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詩有什麼分類?

《 唐詩三百首 》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只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⑴古體詩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以前,除「楚辭」外的各種詩歌體裁,統稱「古體詩」.亦稱「古詩」、「古風」.古體詩中,五言七言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古體詩每篇句數可多可少,每句字數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各體,後世使用五、七言的較多.用字沒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韻比較自由,可以句句押韻,可以隔句押韻,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幾句一換韻,從用對仗說,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以全不用.古體詩這一名稱,最早出現於唐代.唐人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這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後人沿襲唐人的說法,把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後文人仿照它們的體式而寫的詩歌,統稱為古體詩.

  (2)近體詩 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出現的新詩體,唐人為了與以前的古體詩相區別,故名之為近體濤,是同不受格律限制的古體詩相對而言的.近體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格律外,每首詩句數固定),句有定字(每句詩的宇數固定),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句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各聯必須對仗).與古體詩相比,形式更為整齊,節奏更為和諧,但限制也更多.近體詩分律詩和絕句兩種.絕句每首四句,律詩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稱排律或長律.

  ——平仄:指平聲和仄聲.古人把漢字聲調分為四類,即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後三種聲調合稱仄聲.普通話中,已沒有入聲字,古入聲字被分別讀成陰平(如「屋」、「出」)、陽平(如「國」、「直」)、上聲(如「鐵」、「北」)、去聲(如「客」、「綠」).

  (3)律詩 近體詩的一種,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因格律嚴明而得名.每首八句.按字數可分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簡稱五律、七律.此外,還有排律.律詩的聲韻規定,不論五律、七律,還是排律,都必須一韻到底,通常押平聲韻,而且不許領韻通押.押韻的位置是固定的,即二、四、六、八句押韻.第一句是否押韻是自由的.五律第一句不押韻的居多,相反,七律第一句押韻的居多.同時,律詩平仄聲的排列也有嚴格規定,還要求對仗.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詩,每兩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尾聯.其中頷聯和頸聯要求必須對仗.對仗就是對偶,如名詞對名詞,代詞對代詞,動詞對動詞,數詞對數詞,方位詞對方位詞等.

  對仗的基本要求是律詩的頷聯、頸聯兩句之間,對應的詞語要求詞性相同,平仄相反.如李商隱《晚晴》,詩中的頷聯「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從詞性看,分別為:天意(名詞)憐(動詞)幽草(名詞),人間(名詞)重(動詞)晚晴(名詞),前後句對應的詞,詞性相同.從平仄看,分別為:天意(仄仄)憐(平)幽草(仄仄),人間(平平)重(仄)晚晴(平平).前後句對應的詞,平仄相反.其中,句中的「天」「幽」「晚」處,可平可仄.懂得對仗的大致含義,可以據此區分由八句結構的詩歌是古體還是近體.

  (4)絕句 絕句,近體詩的一種,唐以後盛行的一種詩體.每首四句,等於律詩的減半,所以也叫「截句」、「斷句」.產生於南北朝,興盛於唐代,常見的為五言、七言,簡稱五絕、七絕,分為古絕句和近體絕句兩種.古絕句是古體詩的一種,不講究平仄、粘對,押韻可平可仄.這種絕句出現較早,南朝陳徐陵編的《玉台新詠》里,就收有《古絕句四首》.後來也有人寫作,如李白的《靜夜思》、《山中問答》等.近體絕句是近體詩的一種,通常稱律絕,要求按格律規定運用平仄、粘對,並限押平聲韻.至於對仗,律絕不像律詩那樣嚴格,用與否,部分用還是全首用,都是自由的.這種絕句是律詩興起後才有的?如王之渙的《登顴雀樓》、賀知章的《回鄉偶書》.絕句作為一種詩體,靈活輕便,適宜於
推薦閱讀:

玉照定真經和玉井奧訣斷語分類整理
江湖絕技八字流口 2011-05-30 01:43:09| 分類: 命理八字 | 標籤:八字 口訣 |字型大小 訂閱 詳觀貴造生得旺,一生衣祿無虧,為人耿直,有救人之心,無害人之意。你有好
蛇的分類方法
待分類4.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自縊
深度學習中的動手實踐:在CIFAR-10上進行圖像分類

TAG:分類 | 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