅唱英文歌曲的她,當時是有名「西洋歌后」,而她留下的作品,至今仍然是黑膠唱片中的珍品。

 

方逸華的好友潘迪華曾回憶說,Mona(方逸華的英文名)的英文歌在香港夜總會及戲院非常流行。

 

兩人都曾在香港最有名的北角璇宮大戲院演唱,當時潘迪華每首歌只有 400 港元報酬,而方逸華能取得 1000 港元,成為當之無愧的「客座歌手」。

 

 

有人說,方逸華的故事,一如邵家人般的低調,底牌永遠無法被掀開。

 

但僅憑她歌手生涯期,那執著投入的充沛情感,總能拔得頭籌的拼勁,以及溫柔謙良的秉性、深得人緣的率真,不難看出她成功的潛質。

 

上帝不會一開始就給我們一手好牌,但不代表我們不可以擁有美好的人生。路,都是自己走的。

▲TVB創立早期的方逸華

 

因為她唱紅了的那曲《花月佳期》,又或因為名字里都有一個「逸」,她和邵逸夫相遇了。這位亦師亦友、年長她27歲的知名電影人,也從此開啟了她乘風破浪的精彩後半生。

 

因為一席長談,慧眼識才的邵逸夫當時就驚喜地發現,她不但人長得美、歌唱得好,還懂得許多經營管理上的事,於是力邀她加盟邵氏。

這位中學畢業就南下扛著手搖放映機,為了在馬來西亞的橡膠工廠里給工人們放電影、身上滿是毒蜂蟄皰的男人,不僅有著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是心懷大夢之人。

 

1967年,方逸華正式入職邵氏,雖然有邵逸夫的引薦,但她卻從一個採購部的普通職員做起。從採購到服裝……所有的基礎部門她幾乎輪過來一遍,期間還客串過演員,像《曼波女郎》《萬花春色》里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四年時間她上手邵氏所有業務,做遍公司的每個環節,在70年代初轉任製片,攢足了資歷,才進入高層。她不但膽大心細、善用人才、果敢有見解,更雷厲風行,以狠著稱。

 

著名詞曲家黃霑曾在自己的專欄里對方逸華稱讚有加:「方小姐眼光看得遠,做生意,喜歡穩紮穩打,不喜冒險。電影后制,也合她性格!」

 

從沈殿霞、梁錦波主持的全球最長壽綜藝節目《歡樂今宵》,到《江山美人》、《楊貴妃》、《梁山伯與祝英台》等一系列賣座、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佳作應運而生,她是最大的功臣。

 

她很摳門,每次跟別人外出吃飯,臨走前都會檢查賬單至少15分鐘,因為她發現很多餐廳以為她有錢,往往會有欺騙行為。跟公司員工一起出去旅遊,她常囑咐大家不要開酒店的冰箱,因為裡面的東西非常貴,寧願讓助手從外面買回酒店吃。導演拍戲,如果要拿錢請一百個跑龍套,她一定會在鏡頭裡面數你的人數可有100個。

 

她也很大方,音樂人劉家昌是方逸華的好朋友,當年他找方逸華借過3000萬港元,方逸華連利息都沒有算,之後劉家昌準備還錢,方逸華更叫他不用還。

 

香港資深傳媒人蕭若元曾說:「方小姐對人非常好,只要你不是跟她做生意。她做生意非常厲害,一分錢都會跟你算,但作為朋友,她就不會算計那麼多,甚至會很大方。」

 

女人想在男性主導的影視圈中有所為,本就需要花費更多的心血與努力。而能像方逸華這樣達到如此高位,靠的更是見微知著的執著與堅持。

 

 

方逸華17歲認識邵逸夫,此後追隨他打拚事業45年風雨路。對於他們來說,亦師亦友,亦老闆與下屬,亦並肩打拚的夥伴亦相扶相攜的知己。

 

能處理好如此多的角色,對於女人來說,並非易事,但方逸華做到了。她恪守自己的原則,做好自己的本分,因而也能和邵逸夫的夫人大方同座,被邵逸夫的子女尊敬。即使心中有愛,也節制內斂,極度自律。

▲左一為邵逸夫結髮妻子黃美珍,右一為方逸華

 

1987 年,邵逸夫的結髮妻黃美珍於美國病逝,享年85歲。十年後的春天,已經90歲的邵逸夫終於與已經62歲的方逸華結為夫妻。

 

邵逸夫當時這樣說:「我同方小姐做了多年朋友,又一起工作了45年,結婚不單帶來了正式的名分,也確定了方小姐日後的幸福」。而方逸華當時也一再強調,與邵逸夫結婚不是為金錢,婚後更喜歡別人稱她「方小姐」。

▲邵逸夫方逸華結婚

確實不為錢,也無關風月。這份一紙婚書,更是事業交接,一份夥伴戰友的信任與託付。

 

讓人特別感動的是,在婚後,他們並未住在一起,而如婚前一般,各住各家。他們彼此依舊保持著結婚前的生活習慣,只有周日,倆人才會共進午餐,聊天散步後,吃過晚飯,方逸華才回自己的住處。

她會花自己掙來的錢,以33萬港元高價投得6號車牌送予六叔。因為邵逸夫家中排行第六。而她自己的車牌則不約而同都有數字「3」,據說背後原因正是因為六叔,3正好是6的一半,取其意「六叔的另一半」,非常浪漫。

在邵逸夫最後的日子裡,旁人能看到的是方逸華推著邵逸夫的輪椅,在夕陽中漫步。

2014年邵逸夫離世,身家遺產超過200億港元,其中在港近100億元資產估計由家族信託基金持有。據說方逸華在邵逸夫離世前,已成為這個百億基金的管理人。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逸夫樓」。根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4年1月,邵逸夫先生捐助內地科教文衛事業的資金就已達25億元,捐助項目6013個,其中80%以上為教育項目。受惠學校超過千所。

 

以邵逸夫的名字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及其它文化藝術、醫療機構遍布中國許多地方。網友曾在微博貼出的一張圖片:通過在線地圖搜索逸夫樓,得出的結果近3萬座,密密麻麻幾乎遍布中國。

 

而方逸華本人身家也逾38億港元,報道稱方逸華在去世前就早已作好遺產安排,效仿邵逸夫成立個人慈善基金,由妹妹管理。

 

李碧華曾說:人生也不過七十,除了十年的懵懂,十年老弱,只剩下五十。……那五十中,又分了日夜,只剩下二十五。……遇上颳風下雨,生病,危難,東奔西跑,還剩下多少好日子?——還不如要眼前歡笑。

方逸華讓人敬佩之處在於,她一生不斷求知的上進心與自信,這讓她可以在無論歌手還是商人的職業生涯中,皆能顛覆世俗的偏見與想像,做到與男人並肩而不是在身後。在於她極度的自知與自律,愛的有尊嚴也不會失去自我,溫柔不依附,做到不飛蛾撲火而是能進退自如。

有時候,做人做事、談情說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論和原則底線,想的太多反而是一種牽絆和束縛,倒不如放開自己,放手去做,在做的時候,勿前瞻後顧,輕鬆一點,投入一點,單純一點,或許更容易達成初衷,獲得更大回報。每一步功利心太強,反而容易忽略付出的快樂,錯過身邊的好風景,讓原本短暫的人生缺乏生趣與收放自如的彈性。

而對於女性而言,社會對幸福的定義正在被日趨賦予更多重解讀,你自己只要感覺到快樂,哪怕單身,哪怕丁克,哪怕離異,哪怕職業女性,亦或家庭主婦,都無可厚非。

 

生而不完美的人生,少一些對世俗的臣服,多一些勇敢的自我。活成誰,都不如活成自己的傳奇。

 

今天以方逸華早年演唱的一曲《夜來香》花語寄語香蜜:

願我們都能擁有純潔的心,反叛的精神,活出勇敢、幸福、獨立與美好。


推薦閱讀:

自己懂風水,家門興旺——客廳風水
辨別自己是有錢命還是窮命?
小滿 | 蘇軾今天對自己顏值小滿意啊
星座之最~看看自己的星座排名。。。
婚變三次才明白原配最適合自己

TAG:人生 | 自己 | 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