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易卦象-爻象

返回列表

查看: 1422|回復: 0 go

周易卦象--張延生 爻象 [複製鏈接]

康康居士

  • 發短消息
  • 加為好友

康康居士 當前離線

閱讀許可權
100 
積分
6595 
註冊時間
2007/1/30 
最後登錄
2011/10/28 
在線時間
9244小時 
精華
日誌
主題
帖子
6698 

版主

1#

發表於 2007/3/14 08:4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列印 .pcb{margin-right:0}

一、爻 象

繫辭日:「一陰一陽之渭道」。「《爻》也者,效此者也。」又曰: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確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故古人用「一」畫代表陽性(正、光明、剛健...高尚、完美、運動等)事物用「一一」畫代表陰性(負、黑暗、柔弱、卑下、不完美.安靜止等)事物。這「一」、 「一一」畫就叫做《爻》、《爻》不但能表達對立統一的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而且是最簡單明了的表達方法。

因為「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道」,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著的。為了簡單迅速的反映這一陰一陽的變化規律,古人發明了使用《爻》來描述《道》的變化的表達方法。所以,繫辭曰: 「道有變動,故曰《爻》「 「天地變動,聖人效之。」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群焉以斷其吉凶,是故渭之《爻》」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剛柔推而生變化。」說卦日:「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力由此可見《周易》往往是通過剛柔《爻》之屬性推斷事物的變化規律的。同時,還可反映這些規律到底對我們生存有什麼影響。「《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 「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也。」就是對這種思想方法的寫照。

繫辭曰: 「《爻》有等,故曰物。」說明:《爻》是通過不同的類型的表達方式,反映了事物的發展變化。不但能從抽象方面表達,而且也是具體實物的表達。繫辭還說:「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因六十四卦都是由六個爻組成的,但不管這六個爻是如何的錯雜,它都反映了一定時間條件下的具體事物。 「爻彖以情言」又能說明《爻》不但能反映具體事物的表面情狀,而且更主要的是反映事物的體質。總而括之, 《爻》不但能從事物的總體規律上進行抽象的表達,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從不同範圍內、不同層次及不同位置上的具體的實物進行具體的表達。範圍、層次、位置、角度、狀態不同,表達的具體內容也不相同。

這時所襲達的是在一定特定時間條件下的具體實物。同一實物,在不同時間條件下,它所處的範圍、層次、位置、角度、狀態也可以不相同。也就是說,《爻》在卦中處的位置、狀態不一樣。是反映了同一具體實物在特定範圍(系統)內不同時間的規律。

《周易》中的六十四卦(由六個爻由下往上發展組成的卦又稱: 「別卦』、 「重卦」、 「六畫卦」)就足六十四種狀態範疇(系統)的特定表達。而卦中的《爻》,就是反映了一定時間條件下,某個具體實物在這一狀態、範疇(系統)內的具體位置。位置不同,表述的規律不同。同樣的一個《爻》 (陰爻或陽爻),在不同的卦中的同一位置上(爻位),所表達的具體內容也絕大多數是不一樣的。

是不是《易經》中就無規律可尋了呢?不是。繫辭中說: 「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說的是我們從一開始就必須按照《周易》中系、卦、彖、爻辭所指出的方式方法,比類歸納,就一定能認識到太周易》這部精典著作中所記載的那種不可變的普遍方法;這種普遍方法是什麼呢?說卦曰: 「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兼三才面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就是說一陰一陽的天道的規律是,通過腳踏實地地去研究體會具體實物的剛柔直觀感覺才能認識到的。是否掌握了「道」的規律,做為人來說,表現在其對人及制事方式方法的態度。因為人是生活的天地之間的,人的一切行動都必須遵尋天地的規律性。所以《易》用六畫組成一卦,表示天地生「三才」。一卦六爻中的上面兩爻(五、上)表示天.下面兩爻(初、二)表示地,中間兩爻(三、四)表示人。初爻為剛,二爻為柔,三爻為仁,四爻為義,五爻為陽, 上爻為陰。在這六爻中,初、三、五爻為陽位。是表示剛性物質的陽爻所應在的位置。陽以一、三、五為發展高升之秩序。因為一、三、五為奇數,即陽數,故謂陽位。二、四、上爻為陰位。是表示柔性物質的陰爻所應處的位置:陰以六、四、二為內聚之步聚。因為二、四、六(上)是偶數,即陰數,故謂陰位。

另外,一個六個爻組成的卦中,『由初爻到上爻表示一個事物由初生、萌芽(開始)、發展、成長、壯大、一直到衰老、消亡(終止)向自己的反面轉化的全過程。繫辭曰: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 《易經》這本書是考察了事物的開始,探求了事物的最終結果,抓住了事物的本質規律以後,才寫成的。還有一層意思,就是: 「研究《易》學,首先要抓住你所研究的事物,開始產生的實質及最終消亡的實質,這也就是說《易經》這本書的本質特性(研究事物的恩想方法)是抓「兩頭」,以保證研究系統能完整性。我們平時說:「任何事物都有前兆。」也就是說,一個事物產生的同時,就予示了另一個事物的消亡;一個事物消亡的同時,又預示了另一個事物的產生。這也就是《易經》中所說的「《剝》極必《復》」,「《復》極必《剝》」, 「《否》極《泰》來」的思想。任何事物要向相反方面轉化是《易》學的主體思想。這也是符合如今的「物質不滅」定律的。

「其初難知識,其上易知,本末也」 「初辭擬之,卒成之終。」一個事物剛剛產生的時候,很難知道它將來到底是怎樣發展的。所以初爻的爻辭大多都是比較含混的。到一個事物最終消亡的時候,其發展的全過程及其最終結果,都清清楚楚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我們就很容易得出事物的結淪。所以上爻的爻辭大多都是肯定明確的。

上爻表示事之終,時之極。與初爻相較,則「居初者易貞,居上者難貞。易貞者,由其所適之道多;難貞者,以其所處之之位極。」故六十四卦的初爻多得免咎,而上爻多有不可救可救者。這就是初、上始終之際,所面臨的難易不同之結局。 「貞者,問也。」居初爻之位,動靜在於一念,可行之道比比皆是,極其自在。居上爻之位則為成事之末,所由之道窄,故遇有難之將生,則唯有指出可行之方;遇事之既成,則只有示以保存之道。則位之差異蓋如是,能配合時位而變,亦可免過無咎了。

爻為卦之體相,論爻而不涉及卦,則流於空洞,且爻動即是卦象之變化。故卦爻之不分,實為簡明易知之理。易理不可拘泥於一偏之見,變動周流,上下無常,剛柔相交。

易之演化,即取決於爻的變動。卦有交互現象,爻有通情關係,其法則不外陰陽二爻象之更易。所謂交互現象,就是指卦體的變化。即一卦去其初、上兩爻,以餘下的中間四爻為卦體的變化。即一卦去其初、上兩爻,以餘下的中間四爻為卦體的取材對象,三、四、五爻組成的卦為外卦,二、三、四爻組成的卦為內卦,如《鼎》卦的變互卦為《是》卦, 《觀》卦的交互卦為《剝》卦, 《解》卦的交互卦為《既濟》卦, 《蹇》卦的交互卦為《耒濟》卦等,即是交互卦之實例。

易經六十四卦,各有交互關係,除乾、坤兩卦交互為自身,既濟、末濟交互為彼此外,其餘六十卦皆與他卦相.互為交互。但若深而論之,一卦交互兩次後,則又回歸乾坤、既濟、未濟四卦之象了。如決卦的交互卦為乾卦,剝卦的交互卦為坤卦,既濟卦的交互卦為未濟卦,未擠卦的交互卦為既濟卦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回歸現象呢?我們仔細觀察卦象會發現,一個六爻卦中間的三、四爻實力操變化之關鍵。一個六爻卦交互兩.次為什麼卦;完全要看原卦三、四兩爻的陰陽而定。三、四爻勻為陽,則交互的為乾;勻為陰,則交互為坤;分別為一陽一陰,則其交互卦不是既濟卦,就是未濟卦,由此可斷定:乾、坤、既濟、未濟四卦,是六十四卦產生之根本現象。所以三、四兩爻有「心易」之說。 「心」變則象變, 「象隨心變」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就一卦的三、四爻來說,其對卦象、易理之貢獻甚大。以其言於人事也是如此,不論精神物質的交互演變,德業利用之消息,若要辯其前因後果,皆須在其自身內部的變化找原因,就卦來說,由內在「三、四爻」之因素決定外在之結果。所以說: 「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中爻不備。」六爻卦要反映各種不同類別的事物的物質,辯別這些爻之間的事非關係的正確與否,只是用初上兩爻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掌握中間二、三、四、五爻之間的特性規律以及「承』 「乘」 「比」 「應」 「據」 「中」 「正」規律。因為一個交爻卦中,不只是反映了上下兩個經卦, (即三個爻組成的卦),而且由下往上,任何三個緊靠在一起的爻都可組成一個經卦。故六十四卦的每一個卦,都是由四個相互有公用爻的經卦所組成。而二、三、四、五爻正好是由下往上數四個經卦各卦的中間一爻。

另一層意思,如要辯別重卦中每一爻的好與壞,一定要與二爻,與五爻進行比較。因為二爻為下卦的核心,五爻為上卦的核心。二爻為陰爻之聚,五爻為陽爻之終。陽尊陰卑,二爻為陰之貴,五爻為陽爻至蕁。陰爻以上為衰。陽爻以初為弱。

那麼中間四個爻到底有那些性質特點是我們研《易》必須掌握的呢?繫辭目: 「二與五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就是說二爻與四爻都是陰爻,有相同的功能,但它們在卦中的位置不同,其表現的好的程度不同。二爻由於處於下卦的核心中位上,又與五爻尊位相呼應,故二爻的爻辭多有美譽之辭。四爻由於據五爻尊位較近,又處於上卦的下位(初始階段),又與初爻(下卦的初始階段)相應,所以四爻的爻辭多為憂疑危懼之辭。「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二爻是「三才」之地的柔位,同時二、四、上均為陰柔之位,離二爻柔位越遠越不利。對於陰爻來說,最主要的是達到不偏不依,無任何過錯的中合就可以了。其最主要的就是以柔佔據下卦的中位與上卦中位(五爻)相應達到中和。繫辭曰: 「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三爻與五爻都是陽位,有其相同的功用,但它們在卦中的位置不同。三爻由於處在下卦的上爻,表示一事物發展到最後階段,與五爻尊位同性相斥,其又與上爻相應,上爻(卑賤之陰位)又為整個事物至窮消亡階段。所以,三爻的爻辭多為兇險之辭(即表示不吉利之意)。五爻處於上卦之中位,又是陽極至尊之位,還與二爻(下卦中位)相應,故其五爻的爻辭多吉利讚譽之辭。 「其柔危,其剛勝邪?」正因為三、五兩爻應為陽爻之位,如果陰爻居此兩位,則為危弱(不當其位)。如果是表示剛性的陽爻居此兩位,則能勝任(當位)。即陰爻居陽位為不利,陽爻居陽位是正當的;陽爻處陰位為不利,陰爻處陰位是正當的。換言之,即陽本吉,陰本凶。不中不正,則陽未必能保其有吉。得中得正,陰則或可緩免其凶。唯獨陽爻得中當位,才有吉象;唯有陰爻不中不正,才有真兇。所以說:「陽得位得中者,其吉多焉。陰失位失中者,其凶多焉。要其終也合於時義,則無不吉;悖於時義,則無不凶也。大矣哉,時之義乎!」

一卦六爻的特性了解了,那如何來掌握這些變化規律呢?有沒有固定的格式呢?繫辭曰: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六爻之義易以貢。告訴我們《易》成為一部書,其思想內容不可能,也不會遠離「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道理。雖然它歷史上經歷了伏犧先天八卦之《易》,連山之《易》,歸藏之《易》,文王、周公之《易》,孔子及其門生之《易》等等,至今經歷了無數次的發展變動,但其「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宗旨沒有變。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各種思想方法如「爻」 「位」之法, 「承。 「乘」 「比」 「應」「據」「中」「正」等方法,依然不能做為死的格式放記取,依然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兵體分析做具體的變化。某一種方法、格式都不能做為一成不變的方法。只有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才能得出符合當時變化情況的正確結論。所以澆.六爻的意義,全部表現為爻之間的變化了。有關「承』 「乘」 「比」 「應」「據」 「中」 「正」等方法可以見《周易概論》關於《易》象一章,還有《周易折中》第一卷。在此就不多議了。

因為陰陽爻在卦中的不同位次上(即在不同層次上),表理的意義也不一樣,現舉「《易》大傳」中的實例來說明。由於同一位次上是陽爻或陰爻,其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為明確期間,下面將分陰爻、陽爻各別示之。

先看看陽爻(前面的爻題以「九』表示, 「九」為老陽之奇數)。 《陽爻》表示: 大泰、否彖。君子泰、否、謙彖。乾三,小畜上,廉三,觀初反說又五、上,剝上,遁四,大壯三,明夷初,夫三。君子亦有取於陰爻,無稱小人,明復彖。泰二,咸四,蹇五,解四。富小畜五。

初九:

郊需遠坎而取。小子隨二、三指初。元夫睽四指初。女妻大過二指初。履履初,噬嗑。趾噬嗑、賁、大壯、決。徒賁。門同人、隨。戶庭節。尾既濟。茅泰。

九二:

田乾。少需遠坎而取 。大人升,因彖、乾。丈人師彖。子蒙。夫蒙三金夫指二,大過老夫。幽人履、歸妹。門庭節。機渙。金,金(木尼合成一字)初指二。赤紱困。黃矢解。中師、泰。

九三:

日夕乾。日戾離。高陵同人。公大有。夬小畜,X(九頁合成一字),夬三。股成。墉同人。莽同人。終乾三,謙三。

九四:

丈夫隨三指四。乾X噬嗑。金矢噬嗑。

九五:

天乾、媾。王決、萃、豐、渙彖。家人、渙、蹇二指五,訟三、觀四、井三並指五。失隨二丈夫指五,大過士夫指五。夫,子反說。晦咸。國觀四指五。朱紱困二指五。杞姤。含章姤。中行夬。

上九:

天大有。天衢大畜。郊同人。耳噬嗑。王鉉鼎。角晉、媾。何噬嗑。

再看看陰爻(前面的爻題以「六」示之。 「六」為老陰之偶數)。

《陰爻》表示:

小泰、否、賁、遁、睽、旅、巽、小過、既濟彖辭。小人否二、觀初、剝上指下陰、遁四、大壯三皆反說,革上。君子坤,同人彖,屯三、謙初、解五、革上、未濟五。富人剝五。不富泰四、謙五。血坤、小畜四、渙小指三。魚剝五、姤危二、四。

初六:

霜坤。子盅。童觀。小子漸。武人巽。妾鼎、趾鼎、艮。拇成、解四指初。臀困。尾遁、未濟、交姤。茅否、大過。瓜姤五指初。

六二:

臣蹇。臣妾遁三指二。女子屯、觀、歸既濟。中饋家人。鼻噬嗑。腓成、艮。宗同人。黃離。

六三:

從王坤、訟。公益三。武人旅。女蒙。墉解上指三。臘肉噬嗑陽位。含章坤陽位。中行益三卦中。終坤、睽下卦上。

六四:

公益。妻小畜三指四:身出門庭吸夷。括囊坤。中行復四指五陰中,益四指卦中。

六五:

天子大有三指五。大君臨、師上指五。國君上指五。壬師二、離上並指五。王母晉三指五。歸人蒙二指五,恆五。輔艮。黃坤、噬噎、鼎。金噬嗑、鼎。乾肉噬嗑。來章豐。

上六:

覽坤。公解。老婦大過五指上。頂大過。自既濟、前禽比、五指上。終復、需、決。

《爻》象除以上兼三才而兩之,初、三、五陽位,二、四、上陰位,二與五中位、初本始、上末終外,還有初四,二五、三上為同位(既相「應」)。初為下位,上為上位,五為天位、君位、尊位等。

總之:初爻一般表示一個事物變化的開始。所以有「為始」之說。而一個六畫卦又可描述一個事物由下往上,由後往前的全過程,故又有初爻為潛、下、趾、足、尾、元士之意。 二爻一般表示一個事物明顯的變化階段,或能明顯的與其他事物區分的階段。故有見、田、脛、腓、後足、大夫等說。三爻一般表示一個事物比較成熟通達的階段。故有君子、股、身、公等之說。 四爻一般表示一個事物成熟以後的變動階段。故有或、躍、心、腹、胸、身、諸候之說。五爻一般表示一個事物成功成形階段。故有飛、天、頭、面、前足、天子之說。上爻一般表示一個事物開始衰亡,向相反方面發展的階段。故有亢、悔、顛、頂、宗廟、終、上、高、窮、首、角、耳、口、舌、輔、頰之說。

按《易》各派之說,遵《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仰觀俯察,遠取近取, 「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唯深唯幾至徽之思想,當認為一個六畫卦,從下到上應該能描述一個事物的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內到外,由近至遠,山來到往,由貞到悔,由右到左,由後到前、由本質到現象、由體到用的全過程。實際上說明六畫卦是立體的描述一個事物的各個方面,但總不離「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根本思想。

因為任何一個事物都是由內到外,由小到大的發展變化著。所以,一個六畫卦的外部(指卦的上下兩頭),表示事物的外部及現在狀態,即上下兩封(三畫卦)所組成的六畫卦,反映的是現在狀態下場的情況。而其中內含的兩個互卦(即將初上兩爻去掉,餘下的四畫卦。因任何三爻相鄰都能組成一卦,故四個爻能組成兩個互有公用爻的卦,此二卦互為互卦,也叫互象。),代表著六畫卦將來所發展狀態。所以,六十四卦中第六十三卦《既濟》卦,有「成之終,敗之始」之意。因《既濟》卦表面是水火既濟了,內里四爻組成了火水<未濟》卦。表示內有不利因素將起作用了,表示將來發展的趨勢。故六十四卦最後一卦為火水,(未濟》卦(由既濟卦內里發展而成)。而《未濟》卦中四爻又內含《既濟》卦。所以, 《未濟》卦有「敗之終,成之始」之意。事物就是這樣不斷地相互轉化著、發展著,永遠窮盡.

[ 本帖最後由 康康居士 於 2007/3/14 08:49 編輯 ]
收藏0 分享0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咒塔梭哈

推薦閱讀:

《河洛周易擇日學》(
隨緣隨性,放棄也是一種快樂
康康周易網
詩經起名---以《木瓜》、《子衿》等為例
聽老涮講易經3.1大衍筮法簡介

TAG:周易 |